二苯胺msds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苯胺化学品英文名:diphenylamine化学品别名:-CAS No.:122-39-4EC No.:204-539-4分子式:C12H11N产品推荐用途:主要用于制造润滑油抗氧剂、塑料抗氧剂、橡胶防老剂、火药安定剂,也用作染料和农药的中间体。
产品限制用途:请咨询生产商。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吞食后有毒。
跟皮肤接触有毒。
吸入有毒。
长期暴露有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剧毒, 使用适当的容器, 以预防污染环境。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 以预防污染环境。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 GB 3000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急毒性-口服,类别 3;急毒性-皮肤,类别 3;急毒性-吸入,类别 3;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 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 1。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漱口。
收集溢出物。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 危害描述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生成的粉尘可对身体产生毒害作用。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化学品标识危险性标志有毒!二苯胺diphenylamineC12H11NCAS号:122-39-4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外观与性状:白色晶体或粉末,轻微气味;熔点/凝固点(℃):53;闪点(闭杯,℃):153;爆炸上限/下限[%(v/v)]:无资料;蒸气压:0.1kPa;蒸气密度(空气=1):5.8;相对密度(水=1):1.16(20-24℃);溶解性(mg/L):不溶于水;自燃温度(℃):634。
固体。
吞食后有毒。
跟皮肤接触有毒。
吸入有毒。
长期暴露有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剧毒,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健康危害现场急救措施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吸入会中毒。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眼睛接触:分开眼睑,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脱离接触。
如呼吸困难,给吸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心肺复苏。
就医。
食入:催吐。
就医。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用美蓝和维生素C治疗身体防护措施消防灭火介质可用:使用适合火灾类型的合适的灭火剂。
禁用:无特别说明。
泄漏处理措施浓度(mg/m3)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MAC:未制定PC-TWA:10PC-STEL:未制定消防中心人民医院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品名:二苯胺-4-磺酸钠英文品名:Sodium diphenylamine-4-sulfonate 中文别名:二苯胺-4-磺酸钠;4-(苯胺基)苯磺酸钠盐英文别名: Sodium diphenylamine-4-sulfonate;Diphenylamine-4-sulfonic acid sodiumsalt;4-(Phenylamino)benzenesulfonic acid sodium salt 主要用途:科研2.危险性概述2.1危险性类别:无资料2.2侵入途径:经皮、吸入2.3健康危害: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人体吸入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一定浓度后引起苍白病。
一般 2~4 小时或更长时间后发作。
2.4环境危害:无资料2.5燃爆危险:无资料3.成分/组成信息组成信息:纯品主要成分 CAS RN 含量(%) 二苯胺-4-磺酸钠6152-67-6 ——4.急救措施4.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0~30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10~15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4.4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5.消防措施5.1危险特性:无资料5.2有害燃烧产物: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 钠的氧化物5.3灭火方法: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4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6.泄漏应急措施6.1应急处理: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7.操作处置与储存7.1操作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对苯二胺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MSDS中文名称:1,4-苯二胺化学品英文名称:P-Phenylenediamine;1,4-diaminobenzene别名:对苯二胺;1,4-二氨基苯;乌尔丝D简称:PPDA使用单位:池州方达科技有限公司电话:0566--8167618传真:0566--8167619二成份/组成信息纯度:99.9%化学品名称:对苯二胺分子式:C6H8N2;NH2C6H4NH2相对分子量:108.14国标编号:61789CAS编号:106-50-3危险度:C风险程度:34三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不易因吸入而中毒。
如经口进入,则毒作用与苯胺同。
危险性概述:对苯二胺有很强烈的致敏作用。
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
就医。
五消防措施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干粉、泡沫。
六个人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及时换洗工作服。
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七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或用沙土混合,逐渐倒入稀盐酸中(1体积浓盐酸加2体积水稀释),放臵24小时,然后废弃。
二苯胺Diphenylamine注意:二苯胺为具可燃性之固体,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可燃性及毒性将为救灾之主要考量因素一、物质辨识资料表二、物性、化性与灾害资料二苯胺为可燃性之毒性物质,重要之特性如下:1.物性表1.物性表(续)三、防灾设备二苯胺之救灾需针对人员防护、火灾爆炸预防及泄漏控制等方面选用适当防灾器材设备:四、中毒之症状二苯胺可经由吸入、皮肤接触或误食而使人体中毒:1.吸入性中毒之症状粉尘会刺激鼻子及咽喉,会减少血液携氧量(变性血红素血症),可能使心脏或大脑组织之氧浓度低到危险程度。
早期中毒现象为嘴唇和皮肤苍白,可能持续2至4小时或更久。
其它症状包括头痛、呼吸短促、恶心、呕吐、喉咙干燥、昏迷、衰弱或心律不整。
2.皮肤接触性中毒之症状具刺激性,会经由皮肤吸收,产生之症状与吸入类似。
3.食入性中毒之症状食入相当量的二苯胺可能引起变性血红素血症,症状与吸入类似。
4.眼睛接触性中毒之症状粉尘会造成刺激感。
五、急救方式二苯胺中毒之抢救者须按前述救灾设备中之个人防护设备完整穿戴,方可进入灾区救人。
而二苯胺中毒之急救最重要是将患者迅速搬离现场至通风处,检查患者之中毒症状,判断出中毒路径给予适当之救护(参见图115.1)。
六、救灾方式及灾后处理1.泄漏之救灾(1)切断所有引火源,危险区域内禁止有燃烧物品、火焰、抽烟等情形出现。
(2)若能在无风险下处理泄漏,即刻止漏。
(3)撒水可降低蒸气量。
(4)将砂或其它不燃吸收体吸附泄漏液后,将废弃物置入容器中,待事后再行处理。
2.火灾之救灾(1)使用干粉、CO2、水雾或泡沫来灭火。
(2)在无风险且可操作下,移离火场中之容器。
(3)对于暴露于火焰热辐射危害之容器壁,施以水雾冷却至火熄灭。
3.灾后之处理(1)泄漏区应进行通风换气。
(2)小量泄漏:可先扫落在纸上或适当的容器内,并在安全处(如化学排烟柜)焚毁。
(量多时不可干扫,应先将DBP弄湿或使用高效率过滤的真空设备。
)(3)大量泄漏:将其溶解于可燃性溶剂内(例如酒精),置于配有气体清洁装置的适当焚化箱内处理。
二苯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2H11N。
它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常用作有机合成中的试剂和催化剂。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二苯胺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性质1. 外观:二苯胺为无色结晶固体,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如醇、醚和氯代烃。
2. 熔点:122-124°C。
3. 沸点:301°C。
4. 密度:1.13 g/cm³。
5. 分子量:169.22 g/mol。
二、制备方法1. 合成反应:二苯胺可以通过苯胺与溴苯反应得到。
反应方程式如下:C6H5NH2 + C6H5Br → C12H11N + HBr在反应中,苯胺和溴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二苯胺和溴化氢。
2. 提纯和结晶:得到的产物经过进一步提纯和结晶处理,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二苯胺。
三、应用领域1. 有机合成:二苯胺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可以作为试剂、催化剂和中间体。
它可用于合成芳香胺、芳香醚、染料、荧光物质等有机化合物。
例如,二苯胺可以用于合成苯胺类药物,如抗癌药物和镇痛药物。
2. 橡胶工业:二苯胺可以作为橡胶抗氧化剂的原料,用于提高橡胶制品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能。
3. 颜料工业:二苯胺可用于合成染料和颜料,用于油墨、涂料和塑料等领域。
4. 化学分析:二苯胺可以用作某些化学分析方法的指示剂,例如用于检测硒、锡等元素的存在。
5. 光学材料:由于二苯胺具有较好的紫外吸收性能,可以用于制备紫外光学玻璃和光学薄膜。
四、安全注意事项1. 二苯胺具有刺激性气味,避免长时间接触和吸入。
2. 在使用二苯胺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眼镜和防护面罩。
3. 避免与强氧化剂和酸性物质接触,以免发生危险反应。
4. 存储时应将二苯胺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并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5. 废弃物处理:将废弃的二苯胺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分类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以上是对二苯胺的详细介绍,包括其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