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689.50 KB
- 文档页数:151
计量基本知识计量第一部分计量基本知识:一、计量管理概论:1、计量的一般概念及其发展概况: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进行大量的比较,这种用比较方法来确定事物“量”的大小的过程,就是早期“测量”的概念。
测量既然是一个“比较”过程,必然需要一个比较物作为测量的“标准”。
最初作为比较的标准也是任意的,它会因人、因事、因时而改变。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劳动成果有了剩余,开始出现了物物交换,出现了商品和商品流通。
商品的流通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经济利益又使人们在交换中“斤斤计较”,这就要求对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地点,经不同的人的测量结果必须一致,这就是早期的“计量”概念。
计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计量属于测量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为使被测量的单位量值在允许范围内溯源到基本单位的测量。
起初的测量方法是原始的,单位是任意的。
当商品交换、分配形成社会活动的时候,就需要测量的统一,即在一定的准确度内对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达到其测量结果的一致。
为此,就要求以法定的形式建立统一的单位制,复现出基准、标准,并以这种基准、标准来检定测量计量器具,保证量值准确可靠,这就出现了“计量”。
因此,计量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它涉及整个测量领域”,或者说“是以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它对整个测量领域起指导、监督、保证和仲裁作用。
”计量应包括计量学、计量经济、计量法制、计量组织和计量管理等内容。
2、计量学的分类:计量学是计量的基础,它是研究测量、保证测量统一和准确的科学。
计量学包括的专业很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我国目前大体上按专业分为十大类,即几何量计量、温度计量、力学计量、电磁学计量、电子计量、时间频率计量、电离辐射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标准物质计量。
3、计量工作的特点:(1)统一性:统一性是计量工作的本质特征,它主要反映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一、计量概论(一)概述1.计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而计量科学是进行准确测量的基础,计量科学技术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必须加强计量科学技术的发展。
2.计量科学技术对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量”是一切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的表现形式,它反映着客观事物的内在性质、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种活动日益社会化,特别是在贸易往来、科技交流等活动中,对同一“量”应有相对一致的测量结果,这就需要靠计量单位的统一和测量的准确可靠,也就是说,要靠计量来保证,否则社会经济秩序就要发生混乱,生产、流通就不能正常进行,科学实验、高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也会遇到困难,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也无法开展。
正如聂荣臻元帅讲的那样,“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没有计量寸步难行。
”“科技要发展,计量需先行”,在现代化建设中,计量是必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
3.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计量工作是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现象、掌握自然规律、验证科学预见不可缺少的手段。
例如,美籍华人吴建雄博士就是通过精密测量,用实验方法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里验证了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二位博士所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理论。
在生命现象、引力波、地球科学、材料学、信息学等研究中,都需要精密的计量测试。
在工业生产中,不仅一般零部件的加工、安装需要计量测试手段,在信息高速公路、高层建筑、高速电梯的建设中,在光纤的生产、激光器件的制造和大地测量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生产中,对几何量、折射率分布、带宽等参数的计量测试不确定度也在不断地提高要求。
在医疗卫生中,计量不准往往会造成人身事故。
放射治疗肿瘤,X射线和γ射线的剂量大小与治疗效果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射线剂量超过标准,患者好的组织就会被烧伤或损坏,如果射线剂量不足,则达不到治疗效果。
计量基础知识及计量器具的管理培训教材一、计量基础知识:1、计量的定义: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注:单位是指国际单位制单位、国家统一的计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单位:长度米 m 质量千克 kg 时间秒 s 电流安 A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K 物质的量摩尔 mol 发光强度坎德拉 cd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CMC 国家强制的生产计量器具的标识,可以用来识别计量器具。
2、什么是计量器具?定义: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3、计量器具的分类非常广泛目前我公司主要有:电学、长度、力学、温度、衡器等几大类。
4、计量器具的选用:技术和经济,即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
技术性评价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a、技术性能:(精度、功能及效率等)满足生产过程要求和达到质量控制要求。
b、可靠性:设备稳定性。
c、可维修性:便于检查、维修,零配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高。
d、灵活性:设备适应性、通用性和配套性,能用于多种检测,易于其它设备配套。
e、安全性:不会对操作者造成伤害,不会或很少产生废气和烟尘,尽量选用环保型。
f、低耗能:节能g、其它:操作方便、交货期、售后等。
设备经济性评价是指不仅要考虑设备的价格,还要关注后续的维修、维护及消耗品。
5、检定和校准检定:为了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准确度、稳定度、灵敏度等),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就是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的检定步骤,确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出具证书或加盖检定印记等。
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一组操作,以便调整仪器或对示值加以修正,校准结果可以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也可以确定其它计量特征。
两者主要区别:a、检定是对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进行全面的评定,而校准主要是确定其示值误差;b、检定要对该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具有法制性,而校准并不判断计量器具的合格与否;c、出具的证书不同。
计量管理基础一、基本概念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
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计量]单位: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学:关于测量的科学。
计量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计量单位、计量基准和标准的建立、复现、维护和保存;◆量值传递和溯源的方法;◆测量误差理论及测量数据处理方法;◆测量方法及其应用;◆计量器具的性能评定、校准、检定和使用;◆标准物质特性测定;◆计量法制和管理◆计量人员的培养、教育和考核方法等。
计量是支撑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代计量包括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和工程计量。
科学计量是研制和建立计量基标准装置,提供量值传递和溯源的依据;法制计量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计量器具和商品计量行为依法进行监管,确保相关量值准确;工程计量是为全社会的其他测量活动进行量值溯源提供计量校准和检测服务。
二、计量单位1、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和推荐的一种一贯单位制。
它的国际通用符号为“SI”。
2、国际单位制的构成⑪ SI基本单位(7个,见表1)⑫ SI导出单位① 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21个,见表2)② 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⑬ SI单位的倍数单位由SI词头(20个,见表3)与SI单位构成3、法定计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是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是1984年2月27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规定的。
4、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三条规定:国际单位制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法定计量单位的内容包括:⑪ SI基本单位⑫ SI导出单位⑬ 我国选定的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16个,见表4)⑭ 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单位⑮ 由SI词头与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倍数单位5、计量单位的使用规则⑪ 单位名称(读法)① 单一单位的名称:可以用全称,也可以用简称;② 相乘单位的名称:要按符号的顺序读,中间没有乘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