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42
必修III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2013年江苏高考考点要求】1、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考点梳理】一、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一)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1),欧洲的革命和战争频仍,政治黑暗。
(2)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________”深感失望。
2、特点:①政治上,不再刻意突出,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
②在创作风上,。
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发展到顶峰。
(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19 世纪 30 年代至 20 世纪早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
2、特点:关注,典型地再现,深入剖析,揭露和批判。
世纪【重难点突破】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都发生在19世纪,当时,正是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之中。
19世纪的文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第一,浪漫主义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残余,同时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第二,现实主义作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同时,深切同情饱受辛酸苦难的劳动人民。
第三,他们都热爱祖国,热爱人类,都有强烈的正义感,都在用自己的笔去歌颂人类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肮脏、邪恶的东西。
二、20(一)西方文学1)产生背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
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文明程度提高;②两次世界大战威胁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③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2)主要特征:①强调集中;(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
)②手法,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③故事背景,因果关系,语言风格。
《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产生的背景、盛行的原因,并指出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产生的背景、盛行的原因,并指出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产生的背景、盛行的原因,并指出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材料分析、自主归纳、历史比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二、教学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三、教学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进行初步地探究,但探究问题不够全面系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检索出材料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初步分析,但分析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外国文学》(陈应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的语言导入:文学是生活的镜子。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反映生活。
于是,我们可以透过西方近代、现代文学了解西方近代、现代社会,从而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填写表格:第二部分:归纳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和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盛行的原因。
步骤一:由教师介绍浪漫主义文学是怎样走向兴盛的。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欧洲人崇尚古希腊、罗马文化,于是文学创作也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有了很多清规戒律,要求语言典雅,内容克制情感,注重形式。
而法国大文豪雨果打破这些清规戒律,创作了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并于1830年2月25日在法兰西大剧院首次上演。
该剧首演之时,剧场内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一方对该剧极力称赞,而另一方对该剧厉声斥责,并高喊口号:打倒浪漫主义,支持古典主义。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那些反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人也被该剧的魅力所吸引,到演出结束时,全场一致,掌声雷动,至此,古典主义文学失败,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