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大二层(扁平化)网络改造方案 PPT
- 格式:ppt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24
扁平化架构校园网络建设与精细化管理导读:通过对主校区核心交换机和主干链路进行更新和升级,采用扁平化的架构模式提升整体校园网的性能和可靠性。
利用BRAS设备作为全校师生统一认证和计费的网络设备,将用户管理、安全控制、业务控制等各种功能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实现包括有线和无线用户,覆盖校园宿舍、公共场所等不同区域多种接入认证统一管理。
关键词:校园网络建设;扁平化架构;精细化管职业类院校如果有2个或2个以上不同地域的校区,就需要解决跨校区教学管理、教育资源优化与共享等关键问题。
这就需要将多校区的网络进行整合,进行有线无线统一认证来实现用户的精细化管理。
校园网络架构正从复杂化的多层架构向扁平化架构方向发展。
扁平化的架构模式并非必须或一定就是物理联接层次上的减少,而是指网络逻辑层次的简化。
扁平化的网络有着更高的效率,也更有利于管理。
扁平化的核心区域由能力最强、功能最丰富的多业务控制网关,即运营商级的BRAS设备提供集中的业务控制和管理,在提供功能和业务时,发挥核心设备的高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等优势。
一、多校区校园网络建设对主校区交换机和主干链路进行更新和升级(万兆骨干),整体提升校园网的性能,需在主校区新增1台认证网关以及1套认证计费系统,将现网中交换组网架构变为扁平化路由组网架构,建设一张多个校区统一的校园网,实现学校多校区用户的统一接入认证管理,多校区出口带宽的统一调度,以及多校区联合组网下业务的统一部署,并提供用户的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服务,给接入用户最优的上网体验。
主校区交换机在更新升级的同时,构成了校园网业务接入层。
接入交换机负责用户接入,实现每个用户之间的VLAN隔离,汇聚交换机负责VLAN数量扩展,核心交换机负责汇聚并透传所有用户报文到BRAS上终结。
(一)核心网络的高可靠设计当整网通过扁平化组网构建了强核心的网络,作为网络核心的BRAS设备的可靠性便成为了整个校园网高效稳定工作的关键。
BRAS设备可以通过以下设计来保证自身的稳定:一是设备自身的冗余设计。
校园网扁平化改造方案建议书(BRAS)1 传统校园网架构瓶颈1.1 校园网发展历程回顾第一个阶段,可用的网络:随着大规模的PC部署,带来高校用户内部互联互通的需求,此阶段学校的重点集中在基础网络建设上,用户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内部互联互通,并可实现对INTERNET访问;第二个阶段,可控、可管的基础网络:随着校园网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互联网浪潮的兴起,校园上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校园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一阶段,除了重视对基础网络的建设、基础网络带宽的扩容外,校园网的安全、可控是校园网的关注点;在这个阶段,校园网的基础架构已经建设完成;第三阶段:简单、可扩展的网络: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移动无线终端的接入成为校园网建设的关注点,校园网向服务转型:更加注重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为各部门的业务建设提供支撑。
此阶段,学校更加注重网络运营的效率,以确保网络架构能够快速支持的变化(终端数量的变化、应用的变化);目前,多数学校都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型的过渡期;也随之暴露许多问题。
1.2 架构受限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校园网采用的是已交换技术为主的经典三层组网架构,分核心、汇聚、接入三层面组成,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业务功能。
其中,接入层负责用户的接入,相互的隔离,速率的限制,802.1X等接入功能的实现,DHCP侦听和ARP动态检测(避免ARP攻击),双栈组播控制与分发等;汇聚层负责用户的三层终结、路由,ACL、QoS功能实现,双栈组播控制与分发;核心层负责全校(或校际)数据的高速路由数据交换,ACL、QoS功能实现,双栈组播控制与分发等。
从组网模式可以看出:每个层面都在做用户双栈业务的接入和控制,协调实现部分的功能;核心层相对能力强的设备,功能相对弱化;越靠近用户接入边缘的设备,数量最多,功能要求却很多,加上资金的限制,不可能具有较高的性能;此前建设并仍在运行的接入设备,大部分不支持IPv6协议,更谈不上对组播的支持;不同的用户、应用没有有效的隔离措施和保障手段,导致相互的干扰影响;随着规模扩大,功能的叠加,校园网中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大幅降低,管理维护压力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