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变异性监测与反馈——心源自主训练系统[分享版]
- 格式:ppt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27
智能身心反馈训练系统(智能生物反馈仪)标准版HC-SXZ-BZ型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常常因工作与学业习的压力、各种突发事件等感到身心疲劳、长期处于紧张与压力状态,引发了如失眠、焦虑、紧张、抑郁、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身心不适。
为了有效的解决人们因压力、紧张产生的身心不适,上海惠诚公司基于生物反馈原理、医学、生理学、心理专业训练、结合传感器技术、三维虚拟动画技术、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指纹识别,研发了用于自我身心控制、情绪、压力和紧张度调节的智能身心反馈训练系统。
该系统现已申请国家专利,是惠诚公司整合多年经验,精心研发,在全球尚属首创的划时代、高科技、多学科一体化的新兴心理训练产品。
1、生物反馈理论它基于著名美国心理学家、生物反馈学说的创始人米勒(Miller NE),于1967年提出的内脏学习理论。
相比传统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则更能及时提供人体心理生理信息的客观参数,因此,可以更为准确地判断训练方法运用是否得当,方向是否正确,从而克服训练中的盲目性。
2、专业心理放松训练应用美国Edmund Jacobson博士创立的雅克布松的渐进性放松训练、德国医学博士舒尔茨创立的自律训练法、呼吸调整训练、意像放松训练及其他放松训练等16种专业的心理放松训练方法。
3、心率变异性(HRV)理论美国心脏数理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HeartMath,简称IHM),通过16年的科学试验,发现心率变异性取决于自主神经系统两个分支系统的相互作用。
4、自主神经系统人体呼吸、呼吸均匀度、脉搏、心率变异性、血压等状态的变化,取决于自主神经系统两个分支系统的相互作用,它能直接、动态反映人体情绪与压力状态。
因此通过监测HRV即能实时监测人体情绪与压力的变化状况。
惠诚智能身心反馈训练系统,是上海惠诚公司最新独立研发的一套自我身心控制、情绪调节的专业心理训练综合设备。
心率变异性分析系统的软件设计
孙红;林家瑞
【期刊名称】《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4)001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简称HRV)分析系统,以客观评定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方法:软件由数据采集、数据浏览、HRV分析、
结果打印等模块组成,再对被检测对象提供定量的时域和频域分析。
结果:运用本系统分析糖尿病HRV,发现合并自主神经病变者HRV明显降低。
结论:本系统可作为一种客观评定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
【总页数】1页(P55)
【作者】孙红;林家瑞
【作者单位】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TP31
【相关文献】
1.基于三种信号处理方法的心率变异性分析系统 [J], 秦明新;史学涛
2.心率变异性分析系统的开发 [J], 王步青;张政波;王卫东
3.基于组合窗Welch法的心率变异性分析系统设计 [J], 张杰;肖玲玲;张攀登;项里
伟
4.基于BMD101的心率变异性分析系统设计 [J], 嵇晓强;赵春华;宁春玉;张亭亭;谷
佳音;田峰
5.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睡眠音乐推荐系统 [J], 彭程; 常相茂; 仇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机制及应用王昊;王文迪;吴东哲;高晓嶙;时永进【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24(28)26【摘要】背景: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是采用共振频率下的深慢呼吸方式在心血管系统中引起有节奏的高幅度振荡,从而刺激和锻炼自主神经反射及压力反射的一种呼吸训练方式。
然而,目前的研究尚未系统综述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是如何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并产生作用的。
研究者们对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的机制缺乏全面认识,且对其应用进展及方案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对国内外现有的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对不同人群症状影响的试验研究进行梳理,介绍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机制及应用进展。
方法:以“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共振呼吸,自主神经,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呼吸训练”“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Resonance breathing,Heart rate variability,Autonomic nerve,Breathing training,Chronic diseases,Mental illness,biofeedback”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 及Web of Science等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获得相关文献75篇。
结果与结论:①机体的振荡系统与共振系统是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产生作用的前提,振荡反映了外部刺激和自身调节的反射系统的运作,共振则是两个系统的同步振荡引起更高的振幅运作。
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是维持稳定的内环境的前提,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会伴随心率变异性降低并与相关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是基于心血管系统的共振特性,以共振频率下的深慢呼吸方式在心血管系统中引起有节奏的高幅度振荡,改善交感和副交感系统反射的调节功能,增强两个系统之间的平衡调节。
③心血管系统共振的两个主要机制是压力反射闭环通路和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两个机制以及压力反射特有的延迟共同作用导致在共振频率节奏的呼吸时,心率与呼吸呈现0°相位角的振荡,血压与呼吸呈现180°相位角振荡,是一种易操作、效果好的周期性刺激人体心血管振荡系统的训练方法。
hrv身心测评工作原理
HRV(心率变异性)身心测评是一种通过分析心跳间隔时间的变
化来评估个体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方法。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人体的
自主神经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它
们共同调节心脏的活动以及其他自主功能。
HRV测评通过监测心跳
间隔时间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从而间接
反映出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
HRV测评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心脏的节律性,正常情况下,心跳
间隔时间会有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当
个体面临压力、情绪波动或身体疲劳时,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会发
生变化,进而影响心跳间隔时间的变化。
因此,通过分析心跳间隔
时间的变化模式,可以了解个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进而评
估其身心健康状况。
在实际测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心率监测设备来记录心跳间隔
时间的变化,然后通过专业的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
的HRV参数,如SDNN(标准差)、RMSSD(相邻RR间期的标准差)、LF(低频成分)和HF(高频成分)等,这些参数可以反映出自主神
经系统的活动水平,从而为身心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总的来说,HRV身心测评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心跳间隔时间的变化反映出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可以评估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为个体量身定制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疗法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
一项“心”指标心率变异性HRV Heart Rate Variability)————是指心率节奏快慢随时间所发生的变化。
由精密光电传感器、信息处理器、高科技训练软件三大部分组成。
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使用人的HRV(心率变异性),通过HRV自主协调技术训练系统对HRV进行调节训练,可以使训练者平衡并提升HRV水平,自主神经系统达到平衡协调状态,消除焦虑、紧张、冲动、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因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实现身心健康。
这一疗法仪器的发明给抑郁症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减少了去医院的次数和吃药对身体的伤害。
此疗法改善孕期自主神经调控平衡循环系统的平衡、焦虑和抑郁,都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有关。
因此,孕期监测和调节自主神经调控状态非常重要。
连续监测孕妇的心电和血压,分析和防止可能出现的心血管疾病和低血压综合症。
监测和分析孕妇的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异性,判定自主神经调控状态的平衡程度。
监测婴儿心电和心率变异性,判定其心血管系统发育状况。
对孕妇进行运动锻炼监测,引导其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并监测运动中可能的心肺代谢系统异常。
引导其进行心率变异性反馈锻炼,保持身心和谐。
自律神经系统/心率变异和压力的关系职业压力和心率变异利用心率变异职业压力研究可综合上述研究传统所提供的认识优势来阐明工作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引起慢性疾病——通过确定的与自律神经系统对心脏调节有关的生理途径。
利用心率变异测量来调查工作场所的职业压力的生理影响的研究现在很流行。
现在有很多方法用来对职业压力归类并测量心率变异。
抑郁与压力从2000年以来,对抑郁和心率变异的关系的文献报道比以前多出很多。
这反映了人们对用它来测量身心互动和一种用来解释心情如何对心血管健康影响(尤其是压力、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方法潜在的兴趣。
几乎所有的最近对抑郁和心脏疾病的研究都表明患有抑郁症或重度抑郁症的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上升。
这说明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性进展中,抑郁是一个独立的风险因素,而不仅仅是一个由心血管疾病次生的情绪反应。
研究表明,重度抑郁伴随心血管疾病的相对风险从1.5到4.5不等。
这似乎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心肌梗塞后的死亡指数。
在有血管造影证据的冠状动脉疾病病人中,重度抑郁症本身就是诊断12个月后最好的心脏发病的预测。
心率变异的降低会使这一效果变得不明显。
抑郁症打分是从健康的学生中得到的。
在他们的得分基础上,学生被分为高抑郁和低抑郁组通过测量面对急性压力(一个富有挑战的演讲任务)时的高频心率变异和额头冷压试验来测量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
高抑郁组的学生比低抑郁组的学生在演讲任务中的高频的减弱要大得多,而在额头冷压试验中高频的上升要比后者小得多。
女性在演讲任务中高频要降低很多,而在额头冷压试验中,高频的升高要小很多。
情绪、性格与压力已经证明敌意的多少会影响到心率变异。
在对抗性的讨论中,敌意得分高的女性比敌意得分低的女性血压和心律的上升低。
观察发现有正面反馈的人比负面反馈的人的血压反应大(就像对敌意的评级一样)。
对处理压力不同风格的分析显示有高度敌意的实验对象可能在任务中因为回避和缺乏参与而反应较小,而敌意少的实验对象会有更多的参与,尤其受到积极反馈的鼓励以后。
用于刺激条件下自主神经功能评定的心率变异性分析系统胡晓林;成奇明
【期刊名称】《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年(卷),期】1998(017)001
【摘要】作者介绍一种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系统。
该系统由心电放大器、A/D转换器、心律失常分析、HRV分析等模块组成,能对被检测对象提供定量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并能以Lorenz散点图、R-R间期分布图等更直观的图形形式显示分析结果。
本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结合其它临床检查方法为空军选拔飞行员、飞行人员医学鉴定提供一种客观的、定量的自主神经功能评价方法,同时也为临床提供一种可行的HRV检测手段。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胡晓林;成奇明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
【相关文献】
1.小样本条件下基于预报估计的系统可靠性评定 [J], 张永强;刘琦;周经伦
2.含缺陷管道大变形条件下安全评定系统研究 [J], 何剑坤;张峥;常波;杨俊
3.智能化手功能评定系统用于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评定的可信性分析 [J], 徐友康;路微波;吴军发;李放;黄燕;周媚媚
4.一种用于生物刺激反馈系统的新型刺激电流源 [J], 郑文超;郭立泉;郁磊;王计平;
方强
5.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用于评定颈部手法刺激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J], 邱慷;李为民;刘霞;Brian Budgell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率变异性对低氧训练的监测研究马涛【摘要】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研究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无创性方法,由于其具有无创、便捷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中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评估和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监控中,对运动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监测作用.近年来,HRV在低氧训练中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低氧训练对运动员心血管机能评价、运动训练适应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2页(P163-164)【关键词】心率变异性;低氧;自主神经;机能监控;运动训练【作者】马涛【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正文语种】中文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一种无创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监测技术,包含了大量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信息,主要反映自主神经活性和定量评估心脏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性。
近年来HRV被应用于低氧运动训练中的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中。
利用HRV指标能够合理控制低氧训练运动量,评价机体对运动应激和适应程度,评定运动员运动训练水平、体能状态、机能状态,心理应激状态。
心脏的起搏组织维持着心脏有节律的收缩,心脏的这种节律性是在心脏自主神经的调控下进行的。
迷走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使乙酸胆碱与覃毒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增加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的一系列生物电活动而实现其对心率减慢的调节效应。
交感神经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来加快心率调节。
心脏窦房结内富含乙酰胆碱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能迅速分解乙酰胆碱,所以迷走神经的活性仅能维持短暂的时间,迷走神经对心率的调节作用比交感神经更为显著。
导致交感神经调节作用下降原因可能是由于以下两个机制:一方面胆碱能神经活性削弱了交感神经兴奋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量;另一方面胆碱能神经活动的衰减消减了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反应程度。
在正常生理状况下,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协调地调节心脏活动,使心脏活动有节律的进行。
但是疾病等原因可使这种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导致心率的改变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这就是HRV分析的生理学基础。
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疲劳调节的应用研究
许昭
【期刊名称】《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5)011
【摘要】通过对山东省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部分运动员实施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及心理疲劳监控,研究了心理变异性反馈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放松能力;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有助于缓解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与其他心理训练一样.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需要长期坚持.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许昭
【作者单位】山东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87
【相关文献】
1.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少年自行车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J], 杜云霞
2.生物反馈训练对提高江苏男子重剑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的研究 [J], 沈鹤军;张忠;庞进
3.生物反馈训练对大学生高尔夫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J], 窦鑫;刘斌斌
4.生物反馈训练对高水平高尔夫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J], 曹振峰
5.共振呼吸反馈训练对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和选择反应时的影响 [J], 安燕;郑樊慧;陆姣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率反馈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仿真研究
史小平;朱玉云
【期刊名称】《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年(卷),期】2004(21)6
【摘要】我们研究了由于血压变化引起心率变化的生理反馈调节机理 ,并建立了心率反馈调节系统的连续闭环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计算机数值仿真研究 ,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调节系统具有抑制有限幅度血压波动的能力。
本研究的工作对于某些高血压症的病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4页(P926-929)
【关键词】心率变化;病理研究;血压变化;血压波动;高血压症;生理;抑制;反馈调节;能力;参考价值
【作者】史小平;朱玉云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仿真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住院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441;R743
【相关文献】
1.基于迭代反馈调整的滞后系统调节算法仿真研究 [J], 鞠云鹏;常德功
2.灰色预测反馈控制在汽轮机调节系统中的仿真研究 [J], 王勇;刘晓谦;戴义平;吴智群
3.心率变异性反馈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疲劳调节的应用研究 [J], 许昭
4.自主神经调节反馈训练对高原驻训军事人员心率、心率变异性及血压的影响 [J], 刘庆峰;宋华淼;陈勇胜;曹征涛;彭飞;杨蕾;周玉彬;罗永昌
5.动脉血压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仿真研究 [J], 朱玉云;史小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