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刑事诉讼中保释制度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4.53 KB
- 文档页数:3
香港保释制度与内地取保候审制度之比较赵行【摘要】香港的保释制度有其独特的制度设计,也有其深厚的价值基础.通过对内地的取保候审制度与香港保释制度相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制度设计上有众多差异,而这些差异的背后却是司法理念的不同.香港的保释制度及其背后的理念为解决内地取保候审制度面临的困境指明了方向.【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8)003【总页数】5页(P89-92,117)【关键词】保释;取保候审;司法理念【作者】赵行【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5.3一、香港保释制度简介(一)渊源提及保释制度就不可避免地要从英国的保释制度开始,因为现代意义上的保释制度发源于英国,而且英国的保释制度体系最为完善,立法最为缜密①。
英语中的“保释”(bail)一词源于古法语“bailer”,意为移交,即将被释放之人移交给为其担保或保证的人监管②。
而在英国现代意义上的保释是指“在被逮捕的人提供担保或者接受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其释放的制度”③。
保释制度作为刑事司法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也是限制司法权力滥用的重要制度,符合历史趋势,为众多国家和地区所吸收和采纳。
另外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的法律制度,特别是保释制度更是直接来源于英国。
当然由于社会状况不同也有其特殊制度设计。
(二)制度简介1.获得保释是被控人的权利《香港刑事诉讼条例》第9D条“被控人获准保释的权利”规定:“除本条及第9G条另有规定外,法庭在下列情况中须命令被控人获准保释,不论被控人是否已被交付审讯……”从本条所采取的原则加例外的格式以及“须”字可以推断出:被控人获得保释是原则,而只有在例外情况下才不能保释。
这充分体现出获得保释是被控人的一项不能随意剥夺的权利。
2.保释的限制性条件一般来说,获得保释是被控人的权利,不应被附加条件,然而基于控制犯罪、保证归押的目的,为避免意外情况即不按照法庭的指定归押或在保释期间犯罪或干扰证人或破坏或妨碍司法公正等的发生时,才可以对被控人附加获准保释的条件。
填空题1、自1985年起,港英政府通过“法律本地化”的工程,最后决定采用保留150多条英国国会法例,并以“香港本地立法”的形式重新制定。
2、成文法是指由立法机关经法定程序制定出来的法律。
在香港,成文法分为条例和附属条例。
3、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4、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年满四十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二十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的中国公民担任。
5、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终审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
终审法院可根据需要邀请其他普通法院适用地区的法官参加审判。
6、根据香港刑法理论,共同犯罪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
共同犯罪人分为两类:主犯和从犯。
7、依普通法上的一般解释,民事侵权是指可通过请求未定量赔偿的普通法诉讼得到救济的违约和违反信托义务之外的民事过错。
8、根据香港法《婚姻条例》的规定,男女双方的最低法定年龄为十六岁,但未满二十一岁时必须征得监护人的同意。
9、普通法深信“宁纵毋枉”,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便处处维护个人自由。
10、香港的法律源自于英国,属于英美法系,其源流包括普通法和衡平法。
11、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五十年不变。
12、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香港设立机构处理外交事务。
13、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简称香港居民,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
永久性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4、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短期不能履行职务时,由政务司长、财政司长、律政司长依次临时代理其职务。
15、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16、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
气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
17、《英皇制诰》和《皇室训令》为英国皇室特权立法,是香港回归前的宪法性文件,香港回归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所取代。
香港保释制度一、保释是原则,不保释是例外以历史的逻辑审视,现代意义上的保释制度起源于英国,香港作为长期受英国法传统影响的地区,其保释制度亦肇始于英国,并在判例法的历史传承中确立并发展起来。
基于无罪推定的理念以及对个体人身自由的极大尊重,香港的保释制度在个体自由和群体安全两个价值的选择问题上,全面偏向了个体自由也因此,在制度设计上,香港法律对保释采取了极为开放和自由的态度。
《香港刑事诉讼程序条例》第9D规定,只要被控人申请,就必须要对被控人准予保释,除非有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形。
而该例外情形法律亦规定的非常明确:被控人会不按照法庭的指定归押、在保释期间犯罪、干扰证人、破坏或妨碍司法公正。
除上述所列之情形外,均应保释。
而且上述例外情形,本质上是一种主观上的推测,如果要证明一个人可能会干扰证人、妨碍司法公正等情形,如果不将其释放,法官怎么可能掌握其有上述行为的证据。
所以,看似保释有例外情形,但这其背后的逻辑在于事后纠错,而不在于事前的预防。
所以,如果法官认为被控人不存在《香港刑事诉讼程序条例》规定的例外情形,也不存在被控人可能有上述行为的证据,则法院决定准予被控人保释,在法律适用上并不存在问题。
二、对暴徒保释,合法但不正确。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香港法官针对暴徒的保释申请作出的准予保释的决定,符合香港法律的规定。
如果按照内地的话语体系对这样的决定进行评价的话,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
这是我们在评价香港保释制度以及香港法官的业务素养问题时,理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前提。
但是,法律上的正确,是一种逻辑上的正确,对社会则未必是有益的,甚至这样的制度本身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巨大的戕害,也对其他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普遍利益造成巨大的风险。
所以保释的决定,尽管合法,尽管我们也要尊重,但是这样的决定是不正确的,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坚决反对的。
因为民众天然的会认为这种做法“不合理”。
而这种“不合理”的判断背后,看似是无序的、非理性的主观认知,实则是公众对法的价值这个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内容提要: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与国际诉讼制度不相和谐之处主要集中存在于刑事侦查领域,如何进行刑事侦查领域的司法改革是当前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中最为紧迫的问题。
本文在对香港的刑事侦查制度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香港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保障人权、提高办案效率和防止司法腐败等方面的经验,在与我国刑事侦查制度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圳如何在刑事侦查领域进行司法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刑事诉讼制度刑事侦查考察司法改革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要进行司法改革,1996年我国进行了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刑事司法改革,但这次刑事司法改革仍存在许多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随着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将逐步与世界接轨,特别是外国人犯罪案件的逐步增多,我国刑事司法体制特别是刑事侦查体制的弊端必将更加暴露在世界各国面前。
如何在刑事侦查领域进行司法改革,从而使我国的刑事侦查活动与国际司法制度衔接,已成为一个相当紧迫的问题。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实验田、排头兵”的深圳,不但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而且也应该利用与香港仅一河之隔的优势学习其刑事侦查活动与国际司法制度衔接上的经验,率先使深圳的刑事侦查活动与国际司法制度接轨。
本文在对香港的刑事侦查制度进行考察并与我国刑事侦查制度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深圳在刑事侦查领域进行司法改革的一些建议。
一、香港刑事侦查制度的概况香港刑事侦查制度是在总结了大量侦查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包括了香港警察和廉政公署等侦查机关的职权、侦查手段、司法审查制度、保释制度等。
在香港,法定的侦查机关主要是香港警务处和廉政公署,享有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权,并对部分案件具有起诉权。
警务处内设有刑事侦缉处,专门负责侦查大部份刑事案件,拥有截停、扣留、询问、搜查、逮捕等广泛的权力。
而廉政公署则负责侦查发生在政府部门公务人员的贪污、受贿等案件。
在侦查机关履行侦查职责时,香港裁判司署内的裁判司可通过发拘捕令、搜查令等方式介入犯罪侦查活动,并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权限予以制约。
单选经过起诉程序被定罪的被告人,可以在判决后的(28天内)向高等法院上诉法庭提出上诉。
( 《英皇制诰》)是殖民地时代的香港的最根本的宪法性文件以及立法局立法权力的来源,立法局制定的法律不能超越其授权范围。
(衡平法)是指由判例衍生出来并适用于全国的普遍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对于( 私生子女),母亲有当然管教和抚养的责任。
对于(环境权)的侵犯,私人不能单独提起诉讼,而必须由律政司司长代表公众提起诉讼。
对于因合约而引起的诉讼,当事人可适用(传讯令状)的状书程序来启动民事诉讼程序。
根据《未成年人监护条例》第3条,夫妻离婚后,法庭处理子女管养权问题时会采取(子女的福利) 为首要考虑的原则。
根据香港对刑事罪行的分类,盗窃罪属于(可公诉)罪行。
根据香港法例,民事侵权的起诉期限一般为( 6年)。
根据香港相关刑事条例的规定,被告人有以抗辩理由提出免除其刑事寅任的权利,而这些抗辩理由中,(自卫)并非当然的抗辩理由。
结婚时,如果任何一方已经合法结婚又未合法解除婚姻关系的。
那么,这段婚姻是(无效婚姻)。
刊登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宪报》“法律副刊第3号”的是(蓝纸草案)。
刊登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宪报》“法律副刊第5号”的是(白纸草案)。
民事侵权所侵犯的是私人的权利,游行、示威等权利属于(受限制权利)。
某人占有、损害、毁灭、擅自卖掉或处置、拒绝交还他人财物的行为,属(侵占)陪审团的职责是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罪名成立,其裁决原则一般是(五比二)通过。
普通法一直依赖(推定)来帮助确定一个人的法定父母亲身份。
任何故意和直接对别人施用武力的侵权行为,即构成(殴打)。
任何一方虽然能在缔结婚姻时,给予对方一个有效的同意,但因患有精神紊乱而不适宜参与婚姻生活。
那么,这段婚姻是( 可撤销婚姻)。
如果当事人申请离婚,可采取以下(呈请书)的状书程序。
如果损害事实本身即足以说明被告存在疏忽,原告即可免负举证责任。
了解刑事案件中的保释制度保释是刑事法律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它在刑事审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保释的概念、原则、程序和实施等方面介绍刑事案件中的保释制度。
通过对保释制度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其在刑事案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保释的概念保释(Bail)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在经过逮捕后,由法院依法决定其暂时离开监所,回到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措施。
保释是一种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保护罪犯人权的制度安排。
其目的是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二、保释的原则1. 疑罪从无原则: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疑罪从无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
在保释制度中,被告人应被视为无罪的证明,其应享有保释的权利,除非存在逃跑、妨碍诉讼等严重情况。
2. 罪行对社会的危害性原则:在决定是否保释时,法院会综合考虑被告人是否对社会造成危害。
如果被告人的罪行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法院可能会驳回其保释申请。
三、保释的程序1. 保释申请:被告人或其代理人可以向法院提出保释申请。
申请书应包含被告人的基本信息、罪行的性质和程度、是否存在社会危害等相关证据材料。
2. 法院审理:法院将组织相关人员对保释申请进行审理,并考虑是否准予保释。
法官将综合考虑保释的合理性、被告的人身安全、社会安全和审判的公正性等因素作出决定。
3. 保释决定:法院将根据审理的结果,决定是否准予保释。
如果决定准予保释,法院会要求被告人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并设立相应的限制条件,如不得离境等。
四、保释的实施1. 交纳保证金:被告人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
这一保证金是一种确保被告人不会逃跑或妨碍诉讼的形式,在审判结束后可以退还给被告人。
2. 遵守限制条件:在保释期间,被告人需要遵守法院设立的限制条件,如不得离境、不得接触受害人等。
同时,被告人还需要积极配合案件的审理,不得干扰诉讼程序。
3. 保释监督:法院将对被保释人进行监督,确保其遵守限制条件和参与诉讼程序。
香港《刑事诉讼法》
香港《刑事诉讼法》是香港法例,《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香港的刑事诉讼程序和相关程序。
该法案于1996年通过,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后生效。
根据这部法律,香港的刑事案件需要经过法庭的审判才能依法作出刑事裁决。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案件的各种程序和要求,包括被告人的权利和义务、做证的规则、证人的证词、审判程序、上诉程序等。
根据该法律,刑事案件的调查、起诉和审判都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并确保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香港的刑事诉讼程序多数遵循英国的司法系统,并融入一些中国法律的特点。
《刑事诉讼法》确保了被告人的权利,如取保候审、律师代表、不自证、无罪推定等,以保证案件的公正和公平。
该法律还规定了上诉程序,如果被告或检察官对判决不满意,可以向上诉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由更高级法院的法官审理,以保障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总之,香港《刑事诉讼法》是香港刑事案件审判的基本法律,并保障了被告人的权益和确保刑事案件的公正进行。
香港的法院体系和刑事诉讼及其与英国的简单比较(一)王以真一、香港法院体系香港行使刑事审判权的审判机关有最高法院、地方法院及裁判法院。
在香港法院体系中还有死因裁判庭,它与行使审判权的普通法院有显著区别。
为了说明各级法院的案件管辖权,必须首先说明香港仿效英国将刑事案件分为简易罪和公诉罪(或译可诉罪),以及简易程序或公诉程序皆可的案件。
与之相应的,在诉讼程序上有简易程序和公诉程序之分。
(一)最高法院香港最高法院是由上诉法庭和高等法院组成的。
上诉法庭是香港最高审级的法院,专门受理不服高等法院原讼庭、地方法院和土地审裁处裁决的上诉案件,以及就其他下级法院提交的法律问题作出裁决。
上诉法庭有1位首席大法官及9位大法官。
审理案件时每个上诉法庭只有2至3位大法官组成,所以同时可以组成3个法庭分别进行诉讼。
首席大法官是法庭的当然庭长,另2位副庭长从9位大法官中产生。
上诉审一般不接受新证据,实行公开审判。
大法官在审阅原审案件材料后,开庭聆听双方当事人或其律师的辩论,然后酌情作出维持原判决、变更原判决或发回重审的裁判。
不服上诉法庭的裁决,可以向英国上议院提起上诉。
高等法院兼有上诉审权和初审权。
凡是各下级法院无权审判的第一审民、刑案件均由高等法院原讼庭受理。
谋杀、误杀、强奸、大量毒品等最为严重的公诉案件归属高等法院管辖。
不服裁判法院对成年和未成年被告的刑事裁决的上诉案件由高等法院1位大法官受理。
高等法院共有20余位大法官,地位平等,分别受理不同性质的案件。
高等法院原讼庭适用公诉程序并有陪审团参加审判。
庭审向公众公开。
各方当事人可以亲自或委托律师出庭聆讯并参加辩论。
不服高等法院原讼庭的裁判可向上诉法庭提起上诉,不得向上议院上诉。
(二)地方法院地方法院对于部分民事、刑事案件具有初审权,对刑事案件没有上诉审权,仅对印花税额的民事案件有上诉审权。
凡是不属于高等法院管辖的较严重的公诉案件,地方法院有权判处7年以下监禁或罚金。
审判公开进行,由1位地方法院法官及陪审团审判。
香港保释制度一.保释的必要性当一被告因刑事检控而出庭时, 由于各种原因, 他的案件可能不会被立即处理。
除非被告认罪,对被告的处罚也是明显、固定且无关紧要,此时法庭可能会立刻判刑。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法庭往往需要更多信息才能定罪判刑,此时可能需要休庭才能处理。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 法院也有义务调查被告个人的具体情况,做出最适合被告的拘留类型。
通常情况下,被告在第一次出庭或以后的出庭过程中可能不会认罪,案件有时可能不准备继续审理。
即使在审判开始之后,也可能因其他原因不得不休庭。
最后,在判处监禁后,被告也可以提出上诉,在上诉结束之前,被告须得到适当的照顾。
这其中上述任何一个原因,均可能让法庭考虑被告是否应该保释候审。
二.可申请保释的阶段香港的保释在嫌疑人被捕后即可申请保释,被警方起诉至出庭后仍然可以继续申请保释。
在被捕后不久以及被警方起诉,是否准予保释的决定由警方作出;起诉到法庭后,是否保释的决定是由法庭作出。
如果裁判法庭不同意保释申请,还可以就拒绝保释的决定上诉至高等法院。
三.影响获得保释的因素能否获得保释主要取决于两类因素,一是所检控的罪行;二是被告自身的情况。
(一)检控的罪行主要考虑的因素是:(1) 控罪的性质;控告的罪行越严重, 被告潜逃的可能性就越大,获得保释的机会就越小;(2) 控罪的数量和最后可能判刑的刑期;如果犯下罪行越多,刑期时间越长,被告获得保释的机会越小;(3) 是否是组织犯罪以及犯罪参与者人数;参与者越多的组织犯罪,被告获得保释的机会越小;(4) 是否属于加重罪行,比如过度暴力、滥用公权、对受害者的伤害程度等;暴力程度越高,比如杀人、持刀抢劫,被告获得保释的机会就越小;(5) 是否是团伙集团犯罪,是否有能力隐瞒身份, 在没有适当旅行证件的情况下可逃往国外以及是否伪造证件;如果被告伪造证件,隐瞒身份的能力很强,被告获得保释的机会就越小;(6) 控罪是短期自发的还是精心策划长期的;如果被告对其犯罪蓄谋已久,其获得保释的机会就越小;(7) 是否警方经过长期深入调查后才抓捕被告;即如果警方经过九牛二虎之力才抓捕被告,被告获得保释的机会就越小;(8) 根据现有的证据被告定罪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仅凭警方现有的表面证据能够证明被告有罪,被告获得保释的机会就小;(9) 可能面临的最高处罚,囚犯的不良犯罪记录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两岸取保候审制度比较研究作者:刘雷王海昌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2期摘要无罪推定原则为刑法的核心原则。
未决羁押有背离无罪推定原则的嫌疑。
现代法治国家,主要通过取保候审制度限制、减少未决羁押的适用。
我国新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制度有这较为详尽的规定。
但是,也存在着不尽完善之处。
本文比较分析了两岸的取保候审制度,针对我国大陆地区取保候审制度的一些不完善之处,在吸收借鉴台湾地区司法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对策。
关键词取保候审停止羁押免除羁押司法审查作者简介:刘雷,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厦门分所;王海昌,厦门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049-02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在限制、代替羁押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取保候审制度,事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与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两岸取保候审制度的现状取保候审制度,国外称之为“保释”制度。
一般认为,该项制度起源于英国。
由于欧洲的贵族司法,英国的地方司法官很早就有在审判前释放嫌疑犯的权力。
为了限制和规范这种权力,167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明确规定了这一基本法律制度。
豍此后,该项制度逐渐成为了审判前减少未决羁押的替代措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我国大陆目前规定取保候审制度的法律规定主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此外,公安部制定的《侦查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也规定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办理取保候审事宜时应当遵守的规定。
应当说,我国目前取保候审制度的规定是较为详细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对准予取保候审的情形予以列举式规定我国法律中,对于准予取保候审的情形是予以正面规定的,且为穷尽式列举。
《刑诉法》第65条规定,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刑事诉讼中的保释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程序,为了确保犯罪嫌疑人在诉讼期间的合法权益,保释制度应运而生。
保释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在案件审判结束前暂时解除羁押的一种安全保障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刑事诉讼中的保释制度。
一、保释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保释是司法机关在审判前以一定法律程序,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解除羁押并规定一定限制的强制措施,目的是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权。
保释制度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 物质原则:保释与保障社会治安之间达到平衡,保证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
2. 法律原则:保释应依法进行,保证犯罪嫌疑人享有合法权益。
3. 公平原则:保释制度应公平适用,不受任何特别因素干扰。
二、保释的基本程序保释的程序性要求对确保司法公正十分重要,以下是常见的保释程序:1. 提出申请:犯罪嫌疑人或其代理人向法院提出保释申请。
2. 审理程序:法院对保释申请进行审理,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调查收集证据。
3. 约束措施:批准保释后,法院会对犯罪嫌疑人施加一定的限制,包括定期报到、不得离开指定地区等。
4. 撤销保释:如果犯罪嫌疑人违反保释限制或存在逃避审判的风险,法院有权撤销保释决定。
三、保释的类别与条件根据不同的法律情况和犯罪嫌疑人的特殊情况,保释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 普通保释:指对一般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保释方式,要求保释申请人提供一定数量的保证金或担保人。
2. 定金保释:犯罪嫌疑人需要向法院支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确保其诉讼期间的合法行为。
3. 监视居住:对危险程度较低的犯罪嫌疑人,法院可能决定将其限制在指定的居住区域内,并且安排定期报到。
4. 强制保释:对于危害性较大或逃跑风险较高的犯罪嫌疑人,法院可能决定不予保释。
保释的具体条件则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目的都是确保犯罪嫌疑人能够确实参与审判,并不逃避法律追究。
四、保释的影响与改革保释作为一个重要的刑事司法制度,对犯罪嫌疑人和社会治安具有重大影响。
香港保释制度香港的保释制度分为“警察保释”和“法庭保释”。
警察拘捕疑犯后,为了调查案件,最多可羁留疑犯48小时(涉及递解出境的罪行的最长拘留时间是72小时),之后警察有三个选择:1、提供警察2、保释押解疑犯到裁判法院应讯,由裁判官决定是否允许保释(法庭保释)和条件3、无条件释放警察保释只限以金钱作条件,不同于法庭保释可对疑犯的行动范围、时间作出限制。
警察保释条件分为有担保人和无担保人,实际上除非疑犯身无分文,或者罪行严重,保释金额是可以谈判的,警察通常都允许把保释金额降低到疑犯可支付的水平,尽快将他释放。
交不出钱等于需要继续羁押,要在48小时后继续合法羁押就要法庭处理,种种工作只会增加警察工作量,大部分案件都不会搞这样的大龙凤。
如果疑犯接受保释,他就要在警察决定的频率到警署报到,确保没有潜逃和接受进一步调查。
有些人经历报到期长达数年却仍然未被提堂到法庭审讯,就会认为警察没有足够证据检控,于是在下次报到时向警察值日官表示“我不保释了”,警察便需要决定把他立即提堂,或者无条件释放。
香港俗语称为“踢保”,无条件释放视为“踢保成功”,被提堂为“踢保失败”。
这也适用于被捕后警察提供保释的情况,通常在最长45小时起,警察便会开始安排保释,如疑犯不接受保释,警察也需要决定提堂或无条件释放。
但是需要注意无条件释放并不等于警察的调查工作停止,刑事罪行并没有限制追溯期,警察可以在任何时间再次拘捕疑犯,对疑犯来说拒绝保释的最大好处就是不需要定期到警署报到,但对调查工作没有影响。
如果疑犯被带到裁判法院接受裁判官的保释审讯,裁判官在听取双方律师的理据后(注意控方律师不一定反对保释),可以决定是否允许疑犯保释,以及保释条件,例如不准踏足某地方、某个时间前要回家、交出旅游证件不可离开香港,等等,还有更常见的保释金,金额通常比警察保释要大,由几万到上百万都有。
除了自己交钱之外,裁判官也可以下令由第三者替疑犯交保释金,称为人事担保,万一疑犯潜逃保释金就没收了。
香港保释制度
保释是具保释放、取保释放的简称。
为在司法机关被关押的刑事被告人提供担保而准予释放。
在实行资本主义的国家或地区,保释须由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保佐人申请并缴纳相当数额的保证金。
在中国,对应当逮捕的人犯,如发现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及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罪行较轻的人,即可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
司法机关将申请保释的人和保证人当面对保落实,然后予以释放。
这种保释措施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
当在警署保释申请失败或未能在警署获得保释,被捕人会在被拘留的48小时内被决定4102该刑事案件是1653否会移交上裁判法院。
被控人可在裁判法院再次申请保释,通常会透过私人律师或裁判法院的当值律师代表被告申请。
根据香港法例第221章刑事诉讼程序条例9C条对保释的释义「获准保释」、「准予保释」(admitted to bail) 指法庭基於某人对法庭承诺在法庭指定的日期归押而将该人从羁留中释放。
香港保释制度
派出所不申请取保候审或者在派出所取保候审不成功的,对被逮捕人在四十八小时内予以拘留,决定是否将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法院审理。
被告可在治安法庭再次申请保释,通常由一名私人律师或在治安法庭代表被告当值的律师提出。
根据《刑事诉讼法典》第9C条和香港法律第221条,“准予保释”和“准予保释”是指法院根据其向法院作出的承诺,从法院指定的日期起强行扣留某人。
他被释放在押。
一般保释手续:
英美国家要求法官或警察应尽快决定是否保释或拘留被逮捕的嫌疑人。
一般来说,保释程序分为申请、听证、裁定和救济四个阶段。
申请:这一阶段一般处于每个诉讼阶段结束之后,最为常见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强制到案之后。
但是由于英美各国将保释在一定范围之内作为一种权利赋予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告人自己无须提出申请,而由具有保释决定权的官员依职权批准。
根据英国《1994年的刑事司法与公共秩序法》第27条的规定,警察能够对被告人的保释附加除了要求被告人居住在保释旅馆之外,他们认为合适的任何条件。
适用范围:这一阶段一般是在每个诉讼结束后的阶段,最常见的是犯
罪嫌疑人被迫前来办案后。
但是,由于英美两国在一定范围内给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释权,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告人不需要提出申请,而是有权决定保释的官员依职权批准。
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保释制度刑事诉讼程序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审判和制裁的一种法律程序。
保释制度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为了平衡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与社会的安全等多重因素而设立的。
本文将从保释制度的定义、适用条件、操作程序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保释制度的定义保释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允许被告人在一定条件下获得临时释放的一项法律制度。
其目的是确保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同时保证社会的安全稳定。
二、保释制度的适用条件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获得保释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是诉讼参与人身份的合法性,必须是提起诉讼的当事人。
其次是必须是某一犯罪案件的被告人,而且需满足法定的保释条件。
最后是法院对被告人在保释期间不会危害社会安全的合理判断。
三、保释制度的操作程序保释制度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首先是被告人或其代理人向法院递交保释申请。
申请材料通常包括被告人的个人信息、案情概述、家庭背景、财产状况等。
其次是法院对保释申请进行审理,审理过程中会综合考虑案情、被告人的社会关系、逃跑及继续犯罪风险等因素。
最后是法院根据审理结果进行判断,决定是否允许被告人的保释申请。
四、保释制度存在的问题保释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保释条件的限制性,有些被告人由于不能提供担保人或无法支付保释金等原因不能获得保释。
其次是保释期间的监控问题,有些被保释人在保释期间可能进行新的犯罪行为,令社会安全受到威胁。
最后是保释制度与被告人自由权利之间的权衡问题,对于涉及严重犯罪的被告人,是否应该给予保释仍然存在争议。
综上所述,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保释制度在平衡被告人权益与社会安全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严格的条件与操作程序,可以确保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然而,保释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保释制度的作用,促进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