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一、问题分析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展这一课程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些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够,参与度较低,甚至出现了缺席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理解偏差,以及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不足所致。
2. 课程内容单一当前许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实践的乐趣和意义。
3. 教师缺乏相关培训一些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不够,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4. 缺乏资源支持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和教师可能面临资源不足的困难,无法提供足够的实践条件和支持。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应对策略为有效解决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针对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调动学生的兴趣,使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合作学习和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2. 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实践领域为解决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拓展实践领域,丰富课程内容,例如可在实践活动中增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成长。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型的实践活动,如校园创客活动、生态环保活动等,使课程更具创新性和吸引力。
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素质针对教师缺乏相关培训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和提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一种新型课程。
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
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现状1.课程设置方面(1)课程内容丰富,但针对性不足。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涉及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课程内容与学生兴趣和需求脱节。
(2)课程课时不足。
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在课程设置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1)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把握不够,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的教师。
然而,目前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课程需求。
3.教学实施方面(1)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评价体系不完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4.学校管理方面(1)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学校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实施过程中缺乏支持。
(2)学校资源配置不合理。
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资源配置不合理,如场地、设备、师资等。
三、存在问题分析1.教育观念滞后。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课程。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涵盖科学、艺术、体育、社会等多个领域,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现状1. 研究背景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
随着课程的实施,研究者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2. 研究领域(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研究者们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角度,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
如课程论、学生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设计研究研究者们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等方面。
如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结构的优化、课程实施策略等。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施研究研究者们关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
如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价方法等。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研究研究者们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方面。
如评价指标的制定、评价方法的运用、评价结果的反馈等。
3. 研究成果(1)理论研究成果: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体系,为课程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
(2)实践研究成果: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1. 教师专业发展不足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把握不够,缺乏相应的教学技能和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综述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课程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完成规定任务并获得实践经验的教育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进行综述。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内容涵盖多个维度,如活动设计、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角色、学生参与等。
特别是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中开展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加深了对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效果的认识。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它包含理论、实践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校内外多种资源,落实课程标准,塑造时代精神,同时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能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并能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增强实践技能及技巧等。
最后,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需求不断提高,教育制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模式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学生人才的需求。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科、班级特性,设定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和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课程设计不同的实践任务,在实践活动中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落实多元化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应更加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
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与分析近年来,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对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旨在了解其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浙江省内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学生和教师对该课程的了解程度、认为该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实际实施中的问题等方面;实地观察则侧重于校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质量。
二、调查结果分析1. 教师的相关数据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的中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认为该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然而,教师普遍反映在实施该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缺少教师培训、课程安排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该课程的实施效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程度较低,仅有不到四成的学生对此课程有更深刻的认知,且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对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益,但只有少数学生觉得该课程能够具体地帮助自己掌握某项技能或知识。
此外,学生也反映该课程的教学安排不合理,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和难以参与的课程活动。
3. 实地观察结果分析三、问题分析与建议1. 加强师资培训在教师角色中,教师需要掌握相关的课程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师范素养,这样才能更好指导学生。
因此,学校应承担起培训教师的责任,为其提供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需要的相关培训课程,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 注重统筹规划实地观察中发现,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缺乏有效的统筹和规划,甚至存在一些教学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的情况,导致课程难以顺利开展。
因此,各级行政部门应该加强教育教学工作协调,加强统筹与规划,建立课程协调机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旨在教师教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揭示目前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现状,力图发现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课程实践现状反思与对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
它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当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反映了当代课程发展的理论要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1.1 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的探讨与阐释多,实践操作研究少,尤其是对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跟踪、跟进研究显得迟滞。
(2)在研究权威主体上,教育专家、专职研究人员居多,地方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研究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实践层面上专家引领的不足,研究型教师成长缓慢。
(3)在研究对象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如何管理课程的研究多,对教研部门如何指导课程实施及学生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获得发展研究得少。
(4)在研究范围上,对发达地区关注得多,对偏远落后地区留意得少。
(5)在研究成果上,重复研究多,创新作品少。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变成学科拓展活动。
由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任课老师,活动主题的确定很容易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
(2)用学科教学方式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两个概念,这两种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手段都应不同。
(3)课程内容窄化倾向。
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更多的教师青睐于研究性学习。
8教育前沿【摘 要】在新课标教学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让他们更好,更充分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就是为了体现我们的素质教育。
在综合实践课程里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培养他们的学科兴趣和素养。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了这门课程,但是这门课程并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
所以,对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如何进行高效的实施是我们现在教育中需要解决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在现在教育里仍然存在着只重视知识表面教学的教学观念而忽略掉学生的素质教育,很多学校和老师对我们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没引起重视。
而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科目出现在我们的教学里,这门课没有固定的教学知识,没有固定的教材,以前也没开设这堂课,很多老师也没有借鉴的经验,在上这门课的时候,老师也不知如何去开展教学,也没有教学目标,也不知道从何入手去教这门课。
这些都是综合实践课程不能顺利及高效实施的一些原因。
所以,我们的中小学老师需要慢慢探索这门课的诀窍,找到真正打开这门课程的方式和找到适合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实施现状 实施策略随着时代进步,应试教育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标准,为了让我们的教学跟上社会的发展,学生能更好地被社会利用,为了针对缺乏可塑性人才的问题,我们的国家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的就是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然后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们的应试教育禁锢了学生的发展,让他们的很多才能都没有得到挖掘或者发展,这样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力、分析总结知识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老师合理的运用这门课程就可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所以,在教学里我们的学校和老师都要重视这门课并且高效的运用这节课。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深入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施策略、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思维能力、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三、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教师培训加强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2. 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
3. 创设实践环境学校应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设备,保障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4. 设计实践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其实践能力。
四、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实施效果不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大学社会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学范式下多维体验教学模式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沟通领悟能力及多元创新视野。
当前,大多数高校都已经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缺乏系统的教学组织管理,活动的安排类型缺乏多样性,在深入师生交流环节中缺乏感染力。
另外,由于各院校实践教学质量有限,实践活动课程质量不高,而且许多实践活动及深化学习体会不能被实践、总结;另外,实践活动组织者和指导教师也缺乏职业化要求,经验也无法得到有效衔接,导致很多活动无法引导学生做好创新思考能力建设。
基于以上情况,大学社会实践体系应当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管理,使各种实践活动走向创新项目化,实施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综合教学模式;同时,加强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培养,使其具备较高的实践教学职业能力;另外,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项目评价体系,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有效的评估依据。
总之,大学社会实践体系的发展会给学生们提供良好的能力培养环境,为师生共同成长创造更多可能性,以满足社会发展中人才培养需求。
In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ies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college social practice system, it fully exerts the advantages of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under the paradigm of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and help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wareness, innovation ability, communication cognition and multiple innovation vision.At present, many universities have already include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ies, but there are many drawbacks. First of all, the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and lacks systematic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types of activities arranged lack diversity, and lack of contagiousness in the deep exchang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In addition, due to the limited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is not high, and many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in-depth learning experiences can not be practiced and summarized; in addition, the organizer and instructor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also lack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and experience can not be effectively linked, resulting in many activities can not guide students to do a good job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building.Based on the above conditions, the university social practice system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lead all kinds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to innovative projects,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odel centered on practical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guidance teachers for practical activities, so that they have higher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practical teaching; in addition, establish a sound social practice project evaluation system, Provide effective evaluation basis for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In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ocial practice system will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ability training, and create more possibilities for the mutual growth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social development.。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现状1.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科学、技术、艺术、体育、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2.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是采用了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学评价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评价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到这一领域,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这些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资源不足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仍然不足。
例如,实验室、实践基地、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匮乏,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2. 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够了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 家校合作不够紧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4. 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中心小学为了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采取“点班带动,面上推广”的工作策略,采取措施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程。
一、组建机构。
学校创建以国明政校长为副组长,张文渻为副组长,7十一位教师为成员的综合课堂教学活动课程科研课题组。
国明政校长负责管理全面工作,张文渻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居多研教师。
二、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
1、在读教师均存有分担综合课堂教学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精心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主动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用社会人员全职。
著重教师的培训与培育,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
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
灵活性培训,第一就是校内培训老师,蔺国明老师先后组织老师们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同时学习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第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习为我所用的东西。
三、按课程表,科学运用活动课时。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
在具体课时分配上,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2-3次活动,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四、充分利用现有地方教材。
学校以寿光市教研室开发的小学3-5年级(6年级正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作为指导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分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好、实施好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形式多样化1、在校内开展。
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102学法教法研究安排,《标准》、《教师教学用书》等的建议,结合自身的实际,重组教材,合理安排,制定好计划,从而有机地构成整学期的教学。
一方面,用整体系统的观念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从而突出重点和难点,把握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在简约教材中找寻深刻,在丰厚中追求厚实,在变化中走向深刻。
二、依托教材,放手让学生在课外实践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新课程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都是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密切联系。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回到广阔的实际生活课堂,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实践、感知、操作。
记得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制作年历》时,是这样上的:首先是让学生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到各种类型年历;然后学生分小组讨论制作年历所需的步骤,并在各小组中进行交流,修改确定制作方案,最后各小组合力完成,展示与交流。
在这节课上,我只作适当的引导。
这样,既宽松学习氛围,又让学生经历观察、尝试、收集数据等,使之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和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经验。
三、正确对待教材,做好合理的“再加工”与“取舍”教材不可能兼顾到各个地方和不同学生的差异,于是也就不能一切照搬。
在此,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参照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安排,对教材进行合理有效的“再加工”和“取舍”。
一方面应从“紧扣课标,把握核心,注重基础,贴进生活”方面入手,充分运用不同版本教材,网络教材与学生对话。
另一方面,不能忘却编排的根本目的和本质内涵,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理解,把握教材,合理,灵活、机动地安排。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几》一课时,呈现了一幅排队买票的主题图,而这位教师则根据教材主题图意境重新设计了极具情趣的童话故事,小白兔、小狮子、小山羊、小猴子、长颈鹿去参观动物杂技表演,可排队买票时出现了争执,因为他们谁都想排前面(黑板上贴着这几种小动的图片),同学们你能帮忙给他们排排队吗?然后动手让每个学生独立排一排,说一说,再全班反馈。
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自我国教育部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行探讨。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现状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其发展。
例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2. 课程设置逐步完善在政策引导下,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设置逐渐完善。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
3.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随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该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素质逐步提高,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4. 教学资源日益丰富随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深入,教学资源日益丰富。
学校和社会各界纷纷投入资金,开发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教具、案例等,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观念滞后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其仅仅是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直接影响,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不够。
2. 课程实施不力部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导致课程实施效果不佳。
3. 教师能力不足部分教师缺乏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经验和能力,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4. 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足家庭和社会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课外时间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有限,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效果。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学生现状、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综合实践学生现状1. 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足当前,许多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有些学生将其视为负担。
这种认识导致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时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
2. 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许多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
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时,他们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不足,团队协作能力较差。
3. 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他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往往缺乏关注和参与,导致实践活动效果不佳。
4. 学生家长和社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部分家长和社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没有太大帮助。
这种观念导致家长不支持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社会资源难以有效整合。
二、问题及对策1. 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1)加强宣传,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2)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参与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各类实践课程,如实验课、实习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
(2)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如科技竞赛、发明创造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农村小学的教育发展正在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化、科技化的发展,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一)规划不足。
许多农村小学没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详细的规划,缺乏师资力量,教师在组织实施中也遇到了困难。
(二)资源缺乏。
许多农村小学的实习设施设备落后,没有足够的实践实训资源,无法满足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的需求。
(三)机制不完善。
许多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机制不够完善,管理组织机构混乱,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四)教师素质不高。
因教师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教师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能力,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学习。
二、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对策(一)建立完善的课程规划和师资队伍。
应加强课程规划,完善师资结构,以满足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二)完善实习设施设备。
应加强实习场所的建设,改善实习环境,提供足够的实践实训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
(三)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应加强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实施多样化的评价,以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
(四)开展有效的指导和学习。
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以利于教师正确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是农村小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学校管理者应重视的问题。
应加强实施规划,完善实践设施设备,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以及开展有效的指导和学习,以促进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以大连中山和西岗区为例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小学综合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行动教育,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协作交往、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促进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开发框架,资源的质量难以保证,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以大连市中山和西岗区为例,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对已开发资源的质量、规模、类型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评估目前开发成果的优缺点,并借鉴国内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经验,探讨资源的开发、应用与维护策略和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入了解大连市中山和西岗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情况,可以为其他地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探讨资源的开发、应用与维护策略和方案,可以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指导,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研究有助于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复杂社会。
二、大连中山和西岗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调研在这一部分,首先要介绍大连中山和西岗区的地理位置、教育资源分布以及为何选择这两个区域作为研究对象。
接着阐述调研的目的,即了解当前这两个区域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介绍所采用的调研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详细说明调研对象的选择标准,如样本数量、年级分布、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比例等。
同时,描述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具体流程。
根据调研结果,详细描述大连中山和西岗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
包括课程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以及更新频率等。
分析现有资源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体现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被纳入新课程方案伊始就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担忧
1.李阳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探析[期刊论文]-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2)
2.苏洁梅;罗显克崇左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期刊论文]-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3.罗洁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期刊论文]-北京教育2007(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6
5.该课题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分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评价研究” .
6.问卷设计的问题较多,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能呈现一部分数据.
7.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001.
8.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9.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未正式颁布).
10.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2
1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3.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4.马忠虎.家校合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1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上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16.欧益生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践与研究.浙江:浙江教育出版
社 ,2006年10月
17.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3月
18.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19.吴立峰.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6
20.何超纯,王旭飞.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J].课程改革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