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46

制定单位:政治学教研室

执笔者:罗理章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日

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咸阳师范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选修课之一。共32学时,2学分。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对我国的国体、政体及主要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有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认识,从制度层面和经验层面上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力求达到:(1)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来研究这些制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研究这些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逻辑联系,以推进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2)了解和熟悉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公共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并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作出努力。(3)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培养优秀政治人才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

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制度史,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来自于政治学原理,在教学内容上,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与中国政治制度史有一定衔接。

4.教学时数分配

章节教学内容学时

绪论 2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4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2

第三章选举制度 3

第四章国家行政制度(上) 4

第五章国家行政制度(下) 2

第六章国家公务员制度 3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第八章特别行政区制度 3

第九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4

第十章政治协商制度 2

总32学时

5.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2年.

[2]陈至立.《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徐育苗.《毛泽东政治学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徐育苗.《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5]徐育苗.《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年.

[6]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7]张立荣.《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8]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9]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1]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

[13]徐勇,吴毅.《乡土中国的民主选择——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研究文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14]项继权.《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南街、向高和方家泉村村治实证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5]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下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16]何华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17]林尚立.《选举政治》.上海: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3年.

[18]尹世洪,朱开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19]王崇明,袁瑞良.《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年.

[20]白钢.《选举与中国政治丛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21]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22]蔡定剑.《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3]徐祥民.《中国宪政史》.青岛:青岛海洋大学版社.2002年.

[24]谢俊美.《政治制度与现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5]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6]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7]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28]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29]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0]毛寿龙.《政治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31]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2]小进,景跃进.《比较政治学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3]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4]关海庭.《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5]张铭,严强.《政治学方法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36]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37]施雪华.《当代各国政治体制——英国》.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38]俞可平.《当代各国政治体制——中国》.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39]吴国庆.《当代各国政治体制——法国》.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40]杨祖功,顾俊礼.《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

[41]周民锋.《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42]唐晓,王为,王春英.《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43]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44]徐育苗.《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45]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编,邓正来等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

6.考核方式

考查

7.教学方式

以课堂教授为主,辅之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看专业录像、学生做课程论文等形式。

二、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要求】

了解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概念;

理解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区别;

掌握制度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知识点】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概念,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区别,制度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本章重点】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概念,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区别。

【本章难点】

制度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第二节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制度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参考书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2]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4]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教学要求】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代议制理论的观点,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

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原则。

【知识点】

代议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原则。

【本章重点】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代议制理论的观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原则。

【本章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原则。

【讲授内容】

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代议制的理论

二、列宁关于代议制的观点

三、代议制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代表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的涵义与作用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涵义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

三、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第四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

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民主集中制

三、议行合一

【参考书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2]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4]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教学要求】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体制;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资格条件、职责和义务;

掌握完善人大职权现实功效的路径选择。

【知识点】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体制;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资格条件、职责和义务;完善人大职权现实功效的路径选择。

【本章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体制;完善人大职权现实功效的路径选择。

【本章难点】

完善人大职权现实功效的路径选择。

【讲授内容】

第五节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体制

一、人民代表大会

二、常务委员会

三、专门委员会

第六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代表制理论

二、代表资格条件

三、代表的职责和义务

四、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

第七节完善人大职权现实功效的思考

一、坚持和改善中共对人大的领导

二、强化人大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

三、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四、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参考书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2]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4]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三章选举制度

【教学要求】

了解选举、选举权、选举法、选举制度的涵义;

理解我国选举活动的主要程序;

掌握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对策。

【知识点】

选举,选举权,选举法,选举制度,选举程序。

【本章重点】

我国选举活动的主要程序。

【本章难点】

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对策。

【讲授内容】

第一节选举制度及其相关范畴

一、选举

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选举法

四、选举制度

第二节选举原则

一、西方国家的选举原则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第三节我国的选举组织与选区划分

一、我国的选举组织

二、我国的选区划分

第四节选举方式与选举类型

一、选举方式

二、选举类型

第五节选举经费与候选人确定

一、选举经费

二、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资格和确定

第六节选举过程与监督

一、选举过程

一、选举监督

第七节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与走向

一、我国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对策分析

【参考书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2]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4]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四章国家行政制度(上)

【教学要求】

了解行政、国家行政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涵义;

理解行政组织体制的设置原则、结构模式,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内容;

掌握国务院的性质、地位与职权。

【知识点】

行政制度,行政组织体制,行政监督,国务院。

【本章重点】

行政组织体制的设置原则、结构模式,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内容;国务院的性质、地位与职权。

【本章难点】

行政组织体制的设置原则、结构模式。

【讲授内容】

第一节国家行政制度概述

一、行政及国家行政制度

二、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行政组织体制

一、设置原则

二、结构模式

第三节行政首长负责制

一、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历史演变

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内容

第四节行政监督体制

一、行政监督的涵义及分类

二、外部监督的内容

三、内部监督的内容

四、完善行政监督的对策分析

第五节国务院

一、性质与地位

二、组成和任期

三、职权

【参考书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2]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4]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五章国家行政制度(下)

【教学要求】

了解地方政府的涵义和特点;

理解省级人民政府、地级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的范围、地位、组成与职权;

掌握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体制。

【知识点】

地方政府;省级人民政府、地级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的范围、地位、组成与职权。

【本章重点】

省级人民政府、地级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的范围、地位、组成与职权。

【本章难点】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体制。

【讲授内容】

第六节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概述

一、地方政府的涵义

二、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地位

三、地方政府的特点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

第七节省级人民政府

一、省级人民政府的范围

二、省级人民政府的地位、组成与任期

三、省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四、省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五、省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第八节地级市人民政府

一、地级市人民政府的范围

二、地级市人民政府的地位、组成与职权

三、地级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四、地级市领导县的体制

第九节县级人民政府

一、县级人民政府的范围

二、县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与任期

三、县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四、县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五、县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第十节乡级人民政府

一、乡级人民政府范围

二、乡级人民政府的地位、组成与职权

三、乡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参考书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2]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4]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六章国家公务员制度

【教学要求】

了解国家公务员的涵义;

理解录用、任免、培训、考核、奖励、纪律、升降、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的涵义;

掌握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背景、形成过程及我国国家公务员的特点。

【知识点】

国家公务员的涵义;我国国家公务员的特点。

【本章重点】

国家公务员的涵义;我国国家公务员的特点。

【本章难点】

我国国家公务员的特点。

【讲授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背景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过程

三、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四、国家公务员的涵义和范围

五、我国国家公务员的特点

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

一、职位分类

二、竞争激励

三、义务与权利

四、管理机构

第三节国家公务员的管理

一、录用、任免与培训

二、考核、奖励与纪律

三、升降、交流及回避

四、工资、保险与福利

第四节继续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健全法规体系,强化行政伦理

二、实现理念创新,变革行为模式

三、重视制度完善,增强机制活力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书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2]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4]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要求】

了解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性质与自治权;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特色;

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知识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自治机关。

【本章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特色、作用。

【本章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讲授内容】

第一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选择与确立

二、五个自治区建立的方法步骤

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作用和特色

一、涵义

二、作用

三、特色

第三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一、性质和组成

二、自治权

三、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和帮助

第四节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案例分析

一、新疆的民族区域自治

二、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

三、恩施的民族区域自治

第五节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国家与自治地方关系

二、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人才

三、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

【参考书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2]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4]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八章特别行政区制度

【教学要求】

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

理解并掌握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知识点】

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

【本章重点】

“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本章难点】

“一国两制”。

【讲授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理论依据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三、基本涵义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制度的逐步推行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三、台湾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三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一、行政长官

二、行政机关

三、立法会

四、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域组织

五、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公务人员

六、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

第四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一、行政长官

二、行政机关

三、行政会、市政机构和公务人员制度

四、立法机关

五、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司法制度

【参考书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2]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4]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九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教学要求】

了解政党、政党制度及参政党的涵义;

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色;

掌握各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

【知识点】

政党、政党制度;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各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本章重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色;各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

【本章难点】

各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

【讲授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政党及政党制度的涵义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政治基础和基本方针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色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容和方式

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

第三节各民主党派的参政

一、基本情况

二、中国参政党的涵义

三、各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

第四节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三、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化建设

【参考书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2]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4]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十章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要求】

了解政治协商制度的涵义、特色;

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作用;

掌握完善政治协商制度的对策。

【知识点】

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

【本章重点】

政治协商制度的涵义、特色;完善政治协商制度的对策。

【本章难点】

人民政协的性质、作用。

【讲授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涵义和特点

二、创立

三、发展

第二节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

一、人民政协的性质

二、独特的功能作用

第三节人民政协的组织系统和职能

一、政协的组成

二、政协的组织系统

三、政协的工作职能

第四节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一、加强政协机关建设

二、提高政协委员的素质

三、充分发挥政协的职能作用

【参考书目】

[1]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2]徐育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4]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

国家开放大学2019《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3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5题,共30分) 题目1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候选人名单的是()选择一项: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 中共中央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题目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国家主席、副主席候选人的当选,其所得票数必须() 选择一项: A. 超过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 B. 超过全体代表的半数 C. 全体一致 D. 超过全体代表的四分之三 题目3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的是()。 选择一项: A. 国家主席 B. 国务院总理 C. 全国人大委员长 D. 外交部长 题目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 选择一项: A. 1953年

C. 1954年 D. 1952年 题目5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限为()。 选择一项: A. 无限制 B. 只能任职一届 C.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三届 D.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题目6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由( )。 选择一项: A. 地方同级人大裁决 B.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C. 国务院裁决 D. 全国人大裁决 题目7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选择一项: A. 五级 B. 三级 C. 二级 D. 四级 题目8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本成形于() 选择一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复习资料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被通过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C ) 2.国务院组成人员中,除总理外,其他人员的提名权属于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总理 D.国家主席(C ) 3.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其派出机关的是 A.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B.市辖区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D.乡、民族乡人民政府( A ) 4.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可以制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B ) 5.我国各省设置的人民法院称为 A.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B )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二年(C ) 7.邓小手指出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符合 A.马克思主义观点 B.精兵简政原则 C.市场经济要求 D.中国实际(D ) 8.1953年2月通过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的是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政务院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 ) 9.乡镇每届政府任期是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二年( A ) 10.我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主要标志是(C ) A.多党合作 B.政治协商 C.民族区域自治 D.基层民主 11.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A.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中央书记处(B ) 12.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法规的前提是 A.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B.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10名代表提议 C.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D.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名代表联名提议(C ) 13.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渊源于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业1答案[1]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作业一参考答案 三、辨析题 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 答:错。阶级社会才有。 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答:错。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指政治制度改革。 答:错。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改革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答:对。我国宪法虽突出了中国特色,但也是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5.全国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因此没有任何特权。 答:错。代表在执行代表职责时,有一定特权。 四、简答题 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答: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组织和动员社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都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2018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电大复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C. 工农联盟)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中央委员会)。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 主权在民)。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C.人民民主专政)。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民定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全国人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D.五部宪法)。 2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单一制)。 22.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公民)。 23.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C.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是(A.人民代表大会)。 25.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 作的主要是(B.全国人大常委会)。 26.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B.大会主席 团)提名。 27.按照修宪通常的程序,首先提出修宪 建议的是(B.中共中央)。 28.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B. 全国人大)。 29.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 是(A.县级以上代表) 30.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自治县、不设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 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三年)。 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民 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 每届任期(D.五年)。 3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 具备党龄(A.5年以上)。 34.除中共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 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35.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C. 中国民 主同盟) 3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 的民主党派是( D.中国致公党) 37.宪政的前提是(B民主) 38.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 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 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C.全国人大常 委会) 39.我国的宪法解释属于( D. 专门机 关解释制) 40.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C.人大及其常 委会) 41.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 席候选人名单的是(B.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主席团) 4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C. 45周岁) 4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4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B. 全国人大委员长)。 4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的是(A. 国家主席)。 4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 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国家主 席)。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D. 1954年)。 4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国务院)。 4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 限为(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 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的是(C. 全国人大常委会)。 5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D. 不定期召 开)。 5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B. 国 务院直属机构)。 5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 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 的,应当由(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 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 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B. 下 一年1月10日前) 5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D. 五级) 5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 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 5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 本成形于(C. 元代) 5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15个) 59.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 早设立的则是(D. 内蒙古自治区)。 60.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 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 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 川) 61.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 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 治县最多的省是(C. 云南) 62.我国政府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其中地级市、行署一般有(C. 40-50个左 右) 63.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 数民族有(C. 55个) 6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作业123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 2、1954/《选举法》 3、形式上/实质上 4、宪法/保障人权 5、五/互选 二、选择 1C 2D 3 A 4D 5A 6C 7D 8B 9B 10C 三、名词解释 1、制度: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 现。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 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一般包括非正式约束和正式约束两个部分。非正式约束 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 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正式约束也称正式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 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包括社会规则、政治规则、经济规则等。狭义的制度指 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2、中共的组织原则:指人们在指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利制约 原则和法治原则。

3、人大代表视察权:视察权是人大代表的会外职权,是指代表在大会闭会期间 有权参加本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种专题调查和视察活动,了解同级政府、法院、 检察院的工作情况,收集选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四、简答题 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那些基本内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 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答:(1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2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 (3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4组织和动员社会。(5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谓根本政治制度意味着: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运用和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 源地位,其他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其权力、合法性均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制度和机构相比,是本源性的、根本性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2.议行合一:国家权力机关统一掌管立法、行政等全部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指规范选举活动的各类制度。其含义包括:(1)广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其中制度是法律、法规、章程、规则和惯例等所有规范、准则的总和)(2)从中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组成人员的制度;(3)狭义上说,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4.行政组织体制: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层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权责配置关系和结构体系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6.政党制度:指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干预政治、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的总和。指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以及各政党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 1.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 ①国家xx: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具体包括: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在不与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前提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②法律xx: 1978年宪法第一次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职权。 凡关于宪法、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加以补充。这种解释或者补充规定与原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③监督权: 1982年宪法第一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的实施。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有权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包括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④决定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⑤任免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⑥参与全国人大的组织工作: 包括主持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召集全国人大会;决定延长本届全国人大的任期;主持全国人大预备会议;审查代表资格;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领导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等。 ⑦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2.选举制度主要原则: ①普遍原则:是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性。选举权是指公民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为国家代表机关的权利。

国家开放大学2019《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4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5题共30分) 题目1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公民,可以被选举为人民法院院长,或者被任命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选择一项: A. 21岁 B. 22岁 C. 23岁 D. 20岁 题目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军事法院的设置、撤销和人员编制由()决定 选择一项: A. 国防部 B. 中央军委 C. 全国人大 D. 最高人民法院 题目3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一般() 选择一项: A. 每年举行一次 B. 每季举行一次 C. 每两年举行一次 D. 每半年举行一次 题目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按照中国共产党“十三大”的设想,干部分类管理体制中,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

选择一项: A. 由各级党委管理 B. 由中共中央管理 C. 由所在组织或单位依照各自的章程或条例进行管理 D. 实行类似于公务员制度的管理 题目5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公务员职位分类中,体现工资待遇的是() 选择一项: A. 职务 B. 职类 C. 职级 D. 职称 题目6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公务员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受到辞退的时限之一是一年内累计超过() 选择一项: A. 30天 B. 20天 C. 15天 D. 25天 题目7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提升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基层工作经历() 选择一项: A. 3年以上 B. 5年以上 C. 2年以上 D. 4年以上 题目8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09版) (征求意见稿) 教务处编印 二〇〇九年六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es of Contemporary China 课程编号:4341047 课程属性:专业方向课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学时(讲课:32学时) 课程性质:选修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 教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浦兴祖主编,2005年版。 开课院系:公共事业管理系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该课程主要介绍当代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等。通过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了解行政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做出努力。授课时要做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既要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又要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将各章节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 1.绪论(讲课2学时) (1)掌握政治制度的涵义 (2)掌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3)理解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 (4)理解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讲课8学时) (1)熟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掌握民主集中制原则 (3)熟悉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和工作程序 (4)理解如何改革和完善人大制度。 3.选举制度(讲课4学时) (1)掌握选举制度的原则 (2)熟悉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3)理解如何改革与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 4.国家行政制度(讲课8学时) (1)掌握行政与行政制度的内涵 (2)了解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职权、机构设置 (3)熟悉国家行政体制的改革趋势 (4)理解行政机构改革出现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原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四、简答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 1.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 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现。(2分)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2分)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2分) 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2分)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 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特色? 第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2分)第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分)第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第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2分)第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能够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完善。 4.何谓“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国”?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实行法治。(4分) 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分) 依法治国突出表现在依法行政方面。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必须以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二

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5题共15分) 1.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候选人名单的是() A.宪法制度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A.25周岁 B. 35周岁 C. 45周岁 D.55周岁 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B.不得超过15年 C.不得超过20年 D. 无限制 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 A. 国家副主席 B. 全国人大委员长 C.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D.国务院总理 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的是()。 A. 国家主席 B. 全国人大委员长 C. 国务院总理 D.外交部长 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 A.中共中央总书记 B. 全国人大委员长 C. 国务院总理 D.国家主席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 A. 1951年 B. 1952年 C. 1953年 D. 1954年 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A.中共中央书记处 B.国务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限为()。 A.只能任职一届

B.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C.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三届 D.无限制 1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的是()。 中共中央政治局 B. 中共中央书记处 C. 全国人大常委会 D. 国务院总理 1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 )。 A.一季度召开一次 B. 两个月召开一次 C. 每月召开一次 D. 不定期召开 1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 A. 国务院组成部门 B. 国务院直属机构 C.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D.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1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由()。 A.全国人大裁决 B. 地方同级人大裁决 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D.国务院裁决 1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 A.当年12月30日前 B. 下一年1月10日前 C. 下一年1月30日前 D. 下一年2月15日前 1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A.二级 B. 三级 C. 四级 D. 五级 1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城市的主体是() A. 镇 B.县级市 C.地级市 D.副省级市 1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本成形于()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_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答案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3、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 全国人大。 4、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5、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中央委员会。 6、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18岁以上。 9、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B.单一制。 10、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二、多项选择题 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BCDE 2.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BF 3.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主张以下哪些权力的分立ACE 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BEF 5.终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条件是:ABCDEF 三、辨析题, 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 错。阶级社会才有。 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错。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对。政治体制只是政治制度的中、外层。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对。我国宪法虽突出了中国特色,但也是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5.全国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因此没有任何特权。

错。代表在执行代表职责时,有一定特权。 四、简答题 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P77) 答:⑴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⑵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⑶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⑷组织和动员社会;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 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都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是B.国家主席。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业3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已识别的少数民族有(C ) A.53个B。54个C。55个D。56 2.目前全国大约有少数民族干部(A )。 A.270多万人B。280多万人C。290多万人D。300多万人 3.中国少数民族中,有文字的民族有(B)。 A.20个 B.21个 C.22个 D.23个 4.一国两制方针最早提出针对的是(C )。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香港和澳门问题 5.特区行政长官由(B)任命。 A.选举委员会 B.中央政府 C.全国人大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6.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是审判(C)人员犯罪的法院。 A.正团职以上 B.副师职以上 C.正师职以上 D.副军职以上7.目前检察机关实行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案标准是数额在(B)A. 5万元以上的 B. 10万元以上的C. 15万元以上的D. 20万元以上的8.我国法官必须具备的年龄条件是(D)。 A. 年满20周岁 B. 年满22周岁 C. 年满22周岁 D. 年满23周岁 9.军区按照所辖军事区域的大小,最基层的是(D)A.卫戍区B.警备区C. 军分区D. 人民武装部10.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委员可(D) A.任一届 B.连任两届 C. 连任三届 D. 连选连任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下列少数民族中,目前已没有本民族语言的是(B E) A.壮族B.满族C.羌族D.苗族E.回族F.黎族2.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形式有(ABCDF)A.以一个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B.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作业2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 作业二讲评 一、单选题 1、B 2、A 3、D 4、D 5、B 6、C 7、A 8、D 9、B 10、C 二、多选题 1、ABC 2、ABDE 3、BCDF 4、ABCD 5、ABC 三、辨析题 1、错。法律未经国家主席公布,不能生效。 2、对。在实践上,需要冠以国务院名义的重大决策通常都是中共中央的既定决策,而 并非国务院的独立行政行为。 3、错。地方政府不具有独立的政治和行政地位,基本上是中央政府设置在地方的分治机构 4、错。行政法规的法律等级和效力仅次于法律。 5、错。民族乡不具有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只是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农村一般行 政地方。 四、简答题 1、我国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包括哪几个方面? (1)国家主席的对内职权:公布法律;任免权;发布命令;荣典权。(5分) (2)国家主席的对外职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5分) 2、总理负责制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国务院的工作由总理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总理是国务院的惟一法定责任人和最高领导人。(2分) 第二,在国务院内部,实行总理负责制。只有总理才是国务院的负责人,其他国务院组成人员只是总理的助手,并只对总理承担责任。(2分) 第三,总理享有国务院职责范围内的决策权。(2分) 第四,总理享有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及其他国务院工作人员的提名权(2分)

第五,总理享有决定、命令、行政法规和议案的签署权。(2分) 五、论述题:国务院有哪些行政方式?其内容如何? 答: (1)参与立法 (2)行政立法 (3)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4)直接命令; (5)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 (6)审计和行政监察; (7)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 (8)专项拨款; (9)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 (10)垂直管理 (以上10点,少1点扣2分。须稍作展开论述,否则扣5分) 六、课堂讨论发言提纲 主题:你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政府的职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评分:不能抄教材内容,要自己查阅资料,提出观点并阐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0春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3、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 全国人大。 4、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5、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中央委员会。 6、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18岁以上。 9、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B.单一制。 10、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二、多项选择题 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BCDE 2.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BF 3.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主张以下哪些权力的分立ACE 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BEF 5.终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条件是:ABCDEF 三、辨析题 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 错。阶级社会才有。 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错。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对。政治体制只是政治制度的中、外层。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对。我国宪法虽突出了中国特色,但也是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5.全国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因此没有任何特权。 错。代表在执行代表职责时,有一定特权。 四、简答题 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电大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五、论述题论述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答:(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2)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仅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3)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任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级自治机关,同时也是国家的一级基层政权机关;二是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三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4)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5)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一般规定: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两个或三个孩子;边境地区和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人口特别稀少地区的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三个以上的孩子;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农牧民夫妇可以不受限制地生育子女。(6)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7)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受到了普遍重视、尊重,并得到广泛的应用。(8)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9)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10)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五、论述题 1.国家公务员有哪些义务与权利? 答: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权要求公务员履行其法定的应尽职责,同时也有义务保障公务员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利;公务员有忠实履行其职责的义务,同时也有权依法要求为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权益保障。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一定的权利,就无法执行公务;没有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例的初步分析 姓名:5252 学号:000000000 学院:533838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介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民主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选民(在直接选举中)或选举单位(在间接选举中)有权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代表,并有权依照法定程序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这对于保证各级人大真正按照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行使国家权力,是非常重要的。 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宪法规定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按照这一规定,全国性的重大问题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和决定,地方性的重大问题经过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和决定,而不是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决定,这就能使国家的权力最终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全国的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即由下一级选举单位选举产生。即代表名额分配到各选举单位,按选举单位提名确定候选人,然后由选举单位的会议代表投票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产生,香港、澳门回归以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根据全国人大制定的选举办法,选举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代表。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席全国人大的代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军区、中央军委机关的军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另外,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应占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的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直接分配到各选举单位,由各级选举单位选举产生。 2.选举人大代表时的问题 2.1正式候选人的确定 根据《选举法》规定,代表初步候选人公布后,由各选区的选民小组反复酝酿、讨论、协商,根据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选民是如何酝酿、协商和讨论的?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根据多数选民的意见”,具体是多少选民的意见?哪些选民支持?哪些选民反对?为什么支持?为什么反对?所有的这一切,很不透明,选民根本无从知道。 事实上,对于选民推举出的、希望的初步候选人有时候并不一定能获得正式候选人资格。有的地方政府确立的选民小组在确定正式候选人时往往会按照上级领导或者是地方领导的意志来确定。而这样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即使在当选后也会首先维护领导的决定;有时候很难让他们主动去选择维护选民的利益而去质疑甚至是抗争地方政府和有关领导。真正可以抗争或者敢于质疑的人往往会在确立正式候选人或者选举的时候因为种种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而无法成为“为民请命”人大代表。 2.2选民选举人大代表 辽宁拉票贿选案,是指在2011年辽宁省委常委换届选举、2013年辽宁省“两会”换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第十二届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涉嫌破坏选举等系列案件。此案不只涉及人员众多,且是1949年以来查处的首个发生在省级层面,严重破坏党内选举制度和人大选举制度的重大案件。辽宁省有14个地级市,要疏通好这些人大代表团并非易事,于是,出现了很多的“游戏规则”:动用公款贿选、多有中间人参与、官员或老板出面帮候选人“拉赞助”、两会前被认为是“贿选旺季”、有人家中甚至被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