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第三单元 亚洲 第8讲 南亚和印度课件 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5.67 MB
- 文档页数:21
《高中地理南亚知识点全解析》南亚,这片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地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气候、丰富的资源以及多元的文化,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一、地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印度洋以北。
它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七个国家。
南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连接亚洲和非洲、欧洲的重要通道,也是印度洋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
同时,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等,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形地貌南亚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它由许多高峰组成,其中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喜马拉雅山脉对南亚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使得南亚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印度河-恒河平原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
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农业区。
德干高原位于南亚南部,地势较为平坦,海拔一般在 500 米至1000 米之间。
德干高原上分布着许多河流和湖泊,为当地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三、气候特点南亚地区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季风。
西南季风带来大量的水汽,使得南亚地区降水丰富,形成雨季。
冬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南亚地区受东北季风的影响。
东北季风来自亚洲内陆,干燥少雨,形成旱季。
此外,南亚地区还有一些特殊的气候现象,如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给南亚地区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
四、河流与湖泊南亚地区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其中印度河和恒河是南亚地区最大的两条河流。
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西部,流经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
高二地理世界区域地理-南亚和中亚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世界区域地理——南亚和中亚(一)目标要求:1. 识记要求:(1)掌握本区域的自然和经济地理特点(2)着重分析印度的国家地理概况2. 能力要求:南亚季风的成因分析,印度农业与自然的关系,中亚干旱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二)知识结构:二. 具体内容(一)南亚1. 概述(1)悠久的历史①位置范围: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
大部分位于10°N~30°N;65°E~95°E之间。
②国家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③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
居民为白色人种(2)自然条件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河流:印度河(主要在巴基斯坦):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形成恒河三角洲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气候: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
西南季风容易引起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南亚地区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西南季风进退的早晚与洪涝灾害。
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2. 印度(1)位于南亚次大陆、世界文明古国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2)农业①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②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三大地形区),利于多种作物种植,水旱灾害频繁。
旱季:受亚洲高压南侧东北季风影响——温暖干燥雨季:受来自南印度洋东南信风北越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南部:防旱储水池大规模灌溉系统—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水利措施水利建设旱灾—早势力弱,来得晚、退得水灾—晚势力强,来得早、退得异常年份农业丰收正常年份:风调雨顺,影响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③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粮食在正常年份基本达到自给)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印度河流域——孟买(棉纺织)黄麻:东北部恒河三角洲(降水多),世界首位——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低山丘陵——红茶出口第一。
高中区域地理南亚知识点总结
范围与位置:
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有尼泊尔、不丹(均与中国相邻);临海国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岛国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南亚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东临缅甸,北临中国,西北临阿富汗和伊朗。
地形特征:
主要地形类型包括山地、平原和高原。
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气候特征:
南亚气候复杂多样,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
西南季风灾害对孟加拉国影响最大。
河流与水源:
印度河源自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居民与宗教: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
农业与经济:
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南亚的农业以水稻和小麦种植为主。
南亚国家也在积极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以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南亚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历史文
化,这些特征对南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南亚的地理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高三地理世界区域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人教版【同步教化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世界区域地理——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1)驾驭本区域的自然和经济地理特点(2)着重分析日本和印度的国家地理概况2. 学问结构:二. 重点、难点:1. 东亚地区侧重在季风气候及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东南亚侧重在与我国的联系(尤其是贸易方面)。
3. 南亚地区侧重于分析印度的自然条件对其农作物分布的影响(留意印度洋海啸对南亚及东南亚的影响)。
4. 中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则随我国西部大开发而成为热点。
三. 详细内容:1. 日本:(1)自然环境特点:先熟识地名:四大岛、濑户内海、日本海、太平洋、关东平原、东京湾、富士山、北海道渔场。
A. 岛国,海岸线曲折。
——多优良港湾。
如横滨(最大港口)、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B. 3/4为山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暖和,夏季凉快。
)——森林覆盖率世界第一(68%);水力丰富。
C.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
(富士山3776米活火山,1995年阪神地震)D. 矿产贫乏——工业所需的燃料、原料需大量进口。
利用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进口铁矿石、石油、煤炭:铁矿石——由澳大利亚、巴西、印度进口石油——中东、东南亚煤炭——中国(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A.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 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多港湾、多人力资源优势、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
不利条件:矿产贫乏、市场狭小。
C. 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大力开拓国家市场。
冶金、石化、汽车、造船、电子等工业是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D. 日本工业遵循“接近消费市场,接近对外贸易的海港”布局原则,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四大工业区:京滨区、阪神区、名古屋区、北九州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
2. 新加坡是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其发展的缘由是什么?A. 扼马六甲海峡咽喉位置,且地处东南亚中心,成为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
第8讲东南亚南亚-印度【课标点击】 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2.南亚的位置、范围及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3.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分布及工农业发展特点。
【考点解读】 1.结合地图,指出东南亚、南亚主要的地形区、河流及岛屿的位置。
2.结合气候图,分析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
3.以新加坡为例,分析交通位置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结合矿产分布图,分析印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的分布。
5.联系南亚的人口增长特点,探究人口问题及措施。
一、东南亚1.位置与范围(1)十字路口的位置(结合上图)地处A亚洲与B大洋洲、C太平洋与D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E马来半岛和F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范围①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②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跨两大洲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2.地形:中南半岛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大河下游和河口为冲积平原;马来群岛上多山地,沿岸有狭窄平原,多火山、地震。
3.主要河流:图中河流主要有G湄公河、H湄南河、I萨尔温江、J伊洛瓦底江等。
4.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5.地震、火山多的原因:东南亚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之间,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6.丰富的物产(1)农业: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为主。
主要国家农作物分布如下:(2)矿产:主要矿产是石油和锡,石油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和文莱,锡矿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
7.人口和城市(1)以黄种人(人种)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国家)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爪哇岛。
(2)中南半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岛屿的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平原。
8.工业: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受市场影响大,加工工业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