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童庆炳文学理论第三章前知识点

童庆炳文学理论第三章前知识点

童庆炳文学理论第三章前知识点
童庆炳文学理论第三章前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

2.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3.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

础。

4.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

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

5.M.H.艾布拉姆斯: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

四个要素组成的。

6.文学理论的五个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

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7.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实践性、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

8.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我们的态度应是: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9.文学理论的客体:文学活动,它是复杂的多层次系统。

10.文学理论多样化形态:同一客体可以形成多对象,并运用多视角、多方法

加以研究。

11.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①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学哲学;②文学心理学(亚

里士多德、立普斯、布洛、克罗齐、康德、费洛伊德、荣格、冈布里奇);

③文学符号学;④文学信息学;⑤文学社会学(孟子“知人论世”说,维

柯,丹纳“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⑥文学价值学;⑦文

学文化学(以“泛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12.文学理论的基石:认识论的文学哲学。

13.创作必须运用语言符号,作品则是语言符号的结晶(最重要的语言符号)。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

学理论建设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论。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①文学活动论;②文学反映论;③艺术生产

论;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⑤艺术交往论。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4.文学活动论(文学是人的一种活动)人类学的观念:人的生活活动用马克

思的话来说是以“自由自觉”为基础特性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

化”。(“对象化”观点来源与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家)

5.文学反映论(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哲学的观念

6.艺术生产论(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相比较,并不专指某医特

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现代的经济学观念

7.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家对于生活的掌握是

“艺术的掌握”)美学的社会学的观点

8.艺术交往论:哈贝马斯提出交往行为理论,是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

和对话。媒介和符号的观念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1.人是人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2.生活活动对于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

情感关系;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是合目的

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实

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

3.文学属于审美精神活动的范围,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4.世界: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说。别林斯基:再现论

5.文学活动是作者的表现活动,作者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6.作者:表现论: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认定文学是作者心

灵的表现;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7.作品:作品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

式。形式不是表现内容。而是决定和创造内容。提出“陌生化”概念(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通过“扭曲”语言使现实生活陌生化的过程)

8.作品: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兰塞姆:文学本体论(结

构)

9.文学阅读的接受活动对于文本意义具有能动的再创造作用。

10.读者:姚斯:接受美学。伊瑟尔提出“隐含的读者”概念(开启了接受美

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都推动文学理论由独断性的话语系统向对话性的话语系统的范式转变。

11.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

12.文学活动的发生:①巫术发生说(弗雷泽《金枝》提出巫术与文学的关系

问题);②宗教发生说(赫尔德:诗歌是想象的艺术,把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联系起来;格罗塞在某种意义上把艺术也当成了一种宗教)。③游戏发生说(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席勒: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只有古鲁斯认为是有目的的)④劳动说(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1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3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4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13.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仍然是生产劳动。但文学发生问题归根到底可以用劳

动来阐释,而文学发展则只能说生产活动等经济因素是最终的制衡力量。

14.物质生产或者说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的东西。

(并不等于唯一因素)

15.马克斯·韦伯:宗教力量对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1.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化意义:广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一切口头或

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

般文化形态,指记载在竹帛媒介上的任何文字,简单来说是泛指文章和博

学。

2.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

等,这正是文学的审美含义。(审美意义:狭义)(从魏晋时期/西方的

16-18世纪)

3.5世纪时,宋文帝建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

有所区分,文学的审美含义算是从包罗广泛的文化大家庭中分离出来。

4.曹丕的“诗赋欲丽”把诗赋的语言形式美提到了首位。

5.曹丕的“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家的创作个性的重要性。

6.西方:16世纪起,诗的审美属性(即“美的艺术”的特性)逐渐得到承认。

1747年,查里斯·巴托作出一个区分: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之中,从此只有“美的艺术”才是“艺术”了。

7.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还有:①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②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

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③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

一个整体;④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8.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

美意识形态。

9.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比起政治、法律制度来,

距离经济基础要远些,是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的领域”。

这说明,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

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和有距离的。

10.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童庆炳批评别林斯基“形象特征”,强调文学应

反映整体的人的、美的、个性化的生活,而“审美”是文学区别于一般意

识形态的特征。提出“文学审美特征论”、“审美反映论”。钱中文“审

美意识形态论”。

1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

彼此浸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

来。

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

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1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其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

14.话语的意识形态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内涵:1它是人们所说所写的话语;2这

种话语与现实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15.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1说话人(话语活动的两主体之一);2受话人

(话语活动的另一主体);3文本(话语活动的符号形式);4沟通(话语活动的目的);5语境(又叫上下文)五个因素

16.文学基本属性:绝不只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绝不

只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话语实践。

17.文学与话语蕴藉:①象征性意义(有言外之意)②言外之意非单一意义,

有多种意义③言外之意是蕴藉深厚,余味深长,使人回味无穷。

18.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具体体现在两种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有限的话语

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和含混(又称歧义、复义和多义,指看似

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即读者阅读文

本时可能感到其中含蕴着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19.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

“多”。

20.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1.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

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22.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1.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

的指导思想;②坚持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③维护和巩

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务。

4.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南:科学发展观

5.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基础和前提:批判地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6.文学发展:借鉴与创造:在对话与交流中实现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

(外在)经济因素(内在)

7.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1.精神发展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

2.精神生产从根本上说是被物质生产所决定的,但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

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①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

质生产绝对同步②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独立出来,就反过来对物质

生产发生作用。

3.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作用是间接的(必须以思想关系为中介),而且影

响精神生产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精神生产本身而言,①精神生产都

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是在继承前人累积下来的精神资料的基础上发展的。

②它有自己特殊的现实的社会条件。

4.精神生产的特殊性:①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②精神生产以符号活

动来创造观念世界(文字、语言)③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自由的精神生产)

5.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文学创造就是以话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①文

学话语常用来表达或激发情感和态度(其含义必须通过联想或想象才能领悟)②文学话语使用“陌生化的语言”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③文学语言的虚构性

6.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特殊性:整体性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或审丑价值的、作

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8.文学创造的主体是作家、诗人。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旁观

者”与“移情者”。(有一定的片面性)

9.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①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

生产者;②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③是具体的社会人

10.主客体之间的三种基本关系:物质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审美

活动属于价值评价活动。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主客体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审美价值关系。

11.文学创造的主客体的特征:①创造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

为心理特征②创造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12.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①客体的“主体化”②主体的“客体

化”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1.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分为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

2.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3.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

取(间接获取)。

4.有意获取(笔记、摄影):把自己视为短暂的投身者、参与者或局外人,

导致他们不自由地以两种极端眼光(或无批判、或挑剔)来看待所接受到的那些刺激和信息。大多只能用来撰写散文式的采访录或报告文学。

5.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①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②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

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灵内容;③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

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④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6.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是文学创造赖以发生的根由。

7.艺术构思(艺术思维)常见心理现象:①回忆与沉思②想象与联想③灵感

(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与直觉④理智与感情⑤意识与无意识

8.灵感和直觉的区别:①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

从整体上对事物做出敏锐的判断;②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③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9.构思方式:综合(定向性、选择性、刷新性)、突出(两个途径:浓涂重

抹、淡化背景)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10.物化,即通过语言、文字、纸张等媒介,把精神性的艺术构思“转化”为

物质性的文本。从作家角度讲,物化是其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

11.在“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有:①创作意图有

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常常是创作进入某种高境界的标志);②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

12.即兴与推敲既是物化阶段语言、文字的操作方式,也是作品定型的必要手

段。

13.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

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这五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五个分支之 一。它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而言,以 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

文学创作论 作品构成论 文学接受论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二、中国特色 三、当代性

文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文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编导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文学作为活动 第二编文学活动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三编文学创造文学创造过程(发生、构思、物化)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真实、伦理与情感、美的创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四编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叙事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 文学风格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文学接受过程(发生、发展、高潮) 文学批评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学科归属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对象任务 应有品格实践性---坚持和发展 价值取向为: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二、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理论的基石)①从文学的角度: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社会学 ②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文学价值学 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 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基石:文学活动论(人类学) 文学反映论(哲学) 艺术生产论(经济学)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美学的社会学) 艺术交往论(媒介学) 2.根基: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 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新问题 当代性 20C批评的挑战 新方法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动物性 人类生活的性质有意识的活动 两层面理解(发生学、认识论) 一、活动与文学活动 a导致人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b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c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通过创 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 尽情地展现,使人能更深切地体会 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柏拉图:(艺术最终是对理念的反应,对艺术 西方:模仿说存在的否定) ①世界亚里士多德:(艺术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 忽视主观心灵在创作中的重要,强调文学与世界的联系 a文学的表现活动—艺术表现论 b福柯—作者缺席 二、文学活动构成②作者 c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a文学的创造活动 ③作品 b20C西方文论中:(1)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 (2)英美新批评:“文学本体论” (3)结构主义 a文学的接受活动(再创造) b对文本意义的能动再创造 ex: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④读者 c从“重视作者和作品读者”的转变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教材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主要参考教材 1(《文学理论》 [美] 雷?韦勒克、奥?沃伦著三联书店 1984年版 2(《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3(《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著华中师大出版社 1999年版 4(《文艺学导论》吴中杰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8年版 5(《文学理论新编》陈传才、周文柏著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必读书目: 1(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2(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3(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 4(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5(蔡仪:《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一般阅读书目: 1(《柏拉图对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2(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 3(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 4(拉尔夫(科恩:《文学理论的未来》,程锡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茵加登:《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 6(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1989年 7(布斯:《小说修辞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8(赵毅衡:《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88年 9(弗莱:《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10(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1(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 12(金元浦:《文学解释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 13(赵毅衡:《文学符号学》中国文联1990年 14(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 16(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 1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18(王元骧:《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19(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20(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21(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99年 22(佛克马:《文学研究和文化参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23(佛克马等:《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24(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 25(托多罗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 26(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7(黑格尔:《美学》三卷。商务1964年 28(韦勒克:《近代文学批判史》1—5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完整版)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 ↑ 共时← —————————————→历时 ↓ 特殊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 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 世界 读者作家 作品 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 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一种意识形态;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 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文学理论》知识框架

f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p.7 (3)文学作为活动 p.7学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 英美新批评主义:兰塞姆,文学本体论 L读者:(德)姚斯,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 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 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 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I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I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发生:巫术仪式、宗教、游戏发生说-劳动发生说:前提、需要、内容、形式发展-复杂性,不平衡 终极原因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p.9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一般,审美 '文学与话语:①说话人②受话人③文本④沟通⑤语境文学与社会:人民性, 阶级性 .文学与反映:①反映外在客体世界 、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②反映内在主体世界 (4)文学活动的审 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P.9 p.11 (目 ) I功利:间接f深刻的社会功利性 审美的无功利是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形象&理性(方式)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p.12I情感&认识(态度) '话语蕴藉f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含蓄 含混 L本文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I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基本属性J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主导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 (5)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L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 价值取向: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层次性 ,多样性 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 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 《文学理论》知识框架及笔记目录 1?导论 「性质f实践性 (1)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I 1价值取向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形态T I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 I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J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f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艾布拉姆斯) 世界:文艺摹仿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易经 作者:古罗马朗加纳斯,《论崇高》;浪漫主义思潮,表现说,诗言志” 作品:俄形式主义:文学性、特异性、陌生化 非功利&功利』非功利:直接 精选文档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童庆炳版汇编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 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 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 批评、文学史。 2、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 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或揭示各个历史时 期的经济状况、审美文化、政治文化、哲学文化、和宗教文化等 对文学发展、演变的作用和影响,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 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或通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特别 是“确立每一部作品在文学传统中的地位。” 3、文学理论:指对文学作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即关于对文学原理、 文学范畴与判断标准进行研究的一门人文学科,它以文学批评和 文学史为依据,但又高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具体而言,它的研 究对象为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艺术家、作者和欣赏者四 个基本要素。其基础内容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作品论、 文学接受论、文学观念论和文学发生发展论。 4、再现说:文学观的一种。它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 品”的对应关系,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 再现。它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本源地位,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 赖关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 文学艺术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忽视了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观能 动性(个性) 5、实用说: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实用说”的文学观 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 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 、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它同时也注意到 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6、文以载道: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一种观点。由中唐时期韩愈等 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它的意思是 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 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它注重文学的教化功 能。 7、表现说:文学观的一种,表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是作家内心世界

文学理论知识框架

1' 《文学理论》知识框架及笔记目录 1?导论 「性质彳实践性 (1)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价值取向 f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形态 < .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 L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 (2)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文学活动 英美新批评主义:兰塞姆, 文学本体论 、读者:(德)姚斯,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发生:巫术仪式、宗教、游戏发生说 -劳动发生说:前提、需要、内容、形式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发展J 复杂性,不平衡 终极原因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一般,审美 『文学与话语:①说话人②受话人③文本④沟通⑤语境 话语蕴藉?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L 百花齐放,推陈岀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 f 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p.7 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艾布拉姆斯) 迪界:文艺摹仿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易经 作者:古罗马 朗加纳斯,《论崇高》;浪漫主义思潮,表现说, 诗言志” 作品:俄形式主义:文学性、特异性、 陌生化 I 四要素 (3)文学作为活 动 p.7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 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 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生活活动 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I 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 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f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p.9 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与社会:人民性,阶级性 '文学与反映:①反映外在客体世界 ②反映内在主体世界 (4)文学活动的 审 美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 P.9 p.11 非功利&功利J 非功利:直接 (目的) L 功利:间接f 深刻的社会功利性 .审美的无功利是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 形象&理性(方式) L 情感&认识(态度)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 的审美意识形态 p.12 本文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含蓄 含混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基本属性彳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彳 『主导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 (5)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价值取向:为人民服务 层次性 .多样性 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 为社会主义服务 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 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k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借鉴与创造: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文学理论(童庆炳)名词解释大全 (1) 2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 1.现实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事实的文学形态。 2.理想型: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管理想的文学形态。 3.象征型: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二.文学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 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 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2.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言语层、形象层、意蕴层 1.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 统。特征:内指性、心里蕴含性、阻据性 2.文学形象层面: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 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特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意蕴层: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 深层次。 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四.文学典型 1.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 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 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

2)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作用。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 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如《红岩》。 五.意境、意象、审美 1.意境定义: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2.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3.意象定义: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 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4.审美定义: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 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六.叙事 1.定义: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2.构成: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3.特征: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七.结构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 ↓↓ 事件之间关系关联性多种行动之间关联 八.行动:行动序列→只指一种行动 行动序列的形成:首尾相接、中间包含、左右并连 九.文本时间:是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十.抒情性作品 1.定义: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童庆炳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

第七章文学接受 一、基本概念 1.文学接受,【百度: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 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文学接受是整个文学活动系统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读者,与其说读者是某种“人”,毋宁说读者与“作者”一样乃是人处于某种活动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特质。只有当个体(人)投入对文学阅读活动中,并表现出能动的主体性时,文学接受中的“读者”才得以生成。 “读者”的演化——古典时代:被忽视的读者,被动式角色。接受美学及其之后的“读者”:主动式读者角色。当前的文化消费或文化产业理论,读者成为商品消费者或顾客。读者的消费者角色。 读者的作用——构成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主体特征: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3.作品空白点,填空:英迦登提出,文学作品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图示”或“骨架”, 其中留下了许多“未定点”、“空白”需要读者填补。 【自补对话:伽达默尔提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产。 召唤结构:由德国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即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接受者在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由斯提出。当读者阅读的作品与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一致的时候,读者反而会失去阅读这部作品的兴趣。但是,当读者阅读的作品超出或校正了期待视野的时候,读者往往会兴高采烈,认为它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丰富了其审美经验,拓展了其的期待视野,为自己建立了新的审美标准。】 4.(阅读前的)素养储备,语言接受能力、生活体验、文学艺术修养 5.接受动机,指在文学活动中,推动接受者进行接受活动的心理驱力。在接受动机的驱使下,读者调动相应的全部主体力量展开对文本的接受行为。 审美动机; 娱乐、消遣动机; 求知动机; 受教动机; 借鉴动机; 批评动机

文学理论重点

[文学的定义(狭义)]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用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文学接受]文学作品具有潜在的审美意义,但不能自己释放出来,作品的审美意义有待于读者的阅读。文学接受就是要使文学文本的潜在的审美意义得以实现。只有通过文学接受,文学作品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文学接受是文学文本的意义得以衍生的惟一环节。 [文学批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学批评泛指对文本的一切阐释,从新书的评介到系统的理论研究都包含在其中。狭义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在鉴赏的基础上,运用某种理论对文学文本及其相关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阐释活动。 [文学欣赏]是一种积极接受。文学欣赏的积极性表现在,要求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注重感受、体验,要有与自身经验相关的感受、体认和想象。读者为满足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以构成审美意象,实现对作品的理解并获得美感愉悦的精神活动。 [召唤结构]当代德国美学家伊瑟尔首先提出的一个接受美学的概念。文学文本所使用的语言是表现性或描写性的,于是形成了非文学文本所没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空白,形成了文学文本所特有的结构特征,这就是“召唤结构”。不确定性和空白的存在,使文学文本具有了召唤和推动读者参与文学创造、开拓想象空间的可能。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姚斯将其称为接受理论的“方法论顶梁柱”,是指文学接受者事先拥有并作为标准或框架而带入接受活动的全部经验和知识积累,包括接受者从已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对不同文学形式和技巧的了解以及接受者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欣赏趣味等,它相当于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先在的“图式”。 [共鸣]通常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指由于读者的思想情感,或经历遭际,与作家表达的作品中人物所具有的相通或相似,从而受到深刻打动,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可能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文学形象有不同的类型,大体上分为三种:语象(非描摹性);形象(描摹型);意象(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文学形象的特点: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符号性。 [文学的主体性]文学并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通过虚构方式才得以形成的,一种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的情感、一直所支配的意识现象。 [创作动机]动机指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动力,即导致行为发生的主观意图。文学创作的动机是指促使创作欲望和创作行为发生的心理原动力。 [文学的审美性]是指艺术作品通过艺术想象,塑造艺术形象以表现人性情感。文学审美性表现:语言形式的美;以文为戏的自娱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文学批评(其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的)或文学史则是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 (2)这里所说的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的。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①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②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3)既然文学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而构成“文学史”这个分支,那么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样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也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从而构成“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两个分支。因此,文艺学的分支应该有五个,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五个分支建立在一般与特殊、共时与历时这两根交叉的轴线上。 ①从一般与特殊这个竖轴线看:文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史处在“一般”这一端,因此这两个分支侧重于对文学的一般性的普遍规律的探讨,主要不以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特殊”这一端,因此这三个分支侧重于对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解释、分析和评价,着眼于特殊规律的揭示。 ②从共时与历时这个横轴线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处在“共时”这一端,因此它们在面对文学这同一客体时,以横向的审视,对文学的要素、结构、逻辑关系、功能、规律等进行分析与综合,一般不研究上述研究对象的历史演进过程与规律;而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历时”这一端,尽管在研究的具体对象上是不同的,但都以纵向追溯它们所关照的问题,揭示其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和规律。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审美文化、政治文化、哲学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对文学发展、演变的作用和影响,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或通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特别是“确立每一部作品在文学传统中的地位。” 3、文学理论:指对文学作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即关于对文学原理、文学范畴与判断标准进行研究的一门人文学科,它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依据,但又高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具体而言,它的研究对象为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艺术家、作者和欣赏者四个基本要素。其基础内容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作品

论、文学接受论、文学观念论和文学发生发展论。 4、再现说:文学观的一种。它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它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本源地位,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文学艺术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忽视了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个性) 5、实用说: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实用说”的文学观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 、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它同时也注意到 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6、文以载道: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一种观点。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它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作者:————————————————————————————————日期: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文学批评(其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的)或文学史则是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 (2)这里所说的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的。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①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②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3)既然文学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而构成“文学史”这个分支,那么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样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也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从而构成“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两个分支。因此,文艺学的分支应该有五个,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五个分支建立在一般与特殊、共时与历时这两根交叉的轴线上。 ①从一般与特殊这个竖轴线看:文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史处在“一般”这一端,因此这两个分支侧重于对文学的一般性的普遍规律的探讨,主要不以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特殊”这一端,因此这三个分支侧重于对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解释、分析和评价,着眼于特殊规律的揭示。 ②从共时与历时这个横轴线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处在“共时”这一端,因此它们在面对文学这同一客体时,以横向的审视,对文学的要素、结构、逻辑关系、功能、规律等进行分析与综合,一般不研究上述研究对象的历史演进过程与规律;而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历时”这一端,尽管在研究的具体对象上是不同的,但都以纵向追溯它们所关照的问题,揭示其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和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