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平房仓低温储粮技术改造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461.36 KB
- 文档页数:4
仓储技术利用空调制冷实现低温储粮确保高水分稻谷储藏安全的实践利用空调制冷实现低温储粮确保高水分稻谷储藏安全的实践*顾小洲(江苏省刘桥粮食储备直属库 226363)绿色储粮技术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达到保护环境,避免储粮污染,确保储粮安全,使人们吃到新鲜、营养、可口、无毒的放心粮的技术。
低温储粮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储粮技术之一,既可以抑制虫害、霉菌的发生和发展,又可以保持储粮品质新鲜、绿色环保,还能有效增强储粮安全。
2009年12月我库从苏北购入一批水分在16.8%左右的高水分粳稻。
如何利用低温储藏技术确保这批粳稻安全储藏,我库经过多次研讨确定:首先利用晴好干燥天气进行机械通风降水,再利用自然冷空气降低粮温,为实施低温储粮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后通过仓内吊顶等措施切实增强仓房的隔热保温性能,仓内安装空调利用空调制冷控制仓温,为实施低温储粮创造有利条件。
1 试验材料1.1 试验仓房16号仓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的苏式平房仓,仓房长24m,宽20m,堆粮线高4.0m。
配备粮情检测系统,地上笼通风系统。
彩钢板夹心密闭门窗,房顶是瓦木人字梁结构,隔热性能较差。
3月20日至4月10日仓内利用新型保温材料菱镁复合板吊顶。
4月18日至25日每仓安装了4台2P空调。
窗户内侧增加了镶皮条的彩钢夹心板,增强窗户的密闭隔热性能。
1.2 试验粮食16号仓粳稻,2009年12月23日满仓,数量1108145kg,平均水分含量16.8%,小样杂质含量1.5%,谷外糙米含量1.8%,出糙率82.9%,整精米率67.9%,色泽气味正常。
1.3 数据检测设备、仪器铁杆水银温度计,GSM粮情检测系统,电度表等。
1.4 试验相关设备2P空调:型号KFR-50G(50513)B-N2,制冷量5000W,制冷额定功率1535W~1800W。
斜流风机:型号H LT-II- 6.5,功率7.5kW,转速1450r/m im,风压699Pa~965Pa,风量21000 m3/h~19000m3/h。
Vol.16,2009,No.3粮食与食品工业Cerea l a nd F ood I nd ustr y粮油建筑工程收稿日期:2009-03-29 修回日期:2009-05-12作者简介:程四相,男,1963年出生,高级工程师,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研究。
传统平房仓低温储粮技术改造实践程四相,徐玉斌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 (无锡 214035)摘 要:详细介绍了常温传统拱板平房仓改造为成品粮准低温仓的建筑技术措施和低温制冷措施,通过成品大米在准低温仓度夏试验取得的数据表明,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拱板仓;准低温仓;成品大米;建筑改造;低温空调机组;度夏试验中图分类号:S37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26(2009)03-0046-04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为改善粮食仓容不足及仓储设施落后的现状,实施了4500万t 国家储备粮库建设,其中平房仓占据70%以上,且以散装储存原粮为主。
在过去的10多年中,这些平房仓在我国粮食仓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仓房目前面临着维修改造的需要。
按2007年国家五部委的通知精神,为满足突发事件的应急供应需要,要求各地方政府储存一定规模的成品粮,特别是向城市供应的仓库需加大成品粮储存量。
由于成品粮储藏稳定性差,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易陈化、变质,传统常温仓不能满足直接储存的要求,必须经保温、密闭以及制冷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后方能正常储存。
苏州市粮食局根据苏州市政府的要求,在苏州国家粮食储备库现有仓房中储存大米成品,以满足应急供应需要。
受苏州市粮食局委托,我院承接了相关改造业务,并于2008年5月完成改造,经过近5个月的实际运转,各方面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在技术、投资及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推广价值。
1 建筑改造技术措施苏州国家粮食储备库散装平房仓始建于2003年,2004年投入使用,总仓储规模715万t 原粮,共由15栋散装拱板屋盖平房仓组成。
科普高大平房仓低温储粮技术探讨作者:程琳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高级工程师摘要:低温储粮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储粮保鲜技术。
根据现有高大平房仓的结构和工作特点,介绍了低温储粮的必要性和改造措施,为合理应用低温储粮技术,确保储粮安全,减少储粮能耗,提高储粮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低温储粮,主要是通过控制粮堆生物体所处环境的温度,使粮食处于一定的低温状态,限制有害生物的生长、繁殖,延缓粮食品质陈化,最终达到粮食安全储藏的目的。
低温储粮按照控温条件不同有低温储粮和准低温储粮两种形式。
低温储粮是将粮食温度控制在15℃以下的储藏;准低温储粮是将粮食温度控制在20℃以下的储藏。
准低温储粮能达到一定的低温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低温储藏的运行成本,是目前公认的最为安全、可靠、合理和最为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储藏保鲜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相差较大,除少数地区能靠自然冷源实现低温储粮外,大部分地区都必须采用自然冷源和人工控温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应用低温储粮技术,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对现有高大平房仓进行必要的改造,实现真正的粮食低温储藏。
以地处中部的湖北省稻谷储藏为例来看,湖北地区四季分明,冬季有较好的自然冷源可以充分利用,适时采用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方法降低粮温,冬末春初及时对粮堆进行隔热保冷,夏季采用空调制冷技术控温,秋季适时揭盖通风,使储粮经常处于低温环境中,达到全年稻谷最高粮温不超过20℃,平均粮温不超过15℃,实现粮食的低温储藏。
最大限度地维护储粮品质,延缓粮食劣变速度,也有效解决了平房仓储粮害虫防治难题。
一、低温储粮的必要性1、自然环境条件不利于粮食储藏按照我国储粮生态区域划分,湖北省属于中温高湿储粮区,主要生态特点为:春季回暖早,夏季炎热,高温持续时间长,最高气温可达40℃,冬季温暖,寒冷空气持续时间短,一般冷空气强度-2℃左右,每次持续时间仅2天左右。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8%左右。
这种自然条件不利于粮食储藏,尤其是不耐高温的稻谷储藏。
仓储技术简易平房仓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强力环流准低温储粮度夏试验・15・简易平房仓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强力环流准低温储粮度夏试验高永波王文峥安文彬史钢强(中央储备粮哈尔滨直属库有限公司150069)摘要由于简易平房仓保温隔热性能差,加之小麦耐高温的特点,试验仓储存最高温度设置为25C。
因粮堆高度不足,只有3.75/$粮堆冷资源储存不足,因此只采用压入式强力环流模式进行控温$该模式消耗粮堆冷资源少,非常适合简易仓%6月〜8月$仅环流两次$就达到控温目标。
经检测,压入式环流通风的总风量达到了20358/3/h$单位通风量达到5.9/Vh・t$已经达到通风降温单位通风量的50%以上,可以克服粮堆内的60C温差而不结露。
关键词通风环流双向混流风机一体化1简易平房仓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简易平房仓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主要由双向混流风机、通风环流转换箱、环流管及风机自置组成。
该系统应用非常简捷,打开通风窗户即通风降粮温;关闭通风窗户即 流控粮温%系统有三种通风模式:一是降粮温通风模式$关流管$打开通风$流风入或吸岀完成降粮温通风。
二是环流模式$关闭通风$打开环流管$流风入或下行吸岀式$通风见图1%三是“尾气”回收增湿模式通风$打开通风笼口环流管$流风机进入式通风$流风机的端$通过环流管会吸部分粮排岀的高温高湿气体混合湿空气$压入粮堆$达到部分湿通风作用%2试验方法2.1采用连续压入式环流通风$风机采用人工%图1压入式环流控温通风模式2.2试验仓条件择我库简易平房仓9—1仓%该试验仓新增覆贴式岩棉吊顶保温改造$门窗和通风笼口均没有保温层改造%试验仓粮堆长39.68/$宽29.45/$装粮线高3.75/。
储存小麦3455t$生产年限为2019年$等级1等,水分11.6%$杂质0.6%。
2.3双向混流风机配置试验仓采用4台双向混流式管道风机$电机功率5.5kW$风机型号SWF—"型$流量9876//h 〜13110/3/h$全压801Pa〜1316Pa。
实现北方高大平房仓低温储粮的构思浅谈刘文超1杨传辉1张忠杰2(1. 大连良运集团储运有限公司;2. 中央储备粮大连直属库)摘要粮食的低温储藏是国际公认的科学、无污染储粮方式,可以实现储粮的绿色化和环保化,提高仓储效益。
但是我国在低温储粮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应用不广泛。
本文通过对房式仓的改造增加仓房的隔热性,利用冬季低温通过机械通风的方法,把粮温降至-5℃左右,因粮食的热容量较大、导热系数低,因此可以较长时间的维持在较低的温度。
在粮温回升前进行密闭隔热,在粮温回升时采取内环流的方法,把粮食温度控制在15℃左右从而实现低温储粮。
关键词低温储粮内环流密闭隔热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和粮食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对食品要求的不断提高,粮食的食用品质的优劣已成为粮食交易的主要衡量指标。
不发展绿色储粮技术,不能提供高品质的粮食,就无法长久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也无法实现粮食轮换时有个好的价位,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因此,构建绿色粮食储运体系是实现“两个确保”目标的需要,也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要。
近几年我国储粮工作在仓库设施建设、储粮技术手段、管理队伍的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在满足社会对粮食消费的需求,确保人民群众食用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我国当前储粮工作的现状,无论是在储粮观念、储粮技术、粮食陈化状况、储粮安全卫生等方面都与绿色储粮的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为:⑴绿色储粮的意识不强;⑵主要依靠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⑶化学药剂熏蒸较难确保粮食安全卫生。
为了改变现有的储粮管理模式,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科技投入,认真学习国内外最新储粮科技成果,重视研究和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储粮工程开辟一条新路子。
大连地处温带地区,冬季长且气温低,为低温储粮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低温储粮是使粮堆温度长期保持在15°C(低温)或20°C(准低温)以下, 粮食的低温储藏是国际公认的科学、无污染储粮方式。
高大平房仓低温储粮延缓粮食陈化综合技术应用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九五”期间国家新建250亿kg粮库高大平房仓(30m×21m×8m)储粮系统特点及变化规律,中央储备粮湖州直属库科技保粮小组根据长江流域高温高湿气候特点,按不同时期粮食入库分阶段对稻谷储藏制定出经济有效管理模式,探索现代化粮仓储粮延缓粮食陈化对策,指导高大平房仓储粮改进方向(墙体隔热性、仓房气密性、测控技术),剖析了现代化粮仓储粮技术使用优势和弊端,为新世纪全面实现绿色科学储粮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仓库气密性、隔热性改造(仓房平顶用聚苯乙烯板和聚胺树脂喷涂处理、仓顶太阳热反射涂料改造、仓内墙用5cm厚PVC板粘贴和大糠辅垫),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入库粮食(晚粳谷、晚籼谷),积极利用有效低温冷源(采取分三个阶段间隙通风,按《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操作,分别将粮温控制7~9月底t最高≤25℃、11月底t最高≤15℃、12月~次年1月底t最高≤10℃),采取多种低温储粮控温措施(3月底之前进行粮堆压盖密闭,从6月初~9月底,上午9:30~18:00及时开启屋顶风机自动装置控温排除拱内积热,控制拱板内平均温度t≤35~40℃减缓仓温上升1.5~2.5℃,7月中旬后夜间适时开窗和开启“山墙”风机通风2~3小时降仓温,从而延缓粮温回升速度,最高粮温比常规仓推迟30天以上;利用粮堆内微风管初冷源进行内循环调理粮堆温湿度,时机应选择在7~9月夜间作业,因为气温低,外置环流管受太阳光传热很小,每天内循环进行调理粮堆温湿度8~12小时,使粮堆内温湿度理顺,达到提高储粮稳定性),充分应用“四合一”技术,全面运用电脑自动测控粮温技术,利用膜下微风管系统在仓外投药环流熏蒸、保持整仓PH3有效浓度150×10–621天以上;在t上层最高≥25℃揭幕应用谷物冷却机选择好相对低温天气时机和合适粮温、湿度,根据不同粮种特性设定通风参数,采用按“一机一口”配置方式,通风时只要开启粮仓四个角窗户,在通风后期有些部位插入不同长度导气管,确保整仓粮食降温均匀,按高大平房仓谷物冷却机使用操作规程进行,一般控制粮食水分不变,分阶段设定通入粮堆空气温度t=11~14℃,RH=80%~85%;第一阶段设T前=11℃,t送=13℃,RH=85%,运行48~72小时,取得了预期目标后;第二阶段设T前=8℃、t送=11℃、RH=78%~80%冷通“心”24~36小时达最终目的;对已取得秋冬季低温储粮复冷时机选择在7~8月份进行降温调理保质t上层≤18℃然后隔热压盖密闭保冷直到9月底。
低温储粮综合技术试验研究报告
随着人口膨胀以及家庭收入增加,人们购买越来越多的粮食进行储存,以应对紧急情况。
低温储粮技术能够有效地延长粮食的保质期并保护食品安全。
本研究采用“低温储藏研究室”的低温储藏技术,比较的两种低温存储方法——优化温度、保湿性储存以及空调传热传热,研究其对粮食质量的影响及储存期限。
首先,本研究条件下,优化温度、保湿性储存着重于保湿,在存放期间,温度应在0℃和5℃之间,湿度保持在60%~70 %之间。
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温度、保湿性储存的条件下,粮食的水分含量和营养成分均较常规存储保存期较长,但其色泽和内含水量变化范围较小。
其次,空调传热传热的存储条件是将温度控制在-10℃~5℃,湿度为50%~75 %之间。
实验结果表明,在空调传热传热的条件下,粮食的水分含量和营养成分更有利于保存,但其色泽和内含水量变化范围较大,同时其保质期也最长。
最后,得出结论,以上两种低温储存条件均能有效地延长粮食的保质期,但仍应根据具体的储存环境来保证储存质量。
质量低的粮食会导致营养损失和质量变差,影响粮食品质。
因此,在进行低温储存时,应控制储存条件并给予足够的检测,以确保其储存品质。
经过上述研究,本报告发现控制温度和湿度是确保贮存品质的关键因素,有利于保持营养成分和食物质量。
根据本研究,我们建议采
用优化温度、保湿性储存以及空调传热传热的存储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储存质量。
同时,应注意控制储存环境,定期检测储存粮食质量,以确保食物安全性。
(建筑工程管理)改造现有仓房、满足糙米低温储存试点工程壹种新的平房仓散装粮低温方式的探讨徐玉斌(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研设计院)摘要粮食低温仓是指粮温≤15℃的粮仓。
超过15℃的储粮占仓内总储量的比例,可用不保证率B来表示。
现有的低温方式主要有二种:(1)冬季利用仓外冷风通风将储粮降温,利用保温、封闭、粮面保温覆盖和粮面上部通风保持低温的方式,该方式在华北地区维持不保证率B低于15%和冬冷夏热地区保持粮食平均温度低于15℃是困难的,尽管该方式投资及运行费用最低,可是以不保证率B高为代价,有些地区甚至无法实现低温储粮。
(2)采用谷物冷却机的低温方式,该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可降低不保证率B,但不能维持不保证率B,短时间内不保证率B仍会提高,且投资和能耗均较大。
新的低温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冬季采用通风将储粮降温,在仓外气温高于15℃时,将传入仓内的热量即时的排出仓外,为此须设置固定制冷装置,且和相应的风道、控制等构成制冷系统。
制冷系统不对仓内谷物降温,只是将进入粮堆的热量排除仓外,因此如果仓体维护结构保温较好,粮面用柔性的保温层覆盖,制冷量较小,相应的风量也较小。
新的低温方式按不同的B有三种方法:(1)方法壹,可实现不保证率B≤5%。
(2)方法二,可实现不保证率B≤10%。
(3)方法三,可实现不保证率B≥20%。
新的低温方式可实现平房仓内散装粮的全年温度的控制,是更积极、主动的方式;可在冬冷夏热地区将粮食平均温度保持在15℃以下;新的低温方式和谷物冷却方式的功能不同,和采用谷物冷却机复冷相比,新的低温方式运行费用更低、效果更好、低温时间更长;新的低温方式在技术上难度不大;新的低温方式有三种不同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形式灵活;制冷装置构成简单,制冷设备容量不大,投资较低。
关键词低温储藏不保证率B新的低温方式低温储粮具有绿色环保、延缓储粮陈化、保质保鲜、防止虫害和微生物滋生等特点,可延长储藏时间,降低储粮保管费用,如采用自然低温获得的冷源,具有运行费用低、使用方便的优点,因此,低温储粮普遍受到重视,成为安全储粮的主要手段。
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探讨中央储备粮东营直属库在长期的储粮管理工作中,根据季节变化的特点,因地制宜,总结出了“冬通风、春密闭、夏隔热、秋防治”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储备粮管理工作规范、经济、有序的发展。
1冬季通风奠定低温储粮基础该库充分利用冬季气温低的特点,在每年11月下旬,外界气温开始明显下降时,采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降低粮堆温度。
首先打开仓房门窗,翻动粮面,利用自然通风降低仓房空间和粮堆表面的温度。
然后,利用轴流风机进行通风降温。
轴流风机通风具有操作简单、通风均匀、单位能耗低的特点。
通风时关闭门窗,打开通风口,开启轴流风机,在仓房空间内形成负压状态,外界冷空气在压力差作用下,自通风口进入粮堆底部,并逐渐扩散上移,最终达到降低全仓粮堆温度的目的。
为避免粮堆表层发生结露,可以根据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分2~3个阶段进行通风,使粮堆温度呈阶梯状均匀下降,一般在次年1月份,可以使最低粮温降到0℃以下,全仓平均粮温降到5℃以下,为实施低温储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春季密闭创造低温储粮环境为给低温储粮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春季密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该库因地制宜,重点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2.1通风口的密闭通风口与通风笼直接连接,存在空气流动的空间,密闭不严,容易造成粮堆底部温度的升高。
我们选择通风结束后气温最低的时机,用喷洒了防虫磷的麻袋装上珍珠岩,塞入通风口内,通风口外盖关闭后,用玻璃胶密封,达到了“密、实”的要求,确保良好的密闭保温效果。
2.2门窗的密闭用胶带将挡粮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后,在门洞、窗口放置一层2cm 厚的聚乙烯挤塑隔温板,然后用PN/PE尼龙复合膜进行管槽密封。
春季,该库又在仓房的门口,安装了塑钢门,实现了双门密闭,进一步增强了仓房保温效果。
2.3粮面的密闭高大平房仓房顶的隔热性能较差,受外温影响,仓温的变化速度和幅度非常明显。
为减少仓温对粮堆温度的影响,做好粮面的密闭是关键。
低温储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思考低温储粮技术是一种通过降低粮食的储存温度来延长粮食的保鲜期的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降低粮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减缓粮食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繁殖,从而达到延长粮食保鲜期的效果。
低温储粮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粮食的储存效果,减少粮食的损耗,还可以减少粮食中的各类害虫和霉菌的繁殖,提高粮食的品质。
目前,低温储粮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温储粮技术的调控措施:包括粮食储存温度、湿度、气氛、通风等诸多因素的调控,以及其对粮食品质和储存损失的影响。
2.低温储粮技术的设备研发:为了实现低温储粮技术,需要研发具有低温调控、通风、除湿等功能的粮食储存设备,以及相关的监测和控制系统。
3.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对低温储粮技术在不同环境和储存条件下的应用研究,探索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然而,目前低温储粮技术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低温储粮技术的设备和管理成本较高,对农民的经济压力较大。
其次,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如低温下粮食的恶化与变质问题,粮食储存设备的设计和维护问题等。
此外,低温储粮技术在不同粮食品种和储存环境下的适用性尚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2.加强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加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组织多学科的研究团队,开展低温储粮技术的综合研究。
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研究人员队伍,提高我国低温储粮技术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3.探索低温储粮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如将低温储粮技术与气调储粮技术、真空储粮技术等相结合,以提高粮食储存效果和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低温储粮技术在延长粮食的保鲜期、减少粮食的损耗、提高粮食质量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加强科研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和推广力度,将低温储粮技术推向实际生产应用,既可以提高粮食储存的效果,也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Vol.16,2009,No.3粮食与食品工业Cerea l a nd F ood I nd ustr y粮油建筑工程收稿日期:2009-03-29 修回日期:2009-05-12作者简介:程四相,男,1963年出生,高级工程师,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研究。
传统平房仓低温储粮技术改造实践程四相,徐玉斌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 (无锡 214035)摘 要:详细介绍了常温传统拱板平房仓改造为成品粮准低温仓的建筑技术措施和低温制冷措施,通过成品大米在准低温仓度夏试验取得的数据表明,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拱板仓;准低温仓;成品大米;建筑改造;低温空调机组;度夏试验中图分类号:S37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26(2009)03-0046-04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为改善粮食仓容不足及仓储设施落后的现状,实施了4500万t 国家储备粮库建设,其中平房仓占据70%以上,且以散装储存原粮为主。
在过去的10多年中,这些平房仓在我国粮食仓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仓房目前面临着维修改造的需要。
按2007年国家五部委的通知精神,为满足突发事件的应急供应需要,要求各地方政府储存一定规模的成品粮,特别是向城市供应的仓库需加大成品粮储存量。
由于成品粮储藏稳定性差,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易陈化、变质,传统常温仓不能满足直接储存的要求,必须经保温、密闭以及制冷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后方能正常储存。
苏州市粮食局根据苏州市政府的要求,在苏州国家粮食储备库现有仓房中储存大米成品,以满足应急供应需要。
受苏州市粮食局委托,我院承接了相关改造业务,并于2008年5月完成改造,经过近5个月的实际运转,各方面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在技术、投资及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推广价值。
1 建筑改造技术措施苏州国家粮食储备库散装平房仓始建于2003年,2004年投入使用,总仓储规模715万t 原粮,共由15栋散装拱板屋盖平房仓组成。
根据原设计,仓房跨度21m,墙体采用490mm 厚组合砌体。
仓房长度60m,分两个30m 长的仓间,拱板下弦板底高8m,散装堆粮高度6m 。
应业主要求,对其中的一栋平房仓进行试点改造,使其满足准低温储存包装成品粮的功能要求。
原有仓房以常温储存散装原粮为主,改造后的仓房热工指标应能满足准低温仓的要求,以减少运行费用和设备投资,确保储粮安全。
国家目前还没有粮食低温仓的热工标准,本次改造参考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对其如下部位进行改造。
1.1 墙体保温技术措施原设计仓房墙体采用490mm 厚双面粉刷组合砌体,综合热阻为R =0176m 2#K/W,为提高保温性能,采用了无冷桥便于闭合的内保温技术。
经对墙体保温技术措施的综合分析,认为在内墙面满贴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温板具有内墙面平整光洁、便于施工操作、保温层不易损坏等优点,故选定此技术。
具体构造如下:(1)铲除内墙面原有涂料面层,原粉刷基层清扫干净;(2)3mm 厚专用胶黏剂;(3)界面剂一道,涂刷在挤塑板粘贴面上;(4)粘贴50mm 厚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温板(导热系数K =01033W/(m #K)。
板型为600mm @2400mm,膨胀螺栓固定件固定,每块板不少于5处);(5)涂刷界面剂一道;(6)涂抹聚合物砂浆3mm 厚;(7)黏铺耐碱玻纤网格布一层;(8)涂抹聚合物砂浆3mm 厚;(9)白色内墙乳胶漆涂料二度。
经过上述构造措施,墙体的综合热阻R =2135m 2#K/W,热惰性指标D =7154(据热工理论,当D粮食与食品工业Cer eal and F ood I ndustr y Vol.16,2009,No.3>4时,仓内表面温度波动较小)。
由于在高温侧的水蒸汽渗透阻力较大,室内外温差相对较小,部分墙体设有防潮层,仓内外温度高低交错变化等原因,本次改造中未设隔汽层。
仓内地坪由于自身热阻R =2100m 2#K/W 已较大,保持原状不变。
1.2 平顶面保温技术措施原设计仓房采用预应力拱板屋盖结构,拱板上弦采用30mm 厚挤塑型聚苯板作了保温处理,下弦板采用50mm 厚沥青珍珠岩保温,由于拱板屋盖上下弦中空气层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温度较高,使由仓顶向仓内的传热量占维护结构冷负荷的比例很大,为降低运营成本必须对仓房的顶棚进行保温技术改造。
原有顶棚因采用预制拱板,板底面存在凹凸不平现象,从投资、保温效果、平整美观、保证空间高度及便于施工操作等多方面综合分析,采用吊挂挤塑型聚苯板的技术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1)垂直于拱板板缝固定经防火漆浸泡的硬质木条(35mm @50mm),每块拱板宽度范围内固定2个螺钉,木条之间净间距600mm(与保温板同宽);(2)将50mm 厚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温板挤嵌在木条之间,为防止挤塑板受环境形象变形,选择导热系数K =01033W/(m #K)的双面带铝箔板型;(3)沿木条底面增加盖缝条,盖缝条较木条两侧宽出均不小于10mm,盖缝条可选择木条,也可选择铝板或不锈钢板。
图1 顶棚保温构造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按照上述构造做法,仓顶棚平整、光洁、美观,保温效果明显,气密性也得到了加强。
下弦板的综合热阻R 在1179m 2#K/W 以上。
粮油建筑工程程四相等:传统平房仓低温储粮技术改造实践1.3窗户改造技术措施原设计仓房檐墙每6m开设1樘112m宽、110 m高的窗户,是为满足常温仓自然通风及窗口机械装粮需要而开设的。
由于其数量较多,是仓房保温密闭效果的隐患所在。
为满足低温储粮技术要求,需砌封不需要的窗洞,每仓间仅保留2处自然通风窗即可。
窗户的保温密闭性能也需加强。
在原有每个窗洞口靠室内侧增加保温密闭窗一樘,窗扇采用乳白色双面彩钢板夹75mm厚聚苯板制作,窗框采用钢框,由专业厂家现场测量后定制与安装,并配备手动地面开启与关闭装置。
1.4仓门改造技术措施1.4.1仓房大门门洞口尺寸为217m宽、412m高,每仓间2樘,每栋仓4樘。
原设计采用双面彩钢板夹50mm 厚聚苯板保温密闭大门,贴外墙面安装。
为满足低温储粮技术要求,需加强仓门的保温密闭性能。
在原有每个门洞口靠室内侧增加保温密闭门一樘,门扇采用乳白色双面彩钢板夹75mm厚岩棉制作,门框采用钢框。
为防止仓外热风侵入,其中带门斗一侧大门采用固定大门,固定大门上开设110m宽、210m高的平开门,以便于粮库保管人员日常入仓检查粮情。
增加的仓门由专业厂家现场测量后定制与安装。
1.4.2粮情检查门原设计每仓间山墙各开设粮情检查门1樘,洞口尺寸为018m宽、118m高。
门型采用双面彩钢板夹50mm厚聚苯板保温密闭平开门,贴外墙面安装。
仓房改造后,粮情检查门失去其存在的必要,平齐内墙面砌封370mm厚砖砌体,原有检查门、室外平台、钢斜梯等均保留,便于屋面检修的同时,也与其他仓房保持格调一致。
2低温制冷技术措施当仓外温度高于仓内温度时,热量先以导热方式通过保温的仓体维护结构,再以对流换热方式传给仓内空气,仓温随之升高。
在仓温升高时,即使粮温较低,粮堆蓄冷向仓内释放冷量,但由于释放速度与维护结构冷负荷有差距和总蓄冷量不足以抵消高温季节的总冷负荷,通常情况下,包装粮低温仓需安装低温空调设备。
2.1低温空调冷负荷的确定空调冷负荷分为降温冷负荷和维持仓温冷负荷。
降温冷负荷是成品大米在入仓时高于准低温储存条件下,降至20e所需的制冷负荷。
本次改造按照成品大米由28e降到20e、降温时间12d、进仓成品大米1000t计算。
维持仓温冷负荷按常规空调计算方法计算。
经计算,降温冷负荷约为1910kW,维持仓温冷负荷约为2213kW。
单位面积维护结构冷负荷3514W/m2,单位面积冷负荷6516W/m2。
2.2低温空调制冷设备的配置低温空调机组是低温系统的主要和关键设备。
设计中采用的风冷冷风低温空调机组,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安装量小、管理方便、设备配置灵活、占用空间少等优点。
按空调冷负荷计算结果,21m@30m准低温仓配置二台型号为LF23风冷冷风低温空调机组,该机组主要技术参数为:回风温度T=20e、制冷量Q=23kW、送风量L=4800m3/h、机组机外余压H=300Pa、装机功率N=912kW,可根据回风温度自动将仓温控制在18e~20e。
二台机组可并联运行和分别单独运行。
风冷冷风低温空调机分室内机、室外机两部分。
仓内设6条支风道,采用上部侧送风、集中回风的气流组织,成品粮处于回流区(送风口不宜直接吹向粮堆,以避免冷风温度低于储粮平衡水分对应空气的露点温度,产生内结露)。
为避免冷凝水产生,送风道的保温层、隔汽层、保护层应采取严格的措施。
2.3冷却设备运行准低温空调制冷系统主要由低温空调机组、风道、风口、阀门和测量装置组成。
可实现储粮的冷却降温和保冷,使成品粮平均温度低于设定值20e。
下列情况下需使用低温空调设备:(1)当仓内储粮或进仓储粮高于设定温度,且仓外气温较高时,需使用低温空调制冷设备进行冷却降温作业。
一般需开2台机组。
为提高冷却降温效果,成品粮的包装应采用透风的材料。
(2)仓外气温较高且仓内气温高于设定值,需使用低温空调制冷设备进行维持仓温运行。
低温制冷设备可根据情况开1台。
2台低温空调制冷机组互为备用,提高了安全储粮的可靠性。
制冷空调设备使用时,应关闭保温密闭窗和库门。
仓内空气经低温空调制机组处理后,通过风道粮食与食品工业Cer eal and F ood I ndustr y Vol.16,2009,No.3和风口扩散到仓内,吸收热量后,再回到机组处理,以此循环冷却,直到将粮温和仓温度降低到设定值,机组停止工作。
当仓温高于设定值时,机组自动开始工作。
当仓外气温低于设定值时可停止机组运行。
在冬季可利用较低的自然气温将成品粮冷却到较低温度,在仓外气温逐步升高时可利用自身蓄冷量维持部分时间仓温,推迟低温空调设备工作时间。
利用自然冷源可不需对成品粮降温和有效减少维持仓温冷负荷,对降低运行成本十分有利。
3成品大米准低温储藏的度夏试验3.1成品大米的堆放堆装机械采用电瓶叉车,成品大米堆放在木托盘。
每个木托盘上堆放10层,每层9包成品大米,每包10kg,每个托盘放900kg。
垂直方向可堆放4个托盘,约415m高。
堆包平面利用系数016,空间利用系数约0134。
每个21m@30m的仓间储存包装大米1008t。
改造后一栋平房仓可储存2016t 大米。
粮堆采用数字无线测温装置,可随时了解仓内粮情变化。
成品大米包装采用塑料编织袋,储存东北大米和苏北大米两个品种。
入仓大米水分约1415%。
3.2试验过程2008年6月成品大米陆续放入低温仓内,分为四堆堆放。
入仓大米的平均温度为25e,高于准低温仓要求的20e。
在6月底7月初用5天时间将成品大米温度降至20e,用电量为5665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