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高如何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怎样控制餐后高血糖一般来说,人的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要高一些,但不能高出太多。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8毫摩尔/升,如果糖尿病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经常高于11.1毫摩尔/升,将会出现许多并发症,如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四肢麻木等。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好空腹血糖,而且要使餐后血糖保持在良好的水平上,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要少食多餐、限制饮食的总量,并要根据食物可转化的热量安排饮食。
然而,在生活中能够按照食物的“血糖指数”搭配进餐的人并不多。
所谓“血糖指数”是指某种食物能使血糖升高的效应。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计算公式是:血糖生成指数等于食物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的总面积除以等量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的总面积再乘以100。
血糖生成指数大于70的食物属于高血糖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55~70之间的食物属于中血糖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小于55的食物属于低血糖指数食物。
高血糖指数的食物消化得快、吸收得快、其中的葡萄糖释放得快,这对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后血糖十分不利。
因此,在保证所摄入的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可选择食用低血糖指数的食物。
例如,荞麦、燕麦、黑麦的血糖生成指数都在55以下,属于低血糖指数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可适当地增加这些食物的食用比例。
糯米、南瓜、马铃薯泥的血糖生成指数都在75以上,属于高血糖指数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食用这些食物。
临床实践证实,糖尿病患者在餐后进行适量的运动对降低餐后血糖大有帮助。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较为适宜的运动时间是餐后的60~90分钟之间,因为此时进行运动不容易使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同时还不会影响其消化系统的功能。
每次运动的时间应持续30分钟以上,最好选择有节奏的全身性运动(如做操、打拳、跳交谊舞等),以使全身各处都得到锻炼,并要长期坚持。
采取饮食和运动疗法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患者,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以下药物进行治疗,以避免餐后血糖的波动:1.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该类药物主要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等。
餐后血糖控制办法
一、餐后血糖控制办法二、餐后血糖高的常见致病因素三、餐后血糖高患者必做的检查项目
餐后血糖控制办法1、餐后血糖控制办法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好空腹血糖,而且要使餐后血糖保持在良好的水平上,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要少食多餐、限制饮食的总量,并要根据食物可转化的热量安排饮食。
然而,在生活中能够按照食物的“血糖指数”搭配进餐的人并不多。
所谓“血糖指数”是指某种食物能使血糖升高的效应。
高血糖指数的食物消化得快、吸收得快、其中的葡萄糖释放得快,这对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后血糖十分不利。
因此,在保证所摄入的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可选择食用低血糖指数的食物。
采取饮食和运动疗法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患者,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以下药物进行治疗,以避免餐后血糖的波动。
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血糖的严格控制,又要尽可能地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只有这样才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保证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2、糖尿病人正常的餐后血糖值
正常人餐前血糖正常值是 3.9-6.1mmol/L,餐后血糖正常值是小于11.1mmol/L。
但是基于糖尿病人的体质和病情不一,所以,糖尿病病人正常的餐后2小时血糖至少要小于11.1mmol/L,最好能小于7.8mmol/L,才属于正常。
餐后血糖升高如何控制文章目录*一、餐后血糖升高如何控制*二、餐后血糖的正常值*三、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餐后血糖升高如何控制1、餐后血糖升高要控制饮食注意每餐的质、量和烹调方法,坚持吃以主食为主的早餐,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少食多餐。
进餐时细嚼慢咽,延长进餐时间。
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多食用含较多膳食纤维的食品。
用餐时先来一碗含膳食纤维多的燕麦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膳食纤维可延长胃的排空和肠道运送速度,延缓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使进餐后血糖不会急剧上升。
同时,膳食纤维食品可降低餐后血清胰岛素的水平,在同等条件下,长期进食膳食纤维食品可以减轻体重。
2、餐后血糖升高要注意监测重视对餐后血糖的监测,在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之后,不仅需要经常性地检查空腹血糖和尿糖,更应经常监测餐后血糖。
3、餐后血糖升高可增加每口饭的咀嚼次数通过不断咀嚼,人体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分泌到一定程度便会刺激大脑中的饱足中心发出吃饱了的信号,食欲就会下降。
反之,如果没有很好地咀嚼,等到大脑发出饱足信号,往往已经吃过量了,不利于血糖控制。
此外,粗嚼急咽会加重胃和胰腺等脏器的负担,久而久之容易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4、餐后血糖升高要多吃杂粮米饭的制作技巧也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刚刚熟透又不黏糊的“整粒大米”有助于控糖,因为这样能延长胃肠道消化吸收的时间。
要想避免做出“黏米饭”,有两个小窍门:一是洗米不要超过3次,否则米里的营养就会大量流失,蒸出来的米饭香味也会减少;二是先把米泡0.5~1小时,让米粒充分吸收水分,蒸出来的米饭就会粒粒饱满。
另外,在大米中适量加些小米或燕麦等杂粮,做成“二米饭”。
杂粮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能延长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时间,进而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
餐后血糖的正常值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
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孕妇血糖正常值。
如何控制餐后血糖升高呢现在很多人都是患有高血压和高血糖的,血糖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很害怕饮食,因为饮食后血糖会直线上升,但是自己又不能控制食欲,长期如此会造成血糖更高,要想控制血糖会更困难。
其实我们在饮食的时候注意一些小细节,是可以控制餐后的血糖的,那么如何控制餐后血糖升高呢?1.改变进餐顺序:蔬菜—肉—饭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就餐时先吃蔬菜和蛋白质,最后吃碳水化合物,比较有利于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用餐顺序的建议是,先进食蔬菜、蘑菇、海藻等,然后进食肉、鱼、大豆、乳制品等含蛋白质的菜肴,最后进食米饭、面条、面包和芋薯类碳水化合物,以及部分水果。
糖尿病患者的进餐顺序为:蔬菜—肉—饭。
这是因为蔬菜里面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延长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时间,从而延迟糖分在小肠里的吸收,进而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
另外,人们的吃饭习惯往往开始吃得多,所以先进食升糖指数低的食物比较好。
2.用筷子代替勺子营养学研究中心对11名可灵活运用筷子、勺子和用手抓饭吃的民众展开的一项调查发现,用筷子吃饭有助于控制血糖。
用筷子吃饭比用勺子吃饭有助于控糖最重要的原因是用筷子吃饭拉长了用餐时间。
以一碗正常大小的米饭为例,用筷子平均要吃43口才能吃完,而用勺子只要20口,进餐时间长了,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减慢,糖分缓缓地释放到血液中,血糖也就更容易控制。
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拉长用餐时间,每顿饭用20~30分钟。
3.增加每口饭的咀嚼次数通过不断咀嚼,人体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分泌到一定程度便会刺激大脑中的饱足中心发出吃饱了的信号,食欲就会下降。
反之,如果没有很好地咀嚼,等到大脑发出饱足信号,往往已经吃过量了,不利于血糖控制。
此外,粗嚼急咽会加重胃和胰腺等脏器的负担,久而久之容易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4.煮米饭时放点小米或玉米等杂粮米饭的制作技巧也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刚刚熟透又不黏糊的“整粒大米”有助于控糖,因为这样能延长胃肠道消化吸收的时间。
4 招控制餐后高血糖
针对居高不下的餐后血糖,有何对策呢?可以选择用以下方法:
1.不吃稀饭和粥等煮得过烂的食物。
2.坚持餐后运动吃完晚饭休息20~30分钟后,不要窝在沙发里看电视,应走出家门,到小区散步(最好是快走)30~45分钟。
3.加用或换用有降餐后血糖作用的药物,包括四类:
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唐苹、卡博平)、伏格列波糖(倍欣)等。
这类药应与第一口饭一起口服,可以延缓糖的吸收,去除餐后血糖吸收高峰。
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这类新药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那格列奈(唐力)、米格列奈等。
为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在餐前10~15分钟服用,可以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高峰,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
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赖脯胰岛素(优泌乐)、门冬氨酸胰岛素(诺和锐)等。
其特点是比一般短效胰岛素起效更快,在餐前5分钟注射,15分钟起效,1~2小时作用达最大,降餐后血糖效果更佳。
选择一些新药新药肠促胰岛素(GLP-1)类似物艾塞纳肽(Exenentide),和胰岛素降解酶抑制剂(DDP-IV 抑制剂)等。
但是切忌随意频繁换药,因为不同的药物对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效果,随意换药会改变原本的治疗方案,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4.放松情绪把问题交给医生,让他帮您想办法,而不要一味焦虑。
因为越想把血糖降下来,就越降不下来。
如果实在没法舒缓焦虑心情,可少量服用对抗糖皮质激素的药物或镇静安神药物。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
如果您的餐后血糖高,有几个方法可以尝试控制血糖水平:
1. 控制饮食: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例如蔬菜、全谷类、瘦肉和健康脂肪,避免高糖和高饱和脂肪的食物。
2. 控制食量:分餐进食,控制每餐的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3. 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4. 控制体重:如有超重或肥胖问题,减轻体重可以改善血糖控制。
5. 管理压力: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减少压力对血糖的影响。
6. 合理用药:如果饮食和运动调整无法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咨询医生,根据情况考虑合理的药物治疗。
重要的是,如果您的餐后血糖持续高,应咨询医生进行评估和指导,制定个体化的控糖方案。
每10个中国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糖尿病人。
也许你觉得自己还没有加入这个队伍,但其实你距离糖尿病也不远——每两个中国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
这个病非常阴险,患病初期感觉不疼不痒,但如不加以控制,最终的结局往往是眼睛失明、足部残疾、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病、肾功能衰竭等可怕的后果。
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打败糖尿病”,正是为了提醒人们,即便您还非常年轻,也要高度警惕糖尿病的危险。
怎样才能让自己远离糖尿病的危险,也让患上糖尿病的长辈们更好地通过饮食来控制血糖呢?要打败糖尿病这个魔鬼,不让它毁掉我们后半辈子的生活,要从根本着手——健康饮食,增加运动,控制好自己的餐后血糖。
只有从年轻的时候起像中老年人那样爱护健康,才能在中老年的时候像年轻人一样魅力十足、活力满满。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并不难。
对目前尚未患病的年轻人来说,要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餐后血糖,只需做到以下五大要点:三餐中的主食不要过多,甜食要尽量禁掉血糖是哪里来的?是糖和淀粉(统称为碳水化合物)带来的。
碳水化合物总量越大,升糖的潜力就越大。
所以控血糖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不要吃过多的甜食和淀粉类食物。
在做饭、做菜、做点心、做汤的专┃家┃忠┃告控制餐后血糖的五大秘诀文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时候加点糖来提味,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多,其实已经在无形中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总量,而且还会令人食欲大开,不利于控制体重。
因此,要戒除对甜味的癖好,尽量不吃加糖的食物。
同时,还要限制淀粉类主食的数量。
除了米饭馒头面条之类食物限量吃之外,如果吃了甘薯、土豆、山药、芋头、藕、甜玉米、甜豌豆、嫩蚕豆之类含有淀粉的食物,都要相应扣减主食的量,保证一餐当中碳水化合物总量不过多。
比如说,吃了“土豆烧牛肉”,吃了“排骨炖藕”,或者吃了“芋儿炖鸡”,那么米饭就要减量了。
控糖小贴士:1.如果实在喜欢甜味,可以喝酸奶、吃水果,它们的血糖反应比较低。
血糖过高怎么降下来血糖过高是指体内血糖浓度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指空腹血糖超过 6.1 mmol/L,随机血糖超过11.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 mmol/L。
血糖过高常常和糖尿病、胰岛素耐受性、肥胖等问题有关。
一旦发生血糖过高,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血糖,并加强注意事项,防止对身体造成更多的损伤。
一、治疗方法1.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降低血糖最基本的方法。
饮食中应减少食糖、淀粉、脂肪,增加粗纤维,尤其是蔬菜、水果等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通过控制餐后血糖升高来控制血糖,推荐饮食中低脂、低糖、高蛋白质、高纤维的饮食结构。
2. 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加速身体代谢,增强身体的耐受力。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刺激肝糖原分解,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运动应该短时间多次,慢跑、快走、骑自行车及游泳等是运动的良好选择。
3. 药物治疗当饮食和运动不足以控制血糖时,需要药物治疗。
主要分为口服药和注射胰岛素两种。
口服药分为以下几种:(1)二甲双胍(Metformin):常用的口服药,常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它可以提高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吸收,促进葡萄糖在肝、肾的产生和利用,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2)磺脲类(Sulfonylureas):适用于2型糖尿病。
这类药物可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含量,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性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胰岛素注射主要是治疗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如肝硬化、高血压等)的患者。
胰岛素可以代替胰岛从而帮助控制血糖。
注射胰岛素需要医生指导,并遵循特定剂量和时间。
二、注意事项1. 控制体重肥胖是血糖过高的一个风险因素。
应减少脂肪、垃圾食品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定期运动以帮助控制体重。
2. 控制饮食注意饮食量、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白糖、酒精、甜食、可乐、糖果等高热量、高糖含量的食物尽量避免。
餐后半小时午睡有利于血糖控制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有午睡的习惯,但午餐后一小时左右是体内血糖最高峰的时候,如果在饭后马上午睡会使葡萄糖在体内得不到利用,就会引起血糖升高。
如果糖友要保证午休的同时,又想控制血糖的话,最好在饭后不要急于午睡。
午饭后的胃刚被食物充满,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马上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可以进行体力耗费小的活动,消耗一些能量,半小时后再进入午睡。
午休的时候,建议患者最好能够选择可以平躺的沙发、床,不要在桌子上趴着睡觉。
睡醒之后可以喝杯水,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黏稠度。
另外,午睡的时间如果太长,会有乏力和头重感的症状,所以建议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为宜。
餐后血糖控制标准
餐后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合理
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的
并发症发生。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餐后血糖控制的标准。
首先,合理的饮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关键。
饮食中应当控制碳
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尤其是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糖和甜食。
建议选择低GI值的食物,如全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能
够减缓血糖的上升,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此外,每餐饮食应当合理
搭配蛋白质和脂肪,以减缓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
其次,适量的运动对于餐后血糖控制也非常重要。
适量的有氧
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到1小时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有效地帮助控制餐后血糖。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关键。
保持良好的
睡眠质量,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有利于稳定血糖水平。
此外,减
轻压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会导致血糖水平的
波动,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最后,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保持血糖在稳定的水平。
总之,餐后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餐后血糖的控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如何控制餐后血糖高怎么办如何控制?现在糖尿病人群越来越多,如何控制血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餐后血糖容易不稳,所以餐后血糖的控制很是重要。
那么餐后血糖高怎么办如何控制呢?1.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首先平时血糖得控制好,按时吃降糖药物,也可吃些降糖的原珍向天果。
原珍向天果是植物果实,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浓度,降糖效果不错,对身体不会有副作用,还可以和降糖药一起吃,所以说平时吃点这个控糖也是不错的。
2.餐后血糖控制主要是控制能量总量,若食用淀粉含量高的土豆、山药、红薯类食物,则需要相应地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3.多吃粗粮,如薯类豆类,少吃些粘性的食物,像糯米、年糕、粽子类的食物。
4.多吃绿叶蔬菜,少油烹饪,既能抵御饥饿,又能补充各类营养物质。
烹饪时少油少盐,油控制在每天25克以内为好。
5.进餐时应细嚼慢咽,这样就不会使得大量的葡萄糖同时进入到血液中。
主食最好搭配蔬菜一起吃。
平时也可适量的吃些坚果,可增加饱腹感,延缓血糖上升。
7.餐后适当运动,可收拾下餐桌,扫扫地,既利于控糖,有助消化,一举两得。
餐后血糖:最后,小编来科普一下全血糖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
血浆血糖值是指去除血细胞之后测出来的血糖值,即是在医院静脉抽血测出来的值。
而全血血糖值则是人们用血糖仪在手指上取血测出来的值。
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全血血糖值会相对比血浆血糖低。
1.正常血糖值我们都说高血糖,那么高血糖的标准是什么呢?正常人的血糖值又是多少呢?正常人空腹血糖一般为3.9-6.1,此为全血血糖值,血浆血糖值则会相对高一些,为3.9-6.9。
当空腹全血血糖高于6.7,血浆血糖高于7.8,且重复两次测定都大于这个值时,便可认为是糖尿病。
正常人进食后1小时,血糖升至6.7-9.4,最高也不会超过11.1,两小时后血糖降至7.8以下,三小时回到正常状态。
除了正常的中老年人为主体的糖尿病患者,还有一种妊娠期糖尿病,那么孕妇的血糖应该是多少才正常呢?一般准妈妈空腹血糖不会超过5.1,就算餐后一小时不该超过10,两小时不该超过8.5。
哪些饮食法可控制餐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餐后血糖既非常重要,却又难以做到。
在我国每年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80%的人经常出现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
餐后血糖升高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与空腹血糖升高相比,餐后血糖升高对人体微血管和大血管的损害更持久(一天中至少有12个小时属于餐后时间),对血管内皮的损害更明显。
对此,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主任杨文英教授指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餐后血糖升高的特点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每餐摄入的谷物较多,而谷物中富含碳水化合物。
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将直接导致餐后血糖上升。
②与欧美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材普遍较瘦,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也较差,其餐后血液中的葡萄糖向细胞中转运的速度较慢。
③与欧美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我国此病患者的肌肉量较少,其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量也较少,因此易出现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
为了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要采取有效的降糖措施以外,还应积极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
那么,2型糖尿病患者为控制餐后血糖应采用哪些饮食方法呢?1.吃肉时加点肉桂粉肉类食物中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但也含有较高的热量和较多的脂肪。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只吃瘦肉,并在烹饪瘦肉时加点肉桂粉。
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肉桂能重新恢复其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促进其血液中葡萄糖的转移和利用。
而且,肉桂还是镁的极好来源,而镁具有预防骨质丢失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应每天吃1/4勺到1勺的肉桂粉,可将其调入炖肉或肉汤里服用。
2.多吃黑紫色的食物研究发现,食物的颜色越深,其营养价值就越高。
紫玉米、黑米等黑紫色的食物中富含花青素和硒,具有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作用。
此外,绿叶蔬菜、瓜类蔬菜、藻类蔬菜、鲜豆类蔬菜都具有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的作用,也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
怎么控制餐后血糖文章目录*一、怎么控制餐后血糖*二、糖尿病餐后血糖正常值*三、血糖高吃什么水果好怎么控制餐后血糖1、怎么控制餐后血糖:选用“血糖指数”低的食物在饮食上,应选择消化吸收较慢,使血糖上升慢的食物,即要吃比较耐饿的食物,如粗粮、杂粮等,烹饪时尽量少做成粥或汤。
2、怎么控制餐后血糖:少量多餐尤其对于早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将早餐总量的1/3留到10点钟左右吃。
另外,准备一个血糖检测仪,定时检测自身的血糖。
3、怎么控制餐后血糖:餐后运动在吃完饭之后,也不要接着坐下休息,应该适当进行一下运动。
饭后适当运动,可以消耗体内的热量,辅助降低餐后高血糖。
一般建议在餐后半小时开始运动,可选择有氧运动形式,如慢跑、快步走等,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掌握在30-45分钟。
4、怎么控制餐后血糖:增加降餐后血糖的口服药可选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这类药能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使餐后血糖降低。
也可以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它与磺脲类降糖药不同,可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可在进食时用药。
5、糖尿病为什么会餐后血糖高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不论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也不论是否应用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和严格执行。
科学的饮食方法和习惯既能满足生理需要,又能改善胰岛功能,使肥胖患者和老年患者或轻症与无症状的病例,达到治疗的目的。
合理控制饮食是使糖尿病患者维持理想体重及代谢平衡的有利措施。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许多因素中,饮食不合理、热量摄入过甚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的糖尿病饮食治疗法不仅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础,也是一切人健康长寿的饮食方法。
正常人进餐后,虽然血糖也会升高,但由于体内胰岛功能正常,胰岛素分泌也会随之增加,所以血糖能稳定在一定范围;糖尿病患者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如像正常人一样进餐,饭后会出现高血糖,长期如此将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
血糖过高怎么降下来血糖过高是指体内血糖浓度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指空腹血糖超过 6.1 mmol/L,随机血糖超过11.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 mmol/L。
血糖过高常常和糖尿病、胰岛素耐受性、肥胖等问题有关。
一旦发生血糖过高,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血糖,并加强注意事项,防止对身体造成更多的损伤。
一、治疗方法1.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降低血糖最基本的方法。
饮食中应减少食糖、淀粉、脂肪,增加粗纤维,尤其是蔬菜、水果等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通过控制餐后血糖升高来控制血糖,推荐饮食中低脂、低糖、高蛋白质、高纤维的饮食结构。
2. 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加速身体代谢,增强身体的耐受力。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刺激肝糖原分解,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运动应该短时间多次,慢跑、快走、骑自行车及游泳等是运动的良好选择。
3. 药物治疗当饮食和运动不足以控制血糖时,需要药物治疗。
主要分为口服药和注射胰岛素两种。
口服药分为以下几种:(1)二甲双胍(Metformin):常用的口服药,常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它可以提高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吸收,促进葡萄糖在肝、肾的产生和利用,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2)磺脲类(Sulfonylureas):适用于2型糖尿病。
这类药物可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含量,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性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胰岛素注射主要是治疗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如肝硬化、高血压等)的患者。
胰岛素可以代替胰岛从而帮助控制血糖。
注射胰岛素需要医生指导,并遵循特定剂量和时间。
二、注意事项1. 控制体重肥胖是血糖过高的一个风险因素。
应减少脂肪、垃圾食品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定期运动以帮助控制体重。
2. 控制饮食注意饮食量、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白糖、酒精、甜食、可乐、糖果等高热量、高糖含量的食物尽量避免。
餐后血糖高如何控制
一、餐后血糖高如何控制1. 餐后血糖高要注意控制饮食2. 餐后血糖高主食中加点杂粮 3. 餐后血糖高要改变烹调方法 4. 餐后血糖高要改变进食顺序二、餐后血糖高是什么原因三、餐后血糖高要注意什么餐后血糖高如何控制
1、餐后血糖高要注意控制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
食物类别要多样化,但吃了土豆、红薯、山药、水果时要减主食。
严格控制精白米、精白面。
如白面包、白米饭、白馒头等,每天最好不超过主食的1/3,少吃各种粘性的淀粉食物如糯米、年糕、元宵、粽子等。
2、餐后血糖高主食中加点杂粮杂粮会使消化速度减缓,延迟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
至于杂粮的选择,可谓品种多多,除糙米外,黑米、紫米、荞麦、燕麦、小米、藜麦、薏米、玉米、芡实以及各种豆类等,均可搭档做成风味各异的主食。
譬如,煮饭时在精白米中掺入少许糙米,比例可依个人喜好而定;或者早餐来碗荞麦粥,午餐煮个玉米粒饭等。
这种粗细搭配的主食,有助于减缓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对减轻胰岛负担及保持血糖水平相对稳定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3、餐后血糖高要改变烹调方法研究发现,大量脂肪的饮食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而用餐时配合醋和其他酸味调味品能够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所以,尽量采取少油烹调,比如用蒸煮、凉拌替代爆炒、油炸,买个不粘锅来替代普通铁锅,都能轻松降低烹调油的用量。
每人每天用油控制在25克以内。
过多的脂肪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
烹饪时间别太长,食物不要过细、过软,食物要有足够的咀嚼性。
4、餐后血糖高要改变进食顺序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进餐时的顺序和配合很重要。
先吃不升血糖的食物,后吃淀粉类主食,就能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