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记账法与会计分录
- 格式:docx
- 大小:16.01 KB
- 文档页数:9
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借贷记账法已经有510多年的历史,借贷记账法由于相对清晰的对应关系和相对严谨的科学理论性,成为当今世界会计的主流。
下面是由店铺分享的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希望对你有用。
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1.购进材料一批,计价10 000元,材料验收入库,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2.生产车间向仓库领用材料40 000元,全部投入生产。
3.从银行存款户领取现金400元。
4.以银行存款购入新汽车一辆,计价100 000元。
5.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供货单位材料款3 000元。
6.生产车间向仓库领用材料25 000元。
7.收到购货单位前欠货款3 000元,存入银行。
8.以银行存款16 000元,归还短期借款12 000元,归还应付供货单位货款4 000元。
9.其他单位投入资本20 000元,存入银行。
10.收到供货单位前欠货款4 000元,其中:支票3 600元(存入银行),现金400元。
1、借:原材料 10 000贷:银行存款 10 0002、借:生产成本 40 000贷:原材料 40 0003、借:库存现金 400贷:银行存款 4004、借:固定资产 100 000贷:银行存款 100 0005、借:应付账款 3 000贷:银行存款 3 0006、借:生产成本 25 000贷:原材料 25 0007、借:银行存款 3 000贷:应收账款 3 0008、借:短期借款 12 000应付账款 4 000贷:银行存款 16 0009、借:银行存款 20 000贷:实收资本 20 00010、借:银行存款 3 600库存现金 400贷:应收账款 4 000借贷记账法的计算方法试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时日(如会计期末),为了保证本期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依据会计等式或复式记账原理,对本期各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测算,以检验其正确性的一种专门方法。
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并可查明出现不正确会计记录的原因,进行调整,从而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
借贷记账法及会计分录
一、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是国际财务会计的两大会计原则之一,由荷兰人杰拉尔德·魏斯曼于17月发明,被全世界共同认可,是会计制度,也是一种会计表达形式。
2、借贷记账法是通过对财务活动量化、记录、计算,以客观体现账户结构状况、辅助决策的现代会计体系。
3、借贷记账法的特殊特点是不以交易的实物而是凭帐的增减来记录账户的变动,为财务管理者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来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指根据会计原则,按照借、贷记账原则,录入发生的经济业务到账户上,从而体现账户变动和财务状况的过程。
2、会计分录包括:借方账户、贷方账户、原始分录、编制分录、费用分录、冲抵分录。
3、会计分录采用借贷记账记录,其中借方记录的是现金的收入和支出,贷方记录的是其他货币的增加和减少,原始分录、编制分录记录的是两方出现的费用,冲抵分录记录的是金额的相互偿还。
借贷记账法知识点整理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它是现代会计中广泛使用的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1. “借”和“贷”- 在借贷记账法下,“借”和“贷”只是纯粹的记账符号,不再表示任何经济意义上的增减。
- 它们表示账户中的两个对立的方向,左边为“借”方,右边为“贷”方。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1. 资产类账户。
- 结构: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 公式:期末借方余额 =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 例如: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属于资产类账户,增加时借记“固定资产”。
如果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减少时贷记“固定资产”。
2. 负债类账户。
- 结构:负债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 公式:期末贷方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 例如:企业向银行借款,短期借款属于负债类账户,借款时贷记“短期借款”,还款时借记“短期借款”。
3.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 结构:与负债类账户结构相似,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 公式:期末贷方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 例如:企业接受股东投资,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增加,贷记“实收资本”;如果企业减资,借记“实收资本”。
4. 成本类账户。
- 结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的在产品成本等。
- 例如:企业生产产品发生生产成本,借记“生产成本”;产品完工入库,结转生产成本时贷记“生产成本”。
5. 损益类账户。
- 收入类账户。
- 结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通常为期末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无余额。
- 例如:企业销售商品取得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期末将收入结转至“本年利润”时,借记“主营业务收入”。
会计中什么是借和贷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通常又全称为借贷复式记账法。
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帐法起源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
借贷记帐法"借'、"贷'两字,最初是以其本来含义记帐的,反映的是"债权'和"债务'的关系。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帐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借'、"贷'两字逐渐失去其本来含义,变成了纯粹的记帐符号。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问世,标志着借贷记帐法正式成为大家公认的复式记帐法,同时,也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
卢卡帕乔利被称为"近代会计之父'。
答: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有利于分析经济业务,强化经济管理;(2) 有利于防止和减少记账差错;(3) 在账户设置上较为灵活;(4) 有利于会计电算化。
会计的基础课程始于借方和贷方。
借方在帐簿的左侧,贷方在帐簿的右侧。
在这里,要铭记一条不变的定律:"借方=贷方',换句话说,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须同时登记到帐簿的左右两侧,其原则如下:(1)资产增加时,记入左侧;资产减少时,记入右侧。
(2)负债增加时,记入右侧;负责减少时,记入左侧。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左方称之为借方,右方称之为贷方。
一般在账户借方记录的经济业务称之为"借记某账户';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的经济业务称之为"贷记某账户'。
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希望能帮到你。
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在借贷记账法下,为了连续、系统地记录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清晰地反映各个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应该首先分析每项经济业务性质的内容,确认应记入的账户、应记金额、应借应贷的方向,然后再记入到有关分类账户中。
这种指明每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称为会计分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的内容包括借、贷符号,应借、应贷账户,借、贷金额三部分。
关于会计分录的编制格式,按惯例,有两点:第一: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学会计第二: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涉及的账户,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发生变化;第二:账户的性质,分析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位于会计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第三:增减变化情况,分析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减金额是多少;第四:记账方向,根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确定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最后,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运用的主要方法一、层析法层析法是指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层次,逐层递进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步骤如下: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核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记录企业的经济业务。
在借贷记账法中,每一笔交易都需要分别记录借方和贷方的金额,并在会计账簿中形成相应的分录。
本文将围绕借贷记账法,从其基本原理、分录的编制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展开讨论。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是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原则。
根据这一原理,每一笔交易都必须同时影响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使得资产的增加与负债的增加相等。
具体而言,借方记录的是资产的增加,贷方记录的是负债的增加或者资产的减少。
在进行借贷记账法的分录编制时,需要根据交易的性质和影响的账户类型来确定借贷方向。
一般而言,资产账户、费用账户和损益账户的增加应记录在借方,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和收入账户的增加应记录在贷方。
例如,企业购买固定资产,资产增加,应在借方记录;同时,由于购买固定资产需要支付现金,负债减少,应在贷方记录。
在编制分录时,还需要注意交易的金额和账户的选择。
借贷记账法要求借方和贷方的金额相等,以保持资产负债表的平衡。
此外,应选择正确的账户进行记录,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企业从银行贷款100万元,应在借方记录银行存款账户,贷方记录贷款账户。
借贷记账法的分录编制还需要考虑交易的时间和凭证的填制。
每一笔交易都应按照实际发生的时间进行记录,并在会计凭证上填制相应的分录,包括日期、摘要、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等信息。
凭证的填制应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在使用借贷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确保分录的编制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错误的金额或账户选择。
其次,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及时记录交易和编制分录,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应定期进行账务调整和检查,以发现和纠正可能的错误和遗漏。
最后,应妥善保管会计凭证和账簿,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可靠。
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通过编制借方和贷方的分录,记录企业的经济业务。
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借贷记账法作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希望能帮到你。
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借与贷的对应关系有,单一型和复合型。
单一型即“一借一贷”;复合型有“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
1、一借一贷:借方有一个会计科目贷方也只有一个会计科目。
2、一借多贷:借方一个会计科目对应(即金额的对应相等)贷方多个会计科目。
3、多借一贷:借方多个会计科目对应贷方一个会计科目。
4、多借多贷:借方多个会计科目对应贷方多个会计科目;一般只在一笔经济交易或事项客观存在复杂关系时才使用,编制会计分录时应尽量避免。
借贷记账法是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设置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资产(包括费用)类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类两大类别。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下同)。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方法要学习借贷记帐法首先要知道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基础借贷记帐法的基本结构是: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在帐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
借贷记账法与会计分录1. 借贷记账法简介借贷记账法(Double-Entry Bookkeeping)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用于记录企业的经济业务。
它基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原理,通过借贷的方式对每笔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
借贷记账法的核心思想是每笔业务都会对账户发生借方和贷方两个金额。
2. 会计分录的概念会计分录是借贷记账法的具体操作,它通过将每笔业务转化为借方和贷方的金额来反映业务对应的账户变化。
每个会计分录包括多个账户,并且借方和贷方的金额总和必须相等。
会计分录的格式通常为“借方账户名称借方金额;贷方账户名称贷方金额”。
3. 会计分录的要素会计分录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借方账户、贷方账户和金额。
3.1 借方账户借方账户是业务对应的资产、费用和损失类账户。
当一项业务增加了企业的资产、费用或产生了损失时,该项业务对应的账户在会计分录中为借方账户。
3.2 贷方账户贷方账户是业务对应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
当一项业务增加了企业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或产生了收入时,该项业务对应的账户在会计分录中为贷方账户。
3.3 金额每个账户在会计分录中都有一个具体的金额,金额可以是正数或负数。
借方金额表示账户的增加,贷方金额表示账户的减少。
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的数值必须相等,以满足借贷记账法的要求。
4. 会计分录的示例下面是几个常见的会计分录示例,用于帮助理解借贷记账法和会计分录的操作。
4.1 购买商品假设企业从供应商处购买了3000元的商品,使用现金支付了2000元,其余1000元延期支付。
那么相应的会计分录如下:商品库存账户借 3000元现金账户贷 2000元应付账款账户贷 1000元4.2 销售商品假设企业向客户销售了价值4000元的商品,其中3000元客户支付了现金,剩余1000元作为应收账款。
相应的会计分录如下:现金账户借 3000元应收账款账户借 1000元销售收入账户贷 4000元4.3 支付费用假设企业支付了办公室租金5000元。
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的编制教学魏巍摘要:会计岗位是一个需要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岗位。
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差,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特别重要。
《基础会计》恰恰是会计学的入门课,也是职业学校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全新知识,而编制会计分录是初学者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
本文介绍了在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的编制,以及教学实施的过程,并且提出了一些教学反思。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基础会计一、学习方式编制会计分录式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知识内容之后进行的。
这样可以使初学者不再难懂难学,让他们从实践操作中理解借贷记账法的真谛,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尝试训练相结合。
在学生学习方式上采用接受学习和实践式学习相结合。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学习任务分析编制会计分录的教学目的应是熟练掌握并能编织会计分录。
一方面要正确理解会计分录的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编制会计分录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并能运用。
三、学习起点能力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情况来看,一是对借贷记账法的性质特征不十分明确;二是对借贷记账的账户结构、记账符号的真谛没有完全掌握,无形当中给熟练掌握和运用会计分录增添了障碍。
从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来看,通过对已学知识的了解,已由原来的被动式接受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但由于时间和经验的限制,掌握程度还不够成熟,方法还不够灵活,应加强训练。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识记目标:①熟记会计分录的内涵;②熟记会计分录分类并能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概括、实践等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编制会计分录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味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借贷记账法与会计分录第二节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判断)要点1:复式记账法要点2:借贷只是纯粹的记账符号。
成为会计上的专业术语,用来标明记账的方向。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记账符号:账户的左右两方。
1.“借”与“贷”便抽象出来,不再表示任何经济意义,而单纯地成为借贷记账法记账方向的符号。
2.“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代表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3.“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判断题、单选题) 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注:等号左要素,左加;等号右要素,右加。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结论:在借贷记账法下,不同类别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不同的。
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1)借加,贷减,余额在增加方即借方。
(2)计算公式: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例如:库存现金期初余额1 000,本期增加5 000,减少4 000,期末余额2000。
借初余+借发-贷发=借末余1 000+5 000-4 000=2 000(3)变形:倒算期初:借初余=借末余+贷发-借发 1 000=2 000+4 000-5 000余额之差等于发生额之差:借末余-借初余=借发-贷发 5 000-4 000=2 000-1 000两和:借初余+借发=借末余+贷发1 000+5 000=2 000+4 000(4)丁字账:【例题2·单选题】应收账款账户的期初余额为借方2 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8 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6 000元,该账户的期末余额为( )。
A.借方4 000元B.贷方8 000元C.借方5 000元D.贷方5 000元[答案]A[解析]应收账款为资产类账户,则该账户的期末余额=2 000+8 000-6 000=4 000(元)(借方),因此答案是A。
2.负债类账户的结构(1)贷加,借减,余在贷。
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会计基础第四章 会计记账方法知识点:借贷记账法下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 详细描述:会计分录书写格式的要求如下:(1)先借后贷,分行列示,“借”和“贷”字后均加冒号,其后紧跟会计科目,各科目的金额列在其后适当位置。
“贷”字与借方科目的首个文字对齐,贷方金额与借方金额适当错开。
(2)在复合会计分录中,“借”、“贷”通常只列示在第一个借方科目和第一个贷方科目前,其他科目前不再列示“借”或“贷”。
所有借方、贷方一级科目的首个文字各自保持对齐;所有借方、贷方金额的个位数各自保持右对齐。
(3)当分录中需要列示明细科目时,应按科目级次高低从左向右列示,二级科目前加破折号,三级科目放在一对小圆括号中,即“一级科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
(4)借方或贷方会计科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二级科目同属于一个一级科目时,所属一级科目只在第一个二级科目前列出,其余省略,每个二级科目各占一行,其前均应保留破折号,且保持左对齐。
需注意的是,如果这些二级科目分别列示于借方和贷方,应在借方和贷方分别列出一个该一级科目;处于同一个方向的每两个二级科目之间均不能列示其他一级科目。
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如图4-10所示。
例题:1.在收据上书写金额正确的是()。
A.¥(空格)505.00B.¥9617.00C.人民币叁拾壹元捌角贰分整D.¥31.7—正确答案:B解析:按照规定,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字后面不写“整”或“正”字,选项C的写法不正确。
在小写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选项A的写法不正确。
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符号“一”;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一”代替,例如:“人民币贰拾陆元整”应写成“¥26.00”或“¥26—”,而不能写成“¥26”;“人民币叁拾壹元柒角整”应写成“¥31.70”而不能写成“¥31.7”或“¥31.7—”,选项D的写法不正确。
第三章复式记账考情分析本章内容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平均分5分,同时也是学习8-17章的基础,属于重点章节。
第一节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一、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
例如,用银行存款1 000元买材料的经济业务只记银行存款账减少,而不记材料收入。
二、复式记账法1.定义: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判断)2.特点:(1)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分类记录。
这样,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还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的账户中登记,因而可以对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中记录是否正确。
复式记账法主要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我国自1993年7月1日起,所有企业统一采用了借贷记账法。
【例题1·多选题】关于复式记账法,下列各观点中正确的有()。
A.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依据B.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C.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D.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答案]ACD第二节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判断)要点1:复式记账法要点2:借贷只是纯粹的记账符号。
成为会计上的专业术语,用来标明记账的方向。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记账符号:账户的左右两方。
1.“借”与“贷”便抽象出来,不再表示任何经济意义,而单纯地成为借贷记账法记账方向的符号。
2.“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代表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3.“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判断题、单选题)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注:等号左要素,左加;等号右要素,右加。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结论:在借贷记账法下,不同类别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不同的。
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1)借加,贷减,余额在增加方即借方。
(2)计算公式: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例如:库存现金期初余额1 000,本期增加5 000,减少4 000,期末余额2000。
借初余+借发-贷发=借末余1 000+5 000-4 000=2 000(3)变形:倒算期初:借初余=借末余+贷发-借发 1 000=2 000+4 000-5 000余额之差等于发生额之差:借末余-借初余=借发-贷发 5 000-4 000=2 000-1 000两和:借初余+借发=借末余+贷发 1 000+5 000=2 000+4 000(4)丁字账:【例题2·单选题】应收账款账户的期初余额为借方2 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8 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6 000元,该账户的期末余额为( )。
A.借方4 000元B.贷方8 000元C.借方5 000元D.贷方5 000元[答案]A[解析]应收账款为资产类账户,则该账户的期末余额=2 000+8 000-6 000=4 000(元)(借方),因此答案是A。
2.负债类账户的结构(1)贷加,借减,余在贷。
(2)计算公式: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变形: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3)丁字账应付账款期初余额2 000,本期增加8 000,减少7 000,期末余额3 000。
【例题3·单选题】应付账款账户期初贷方余额为1 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5 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为3 000元,该账户期末余额为( )。
A.借方1 000元B.借方3 000元C.贷方1 000元D.贷方3 000元[答案]D[解析]应付账款属于负债类账户,则该账户期末余额=1 000+5 000-3 000=3 000(元)(贷方),因此答案是D。
【例题4·单选题】某单位“预收账款”账户的期初余额为150万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900万元,期末余额为60万元,则本期借方发生额为( )。
A.990万元B.810万元C.1110万元D.690万元[答案]A[解析]预收账款属于负债类账户,则本期借方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150+900-60=990(万元)。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负债类账户相同)(1)贷加,借减,余在贷。
(2)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3)丁字账实收资本期初余额2 000,增加8 000,减少7 000,期末余额3 000。
【例题5·单选题】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根据()计算。
A.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一贷方本期发生额B.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一借方本期发生额C.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一借方本期发生额D.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一贷方本期发生额[答案]C4.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类似,但期末没有余额)(1)贷加,借减,期末无余额。
(2)丁字账【例题6·判断题】收入类账户的增加额记在账户的贷方,减少额记入账户的借方,平时的余额记在账户的贷方,期末结账后一般无余额()。
[答案]对5.费用类账户的结构=费用(支出、成本)类(1)借加,贷减,期末一般无余额。
如有余额,必定为借方余额,表示期末费用余额。
(判断)(2)丁字账收入与费用账户的共同点:在某一会计期间结束时,收入与费用(支出)成本开支相抵后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注:收入与费用从原账户转出进行相抵的结果为本年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因此,这类账户在在期末通常没有余额,称为虚账户。
对这类账户平时要进行发生额的记录,期末再转入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此处的所有者权益账户是本年利润账户)。
【例题7·判断题】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是,贷方登记费用(成本)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费用(成本)的减少额,期末结账后无余额()。
[答案]错[解析]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成本)的减少额。
6.方向规律总结方法:图示: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账户左加右减=账户右加左减【例题8·单选题】符合资产类账户记账规则的是()。
A.增加记借方B.增加记贷方C.减少记借方D.期末无余额[答案]A【例题9·多选题】负债类账户的记账规则是()。
A.增加记借方B.增加记贷方C.减少记借方D.减少记贷方[答案]BC【例题10·多选题】借贷记账法下,可以在账户借方登记的是()。
A.资产的增加B.负债的减少C.收入的减少D.费用的减少[答案]ABC【例题11·单选题】费用类账户贷方登记的是期末结转入()账户的数额。
A.生产成本B.主营业务成本C.本年利润D.主营业务收入[答案]C【例题12·多选题】应在账户贷方核算的是()。
A.负债的增加额B.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C.收入的增加额D.资产的增加额[答案]ABC【例题13·多选题】下列账户中,期末余额应在贷方的是()。
A.预收账款B.预付账款C.应收账款D.应付账款[答案]AD【例题14·单选题】期末结转后无余额的账户是()。
A.资产类账户B.负债类账户C.所有者权益类的账户D.收入类账户[答案]D【例题15·单选题】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正确是的()。
A.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B.负债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C.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D.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答案]B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1.结论:记录一个账户的借方,同时必须记录另一个账户或几个账户的贷方;记录一个账户的贷方,同时必须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
记入借方的金额与记入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例如1:从银行提取现金1 000元。
+库存现金 1 000 借方-银行存款 1 000 贷方例如2:从工行取得借款1 000元,存入银行。
+银行存款 1 000 借方+短期借款 1 000 贷方例如3:归还工行借款2 000元。
-短期借款 2 000 借方-银行存款 2 000 贷方2.易错点,业务中的借贷表示的内容不一定是一加一减,也可能是同加或同减。
(1)经济业务引起等式一方要素内部发生变化时,借贷的内容是一增一减。
上例如1。
(2)经济业务引起等式两方要素同时发生变化时,借贷的内容同增或同减。
上例如2,例如3。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本章最后讲解)第三节会计分录一、会计分录的概念1.定义: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分录,简称分录。
例如1:从银行提取现金1 000元。
+库存现金 1 000 借方-银行存款 1 000 贷方会计分录:借:库存现金 1 000贷:银行存款 1 000例如2:从工行取得借款2 000元,存入银行。
+银行存款 2 000 借方+短期借款 2 000 贷方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 2 000贷:短期借款 2 0002.分录三要素:(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记账方向的符号,即借方或贷方;(3)记录的金额。
3.书写格式是:上借下贷,左右错开。
1.先借后贷。
即借方在前,贷方在后;2.左右错开。
即贷方的文字和数字都要比借方后退两格书写;3.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情况下,借方或贷方的文字要对齐,金额也应对齐。
一贷多借:借:银行存款2000借:库存现金100贷:短期借款2100一借多贷:借:银行存款23400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税费(销项税额) 3400多借多贷:借:银行存款23000借:应收账款400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税费(销项税额)3400二、会计分录的分类1.按涉及账户的多少来分类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多选)2.合并复合分录是由简单分录合并组成的,但是,不能将没有相互联系的简单分录合并相加成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