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等腰三角形
- 格式:docx
- 大小:11.65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1.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十大题型】【北师大版】【题型1 根据等边对等角求角度】 (1)【题型2 根据等边对等角证明】 (2)【题型3 根据三线合一求解】 (4)【题型4 根据三线合一证明】 (5)【题型5 根据等腰三角形判定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 (6)【题型6 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等腰三角形】 (7)【题型7 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边相等】 (9)【题型8 根据等角对等边求边长】 (10)【题型9 求与图形中任意两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的个数】 (12)【题型10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13)【知识点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个底角都等于45°.(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题型1根据等边对等角求角度】【例1】(2023春·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如图,在△ABC中,AC=BC,以点B为旋转中心把△AB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0°得到△A′BC′,点A′恰好落在AC上,连接CC′,则∠ACC′度数为()A.110°B.105°C.100°D.95°【变式1-1】(2023春·广东梅州·八年级校考期末)在△ABC中,AB=AC,BD是AC边上的高,∠ABD=50°,则∠C的度数为.【变式1-2】(2023春·四川达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第1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1到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D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A3,使A2A3=A2E,得到第3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中以A 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A75°B65°C75°D85°【变式1-3】(2023春·海南海口·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ABC中,∠ABC=∠ACB,点D在BC所在的直线上,点E在射线AC上,且∠ADE=∠AED,连接DE.(1)如图①,∠B=∠C=36°,∠BAD=72°,求∠CDE的度数.(2)如图②,若∠ABC=∠ACB=65°,∠CDE=20°,求∠BAD的度数.(3)当点D在直线BC上运动时(不与点B、C重合),试探究∠BAD与∠C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题型2根据等边对等角证明】【例2】(2023春·湖南·八年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45°,点D在AB边上,BC=CD,DE⊥AC,BF⊥AC,垂足分别为E,F.(1)求证△DCE≌△CBF;DB.(2)若AB=AC,求证DE=12【变式2-1】(2023春·甘肃张掖·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作AD⊥AB交BC的延长线于点D,作AE∥BD,CE⊥AC,且AE,CE相交于点E,求证:AD=CE.【变式2-2】(2023春·湖北荆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连接BD,点E在BD 上,连接CE,若∠1=∠2,AB=ED,求证:∠DBC=∠DCB.【变式2-3】(2023春·辽宁大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D为线段CB∠ABC=180°.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D,DE平分∠ADC交AC、AB于点E、F,且∠ADC+32(1)猜想∠DAC与∠AC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求证AD=DC+EC.【题型3根据三线合一求解】【例3】(2023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ABC中,AB=AC,点D为CA延长线上一点,DH⊥BC于点H,点F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F交CB的延长线于点E,点E是DF的中点,若BH=2,BE=2BH,则BC=.【变式3-1】(2023春·河北邢台·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BC的中线,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连接BE,交AD于点F.若∠C=66°,则∠AFE的度数为()A.48°B.62°C.72°D.82°【变式3-2】(2023春·山西临汾·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ΔABC中,AB=BC,SΔABC=3cm2,边BC的垂直平分线为l,点D是边AC的中点,点P是l上的动点,当ΔPCD的周长取最小值4时,则AC=.【变式3-3】(2023春·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点E为AC 边的中点,过点A作AD⊥AB交BE的延长线于点D,CG平分∠ACB交BD于点G,交AB于点M,点F为边AB上一点,连接CF,∠ACF=∠CBG.(1)若∠FCM=18°,则∠BGC的度数为______;(2)若点G是BD的中点,判断CF与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题型4根据三线合一证明】【例4】(2023春·福建莆田·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Δ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DE//AC(1)求证:EB=ED.(2)求证:AE=DE.【变式4-1】(2023春·湖南益阳·八年级校考期中)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我们称它为筝形.如图,在筝形ABCD中,AB=AD,BC=DC,AC、BD相交于点O,求证:(1)△ABC≌△ADC;(2)AC⊥BD.【变式4-2】(2023春·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90°,点D为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直线AB、AC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E=CF.(1)如图①,若点E、F分别在线段AB、AC上,DE与DF相等且DE与DF垂直吗?请说明理由;(2)如图②,若点E、F分别在线段AB、CA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变式4-3】(2023春·河北廊坊·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ABC中,AC=BC,∠A=∠ABC=45°,D为AB 中点,点E是AB边上一动点(不含端点A、B),连接CE,点F为CE上一点,BF始终垂直于CE,交直线CD 于点G.(1)点E在线段AD上运动(如图1),当CG=AE时,求证:BG=CE;(2)若点E运动到线段BD上(如图2),当CG=AE时,试猜想BG、CE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请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明;(3)过点A作AH⊥CE,垂足为点H,并交CD的延长线于点M(如图3),求证:△BCE≌△CAM.【题型5根据等腰三角形判定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例5】(2023春·上海浦东新·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CA,BA的延长线上,且BE=CD,连BD,CE.(1)求证:∠D=∠E;(2)若∠BAC=108°,∠D=36o,则图中共有 个等腰三角形.【变式5-1】(2023春·广西钦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Rt△ABC中,∠ACB=90度,BC=4,AC=3,在直线AC上取一点P,使得△PAB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变式5-2】(2023春·河南南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ABC中,∠ABC=72°,∠A=36°,用尺规作图作出射线BD交AC于点D,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个.【变式5-3】(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1,∠DAB=∠ABC=90°,∠BAC=45°,CE⊥BD.(1)求证:AD=BE;(2)如图2,若点E是AB的中点,连接DE、CD,在不添加其他字母的条件下,写出图中四个等腰三角形.【题型6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等腰三角形】【例6】(2023春·重庆江北·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Rt△ACB中,∠ACB=90°,∠CBA与∠CA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延长AE交BC于点D,过点E作EF⊥AD交AC于F,作EG∥AB交AC于点G.(1)求证:△GEF为等腰三角形;(2)求证:AF+BD=AB.【变式6-1】(2023春·吉林松原·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1+∠2=180°,GP平分∠BGH.(1)求证:△PGH是等腰三角形;(2)若∠1=116°,求∠GPD的度数.【变式6-2】(2023春·广东广州·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DCB+∠CBA=180°,过点D 作∠CDE=∠CAB,DE与C交于点D,与AC交于点H.(1)求证:△CHD为等腰三角形;(2)若E为BC中点,猜想AH,HD与EH三者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之【变式6-3】(2023春·新疆乌鲁木齐·八年级统考期末)数学课上,同学们探究下面命题的正确性,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我们称之为黄金三角形,“黄金三角形“具有一种特性,即经过它某一顶点的一条直线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为此,请你,解答问题:(1)已知如图1:黄金三角形△ABC中,∠A=36°,直线BD平分∠ABC交AC于点D,求证:△ABD和△DBC都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在△ABC中,AB=AC,∠A=36°,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方法,将△ABC分割成三个等腰三角形,不要求写出画法,不要求证明,但是要标出所分得的每个三角形的各内角的度数.(3)已知一个三角形可以被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若原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6°,求原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所有可能值.【题型7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边相等】【例7】(2023春·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BD交AC边于点D,AE⊥BC于点E.已知∠ABC=60°,∠C=45°.(1)求证:AB=BD;(2)设BD与AE交于点F,求证:CE=BF+EF.【变式7-1】(2023春·天津·八年级期中)如图:E在△ABC的AC边的延长线上,AB=AC,D点在AB边上,DE交BC于点F,DF=EF,求证:BD=CE.【变式7-2】(2023春·湖北孝感·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ABC中,CA=CB,点D在BC的延长线上,连接AD,AE平分∠CAD交CD于点E,过点E作EF⊥AB,垂足为点F,与AC相交于点G.(1)求证:CG=CE;(2)若∠B=30°,∠CAD=40°,求∠AEF和∠D的度数;(3)求证:∠D=2∠AEF.【变式7-3】(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统考期末)已知:在锐角△ABC中,AD为BC边上的高,∠ABD=2∠CAD.(1)如图1,求证:AB=BC;(2)如图2,点E为AB上一点,且BE=CD,连接DE,∠AED+∠BDE=90°,求证∠ABC=45°;(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B作BF⊥AC于点F,BF交AD于点G,连接CG,若S△CDG=2,求△ABG 的面积.【题型8根据等角对等边求边长】【例8】(2023春·山东聊城·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AD为△ABC的角平分线.(1)如图1 ,若CE⊥AD于点F,交AB于点E,AB=8,AC=5.求BE的长.(2)如图2 ,若∠C=2∠B,点E在AB上,且AE=AC,AB=a,AC=b,求CD的长;(用含a、b的式子表示)【变式8-1】(2023春·浙江金华·八年级浙江省义乌市稠江中学校联考期中)如图,上午8时,一艘船从A 处出发以1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0时到达B处,从A,B两点望灯塔C,测得∠NAC=35°,∠NBC=70°,则B处到灯塔C的距离为()A.45海里B.30海里C.20海里D.15海里【变式8-2】(2023春·湖北襄阳·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按图中那样折叠,若AE=5,AB=12,BE=13,则重叠部分(阴影)的面积是.【变式8-3】(2023春·辽宁盘锦·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CE平分∠ACB且CE⊥DB于E,∠DAB=∠DBA,又知AC=14,△CDB的周长为22,则DB的长为( )A.6B.7C.8D.9【题型9求与图形中任意两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例9】(2023春·河北邢台·八年级校考期末)题目:“如图,已知∠AOB=30∘,点M,N在边OA上,OM=x,MN=2,P是射线OB上的点,若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3个,求x的取值范围。
等腰三角形
一、知识概述
(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上的夹角叫做底角.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三)、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等边三角形指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四)、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等角对等边”)
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与讲解
(一)、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如三内角和为180°,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性质,还具有特殊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重要性质.
(二)、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识别,注意边、角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注意不要漏解,学习周密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要用轴对称的思想解题.。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反证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反证法》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1节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教材通过引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反证法的运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推理等环节,逐步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会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会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推理等环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的推理过程,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证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反证法的理解与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几何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2.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汇报展示:各组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讲解答案。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并分享成果。
6.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情感态度的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定义:两腰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a.两腰相等b.底角相等c.高线、中线、角平分线重合2.假设结论不成立3.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4.矛盾说明假设不成立,结论成立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描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会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等腰三角形(基础)研究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计算和作图;3.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证明过程,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理解反证法并能用反证法推理证明简单几何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 是顶角,∠B、∠C是底角。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 ∠B=∠C;3) 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4) ∠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也称为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1)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A=180°-2∠B,∠B=∠C=180A/2.2)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重要线段性质之一是“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在教材中,已经给出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来熟练掌握这些方法。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重合。
学生需要通过操作活动来探索和证明这些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学生可能还不是很熟悉,需要通过练习来加深理解。
对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可能刚开始接触,需要通过操作活动来探索和证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证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操作活动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直尺、圆规。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圆规。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三角形、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形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学习。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知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三角板、直尺、圆规拼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然后用这些工具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知识点总结一、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
-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 判定: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2. 等边三角形。
- 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且每个角都等于60°。
- 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直角三角形。
- 性质: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即a^2+b^2=c^2,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 判定: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逆定理);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 角平分线。
-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二、不等式(组)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 > b,那么a± c>b± c。
-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 > b,c>0,那么ac > bc(或(a)/(c)>(b)/(c))。
-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 > b,c < 0,那么ac < bc(或(a)/(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