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通风设计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72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住宅通风设计规范及说明8.5.1 排油烟机的排气管道可通过竖向排气道或外墙排向室外。
当通过外墙直接排至室外时,应在室外排气口设置避风、防雨和防止污染墙面的构件。
8.5.2 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的厨房,应设置供厨房房间全面通风的自然通风设施。
8.5.3 无外窗的暗卫生间,应设置防止回流的机械通风设施或预留机械通风设置条件。
8.5.4 以煤、薪柴、燃油为燃料进行分散式采暖的住宅,以及以煤、薪柴为燃料的厨房,应设烟囱;上下层或相邻房间合用一个烟囱时,必须采取防止串烟的措施。
【说明】8.5.1 本条给出排油烟机排气的两种出路。
通过外墙直接排至室外,可节省设置排气道的空间并不会产生各层互相串烟,但不同风向时可能倒灌,且对墙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
当通过共用排气道排出屋面时,本规范第6.8.5条另有规定。
8.5.2 房间“全面通风”是相对于炉灶排油烟机等“局部排风”而言。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厨房,在冬季关闭外窗和非炊事时间排油烟机不运转的条件下,应有向室外排除厨房内燃气或烟气的自然排气通路。
厨房不开窗时全面通风装置应保证开启,因此应采用最安全和节能的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装置指有避风、防雨构造的外墙通风口或通风器等。
8.5.3 当卫生间不采用机械通风,仅设置自然通风的竖向通气道时,主要依靠室内外空气温差形成的热压,室外气温越低热压越大。
但在室内气温低于室外气温的季节(如夏季),就不能形成自然通风所需的作用力,因此要求设置机械通风设施或预留机械通风(一般为排气扇)条件。
8.5.4 燃气设备的烟气排放,已经在本章第8.4节和本节作出了明确规定。
煤、薪柴、燃油等燃烧时,产生气体更加有害,也需有排烟设施。
除了在外墙上开洞通过设备的排烟管道直接向室外排放外,一般应设置竖向烟囱。
烟囱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每户独用一个排气孔道直出屋面,这种做法比较安全,使用效果也较好,但占用面积较多;另一种做法是各层合用一个排气道,这种做法较省面积,但也可能串烟,发生事故。
通风6.1 一般规定6.1.1 建筑物存在大量余热余湿及有害物质,应优先使用通风措施加以消除。
建筑通风应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和工艺等方面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和治理措施。
【条文说明】6.1.1 民用建筑通风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大量热、蒸汽或有害物质向人员活动区散发,防止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大量余热余湿及有害物质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需要各专业协调配合综合治理才能实现。
当采用通风处理余热余湿可以满足要求时,应优先使用通风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空气处理的能耗。
6.1.2 对通风过程中不可避免放散的有害或污染环境的物质,在排放前必须采取通风净化措施,并达到国家有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种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条文说明】6.1.2 某些民用建筑,如科研和教学试验用房、设备用房等在使用和存储过程中会放散大量的热、蒸汽粉尘甚至有毒气体等,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直接危害操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还会污染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影响周边居民或办公人员。
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治理和控制措施。
6.1.3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建筑物,建筑方位的确定应根据主要进风面和建筑物形式,按夏季最多风向布置。
【条文说明】6.1.3 关于建筑物方位的确定。
确定建筑物方位时,本专业应与建筑、工艺等专业配合,使建筑尽量避免或减少东西向的日晒。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建筑物,在方位选择时,除考虑避免西向外,还应根据建筑物的主要进风面和建筑物的形式,按夏季最多风向布置,即将主要的进风面,置于夏季最多风向的一侧,或按与夏季风向频率最多的两个方向的中心线垂直或接近垂直或与建筑物纵轴线成60º~90º 布置。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不宜采取封闭的庭院式。
如布置成“L”和“Ⅲ”、“Ⅱ”型时,其开口部分应位于夏季最多风向的迎风面,各翼的纵轴应与夏季最多风向平行或呈0º~45º。
6.1.4 设有机械通风系统的房间,人员所需的新风量应满足第3.0.7 条的规定;人员所在房间不设机械通风系统时,应有可开启外窗。
民⽤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强制性条⽂《民⽤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强制性条⽂第三章室内空⽓设计参数⼀. 1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所需最⼩新风量应符合表规定。
3【条⽂说明】表设计最⼩新风量。
部分强制性条⽂。
表表最⼩新风量指标综合考虑了⼈员污染和建筑污染对⼈体健康的影响。
1表中未做出规定的其他公共建筑⼈员所需最⼩新风量,可按照国家现⾏卫⽣标准中的容许浓度进⾏计算确定,并应满⾜国家现⾏相关标准的要求。
2由于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的建筑污染部分⽐重⼀般要⾼于⼈员污染部分,按照现有⼈员新风量指标所确定的新风量没有体现建筑污染部分的差异,从⽽不能保证始终完全满⾜室内卫⽣要求;因此,综合考虑这两类建筑中的建筑污染与⼈员污染的影响,以换⽓次数的形式给出所需最⼩新风量。
其中,居住建筑的换⽓次数参照ASHRAE 确定,医院建筑的换⽓次数参照《⽇本医院设计和管理指南》HEAS-02确定。
医院中洁净⼿术部相关规定参照《医院洁净⼿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
第五章供暖⼆.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图设计,必须对每个房间进⾏热负荷计算。
【条⽂说明】集中供暖的建筑,供暖热负荷的正确计算对供暖设备选择、管道计算以及节能运⾏都起到关键作⽤,特设置此条,且与现⾏《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保持⼀致.在实际⼯程中,供暖系统有时是按照“分区域”来设置的,在⼀个供暖区域中可能存在多个房间,如果按照区域来计算,对于每个房间的热负荷仍然没有明确的数据.为了防⽌设计⼈员对“区域”的误解,这⾥强调的是对每⼀个房间进⾏计算⽽不是按照供暖区域来计算。
三.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散热器的供暖⽴管或⽀管应单独设置。
【条⽂说明】对于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不应将其散热器同邻室连接,⽴管或⽀管应独⽴设置,以防散热器冻裂后影响邻室的供暖效果。
四.幼⼉园、⽼年⼈和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强制性条文第三章 室内外计算参数3.1.9 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2、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 3/h 的新风量。
第四章 采暖4.1.8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确定:,min ()n w o y n a t t R t a -=D (4.1.8-1)或,min ()n w o n ya t t R R t -=D (4.1.8-2) 式中:R 0,min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m 2·℃/W );t n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3.1.1 条和第4.2.4 条采用; t w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4.1.9 条采用; α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4.1.8-1 采用;∆t w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按本规范表4.1.8-2 采用;a n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 W/(m 2·℃) ],按本规范表4.1.8-3 采用;R n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m 2·℃/W ),按本规范表4.1.8-3 采用。
注: 1 本条不适用于窗、阳台门和天窗。
2 砖石墙体的传热阻,可比式(4.1.8-1,4.1.8-2)的计算结果小5%。
3 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60%。
4 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10℃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
5当居住建筑、医院及幼儿园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的要求。
表4.1.8-1 温差修正系数(α)表4.1.8-2 允许温差∆t y值(℃)注:1 室内空气干湿程度的区分,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4.1.8-4 确定。
实验室暖通系统一、实验室通风的基本概念1、通风和通风柜的概念:所谓通风,就是把室内的污浊空气直接或经净化后排至室外把新鲜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条件,以保持卫生标准和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我们把前者称为排风,后者称为送风。
而通风柜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箱体和一个风机,产生于箱体中的气体被风机排出并被安全的排放到大气中。
2、通风的分类:按照动力不同,通风系统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又可以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全面通风是指在房间内整体的进行通风换气的一种方式,局部通风是指通风的范围控制在有害物质形成比较集中的地方,或是工作人员经常活动的局部地区的通风方式,例如通风柜、万向排烟罩、原子吸收罩等。
3、实验室通风:实验室通风是研究控制实验室有害物质对室内外空气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的技术。
二、实验室通风系统的基本组成1、通风末端设备:主要包括通风柜、万向排烟罩、原子吸收罩、吹吸式排风罩等。
2、通风管路系统:主要有风机、风管、风阀、消声器、废气处理塔等。
三、实验室通风设备简介1、通风柜:{ASL的型号主要有P1168(全钢)、S1268(全钢)、W1368(钢木)、W1468(铝木)、P1568(P1168款式的落地通风柜)、S1568(S1268款式的落地通风柜)、 W1568(W1368款式的落地通风柜)、P1668(P1168款式的连体通风柜)、S1668(S1268 款式的连体通风柜)、W1668(W1368款式的连体通风柜,也可称为J1668通风柜)}主要有木制、钢制、全钢三种规格,主要尺寸宽度为1200mm、1500mm、1800mm,深度为800mm,高度为2350mm或者2500mm。
通风柜的主要结构为:①柜体:通风柜的柜体可根据使用要求做成钢制、木制、PP、不锈钢等材料;②台面及衬板:耐腐蚀、耐酸碱、耐高温的各种材质,如Compact、Epoxy等,进行高温或强酸碱操作的内层板要用不锈钢除渣除油静电喷涂环氧树脂粉末;③活动拉门:装在柜体表面上的透明玻璃,使用户远离有害的化学物质和气体,同时使有害气体通向通风柜的内部管道;④导流板:控制气流经通风柜时的形状,减少空气流入通风柜时产生的由于方式不定造成的回流或涡流,提高使用效率(会对噪声及静压产生影响);⑤集流环:位于通风柜的顶部,将通风柜的气体导向风排放(对通风柜的效率和噪声有着重要的影响);⑥调风阀:通风柜的附属部件,来调节通风柜的排气量以及最佳表面风速;⑦水龙、考克水杯等配件。
厂房通风、除尘标准1 厂房通风标准1.1 炼钢车间、烧结车间、轧钢车间、发电主厂房、钢渣处理车间等放散热、有害物质的建筑物,必须采用全面通风,当全面通风不到卫生标准要求时,应辅以机械通风。
1.2 在厂房自然通风设计中,必须合理协调进、排气口面积,力求进气口面积大于等于排气口面积。
1.3 厂房的设计必须克服进气短流问题。
轧钢、炼钢车间厂房设置在厂房吊车轨面以上的高侧窗,不宜设计为开启窗,宜采用造价低廉的固定式采光带,但是考虑到吊车检修时操作人员的换气需要,尚须每隔一定距离在该采光带上设置一个换气口。
1.4 对于金工车间、制作车间、维修车间等辅助车间。
两跨及以下厂房,可以利用高侧窗进行通风换气,多跨厂房则必须结合采光需要,设置足够的天窗,以解决通风换气及采光问题,同时应在屋面上设置隔热措施。
1.5 厂房的主进风面宜布置在东侧。
当放散有粉尘或有害气体时,在其背风侧的空气动力阴影区内的外墙上,应避免设置进风口。
屋顶处于正压区时应避免设排风天窗。
1.6 当进风口中心高于2.0m时,应考虑进风效率降低的影响;当车间内有工艺或通风等机械排风时,应考虑自然通风量的减少和对室内余压的影响。
1.7 为保证热车间自然通风的稳定性,在计算自然通风时仅考虑热压作用。
在进风口以上的建筑物周边宜设外围护结构,防止横向气流对热压通风的不利影响,仅在有行车平台的部位设置适量的上侧窗,以利其通风。
1.8 轧钢、炼钢等热加工车间,厂房通风均应采用避风天窗。
1.9 稀油站、液压站等应设置机械通风,进风口处应采用空气过滤器。
1.10 当建筑物一侧与较高建筑物邻接时,为了防止避风天窗或风帽倒灌,其各部尺寸,应符合图1-1和表1-2的要求。
图1-1 避风天窗或风帽与建筑物相关尺寸(a)避风天窗与建筑物的相关尺寸;(b)风帽与建筑物的相关尺寸表1-2 避风天窗或风帽与建筑物的相关尺寸注:当Z/a>2.3时,建筑物的相关尺寸可不受限制。
1.11 厂区的建筑群布置应采用自由式或行列式,防止庭院式布置。
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一)2005/3/4/10:30 来源:慧聪暖通制冷频道现有网友评论 0 条进入论坛5.3 机械通风5.3.1 设置集中采暖且有机械排风的建筑物,当采用自然补风不能满足室内卫生条件、生产工艺要求或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宜设置机械送风系统。
设置机械送风系统时,应进行风量平衡及热平衡计算。
每班运行不足2h的局部排风系统,当室内卫生条件和生产工艺要求许可时,可不设机械送风补偿所排出的风量。
5.3.2 选择机械送风系统的空气加热器时,室外计算参数应采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当其用于补偿消除余热、余湿用全面排风耗热量时,应采用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5.3.3 要求空气清洁的房间,室内应保持正压。
放散粉尘、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应保持负压。
当要求空气清洁程度不同或与有异味的房间比邻且有门(孔)相通时,应使气流从较清洁的房间流向污染较严重的房间。
5.3.4 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直接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2 应低于排风口;3 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1m;4 应避免进风、排风短路。
5.3.5 用于甲、乙类生产厂房的送风系统,可共用同一进风口,但应与丙、丁、戊类生产厂房和辅助建筑物及其他通风系统的进风口分设;对有防火防爆要求的通风系统,其进风口应设在不可能有火花溅落的安全地点,排风口应设在室外安全处。
5.3.6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应采用循环空气:1 甲、乙类生产厂房,以及含有甲、乙类物质的其他厂房;2 丙类生产厂房,如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含尘浓度大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25%时;3 含有难闻气味以及含有危险浓度的致病细菌或病毒的房间;4 对排除含尘空气的局部排风系统,当排风经净化后,其含尘浓度仍大于或等于工作区容许浓度的30%时。
5.3.7 机械送风系统(包括与热风采暖合用的系统)的送风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 放散热或同时放散热、湿和有害气体的工业建筑,当采用上部或上下部同时全面排风时,宜送至作业地带;2 放散粉尘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和蒸汽,而不同时放散热的工业建筑,当从下部地区排风时,宜送至上部区域;3 当固定工作地点靠近有害物质放散源,且不可能安装有效的局部排风装置时,应直接向工作地点送风。
车间通风工程方案设计规范车间通风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环境工程,它对车间内空气质量的改善、员工的健康与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车间通风工程的设计规范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车间通风工程的设计规范进行详细的讲解,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思路。
二、车间通风工程的基本要求1. 确保车间内空气的清新、无异味。
2. 保证车间内空气轮换频率适宜,不宜过分频繁,以免浪费能源。
3. 保证车间内的温度、湿度、压力、洁净度等符合生产要求。
4. 保证车间内的噪音、震动、振动等环境因素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5. 考虑车间内的特殊生产工艺需求,采取相应的通风处理措施。
三、车间通风工程设计规范1. 根据车间内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的布局,合理规划通风系统的排风口和送风口的位置,确保通风效果良好。
2. 采用合适的通风设备,如离心风机、轴流风机等,根据车间的大小和通风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
3. 采用合适的过滤设备,如高效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提高车间内空气的洁净度。
4. 针对车间内生产设备产生的有害气体、粉尘等排放物,设置相应的排放管道和排气设备,确保车间内无害气体排放。
5. 对于车间内的特殊作业环境,如高温车间、化工车间等,设计相应的通风降温和防爆通风工程设施。
6. 根据车间内的实际情况,进行通风工程的风速、气流方向、风量等参数的计算,确保通风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7. 对通风工程的风道、风口、空调设备等进行合理的选型和配置,确保通风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稳定。
8. 通风工程的设计应考虑节能环保要求,尽量采用高效节能的通风设备和控制策略。
9. 通风工程的设计应考虑维护保养便捷和安全性,便于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四、通风工程的施工及验收1. 在通风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通风系统的施工质量。
2. 通风工程竣工后应进行验收,验收标准应符合设计规范和相关环保要求。
3. 针对通风系统的运行、调试、维护和日常管理,车间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通风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实验室通风设计要求规范(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实验室暖通系统一、实验室通风的基本概念1、通风和通风柜的概念:所谓通风,就是把室内的污浊空气直接或经净化后排至室外把新鲜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条件,以保持卫生标准和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我们把前者称为排风,后者称为送风。
而通风柜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箱体和一个风机,产生于箱体中的气体被风机排出并被安全的排放到大气中。
2、通风的分类:按照动力不同,通风系统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又可以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全面通风是指在房间内整体的进行通风换气的一种方式,局部通风是指通风的范围控制在有害物质形成比较集中的地方,或是工作人员经常活动的局部地区的通风方式,例如通风柜、万向排烟罩、原子吸收罩等。
3、实验室通风:实验室通风是研究控制实验室有害物质对室内外空气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的技术。
二、实验室通风系统的基本组成1、通风末端设备:主要包括通风柜、万向排烟罩、原子吸收罩、吹吸式排风罩等。
2、通风管路系统:主要有风机、风管、风阀、消声器、废气处理塔等。
三、实验室通风设备简介1、通风柜:{ASL的型号主要有P1168(全钢)、S1268(全钢)、W1368(钢木)、W1468(铝木)、P1568(P1168款式的落地通风柜)、S1568(S1268款式的落地通风柜)、 W1568(W1368款式的落地通风柜)、P1668(P1168款式的连体通风柜)、S1668(S1268 款式的连体通风柜)、W1668(W1368款式的连体通风柜,也可称为J1668通风柜)}主要有木制、钢制、全钢三种规格,主要尺寸宽度为1200mm、1500mm、1800mm,深度为800mm,高度为2350mm或者2500mm。
通风柜的主要结构为:①柜体:通风柜的柜体可根据使用要求做成钢制、木制、PP、不锈钢等材料;②台面及衬板:耐腐蚀、耐酸碱、耐高温的各种材质,如Compact、Epoxy等,进行高温或强酸碱操作的内层板要用不锈钢除渣除油静电喷涂环氧树脂粉末;③活动拉门:装在柜体表面上的透明玻璃,使用户远离有害的化学物质和气体,同时使有害气体通向通风柜的内部管道;④导流板:控制气流经通风柜时的形状,减少空气流入通风柜时产生的由于方式不定造成的回流或涡流,提高使用效率(会对噪声及静压产生影响);⑤集流环:位于通风柜的顶部,将通风柜的气体导向风排放(对通风柜的效率和噪声有着重要的影响);⑥调风阀:通风柜的附属部件,来调节通风柜的排气量以及最佳表面风速;⑦水龙、考克水杯等配件。
民用建筑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标准1总那么1.0.1为了在民用建筑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保卫环境,促进先进技术应用,保证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的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不适用于有特殊用途、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
1.0.3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方案,应依据建筑物的用途与功能、使用要求、冷热负荷特点、环境条件以及能源状况等,结合国家有关平安、节能、环保、卫生等政策、方针,通过经济技术对照确定。
在设计中应优先采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1.0.4在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对有可能造成人体损害的设备及管道,必须采取平安防护措施。
1.0.5在供热、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中,应设有设备、管道及配件所必需的安装、操作和维修的空间,或在建筑设计时预留安装维修用的孔洞。
关于大型设备及管道应提供运输和吊装的条件或设置运输通道和起吊设施。
1.0.6在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应依据现有国家抗震设防等级要求,考虑防震或其他防护措施。
1.0.7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应考虑施工、调试及验收的要求。
当设计对施工、调试及验收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中加以讲明。
1.0.8民用建筑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估计平均热感受指数〔PMV〕predictedmeanvotePMV指数是以人体热平衡的全然方程式以及心理生理学主看热感受的等级为动身点,考虑了人体热舒适感诸多有关因素的全面评价指标。
PMV指数讲明群体关于〔+3~-3〕七个等级热感受投票的平均指数。
2.0.2估计不满足者的百分数〔PPD〕predictedpercentofdissatisfiedPPD指数为估计处于热环境中的群体关于热环境不满足的投票平均值。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全面反映了当今建筑供暖通风
空气调节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并结合国家有关环保要求,以及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空调系统运行效率、热负荷分配等方面的要求,开展了
详尽的设计规范,为施工者提供了设计依据和科学参考。
具体要求如下:
1、按照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空调系统设计标准,选择合适
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
2、根据建筑的建筑尺度、布局等特点,合理设计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以充分利用自然能源;
3、选择合适的预冷器、冷凝器和除湿、净化器的配置;
4、考虑到建筑的位置、周围环境温度、湿度、大气条件等,科学设
计系统的蒸发温度、压力,以保证系统有效性;
5、根据空调系统的使用特点,结合建筑的水凝器,选择和设置合适
的冷凝风机;
6、考虑建筑外围环境,合理设计空调的室外排风系统,确保空调系
统的热能利用率;
7、根据室内空气环境的要求,合理设计恒温恒湿系统,提高空调系
统的运行效率;
8、正确设计热力系统,确保空调系统运行的热量平衡。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标准号:GB 50019-2003◆发布日期:2003 年◆实施日期:2004 年4 月1 日◆发布单位:建设部◆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第 2.1.1 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 -20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应低于12 ℃;重作业不应低于10 ℃。
注:( 1 )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 2 )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 -100m2 )时,轻工业可低至10 ℃;中作业可低至7 ℃,重作业可低至 5 ℃。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 ℃;办公用室16 -18 ℃;食堂14 ℃;盥洗室、厕所12 ℃。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2.1.2 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 /s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 (m3 · h )] 时,不宜大于0.3m /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 时,不宜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 2.1.4 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 2.1.4 ]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表 2.1.4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 1 -2 ℃。
第 2.1.5 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 4.3.5 条至第 4.3.7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强制性条文第三章 室内外计算参数3.1.9 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2、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 3/h 的新风量。
第四章 采暖4.1.8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确定:,min ()n w o y n a t t R t a -=∆ (4.1.8-1)或,min ()n w o n ya t t R R t -=∆ (4.1.8-2) 式中:R 0,min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m 2·℃/W );t n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3.1.1 条和第4.2.4 条采用; t w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4.1.9 条采用; α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4.1.8-1 采用;∆t w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按本规范表4.1.8-2 采用;a n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 W/(m 2·℃) ],按本规范表4.1.8-3 采用;R n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m 2·℃/W ),按本规范表4.1.8-3 采用。
注: 1 本条不适用于窗、阳台门和天窗。
2 砖石墙体的传热阻,可比式(4.1.8-1,4.1.8-2)的计算结果小5%。
3 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60%。
4 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10℃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
5当居住建筑、医院及幼儿园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的要求。
表4.1.8-1 温差修正系数(α)表4.1.8-2 允许温差∆t y值(℃)注:1 室内空气干湿程度的区分,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4.1.8-4 确定。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强制性条文第三章室内空气设计参数一.3.0.6 1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3.0.6-1规定。
3【条文说明】表3.0.6设计最小新风量。
部分强制性条文。
表3.0.6-1~表3.0.6-4最小新风量指标综合考虑了人员污染和建筑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表3.0.6-1中未做出规定的其他公共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可按照国家现行卫生标准中的容许浓度进行计算确定,并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2由于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的建筑污染部分比重一般要高于人员污染部分,按照现有人员新风量指标所确定的新风量没有体现建筑污染部分的差异,从而不能保证始终完全满足室内卫生要求;因此,综合考虑这两类建筑中的建筑污染与人员污染的影响,以换气次数的形式给出所需最小新风量。
其中,居住建筑的换气次数参照ASHRAE Standard62.1确定,医院建筑的换气次数参照《日本医院设计和管理指南》HEAS-02确定。
医院中洁净手术部相关规定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
第五章供暖二.5.2.1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
【条文说明】集中供暖的建筑,供暖热负荷的正确计算对供暖设备选择、管道计算以及节能运行都起到关键作用,特设置此条,且与现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保持一致.在实际工程中,供暖系统有时是按照“分区域”来设置的,在一个供暖区域中可能存在多个房间,如果按照区域来计算,对于每个房间的热负荷仍然没有明确的数据.为了防止设计人员对“区域”的误解,这里强调的是对每一个房间进行计算而不是按照供暖区域来计算。
三.5.3.5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散热器的供暖立管或支管应单独设置。
【条文说明】对于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不应将其散热器同邻室连接,立管或支管应独立设置,以防散热器冻裂后影响邻室的供暖效果。
实验室暖通系统一、实验室通风的基本概念1、通风和通风柜的概念:所谓通风,就是把室内的污浊空气直接或经净化后排至室外把新鲜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条件,以保持卫生标准和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我们把前者称为排风,后者称为送风。
而通风柜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箱体和一个风机,产生于箱体中的气体被风机排出并被安全的排放到大气中。
2、通风的分类:按照动力不同,通风系统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又可以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全面通风是指在房间内整体的进行通风换气的一种方式,局部通风是指通风的范围控制在有害物质形成比较集中的地方,或是工作人员经常活动的局部地区的通风方式,例如通风柜、万向排烟罩、原子吸收罩等。
3、实验室通风:实验室通风是研究控制实验室有害物质对室内外空气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的技术。
二、实验室通风系统的基本组成1、通风末端设备:主要包括通风柜、万向排烟罩、原子吸收罩、吹吸式排风罩等。
2、通风管路系统:主要有风机、风管、风阀、消声器、废气处理塔等。
三、实验室通风设备简介1、通风柜:{ASL的型号主要有P1168(全钢)、S1268(全钢)、W1368(钢木)、W1468(铝木)、P1568(P1168款式的落地通风柜)、S1568(S1268款式的落地通风柜)、 W1568(W1368款式的落地通风柜)、P1668(P1168款式的连体通风柜)、S1668(S1268 款式的连体通风柜)、W1668(W1368款式的连体通风柜,也可称为J1668通风柜)}主要有木制、钢制、全钢三种规格,主要尺寸宽度为1200mm、1500mm、1800mm,深度为800mm,高度为2350mm或者2500mm。
通风柜的主要结构为:①柜体:通风柜的柜体可根据使用要求做成钢制、木制、PP、不锈钢等材料;②台面及衬板:耐腐蚀、耐酸碱、耐高温的各种材质,如Compact、Epoxy等,进行高温或强酸碱操作的内层板要用不锈钢除渣除油静电喷涂环氧树脂粉末;③活动拉门:装在柜体表面上的透明玻璃,使用户远离有害的化学物质和气体,同时使有害气体通向通风柜的内部管道;④导流板:控制气流经通风柜时的形状,减少空气流入通风柜时产生的由于方式不定造成的回流或涡流,提高使用效率(会对噪声及静压产生影响);⑤集流环:位于通风柜的顶部,将通风柜的气体导向风排放(对通风柜的效率和噪声有着重要的影响);⑥调风阀:通风柜的附属部件,来调节通风柜的排气量以及最佳表面风速;⑦水龙、考克水杯等配件。
全面通风方法:1、按照通风的动力不同,全面通风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2、按照对有害物控制机理不同,全面通风可分为稀释通风、单向流通风、均匀流通风和置换通风。
(1)稀释通风,对整个车间进行通风换气,用新鲜空气把整个车间有害物质稀释到最高允许浓度以下。
该方法所需的全面通风量大,但是控制效果差。
(2)单向流通风,通过有组织的气流运动,控制有害物的扩散和转移。
特点是通风量小,控制效果好。
(3)均匀流通风,速度和方向完全一致的宽大气流称为均匀流,用它进行的通风称为均匀流通风。
气流速度原则上要控制在0.2~0.5m/s之间。
这种方法能有效排出室内污染空气。
目前主要用于汽车喷漆室等对气流、温度、湿度控制要求高的场所。
(4)置换通风,置换通风的概念和均匀流通风是基本相同的。
有余热的房间,由于在高度方向上有稳定的温度梯度,如果以较低的风送速(V<0.2~0.5m/s),将送温差较小(2~4℃)的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室内工作区。
低温的新风在重力的作用小首先下沉,随后慢慢扩散,在地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
而室内热源产生的热气流,由于浮力作用而上升,并不断卷吸周围空气。
这样由热气流上升时的卷吸作用、后续新风的推动作用和排风口的抽吸作用,地板上方的新鲜空气缓慢向上移动,形成类似于向上的均匀流的流动,于是工作区的污浊空气为后续的新风所代替。
当达到稳定时,室内空气在温度、浓度上便形成两个区域:上部的混合区和下部单向流动的清洁区,这种通风方式就叫置换通风。
置换通风的效果和送风条件有关,与传统的稀释通风方式相比,具有节能、通风效率高等优点。
全面通风设计:(一)设置条件1、防止热、蒸气或有害物质的建筑物,当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或者采用局部通风后达不到卫生标准要求时,应辅以全面通风或者是采用全面通风。
2、设计全面通风时,要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以节约能源和投资。
当自然通风达不到卫生或者是生产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的联合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