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地质灾害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地形地貌平顶山市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展布。
地貌类型多,山脉、丘陵、平原、河谷、盆地齐全。
西部巍峨的伏牛山、层峦叠嶂,中部、东部为丘陵、平原。
西部鲁山县的尧山主峰海拔2153.1米,东部平原部分地区海拔不足70米。
全部土地面积中山区占13%,丘林占63%,平原占24%。
[14]西部以山地为主,多数山峰海拔500米—1000米,部分山峰海拔在1000米—1600米,最高山峰是鲁山县西部边界的尧山主峰玉皇顶,海拔2153.1米。
东部以平原为主。
在低山和平原之间,分布着高低起伏的丘陵。
从南北看,大体有三列呈北西—南东展布的山地夹两组河谷平原。
北部是箕山,中部是外方山东段及平顶山市区以北低山,南部是伏牛山东段及其余脉。
北部夹北汝河冲洪积平原,南部夹沙河、澧河等冲洪积平原。
其海拔大多在300米—700米之间,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
[15]气候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量小,四季分明。
由于受季风影响,冬季盛吹北风,空气干燥,雨雪偏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多而集中,秋季雨量减少,随着冬夏季环流转换,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宝丰县、叶县偏高,其余县(市)正常;降水量偏少;日照正常。
冬季平均气温郏县、宝丰县、叶县正常,其余县(市)偏低;降水偏少;日照偏少,均为历年同期最少值。
平顶山市年降水量在612毫米—1287毫米之间,自北向东南逐渐递增。
[16]水文平顶山市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流域沙颍水系。
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由降水补给,故在时空分布上非常不均匀。
全市多年地表径流量为15.66亿立方米,地下水水储量为7.8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8.34亿立方米。
各类水库170座,年均水资源总量30亿立方米。
[17]自然资源编辑播报水资源平顶山市白龟山平顶山市地处淮河流域上游,分属于颍河、洪汝河两个水系。
自北向南流经该市的主要河流有颍河水系的北汝河、沙河、澧河、甘江河,洪汝河水系的滚河。
以人为本治理隐患积极做好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者:王喜成来源:《资源导刊》 2013年第5期平顶山市石龙区人民政府区长王喜成石龙区位于平顶山市西部,因煤而立,依煤而兴,属于新兴资源型城区,辖区面积37.9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受自然、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主要类型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和滑坡,主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青草岭山体裂缝,直接威胁着600户当地群众居住安全。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订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预防了地质灾害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8年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零伤亡”。
2011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地质灾害群防群治“十有县(区)”。
一、高度重视,夯实基础我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作为全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是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和指导,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实行区、街道、村“三级”防灾责任体系,明确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做到预防、监测一抓到底。
三是区政府每年拨出专门经费,扩充应急队伍,储备防灾物资,用于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有组织、有安排、有规划、有制度、有经费。
二、健全制度,有章可循一是每年对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行完善修改。
2009年7月,我们制订了《地质灾害防治五年规划》,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科学部署。
二是每年汛期前,针对青草岭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特点,提前着手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御。
三是建立健全“七项制度”,即:汛期值班制度、险情速报制度、汛期危险点巡查制度、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监测资料汇编上报制度、地质灾害预警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奖罚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职责明确、奖罚分明。
平顶山市新华区青石山工矿废弃地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项目中标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发展的快速增长,工矿废弃地的治理和土地复垦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位于平顶山市新华区的青石山工矿废弃地,曾是一片荒废而无法利用的土地。
然而,突破智慧的科技手段与全面的治理体系将这块废弃地转化为宝贵的再生资源。
二、地质环境治理的需求青石山工矿废弃地的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包括土壤污染、地表塌陷、水资源短缺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周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还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通过有效的地质环境治理,将废弃地恢复为绿色生态的土地,成为了当地政府重视的任务。
三、土地复垦项目中标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平顶山市新华区青石山工矿废弃地的土地复垦项目中标了。
这是一项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该废弃地的改造和再利用正式展开。
四、划分项目内容该土地复垦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研究通过对青石山工矿废弃地的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地质构造、土壤性质及污染程度等信息,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环境污染治理针对工矿废弃地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包括土壤修复、水源保护、气体排放控制等,保证废弃地的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3. 土地复垦与再利用通过在废弃地进行绿化造林、农田建设等项目,使土地重新发挥生产、生态功能,实现资源再循环,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4. 社会兴建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例如兴建公园、休闲场所、文化设施等,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项目成果通过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青石山工矿废弃地将得到全面改造,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成果:1. 地表塌陷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土壤污染得到彻底治理,土地质量明显提升。
3. 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解决了周边地区的用水短缺问题。
4. 新建的绿化景观和农田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收益。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平顶山市2003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顶山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5.27•【字号】•【施行日期】2003.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平顶山市2003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各县、区、市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编制的《平顶山市2003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平顶山市2003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市国土资源局二○○三年五月十五)为了切实做好2003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确保安全度汛,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第45号令)的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规律,特编制本预案。
一、2003年汛期全市地质灾害防预的主要区域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矿业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市的地质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逐年增加,特别是汛期的降雨将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鲁山县、汝州市、舞钢市、宝丰县、石龙区以及市区等均为汛期地质灾害防灾的重点区域。
今年汛期预防的重点是: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及采矿引起的房屋倒塌、阻塞公路、油罐泄漏等地质灾害。
全市重点防灾区段有:(一)鲁山县焦枝铁路氵襄河--交口段。
该段路基高、边坡陡,遇大量降水可能会引发崩塌、滑坡和路基滑塌等灾害,将造成列车中断、铁路受阻。
(二)市石油公司油库。
该油库位于平顶山南半坡下牛,由于地下采煤造成地面塌陷,出现大量裂缝,部分油罐倾斜,输油管道变形,房屋裂缝严重。
如发生漏油事故,将危及油库附近工矿企业和居民的安全,而且可能对市区造成较大的危害。
(三)鲁山县尧山镇想马河中上游,姚岭高坡一带竹园村到龙潭沟等地段。
2018年23期研究视界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平顶山天安煤业八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李元元(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河南焦作454000)引言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估是指对已经发生的或者潜在的地质环境灾害进行一个清楚地认知,并对其发育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1]。
此次的评估对象为平顶山天安煤业八矿(简称平煤八矿)。
平煤八矿位于平顶山市卫东区东部,矿区范围内包括3个行政村,另有24个村庄的土地位于矿区内。
经过数十年开采,已经对矿区内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故对平煤八矿的危险性评估势在必行。
1矿区概况地形地貌。
八矿东部和南部为开阔的冲积~洪积平原及岗地,冲积层的厚度约为300~400m ,地面标高为+75~+80m ;北西部为丘陵及山地,有五节山、马棚山、焦赞山等由紫红色石千峰砂岩和灰白色平顶山砂岩组成的山地,总体呈NW -SE 向延伸,其标高为+200~+399.5m ,相对高差为130~305m ,山脊平缓,山坡北缓南陡,坡角最大达35~40°。
矿区沟谷发育,地形复杂,自山麓向平原过渡,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
井田内虽地势平坦,但排水条件较差,低洼处雨季容易积水,形成暂时性内滞洼地。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1)评估范围评估范围的确定是评估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评估工作的质量。
此次评估工作根据八矿矿山相关资料和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结果,仔细考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紧密结合采矿工程平面布置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地面塌陷、含水层破坏的叠加影响)的范围,最终确定出适合的评估范围。
(2)评估级别的确定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根据评估区的重要程度、矿山生产的建设规模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来决定的[2]。
平煤八矿及其周边共有6个人口数量超过500的居民区,铺设有矿区运输铁路、孟宝铁路、许平南高速等重要交通工程,因由采矿活动破坏了耕地14.76km 2、林地1.5亩。
主题:平顶山公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一、介绍平顶山公曹传信莲花洞木母平顶山莲花洞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高新区,是一处以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胜地。
莲花洞内供奉着木母神像,是当地信徒和游客朝拜敬仰的圣地之一。
木母神被认为是拯救人们于灾祸的存在,为当地人民祈福求安,备受推崇。
二、平顶山公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然而,近期平顶山莲花洞木母却遭遇了不幸。
据当地媒体报道,由于地质原因,莲花洞内的一块巨石突然崩塌,导致木母神像严重受损。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热议,人们纷纷表达了对莲花洞木母遭遇灾难的遗憾与关切。
三、对平顶山公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的反思与呼吁这一意外事件让我们深刻反思了莲花洞保护管理工作的不足,也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
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加大对莲花洞木母的保护力度,尽快修复木母神像,恢复莲花洞的神圣氛围,让更多的信徒和游客能够前来朝拜祈福。
四、对平顶山公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的救助与帮助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携起手来,积极参与莲花洞木母的修复和重建工作。
无论是捐款捐物,还是提供技术支持和志愿者服务,都可以为莲花洞的恢复尽一份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莲花洞木母重焕生机,继续为人们带来信仰和希望的力量。
五、总结平顶山公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的事件,让我们意识到自然灾难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在祈福和呼吁之余,我们更应该思考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减灾工作,努力保护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
愿莲花洞木母早日重现风采,为人民祈福,为社会传递爱与和平的力量。
六、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平顶山莲花洞木母遭遇灾难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关注。
地质灾害是自然界的一种破坏力量,它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在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特别是山区、地质遗迹丰富的地方更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的侵袭。
目前,国家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然而事件的发生依然让我们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平顶山地区地质方面的研究报告篇一:平顶山地区地貌及第四系概况目录第一章:概况................................................. . (2)1.自然地理 ................................................ ..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条件 (3)1.4 土、动植物资源 (3)1.5 矿产资源.................................................31.6 旅游资源 (3)2.地质概况 ................................................ .. (4)2.1地层 ................................................ .. (4)2.2构造 ................................................ .. (7)第二章: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9)1.地貌特征 ................................................ .. (9)2.第四纪地层特征及其分布 (9)2.1 下更新统鲁山组(Qpll) (10)2.2 下更新统下汤组(Qplx) (11)2.3 社旗组(Qp2s) ..........................................122.4 马塘组(Qp3m) ..........................................143.地貌旅游资源及其发展趋势 (15)4.第四纪地层中所含矿藏 (16)5.灾害地质特征及其工程效应 (16)5.1 主要地质灾害点 (17)5.2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18)5.3 地质灾害引起的工程效应 (18)5.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8)第三章:第四纪以来构造地貌演化 (19)第一章:平顶山地区概况1.自然地理1.1 地理位置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08′~34°20′,东经112°14′~113°45′之间,以中心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
平顶山地区地质方面的研究报告篇一:平顶山地区地貌及第四系概况目录第一章:概况................................................. . (2)1.自然地理 ................................................ ..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条件 (3)1.4 土、动植物资源 (3)1.5 矿产资源.................................................31.6 旅游资源 (3)2.地质概况 ................................................ .. (4)2.1地层 ................................................ .. (4)2.2构造 ................................................ .. (7)第二章: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9)1.地貌特征 ................................................ .. (9)2.第四纪地层特征及其分布 (9)2.1 下更新统鲁山组(Qpll) (10)2.2 下更新统下汤组(Qplx) (11)2.3 社旗组(Qp2s) ..........................................122.4 马塘组(Qp3m) ..........................................143.地貌旅游资源及其发展趋势 (15)4.第四纪地层中所含矿藏 (16)5.灾害地质特征及其工程效应 (16)5.1 主要地质灾害点 (17)5.2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18)5.3 地质灾害引起的工程效应 (18)5.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8)第三章:第四纪以来构造地貌演化 (19)第一章:平顶山地区概况1.自然地理1.1 地理位置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08′~34°20′,东经112°14′~113°45′之间,以中心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顶山市201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顶山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5.04•【字号】平政办[2014]21号•【施行日期】2014.05.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顶山市201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平政办〔2014〕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城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平顶山市201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4年5月4日平顶山市201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2014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以及2014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有关规定精神,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测的方针,紧紧围绕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扎实工作、锐意创新,全面提升我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努力实现全市地质灾害防治人员零伤亡,财产低损失的工作目标。
二、地质灾害类型和隐患点的分布特征我市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山区、丘陵区和矿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
地质灾害类型有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
以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
山体崩塌、滑坡隐患点主要分布在辖区西南、西北、东南部山区,尤其是因削坡修路、建房和露天采矿等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崩塌、滑坡隐患点数量多,分布集中;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地下开采的煤矿、铁矿等矿区,属地下采矿引发的采空塌陷;泥石流隐患点主要分布在鲁山县西部的山区。
平顶山煤矿概况第一章平顶山矿区概况第一节平顶山煤田地质概况平顶山煤田位于河南省中部,属华北聚煤区豫西煤田的一部分。
根据煤层赋存地质条件,勘探程度及开发情况,平顶山煤田划分为平顶山矿区和韩梁矿区。
平顶山矿区。
平顶山矿区东起沙河和汝河交汇带的洛岗断层,西抵红石山附近的郏县断层,南至湛河北岸的煤层露头,北至汝河附近的襄郏断层。
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含煤面积650平方公里。
矿区外西南边缘为上元古界震日系和古生界寒武系组成的海拔80-1150米的残丘。
矿区中部及北部有二叠系“平顶山砂岩”及“石千峰砂岩”组成的海拔300-500米的低山丘陵。
残丘及低山丘陵大致呈北西向延伸,其间为新生界覆盖的谷地,海拔70-130米,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平顶山矿区储量丰富,开采条件良好。
平顶山矿务局现有20对生产矿井,地方国营香山煤矿都分布在该区。
韩梁矿区。
韩梁矿区位于平顶山市区西北50多公里的宝丰、鲁山境内,为一弧顶向南,轴向北东的弧形构造。
南北走向长约18公里,东西走向宽约4公里,-300米含煤面积61平方公里。
韩梁矿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区内标高变化于200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边缘地区的青草岭、娘娘山地势较高,娘娘山海拔525米。
韩梁矿区煤层埋藏较浅,有利于地方煤矿开发。
该矿区由平顶山矿务局高庄矿、大庄矿两对矿井外,尚有韩庄矿、梁洼矿、苗李矿等地方国营煤矿和为数不多的乡镇煤矿及个人煤矿。
平顶山煤田是我国重要的大型煤田之一,煤田储量丰富,煤质优良,煤层稳定,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亦不太复杂。
平顶山市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有充足的劳动力和较好的工农业生产基础,为平顶山煤田的开发创造条件。
加上我国南方一些省份煤炭资源比较缺乏,平顶山煤田的开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平顶山地表水体及水系概况白龟山水库:位于沙河中游地带的平顶山市区西南境内,积水面积1380平方公里,拦河坝顶标高109.0米,设计洪水位105.5米,校核洪水位107.米,汛期限制水位102.0米,兴利水位103米,死水位97.5米。
平顶山雨量站地质概况
水系山区处于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的东段。
地层分属于:秦岭地层区,豫西小区。
区内出露的岩层有:太古界的混合片麻岩,古界熊耳群和西阳河群的火山喷发岩,古生界的碳酸盐岩和煤系地层,还有中生代的花岗岩。
新生代的陆相火山喷发岩及现代泥沙质堆积物。
沙河上游岩石分区:(1)混合片麻岩区:以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为基底的混合片麻岩岩系,出露在荡泽河两岸,分布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岩石质地松散而易风化。
(2)花岗岩区:分布于沙河南岸的二郎庙,四棵树,鸡冢至交口一带,出露面积约为795平方公里,以似斑状花岗岩为主,兼有中细粒岩相,岩体属伏牛山花岗岩。
岩体中节理发育,容易为风化侵蚀打开通路,形成“石弹”地形,在石人山一带,岩石顺垂直节理裂开,时有孤峰出现,形成怪石林立的中高地形(省在此已建旅游区)。
岩石中的钾长石,斜长石和云母石,风化后多形成高岭土,而石英却作为砂子保留下来,造成强烈的水土流失,沙河上游的沙滩,沙丘,大都由此而产生。
(3)火山喷发岩区:分布于土门、焦山、国贝石一带,是片古老的海底火山大熔岩,出露面积约312平方公里;陡沟,管山岭一带的绿色片岩,是西阳河群的变质安山岩岩系,出露面积约139平方公里。
火山熔岩(安山玢岩)较坚硬,风化后形成的土壤粒,粘度较大,水土流失不明显。
(4)石英岩,碳酸盐岩区:面积较小,石英岩石致密坚硬,常形成陡壁悬崖,如鲁山县著名的朝阳观、擂鼓台等,但节理发育,岩石较破碎,故在山麓坡脚常有石英岩碎块构成的倒石堆。
(5)煤系地层区:以砂页岩和煤层为主体的滨海相陆源含煤建造,分布于鲁山东北部韩
庄、梁洼、平顶山和襄县山地。
煤质属焦煤及民用煤。
根据岩石分布,沙河河床,发育在二种岩石胶结地带。
鲁山东至沙汝河汇合口为冲积平原。
白龟山水库东北部有小面积的灰岩、石灰岩。
沙河流域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雨量站,沙河上:独嘴、下坪、坪沟、东下坪、双石滚、白草坪、中汤、下汤、玉皇庙、磁盘岭,太山庙河上:豹子沟、鸡冢、五道庙、玉皇庙、九道沟、鸡冢(二)、四棵树河上:合庄、南沟,长河:井河口,荡泽河:叶坪、曹楼,让河:响潭沟,澎河:李庄、达店、张庄、澎河,螳牛河:小河,青龙河:老虎洞,北汝河:郏县。
澧河流域四周山区分水岭都是粗粒花岗岩,特别是干江河太尉庙以上,岩石性状与沙河的相类似。
澧河上游孤石滩水库附近和水库下游为石英岩,其他岩石分布较分散,页岩,石灰岩面积较小。
官寨有锰矿。
澧河流域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雨量站,澧河:四里店、油坊庄、大田庄、母猪窝、拐河、板凳沟、横山马、孤石滩,干江河:马道、范沟,贾河:小刘庄。
北汝河干流木植街以上为花岗岩片麻岩,支流南河在火神庙以上,为细粒花岗岩(包括马兰河上游)。
在汝阳以上为玄武岩。
汝阳以下,北汝河各支流的上游差不多都是石灰岩,仅在襄县以西有砂岩,红棕色,硬度4°~5°,能作石料和石器,开采很多。
上游岩石性状与沙河类系相同,在汝阳附近有大断层,云梦山附近有较高质量的铁矿,其他矿藏分布有锌、银等。
在湛河、北汝河之间和临汝以西,各支流均有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