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统计》教学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6
《统计》大班数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大班数学《统计》的相关内容。
教材对应章节为第五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排序、图表的绘制、简单的数据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孩子们运用图表进行数据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图表的绘制。
重点:数据的收集、分类、排序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卡片、磁性教具、白板、白板笔。
学具:铅笔、橡皮、直尺、练习本、画纸、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参加运动会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如何记录小动物们的比赛成绩。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数据的分类:以小动物们的比赛成绩为例,引导孩子们将数据进行分类。
(2)数据的排序:让孩子们尝试对小动物们的比赛成绩进行排序。
(3)图表的绘制:教孩子们如何绘制条形图、折线图等图表,展示数据。
(4)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图表,引导孩子们分析小动物们的比赛成绩。
3. 随堂练习(15分钟)(1)将班级同学身高数据进行分类、排序。
(2)绘制条形图、折线图,展示身高数据。
(3)简单分析身高数据,讨论可能的规律。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数据的分类、排序、图表绘制、数据分析等关键词。
2. 相关例题及解答步骤。
3. 随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调查并记录班级同学的年龄、身高、体重等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绘制相应的图表,并进行简单分析。
作业答案:(1)年龄数据:如10岁、11岁、12岁等。
(2)身高数据:如1.4米、1.5米、1.6米等。
(3)体重数据:如40千克、45千克、50千克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统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的第七章《有趣的统计》,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统计图表,学习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统计的概念,知道统计图表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 培养幼儿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
难点:培养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图表示例、水果卡片、动物卡片、磁性教具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水果店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果店里的各种水果,进而引出统计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磁性教具展示如何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讲解统计方法,让幼儿跟随操作。
3.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套水果卡片,按照教师刚刚讲解的方法,制作统计图表。
5. 应用环节(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动物园的场景,引导幼儿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场景中的数学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统计2. 内容:统计概念统计图表的构成简单的统计方法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统计家里一周内吃的水果种类,并制作成统计图表。
2. 答案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掌握了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统计方法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对其他事物进行统计,如家庭成员的喜好、一周天气变化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制作和解读统计图表。
幼儿园大班数学《统计》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的第八章节“有趣的统计”。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运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数据,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统计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学会用图表整理数据,并能用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图表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难点:引导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图表、动物玩具、水果模型、贴纸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个箱子,里面装有各种动物玩具,请幼儿帮忙统计一下每种动物有几个。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用画图、贴纸等方法进行统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讲解如何用表格进行数据整理,以动物玩具为例,展示统计过程。
老师示范如何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如“哪种动物最多?”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水果模型,用画图或贴纸的方法进行统计。
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大家一起分析、讨论。
4. 巩固拓展(10分钟)老师出示一个关于交通工具的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分析。
幼儿用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自己制作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的统计表。
老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统计的重要性。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统计2. 板书内容:统计方法:画图、贴纸统计图表:表格、条形图数据分析:最多、最少、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的统计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简单的统计方法。
《统计》大班数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大班数学教学大纲,涉及教材第十章《统计》的详细内容。
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 学会使用图表描述数据,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描述,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2.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统计表格、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水果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各种水果,提出问题:“你们能数出图中各种水果的数量吗?”2. 例题讲解:以“统计水果数量”为例,讲解如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3.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统计教室内的各种物品数量,如文具、书本等。
5. 拓展活动: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统计图表,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统计》2. 内容:数据的收集:观察、记录数据的整理:分类、排序数据的描述:图表、文字数据的分析:比较、推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统计家里一周的蔬菜消费情况,并制作成统计图表。
表1:家里一周蔬菜消费统计表| 蔬菜名称 | 数量(斤) || | || 青菜 | 3 || 番茄 | 2 || 土豆 | 5 || |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物品、现象进行统计,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如:统计一周天气变化、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应用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1. 数据收集与整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数据的能力,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