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掌握溶液计算题中的易错点的方法(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化学知识点易错解决方案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知识点易错解决方案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
本文旨在分析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易错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初中化学学习中的易错点分析1.概念理解不深刻初中化学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等,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例如,在区分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时,有的学生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粒子,只是大小不同。
2.实验操作不规范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如操作不严谨、观察不仔细等,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影响实验成绩。
3.解题方法不灵活在化学考试中,部分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常常陷入固定思维模式,导致解题困难。
4.知识体系不完善初中化学知识体系较为复杂,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容易出现知识盲点。
例如,在学习了酸碱盐的概念后,有的学生仍然不清楚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1.深化概念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概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如将原子比作建筑物的基石,分子比作建筑物的砖块,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的概念。
(2)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2.规范实验操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实验前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3)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3.培养解题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如分类讨论、逐步分析等。
(2)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思路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定期进行习题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NH4Cl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为NH4Cl B.t3应介于40℃﹣50℃C.55℃时,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甲>乙 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答案】C【解析】A. 据溶解度表可知,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乙是NH4Cl,正确;B、40℃时,Na2SO4的溶解度是48.4g,50℃时,溶解度变小,是47.5g,且t3℃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3应介于40℃﹣50℃,正确;C、据溶解度表分析可知,55℃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2SO4的溶解度,故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乙>甲,错误;D、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从t3降温到t1时,溶解度变化相同,故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正确。
故选C。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C.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D.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答案】A【解析】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s100g s×100%。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75g,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错误。
【化学】九年级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答案】B【解析】A、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错误;B、溶于配制好后需要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C、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错误;D、定量称量固体质量时,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盘重了,应该减少药品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欲使100克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KNO3固体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 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A说法正确;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B说法正确;C、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D、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相等,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不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3.NH4C1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NH4C1B.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大C.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为使其溶液恰好饱和,加入的甲、乙固体质量相等【答案】D【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乙为氯化铵;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由图可知,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不饱和时,浓度大小关系不确定,C、甲物质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t1℃、t3℃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为使其溶液恰好饱和,加入的甲、乙固体质量相等,故D正确.选D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
初中溶液易错知识点总结一、溶解的条件1. 温度:一般来说,溶解固体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另一方面,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量会减少。
2. 搅拌:搅拌可以加快溶质与溶剂的接触,增加溶解的速度,促进溶解过程的进行。
3. 表面积:固体的表面积越大,其溶解速度越快,因为溶质与溶剂的接触面积增大。
4. 浓度:浓度大的溶液,其溶解速度相对较慢,因为随着溶解的进行,溶质浓度增大,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将会增加溶质溶解的难度。
5. 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当溶质与溶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时,其溶解速度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浓度的计算1. 浓度的定义: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2. 浓度的计算:浓度一般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其计算方法各不相同。
3. 浓度单位的换算:在学习中,有时需要在不同的浓度单位之间进行换算,例如在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之间进行换算。
三、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剂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称为饱和溶液。
当向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溶质时,它将不再溶解,而是沉淀在容器底部。
2. 过饱和溶液:溶质溶解于溶剂中直至溶液呈饱和状态,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过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会逐渐析出。
在溶液中加入晶种,过饱和溶液中的过量溶质会沉积在晶种上,形成较大的结晶体。
四、溶解度曲线1.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表示在不同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能够溶解的最大量的溶质。
当溶解度曲线是直线时,体现了溶解度随温度的线性变化。
当溶解度曲线是曲线时,表明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并不是简单地线性关系。
2.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通常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例如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同学们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五、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 温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易错题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溶液的是:A.泥沙加入水中 B.酒精加入水中C.花生油加入水中 D.冰加入水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酒精加入水中得酒精溶液。
选B考点:溶液的形成。
2.已知NH4NO3和KH2PO4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则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为A.80% B.60% C.40% D.20%【答案】B【解析】14%=﹙1-x﹚×35%,x=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3.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 B.食盐 C.冰块 D.花生油【答案】B【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B. 食盐。
A. 面粉,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
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
4.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石蜡B.面粉C.蔗糖D.植物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故选C。
考点:溶液5.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中不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A.由于盐酸溶液呈酸性,反应开始溶液的PH应该小于7,故A错误;B.盐酸和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另外添加的NaOH溶液中也有水,则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多,故B正确;C.盐酸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水,刚开始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由0逐渐增大,完全反应后,随着添加的NaOH溶液增多,NaCl的质量分数由逐渐变小,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氯元素的质量始终不变,故D 正确;答案为A。
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75g饱和溶液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答案】D【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t2℃时,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只能够溶解25g,得到溶液的质量为75g,正确;C、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溶液中的误区题型摘要:溶液质量分数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内容之一, 为便于同学们掌握, 现将有关规律归纳总结如下, 供同学们学习过程中参考关键词:溶液、计算、误区溶液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在该章中学生学习了基本溶液知识以及溶液的相关计算,而计算问题为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对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个小结。
同时,这部分内容还是中考化学的一个必考考点。
如:每年中考最后一道计算题正是此类问题,而对溶液中各概念和原理的准确理解、掌握程度及灵活应用概念和原理分析解决问题是中考对溶液考查的主角,抓住概念和原理来进行分析、思考是解该类问题的关键。
同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中考必考内容。
中考一般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计算融为一体设置成一道综合性计算题,多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
解题的关键是首先根据题意确认溶质,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相关物质的质量,最后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因此本章的计算问题的学习对中考化学以及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在溶液计算问题上易出现的误区题型。
一在概念的把握上设误区例1把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钾溶液和5g硫酸钠固体加入到25g水中, 求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解: 因为KCl和Na2SO4均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质量为50g,而溶液中KCl的质量为20g×10% = 2 g,所以, 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2g÷50g×100% = 4%经典练习1.50克30%的氯化钠溶液和50克5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求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含义是(2)t2℃时,把2.4g乙固体放入10mL水中(水的密度约为1g/cm3),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3)t2℃时,在90g 1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乙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时KCl的溶解度是40g,在该温度下,将30gKCl溶于100g水中配成甲溶液。
初三化学溶液的计算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兴趣小组需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假设常温下该稀硫酸的PH值为0.在装有10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104.4g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1)实验室只有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需要量取mL(保留一位小数)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2)在如图中,画出烧杯内溶液的PH值变化图象.(标出Na2CO3溶液的质量)(3)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5.4;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3)7.1%【解析】(1)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x,则有:x×1.84g/cm3×98%=100g×9.8%,x=5.4mL,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加入104.4g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7,如下图所示:(3)设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Na2CO3+H2SO4═Na2SO4+H2O+CO2↑,98 142 44100g×9.8% y z==,y=14.2g,z=4.4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1%,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1%.【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在农业生产上,常需用质量分数为16% 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要配制150 kg 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
【答案】24 kg;126kg【解析】由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50kg×16%=24" k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50kg-24kg=126kg3.将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4.5g B.15.5g C.16.1g D.18.3g【答案】C【解析】设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由Zn+H2SO4═ZnSO4+H2↑、ZnO+H2SO4═ZnSO4+H2O得:H2SO4~ZnSO498 16198g×10% x解得:x=16.1g由以上计算可知,A、B、D错误,C正确.【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4.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 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3.5 g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6.5%B.30%C.25%D.【答案】A【解析】饱和溶液是在某温度时,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再溶解的溶液叫饱和溶液,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 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3.5 g氯化钠,这 3.5 g氯化钠不会溶解,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都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A。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易错题精选经典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易错题精选经典一、溶液选择题1.请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t1℃时,向20g a固体加入50g 水,充分搅拌后固体能全部溶解C.将t2℃时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b中含有少量a,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只有在℃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B t 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6g,也就是说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 a物质;C 从t2℃降温至t1℃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且都为饱和溶液,因此质量分数相等;D a、b两物质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相差较大,因此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不可以用来提纯b。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B.t2℃时,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D.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3%,故B错误;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大,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故C正确;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浓度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1.“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入碘酸钾。
如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化钠易溶于水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20 ℃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D.20 ℃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来源】2018年春九年级人教版(安徽版)化学下册同步习题:第九单元滚动小专题(一)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答案】C【解析】A、通常把室温(20℃)时是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质,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在任何温度下都大于10g,所以氯化钠易溶于水,故A正确;B、由图可知,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C、20℃时,碘酸钾的溶解度是7g左右,此温度下,将7g碘酸钾和氯化钠分别放入100g水中就能制的相同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碘酸钾的溶解度,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正确。
故选C。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白酒C.豆浆D.咖啡【来源】【区级联考】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答案】B【解析】【详解】A、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B、白酒是乙醇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咖啡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故选:B。
3.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B.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钾,常用降温结晶法C.40℃时,将35 g硝酸钾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来源】【市级联考】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9届中考化学二模试卷【答案】C【解析】【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饱和影响较小,所以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钾,常用蒸发结晶法,故B不正确;C、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g163.9g×100%≈39.0%,故C正确;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九年级化学溶液易错知识点化学溶液是我们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个概念。
然而,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有一些与溶液相关的知识点常常引起困扰。
下面,我将对九年级化学溶液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答,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浓度的计算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溶质的物质量。
常见的表示浓度的方法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
在计算浓度时,九年级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
首先是质量浓度的计算。
质量浓度(C)等于溶质的质量(m)除以溶液的体积(V)。
一些同学在计算时容易将溶液体积与溶质的质量弄混,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正确的计算公式是C = m / V。
其次是体积浓度的计算。
体积浓度(C)等于溶质的体积(V)除以溶液的体积(V)。
一些同学在计算时容易将溶质的体积与溶液的体积弄混,同样会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正确的计算公式是C = V / V。
二、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所得到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度超过最大溶解度所得到的溶液。
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让学生感到困惑。
饱和溶液的形成是在溶质的溶解过程中,溶解率与析出率达到动态平衡,即溶解和析出同时进行。
溶质的溶解速度等于析出速度,维持溶质的浓度基本不变。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是在饱和溶液基础上进一步添加溶质,使溶质的浓度超过其饱和溶解度。
这时,溶质会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溶液中,例如以晶体形式悬浮在溶液中。
三、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溶质溶解的最大量。
在九年级的化学中,同学们需要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一些同学常常将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混淆。
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解物质来说,随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会增加。
而对于气体溶解物质来说,则正好相反,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减小。
四、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可以导电。
非电解质则是指在水溶液中不产生离子的物质,不能导电。
(每日一练)初中化学第九章溶液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B.花生油C.面粉D.冰块答案:A解析: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错误;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D、冰块与水混合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
故选A。
2、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B.n的数值是12C.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答案:C解析:A、蒸发前烧杯中的溶液没有固体剩余,故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第一次蒸发10g水后有晶体析出,故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再次蒸发10g水后共有6g甲,即10g水中能溶解5g甲,那么第三次蒸发10g水也能析出5g甲,故三次共析出甲11g,即n=11,错误;C、20℃时10g水中能溶解5g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100g水中能溶解50g甲,故2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正确;D、该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不能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错误。
故选C。
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碘酒B.盐酸C.氯化钠溶液D.酒精溶液答案:A解析:根据溶液中只要有水,水一定是溶剂回答本题。
A、碘酒是将碘溶解于酒精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正确;B、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溶剂是水,故错误;C、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错误;D、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错误。
故选:A。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配制2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A.称氯化钠B.量水C.溶解D.装瓶答案:B解析:配制20g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20g×10%=2g。
A、称氯化钠固体时将氯化钠从试剂瓶中取出时,瓶塞倒放,称量时,使用2g的砝码,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干净纸片,正确;B、量取18mL水的体积应使用能一次量取最小规格的量筒,应选用20mL量筒进行量取,错误;C、溶解时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正确;D、装瓶时,瓶塞倒放,用玻璃棒引流,慢慢将配置好的氯化钠溶液注入试剂瓶中,正确。
溶液问题解题方法和技巧溶液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化学体系,它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了解和掌握溶液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化学成绩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一、溶液概念的理解溶液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其中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二、溶质与溶剂的判断判断溶质和溶剂是解决溶液问题的关键之一。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以下规则进行判断:1. 若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中,则液体为溶剂,固体或气体为溶质。
2. 若液体与液体相互溶解,则质量较小的为溶质,质量较大的为溶剂。
3. 若液体与液体相互溶解,且没有明确的量比关系,则可以根据溶液名称来判断溶质和溶剂。
例如:在乙醇溶液中,乙醇是溶质,水是溶剂。
三、溶液的浓度计算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含量的物理量,通常表示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有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
1. 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计算公式为:质量浓度 = 溶质质量 / 溶液体积。
2.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为: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 / 溶液体积。
3. 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4. 体积分数:是指溶质的体积与溶液体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体积分数 = 溶质体积 / 溶液体积。
四、溶解度与溶解过程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溶解过程是指物质溶解于溶剂中的过程,它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溶解两种方式。
五、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性的重要参数。
1. 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相对浓度。
如果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则溶液呈酸性;如果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则溶液呈碱性;如果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则溶液呈中性。
【名师特稿】中考化学常考易错点专题突破:水、溶液(含答案)易错清单1. 对溶液、饱和溶液概念把握模糊,如:误认为“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不能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等。
【例1】(2014·山东烟台)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C.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解析】A. 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B. 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故B正确;C. 饱和溶液只是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再溶解这种物质,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故C错误;D. 物质溶于水时有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和与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 B【误区纠错】此题易因将溶液的特征在“均一的、稳定的”之上误加一个“无色的”而错选A,易因忽视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种类而错选C。
2. 对溶解度概念以偏盖全,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理解不清、观察不细。
【例2】(2014·四川遂宁)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 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甲C. t℃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两溶液均会析出晶体【解析】 A. 比较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错误;B.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30g甲物质就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5g甲物质就达到饱和,故错误;C. 在t℃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此刻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故正确;D.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甲出现结晶现象,而乙物质的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错误。
一、中考初中化学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B、氢气、CO均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C、NaOH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烘干的方法,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Cu的活动性强于Ag,可以将Cu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加入AgNO3可以与Cu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除去,符合题意;B、KClO3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生成KCl和O2,但反应产物中有固体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C、HCl可与Ag 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HNO3,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D、NH3属碱性气体,可与酸反应,故不可用浓硫酸干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A、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适量的硝酸钙溶液,硝酸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碳酸钙沉淀,过滤可除去碳酸钙,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故A不正确;B、除去BaCl2溶液中的HCl,加入过量Ba(OH)2溶液,除去了杂质但引入了新杂质Ba(OH)2(过量的),故B不正确;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属于强酸,不能通过比较溶液的pH来区分,故C不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会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加水溶解会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可鉴别二者,故D正确。
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易错(难)课堂达标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溶液时,俯视读数量取水,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将酒精加入水中,得到的是溶液C.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不能溶解【来源】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三塘铺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来源】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3.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B.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C.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会变为不饱和溶液D.40℃时,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约为39%的硝酸钾溶液【来源】2015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化学试卷(带解析) 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B.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C.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丙物质【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7年中考信息卷化学试题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欲使100克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KNO3固体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 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湘潭卷)化学(带解析)6.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数理化学习m m初中化学緣液知Y 只易錯点割析■刘佳蓉摘要:初中化学技巧类试题当中经常设置灵巧新 颖的计算题,借以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度与创 新性.计算题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是 不容易得分的题型之一,尤其是有关溶液的计算对学 生来说更不容易理解与记忆•据此以计算题为例总结 了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并进行 了剖析_关键词:易错点;溶液计算;初中化学溶液计算题类型繁多,但问题间都有互通之处.在 计算与溶液有关的习题时,首先要先找准问题的切入 点,避免做题时发生概念混淆.根据该知识的特点,将 常见知识易错点分为以下几类进行分析._、错误理解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是溶液习题中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概 念,灵活应用溶解度概念对正确解答习题有重要辅助 作用⑴.例1 (2020年北京中考)不同温度下KN 03的溶解度见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表I温度/T 203040溶解度/g31.645.863.9(A ) 201时,100 g KNO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31.6g (B ) 30丈时,100 g KN 0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为45.8%(C ) 30T ;时,将50 g KNO ,放入100 g 水中得到 150 g 溶液(D ) 40$ 时,100 g 水最多溶解 63.9 g KN 03 易错选项:(A ).剖析:没有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解答有关固体溶 解度的题目,必须准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即 l〇〇g水中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解析:(A ) 20T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含 义是20T 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31.6 g ,溶 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131.6 g ,则20=1:时, 131.6 g KN 0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 g ,故(A ) 选项说法错误.(B ) 30丈时,100 g KN 0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c 45.8fm x l 00% <45.8%,故(B )选项说法45.8 g +100 g 错误.(C ) 30丈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 g ,则30T 时,将50 g KNO ,放人100 g 水中,最多溶解45.8 g ,得 到45.8 g +100 g = 145.8 g 溶液,故(C )选项说法错 误.(D ) 40T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 g J O T 时, 1〇〇 g 水最多溶解63.9 g KN 03,故(D )选项说法正确.正确答案为:(D ).二、错误分析溶液组成例2 (2020年陕西中考)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 C 1、Na2C 03、H 2S04、CuCl2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 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 中逐滴加入Ba( 0H )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 (0H )2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 说法不正确的是()辛沉淀质量0 83(0出:溶液质量/g图1(A )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 2C 03和H 2S 04作者简介:刘佳蓉(1997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在读硕士•60•202J年第2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_________(B) 6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C)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0H_(D)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易错选项:(B)剖析:6点溶液组成为本题的易错点,若错误分析溶液组成则出现错误.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所以6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氯化钡.解析:原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后才生成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硫酸,一定含有盐酸,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所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碳酸钠.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后会出现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铜.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03和H2S04,(A)正确;盐酸和氢表2反应前反应后NaHC03/g锥形瓶+稀硫酸/g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1.2624.5925.36剖析:该题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兼计算题的形式,给出有关的信息提示和相关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及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综合计算和判断.若忽视C02能在水中溶解,则产生错误•解析:(1)设1. 26g NaHC03完全反应时,生成C02的质量为2 NaH C03 + H2S04=Na2S04+2H20+2C02 |168 881.26 g^168 1.26 g88^= a: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所以6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氯化钡,(B)正确;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有c r和O H- ,(C)错误;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所以溶液的pH不断增大,(D)正确.正确答案为:(C)三、错误应用题中信息例3 (2020年安徽省中考)碳酸氢钠是面点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小芳同学研究反应2NaHC03 + H2S04=Na2S04+2H,0+2C02T中NaHC03与C02之间量的关系.(1) 理论计算:1.26 g NaHCO,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计算生成C0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 实验分析:小芳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 26 g NaHC0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取反应前后质量见表2,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C0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能是有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反应后的溶液中了.易错点:易错选“等于解得 x=0.66 g即理论上生成C02的质量为0. 66 g.(2)称取反应前后质量见表2,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1_26 g+24.59 g-25.36 g二0.49 g,0_ 49 g<0.66 g;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小于生成C02质量的理论值,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能是有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反应后的溶液中了.正确答案为:(l)〇.66g (2)小于四、运用溶解度曲线解题的错误1. 溶解度曲线图上的点(1)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2) 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 溶解度曲线图上的线每一条曲线都表示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总趋势,主要有:(1) 陡升型: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曲线陡峭.代表物质有KN〇3、nh4no3等[2].(2) 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代表物质有NaCl.(3) 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代表物质有Ca(OH)2.例4 (2020年重庆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61•数理化学习不饱和溶液.例5 (2020年河南省中考)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 f ' S i k t :图3(A ) 丈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 g(B ) <,$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2t ,能析出晶体的是丙(C ) 将甲的饱和溶液从升高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8.6%(D ) 弋时,将20 g 乙加入到50 g 水中充分搅拌 后剩余5 g 乙未溶解易错选项:(D )剖析:该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 解度曲线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 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解析:(A ) 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g 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B ) 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能析出晶体的是丙,正确,因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减少.(C ) 将甲的饱和溶液从升高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 100% =20%.125 g 28. 6%错误,(C )符合题意.(D ) «3丈时,将20 g 乙加入到50 g 水中充分搅拌 后剩余5 g 乙未溶解,正确,因为该温度下,乙的溶解 度是30g .正确答案为:(C )3.溶解度曲线图上的面(1)在溶解度曲线上方平面上的任何点:表示在 该点所示温度下形成了含有部分固体溶质的饱和溶 液,即按照该点所示温度和溶质质量,在100 g 溶剂中 配制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且还有未溶解完的溶质 存在•(2)在溶解度曲线下方平面上的任何点:表示在 该点所示温度下形成了不饱和溶液,即按照该点所示 温度和溶质质量,在100 g 溶剂中配制得到的溶液是(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 t 2T ;时,6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 水10 g(D ) 将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 到《2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易错选项:(D )剖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 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 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溶液 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若不清楚“点”“线”“面”的含 乂则会出错.解析:(A )溶解度的数值与温度有关,不指明温 度,无法对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进行比较,该选项说 法不正确.(B ) t l °C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二者饱和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C ) 时,60 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的质量:60g x 5Q^ +20% -60 g =40 g ,该选100 g +50 g 项说法不正确.(D ) t,°C 时,甲乙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因此溶质质量相等,在升温到G °C 时,二者溶质质量未发生改变,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正确答案为:(B )参考文献:[1] 殷志忠,田长明.初中化学溶解度教学的改进[J ].化学教学,2020(09) :94-97.[2] 张玉.溶解度曲线考点突破[■(].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9(10) :57 -59.[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15〇〇«)]•62•。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溶液的形成专项易错题附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溶液的是:A.泥沙加入水中 B.酒精加入水中C.花生油加入水中 D.冰加入水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为溶液,酒精加入水中得酒精溶液。
选B考点:溶液的形成。
2.下图是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温度下,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B.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t2温度下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且A的溶解度为40克D.在t2温度下能分别配制25%的A,B两种溶液【答案】B【解析】A、t1温度下,A、B物质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无法判断A、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正确;C、t2温度下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溶解度不一定为40克,故C错误;D、在t2温度下,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5%,所以不能配制25%B溶液,故D错误。
3.如图是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b、c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a>b>cB.t2℃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将40g 的c加到100g水中,制得的溶液不饱和D.欲使c从溶液中结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或蒸发溶剂的方法【答案】B【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 c>b>a,错误;B、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那么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t2℃时,C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时40gC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错误;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欲使c从溶液中结晶,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错误。
初中化学掌握溶液计算题中的易错点的方法(附答案)
以溶液为载体的化学计算,是中考化学的热点考题之一,该类考题具有隐蔽性强、考查面广、考查性灵活等特点,学生在解答时往往屡屡失误、频频失分,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该类知识,现将解题时的注意事项归类及分析如下:
一不是放在水里的物质都是溶质
例1:将6.2g氧化钠完全溶于93.8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大于6.2%
B. 等于6.2%
C. 小于6.2%
D. 无法计算
分析:
氧化钠溶于水时发生下列反应:Na2O+H2O=2NaOH,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6.2gNa2O溶于水后会生成8gNaOH,因此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8g/(6.2g+93.8g)×100%=8%,应选(A)。
答案:(A)
点拨:
学生往往会误认为氧化钠完全溶于水后的溶质仍为氧化钠,而忽视了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生成了NaOH,因而错选(B)。
二注意溶液体积的变化
例2:配制500mL20%(密度为1.14g / cm3)的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 / cm3)_____mL,需要加水_____mL.
分析:
设需要98%浓硫酸的体积为x,500mL×1.14g/cm3×20% = x × 1.84g/cm3×98%
解得x=63.2mL,
需要加水的质量为:500mL×1.14g/cm3-63.2mL×1.84g/cm3=453.7g,
其体积为:453.7g÷1g/cm3=453.7mL
答案:
(1)63.2mL;(2)453.7mL
点拨:
不同的溶液混合时,由于它们的密度不同,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并不等于混合前各溶液体积之和,学生往往认为稀硫酸的体积=浓硫酸的体积+水的体积,导致误解。
三注意溶液的总质量
例3:向100g5%的NaCl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分析:
向100gNaCl溶液加入5g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
液的总质量为:100g+5g=105g;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g×5% / 105g×100%=4.8%
答案:
4.8%
点拨:
学生平时练习时遇到的溶液多为单一溶质的计算情况,因此他们认为加入硝酸钾之后,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仍然为5%,这是错误的,对硝酸钾来说它对应的溶剂质量也同样是100g,加入硝酸钾之后硝酸钾会全部溶解的,此时溶液的质量已变为:100g+5g=105g,而不是100g.
四注意溶解度的影响
例4:20℃将5.6g生石灰溶于94.4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注:20℃时Ca(OH)2的溶解度约为0.17g)
A. 56%
B. 5.6%
C. 7.4%
D. 0.17%
分析:
生石灰溶于水发生的反应:CaO+H2O=Ca(OH)2,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生成的Ca(OH)2质量为7.4g,但Ca(OH)2属于微溶物质,20℃时Ca(OH)2的溶解度约为0.17g,因此7.4g Ca(OH)2
不会完全溶于94.4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17g/100g+0.17g×100%≈0.17%,应选(D)答案:
(D)
点拨:
解答此题学生出现的错误可能有:①溶质为氧化钙,其质量为5.6g;
②溶质为氢氧化钙其质量为7.4g(根据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计算得出);学生往往忽视了Ca(OH)2微溶于水这一特性,而错选(B)或(C).
五注意物质中的结晶水
例5:将25g胆矾晶体完全溶于7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分析:
25g胆矾晶体(CuSO4〃5H2O)中含CuSO4的质量为:25g×160 / 250×100%=16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16g / 25g+75g×100%=16%
答案:
16%
点拨:
25g胆矾晶体中含结晶水的质量为:25g×90/250×100%=9g,学生往往把这些结晶水的质量也认为是溶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