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系表
- 格式:doc
- 大小:464.50 KB
- 文档页数:14
1. 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禹----桀)
2. 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汤)
3. 周朝:前1046年- 前221年
(1)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周武王)
(2)东周前770年- 前256年(周平王)
(3)春秋前770年- 前476年
(4)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4. 秦朝:前221年- 前207年(嬴政)
5. 汉朝:前202年- 220年
(1)西汉前202年- 9年(刘邦)
(2)新朝9年- 23年(王莽)
(3)东汉25年- 220年(刘秀)
6.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 581年
A、三国:220-280年
(1)曹魏220年- 265年
(2)西蜀221年- 263年
(3)孙吴222年- 280年
B、两晋:266年- 420年
(1)西晋266年- 316年
(2)东晋317年- 420年
C、南北朝:420年- 581年
(1)南朝(宋、齐、梁、陈)
(2)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 隋朝:581年- 618年
8. 唐朝:618年- 907年
9. 五代十国:907年- 979年
(1)五代:907年- 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2)十国(902年- 979年)
10. 宋朝
(1)北宋:960年- 1127年
(2)辽:916年- 1125年
(3)西夏:1038年- 1227年
(4)南宋:1127年- 1279年
(5)金朝:1115年- 1234年
11. 元朝:1271年- 1368年
12. 明朝:1368年- 1644年
13. 清朝:1644年- 1911年。
伊斯兰教主要王朝世系表(1)麦地那穆斯林公社(622~661)(2)伍麦叶王朝哈里发世系表(661~750)(3)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世系表(661~750)西班牙后伍麦叶王朝埃米尔(哈里发)世系表(756~1031)①阿卜杜·拉赫曼三世在位时,929年由埃米尔改称哈里发。
②1025~1027年,哈里发职位为哈穆德的叶海亚所篡夺。
北非、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世系表(909~1171)1130~1131年哈里法空位伊朗塔希尔王朝埃米尔世系表(820~872)中亚萨曼王朝埃米尔世系表(874~999)阿富汗伽色尼王朝埃米尔世系表(962~1186)马哈茂德被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授予“素丹”称号。
伊朗、伊拉克大塞尔柱王朝素丹世系表(1037~1157)哈姆丹王朝素丹世系表(929~1004)(1)摩苏尔支系(2)阿勒颇支系中亚花剌子模沙王朝国王(沙赫)世系表(1097~1231)台卡史于伊朗和伊拉克布韦希王朝埃米尔世系表(932~1055) (1)法尔斯和胡泽斯坦系(932~1055)(2)克尔曼系(936~1048)(3)(4)伊拉克支系(945~1055)945年艾哈迈德率军入主巴格达,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穆斯泰克菲封其为“大元帅”,掌管实权,哈里发仅保留宗教领袖的名义。
埃及图伦王朝埃米尔世系表(868~905)埃及伊赫什德王朝埃米尔世系表(935~969)太监卡夫尔摄政叙利亚赞吉王朝素丹世系表(1127~1222)注:①为摩苏尔支系②为阿勒颇支系埃及、叙利亚阿尤布王朝素丹世系表(1174~1252) (1)埃及系(1174~1250)(2)大马士革系(1193~1260)(3)埃及、叙利亚马穆鲁克王朝素丹世系表(1250~1516) (1)伯海里(河洲)系马穆鲁克素丹世系表(1250~1382)(2)布尔吉(碉楼)系马穆鲁克素丹世系表(1382~1516)伊朗萨法维王朝国王(沙阿)世系表(1502~1736)印度德里素丹国世系表(1206~1526)(1)奴隶王朝素丹世系表(1206~1290)(2)卡尔基王朝素丹世系表(1290~1320)(3)图格鲁克王朝素丹世系表(1320~1413)(4)赛义德王朝素丹世系表(1414~1451)(5)罗第王朝素丹世系表(1451~1526)中亚帖木儿帝国素丹世系表(1370~1506)南印度巴曼王朝素丹世系表(1347~1525)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世系表(1526~1858)1540~阿富汗杜兰尼王朝国王(沙阿)世系表(1747~1818)阿富汗巴拉克查依王朝国王世系表(1818~1973)伊朗卡加尔王朝国王世系表(1779~1924)北非、西班牙穆拉比特王朝埃米尔世系表(1061~1147)奥斯曼帝国素丹世系表(1299~1922)1402年巴耶济德一世在安卡拉战役中败于帖木儿被俘,诸于争权,素丹空位。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
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
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家谱世系表样式
家谱世系表是一种记录家族世系的重要工具,其样式应当具有清晰、简洁、易于阅读等特点。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家谱世系表样式。
1. 传统样式
传统样式的家谱世系表以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格子为基本单位,每个格子中填写一个人的姓名、出生日期、婚姻情况、职业等信息,使用直线或斜线将父子、兄弟、夫妻等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一张清晰易懂的图表。
2. 圆形样式
圆形样式的家谱世系表采用圆形图形,每个圆形内填写一个人的姓名、出生日期、婚姻情况、职业等信息,使用弧形线将父子、兄弟、夫妻等关系连接起来,图表形状与圆形符合人的天性,更加美观大方。
3. 树形样式
树形样式的家谱世系表以树的形态呈现,将祖先作为根节点,子孙作为分支节点,每个节点内填写一个人的姓名、出生日期、婚姻情况、职业等信息,使用树枝将父子、兄弟、夫妻等关系连接起来,视觉效果很有层次感。
4. 时空样式
时空样式的家谱世系表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结合起来,根据祖先们的迁徙轨迹,以时间为轴线,以地图为背景,将不同地区的祖先分别标注在不同的时间点和地点上,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家族的历史和地理分布。
以上几种家谱世系表样式各具特色,家族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样式进行记录。
家族世系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家族世系表是记录一个家族成员之间血缘关系的图表或表格。
它可以清晰展示一个家族的世代传承关系,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传统。
家族世系表通常包含祖父母、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婚姻情况、子女情况等信息,将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家族世系表的制作对于了解家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家族世系表,我们可以追溯祖先的来源、家族的起源、重要的事件和人物等信息。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家族的根源和发展轨迹,增强对家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制作家族世系表时,需要收集家族成员的相关资料,包括姓名、出生日期、结婚日期、子女情况等。
可以通过调查家族成员或查阅家谱等渠道获取这些信息。
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绘制出一份清晰的世系图表。
家族世系表的制作可以采用电子文档或纸质表格的形式进行。
电子文档可以利用专业的家谱制作软件或Excel等工具进行制作,比较方便编辑和修改。
纸质表格可以通过手工绘制或打印的方式完成,更有一种亲自制作的感觉。
家族世系表的绘制可以按照家族成员的代数关系进行划分,分为祖辈、父辈、子辈等不同层次。
在图表中可以用不同符号或颜色来表示不同的血缘关系,比如直系亲属、旁系亲戚、远亲等。
还可以在图表中加入分支和注释等元素,让查看者更容易理解。
家族世系表的维护也很重要,随着时光的流逝,家族成员的情况会发生变化,新的成员出生,老的成员去世等。
及时更新家族世系表,保持它的完整和准确性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家族世系表的制作和维护,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弘扬家族的价值观念,传承家族的血脉。
也可以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增进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形成更加紧密的家族关系。
家族世系表的制作是一项具有意义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家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传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的家族永远充满爱与希望。
中国历代纪元世系表前少帝刘恭:前188-前184,惠帝刘盈之子 后少帝刘弘:前184-前180,惠帝刘盈之子废帝昌邑王(海昏侯)刘贺:前74,武帝之孙、刘髆之子 少帝孺子婴:孝宣帝刘询玄孙、刘显之子 少帝北卿侯刘懿:孝章帝刘炟之孙、刘寿之子慕容瑶(冲子)唐朝世系表927年杨溥称帝,尊杨行密为太祖,杨渥为烈祖,杨隆演为高祖咸康(1)乙酉925王建在唐末因战功占据蜀地,被封蜀王,907年唐亡,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皇帝,国号“大蜀”,同蜀王。
934年趁后唐内部皇位争夺之机在成都即皇帝位,建国号“大蜀”周,刘崇随即亦在太原登帝位,建立北汉,改名刘旻,即位后沿用后汉“乾祐”年号李姓,自称是唐宗室后代忠懿王(-弘俶)-(31)戊申948追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王延政因与王曦有矛盾,943年农历二月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改年号为天德,944年王曦被国王,楚国正式成立马希声继立,不称王,只称藩镇,死后被追封为衡阳王南平政权地狭国小,偏居一隅,为求生存一直向中原王朝称臣,故都沿用中原王朝年号宋朝世系表元朝世系表(孛儿只斤氏)(1206-1368)自成吉思汗1206统一蒙古到1368元顺帝北走元朝灭亡,1271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整个元朝经历15帝、19传,共163(顺帝北走塞外后仍然称元,史称北元)。
若自1279消灭南宋算起,整个元朝则经历②1241-1245,乃马真皇后实际执政5年,但未称帝③1249-1251,海迷失皇后听政称制3年,但未称帝④1954迁葬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的甘德尔敖包上明宗于己巳(1329)正月即位,以文宗为皇太子。
八月明宗暴死,文宗复位明朝世系表1368正月,朱元璋在南京(当时的应天府)即皇帝位,建立起大明帝国。
若不算后面在局部地区延续的若从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算起,清代经历了276年。
周世系表周世系表自黄帝自后稷周王朝周王东周东周王周世系起世代起世系世系纪年世系纪年1 黄帝(姬轩辕)2 玄嚣(青阳)3 娇极4 帝喾5 1 后稷6 2 不窟7 3 鞠陶8 4 公刘9 5 庆节10 6 皇仆11 7 差弗12 8 毁隃13 9 公非14 10 高圉15 11 亚圉16 12 公叔祖类17 13 古公亶父18 14 季历19 15 文王(姬昌)20 16 1 1武王(姬发)(前1046—前1043)*21 17 2 2成王诵(前1042—前1021)22 18 3 3康王钊(前1020—前996)23 19 4 4昭王瑕(前995—前997)24 20 5 5 穆王满(前976—前992)25 21 6 6恭王繄扈(前922—前900)26 22 7 7懿王囏(前899—前892)27 23 8 8孝王辟方(恭王)(前886—前892 )28 24 9 9夷王燮(懿王子)(前885—前878)29 25 10 10厉王胡(前877—前841)共和执政(前841—前828)30 26 11 11宣王静(前827—前782)31 27 12 12 幽王宫湦(前781—前771)32 28 13 13 1 1 平王宜臼(前770—前720)33 29 142太子泄父34 30 15 14 3 2 桓王林(前719—前697)35 31 16 15 4 3 庄王佗(历子克之乱)(前696—前682)36 32 17 16 5 4 釐王胡齐(前681—前677)37 33 18 17 6 5 惠王阆(历叔颓之乱)(前676—前652)38 34 19 18 7 6 襄王郑(历叔带之乱)(前651—前619)39 35 20 19 8 7 顷王壬臣(前618—前613)40 36 21 20 9 8 匡王班(前612—前607)41 37 21 21 9 9 定王瑜(匡王弟)(前606—前586)42 38 22 22 10 10 简王夷(定王子)(前585—前572)43 39 23 23 11 11 灵王泄心(前571—前545)44 40 24 24 12 12 景王贵(前544—前520)45 41 25 25 13 13 悼王猛(为弟子朝弑)(前519—前519)46 42 25 26 13 14 敬王匄(悼王弟)(前519—前476)47 43 26 27 14 15 元王仁(前475—前469)48 44 27 28 15 16 贞定王介(前468—前441)49 45 28 29 16 17 哀王去疾(为弟叔袭弑)(前440—前440)50 46 28 30 16 18 思王叔袭(为弟嵬弑) (前440—前440)51 47 28 31 16 19 考王嵬(前440—前426)52 48 29 32 17 20 威烈王午(前425—前402)53 49 30 33 18 21 安王骄(前401—前376)54 50 31 34 19 22 烈王喜(前375—前369)55 51 31 35 19 23 显王扁(烈王弟)(前368—前321)56 52 32 36 20 24 慎靓王定(前320—前315)57 53 33 37 21 25 赧王延(前314—前256)公元前1046.1.9 牧野之战——有周八百年基业正以为标致。
唐朝皇帝世系表(618—907)唐朝皇帝世系表庙号谥号姓名在位年限年号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名臣:李元霸,魏征,徐茂公,李建成,李元吉等。
618-626 武德618年-626年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名臣:徐茂公,魏征,杜如晦,秦琼,尉迟恭、薛仁贵等。
627-649 贞观627年-649年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名臣:长孙无忌,裴行俭、薛仁贵等。
650-683永徽650年-655年显庆656年-661年龙朔661年-663年麟德664年-665年乾封666年-668年总章668年-670年咸亨670年-674年上元674年-676年仪凤676年-679年调露679年-680年永隆680年-681年开耀681年-682年永淳682年-683年弘道683年中宗(被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 嗣圣684年睿宗(被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690文明684年光宅684年垂拱685年-688年永昌689年载初690年武周690年-705年武曌(武则天历代名臣:文官:狄仁杰,张柬之,姚崇,王及善,娄师德等。
690—705天授690年—692年如意692年长寿692-694年延载694年证圣695年天册万岁695-696年万岁登封696年万岁通天696-697年神功697年圣历698-700年久视700年大足701年长安701-705年中宗(复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705-710神龙705年-707年景龙707年-710年恭宗殇皇帝李重茂710 唐隆710年睿宗(复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710-712景云710年-711年太极712年延和712年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名臣:姚崇,宋景,张说等。
712-756先天712年-713年开元713年-741年天宝742年-756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762至德756年-758年乾元758年-760年上元760年-761年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762-779 宝应762年-763年广德763年-764年永泰765年-766年大历766年-779年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780-805 建中780年-783年兴元784年贞元785年-805年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805 永贞805年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纯806-820 元和806年-820年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821-824 长庆821年-824年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824-826 宝历824年-826年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826-840 宝历826年大和827年-835年开成836年-840年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840-846会昌841年-846年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846-859 大中847年-859年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859-873 大中859年咸通860年-873年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873-888 咸通873年-874年乾符874年-879年广明880年-881年中和881年-885年光启885年-888年文德888年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888-904 龙纪889年大顺890年-891年景福892年-893年乾宁894年-898年光化898年-901年天复901年-904年天祐904年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李柷904-907 天祐904年-907年。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夏世系表(约公元前21—16世纪,姒姓)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杼)—槐—芒—泄—不降—扁—廑(胤甲) -孔甲-皋-发-桀(履癸)商世系表(约公元前16—11世纪,子姓)大乙(汤)—大丁—外丙—中壬—大甲(太宗)中宗)小辛—小乙—武丁(高宗)辛(纣)西周世系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姬姓)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燮)—孝王(东周世系表(一平王(宜臼)阆)—襄王(郑)—顷王(壬臣)(贵)—敬王东周世系表(二元王(仁))—考王(嵬)—威烈王(午))—赧王(延)—考王( 嵬)—桓公(揭,封于河南)—威公—惠公(斑)—西周武公(封于河南,即洛)—东周惠公(封于巩)秦世系表(公元前221---207年,赢姓)始皇帝(政)—二世胡亥—子婴西汉世系表(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刘姓)高帝(太祖,邦)—惠帝(盈)—吕后雉—文帝(太宗,桓)—景帝(启)—武帝(世宗,彻)—昭帝(弗陵)—宣帝(中宗,询)—元帝(高宗)—成帝—哀帝(欣)—平帝(衎)—孺子(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公元8—23年)东汉世系表(公元25---220年,刘姓)光武帝(世祖,秀)—明帝(显宗,庄)—章帝(肃宗)—和帝(肇)—殇帝(隆)—安帝( 恭宗,祜)—顺帝(保)—冲帝(炳)—质帝(缵)—桓帝(志)—灵帝(宏)—少帝(弘农王,辩)—献帝(协,禅位于曹丕)三国世系表(公元220---280年)(一)魏国(公元220—265年,曹姓)武帝(太祖,操)—文帝(祖,睿)—齐王(芳)—高贵乡公—陈留王(奂,禅于司马炎)(二)蜀国(公元221---263年,刘姓)昭烈帝(备)---后主(禅(三)吴国(公元222---280年,孙姓)大帝(权)—会稽王(亮)帝(皓,为西晋所灭)西晋世系表(武帝(世祖,炎)(晏)—愍帝(邺,为匈奴族所灭)东晋世系表(元帝(中宗,睿))—穆帝(孝宗,聃) —哀帝(丕)(曜)—安帝(德宗) —恭帝(德文,禅于刘裕)南朝世系表(公元420---589年)(一)宋(公元420---479年,刘姓)武帝(高祖,裕)—少帝(义符)—文帝(太祖,义隆)—孝武帝(世祖,骏)—前废帝(子业)—明帝(太宗)—后废帝(昱)—顺帝(禅于萧道成)(二)齐(公元479---520年,萧姓)高帝(太祖,道成)---武帝(世祖,赜)—昭业—海陵王(昭文)—明帝(高宗,鸾)—东昏侯(宝卷)—和帝(宝融,禅于萧衍) (三)梁(公元502---557年,萧姓)武帝(高祖,衍)—简文帝(太宗,纲)—元帝( 世祖,绎)—敬帝(方智,禅于陈霸先)(四)陈(公元557---589年,陈姓)武帝(高祖,霸先)—文帝(世祖)—废帝(伯宗)—宣帝(高宗,顼)—后主(叔宝,灭于隋)北魏世系表(公元386---534年,鲜卑族拓跋部,孝文帝时改本姓拓跋为元)高祖成帝什翼犍—拓跋实—道武帝(珪,太祖)—明元帝(世祖,焘)—景穆帝(见)—文成帝(高宗,睿)—献文帝(显祖,元宏)—宣武帝(世宗,恪)—孝明帝(肃宗,诩)—孝庄帝()—安定王(朗)—孝武帝(修).)-废帝(钦)-恭帝(廓,禅于北周)北齐世系表(公元550--557年,鲜卑族,高姓)唐世系表(公元618--906年,李姓)高祖(渊)-太宗(世民)-高宗(治)-中宗(显)-睿宗(旦)-武则天(称制,即帝位改国号为“周”晚年去位。
世系表格式范文一、第一代。
老祖宗[名字]:他就像是一颗大树的根,牢牢地扎在这片土地上。
传说他是个特别勇敢的人,从遥远的地方带着全家迁徙到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
他擅长打猎,能在深山老林里找到各种猎物,养活一家人。
他还特别聪明,知道哪里的水源最干净,哪里的土地最肥沃,带着家人开垦农田,建造房屋。
二、第二代。
1. 大儿子[名字]:这可是个勤劳的主儿,继承了老祖宗的勤劳品质。
每天天不亮就去田里干活,种的庄稼那叫一个茁壮。
他还养了好多家畜,什么牛啊、羊啊,在他的照料下都长得肥肥壮壮的。
他性格比较憨厚老实,不太会说话,但心地特别善良,邻里之间有什么忙需要帮的,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头。
2. 二儿子[名字]:和大哥不太一样,他对做生意比较感兴趣。
经常背着包袱去附近的集市,把家里多余的农产品拿去卖,然后再换回一些家里没有的东西。
他能说会道,在集市上结交了不少朋友,慢慢地,还把生意做到了更远的地方。
他的脑子转得特别快,总能发现一些赚钱的好机会。
三、第三代。
1. 大孙子(大儿子家的)[名字]:从小就跟着爷爷和爸爸在田里干活,对种地那一套门儿清。
不过他可不是个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他还喜欢琢磨怎么提高产量。
有一次,他发现把两种不同的庄稼种在一起,互相不影响,还能让土地更肥沃,产量就提高了不少呢。
他还特别孝顺,对爷爷和爸爸都特别好,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让长辈吃。
2. 二孙子(大儿子家的)[名字]:他是个读书的苗子,对书本特别着迷。
家里虽然没有太多钱供他去很远的地方求学,但他自己很努力。
白天帮家里干活,晚上就在油灯下读书。
后来,他还成了村里的教书先生,教村里的小孩子们读书写字,大家都特别尊敬他。
3. 小儿子(二儿子家的)[名字]:这小子从小就跟着爸爸走南闯北,见识特别广。
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长大后,就跟着一些商队去了更远的地方。
据说他到过海边,见过比村子还大的船;到过大城市,那里的房子像小山一样高。
他每次回来都会给家里人讲外面的新鲜事儿,让大家都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
五代世系表后梁(907——923)(1)后梁太祖朱温─── (2)后梁末帝朱友贞907~912 913~923 ─── 后唐灭后梁后梁亡后唐(923——936)李克用─┬─ (1)后唐庄宗李存勖│ 923~926│└─ (2)后唐明宗李嗣源─┬─ (3)后唐闵帝李从厚926~933 │ 934│└─ (4)后唐废帝李从柯934~936 ─── 后晋灭后唐后唐亡后晋(936——946)臬捩鸡─┬─ ──石敬儒─ ─── (2)后晋出帝石重贵│ 943 ?46│└─ (1)后晋高祖石敬瑭936~942 ─── 契丹灭后晋后晋亡后汉(947——950)┌─ (1)后汉高祖刘知远─── (2)后汉隐帝刘承祐│ 947~948 949~950│└─ ─────□──── ─── (3)后汉湘阴公刘赟950 ─── 后周灭后汉后汉亡后周(951——960)(1)后周太祖郭威─┐─951~954 ││┌─ 后周皇后─┘─└─ ────□──── ─── (2)后周世宗柴荣─── (3)后周恭帝柴宗训 955~959 960 ─── 北宋灭后周后周亡五代世系表后梁(公元907——923年)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1)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晃(又名朱温)生卒:852——912.6 61岁在位:907.4——912.6开平(907.4——911.4)乾化(911.5——912)被子朱友珪杀次子(2)后梁郢王朱友珪生卒:?——913.2 ?岁在位:912.6——913.2凤历(913.1——913.2)自杀三弟(3)后梁末帝朱友贞生卒:888——923.10 36岁在位:913.2——923.10乾化(913.2——915.10)乾化(915.11——921.4)龙德(921.5——923.10)自杀后唐灭后梁后梁亡后唐(公元923——936年)>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1)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生卒:885——926.4 42岁在位:923.4——926.4同光(923.4——926.4)国乱被射杀兄(2)后唐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嗣源(又名李亶)生卒:866——933.11 68岁在位:926.4——933.11天成(926.4——929.1)长兴(930.2——933.11)(3)后唐闵帝李从厚生卒:914——933.4 20岁在位:933.12——934.4应顺(934.1——934.4)被废杀弟(4)后唐末帝李从珂生卒:886——936.11(闰) 51岁在位:934.4——936.11(闰)清泰(934.4——936.11[闰])国亡自焚后晋灭后唐后唐亡后晋(公元936——946年)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1)后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生卒:892——942.6 51岁在位:936.11——942.6天福(936.11——942.6)侄(2)后晋出帝石重贵生卒:914——964 51岁在位:942.6——946.12天福(942.6——944.6)开运(944.7——946.12)出降,为契丹所虏契丹灭后晋后晋亡后汉(公元947——950年)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1)后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生卒:895——948.1 54岁在位:947.2——948.1天福(947.2——947.12)乾祐(948)子(2)后汉隐皇帝刘承祐生卒:931——950 20岁在位:948.2——950.11乾祐(949——950)被乱军所杀堂弟(3)后汉湘阴公刘赟生卒:?——951 ?岁在位:950.11——950.12乾祐(950)被俘,于次年被杀后周灭后汉后汉亡后周(公元951——960年)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1)后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生卒:904——954.1 51岁在位:951.1——954.1 3年广顺(951——953)显德(953)侄,收为养子(2)后周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生卒:921——959.6 39岁在位:954.1——959.6 5年显德(955——959.6)子(3)后周恭皇帝柴宗训生卒:953——973 21岁在位:959.6——960.1 8个月显德(959.6——960.1)禅位,被封郑王北宋灭后周后周亡◎◎◎◎◎◎◎◎◎◎◎◎◎◎◎◎◎◎◎◎◎◎◎◎◎◎◎◎◎◎◎◎◎◎◎◎◎◎◎◎◎◎◎◎十国世系表吴(902——937)(1)吴武忠王杨行密───┬─── (2)吴烈祖杨渥902-905 │ 905-908│├─── (3)吴高祖杨隆演│ 909-920│└─── (4)吴睿帝杨溥921-937 ─── 南唐灭吴吴亡前蜀(903——925)(1)前蜀高祖王建─────── (2)前蜀后主王衍903-918 918-925 ─── 后蜀灭前蜀前蜀亡楚(907——951)(1)楚武穆王马殷───┬─── (2)楚衡阳王马希声907-930 │ 930-932│├─── (3)楚文昭王马希范│ 932-947│├─── (4)楚废王马希广│ 947-950│├─── (5)楚恭孝王马希萼│ 950-951│└─── (6)楚王马希崇951 ─── 南唐灭楚楚亡吴越(907——978)(1)吴越武肃王钱镠─────── (2)吴越文穆王钱元瓘───┬─── (3)吴越忠献王钱弘佐907-932 932-941 │ 941-947│├─── (4)吴越忠逊王钱弘倧│ 947│└─── (5)吴越忠懿王钱弘俶947-978 ─── 北宋灭吴越吴越亡闽(909——945)(1)闽昭武王王审之───┬─── (2)闽嗣王王延翰909─925 │ 925─926│├─── (3)闽惠宗王延钧─────── (4)闽康宗王昶│ 926─935 936─939│├─── (5)闽景宗王延曦│ 939─943│└─── (6)闽殷德帝王延政943─945 南唐灭闽闽亡南汉(917——971)(1)南汉高祖刘龚──┬── (2)南汉殇帝刘玢917─942 │ 942─943│└── (3)南汉中宗刘晟───── (4)南汉后主刘怅943─958 958─971 ─── 北宋灭南汉南汉亡荆南(924——963)(1)荆南武信王高季兴───── (2)荆南文献王高从诲──┬── (3)荆南贞懿王高保融───── (5)荆南高继冲924─927 928─947 │ 948─959 962─963│└── (4)荆南王高保勖960─962 北宋灭荆南荆南亡后蜀(925——965)(1)后蜀高祖孟知祥───── (2)后蜀后主孟昶925─934 935─965 ─── 北宋灭后蜀后蜀亡南唐(937——975)(1)南唐烈祖李昪───── (2)南唐元宗李璟───── (3)南唐后主李煜937─943 943─960 961─975 ─── 北宋灭南唐南唐亡北汉(951——979)(1)北汉世祖刘崇───── (2)北汉睿宗刘钧──┬── (3)北汉少主刘继恩951─955 955─968 │ 968│└── (4)北汉英武帝刘继元968─979 ─── 北宋灭北汉北汉亡附录桀燕(895——913)(1)桀燕王刘守光895─913 ─── 后唐灭桀燕桀燕亡清源(949——962)(1)清源晋江王留从效───── (2)清源王留居道949-962 962 ─── 北宋灭清源清源亡十国世系表吴(公元902——937年)都城:江都(今江苏扬州)(1)吴太祖武帝杨行密生卒:852——905.12 54岁在位:892——905.12于902年3月建国长子(2)吴烈祖景帝杨渥生卒:886——908.5 23岁在位:905.12——908.5天祐(906——908)二弟(3)吴高祖宣帝杨隆演生卒:897——920.5在位:908.5——920.5天祐(909——919)武义(919——921)弟(4)吴睿帝杨溥生卒:901——938 38岁在位:920.5——937.10武义(921)顺义(921——927)乾贞(927——929)大和(929——935)天祚(935——937)废,于次年死南唐灭吴吴亡前蜀(公元903——925年)都城:成都(今四川成都)(1)前蜀高祖王建生卒:847——918.6 72岁在位:891——918.6于907年9月建国天复(907)武成(908——910)永平(911——915)通正(916)天汉(917)光天(918)少子(2)前蜀后主王衍生卒:886——926.4 41岁在位:918.6——925.11乾德(919——924)咸康(925)被废后唐灭前蜀前蜀亡楚(公元907——951年)都城:长沙(今湖南长沙)(1)楚武穆王马殷生卒:852——930 79岁在位:896——930.11于927年6月建国子(2)楚衡阳王马希声生卒:898——932.7 35岁在位:930.11——932.7 2年弟(3)楚文昭王马希范生卒:899——947.4 49岁在位:932.7——947.4弟(4)楚废王马希广生卒:?——950.12 ?岁在位:947.4——950.12马希萼夺位,杀之兄(5)楚恭孝王马希萼生卒:?——951.11 ?岁在位:950.12——951.11 马希崇夺位,杀之弟(6)楚王马希崇生卒:?岁在位:947.4——950.12降南唐南唐灭楚楚亡吴越(公元893——978年)都城:钱塘(今浙江杭州)(1)吴越武肃王钱镠生卒:852——932.3 81岁在位:893——932.3于907年5月建国天祐(907)天宝(908——923)宝大(924——925)宝正(926——931)子(2)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生卒:887——941.8 55岁在位:932.3——941.8子(3)吴越忠献王钱弘佐生卒:928——947.6 20岁在位:941.9——947.6弟(4)吴越忠逊王钱弘倧生卒:929——973 45岁在位:947.6被废弟(5)吴越忠懿王钱弘俶生卒:929——988 60岁在位:947.6——978.8北宋灭吴越吴越亡闽(公元893——945年)都城:长乐(今福建福州)(1)闽太祖昭武王王审之生卒:862——925.12 64岁在位:907——925.12于909年4月建国子(2)闽嗣王王延翰生卒:?——926.12 ?岁在位:925.12——926.12弟(3)闽惠宗王延钧(又名王璘)生卒:?——935.10 ?岁在位:926.12——935.10于933年称帝龙启(933——934)永和(935)被杀子(4)闽康宗王昶生卒:?——939.7[闰] ?岁在位:935.10——939.7[闰] 通文(936——939)被杀叔(5)闽景宗王延曦生卒:?——944.3 ?岁在位:939.7[闰]——943.2永隆(939——944)废,于次年被杀弟(6)闽殷德帝王延政生卒:?——951 ?岁在位:943.2——945.8天德(943——945)南唐灭闽闽亡南汉(公元917——971年)都城:番禺(今广东广州)(1)南汉高祖刘龚生卒:889——942.4 54岁在位:911——942.4于917年7月建国乾亨(917——925)白龙(925——928)大有(928——942)子(2)南汉殇帝刘玢生卒:920——943.3 44岁在位:942.4——943.3光天(942——943)被杀弟(3)南汉中宗刘晟生卒:920——958.8 59岁在位:943.3——958.8应乾(943)乾和(943——958)子(4)南汉后主刘怅生卒:943——980 38岁在位:958.8——971.2大宝(958——971)降北宋灭南汉南汉亡荆南(公元924——963年)都城:荆州(今湖北江陵)(1)荆南武信王高季兴生卒:858——928.12 71岁在位:907——928.12于924年3月建国子(2)荆南文献王高从诲生卒:891——948.10 21岁在位:928.12——948.10 子(3)荆南贞懿王高保融生卒:920——960.8 41岁在位:948.11——960.8 弟(4)荆南王高保勖生卒:924——962.11 39岁在位:960.8——962.11侄(5)荆南高继冲生卒:943——973 31岁在位:962.11——963.2降北宋灭南汉南汉亡后蜀(公元925——965年)都城:成都(今四川成都)(1)后蜀高祖孟知祥生卒:874——934.7 72岁在位:925——934.7 9年于934年1月建国明德(934)子(2)后蜀后主孟昶生卒:919——965 47岁在位:934.7——965.1 31年明德(935——937)广政(938——965)降北宋北宋灭后蜀后蜀亡南唐(公元903——925年)都城:江都(今江苏南京)(1)南唐烈祖李昪生卒:888——943.3 56岁在位:937.10——943.3 6年升元(937——943)子(2)南唐元宗李璟生卒:916——961.7 46岁在位:943.3——961.7 18年保大(943——957)中兴(958)交泰(958)958年,南唐主去帝号、年号,称国主子(3)南唐后主李煜生卒:937——978 46岁在位:961.7——975.11 15年降北宋,后被宋太宗毒杀北宋灭南唐南唐亡北汉(公元951——979年)都城:太原(今山西太原)(1)北汉世祖刘崇(又名刘旻)生卒:895——954.11 60岁在位:951.1——954.11 4年乾祐(951——954)子(2)北汉睿宗孝和帝刘钧生卒:926——968.7 43岁在位:954.11——968.7 14年乾祐(955——956)天会(957——968)养子(3)北汉少主刘(薛)继恩生卒:935——968.9 34岁在位:968.7——968.9 2个月被刺杀弟(4)北汉英武帝刘(何)继元生卒:?——约992 ?岁在位:968.9——979.5 11年天会(969——973)广运(974——979)降北宋北宋灭北汉北汉。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
汉代皇帝世系表
从前206年到220年,汉王朝经历24帝28传,共执政427年。
其中,西汉从前206年到25年,共12帝15传,执政232年;东汉从25年到220年,共12帝13传的,执政196年。
隋代皇帝世系表
自581年杨坚迫使周帝禅位,在大兴(今西安)建国,到618年亡国,整个隋朝共经历3个皇帝,统治38年。
杨坚父亲杨忠是汉太尉杨震的后代,今陕西华阴人,后移居今内蒙古武川西南。
唐代皇帝世系表
宋代皇帝世系表960年~1279年
元代世系表
1206年~1368年
根据《元朝史话》、《中国历朝帝王概览》和《中国历史年表》整理
自成吉思汗1206年统一蒙古到1368元顺帝北走元朝灭亡,整个元朝经历15帝、19传,共163年(顺
① 1227年~1228年,睿宗拖雷(成吉思汗第四子)监国1年,但未称帝。
② 1241年~1245年,乃马真皇后实际执政5年,但未称帝。
③ 1249年~1251年,海迷失皇后听政称制3年,也没有称帝。
④ 1954年迁葬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的甘德尔敖包上。
明代世系表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当时的应天府)即皇帝位,建立起大明帝国。
若不算后面在局地区延续的南明,自1368年建国到1644年亡国,整个明朝共经历16个皇帝,执政277年。
清代世系表
若从1644年推翻大明王朝开始,大清王朝经历了267年。
若从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算起,清代经。
世系表对家族的意义
一、传承家族文化
世系表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反映了家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通过世系表,家族成员可以了解自己的祖先和家族历史,感受到家族的文化底蕴,加深对家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家族文化。
二、凝聚家族力量
世系表能够凝聚家族力量,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世系表,家族成员可以了解彼此的血缘关系,形成一种亲密感和认同感,加强家族内部的凝聚力。
此外,世系表还可以作为家族聚会和交流的工具,让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三、体现家族价值观
世系表可以体现家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世系表中,通常会记录家族成员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反映出家族对某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重视。
例如,一个家族可能会强调孝道、忠诚、勤奋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可以通过世系表中的家族成员事迹得到体现和传承。
四、增强家族自豪感
世系表可以增强家族自豪感。
当家族成员看到自己的祖先和家族历史,感受到家族的辉煌和荣耀时,会加深对家族的认同和自豪感。
这种自豪感可以激发家族成员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促进家族的发展和繁荣。
综上所述,世系表对家族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传承家族文化、
凝聚家族力量、体现家族价值观、增强家族自豪感等,有利于家族的发展和繁荣。
世系表
石器时代(大致):
少典——黄帝(蚩尤)(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
夏:
启——{太康
{扃——胤
甲{仲康(有穷后羿氏)——相(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孔
甲——皋——敬——桀
夏朝14世17帝,历史400余年(前2070——前1600),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组织的国家
商:
汤——{太丁——太甲——{沃丁——{小甲{仲丁——祖已(中宗)——{沃甲——南庚
{外丙{雍己{外壬
{仲壬{太庚——{太戊——{河壇甲{祖辛——祖丁——小
{孝己
乙——武丁(高宗——{祖庚{廪辛
{祖甲——{康丁——武乙——文丁——帝已——帝辛(纣)
商朝历经400年,是奴隶时代的发展时期,青铜器发达,社会制度比较完善。
周:
西周
体系
东周
上动荡和变革在一起的唯一时代,后来的乱世与变化都没有逃出都没有逃出这一时期的成就
秦
汉
西汉
后来的中原大汉民族的政权。
新
不怎么受到好评,反倒是以叛变者的状态出现在历史中。
东汉
班超出使西域,甘英出大秦但没有继续对外扩张,只能做到守成,但是宦戚的内外之争
造成国内的动荡与不平。
三国
魏
没有真正完成统一,只能作为分裂者之一。
蜀
吴
皇封,但是做到这一种的实力与他们前三代的奋斗分不开。
晋朝
西晋
靡的状态,西北的少数民族在这一时期兴起,对以后民族融合有借鉴作用东晋
南北朝南朝
宋
齐
梁
陈
北朝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十六国
隋
唐
五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
吴
闽
南唐
吴越
荆南(南平)
前蜀
后蜀
北汉
楚
宋北宋
南宋
辽
金
西夏
元(蒙古)
明
清(后金)
附表一历年大事记
附表二中有一部分主要诸侯国的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