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41
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1.常用推拿方法揉脾经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减退、黄疸等。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见图1)。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100~300次。
揉肺经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见图1)。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无名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100~300次。
揉板门主治:食积、腹胀、食欲减退、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
位置:手掌的大鱼际平面(见图1)。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端按揉小儿大鱼际100~300次。
摩腹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位置:腹部。
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有规律地移动的方法,称摩法。
摩3~5分钟。
推七节骨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
位置:腰骶部正中,第四腰椎至尾骨末端处(见图2)。
操作:操作者用拇指桡侧面或示指、中指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100~300次。
向上推为推上七节骨;向下推为推下七节骨。
揉足三里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痿软无力等。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见图3).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100~300次。
捏脊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位置:背脊正中旁开1寸,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操作: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上,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
施术时应从儿童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椎骨下开始),术者用双手的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儿童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此捏6遍,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腑脏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
儿童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首先,在儿童中医保健中,针灸是一项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针灸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来调整身体的平衡状态。
对于儿童来说,针灸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针灸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穴位和轻柔的刺激来缓解儿童的症状,如食欲不振、失眠、多汗等。
同时,针灸还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增强他们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推拿是另一种适宜的技术和方法。
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来调整身体的功能和平衡的方法。
对于儿童来说,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的氧气供应,改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从而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推拿还可以调整儿童的脏腑功能,增强他们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改善食欲不振、腹泻等问题。
另外,中草药的应用也是儿童中医保健中常用的方法。
中草药是一种天然的药物,具有温和、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在给儿童应用草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症状和体质来配方。
常见的一些适合儿童的中草药包括黄芪、白术、淮山药等,它们可以调整儿童的脏腑功能,增强他们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此外,儿童中医保健中还可以使用其他技术和方法,如拔火罐、艾灸等。
这些方法都具有温和、安全的特点,适合儿童使用。
拔火罐可以通过负压的刺激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舒缓儿童的疼痛和不适。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的刺激来促进经络的畅通,调整气血的运行,改善儿童的不适症状。
总的来说,儿童中医保健的适宜技术和方法有针灸、推拿、中草药应用等,这些方法都具有温和、安全的特点,并且能够针对儿童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来进行治疗。
但在应用这些方法时,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随意自行使用。
另外,家长和儿童本人也需要保持合理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并且定期接受体检,以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
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中医保健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比于西方医学,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性,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来维持健康。
在儿童中,中医保健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中医药中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适用于儿童常见病症的治疗和保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保健适宜技术。
一、按摩按摩是一种通过对儿童身体的刺激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的技术。
在中医中,按摩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很重要。
按摩可以缓解婴儿的胃脘胀气和便秘问题,对于改善儿童睡眠和增强免疫系统也有积极的影响。
除了皮肤按摩,中医还使用针灸按摩、拔火罐和拨筋等技术来调理儿童身体。
二、中药疗法中药的使用在中医保健中是一种常见的技术。
中药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来帮助儿童恢复健康。
在儿童常见的感冒、咳嗽和发烧等疾病中,中药可以发挥祛邪散寒、祛湿化痰的作用。
此外,中药也可以用于加强儿童的免疫力,改善肠道问题和促进骨骼发育。
然而,选择合适的中药剂量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三、食疗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在儿童保健中,中医食疗可以提供营养,并针对儿童的特殊需求给予合理的调理。
比如,对于食欲不振的儿童,可以采用一定的调味疗法来提高食欲。
另外,一些特定的中药食材如大枣、莲子、枸杞等也可以用于增强儿童体质。
四、气功气功是一种通过呼吸控制和动作锻炼来调整身体气场的技术。
在儿童保健中,气功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肌肉力量。
通过练习简单的气功功法,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提高抵抗力。
例如,儿童可以练习腹式呼吸、五禽戏和八段锦等常见的气功练习。
综上所述,中医保健技术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按摩、中药疗法、食疗和气功等技术都可以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保护和治疗。
然而,在使用中医保健技术的过程中,家长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正确的方法,并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儿童保健也应该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为儿童的健康提供全面的保障。
您知道儿童保健科也有中医保健门诊吗儿童保健科是医院中专门负责儿童保健和成长的科室,其职责是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儿童保健、生长发育评估、儿童营养、健康咨询等服务。
而中医门诊则是医院中的中医科室,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在儿童保健科中,也会有一定的中医门诊服务,为儿童提供一些中医调理和保健的方法。
以下将详细介绍儿童保健科中的中医门诊及其相关内容。
一、儿童保健科中的中医门诊儿童保健科中的中医门诊主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为儿童提供调理、保健、预防和治疗等服务。
这些中医治疗方法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显著、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在儿童保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儿童保健科中的中医门诊主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如小儿推拿、穴位贴敷、药浴、耳穴按压等,以预防治疗儿科疾病及保健为目的的方法。
这些中医适宜技术无毒副作用、无痛苦、效果好、费用低,已经成为中医儿科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在中医门诊中,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儿童进行体质辨识,通过个体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辨证施膳进行保健指导。
同时,运用中药内服及中医外治疗法调和小儿脏腑功能、促进小儿阴阳平衡,通过改善小儿体质,从而防治小儿诸病。
此外,还开展与其它科室的联合治疗,如与儿童生长发育专科门诊、儿童心理行为专科门诊、儿童康复门诊、儿童营养门诊及早期综合发展专科门诊进行资源整合,开展科内双向会诊合作,构成儿保特有的中西医结合儿童保健防治未病服务。
儿童保健科中的中医门诊为儿童提供了一种自然的、副作用小的保健和治疗方式,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中医门诊的服务内容中药治疗在儿童保健科中,中药治疗是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
医生会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采用天然的中草药,配制成适合儿童服用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以调节儿童的身体状况,增强免疫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门诊中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在儿童保健科中,针灸疗法可以帮助调节儿童的免疫功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疼痛等症状。
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第一部分服务要求一、开展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从事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儿童中医保健知识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其他类别医师。
三、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四、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可以与预防接种程序时间相结合。
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第二部分管理程序根据各试点地区实际情况,各地区可结合预防接种程序的时间要求,至少在6月至1岁期间、1至3岁期间、3岁至6岁期间各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至少3次),主要内容为: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①方法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以望诊为主;二、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常用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三、对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四、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以下为0—36个月儿童和3岁至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可以选择的时间以及服务的基本流程。
表1 0-36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 3 —表2 3-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第三部分儿童中医诊断方法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以望诊为主。
一、望面色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
面色萎黄,多为脾虚;面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证。
若眼周发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
若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或惊风先兆,建议转诊。
二、望形态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动态,即观察儿童形体的胖瘦强弱和动静姿态。
重点察看以下几方面:(一)囟门:前囟1岁半前闭合为正常。
若前囟迟闭、突起、凹陷均为异常。
(二)头发:头发柔润光泽为正常。
若头发稀疏、干枯、脱落、有枕秃为异常。
(三)体态:姿态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
若多动不宁或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