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
- 格式:doc
- 大小:15.58 KB
- 文档页数:6
春日偶成古诗翻译注释春日偶成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其内容讴歌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以及人们在这个季节里应该如何充分地感受和享受生命的延续。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古典诗歌,下面将对其进行翻译和注释。
春日偶成杜甫好时节到来,春天已经来临,大地万物又复苏,东风吹拂着草木,阳光洒在田野,人们的愿望也开始生根发芽了。
江南的草原上,燕子高飞地转弯,柳树抽出新芽,桃花盛开在田野边。
当春之歌再次响起,我们伴着音乐和舞蹈,祈求生命的情感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得到放松。
(注释)1. 好时节到来:指喜事,如结婚,庆祝生日等2. 春天已经来临:春天是代表新生命的季节,即使是人也会变得更加生龙活虎。
3. 大地万物又复苏:指春天对自然界的影响,万物从冬眠中复苏。
4. 东风吹拂着草木:东风是代表春天的风,气息温暖,可以唤醒植物的生命力。
5. 阳光洒在田野:春天阳光充足,可以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6. 愿望生根发芽:春天是新生命的季节,新的开始和生长都极为重要。
7. 江南的草原上:江南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此处所说的草原,是指广阔的草地。
8. 燕子高飞地转弯:燕子是春天的代表性鸟类,它们在春天里可以飞得更加自由。
9. 柳树抽出新芽:柳树是春天中最早抽芽的树种之一。
10. 桃花盛开在田野边:桃花是春天中最为美丽的花卉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
11. 春之歌再次响起:古代诗歌常常用到“歌”的概念,说一声“春之歌”不仅是表达春天的喜悦,也是表达人们对春天生命力的崇尚。
12. 音乐和舞蹈:古代的春节庆祝活动多半围绕着音乐和舞蹈来展开。
13. 生命的情感:古代人们对生命的情感是十分深厚的,特别是在春天里,这种情感会变得更加浓烈。
从翻译和注释中可以看出,春日偶成所蕴含的意义十分深远,它不仅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和情感的探索和升华。
正是因为这首古典诗歌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它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如此厚重的文化精华。
周总理诗歌春日偶成鉴赏《春日偶成》是周恩来总理的诗作,这首诗有着独特的魅力呢。
周恩来总理的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诗中所描绘的景象,那是一种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那种从心底里涌起的喜悦。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这简单的两句,就把春天那种五彩斑斓的美给勾勒出来了。
樱花在阡陌上盛开得红红火火的,那是一种特别绚烂的色彩,而柳树的绿呢,在池边垂着,绿得那么清新,那么充满生命力。
这就好像我们走在春天的田野间,看到这样的美景,眼睛都亮了起来。
再看后面的诗句,那更是充满了一种乐观豁达的情怀。
诗里传达出的情感,就像是一阵春风,吹进人的心里。
它没有那种故作深沉或者是无病呻吟的感觉,就是很纯粹地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
周恩来总理在当时的环境下,还能有这样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笔触,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他的这种态度也能给我们现代人很多的启示。
在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可能会觉得很沮丧,但是看看总理的这首诗,就会觉得,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地去面对。
而且啊,这首诗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用词简洁却非常精准。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闪亮的星星,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片璀璨的星空。
他没有用那些特别生僻或者是华丽得让人眼花缭乱的词,就是用最普通的字眼,描绘出了不普通的画面。
这就好比我们平时说话,用最简单的话表达出最深刻的感情才是最厉害的。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在写作还是在日常的表达上。
从更深层次去看,这首诗还反映出周恩来总理的心境。
他的心中有着对国家、对人民美好的愿景。
春天在他的诗里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国家的希望,人民的幸福。
他希望国家就像春天的大地一样,充满生机,蓬勃发展。
他把自己的这种情怀融入到诗中,让我们读诗的时候,仿佛能看到他那颗炽热的心。
周恩来总理的《春日偶成》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来说,都值得我们反复去品味、去欣赏。
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编辑本段译释注解①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
②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一作“望”。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在花丛柳树间随步慢行,已来到前面的河边。
③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④将谓:就要说。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在花丛柳树间随步慢行,已来到前面的河边。
人们还以为我像孩子一样,贪玩呢!本文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译诗: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一幅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身处这宜人的景色,我完全陶醉了。
可是谁知道我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我像年轻人一样偷闲贪玩呢!诗题意思:在春天郊游心情愉悦时随手写成的诗。
编辑本段浅评《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诗题一作《偶成》,作于公元1058—1062年春,程颢陕西鄠县主簿时。
任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
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
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
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在程颢的诗作中,这算的上是一首好诗。
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编辑本段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春日偶成古诗全文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哎呀,你看这诗里说“云淡风轻近午天”,这景象难道不像咱们在一个阳光正好的上午,抬头看到那湛蓝天空中丝丝缕缕的白云,轻柔得仿佛能被一口气吹散?就像棉花糖一样,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再瞧“傍花随柳过前川”,这不就好比咱们漫步在公园,身边是五彩斑斓的花朵,还有那随风摇曳的绿柳,沿着小溪一直往前走。
这画面多美呀!
“时人不识余心乐”,这多像有时候咱们自己心里特别开心,可别人就是不懂,还在那瞎猜。
比如说,你考试得了高分,心里乐开了花,可别人却觉得你只是运气好,这能不让人生气吗?
最后“将谓偷闲学少年”,难道大人就不能像少年一样拥有快乐和轻松吗?凭啥大人就不能偶尔放松一下,享受一下美好的时光呢?
我觉得呀,这首诗把春天的美好和诗人的心情描绘得特别生动,让咱们读着就仿佛身临其境,也能感受到那份快乐和自在。
春日偶成的诗意赏析 《春日偶成》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赏析一下这首诗,欢迎阅读。
春日偶成的诗意《春日偶成》作者:程颢原文: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1、偶成:偶然写成。
2、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3、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4、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5、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诗意: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阳光温暖极了。
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在玩耍呢。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
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
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
(lz13)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
春日偶成译文及注释
春日偶成(古诗)
春日偶成,小荷才露尖。
微风轻拂,细雨斜照。
夹岸桃花,浅水芙蓉,
深巷人家,重帘朱户。
注释:
1、《春日偶成》是一首古典诗歌,作者不详,由其中的“小荷”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2、“春日偶成”四个字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小荷”指的是荷花,荷花只在春季会开出花,而且花朵又瘦又尖,寓意着春天的到来。
3、“微风轻拂,细雨斜照”这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微风轻拂,温和的风吹动着春天的景色,细雨斜照,洒下淡淡的雨水,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美丽。
4、“夹岸桃花,浅水芙蓉”描绘了春天泛滥的河水,桃花和芙蓉随着河水漂流,可以看到满岸的花朵。
5、“深巷人家,重帘朱户”描绘了深巷里的人家,人家的门口有着厚重的红帘子,映衬出一片春天的美景,也寓意着春天的温暖。
总的来说,《春日偶成》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美丽景色,它所描述的春天的景色,如岸边的花朵,轻拂的微风,斜照的小雨,深巷里的人家,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温馨。
春日偶成古诗的意思
哎呀,说起这首古诗,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你看,这云儿淡淡的,风儿轻轻的,快到中午的时候,那景色多美呀!就好像咱们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出去郊游,是不是感觉心情都一下子敞亮起来啦?这难道不像我们在一个美好的清晨,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瞬间精神抖擞?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诗人的这份快乐呀,当时的人们不理解,还以为他是在偷懒像少年一样玩耍呢。
这不就跟咱们有时候做自己喜欢的事,别人不理解,还在旁边瞎嘀咕一个样嘛!
在我看来呀,这首诗描绘的就是诗人在春天里那种自由自在、满心欢喜的状态。
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管享受这美好的春光。
这不就是在告诉咱们,要珍惜身边的美好,大胆去追求自己内心的快乐嘛!。
《春日偶成》原文及译文《春日偶成》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日偶成》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日偶成》原文:程颢〔宋代〕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译文: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白话译文晴空云淡,和风轻拂,又正是中午丽日高悬。
沿着繁花翠柳的小径漫步,正走到前头的河边。
旁人哪会理解我此时心中感受到的欢乐,还以为我在偷闲学那热衷于寻花问柳的少年呢。
注释词句注释①偶成:不经意写成的诗。
②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
③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一作“望”。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④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⑤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春日偶成》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
其一,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
其二,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
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
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
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程
颢所写的一首诗,为时任陕西鄠县
主簿的程颢春日郊游时触景生情写
下来的,其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
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连带抒发了
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作者前两句
写景,写出大自然拥有的无限生机;后两句抒情,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
偷闲春游,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
言浅近通俗,通篇写出了诗人对少
时在故乡生活的怀念,并表达了诗
人自己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
①偶成:不经意写成的诗。
②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
③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
或河畔。
④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
的心。
余:一作“予”,我。
⑤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译文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
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阳光
温暖极了。
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
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
河边。
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
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
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在玩耍呢。
春日偶成程颢的意思
程颢是宋朝时期的文学家、教育家,他生活在北宋政权内部的校官之家,主要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包括《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是程颢在春天写的一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受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通过《春日偶成》,程颢试图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并扩展到对生命、时光和人生的思考。
他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并意味着人们应该珍惜时光,感悟生命的真谛。
这首诗受到了后世文人的广泛崇敬和学习。
春日偶成程颢故事讲解
春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在这美好的季节里,留下了许多令人启迪的故事。
本文将为您讲述《春日偶成》中的程颢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位先贤的智慧与品德。
一、程颢简介
程颢(1032-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
他与弟弟程颐并称“二程”,共同创立了理学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春日偶成》故事讲解
1.故事背景
《春日偶成》是程颢所作的一首诗,描述了他在春日游玩时的所见所感。
这首诗意境优美,寓意深刻,展现了程颢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2.故事内容
一日,程颢与友人在春日游玩,欣赏着满园春色。
他看到一棵枝繁叶茂的柳树,不禁感慨万千,吟诗一首:
春日游园不值,独自寻芳草。
满地绿阴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诗表达了程颢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3.故事寓意
(1)珍惜时光:程颢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提醒我们要珍惜美好时光,不负韶华。
(2)顺其自然:程颢在诗中提到“满地绿阴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寓意着人生中有些事情是无法阻挡的,要学会顺应自然,接受现实。
(3)无常观:程颢在诗末写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道理,提醒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人生百态。
三、结语
《春日偶成》这首诗是程颢在春日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它寓含了珍惜时光、顺其自然和无常观等哲理。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春日偶成[宋]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②,傍花随柳③过前川④。
时人⑤不识余心乐,将谓⑥偷闲学少年。
【注释】①偶成:偶然作成。
②午天:中午的时候。
③傍花随柳:傍,靠近。
穿行于花丛、柳林之间。
④川:河流。
⑤时人:当时的人。
⑥谓:说,以为。
【大意】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拂着人面,时当近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
当时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乐,说我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
【赏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两句诗写景,短短14个字便画出了一幅风和日丽的风景图。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两句诗抒情,抒发了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闲适中充满情趣。
这首诗是作者自咏自己闲居自得的乐趣。
【链接】程颢(1032-1085),北宋洛阳人,著名儒家学者。
字伯淳,号明道。
谥明道先生。
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
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
在政治上,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赞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
由于他们长期从事教育活动,桃李遍布天下,江河南北都有程门的弟子。
学有所成、名载史册的弟子就有数十人,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弟子有如坐春风之喻。
他和其弟程颐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
世称程朱学派。
他的不少诗是描绘自然风景、闲居生活和理学宗旨的。
古诗文《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赏析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宋朝: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译文及注释【译文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阳光温暖极了。
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样子,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玩耍呢。
】【注释①偶成:不经意写成的诗。
②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
③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一作“望”。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④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⑤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鉴赏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
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
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
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时代以及对故乡的怀念。
程颢程颢(1032-1085),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古诗春日偶成拼音版本古诗春日偶成春日偶成宋·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韵译: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这惬意的春游呀,人们并不了解,将会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散译: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注释:⑴偶成:偶然写成。
⑵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⑶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⑷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⑸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诗的前二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
其一,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
其二,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
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
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
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
这样,这两句诗尽管描写的只是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四下《春日偶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春日偶成》,背诵这首古诗。
2、学会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两首》中的《江南春》(指名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诗《春日偶成》(板书)。
在10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里,北宋诗人程颢踏春郊游,意兴所至,偶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诗。
师:听了老师的叙述,你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题目的意思吗?(出示:春日:春天里的一天,偶成:偶有所感,写成诗歌。
)
生:春天里的一天,诗人偶有所感,写成了一首诗。
师:程颢偶有所感而写成的这首诗,后来竟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经典名诗它的魅力何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欣赏它。
(出示全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分清节奏。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板书:读准)
开火车分行读,正音。
师:古诗是有节奏的。
(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范读)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将它读顺。
指名二三个学生朗读。
齐读。
三、理解诗意。
师:这首诗你能读懂吗?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明白?出示词语解释,开火车读,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考这首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可以在书上做笔记。
(出示:近午天:接近中午,傍:靠近,随:沿着,川:河流,时人:当时的人,识:理解,余:我,将谓:就以为,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自由说,同桌交流。
师:同学们,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学生试说,教师注意引导和纠正。
指导:
“云淡风轻近午天”,解释方法:改变顺序。
“近午天云淡风轻”
“傍花随柳过前川”,解释成:“在花丛柳林间穿过”,没有直译,根据诗意巧译。
“将谓偷闲学少年”,解释方法:改变顺序。
“将谓学少年偷闲”
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都说出来?
学生试说,教师注意引导和纠正。
(将近中午的时候,淡淡的云飘浮在天空,轻轻的风吹拂着大地,我在花丛柳林间穿过,又走过了前面的小河。
当时的人不知道我的心情多么快乐,还以为我学少年的样子,忙里偷闲去玩耍呢!)
师: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可以说同学们已经读懂了,再次齐读,读出古诗的意思。
(板书:读懂)
四、指导朗读、引导想象。
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我们还要去品读古诗的意境。
(板书:读悟)师:各位同学,现在你就是程颢,我想请教一下,你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春景?
生:云、风、花、柳、川(板书:云、风、花、柳、川)出示图片。
师:你能具体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景物吗?你可是文采飞扬的大诗人呀!师:除了这些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美景?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想象。
出示句式:
金黄的迎春花在枝头绽放,像_________________山坡上,那大片大片的桃花像_________________
油菜花开了,_________
鸟儿在枝头__________
湖面上,几只野鸭_______
五彩斑斓的蝴蝶________
学生描绘春景,教师予以引导和评价。
师:哦,原来程大诗人看到了这么多美景。
你能读出这美丽的春景吗?生再读诗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指名读、评议,齐读。
师:同学们,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美景中,你会做些什么?(要求将句子说清楚说具体)
生1:太开心了,我编了个柳条帽子戴。
生2:我也很开心,我欣赏花朵上的蝴蝶了。
生3: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在河边逗小鱼和蝌蚪玩。
师:诗人程颢看到如此美丽的春景,他也做出了像你们一样的举动。
那些在地里劳动的庄稼人、在河边洗衣的姑娘们看到这样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做出这样的举动觉得非常奇怪。
他们会说什么呢?
出示句式:地里劳动的庄稼人会说:“”
在河边洗衣的姑娘会说:“”
________会说:“”
学生想象说话。
自由说,同桌互相说。
师:诗人介意别人对他的议论吗?你认为诗人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能否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呢?
(怡然自得、悠然自得、自得其乐的快乐。
)
师:由此可见,作者写乡邻们对他的议论,实际上是为了突出自己心中的——快乐!(指板书)指名学生朗读,评价。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
师:程颢在这首诗中先描写了美丽的春景,(板书:写景)再抒发了快乐的心情(板书:抒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将心中的快乐和这柔和明丽的春光融为了一体。
整首诗读起来,有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令人百读不厌。
我们再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朗读,评价。
齐读。
五、背诵古诗。
师:优美的诗篇应该储存在大脑里,请读熟这首诗,学会背诵。
指名有感情地背诵,齐背。
六、改写古诗
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现代的记叙文,题目就是《春日偶成》改写。
(板书:读写)
出示练笔提示:
春景(诗中写到的、想象到的)
诗人的行动(诗中写到的、想象到的)
路人的议论
诗人内心所想
七、学生练写、当堂交流、总结学法。
板书设计:
春日偶成
写景:云、风、花、柳、川读准抒情:乐读懂读悟
读写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