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组织结构及法律体系结构【经典】
- 格式:docx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日期】2011.10.27•【分类】政府白皮书正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10月27日)目录前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结束语前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到2010年底,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它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而逐步形成的。
建国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组建和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艰巨任务。
既统一又分层次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四)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还可以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五)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还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六)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权限划分制度和结构立法体制,是指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国家机关立法权限划分的情形和状态,是关于立法权、立法权运行的立法权载体诸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其核心是有关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
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就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立法体制,根据各级各类国家立法机关的权限,可以作如下分类:一、中央一级(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其他的基本法律。
首先说一下这些都是政府网站上面可以找到的东西并且已经公布的资料,没有违反任何法律以及相关条文。
经广大朋友们提醒,再说明一点有些部门领导已经更换有些资料相对滞后~但这个日志主要是让大家了解组织架构,除了这个,如果有什么错误请大家吐槽,谢谢~中国人提起部委,往往会加上“中央”两字作为前缀,因其往往掌握一个系统的全国性政策大权。
中央的诸多法规和决策,背后多是部委意见,只是后来以中办国办的名义发出,戴上了中央的帽子。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部委资源分配的权力越来越大,所以才有“跑部钱进”之说,也由此国家发改委才会被称为“小国务院”。
实际上,部委是统称,其实也分三六九等。
其本身地位在官方系统内就有明摆着的不同,至于实际权责之下的民间影响,则更是千差万别。
首先是隶属于党中央的“部”: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中联部。
这些党口的“部”,一般来说规格都比其他部委高。
像中组部和中宣部,部长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员,而统战部部长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也是副国级的高级官员。
党的部门比如中组部、中宣部是不挂牌子的,而且凡是党的部委门口必有武警站岗,不许拍照。
其次的一些部委,按照官方表述,是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其实就是“内阁”部门。
这些部门很多我们平时很熟悉,诸如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商务部、财政部、工信部、司法部、环保部、文化部等。
国务院的部委很多没有武警,行人可于门口拍照。
“内阁”部委之下,是一个孤单的“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资委。
给予这个“直属特设机构”的名称,是表示对国资委的重视,因为国资委管着100多家大型央企。
除了这些“部”和“委”之外,接下来是很多部级的“总局”和“总署”,比如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安监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
它们就不是“内阁”部门了,而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同样是正部级,但是和“内阁”部委在权力上却有很大区别,当初国家环保总局就为了升格为环保部奋斗多年。
具体讲,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的部委参与国务院的重大决策,而“直属机构”则只负责执行,不能参与决策。
首先说一下这些都是政府网站上面可以找到的东西并且已经公布的资料,没有违反任何法律以及相关条文。
经广大朋友们提醒,再说明一点有些部门领导已经更换有些资料相对滞后~但这个日志主要是让大家了解组织架构,除了这个,如果有什么错误请大家吐槽,谢谢~中国人提起部委,往往会加上“中央”两字作为前缀,因其往往掌握一个系统的全国性政策大权。
中央的诸多法规和决策,背后多是部委意见,只是后来以中办国办的名义发出,戴上了中央的帽子。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部委资源分配的权力越来越大,所以才有“跑部钱进”之说,也由此国家发改委才会被称为“小国务院”。
实际上,部委是统称,其实也分三六九等。
其本身地位在官方系统内就有明摆着的不同,至于实际权责之下的民间影响,则更是千差万别。
首先是隶属于党中央的“部”: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中联部。
这些党口的“部”,一般来说规格都比其他部委高。
像中组部和中宣部,部长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员,而统战部部长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也是副国级的高级官员。
党的部门比如中组部、中宣部是不挂牌子的,而且凡是党的部委门口必有武警站岗,不许拍照。
其次的一些部委,按照官方表述,是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其实就是“内阁”部门。
这些部门很多我们平时很熟悉,诸如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商务部、财政部、工信部、司法部、环保部、文化部等。
国务院的部委很多没有武警,行人可于门口拍照。
“内阁”部委之下,是一个孤单的“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资委。
给予这个“直属特设机构”的名称,是表示对国资委的重视,因为国资委管着100多家大型央企。
除了这些“部”和“委”之外,接下来是很多部级的“总局”和“总署”,比如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安监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
它们就不是“内阁”部门了,而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同样是正部级,但是和“内阁”部委在权力上却有很大区别,当初国家环保总局就为了升格为环保部奋斗多年。
具体讲,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的部委参与国务院的重大决策,而“直属机构”则只负责执行,不能参与决策。
解读宪法政府的组织结构宪法政府的组织结构是指国家宪法所规定的政府机构以及机构之间的关系和职能划分。
在现代国家中,宪法政府通常由多个机构组成,每个机构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功能,共同协作以实现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本文将对宪法政府的组织结构进行解读,并探讨其重要性和作用。
一、立法机构宪法规定的政府组织结构中,立法机构是其中之一。
立法机构负责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法规。
在民主国家中,立法机构通常由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或国会构成。
议会中的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代表着人民的利益。
他们通过讨论、辩论和表决的方式来制定和修改法律,确保国家的法律体系完备、公正和合理。
立法机构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保障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法律环境,保障公民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此外,立法机构也起到监督政府行为的作用,确保政府依法执政。
二、行政机构行政机构是宪法政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和管理国家的政策和法规。
行政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实施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服务等。
在行政机构中,国家元首、总理以及各级政府部门都是行政机构的代表。
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通常是分层次的,上下级之间有着明确的权责关系。
国家元首负责总体统筹和决策,总理负责国家政府的日常运行,各级政府部门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和管理。
行政机构的良好组织结构和高效运作对于国家的有效治理至关重要,它能够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提高政府执行力度和效率。
三、司法机构宪法政府的组织结构中还包括司法机构。
司法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解决纠纷和维护公正。
司法机构通过审判和法律解释的方式来实现公民的权益保护、社会的秩序维护以及法律的适用。
通常,司法机构由法院和检察院组成。
法院负责审理各类案件,以法律为依据进行判决。
法院的判决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能够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检察院负责依法实施法律监督,维护法律的公平适用,打击犯罪行为。
司法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
浅谈当代中国政府基本架构,主要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作者:魏福多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12期【摘要】在分析研究当代中国政府时,首先要了解中国政府的执政方式及政府等级划分,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承担的职能角度,了解并掌握政府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
本文从纵向的政府层级划分和横向的职能划分两个角度探讨当代中国政府。
【关键词】政府;架构;关系在研究中国政府时,首先要明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最大的政党,也是中国政府唯一的执政党,在中国的政府事务管理中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在研究中国政府时,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历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本文不作展开描述。
一、政府的含义及职能(一)政府的含义政府是一个国家为了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按照区域分割原则,以暴力统治为依托,组织起来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
政府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则泛指各类国家权力机构,包括一切依法享有制定法律、执行和贯彻法律,以及解释和应用法律的公共权力的机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狭义的“政府”概念仅仅是指国家机构中执掌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机构。
1、广义政府:即指一个国家内行使国家权力的全部组织体系。
在不同的国家,从广义上看,主要在以下不同的含义上使用政府概念(1)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政府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经常被使用。
例如,当国家领导人和外交代表,如国家主席、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外交部长和大使,在讲话或文本中谈论“我代表国政府”时,他们指的是“中国政府”代表中国政府的全部或整个中国国家机关。
(2)政府等于国家机关和执政党的总和。
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在政党政治的意义上,政府和政党是一体的,这是当代大多数国家的现实。
2、狭义政府指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国家政治权力体系的组织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权,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人民政府行使行政权。
这是在日常管理与生活中通常使用的狭义政府的含义。
中国政府组织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国务院设立办公厅,由秘书长领导。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28个)外交部国防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家民委公安部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1个)国资委国务院直属机构(18个)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民航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统计局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宗教局参事室国管局国务院办事机构(4个)侨办港澳办法制办国研室 * 台办 * 新闻办。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4个)新华社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发展研究中心行政学院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社保基金会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1个)信访局粮食局烟草局外专局海洋局测绘局邮政局文物局中医药局外汇局煤矿安监局* 档案局* 保密局(* 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国家保密局与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机构。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行政管理知识点21)中央人民政府的架构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国务院的组织体制:(1)国务院组成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2)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3)领导体制:总理负责制(4)会议制度:国务院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总理办公会议制度。
注: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3.国务院行政机构: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注:(1)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2)国务院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但行政首长不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但可列席国务院全体会议。
(3)国务院办事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a.省、地级市设秘书长。
秘书长是领导职务。
b.乡镇原则上不设工作部门。
2.任期:省、市、县(区):五年乡镇:三年正副行政首长均由人大选举产生。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
即省长、市长、镇长负责制。
4.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与上级垂直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关系:a.地方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合并,要由本级政府报请上级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b.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c.实行省级政府垂直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5.派出机构:其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但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并在管理效力上与派出它的政府或政府部门相同。
法律常识:行政法知识考查精要解读行政法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招警考试、三支一扶考试、选调生考试等公职考试中的法律常识的考查知识点之一,在本文中归纳总结了行政法知识的考查要点供考生复习参考。
一、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结构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中华人民共和
国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共中央
军事委员会
寺主各级人民政
府及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
的自治机构
人民法院和人
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四十五周岁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
组成。
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
中央军事委
员会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负责。
对人大和人大常委负
责。
法院是审判机
关,检察院是检察院
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
关,同时也是公诉案
件的审查起诉机关。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审
查批准逮捕,其自侦
案件的侦查,以及审
查起诉,和所有公诉
案件的提起公诉与出
庭作控方。
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
关,其主要职责是依
法行使审判权,包括
民事案件,刑事案件
和行政案件的审判。
法院与上级法院之间
是审判监督关系,不
是检察院之间的领导
关系。
法院与检察院的主要
联系是检察院有权依
法监督法院的审判过
程,并对法院的违法
审判有权提出纠纷意
见与提出抗诉等。
另外在刑事公诉案件
中,检察院和法院以
及公安是分工协作,
互相配合,互相监督
的关系。
宪法国旗法国徽法
国籍法
戒严法
立法法
缔结条约程序法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外交部发布《对外使用国徽图案的办法》
集会游行示威法
领海及毗连区法
引渡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工会法
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五人大国歌的决议
国务院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批复通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
民法
物权
人身权
侵权行为法
所有权及相关财产权
知识产权
债权
婚姻家庭继承
市场经济主体
公司法
破产法
企业法
证券、期货、债券
海商
保险
票据
租赁
1.外交外事
2.民政
3.司法法律制度与体系
4.公安
5.人事、公务员制度
6.纪检
7.监察
8.档案
9.民族事务
10.宗教
11.侨务
12.港澳事务
13.台湾事务
14.教育
15.科技
16.文化
17.新闻出版
18.广播电影电视
19.体育
20.医药卫生
21.人口与计划生育
22.城乡建设
23.环境保护
24.海关
25.旅游
26.气象
27.地震与地质灾害
28.测绘
1.刑法综合规定与解释
2.犯罪和刑事责任
3.刑罚
4.量刑
5.自首
6.数罪并罚
7.缓刑
8.减刑
9.假释
10.危害国家安全罪
11.危害公共安全罪
12.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秩序罪
13.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罪
14.侵犯财产罪
1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16.妨害婚姻家庭罪
17.危害国防利益罪
18.贪污贿赂罪
19.渎职罪
20.军人违反职责罪
21.反革命罪(废)
1.经济体制改革与对
外开放
2.计划、投资
3.财政
4.税收
5.金融
6.基本建设
7.标准化、计量
8.质量管理
9.统计
10.资源与资源利用
11.能源与能源工业
12.交通运输
13.邮政电讯
14.农牧业
15.工业
16.商贸物资仓储
17.工商管理
18.物价管理
19.市场中介机构
20.对外经济合作与
三资企业
21.对外贸易
22、反不正当竞争法
1.劳动
2.社会保障
诉讼及非诉讼程序
1.民事诉讼
2.刑事诉讼
3.行政诉讼
4.知识产权诉讼
5.海事诉讼
6.告诉申诉
7.仲裁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
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
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
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
性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噪声污染防治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
生产促进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
治沙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影响评价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
环经济促进法
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