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学生初中数学函数专题复习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 格式:doc
- 大小:697.01 KB
- 文档页数:8
初三数学函数专题复习北师大版(一)一次函数1. 定义:在定义中应注意的问题y =kx +b 中,k 、b 为常数,且k ≠0,x 的指数一定为1。
2. 图象及其性质 (1)形状:直线()时,随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一定过一、三象限时,随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一定过二、四象限200k y x k y x ><⎧⎨⎪⎩⎪()若直线::3111222l y k x b l y k x b =+=+ 当时,;当时,与交于,点。
k k l l b b b l l b 121212120===//()(4)当b>0时直线与y 轴交于原点上方;当b<0时,直线与y 轴交于原点的下方。
(5)当b=0时,y =kx (k ≠0)为正比例函数,其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
(6)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两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的坐标即为所对应方程组的解。
3. 应用:要点是(1)会通过图象得信息;(2)能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写出表达式。
【例题分析】例1. 已知一次函数y =kx +2的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且与x 、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 为原点,若ΔAOB 的面积为2,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2. 小明用的练习本可以在甲商店买,也可以在乙店买,已知两店的标价都是每本1元,但甲店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本以上从第11本开始按标价的70%卖,乙店的优惠条件是:从第1本开始就按标价的85%卖。
(1)小明买练习本若干本(多于10)设购买x 本,在甲店买付款数为y 1元,在乙店买付款数为y 2元,请分别写出在两家店购练习本的付款数与练习本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小明买20本到哪个商店购买更合算? (3)小明现有24元钱,最多可买多少本?(二)反比例函数 1. 定义:应注意的问题:中()是不为的常数;()的指数一定为“”y kxk x =-1021 2. 图象及其性质: (1)形状:双曲线()对称性: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和212()()y x y x==-⎧⎨⎪⎩⎪()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一、三象限且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二、四象限且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300k y x k y x ><⎧⎨⎪⎩⎪(4)过图象上任一点作x 轴与y 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成的矩形面积为|k|。
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讲解(基础)【考纲要求】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求点关于坐标轴、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求线段的长度,几何图形的面积,求某些点的坐标等;2.函数的有关概念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值、函数的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3.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常见的题目是确定图象的位置,利用函数的图象确定某些字母的取值,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说明函数值的变化趋势,又能反过来判定函数图象的位置;4.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解析式,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利用函数的解析式来求某些字母或代数式的值.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常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的面积、边角关系、圆的切线、圆的有关线段组成综合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相关概念(1)平面直角坐标系 (2)象限 (3)点的坐标2.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3.特殊位置点的坐标 (1)坐标轴上的点(2)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 (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 (4)关于x 轴、y 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4.距离(1)平面上一点到x 轴、y 轴、原点的距离 (2)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3)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5.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利用坐标表示平移 要点诠释: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 (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x ;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2y x .考点二、函数及其图象 1.变量与常量 2.函数的概念3.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函数值5.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6.函数图象 要点诠释: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考点三、一次函数1.正比例函数的意义2.一次函数的意义3.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5.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x y =(k ≠0)中的常数k ;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b kx y +=(k ≠0)中的常数k 和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考点四、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如下图,过反比例函数)0(≠=k xky 图像上任一点),(y x P 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垂足为M 、N ,则所得的矩形PMON 的面积S=PM ∙PN=xy x y =∙.,y xk=∴||k S k xy ==,.考点五、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4.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1、两点间距离公式(当遇到没有思路的问题时,可用此方法拓展思路,以寻求解题方法)如图:点A 坐标为(x 1,y 1),点B 坐标为(x 2,y 2),则AB 间的距离,即线段AB 的长度为()()221221y y x x -+-.2、函数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考点六、函数的应用1.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2.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3.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要点诠释:分段函数是指自变量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其关系式(或图象)也不同的函数,分段函数的应用题多设计成两种情况以上,解答时需分段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需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因此,分段计算的应用题成了近几年中考应用题的一种重要题型.【典型例题】类型一、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题1.已知一次函数y=(3a-2)x+(1-b),求字母a, b的取值范围,使得:(1)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3)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思路点拨】(1)y=kx+b (k≠0)的图象,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b<0时,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3)当k<0, b>0时时,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答案与解析】解:a、b的取值范围应分别满足:(1)由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可知:当k>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即3a-2>0,∴23a>, 且b取任何实数.(2)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1-b),∵交点在x轴的下方,∴ ,即a≠, b >1.(3)函数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必须满足 .【总结升华】下面是y=kx(k≠0), y=kx+b (k≠0)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的示意图,如图1,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b >0时,图象过一、二、三象限,当b=0时,是正比例函数,当b <0时,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当y=x 时,图象过一、三象限,且是它的角平分线.由于常数k 、b 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函数,k 决定直线与x 轴夹角的大小,b 决定直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由k 定向,由b 定点.同样,如图2,是k <0的各种情况,请你指出它们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举一反三:【变式】作出函数y=x, 2x y x=,2()y x =的图象,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函数?【答案】 函数2()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0;函数2x y x=在x≠0时,就是函数y=x ;而x=0不在函数2x y x=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之内.由此,作图如下:可见它们不是同一个函数. 类型二、函数图象及性质2.已知:(1)m 为何值时,它是一次函数.(2)当它是一次函数时,画出草图,指出它的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y 是随x 的增大而增大还是减小?(3)当图象不过原点时,求出该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间的距离,及图象与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思路点拨】一次函数应满足:一次项(或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 【答案与解析】(1)依题意:,解得m=1或m=4.∴当m=1或m=4时,它是一次函数.(2)当m=4时,函数为y=2x,是正比例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m=1时,函数为y=-x-3,直线过二,三,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3)直线y=-x-3不过原点,它与x轴交点为A(-3,0),与y轴交点为B(0,-3),..∴直线y=-x-3与两轴交点间的距离为,与两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总结升华】(1)某函数是一次函数应满足的条件是:一次项(或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而某函数若是正比例函数,则还需添加一个条件:常数项为0.(2)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关键是确定直线y=kx+b(k≠0)中k、b的符号.(3)直线y=kx+b(k≠0)与两轴的交点坐标可运用x轴、y轴上的点的特征来求,当直线y=kx+b(k ≠0)上的点在x轴上时,令y=0,则,交点为;当直线y=kx+b(k≠0)上的点在y轴上时,令x=0,则y=b,即交点为(0,b).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关于x的方程2(3)40x m x m--+-=.(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有一个根大于4且小于8,求m的取值范围;(3)设抛物线2(3)4y x m x m=--+-与y轴交于点M,若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关于直线y x=-的对称点恰好是点M,求m的值.【答案】证明:(1)22224(3)4(4)1025(5)b ac m m m m m∆=-=---=-+=-≥0,所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解:(2)由(1)2(5)m∆=-,根据求根公式可知,方程的两根为:23(5)2m mx-±-=即11x=,24x m=-,由题意,有448m<-<,即812m<<.(3)易知,抛物线2(3)4y x m x m =--+-与y 轴交点为M (0,4m -),由(2)可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为(1,0)和(4m -,0),它们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分别为(0,1-)和(0, 4m -), 由题意,可得14m -=-或44m m -=-,所以3m =或4m =.3.抛物线y=x 2+bx+c 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x 2﹣2x ﹣3,则b 、c 的值为( )A .b=2,c=2B .b=2,c=0C .b=﹣2,c=﹣1D .b=﹣3,c=2 【思路点拨】易得新抛物线的顶点,根据平移转换可得原抛物线顶点,根据顶点式及平移前后二次项的系数不变可得原抛物线的解析式,展开即可得到b ,c 的值. 【答案】B . 【解析】解:由题意得新抛物线的顶点为(1,﹣4), ∴原抛物线的顶点为(﹣1,﹣1),设原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h )2+k 代入得:y=(x+1)2﹣1=x 2+2x , ∴b=2,c=0. 故选B . 【总结升华】抛物线的平移不改变二次项系数的值;讨论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平移问题,只需看顶点坐标是如何平移得到的即可.4.若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思路点拨】因为反比例函数1y x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故一次函数y=kx+1中,k <0,将解方程组 11y kx y x =+⎧⎪⎨=⎪⎩转化成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当两函数图象没有公共点时,只需△<0即可. 【答案】1-4k <. 【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1y x=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当一次函数y=kx+1与反比例函数图象无交点时,k <0,解方程组11y kx y x =+⎧⎪⎨=⎪⎩,得kx 2+x-1=0, 当两函数图象没有公共点时,△<0,即1+4k <0, 解得1-4k <,∴两函数图象无公共点时,1-4k<.故答案为:1-4k<.【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关键是转化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再确定k的取值范围.类型三、函数综合题5.(2015春•姜堰市校级月考)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是直线x=﹣,有下列结论:①ab>0;②a+b+c<0;③b+2c<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0 B.1 C.2 D.3【思路点拨】根据开口方向、对称轴、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确定a、b、c的符号,根据对称轴和图象确定y>0或y<0时,x的范围,确定代数式的符号.【答案】C.【解析】解:①∵开口向下,∴a<0,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b<0,∴①正确;②当x=1时,y<0,∴a+b+c<0,②正确;③﹣=﹣,2a=3b,x=﹣1时,y>0,a﹣b+c>0,b+2c>0③错误;故选: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要熟练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和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抛物线的解析式.举一反三:【变式】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bx+b2﹣4ac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为()A. B. C. D.【答案】由抛物线的图象可知,横坐标为1的点,即(1,a+b+c)在第四象限,因此a+b+c<0;∴双曲线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由于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a>0;对称轴x=>0,所以b<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故b2﹣4ac>0;∴直线y=bx+b2﹣4ac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D.类型四、函数的应用6.(2015•舟山)某企业接到一批粽子生产任务,按要求在15天内完成,约定这批粽子的出厂价为每只6元,为按时完成任务,该企业招收了新工人,设新工人李明第x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y只,y 与x满足下列关系式:y=.(1)李明第几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2)如图,设第x天每只粽子的成本是p元,p与x之间的关系可用图中的函数图象来刻画.若李明第x天创造的利润为w元,求w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第几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利润=出厂价﹣成本)(3)设(2)小题中第m天利润达到最大值,若要使第(m+1)天的利润比第m天的利润至少多48元,则第(m+1)天每只粽子至少应提价几元?【思路点拨】(1)把y=420代入y=30x+120,解方程即可求得;(2)根据图象求得成本p 与x 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利润等于订购价减去成本价,然后整理即可得到W 与x 的关系式,再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解答;(3)根据(2)得出m+1=13,根据利润等于订购价减去成本价得出提价a 与利润w 的关系式,再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 【答案】解:(1)设李明第n 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 由题意可知:30n+120=420, 解得n=10.答:第10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 (2)由图象得,当0≤x≤9时,p=4.1; 当9≤x≤15时,设P=kx+b , 把点(9,4.1),(15,4.7)代入得,,解得,∴p=0.1x+3.2,①0≤x≤5时,w=(6﹣4.1)×54x=102.6x,当x=5时,w 最大=513(元); ②5<x≤9时,w=(6﹣4.1)×(30x+120)=57x+228, ∵x 是整数,∴当x=9时,w 最大=714(元);③9<x≤15时,w=(6﹣0.1x ﹣3.2)×(30x+120)=﹣3x 2+72x+336, ∵a=﹣3<0, ∴当x=﹣=12时,w 最大=768(元);综上,当x=12时,w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768. (3)由(2)可知m=12,m+1=13,设第13天提价a 元,由题意得,w 13=(6+a ﹣p )(30x+120)=510(a+1.5), ∴510(a+1.5)﹣768≥48,解得a=0.1. 答:第13天每只粽子至少应提价0.1元.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求最值问题,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求最值,难点在于读懂题目信息,列出相关的函数关系式. 举一反三:【变式】抛物线2y ax bx c =++,a >0,c <0,2360a b c ++=.(1)求证:1023b a +>; (2)抛物线经过点1(,)2P m ,Q (1,)n .① 判断mn 的符号;② 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点A 1(,0)x ,点B 2(,0)x (A 在B 左侧),请说明116x <,2112x <<.【答案】(1)证明:∵ 2360a b c ++=,∴12362366b a b c c a a a a++==-=-. ∵ a >0,c <0, ∴0c a <,0c a->. ∴ 1023b a +>.(2)解:∵ 抛物线经过点P 1(,)2m ,点Q (1,)n , ∴ 11 ,42 .a b c m a b c n ⎧++=⎪⎨⎪++=⎩① ∵ 2360a b c ++=,a >0,c <0,∴ 223a b c +=-,223a b c =--. ∴ 1112111()42424312b c m a b c a a a a +=++=+=+-=-<0. 2(2)33a a n abc a c c c =++=+--+=->0. ∴ 0mn <. ② 由a >0知抛物线2y ax bx c =++开口向上.∵ 0m <,0n >,∴ 点P 1(,)2m 和点Q (1,)n 分别位于x 轴下方和x 轴上方. ∵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1(,0)x ,B 2(,0)x (点A 在点B 左侧), ∴ 由抛物线2y ax bx c =++的示意图可知,对称轴右侧的点B 的横坐标2x 满足2112x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2b x a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1222x x b a +=-,由(1)知123b a -<, ∴ 12123x x +<. ∴ 12221332x x <-<-,即116x <.。
初三数学函数(二)知识精讲 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函数(二)二. 教学目标: 通过对函数基础知识的复习,解决中考中常见的问题三.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解决与函数相关的问题四. 课堂教学:中考导航一⎪⎪⎩⎪⎪⎨⎧析式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反比例函数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反比例函数定义反比例函数中考课程标准要求一中考导航二⎪⎪⎪⎪⎪⎪⎪⎩⎪⎪⎪⎪⎪⎪⎪⎨⎧++=⎪⎩⎪⎨⎧≠++=≠+-=⎪⎪⎩⎪⎪⎨⎧之间的关系、、的图象与抛物线程的关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一般式顶点式析式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增减性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c b a c bx ax y )0a (c bx ax y :)0a (k )h x (a y :222中考课程标准要求二知识与技能目标考点考纲要求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会确定抛物线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会根据抛物线cbxaxy2++=(a≠0)的图象来确定a、b、c的符号√二次函数理解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公式√【典型例题】例1. 如图所示,梯形AOBC的顶点A、C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OA//BC,上底边OA在直线y=x上,下底边BC交x轴于E(2,0),则四边形AOEC的面积为()A. 3B. 3C. 13- D. 13+(2006年绵阳市)答案:D例2. 直线bxky1+=与双曲线xky2=只有一个交点A(1,2),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AD垂直平分OB,垂足为D,求直线、双曲线的解析式。
(2006年广东省)解:因为双曲线xky2=过点A(1,2)所以221xyk2=⨯==,x2y=AD 为OB 的中垂线,OD=1 ∴OB=2,点B 的坐标(2,0),直线b x k y 1+=过A (1,2),B (2,0)得⎩⎨⎧+=+=b k 20b k 211,⎩⎨⎧=-=4b 2k 14x 2y +-=∴例3. 已知点A (0,6-),B (3-,0),C (m ,2)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试求出图像经过其中一点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其图像。
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讲解(基础)【考纲要求】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求点关于坐标轴、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求线段的长度,几何图形的面积,求某些点的坐标等;2.函数的有关概念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值、函数的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3.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常见的题目是确定图象的位置,利用函数的图象确定某些字母的取值,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说明函数值的变化趋势,又能反过来判定函数图象的位置;4.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解析式,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利用函数的解析式来求某些字母或代数式的值.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常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的面积、边角关系、圆的切线、圆的有关线段组成综合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相关概念(1)平面直角坐标系 (2)象限 (3)点的坐标2.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3.特殊位置点的坐标 (1)坐标轴上的点(2)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 (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 (4)关于x 轴、y 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4.距离(1)平面上一点到x 轴、y 轴、原点的距离(2)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3)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5.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利用坐标表示平移 要点诠释: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 (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x ;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2y x +.考点二、函数及其图象 1.变量与常量 2.函数的概念3.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函数值5.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6.函数图象 要点诠释: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考点三、一次函数1.正比例函数的意义2.一次函数的意义3.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5.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x y =(k ≠0)中的常数k ;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b kx y +=(k ≠0)中的常数k 和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考点四、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如下图,过反比例函数)0(≠=k xky 图像上任一点),(y x P 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垂足为M 、N ,则所得的矩形PMON 的面积S=PM ∙PN=xy x y =∙.,y xk=∴||k S k xy ==,.考点五、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概念2.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4.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1、两点间距离公式(当遇到没有思路的问题时,可用此方法拓展思路,以寻求解题方法) 如图:点A 坐标为(x 1,y 1),点B 坐标为(x 2,y 2),则AB 间的距离,即线段AB 的长度为()()221221y y x x -+-.2、函数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考点六、函数的应用 1.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2.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3.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要点诠释:分段函数是指自变量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其关系式(或图象)也不同的函数,分段函数的应用题多设计成两种情况以上,解答时需分段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需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因此,分段计算的应用题成了近几年中考应用题的一种重要题型.【典型例题】类型一、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题1. 已知一次函数y=(3a-2)x+(1-b),求字母a, b 的取值范围,使得: (1)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函数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下方;(3)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 【思路点拨】(1)y=kx+b (k≠0)的图象,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当b <0时,函数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下方; (3)当k <0, b >0时时,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答案与解析】解:a 、b 的取值范围应分别满足:(1)由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可知: 当k >0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即3a-2>0, ∴23a >, 且b 取任何实数.(2)函数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为(0,1-b ), ∵ 交点在x 轴的下方,∴,即a≠, b >1.(3)函数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必须满足 .【总结升华】下面是y=kx(k≠0), y=kx+b (k≠0)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的示意图,如图1,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b >0时,图象过一、二、三象限,当b=0时,是正比例函数,当b <0时,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当y=x 时,图象过一、三象限,且是它的角平分线.由于常数k 、b 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函数,k 决定直线与x 轴夹角的大小,b 决定直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由k 定向,由b 定点.同样,如图2,是k <0的各种情况,请你指出它们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举一反三:【变式】作出函数y=x, 2x y x=,2y =的图象,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函数?【答案】 函数2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0;函数2x y x=在x≠0时,就是函数y=x ;而x=0不在函数2xyx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之内.由此,作图如下:可见它们不是同一个函数.类型二、函数图象及性质2.已知:(1)m为何值时,它是一次函数.(2)当它是一次函数时,画出草图,指出它的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y是随x的增大而增大还是减小?(3)当图象不过原点时,求出该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间的距离,及图象与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思路点拨】一次函数应满足:一次项(或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答案与解析】(1)依题意:,解得m=1或m=4.∴当m=1或m=4时,它是一次函数.(2)当m=4时,函数为y=2x,是正比例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m=1时,函数为y=-x-3,直线过二,三,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3)直线y=-x-3不过原点,它与x轴交点为A(-3,0),与y轴交点为B(0,-3),..∴直线y=-x-3与两轴交点间的距离为,与两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总结升华】(1)某函数是一次函数应满足的条件是:一次项(或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而某函数若是正比例函数,则还需添加一个条件:常数项为0.(2)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关键是确定直线y=kx+b(k≠0)中k、b的符号.(3)直线y=kx+b(k≠0)与两轴的交点坐标可运用x轴、y轴上的点的特征来求,当直线y=kx+b (k≠0)上的点在x轴上时,令y=0,则,交点为;当直线y=kx+b(k≠0)上的点在y轴上时,令x=0,则y=b,即交点为(0,b).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40x m x m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有一个根大于4且小于8,求m 的取值范围; (3)设抛物线2(3)4y x m x m =--+-与y 轴交于点M ,若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恰好是点M ,求m 的值. 【答案】证明:(1)22224(3)4(4)1025(5)b ac m m m m m ∆=-=---=-+=-≥0,所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解:(2)由(1)2(5)m ∆=-,根据求根公式可知,方程的两根为:x = 即11x =,24x m =-,由题意,有448m <-<,即812m <<.(3)易知,抛物线2(3)4y x m x m =--+-与y 轴交点为M (0,4m -),由(2)可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为(1,0)和(4m -,0),它们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分别为(0,1-)和(0, 4m -), 由题意,可得14m -=-或44m m -=-,所以3m =或4m =.3.抛物线y=x 2+bx+c 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x 2﹣2x ﹣3,则b 、c 的值为( )A .b=2,c=2B .b=2,c=0C .b=﹣2,c=﹣1D .b=﹣3,c=2 【思路点拨】易得新抛物线的顶点,根据平移转换可得原抛物线顶点,根据顶点式及平移前后二次项的系数不变可得原抛物线的解析式,展开即可得到b ,c 的值. 【答案】B . 【解析】解:由题意得新抛物线的顶点为(1,﹣4), ∴原抛物线的顶点为(﹣1,﹣1),设原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h )2+k 代入得:y=(x+1)2﹣1=x 2+2x , ∴b=2,c=0. 故选B .【总结升华】抛物线的平移不改变二次项系数的值;讨论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平移问题,只需看顶点坐标是4【答案】-4k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关键是转化成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再确定k 的取值范围.类型三、函数综合题5.(2015春•姜堰市校级月考)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是直线x=﹣,有下列结论:①ab >0;②a+b+c <0;③b+2c <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0B . 1C . 2D .3 【思路点拨】根据开口方向、对称轴、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确定a 、b 、c 的符号,根据对称轴和图象确定y >0或y <0时,x 的范围,确定代数式的符号. 【答案】C . 【解析】解:①∵开口向下,∴a<0,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b <0,∴①正确; ②当x=1时,y <0,∴a+b+c<0,②正确; ③﹣=﹣,2a=3b ,x=﹣1时,y >0,a ﹣b+c >0,b+2c >0③错误;故选:C .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要熟练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和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抛物线的解析式. 举一反三:【变式】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bx+b2﹣4ac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为()A. B. C. D.【答案】由抛物线的图象可知,横坐标为1的点,即(1,a+b+c)在第四象限,因此a+b+c<0;∴双曲线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由于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a>0;对称轴x=>0,所以b<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故b2﹣4ac>0;∴直线y=bx+b2﹣4ac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D.类型四、函数的应用6.(2015•舟山)某企业接到一批粽子生产任务,按要求在15天内完成,约定这批粽子的出厂价为每只6元,为按时完成任务,该企业招收了新工人,设新工人李明第x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y只,y与x满足下列关系式:y=.(1)李明第几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2)如图,设第x天每只粽子的成本是p元,p与x之间的关系可用图中的函数图象来刻画.若李明第x天创造的利润为w元,求w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第几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利润=出厂价﹣成本)(3)设(2)小题中第m天利润达到最大值,若要使第(m+1)天的利润比第m天的利润至少多48元,则第(m+1)天每只粽子至少应提价几元?【思路点拨】(1)把y=420代入y=30x+120,解方程即可求得;(2)根据图象求得成本p与x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利润等于订购价减去成本价,然后整理即可得到W与x的关系式,再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解答;(3)根据(2)得出m+1=13,根据利润等于订购价减去成本价得出提价a 与利润w 的关系式,再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 【答案】 解:(1)设李明第n 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 由题意可知:30n+120=420, 解得n=10.答:第10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 (2)由图象得,当0≤x≤9时,p=4.1; 当9≤x≤15时,设P=kx+b , 把点(9,4.1),(15,4.7)代入得,,解得,∴p=0.1x+3.2,①0≤x≤5时,w=(6﹣4.1)×54x=102.6x,当x=5时,w 最大=513(元); ②5<x≤9时,w=(6﹣4.1)×(30x+120)=57x+228, ∵x 是整数,∴当x=9时,w 最大=714(元);③9<x≤15时,w=(6﹣0.1x ﹣3.2)×(30x+120)=﹣3x 2+72x+336, ∵a=﹣3<0, ∴当x=﹣=12时,w 最大=768(元);综上,当x=12时,w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768.(3)由(2)可知m=12,m+1=13,设第13天提价a 元,由题意得,w 13=(6+a ﹣p )(30x+120)=510(a+1.5), ∴510(a+1.5)﹣768≥48,解得a=0.1. 答:第13天每只粽子至少应提价0.1元.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求最值问题,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求最值,难点在于读懂题目信息,列出相关的函数关系式. 举一反三:【变式】抛物线2y ax bx c =++,a >0,c <0,2360a b c ++=.(1)求证:1023b a +>; (2)抛物线经过点1(,)2P m ,Q (1,)n .① 判断mn 的符号;② 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点A 1(,0)x ,点B 2(,0)x (A 在B 左侧),请说明116x <,2112x <<. 【答案】(1)证明:∵ 2360a b c ++=,∴12362366b a b c c a a a a ++==-=-. ∵ a >0,c <0,∴ 0c a <,0ca ->.∴ 1023b a +>.(2)解:∵ 抛物线经过点P 1(,)2m ,点Q (1,)n ,∴ 11 ,42.a b c m a b c n ⎧++=⎪⎨⎪++=⎩① ∵ 2360a b c ++=,a >0,c <0,∴ 223a b c +=-,223ab c =--.∴ 1112111()42424312b c m a b c a a a a +=++=+=+-=-<0.2(2)33a an a b c a c c c =++=+--+=->0.∴ 0mn <.② 由a >0知抛物线2y ax bx c =++开口向上.∵ 0m <,0n >,∴ 点P 1(,)2m 和点Q (1,)n 分别位于x 轴下方和x 轴上方.∵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1(,0)x ,B 2(,0)x (点A 在点B 左侧),∴ 由抛物线2y ax bx c =++的示意图可知,对称轴右侧的点B 的横坐标2x 满足2112x <<.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2b x a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1222x x b a +=-,由(1)知123b a -<,∴ 12123x x +<.∴ 12221332x x <-<-,即116x <.。
专题4.1函数(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知识点1】函数的定义1.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说明:(1)在函数中定义的两个变量x,y是有主次之分的,变量x的变化是主动的,称之为自变量,而变量y是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是被动的,称之为因变量(即自变量的函数);(2)函数不是数,函数的实质是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2.判断一个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的方法一看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二看是否存在两个变量;三看对于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以上三者(简称“三要素”)缺一不可.特别提醒:函数的定义中包括了对应值的存在性唯一性两重薏思,即对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对自变量x的不同值y的值可以相同,如函数2y x ,当x=1和x=-1时,y的对应值者是L 【知识点2】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表示方法定义优点缺点列表示通过列出自变量的值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格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一目了然,对表格中已有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直接查出与它对应的函数值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而且在表格中也不容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的变化规律关系式法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关系式法.其中的等式叫做函数关系式能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数值的对应关系从函数关系式很难直观看出函数的变化规律,而且有些函数不能用关系式法表示出来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函数关系变化的趋势和某些性质从自变量的值常常难以找到对应函数的准确值2.列函数关系式根据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的方法类似于列方程解应用题,只要找出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即可.但要整理成用含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函数值的形式.【考点一】利用函数的概念判断两变量的函数关系【例1】(2023·上海·八年级假期作业)下列各式中,y 是否是x 的函数?为什么?(1)23y x =;(2)23y x =.【答案】(1)是,理由见分析;(2)不是,理由见分析【分析】根据函数的概念进行求解即可:对于两个变量,对于其中一个变量x 的任意取值(取值范围内),另一个变量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那么y 就是x 的函数.(1)解:∵在23y x =中,对于任意的x 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y 是x 的函数;(2)解:∵在23y x =中,对于任意一个正数x 的值,y 都有两个值与之对应,∴y 不是x 的函数;【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熟知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合肥38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各曲线中,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A .B .C .D .【答案】D【分析】根据函数的概念即可解答.解:由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函数.则只有D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拨】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本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函数.【变式2】(2023·山东德州·二模)下列关于两个变量关系的四种表述中,正确的是.(填序号即可)①圆的周长C 是半径r 的函数;②表达式y =y 是x 的函数;③如表中,n 是m 的函数;m 3-2-1-123n2-3-6-632④如图中,曲线表示y 是x 的函数.【答案】①②③【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与函数的表示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解:①圆的周长C 是半径r 的函数;表述正确,故①符合题意;②表达式y =y 是x 的函数;表述正确,故②符合题意;③由表格信息可得:对应m 的每一个值,n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故③符合题意;在④中的曲线,当0x >时的每一个值,y 都有两个值与之对应,故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①②③【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函数定义与表示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考点二】函数的解析式★★自变量★★因变量【例2】(2022秋·八年级课时练习)在一次实验中,老师把一根弹簧秤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测得弹簧秤的长度()cm y 随所挂物体的质量x ()kg 变化关系的图象如下:(1)根据图象信息补全表格:x /kg 012345y /cm810121416(2)写出所挂物体质量在0至5kg 时弹簧秤长度y ()cm 与所挂物体质量()kg x 的关系式;(3)结合图象,写出弹簧秤长度是怎样随悬挂物体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答案】(1)18;(2)=2+8y x ;(3)当0≤x ≤5时,所挂重物每增加1千克,弹簧增长2cm ;当挂重物不小于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均为18cm .【分析】(1)根据表格可知,发现所挂重物每增加1千克,弹簧增长2cm ,据此解答即可;(2)根据弹簧的长度等于弹簧原来的长度+弹簧伸长的长度列出关系式;(3)结合图象解答即可.解:(1)由题意可知,当x =5时,y =16+2=18,故答案为:18;(2)根据表格可知:所挂重物每增加1千克,弹簧增长2cm ,根据弹簧的长度=弹簧原来的长度+弹簧伸长的长度可知当所挂物体的重量为x 千克时,弹簧长度y =2x +8(0≤x ≤5);(3)由图象可知,当0≤x ≤5时,所挂重物每增加1千克,弹簧增长2cm ;当挂重物不小于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均为18cm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得是列函数关系式,解答本题需要同学们明确弹簧的长度=弹簧原来的长度+弹簧伸长的长度,根据表格发现所挂重物每增加1千克,弹簧增长2cm 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2021春·海南海口·八年级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校考期中)在函数y 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A .x ≥1B .x ≠2C .x ≥2D .x ≥1且x ≠2【答案】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就可以求解.解: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x -1≥0,即x ≥1,根据分式的意义可知:x -2≠0,即x ≠2,∴x ≥1且x ≠2.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和分式的意义.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变式2】(2022春·河北邯郸·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长为32米,宽为20米的长方形地面上,修筑宽度均为x 米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小路(图中阴影部分),其余部分作耕地,如果将两条小路铺上地砖,选用地砖的价格是60元/米2.(1)写出买地砖需要的钱数y (元)与x (米)的函数关系式为(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当3x =时,地砖的费用为元.【答案】2312060y x x =-8820【分析】(1)先求出小路的面积,然后根据买地砖需要的钱数=小路的面积⨯每平方米地砖的价格,进行计算即可解答;(2)把3x =代入(1)中所求的关系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得:两条小路的面积为:223220(52)x x x x x +-=-米2,2260(52)312060y x x x x ∴=⨯-=-,故答案为:2312060y x x =-;(2)当3x =时,2312060312036098820x x -=⨯-⨯=(元),答:当3x =时,地砖的费用为8820元.【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结合图形求出小路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考点三】利用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解决问题【例3】(2023春·山东烟台·六年级统考期末)在一次实验中,马达同学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测得的弹簧长度(cm)y 随所挂物体的质量(kg)x 变化关系的图象如下:(1)上表反映的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根据以上图象补全表格:所挂物体质量/kg x 012345弹簧长度/cmy 8101214(3)由图象可知,弹簧能承受的所挂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千克?(4)在弹簧承受范围内,请直接用含有x 的代数式表示y .【答案】(1)图中反映的是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其中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2)16,18;(3)5千克;(4)()2805y x x =+≤≤【分析】(1)根据变量常量的定义结合题意进行判断即可;(2)根据图象填写表格即可;(3)根据图象得出结论;(4)根据图象可知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伸长2厘米,据此解答即可.解:(1)图中反映的是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其中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2)由图象得:所挂物体质量/kg x 012345弹簧长度/cm y 81012141618故答案为:16,18;(3)由图象可知,弹簧能承受的所挂物体的最大质量是5千克.(4)∵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伸长2厘米,∴()2805y x x =+≤≤.【点拨】本题考查函数的表示方法,理解表格中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是正确判断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2023春·四川达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李强一家自驾车到离家500km 的九寨沟旅游,出发前将油箱加满油.下表记录了轿车行驶的路程(km)x 与油箱剩余油量(L)y 之间的部分数据:轿车行驶的路程/km x 0100200300400…油箱剩余油量/L y 50423426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车的油箱容量为50LB .该车每行驶100km 耗油8LC .油箱剩余油量(L)y 与行驶的路程(km)x 之间的关系式为508y x =-D .当李强一家到达九寨沟时,油箱中剩余10L 油【答案】C【分析】根据表格中信息逐一判断即可.解:A 、由表格知:行驶路程为0km 时,油箱余油量为50L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 、0100km -时,耗油量为-=50428L ;100——200km 时,耗油量为37298L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有表格知:该车每行驶50km 耗油4L ,则45050y x =-,故C 错误,符合题意;D 、当500x =时,()45050010L 50y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表示方法,明确题意、正确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2020秋·八年级单元测试)等腰三角形ABC 周长为24,底边BC 长为y ,腰AB 长为x ,则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是.【答案】()242612y x x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周长为24可得出2x+y=24,变形后即可得出y=-2x+24;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大于0以及两腰之和大于底边,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之即可得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解:根据题意得:2x+y=24,∴y=-2x+24,∵x 、x 、y 为三角形的边,∴22242240x x x -+-+⎧⎨⎩>>,∴6<x <12.故答案为:()242612y x x =-<<.【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周长,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三角形的周长为20找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由三角形的边长为正值结合两腰之和大于底边,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考点四】实际问题中列函数的表达式【例4】(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某超市最近销售蓝莓,根据以往的销售经验,每天的售价与销售量之间有如下关系:每千克售价(元)6059585756……30每天销售量(千克)5055606570……200(1)表格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2)设当售价从每千克60元下降了x 元时,每天销售量为y 千克,直接写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3)如果周六的销售量是170千克,那这天的售价是每千克多少元?(4)如果蓝莓的成本价是30元/千克,某天的售价定为40元/千克,当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答案】(1)每千克售价,每天销量;(2)550y x =+;(3)36元;(4)1500元【分析】(1)根据表格内容可求解此题;(2)由題意根据每千克售价每下降1元每天销售量就增加5千克进行求解;(3)将170y =代入(2)题结果并进行计算;(4)根据当天的销售利润等于每千克的利润乘以销售的千克数进行代入计算.(1)解:由题意得,自变量是每千克售价,因变量是每天销量,故答案为:每千克售价,每天销量;(2)解:由题意得售价每下降1元销售量就增大5千克,∴当售价从每千克60元下降了x 元时,每天销售量为550y x =+即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为550y x =+;(3)解:当170y =时,170550x =+,解得:24x =,∴602436-=,即这天的售价是每千克36元;(4)解:由(2)题结果可得,当604020x =-=时,52050150y =⨯+=,∴()40301501500-⨯=(元)答:这天的销售利润是1500元.【点拨】此题考查了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能准确理解题目间数量关系,并运用函数知识进行求解.【举一反三】【变式1】(2023春·河北邯郸·八年级统考期末)已知两个变量x 和y ,它们之间的三组对应值如下表所示:x 2-02y311-那么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可能是()A .1y x =-+B .21y x x =++C .y =13x +D .2y x=-【答案】A【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以及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逐项进行判断即可.解:A .表格中的三组x y 、的对应值均满足1y x =-+,因此选项A 符合题意;B .表格中01x y ==,满足21y x x =++,但23x y =-=,与21x y ==-,不满足21y x x =++,因此选项B 不符合题意;C .表格中的三组x y 、的对应值均不满足13y x =+,因此选项C 不符合题意;D .表格中的三组x y 、的对应值均不满足2y x =-,因此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拨】本题考查函数关系式,理解函数的定义以及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是正确解答的前提.【变式2】(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甲同学的饭卡原有208元,在学校消费为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消费35元,他的卡内余额y (元)与在校天数()05x x ≤≤之间的关系式为.【答案】20835y x=-【分析】用208减去x 天内的消费,即可确定函数关系式.解:依题意,他的卡内余额y (元)与在校天数()05x x ≤≤之间的关系式为20835y x =-,故答案为:20835y x =-.【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理解题意列出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考点五】动点问题中列函数的表达式【例5】(2023春·湖南长沙·八年级统考期末)已知点()8,0A 及在第一象限的动点(),P x y ,且10x y +=.设OPA 的面积为S .(1)求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求x 的取值范围,并根据x 的取值范围求出S 的取值范围;(3)当12S =时,求P 点坐标.【答案】(1)=-+S 4x 40;(2)010x <<,040S <<;(3)(7,3)【分析】(1)根据OPA ∆的面积S 等于1·2y OP P 可得出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由点P 在第一象限,可得点P 的横纵坐标均大于0,则可得关于x 的不等式,解得x 的取值范围即可.(3)先根据(1)中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12S =,得出点P 的横坐标,再将其代入10x y +=,则可解得点P 的纵坐标.(1)解:由10x y +=得10y x =-,P 点在第一象限,点A 坐标(8,0),∴11·8(10)44022S OA Py x x ==⨯⨯-=-+,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S 4x 40.(2)解:P 在第一象限,∴1000x x ->⎧⎨>⎩,x ∴的取值范围为010x <<.则S 的取值范围为040S <<.(3)解:440S x =-+ ,∴当12S =时,44012x -+=,7x ∴=,710y += ,3y ∴=,P ∴点的坐标为(7,3).【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求函数关系式,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数形结合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举一反三】【变式1】(2023春·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16BC =,高10AD =,动点Q 由C 点沿CB 向B 点移动(不与点B 重合).设CQ 的长为x ,ACQ 的面积为S ,则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A .805S x =-(016x <<)B .5S x =(016x <<)C .10S x =(016x <<)D .580S x =+(016x <<)【答案】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12ACQ S CQ AD =⋅ ∴11052S x x =⨯=∴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5S x =(016x <<).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列函数解析式,理解题意,列出函数解析式,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2022秋·辽宁沈阳·八年级沈阳市实验学校校考期中)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4AB =,动点M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AB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AD 运动,当点N 运动到点D 时,点M ,N 同时停止运动,设AMN 的面积为y ,运动时间为x (s ),请写出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式.【答案】()202y x x =<≤【分析】根据点N 的运动情况,写出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可.解:当点N 在AD 运动时,∵4AB =,∴02x <≤,∵动点M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AB 运动,动点N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AD 运动,∴AM x =,2AN x =,∴2122y x x x =⋅=,故答案为:()202y x x =<≤.【点拨】本题是运动型综合题,考查了函数表达式、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考点六】分段函数的表达式【例6】(2022秋·黑龙江大庆·七年级校考开学考试)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单位节约用水,额定某单位每月计划内用水3000吨.计划内用水每吨收费1.5元,超额部分按每吨2.4元收费.(1)写出这个单位每月消费y (元)与用水量x (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该单位1、2月份分别用水3200吨和2800吨,水费各为多少?【答案】(1) 1.5(03000)2.42700(3000)x x y x x <≤⎧=⎨->⎩(2)该单位1、2月份分别用水3200吨和2800吨,水费分别为4980元和4200元【分析】(1)根据题意,分03000x <≤时,3000x >时,分别列出函数关系式,即可求解;(2)将3200,2800x =分别代入(1)的关系式,即可求解.解:(1)当03000x <≤时, 1.5y x =;当3000x >时,()3000 1.53000 2.4 2.42700y x x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1.5(03000)2.42700(3000)x x y x x <≤⎧=⎨->⎩;(2)∵32003000>,∴ 2.4320027004980y =⨯-=(元),∵28003000<∴ 1.528004200y =⨯=(元),答:该单位1、2月份分别用水3200吨和2800吨,水费分别为4980元和4200元.【点拨】本题考查了列函数关系式,求函数值,根据题意分别列出函数关系式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2022秋·福建漳州·八年级校考期中)某商店11月11日举行促销优惠活动,当天到店购买商品,有以下两种优惠方案,方案一:用168元购买会员卡后,则购买商店内任何商品,一律按商品价格的8折优惠;方案二:若不购买会员卡,则购买商店内任何商品,一律按商品价格的9折优惠.已知小敏不是该商店的会员,设她所购买商品总价格为x 元,实际支付费用为y 元.(1)若小敏不购买会员卡,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若小敏购买会员卡,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2)小敏准备购买的商品总价格为1080元,请问她选用哪种方案较为合算?【答案】(1)0.9y x =;0.8168y x =+;(2)选用方案一较为合算【分析】(1)根据所购买商品的价格和折扣直接计算出实际应付的钱;(2)分别求出两种不同方案的实际支付费用,再比较,即可.(1)解:小敏不购买会员卡,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0.9y x =;小敏购买会员卡,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0.8168y x =+;故答案为:0.9y x =;0.8168y x =+(2)解:方案一:实际支付费用为0.91080972y =⨯=元;方案二:实际支付费用为0.810801681032y =⨯+=元,∵1032972>,∴小敏选用方案一较为合算.【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列函数关系式,明确题意,准确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2023春·广东茂名·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小明用的练习本可以到甲超市购买,也可以到乙超市购买.已知两超市的标价都是每本1元,但甲超市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本或少于10本按标价卖,10本以上,从第11本开始按标价的70%卖.乙超市的优惠条件是从第1本开始就按标价的85%卖.(1)当小明要买28本时,到哪家超市购买较省钱?(2)写出甲超市中,收款y 甲(元)与购买本数x (本)的关系式.(3)小明现有24元钱,最多可买多少本练习本?【答案】(1)甲家超市买收费省钱;(2)()100.73(10)x x y x x ⎧≤=⎨+>⎩甲;(3)拿24元钱最多可以买30本练习本(在甲超市购买)【分析】(1)根据甲超市所需要的费用=前10本的总费用+后18本的总费用70%⨯得出甲所需要的费用,根据乙超市所需要的费用=28本的总费用85%⨯得出乙所需要的费用,然后进行比较大小得出答案;(2)甲超市所需要的费用=前10本的总费用+超出10本的总费用70%⨯得出函数解析式;(3)首先求出乙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分别求出甲和乙超市分别能买到几本练习本,从而得出答案.(1)解:买28本时,在甲超市购买需用10118170%22.6⨯+⨯⨯=(元),在乙超市购买需用28185%23.8⨯⨯=(元),22.623.8<,所以买28本到甲家超市买收费省钱;(2)解:()10y x x =≤甲101(10)170%0.73(10)y x x x =⨯+-⨯⨯=+>甲;答:()100.73(10)x x y x x ⎧≤=⎨+>⎩甲;(3)解:由题知乙超市收款y 乙(元)与购买本数x (本)间的关系式为.17185%20乙=⨯⨯=y x x 所以当24y =甲时,240.73x =+甲,解得:30x =甲;当24y =乙时,172420x =乙,28x ≈乙.所以拿24元钱最多可以买30本练习本(在甲超市购买).【点拨】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关系式及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求出总价y 甲与购买本数()10x x >的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图1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一.锐角三角函数 1.正切: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的邻边的对边A A A ∠∠=tan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2.正弦..: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斜边的对边A A ∠=sin ;3.余弦: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斜边的邻边A A ∠=cos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当锐角A 变化时,相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之也随之变化。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0 º45 º 60 º sin α21 22 23 h i=h:lBC三.三角函数的计算1.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2.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3.规律: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2)0≤sin α≤1,0≤cos α≤1。
4.坡度: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 (或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A lhi tan ==5.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函数一、变量之间的关系(七年级下册第六章)1. 小车下滑的时间①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②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例子;③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在教材的下滑试验中,支撑物高度h 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 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
其中t 随h 的变化而变化,h 是自变量,t 是因变量。
在教材的人口普查问题中,我国人口总数y 随x 的变化而变化,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在这两个问题中,变量用字母表示,更显示了数学符号的简洁。
借助表格,可以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 变化中的三角形①经历探索图形中变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②会用关系式表示变量关系;③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变量间的数值对应关系。
关系式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利用关系式,我们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注意: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因变量单独放在关系式的左边。
在本节的“做一做”中,要运用以前我们学过的圆锥体积公式:是高)是底面半径,(底圆锥h r h r h S V 23131π==3. 温度的变化①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②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③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4. 速度的变化①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经历用图象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②能从图象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发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能力;③感受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解决相关问题;④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四章:一次函数◆4.1函数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当自变量取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这也是我们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构成函数关系的依据.辨误区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对应关系若y是x的函数,当x取不同的值时,y的值不一定不同.如:y=x2中,当x=2,或x=-2时,y的值都是4.[例1-1] 下列关于变量x,y的关系式:①x-3y=1;②y=|x|;③2x-y2=9.其中y是x 的函数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例1-2] 已知y=2x2+4,<1>求x取错误!和-错误!时的函数值;<2>求y取10时x的值..谈重点函数中变量的对应关系当自变量取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会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当另一个变量取某一数值,则自变量并不一定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所以另一个变量与自变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2.函数关系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关系式,也称为函数解析式或关系表达式.谈重点函数关系式中的学问①函数关系式是等式.②函数关系式中指明了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通常等式右边的代数式中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式左边的一个字母表示函数.③函数的解析式在书写时有顺序性.例如,y=x+1是表示y是x的函数.若写成x=y-1就表示x是y的函数.也就是说: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必须是用只含变量x的代数式表示y,即得到的等式<解析式>左边只含一个变量y,右边是含x的代数式.[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6,腰长为x,底边上的高为6,若把面积y看做腰长x的函数,试写出它们的函数关系式.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全体取值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首先,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当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当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不小于0的实数;当解析式中含有零整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相应的底数不为0;其次,当函数解析式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还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3]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0 cm,底边长为x cm,一腰长为y cm,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错误!<50-x>,则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4.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三种: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以解析法应用较多.有的函数可以用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而有的只能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来表示.<1>列表法:列一张表,第一行表示自变量取的各个值,第二行表示相应的函数值,这种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列表法.<2>图象法: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自变量取的每一个值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每一个点,由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称为这个函数的图象,这种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图象法.<3>解析法:用式子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解析法,这样的式子称为函数的解析式.析规律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优缺点,应用时要视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或将三种方法结合使用.①列表法:优点是能明显地显现出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缺点是取值有限;②图象法:优点是形象、直观、清晰地呈现出函数的一些性质,缺点是求得的函数值是近似的;③解析法:优点是简明扼要、规范准确,并且可以根据解析式列表、画图象,进而研究函数的性质;缺点是有些函数无法写出解析式,只能列出表格或画出图象来表示.[例4] 你一定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吧!一个紧口瓶中盛有一些水,乌鸦想喝,但是嘴够不着瓶中的水,于是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水面的高度随石子的增多而上升,乌鸦喝到了水.但是还没解渴,瓶中水面就下降到乌鸦够不着的高度,乌鸦只好再去衔些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又上升,乌鸦终于喝足了水,哇哇地飞走了.如果设衔入瓶中石子的体积为x ,瓶中水面的高度为y ,下面能大致表示上面故事情节的图象是< >.5.怎样判定函数关系<1>从关系式判定函数由函数的定义知道,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当x 取不同的值时,y 的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但如果一个x 的值对应着两个不同的y 值,那么y 一定不是x 的函数.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判定一个关系式是否表示函数.<2>从表格中判定函数根据函数的定义知道,从表格中理解函数仍然是先看是否只有两个变量,再看对于变量x 每一个确定的值,y 是否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也就是说x 若取相同的值,y 必须是相同的值.<3>从图象上判定函数根据函数的定义知道,每一个x 值只能对应唯一的一个y 值,因此要判断哪些图形表示的是函数,只要在所给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任作一条垂直于x 轴的直线,若直线与所给图形只有一个交点,则说明这个图形表示的是函数,若交点不止一个,则一定不是函数.[例5-1] 下列表格中能反映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x -1 1 2 3 -1 y 0 2 4 8 10B x 0 1 2 3 0 y -2 2 3 4 6C x 2 2 2 2 2 y -1 0 1 1 3D x -1 1 2 3 4 y 0 2 4 8 10[例5-2] y x 6.如何判断同一函数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判断两个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要看它们是不是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完全相同.<2>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完全相同.<3>变形后,两个函数的解析式是一致的,即自变量和函数的对应关系完全相同.如果两个函数满足以上三个条件,那么它们是同一函数.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上述的三个条件.☆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和解析式为函数的两个基本条件,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的关键是看自变量取值范围和解析式.自变量取值范围和函数值分别相同的函数不一定是相等函数.[例6-1] 下列函数中,与y =x 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A .y =错误!B .y =|x |C .y =<错误!>2D .y =错误![例6-2]下列各组函数中,哪些是同一函数:①y x =与1y x =+;②1,y x x =-为实数,与1,y x x =-为自然数;③24y x =-与22y x x =-+④11y x =+与11u x =+; ⑤2y x x =2y x =; ⑥2||y x =与2,02,0x x y x x ≥⎧=⎨-<⎩; 7.函数图象的实际应用函数的图象是由点组成的,每个点都具有实际意义,利用函数的图象可以反映实际问题中的关系,同样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也可以得到关于实际问题的相关信息.可以说,函数的图象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的工具.解决函数图象选择问题的关键是在阅读反映实际问题的文字语言的同时,对图象进行观察、分析,获取有效的解题信息.解答这类问题主要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7]父亲节,学校"文苑"专栏登出了某同学回忆父亲的小诗:"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叮咛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轴t表示离家的时间,那么下面与上述诗意大致吻合的图象是< >.………………………………………………………………………………◆4.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1.一次函数的定义若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谈重点一次函数的条件函数是一次函数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关于两个变量x,y的次数是1;<2>必须是关于两个变量的整式.[例1]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A.y=7x2B.y=x-9 C.y=错误! D.y=错误!2.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对于一次函数y=kx+b,当b=0,即y=kx<k为常数,且k≠0>时,我们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辨误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特殊之处在于b=0,且k≠0,因此,正比例函数一定是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并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例2]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A.y=-2x B.y=-2x+1 C.y=-2x2D.y=-错误!辨误区正比例函数的判断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正比例函数,首先看它是否为一次函数,也就是能否转化为y=kx +b<k≠0>的形式;其次要清楚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函数解析式能否转化为y=kx<k≠0>的形式.3.根据条件列一次函数关系式列函数关系式是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为:首先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然后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点技巧如何列函数关系式列关系式时,一定要先知道两个变量,并且弄清谁是自变量.[例3] 甲、乙两地相距30 km,某人从甲地以每小时4 km的速度走了t h到达丙地,并继续向乙地走.<1>试分别确定甲、丙两地距离s1<km>及丙、乙两地距离s2<km>与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它们是什么函数.4.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与区别若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 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而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区别:①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原点及经过两个象限,但一次函数一般不经过原点,通常情况下要经过三个象限.__①两种函数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②两种函数的增减性相同;③当b=0时,一次函数转化为正比例函数,因此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例4-1]在下列函数中,x是自变量,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1>y=3x;<2>y=错误!;<3>y=-3x+1;<4>y=x2.[例4-2] 已知正比例函数中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函数值就减少2个单位,求函数的解析式.5.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函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函数得以解决,如何才能正确地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呢?具体地说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基本相似,即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的关系,根据这个相等的数量关系式,列出所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辨误区写解析式,定自变量的范围通常确定一个函数,不仅要确定这个函数的解析式,还要确定这个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5] 一天老王骑摩托车外出旅游,刚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9 L,行驶了1 h后发现已耗油1.5 L.<1>求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L>与行驶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如果摩托车以6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当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3 L时,老王行驶了多少千米?………………………………………………………………………………◆4.3一次函数的图象1.函数的图象对于一个函数,我们把它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叫做该函数的图象.谈重点函数图象与点的坐标的关系<1>函数图象上的任意点P<x,y>必满足该函数关系式.<2>满足函数关系式的任意一对x,y的值,所对应的点一定在该函数的图象上.<3>判定点P<x,y>是否在函数图象上的方法是:将点P<x,y>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如果满足函数表达式,这个点就在函数的图象上;如果不满足函数的表达式,这个点就不在函数的图象上.[例1] 判断下列各点是否在函数y=2x-1的图象上.A<2,3>, B<-2,-3>.2.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通常把自变量x的值放在表的第一行,其对应函数值放在表的第二行,其中x的值从小到大.<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描点时一般把关键的点准确地描出,点取得越多,图象越准确.<3>连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释疑点平滑曲线的特点所谓的"平滑曲线",现阶段可理解为符合图象的发展趋势、让人感觉过渡自然、比较"平""滑"的线,实际上有时是直线.[例2] 作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分析:取几组对应值,列表,描点,连线即可.解:列表:x …-2-101…y …31-1-3…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连线:把这些点连起来.注: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是直线,连线时,两端要露头.3.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①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只要描出图象上的两个点错误!,过这两点作一条直线就行了.我们常常把这条直线叫做"直线y=kx+b".②一次函数中常量k,b<k≠0>:直线y=kx+b<k≠0>与y轴的交点是<0,b>,当b>0时,直线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当b<0时,直线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此时一次函数即为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y=kx+b中的k,决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k的绝对值越大,则直线越接近y轴,反之,越靠近x轴.③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当k>0时,直线y=kx+b从左向右上升,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b从左向右下降,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①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在画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一般是经过点<0,0>和<1,k>作一条直线.②正比例函数y=kx的性质: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往右上升,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往右下降,即y随x 的增大而减小.[例3-1]作出一次函数y=-3x+3的图象.[例3-2]若一次函数y=<2m-6>x+5中,y随x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例3-3]下图表示一次函数y=kx+b与正比例函数y=kx<k,b是常数,且k≠0>图象的是< >.4.k,b的符号与直线所过象限的关系学习了一次函数y=kx+b<k≠0>,我们知道一次函数图象经过哪些象限是由k,b的符号决定的.一般分为四种情况:<1>k>0,b>0时,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2>k>0,b<0时,图象过第一、三、四象限;<3>k<0,b>0时,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4>k<0,b<0时,图象过第二、三、四象限.析规律 k,b的符号与直线的关系根据一次函数y=kx+b中k,b的符号可以确定图象所经过的象限;根据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可以确定k,b的符号.解决有关问题,应熟练把握k,b的符号与函数图象所经过象限的几个类型,并能灵活应用.[例4-1]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正比例函数y=kbx图象经过哪个象限?[例4-2]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大致位置,试分别确定k,b的正负号,并判断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所经过的象限.5.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这条直线与x轴交于点错误!,与y轴交于点<0,b>.考查直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的问题常见的有三类:<1>判定直线所过的象限,一般给出函数关系式,判定直线经过哪几个象限或确定不经过哪个象限.<2>求直线的解析式,一般先设出函数关系式为y=kx+b<k≠0>,把已知的两点的坐标分别代入,求出k,b的值即可.<3>求两交点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由于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利用面积公式即可.[例5] 如图,已知直线y=kx-3经过点M<-2,1>,求此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并求出与坐标轴所围的三角形的面积.6.关于一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对于一般的一次函数,由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因此不存在最大、最小值<简称"最值">,但在实际问题中,因题目中的自变量受到实际问题的限制,所以就有可能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求解这类问题,先分析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适合一次函数模型,再在自变量允许的取值范围内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来解答.除正确确定函数表达式外,利用自变量取值范围去分析最值是解题的关键."在生活中学数学,到生活中用数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个主旨之一,在考题中,有许多利用数学知识求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试题,考查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例6] 某报刊销售亭从报社订购晚报的价格是0.7元,销售价是每份1元,卖不掉的报纸可以以每份0.2元的价格退回报社,若每月按30天计算,有20天每天可卖出100份报纸,其余10天每天只能卖出60份,但每天报亭从报社订购的份数必须相同,报亭每天从报社订购多少份报纸,才能使每月所获得的利润最大?………………………………………………………………………………◆4.4一次函数的应用1.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1>借助图象确定函数的表达式先观察直线是否过坐标原点,若过原点,则为正比例函数,可设其关系式为y=kx<k≠0>;若不过原点,则为一次函数,可设其关系式为y=kx+b<k≠0>;然后再观察图象上有没有明确几个点的坐标.对于正比例函数,只要知道一个点的坐标即可;对于一次函数,则需要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最后将各点坐标分别代入y=kx或y=kx+b中,求出其中的k,b,即可确定出其关系式.<2>确定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表达式需要的条件①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0>中只有一个未知系数k,故只要一个条件,即一对x,y的值或一个点的坐标,就可以求出k的值,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②一次函数y=kx+b<k≠0>有两个未知系数k,b,需要两个独立的关于k,b的条件,求得k,b的值,这两个条件通常是两个点的坐标或两对x,y的值.[例1]如图,直线AB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A.y=-错误!x+3 B.y=错误!x+3 C.y=-错误!x+3 D.y=错误!x+3点技巧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由图象观察可知该函数为一次函数,故应设成y=kx+b<k≠0>的形式,再将A,B两点坐标代入该关系式,即可求出k,b,从而确定出具体的关系式.2.待定系数法<1>定义:先设出式子中的未知系数,再根据条件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其中的未知数也称为待定系数.<2>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的一般步骤:①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②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的解析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或方程组;③解方程<组>,得到待定系数的值;④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中,得到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例2-1] 一次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求其解析式.[例2-2] 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三点A<2,0>,B<0,2>,C<m,3>,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并求m的值.解:根据题意,得2k+b=0①,b=2, km+b=3②,把b=2代入①,得2k+2=0,即k=-1;把b=2,k=-1代入②,得m=-1.故函数的表达式为y=-x+2.3.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1>通过图象获取信息通过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获取有用的信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要掌握这个重点在于对函数图象的观察和分析,观察函数图象时,首先要看横轴、纵轴分别代表的是什么,也就是观察图象反映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释疑点函数图象中的特殊点观察图象获取信息时,一定要注意图象上的特殊点,这些特殊点对我们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2>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是我们接触到的最简单的函数,它们的图象和性质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是本节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谈重点函数y=kx+b图象的变化形式在实际问题中,当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时,函数y=kx+b<k≠0>的图象就不再是一条直线.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其图象可能是射线、线段或折线等等.[例3-1]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同时开挖两段河渠,所挖河渠的长度y<m>与挖掘时间x<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乙队开挖到30 m时,用了________ h.开挖6 h时甲队比乙队多挖了__________ m.<2>请你求出:①甲队在0≤x≤6的时段内,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乙队在2≤x≤6的时段内,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x为何值时,甲、乙两队在施工过程中所挖河渠的长度相等?[例3-2] 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体车主或一国有出租车公司签订月租车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 km,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费用为y1元,应付给国有出租车公司的月费用是y2元,y1,y2分别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两条射线>如图,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每月行驶的路程在什么范围内时,租国有出租车公司的车合算?<2>每月行驶的路程等于多少时,租两家车的费用相同?<3>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 600 km,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车合算?析规律函数图象交点规律两函数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当取相同的自变量时,下方图象对应的函数的函数值小;交点处的函数值相等.4.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当一次函数y=kx+b<k≠0>中的函数值为0时,可得0=kx+b即kx+b=0,这在形式上变成了求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也就是说,当一次函数y=kx+b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kx+b=0的解;若从图象上来看,则可看做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kx+b=0的解.由此可见,方程与函数是密不可分的.[例4] 某汽车生产厂对其生产的A型汽车进行耗油量实验,实验中汽车视为匀速行驶.已知油箱中的余油量y<L>与行驶时间t<h>的关系如下表,与行驶路程x<km>的关系如下图.请你根据这些信息求A行驶时间t<h>012 3油箱余油量y<L>1008468525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可以看做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 >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实际上就是指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沿y轴平移时,在b的位置上按照"上加下减"的规律进行.如:一次函数l1:y=错误!x+2的图象可以看做是由正比例函数l:y=错误!x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一次函数l2:y=错误!x-2的图象可以看做是由正比例函数l:y=错误!x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思考:函数图像左右移动解析式如何变化呢?[例5] 如图所示,将直线OA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析规律平移中的函数解析式解决平移问题可以对性质进行记忆直接运用,也可以找出平移后借助坐标系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平移前后k的值不变,改变的是b的值.6.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完美结合从"数"的角度看,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且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看做:当一次函数y=ax+b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反之,求自变量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ax+b的值为0,只要求出方程ax+b=0的解即可.由于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类似ax+b>0或ax+b<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做:当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反之,求一次函数y=ax+b的值何时大<小>于0时,只要求出不等式ax+b>0或ax+b<0的解集即可.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可以看出,三者最终能用函数观点统一起来,并且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这种结合,又常常在一些考题中得以体现.。
初三数学函数专题复习北师大版(一)一次函数1. 定义:在定义中应注意的问题y =kx +b 中,k 、b 为常数,且k ≠0,x 的指数一定为1。
2. 图象及其性质 (1)形状:直线()时,随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一定过一、三象限时,随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一定过二、四象限200k y x k y x ><⎧⎨⎪⎩⎪()若直线::3111222l y k x b l y k x b =+=+ 当时,;当时,与交于,点。
k k l l b b b l l b 121212120===//()(4)当b>0时直线与y 轴交于原点上方;当b<0时,直线与y 轴交于原点的下方。
(5)当b=0时,y =kx (k ≠0)为正比例函数,其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
(6)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两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的坐标即为所对应方程组的解。
3. 应用:要点是(1)会通过图象得信息;(2)能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写出表达式。
【例题分析】例1. 已知一次函数y =kx +2的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且与x 、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 为原点,若ΔAOB 的面积为2,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2. 小明用的练习本可以在甲商店买,也可以在乙店买,已知两店的标价都是每本1元,但甲店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本以上从第11本开始按标价的70%卖,乙店的优惠条件是:从第1本开始就按标价的85%卖。
(1)小明买练习本若干本(多于10)设购买x 本,在甲店买付款数为y 1元,在乙店买付款数为y 2元,请分别写出在两家店购练习本的付款数与练习本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小明买20本到哪个商店购买更合算? (3)小明现有24元钱,最多可买多少本?(二)反比例函数 1. 定义:应注意的问题:中()是不为的常数;()的指数一定为“”y kxk x =-1021 2. 图象及其性质: (1)形状:双曲线()对称性: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和212()()y x y x==-⎧⎨⎪⎩⎪()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一、三象限且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二、四象限且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300k y x k y x ><⎧⎨⎪⎩⎪(4)过图象上任一点作x 轴与y 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成的矩形面积为|k|。
3. 应用()应用在上()应用在上()其它其要点是会进行“数形结合”来解决问题123P F S u S t==⎧⎨⎪⎪⎪⎩⎪⎪⎪【例题分析】例3. 李先生参加了新月电脑公司推出的分期付款购买电脑活动,他购买的电脑价格为1.2万元,交了首付之后每月付款y 元,x 个月结清余款。
y 与x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试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确定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首付款的数目 (2)李先生若用4个月结清余款,每月应付多少元?(3)如打算每月付款不超过500元,李先生至少几个月才能结清余款?(三)二次函数1. 定义:应注意的问题(1)在表达式y =ax 2+bx +c 中(a 、b 、c 为常数且a ≠0) (2)二次项指数一定为2 2. 图象:抛物线4. 应用:(1)最大面积;(2)最大利润;(3)其它【例题分析】例4. 已知抛物线中,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求y k x x y x k k =+<-()1027例5. B 的坐标为(6,5),①例 6. 某商品平均每天销售40件,每件盈利20元,若每件每降阶1元,每天可多销售10件。
(1)若每件降价x 元,可获的总利润为y 元,写出x 与y 之间的关系式。
(2)每件降价多少元时,每天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模拟试题——小试牛刀大显身手】一.选择题1. 在同一坐标系中,小明描出了函数①②③y x y x y x =-+=+=--333④y x =-+31()的图像,得出的结论是:(1)过(-3,0)的是②③;(2)两条直线相交且交点在y 轴上的是②④;(3)互相平行的是①③;(4)关于x 轴对称的是①②,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2. 将函数x y 2=的图象沿y 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函数是( ) A. 22+-=x y B. 22-=x y C. x y -= D. 无法确定3. 如图OA 、BA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运动的一次函数图像,s ,t 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根据图象判断,快者比慢者每秒快( )A. 2.5mB. 2mC. 5mD. 3m4. 土地沙漠化是人类生存的大敌,某地有绿地4万公顷,由于人类环境意识不强,植被遭到破坏,经过观察土地沙漠化速度为0.2万公顷/年,那么七年后所剩的绿地面积S (万公顷)与时间t (年)之前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5. 下列函数中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有( ) A. 3-=x y B. xx y 31+= C. 232=-xy D. 12-=x y 6. 在同一坐标系中,中函数)0)(1(≠-=k x k y 与函数xky -=的图象大致是( )7. 抛物线253212-+-=x x y 的顶点关于x 轴对称的点为( ) A. (3,-2) B. (-3,-2) C. (-2,3) D. (-3,2)8. 已知下图为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则一次函数bc ax y +=的图象不经过(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9. 如图函数y kx k =-()≠0与xy 4-=图象交于A 、B 两点,过A 作AC ⊥y 轴,垂足为C ,则△ABC 的面积为( )A. 1B. 2C. 3D. 4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一个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则该点一定不在( )A. 直线x y =上B. 直线x y -=上C. 抛物线2x y =上 D. 双曲线xy 1=上 二.填空题: 11. 1)2(32+-=-mx m y 中,当m=_____时,y 为x 的一次函数,当m=______时,y 是x的二次函数。
12. 下图中两条直线的交点可以看成方程组_______________的解。
13. 已知12+=x y ,则已知直线与x 轴交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
若直线b kx y +=与已知直线关于y 轴对称,则k=_____,b=_______. 14. 在同一坐标系中,x k y 1=与xk y 2=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k k 12·______0。
15. 已知反比例函数xmy 23-=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16. 若点A (-2,1y ),B (-1,2y ),C (3,3y )在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上,当0>k时,321,,y y y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若0<k 呢?__________。
17. 某生利用一个最大电阻为200Ω的滑动变阻器及一电流表测电源电压如图所示:(1)该电源两端电压为_______。
(2)电流I (A )与电阻R (Ω)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
(3)当电阻在2Ω~200Ω之间时,电流应在______范围内,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__________。
(4)若限制电流不超过20A ,则电阻应在________之间。
18. 已知抛物线y x x =-+126212的图象中,x______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时,y 的值最小为_____。
19. 某工厂计划为一批长方体的产品上油漆,长方体的长和宽相等,高比长多0.5m ,若长方体的长为x 米,涂的油漆每立方米5元,油漆每个长方形所需的费用y (元)与x (米)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
20. 桥拱为一抛物线形,其函数的解析式为241x y -=,当水位线在AB 位置时,水面宽12米,这时水面离桥顶的高度h 是______米。
三.解答题。
21. 托运行李P 千克(P 为整数),已知托运第一个1千克需付2元,以后每增加1千克(不足1千克按1千克计)需增加费用5角。
(1)请写出托运行李费用C 与P 的关系式; (2)计算当重量为3.5千克时的费用;(3)若付费为9.5元时,行李最多重多少千克?22. 某玩具厂计划生产一种玩具熊猫,每月最高产量为140只,且每日产出的产品全部售出,已知生产x 只玩具熊猫的成本价为R 元,销售收入为P 元,且R 、P 与x 的关系式分别为R=500+30x ,P=55x(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函数图象; (2)至少生产多少只玩具,才能保证不亏本; (3)当产量为多少时,获得的利润为1750元。
23. 我边防军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 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B 追赶,图中L 1、L 2分别表示两船相对海岸的距离s (海里)与时间t (分)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哪一条线表示B 到海岸的距离s(海里)与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18分钟内B 能否追上A ?你是如何判断的?(3)请分别求出表示B 和A 两船相对海岸的距离s(海里)与时间t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
(4)当A 逃到离海岸20海里的公海时,B 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照此速度B 能否在A 逃入公海前将其拦截,请说明理由。
24. 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m =+12与双曲线y mx=在第一象限交于A 点,与x 轴交于C 点,AB ⊥x 轴于B ,且S △AOB =1,求①m 的值;②求S △ABC 。
25. y k x x y ==-=-当时,136 (1)求y kx =-1的表达式。
(2)一次函数y mx y kx=-=4与的图象有交点,求m 的取值范围。
26. 已知抛物线C 1的解析式是y x x =-+2452,抛物线C 2与C 1关于x 轴对称,求抛物线C 2的解析式。
27.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有关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性质的问题时,发现了两个重要结论,一是发现抛物线y ax x a =++2230()≠,当实数a 变化时,它的顶点都在某条直线上;二是发现当实数a 变化时,若把抛物线y ax x =++223的顶点的横坐标减少1a,纵坐标增加1a ,得到A 点;若把顶点的横坐标增加1a ,纵坐标增加1a,得到B 点,则A 、B 两点一定仍在抛物线y ax x =++223上,(1)请你协助探求出当实数a 变化时,抛物线y ax x =++223的顶点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2)问题(1)中的直线上有一个点不是该抛物线的顶点,你能找出它来吗?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