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景观水系规划排(排版,5号)2003.9.13
- 格式:doc
- 大小:9.02 MB
- 文档页数:8
水系优化布局方案引言水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资源,合理规划水系的布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系优化布局的方案,从水源地选择、水系连接、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水系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1. 水源地选择水源地是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水源地可以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水质的优良。
在水源地选择方面,应考虑地下水、河流以及湖泊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如地形、地质、降水情况、水质等,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估来确定最佳的水源地。
1.1 地下水地下水是水系的重要补充来源,具有稳定性高、质量好等优势。
在选择地下水源地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 地下水资源储量:通过水文地质勘测和监测,确定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质构造,以确保供水的持续稳定性。
- 地下水质量:考虑地下水的PH值、硬度、重金属含量等指标,选择水质优良的地点作为地下水源地。
- 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应综合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选择对水系整体影响较小的地点。
1.2 河流和湖泊河流和湖泊是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在选择河流和湖泊作为水源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 水资源丰富度:选择水量稳定、水资源丰富的河流和湖泊,以确保供水的稳定性。
- 水质状况:考虑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情况,确保选取的水源地水质良好。
- 水体自净能力:考虑河流和湖泊的自净能力,选择水体自净能力较强的水源地,减少水处理的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2. 水系连接水系的连接对于确保水资源的顺畅利用和合理调配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水系连接,可以实现水源地的互通互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1 河道和运河通过建设河道和运河,可以实现不同水源地之间的水资源调配。
河道和运河的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河道宽度和深度:根据水源地输送的水量和水体的水量需求确定河道的宽度和深度,确保水的顺畅输送。
- 河道控制工程:在河道和运河的建设过程中,应考虑洪水的防治、决口的修复等工程建设,以确保水的安全和稳定输送。
景观水系施工方案
景观水系的施工方案需要包括水体的规划和建设、水景设施的选材和施工等内容。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景观水系的施工方案。
首先,水体的规划和建设。
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水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可以选择自然流动的水体和人工泵水系统,具体根据景区的特点来决定。
然后,挖掘水池的坑底,并做好排水设施。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土壤的坚固性和围墙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渗水和塌方等现象。
最后,进行抹灰和水体的装饰。
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装饰,如石头、木材、花岗岩等,营造出景区的独特风格。
其次,水景设施的选材和施工。
在选择水景设施材料时,要考虑其耐久性、防水性和美观度。
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或铝合金等材料进行施工,以确保水景设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和技术,尽量避免出现漏水、变形和松动等问题。
同时,水景设施的美观度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精细的加工和合理的布局,营造出优美的水景效果。
最后,要注重水系的养护和管理。
水系的养护包括定期清洁水体、修剪水草、清理杂物等工作,以保持水体的清澈和整洁。
同时,要对水体的水质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另外,还需要对水景设施进行维修和保养,及时修补破损和老化的部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景观水系的施工方案包括水体的规划和建设、水景
设施的选材和施工,以及水系的养护和管理等内容。
通过科学的施工和合理的管理,可以打造出美丽、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水系,增加景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景观水系治理方案背景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中的水系治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景观水系是城市美化和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的混凝土建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水系的规划和管理难度不断增加。
环境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催生了各种新的治理方案。
治理目标景观水系治理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城市水系统的负荷,并保护周围的陆地生态系统。
具体来说,景观水系治理应该实现以下目标:•保护水质•防止洪水•促进地下水的补给•改善城市生态主要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措施:1. 构建湿地在城市景观中提供一个自然湿地可以提高景观水系的稳定性。
湿地是城市生态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够自然地过滤污染物,还能提供各种服务。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很高,还能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加强绿化城市中绿地的增加可以缓解地表污染,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城市沿街石墙的排水量。
通过规划和设计,可以把绿化作为城市水系治理的一个手段,通过在城市道路、街道边上设置绿化带和绿色通道,将城市水系与绿地相耦合,从而实现多重生态效益。
3. 推广低影响开发(LID)LID是指通过集水、渗水、储水和净化四个环节来实现对雨水的生态治理。
通过这种治理方式,可以使用环境友好的措施来处理雨水,降低雨水排放对城市水质的影响,提升景观水系的生态价值。
4. 建设水生态公园水生态公园可作为景观水系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水生态、绿色植物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水生态公园可以为居民带来愉悦的休闲场所,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质和生活品质。
结论景观水系治理是城市生态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资源。
在治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生态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优化水系结构,有效地提高城市景观水系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1篇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地水系景观工程2. 工程地点:某地3. 工程规模:占地面积XX平方米4. 工程内容:水系景观设计、施工、养护等5. 工程工期:XX个月二、施工方案编制依据1. 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2. 设计文件及图纸3.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4. 施工单位资质及经验三、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机构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协调、监督和决策。
下设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材料、后勤等小组,明确各小组职责。
2. 施工人员根据工程规模及要求,配备相应的施工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
3. 施工设备根据工程需求,配备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搅拌机、洒水车、切割机等施工设备。
4.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四、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 水系景观设计水系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环保、美观、实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因素。
2. 水源及水质处理水源应选用优质水源,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
对水源进行处理,如沉淀、过滤、消毒等。
3. 水系景观施工(1)土方工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填筑、平整等作业。
(2)基础工程:进行混凝土基础浇筑,确保结构稳定。
(3)驳岸工程:选用合适材料进行驳岸施工,如石材、木材、混凝土等。
(4)亲水平台: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亲水平台施工,确保安全、舒适。
(5)水景工程:包括喷泉、瀑布、水帘等,确保水景效果。
(6)绿化工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绿化种植,包括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
4. 施工技术要求(1)施工质量: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执行,确保工程质量。
(2)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3)施工文明: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1. 施工质量控制(1)加强原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2)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景区整体水景规划方案背景介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旅行,游览风景区。
而水景是旅游风景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规划好景区整体的水景,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规划目标通过规划景区整体水景,达到以下目标:1.提高景区吸引力:水景的美丽和神秘感会吸引很多游客,从而增加景区的吸引力。
2.增加游客停留时间: 好的水景规划能够使游客驻足几许,感受水景的美丽,从而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
3.体现地域特色:水景是体现风景区地域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好的规划可以更好的凸显地域特色。
规划实施1.设计地形及水系:在景区的整体规划中,对于水系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将水系的设计基于景区的地形,充分利用原有的水资源,达到美化景区的目的。
同时,水系的精心规划可以使游客在在欣赏美景的同时, 体验到水景的苏州园林美学,达到意境的效果。
2.设计水景景观元素:在景区整体的规划中,水景的景观元素是关键。
不同的水景元素展现出不同的功能和意义,比如,喷泉池和瀑布池会为游客带来远离闹市的恬静感,而互动式的水景游戏能够为游客带来愉悦体验。
3.引导游客流线及公共基础设施的布置:良好的交通规划能使游客到达不同的水景观赏点,满足不同游客观景需求。
同时,景区需要为游客提供休息,餐饮等的公共基础设施,满足游客的其他需求。
4.植物种植规划:同时,景区的植物种植规划也是关键。
水景与植物的相辅相成是承载游客视觉感官体验的另一重要方面。
将植物和景观元素相互呼应,打造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测试评估为了让规划方案真正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需要进行评估。
具体评估方案如下:1.游客体验评估:组织专门的测试组对景区整体水景的游客体验进行评估。
2.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对游客进行满意度的调查,看是否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
3.游客数量统计:统计规划前后游客的数量和时间,是否有显著变化。
4.财务收益评估:评估规划方案的成本和财务收益,对下一步的改进设计做出参考。
海口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编制单位: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法人代表:黄达人(校长)
中心负责人:主任阎小培(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周春山
项目负责:胡华颖(项目主管) 周春山(博士、副教授)
项目顾问:许学强(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项负责:一、专题研究:1、城市定位:魏清泉(教授、博士生导师)
2、城市产业发展研究:王爱民(博士、副教授)
3、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布局:吴晓松(博士、副教授)
4、城市整体空间形象:袁媛(博士、讲师)
5、城市特色体现:司徒尚纪(教授、博士生导师)
6、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李贞(副教授)
7、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胡华颖(项目主管) 刘琦(教授)
8、景观水系规划:吴智刚(博士)
9、近期建设的建议:胡华颖(项目主管)
二、纲要及说明书:胡华颖(项目主管) 刘琦(教授)
三、计算机制图:吴智刚(博士)
课题组成员:
胡华颖周春山刘琦司徒尚纪魏清泉王爱民李贞吴晓松吴智刚袁媛胡燕谢涤湘许桂灵刘华敏罗彦陈素素李新刘洋张海凤杨菁李香尹向东杜小刚孙金霞谢植雄蒋昕尚嫣然胡盈盈赵士韧。
景观水系治理方案导言景观水系是城市生态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噪音、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多种作用。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景观水系遭遇了很多困难。
有些景观水系遭到破坏和污染,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和恢复城市景观水系的生态功能,建立有效的景观水系治理方案显得非常必要。
整体思路要制定出有效的景观水系治理方案,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水系组成、环境特征、水体质量、治理成本和效益等。
在制定方案时,应当尽量符合可行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等原则,并且在方案实施时,也必须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整体思路可以简单概括如下:•制定景观水系目标,明确目标的优先级和实现方式。
•调查水系现状,分析水体质量,掌握水体来源和污染原因。
•制定对策,进行断面维护、水质调控、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安全防范等措施,同时优化投入和成果评估。
•加强社会管理,增强社会监督,形成民主决策、科技支撑、政府领导和公众参与的治理模式。
具体方案在整体思路的基础上,可以具体制定出以下景观水系治理方案:一、目标制定•清理生成环境,杜绝污染源和乱排乱放现象。
•保护水环境,提升水体质量及水生态功能。
•营造景观水体,利用水体美化城市环境。
•让市民共享,让更多人认识并参与到水体治理的过程中。
二、现状调查•对水系的生态环境组成进行详细调查。
•对排放到水体的污染物质。
•分析水体水质现状。
福大化学 .。
•调查水体来源和污染原因。
•初步摸底考察了目前我们社区水系的起源、性质、流量规模、水环境现状、特殊水质交流沟通;总体上来看水系存在着水量不足、污染程度较高、小流域治理意愿不够、水系与现代化设施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
三、措施制定1.断面维护•对水系主要流域进行断面维护。
•每个断面设立一个治理站点,实时监测断面情况。
•对不同流域设置不同的维护措施,根据实际的污染情况来定位。
2.水质调控•根据断面情况,采取不同的水质调控措施。
园林排水管网系统的布置形式(附图)园林排水系统的布置,是在确定了所规划、设计的园林绿地排水体制、污水处理利用方案和估算出园林排水量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污水排放系统的平面布置中,一般应确定污水处理构筑物、泵房、出水口以及污水管网主要干管的位置。
当考虑利用污水、废水灌溉林地、草地时,则应确定灌溉干渠的位置及其灌溉范围。
在雨水排水系统平面布置中,主要应确定雨水管网中主要的管渠、排洪沟及出水口的位置。
各种管网设施的基本位置大概确定后,再选用一种最适合的管网布7-8形式,对整个排水系统进行安排。
排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如图7—8所示。
(1)正交式布置当排水管网的干管总走向与地形等高线或水体方向大致成正交时,管网的布置形式就是正交式。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排水管网总走向的坡度接近于地面坡度时和地面向水体方向较均匀地倾斜时。
采用这种布置,各排水区的干管以最短的距离通到排水口,管线长度短,管径较小,埋深小,造价较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2)截流式布置在正交式布置的管网较低处-沿着水体方向再增设一条截流干管,将污水截流并集中引到污水处理站。
这种布置形式可减少污水对于园林水体的污染,也便于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3)扇形布置在地势向河流湖泊方向有较大倾斜的园林中,为了避免因管道坡度和水的流速过大,而造成管道被严重冲刷的现象.可将排水管网的主干管布置成与地面等高线或与园林水体流动方向相平行或夹角很小的状态。
这种布置方式又可称为平行式布置。
(4)分区式布置当规划设计的园林地形高低差别很大时,可别在高地形区和低地形区各设置独立的、布置形式各异的排水管网系统,这种形式就是分区式布置。
低区管网可按重力自流方式直接排入水体的,则高区干管可直接与低区管网连接。
如地区管网的水不能依靠重力自流排除,那么就将低区的排水集中到一处,用水泵提升到高区的管网中,由高区管网依靠重力自流方式把水排除。
(5)辐射式布置在当地分散、排水范围较大、基本地形是向周围倾斜的和周围地区都有可供排水的水体时,为了避免管道埋设太深,降低造价,可将排水干管布置成分散的、多系统的、多出口的形式。
新建景观水系工程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绿地和景观工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水系景观工程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的抗灾能力。
因此,本项目拟对某城市的景观水系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以期实现城市水系景观的合理布局、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2. 项目地点本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某城市的市中心,总规划面积约为1000亩。
该地区人口密集,交通繁忙,绿地氛围较弱,需要通过水系景观工程实现城市环境的改善。
3. 项目建设内容本次水系景观工程主要包括水系规划、景观设计、水质净化等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水系规划根据项目地点的地形地貌特点和城市规划要求,规划水系的走向、宽度、深度等参数,合理布局水体的连接方式,并考虑景观岛屿、喷泉、水槽等景观元素的设置。
3.2 景观设计水系景观的设计应当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坡地景观的完美表现。
可以在水体中设置假山、小桥、亭台等景观元素,通过植物的搭配和绿化的形式,增加景观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3.3 水质净化在景观水系工程中,水质的净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可以通过设置人工湿地、水生植物过滤等手段来改善水体的水质,减少水源污染。
4. 建设原则在实施工程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项建设原则:4.1 生态原则水系景观工程的建设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保护和修复原有生态系统,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2 人文原则结合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特色,使水系景观工程能够贴近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
4.3 可持续原则水系景观工程的建设要考虑到长期的维护和运营,要有可持续的发展和利用策略。
5. 潜在风险分析在建设水系景观工程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潜在风险,如工程造价偏高、水质净化难度大、水体供水不足等。
应当提前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以降低项目风险。
专题八城市景观水系规划目录1. 总体格局 (136)2. 调水方案 (139)3. 水环境的保护 (139)4. 人工河和人工湖水系的净化方案 (140)4.1水源 (140)4.2 水量 (140)4.3 污水水处理系统 (140)5. 景观水系功能区划分 (142)6. 相关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142)1. 总体格局新海口与旧海口在地理环境和生态景观的分布上最大的不同,是新海口拥有南渡江的东西两岸,在东、南方向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海上腹地和大陆腹地,在水景观上有更多的海岸线、湖泊、水库和河流。
如何在水系规划方面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海口城市发展战略二十字方针“突出沿海,开发沿江,提升中心,拓展两翼,带动腹地”,这是本景观水系规划的目的所在。
1) 景观水系规划目标:使新海口形成一个沿海而驻,拥江而立,玉带环城,明珠点缀的海河城市景观新格局。
2) 水系构成:东西海岸、一轴、一洲、两环、两坝、四湖、四出海口、九射十八湾。
东西海岸东海岸:指西起南渡江出海口,东至铺前湾新溪角长约十九公里的海岸线。
西海岸:指东起世纪大桥,西至粤海铁路码头长约十八公里的海岸线,其间已建成有万绿园,假日海滩,带状公园,超豪华高级宾馆(新国宾馆),热带海洋世界等区域,分别属于海府组团和长流组团。
东海岸西海岸一轴—城市拥江而立以南北向的南渡江及其两岸500米宽的地带为新海口城市中心区发展的重点区域,北起新阜岛分叉口(林舟坝),南至老铁桥北侧(迈雅坝).拥南渡江两岸而立,是新海口与旧海口地域构成的分水岭,是新海口地理优势的立足点,也是新海口景观重组和提升的重要一环。
南渡江西岸的土地利用,仍按原旧海口的规划实施,而东岸则安排为行政、商业、居住和休闲公园等混合利用的土地开发模式,使到最终形成拥江而立的新海口中心区域。
清澈的南渡江拥江而立的新海口难得一见的城市河漫滩景观滨江休闲亲水公园拥江而立的新海口拥江而立的新海口一洲饲马坡岛(又名司马坡),又称江心洲,约1.4平方公里,平均高程为5.2米位于一轴的中心位置,是构成一江两岸景观的重要组成。
建议该岛进行适度开发,全部为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
可考虑安排旅游、游乐项目和局部的低密度和低容积的高级住宅,但在实施时要严格控制、精心规划、做精做美。
其中的居住用地可以待价而沽,可作为新海口未来的富人居住区。
两环—玉带环城东环美藤河,位于南渡江东岸从铁桥处起至入海口段,流经美兰新市区(原琼山新市区)全境,蜿蜒曲折犹如一根蔓藤(故暂命名美藤河),全长约14公里,历史上属原南渡江古河道。
在本规划中,将疏浚和连通淤塞的河道及湖泊,提高其蓄水、排洪的能力。
西环美舍河,发源于琼山区南部莲花池区域,北至海甸溪,全长约12公里,流经琼山、美兰两个城区,属季节性雨水河,由于上游河段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此河,该河已成为雨污合流且污染较重的城市纳污河。
建议改造后两环的河流其水面的宽度常年能保持50~100米以上。
东环美藤河西环美舍河两坝—林舟坝,迈雅坝两座橡皮坝方案:1号坝(林舟坝)选址新埠岛分叉口,坝高2.5m抬高水面标高2m,其主要作用是保持两坝之间约六公里长的新海口中心区域的南渡江面的水景观,使到在枯水期江面仍能保留平均约200米宽的水面;2号坝(迈雅坝)选址老铁桥,坝高2.5m抬高水面标高2m,其主要意图是蓄水分流,引水东西于美藤河和美舍河,以补充两环河流的水源,改善其水质。
在补充水文和勘测资料后进一步论证比选,推荐两坝方案深入论证。
橡胶充气坝示意图林舟坝迈雅坝四出海口包括海甸河出海口,横沟河出海口,南渡江出海口,东营港出海口,既是水道门户,又构成三角洲或海湾的独特景观。
在出海口处可以安排诸如灯塔、风车屋、观光塔和摩天轮等标志性的景观建筑。
四湖:红城湖、南门湖、晋文湖和嘉乐湖,象四颗明珠,镶嵌在新海口的大地。
红城湖是琼山市府城镇(市政府所在地,也是琼山市政治、文化中心)的一大湖泊,水面面积约40公顷,经过琼山市的几年整治,一池清水,碧波荡漾,岸边绿树成荫,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附近楼群建筑倒影尽收眼底,景色宜人,是人们休息的好地方。
红城湖对调节气候、蓄洪、削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根据规划,红城湖西侧将建设红城湖公园,并增加水面面积,这将为龙昆沟上游的东崩洪水进湖调蓄,提供最佳的线路。
目前,由于沿岸居民生活污水没有出路,因此仍有部分污水直接排入。
南门湖(暂定)位于与沙坡水库相连的下游南门河的北端尽头处的低洼地块,从现状水块分布看,面积不大,在本次规划中,计划开挖扩大成人工湖,使其水面面积达到30公顷以上,平均水深3~5米。
把西环美舍河中的南门湖和红城湖连通,将之最终与南渡江相接,既能使美舍河保持水体较高的流速和良好的河体的自净能力,同时又能在蓄水防洪、防涝、保持水景观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东环的晋文湖位于美兰机场西南角,现状水面面积达40公顷以上,尚未与其他水系相连,本规划中通过开挖人工河将之与南渡江连通,主要意图是在水路上把机场和城市联系在一起,当南渡江两岸充分开发利用后,可将之作为从机场到市区的另外一种交通选择.嘉乐湖是在美藤河东部通过加大、挖深和疏浚河道而形成的一个景观水系的湖泊。
九射十八湾主要是指东环美藤河的放射状河网,南起嘉乐湖,北至东海岸,西起东营港,东至福创港,构成了东部绚丽的水系景观。
九射:龙头射、月弯射、潺流射、凤尾射、两仪射、东营射、太极射、儒雅射和陶朗射,而十八湾分布于各射之间。
在该地块上可以考虑建造类似于威尼斯水城、丽江水城、周庄水乡等各具特色的风情水城,是集旅游开发、休闲度假、高级居住和公园湿地于一体的区域。
2. 调水方案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
在对各单项规划工程的增水、减需、治污和防污作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配置研究中对各种方案的综合比较,评价规划措施对缓解流域及区域水资源短缺和改善水环境与生态的作用,确定各类地区的开发利用方向与模式,确定各类(项)措施实施的优先顺序和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
重点确定2010年前需要确定实施的措施。
制定节水和治污规划实施方案。
制定为满足不同水平年缺水状况而进行的各种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规划各项水源工程建设的优先顺序,包括蓄水、引水、调水等工程。
制定为满足不同水平年缺水状况而需进行的各种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方案,确定其开发利用的模式及其控制指标,包括海水利用、微咸水利用、雨洪资源利用等设施的实施方案。
除雨水外,规划通过开挖、疏浚三条横向河道及现状纵向、横向河道,再采用水闸或橡胶坝工程定期引南渡江河水置换城内河水及湖水。
3. 水环境的保护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水量水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与方案,要对水资源实行"功能分区、纳污能力核定、入河总量控制、排污量削减"的计划,切实保护和改善水环境。
确定水功能区划与水质目标;核定纳污能力;制定排污总量控制目标对策。
水环境的保护必须通过周围地区全面的河道整治,严格控制河道污染,居民生活小区采用分散生态化污水净化系统力争达到污水的零排放,逐渐改善水环境质量,做到水净、岸洁、地绿。
规划水环境区划主要分为西环美舍河和东环美藤河两大块,西环美舍河近期水环境为V类,远期为IV类;东环美藤河近期水环境为IV~V类,远期为III类,其中南门湖至红城湖河段中的半岛旁可围成一定规模的游泳场,其水质要求为II~III类。
为保障水源的水量和水质,根据水源保护有关规范和国家关于地面水及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为依据,本规划提出如下建议和要求:(1)保护南渡江上游的水源涵养林。
(2)根据海口市防洪规划建设和维护好水利设施,发挥水库的调节功能。
(3)合理利用水资源,协调城市供水与水利发电和农业灌溉间的矛盾。
(4)建立水源卫生防护地带。
取水口周围100米的水域内不得停靠船只、游泳、捕捞和从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取水口上游1000米(包括支流)至下游100米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得倾倒固体废弃物,沿岸不得堆放垃圾,不得设置有害化学物品仓库,不得设立装卸垃圾、粪便和有害物品码头,沿岸农田不得使用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和剧毒性农药,并禁止放牧。
取水口上游1000米以外,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排放标准。
4. 人工河和人工湖水系的净化方案4.1水源人工湖将利用从南渡江的分流的东西环河岔出的小河流和雨水作为(南渡江流域的年平均降水量1935mm)作为基本点,并将从地区内产生的排水再利用,甚至截流因环境绿化而散失的水。
4.2 水量在每个人工湖为中心的地区内必需的水系水量一天约为几十万吨,所以将在地区的外围建一条起蓄水,沉淀,净化作用的河,以确保向湖内提供稳定的水量。
4.3 污水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是维持社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从生态的角度建立化整为零的污水处理系统是打破传统,实现社区建设生态化、可持续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为改良城市水系的水质提供了根本的解决方法。
传统的生态处理污水方法,由于工业化思维模式的影响,往往是小污水通过庞大的收集管网汇集成大污水集中解决。
可持续的生态社区建设的思维则采用不断地解决小问题变成没问题的方式。
例如,把城市的小片区的污水就地净化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城市的污水就可以达到零排放,而不需要建立庞大的污水收集管网,这种处理方法无论在能耗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性和投资与运行费用方面都较传统的方法有明显的优势。
其处理工艺为:将生活污水通过序批式厌氧池反应,利用生态绿地的植物吸收,利用好氧、厌氧、兼氧等反应及过滤的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最终使污水得到回用或达到排放标准。
以下是其运作的程式:生活污水下表分别是俞建德归纳的三种不同时代城市污水处理方案比较研究和集中式污水处理与分散式生态处理对比研究,对生态社区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表8—1 三种不同时代城市污水处理方案比较研究The Comparison in Sewage Managements Among the Three Urban Stages表8--2 集中式污水处理与分散式生态处理对比研究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llect and Individual Ecological Managements5. 景观水系功能区划分与景观水系相关的新的功能分区,主要在南渡江东岸部分的美兰组团,共分为三大片,包括沿江的行政、商业、居住和休闲片,位于东海岸的休闲度假、高尚住宅、游乐片以及位于美兰机场北侧的机场城的物流、商务办公和居住混合片。
6. 相关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1)本景观水系规划,应与水利水系规划相适应。
整个新海口的水利水系规划应该在其新的市域范围及影响的流域范围作出新的调整,在水源保护、蓄水、分洪、堤坝、水闸、设防标准、水利发电和农业灌溉、水运和水质标准等方面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再对本景观水系规划作出调整和细化;2)本水系规划中,人工湖和引河的开挖、堤坝的设置等工程对生态的影响,仍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