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第五节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1.79 KB
- 文档页数:6
第五节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命题分析近两年全国卷中都对古代文化常识单独设题进行了考查,2020年高考可能延续这一考情。
但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文化常识作为高频考点,其考查范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如2016年全国卷Ⅰ中对“契丹”一词的考查呈现出文化常识与历史学科的融合。
走进高考【P】例(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谢曰:..。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第一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命题分析文言实词具体的考查题型有下列五种:一是直接对文中的实词进行解释,要求选择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这是主要的考查题型;二是给一个例句,要求选择与例句中加点实词意义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三是比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实词的意义,其中一个句子来自文言选段,一个句子来自中学教材;四是比较词语古今义的异同,要求选择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五是指定某实词,要求考生自己进行解释。
文言实词考查的趋势是:1.实词是读懂文段的基础,但从2015年开始,全国卷不再单独设题,而是在分析综合、断句及翻译各题型中隐性考查。
2.所考实词越来越贴近教材。
从2018年高考所考的实词来看,大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也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了高考的“试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的特点。
3.一词多义仍然是考查的重中之重。
历年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基本上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因此,掌握实词的多个意义和根据语境去选择恰当的义项仍然是考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走进高考【P】例(201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第七节图文转换命题分析(全国卷Ⅱ)“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构图要1.“图文转换”题型热度很高。
三年来一直集中在描述构思框架、描述图案内容、揭示图案寓意等方面。
考查形式是由图表(表格、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流程图等)、徽标、图片、漫画等转化为文字语言。
2.题型具有综合性,选材贴近现实生活。
易与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一般为主观题,分值在4~6分;命题时注重挖掘现实,聚焦民生热点,创设特定情境,展现特殊意义;常要求考生根据图表内容分析材料,揭示隐含信息、深刻寓意,或进行综合评价。
走进高考【P】例1(2018·全国卷Ⅰ)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讲评】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得认真观察此图,明确各层级的关系。
根据箭头指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得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接着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进行评估和信息反馈,结束后,需要再进一步修订。
只要依照顺序表述清楚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例2(2018·天津)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鲁迅提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丰子恺的漫画《村学校的音乐课》却没有画人的眼睛。
你觉得二者矛盾吗?请结合画面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讲评】不矛盾。
第3讲交流类运用1.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________。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C.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2.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高三毕业前夕,张拉那送了一本自己刚刚出版的散文集给路一丝,并在扉页上写了以下文字:路一丝同学惠存。
B.一位初次给报刊编辑投稿的作者,在所寄稿件中附了一封短函:谨将拙稿寄上,敬请拜读,欢迎斧正。
C.一购物中心在大门口立了一块牌子,上面的文字为:价廉物美,童叟无欺,欢迎惠顾!D.一些外地教师将来学校参观,团委书记在校门口挂了一幅标语:欢迎各位老师光临我校!3.下列句子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A.我这纯粹是一孔之见,还望各位行家,班门弄斧,不吝赐教。
B.经常光顾其他系的自习室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的爱好。
C.虽然我是这个团队中最年轻的,但是我有激情、有智慧,凡事都会一马当先,率先垂范,经常博得大家的夸奖。
D.这段时间你屈就我们车间主任,带来的效果就是我们车间生产效率提上去了。
4.(2012·山东)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
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
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5.(2012·安徽)安晴同学一直想参加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一天,安晴向协会组织委员李华同学询问相关情况。
下面是他们交谈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安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华:当然可以,欢迎你加入!安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华:下周六正好有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春天如期而至,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本报社诚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晚报植树节”活动,参与者将在省会绿化基地栽种下各种树苗,为省会绿化添枝加叶....。
B.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药,虽然也可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材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C.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人们往往会抱怨,抱怨学习压力,抱怨生活烦恼,抱怨环境喧闹……抱怨在我们的世界里蔚然成风....,然而生活并不会因抱怨而变好。
D.日本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坊间传言核辐射会污染海水,海水盐也会受到辐射污染,于是人们杯弓蛇影....,我国许多地方发生了疯狂抢购碘盐的现象。
【答案】D【解析】A.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没有的内容。
语境错误。
B.苗而不秀:只长了苗而没有秀穗,比喻资质虽好,但是没有成就,也比喻虚有其表。
望文生义。
C.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褒词贬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全唐诗》是清初编修的唐代诗歌总集,共收录四万多首诗歌,洋洋大观,波澜壮阔....,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B.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深圳软件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软件出口额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令世人瞩目。
C.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D.台湾盲女歌手张玉霞在台北街头演唱《我只在乎你》,她那圆润清丽的歌声犹如空谷足音....,吸引行人纷纷驻足倾听。
【答案】A【解析】波澜壮阔:比喻声势浩大,多用于诗文和群众运动等。
B.半壁江山:指在敌人入侵后保存下来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
C.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D.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大批博士涌入公务员队伍,或可改变一下地方的政治生态,使得其他官员一个时期、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对科技存有一些敬畏,兴起学习之风,避免一些相得益彰....的官场沉疴。
语用中的主观题考法从目前全国卷整体考点布局及近几年全国卷语用主观题命题规律看,主观题集中在图文转换、句式仿用、语言表达得体这几个考点命题。
至于考纲规定的其他考点,考情分析如右表:为节省有限的备考时间,本专题不再面面俱到,而是重点突破得体、仿写和图文转换这几个重要考点。
第1讲语言表达得体“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表情达意。
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
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得体类题目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
一、明考情——2大考查方式题组一2018年主观题1.(2018·全国卷Ⅰ)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
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
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
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
望大家配合。
答:解析:这是一则启事,应该采用书面语,题干中也有“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的提示。
“堵住”“管子”“换掉”“打算”“正遇上”这些都是口语,为了和启事的书面语风格一致,应将它们改为相应的书面语。
参考答案:①“堵住”改为“堵塞”;②“管子”改为“管道”;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算”改为“计划”;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2.(2018·全国卷Ⅱ)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分)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
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第4讲古代文化常识题《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
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确备考方向。
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
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
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以下几类: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服饰器物、古代音乐等。
下面将近5年的高考考查的文学常识分类列出,以便复习时心中有数。
一、古代文化常识高考考查内容(一)明确考查内容2014~2018年全国卷文化常识考查内容汇总(二)明确考查原则1.题干表述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选项的解说往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精准掌握、细心辨析。
2.选项解说的“加点词语”其实就是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关键词,而且是对这个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意味着选项可能是对加点词词义(包括文中含义)的解说,也可能跳出文本,不解说其本身的词义,只要与“加点词语”涉及的文化知识相关,都在解说的范围之内。
3.各选项解说的“相关内容”,在阅读的文本中可能会找到对应语句,也可能无法找到对应语句,因此不能仅凭文本内容就去判断选项的解说是否正确,还要靠平时积累理解文本之外的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来判断解说的正误。
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11题B项中的“姻亲”与“血亲”的区别。
4.所考查的古代文化知识,绝大多数是在史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也就是《考试大纲》所强调的“常见”。
综合分析考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①人的称谓;②古代官职;③天文历法;④古代地理;⑤科举制度;⑥风俗文化;⑦饮食器用;⑧音乐文娱。
二、古代文化常识两种记忆方法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
第五节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命题分析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单纯考查修辞手法的并不多,一般是同其他考点结合起来考查:一是在诗歌鉴赏中考查修辞使用及作用;二是在仿写、扩展语句中考查实际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而多年来的高考试题似乎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情有独钟。
走进高考【P】例1(2018·北京)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
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
12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示例:《红岩》中江姐是一枝傲雪的寒梅,她用宁死不屈的意志和凛然的民族大义告诉我什么是忠诚和奉献;《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是一首美丽而凄婉的歌,她用痴情等待告诉我什么是纯真的爱;《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是一面精神旗帜,他用三天两夜的搏斗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硬汉。
[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围绕“教益”展开写作,如可以从《边城》中读出人性的真善美,也可从《边城》中读出爱情的纯真;二是运用排比与比喻两种修辞手法;三是字数控制在120字左右。
]例2(2016·山东)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
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
不超过4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本题考查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拖延症的表现为“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据此可分析出拖延症的危害:它像窃贼一样,会使计划落空,会使热情消失,会将机会偷走,会使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失败。
所以答题时,使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把上述危害表述出来即可。
]考点探究【P】考纲在线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2.表达应用 E(4)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简要解读“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应分两点理解:一是“常见的修辞手法”重在“常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规定了九种,这就给我们规定了修辞的考查范围。
二是“正确使用”表明高考对考生的要求是“正确使用”的能力,而不是单纯考查概念术语、辨识等。
培养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这里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简述之:就仿写题型而言,主要是审题能力,此外还有联想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就“文学鉴赏”和“现代文阅读”而言,这两种题型主要是对修辞表达效果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有很强的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的分析,语境把握不住是很难理解修辞的表达效果的;就作文而言,是善于使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写作句子的能力,这就要求作文时增强自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识。
我们要多与仿句、扩句和作文结合训练,在读、写的实践中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手法,从而提高实战能力。
夯实基础【P】一、《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规定的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一览表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
借代的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因此使用时应抓住最典型的特征。
,部分代整体。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具体代抽象。
,他高烧三天,一点食物都没沾牙..。
特征代本体。
,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
专称代通称。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夸张,为了更加突出地表达某一事物或某种思想感情,而故意作明显扩大或缩小的描写。
夸张的作用在于强调、突出事物特征,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故意扩大。
,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明显缩小。
,上无片瓦......的他,只有四处讨饭。
....,.下无立锥之地对偶,也叫“对仗”,用字数相等、结构对称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相类、相反或相关内容。
对偶有整齐美观、谐调匀称、节奏铿锵等效果,能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类。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上下句意思相关。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把相关或相似的内容逐一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法。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势,富于节奏感。
,短语排比。
,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
句子排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反复,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
“反复”能突出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
,连续反复。
,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你看间隔反复。
,旦辞.......,.但闻..黄..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河去,暮宿..燕山胡骑鸣啾啾。
.......,.但闻..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作者自问自答,或者只问不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
设问的作用在于引发注意,对下文的提示和强调,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一问一答。
简明、直接、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先集中问,再从正面或反面回答。
语言有气势,引人深思。
,在这里,你是否感到惊奇?你是否感到迷惑?你是否感到由衷的敬佩?这正是他们伟大的创造所造就的奇迹!反问,又叫“反诘”,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话中。
这种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意思的修辞手法,可以加强语气。
,以否定表肯定。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呢?以肯定表否定。
,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二、几种易混修辞格的辨析1.比喻和比拟比喻和比拟,都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1)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
(2)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
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2.借喻与借代借喻和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
它们的区别有两点:(1)借喻重在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
例如:①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②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例①“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
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例②“干戈”“延安”就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
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2)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
3.排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2)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3)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4.设问与反问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疑问句。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设问自问自答,一般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也不需要作答,但是答案已十分明确。
(2)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如感情强烈,可以用叹号。
三、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培养使用修辞的能力明确九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判断其使用正误、优劣的前提。
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2)比拟:把物拟做人或把人拟做物,使形象栩栩如生,使语言生动形象。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展开丰富的联想,以创造意境。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强调感情,表达思想,增强气势。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
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培养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不仅包括审题能力,还应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分析能力。
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课堂导练【P】设题角度Ⅰ:对常见修辞手法的判定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人生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码头,慈祥的外婆就住在码头上。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太阳更有精神了,岸上有三棵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月光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D.江南小镇有过浮沉荣辱,但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的沧桑之感。
※【答案讲评】D(将“江南小镇”与“朱雀桥”进行比较,并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C项中,本体是“月亮”,喻体是“红盘”。
)设题角度Ⅱ:修辞与选用、仿用、扩展相结合2.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另外选择一种事物,表达一种善意。
沙发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坐请坐”,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抱抱你”的姿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示例:扶手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走请走”,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牵牵你”的邀请。
3.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提起唐诗,我们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
唐诗以其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情趣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唐诗中,哪一句最打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请从以下三句中任选一句作为开头,用令人动情的笔墨进行抒写。
(1)唐朝的离别苦。
(2)唐朝的诗人清高。
(3)唐朝的月明。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结合相关诗歌;不少于1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