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方差分析练习题与答案一

统计学方差分析练习题与答案一

统计学方差分析练习题与答案一
统计学方差分析练习题与答案一

(20分)一研究者为了研究市场环境对企业战略行为的影响对MBA学员做了一个模拟实验。60名学员每人管理一个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模拟经营。模拟一段时间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学员随机分为3组,其中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组市场环境转变为恶性竞争,第三组市场环境为合作竞争。在新环境下继续模拟。研究者收集了每个学员在市场环境变化前后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数据,形成两个分析指标:

Y1: 环境变化后市场份额/环境变化前市场份额*100(Y1=100意味着环境变化前后市场份额无变化)

Y2: 环境变化后利润率/环境变化前利润率*100(Y2=100意味着环境变化前后该企业利润无变化)

然后,对这两个指标做多响应变量方差分析,并做LSD多重均值比较。研究者还担心MBA学员工作经历不同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特别设计了一个反映工作经历的指标EXP,作为协变量。SPSS输出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以下各输出图表的含义

(2)从输出结果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元,标准差为元。试以%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 间;(φ(2)=)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为(,) 3 要求:①、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②、计算判定系数R 。 附: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 =-= ∑∑n x n y ββ)) 1 0 – ×58=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 =+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4 计算下列指数:①拉氏加权产量指数;②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4题 解: ① 拉氏加权产量指数

= 1 000 00 1.1445.4 1.13530.0 1.08655.2 111.60%45.430.055.2q p q q p q ?+?+?==++∑∑ ② 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11100053.633.858.5 100.10%1.1445.4 1.13530.0 1.08655.2q p q q p q ++==?+?+?∑∑ 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调查单位是 。 2、___ 频数密度 =频数÷组距,它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3、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都可以用 饼图 条图 图来显示。 4、某百货公司连续几天的销售额如下:257、276、297、252、238、310、240、236、265,则其下四分位数 5、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3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36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6、某机关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 。 7、对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通常采用的是 t 检验。 8、设置信水平=1-α,检验的P 值拒绝原假设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p e M >o M ③、x >o M >e M 3、比较两组工作成绩发现σ甲>σ乙,x 甲>x 乙,由此可推断 ( )

应用统计学案例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应用统计学案例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案例 ▲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撰写: 一、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1、确定统计调查目的和任务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是指依据调查的任务和目的,确定本次调查的范围及需要调查的那些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所组成的个体,也就是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即我们在调查中要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个个具体的承担者。 3、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表 (1)调查课题如何转化为调查内容 调查课题转化为调查内容是把已经确定了的调查课题进行概念化和具体化。 (2)调查内容如何转化为调查表 如何把调查内容设计为调查表,这一问题会在下一章中专门介绍。 4、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 5、调查项目定价与预算 6、统计数据分析方案 7、其它内容

包括确定调查时间,安排调查进度,确定提交报告的方式,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和组织等。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撰写 1、统计调查方案的格式 包括摘要、前言、统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统计调查的内容和范围、调查采用方式和方法、调查进度安排和有关经费开支预算、附件等部分。 2、撰写统计调查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1)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上述1—7部分的内容均应涉及,不能有遗漏。否则就是不完整的。 (2)统计调查方案的制订必须建立在对调查课题的背景的深刻认识上。 (3)统计调查方案要尽量做到科学性与经济性的结合。 (4)统计调查方案的格式方面能够灵活,不一定要采用固定格式。 (5)统计调查方案的书面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一般来说,统计调查方案的起草与撰写应由课题的负责人来完成。三、统计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一)统计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是指从逻辑的层面对统计调查方案进行把关,考察其是否符合逻辑和情理。

统计学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一)调查目的 (1)描述和反映本校经济管理学院10级会计系,经济系和人力资源系学生对于毕业去向的意向,分析并研究各意向的分布情况; (2)在系别,性别,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对毕业意向的分布进行研究,探究这些因素对于毕业意向分布的影响。 (3)分析和解释形成毕业意向分布差异的因素和原因; (二)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本次调查的基本调查对象是本校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经济系和人力资源系的全体同学。调查单位为此范围内的每一个同学。 在此基础上,在每个系内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抽样调查,进而对整体进行推断。 (三)调查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法、文献法 本小组采用的基本方法为问卷法,发放问卷60份,收回问卷54份。 辅助方法为文献法,通过图书馆和网络获取相关背景资料,对研究素材进行丰富和补充。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抽样方法:分层抽样 将调查对象按系别分为会计系、经济系和人力资源系三个类别,然后从各个类别中随机抽取组成样本,用于对整体进行推断。 数据资料整理结果如下: 在全部被调查对象中,男生23 人,占43%,女生31 人,占57%,经济系18人,占总体1/3,人力资源系18人,占总体1/3,会计系18人,占总体1/3.。选择考研的有14人,占总体的26% 。选择出国深造的有1人,占总体的2%。选择自主创业的有3人,占总体6%。选择直接就业的有29人,占总体54%。选择考公务员的有7人,占总体12% 。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2012年6月27日 调查期限:2012年6月27日―20012年6月29日 (五)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调查项目:性别年级院系毕业意向家庭收入情况性格特点就业优势 调查表如下: 二、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 A 00p q B 11p q C 01p q D 10p q 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 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四分位数 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 A 乡村较大 B 城市较大 C 城市和乡村一样 D 不能比较 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 3% B 4% C 5% D 无法计算 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10.0% B 上涨11.1% C 下跌11.1% D 下跌10.0% 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 A 环比发展速度 B 年距发展速度 C 定基发展速度 D 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 A 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B 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 C 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 D 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 )为主体。 A 抽样调查 B 普查 C 统计报表 D 重点调查 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 的样本,则可采用( )。 A Z 检验法 B t 检验法 C 2χ检验法 D F 检验法 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 A 应选择奇数 B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C 应选择偶数 D 可取4或12 13、回归估计标准差的值越小,说明( )。 A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B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C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好 D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差 14、某企业最近几批同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95.5%、96%,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合格率 进行抽样检验,确定抽样数目时P 应选( )。 A 90% B 95.5% C 96% D 3 % 96%5.95%90++ 15、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 )。 A 0H 为真时拒绝0H 的概率 B 0H 为真时接受0H 的概率

多元统计分析案例分析.docx

精品资料 一、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作聚类分析 1、指标选择及数据:为了全面分析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主要考虑从收入、消费、就业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考察。因此选取以下指标:农村产品价格指数、农村住宅投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耕地面积及农村就业人数。现从2010年的调查资料中

2、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

3、用K-均值聚类法对样本进行分类如下:

分四类的情况下,最终分类结果如下: 第一类:北京、上海、浙江。 第二类:天津、、辽宁、、福建、甘肃、江苏、广东。 第三类:浙江、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云南。 第四类:山西、青海、宁夏、新疆、重庆、贵州、陕西、湖南、广西、江西、。从分类结果上看,根据2010年的调查数据,第一类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较高,第二类属于中等水平,第三类、第四类属于较低水平。 二、判别分析 针对以上分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其中将新疆作作为待判样本。判别结果如下:

**. 错误分类的案例 从上可知,只有一个地区判别组和原组不同,回代率为96%。 下面对新疆进行判别: 已知判别函数系数和组质心处函数如下: 判别函数分别为:Y1=0.18x1 +0.493x2 + 0.087x3 + 1.004x4 + 0.381x5 -0.041x6 -0.631x7 Y2=0.398x1+0.687x2 + 0.362x3 + 0.094x4 -0.282x5 + 1.019x6 -0.742x7 Y3=0.394x1-0.197x2 + 0.243x3-0.817x4 + 0.565x5-0.235x6 + 0.802x7 将西藏的指标数据代入函数得:Y1=-1.08671 Y2=-0.62213 Y3=-0.84188 计算Y值与不同类别均值之间的距离分别为:D1=138.5182756 D2=12.11433124 D3=7.027544292 D4=2.869979346 经过判别,D4最小,所以新疆应归于第四类,这与实际情况也比较相符。 三,因子分析: 分析数据在上表的基础上去掉两个耕地面积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两个指标。经spss软件分析结果如下: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分析-共20页

统计学考试题一 一、 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写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统计学名称来源于 A .政治算术学派 B .国势学派 C .数理统计学派 D .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2.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 A .社会科学 B .自然科学 C .方法论科学 D .实质性科学 3. 几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55,60,70,80,85,60,这几个数字是 A .指标 B .变量 C .标志 D .变量值 4. 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就是 A .有关国际名声的单位 B .在总体中其单位数目占绝大比重的单位 C .特殊的单位 D .其单位数虽少,但被调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值中占绝大比重的单位 5. 调查某大学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是 A .该大学所有学生 B .该大学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 .该大学每一名学生 D .以上都不正确 6. 某公司员工的工资分为:(1)800元以下;(2)800~1500元;(3)1500~2019元;(4) 2019元以上,则第四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A .2019元 B .1750元 C . 2250元 D .2500元 7. 分配数列是 A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B .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C .按指标分组的数列 D . 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8. 统计表的形式构成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 A .数据资料 B .主词 C .宾此 D .以上都不正确 9. 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一般水平的指标是 A .算术平均数 B .序时平均数 C .众数 D . 调和平均数 10. 某企业5月份计划要求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5%,其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A .97.94% B .166.67% C .101.94% D .1.94% 11. 若两总体的计量单位不同,在比较两总体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标准差系数 12. 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是 A .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 B .人均国民收入 C .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 D .某公司的平均工资 13. 拉氏指数所用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A .基期 B .报告期 C .固定时期 D .任意时期 14. 某市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0%,同期价格水平提高了3%,则该市工业生产指数为 A .113.3% B .13% C .106.8% D .10% 15. 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 A .∑∑= 0q p q p K K p p B . ∑∑= 1 1111 q p K q p K p p C .∑∑= 1q p q p K p D .∑∑= 1 011q p q p K p

统计案例分析典型例题

统计案例分析及典型例题 §抽样方法 1.为了了解所加工的一批零件的长度,抽取其中200个零件并测量了其长度,在这个问题中,总体的一个样本是 . 答案 200个零件的长度 2.某城区有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家庭共计2 004户,其中农民家庭1 600户,工人家庭303户,现要从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则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可以用到下列抽样方法: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中的 . 答案①②③ 3.某企业共有职工150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45人,初级职称9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抽取容量为30的样本,则抽取的各职称的人数分别为 . 答案3,9,18 4.某工厂生产A、B、C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其相应产品数量之比为2∶3∶5,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样本中A型号产品有16件,那么此样本的容量n= . 答案80 例1某大学为了支援我国西部教育事业,决定从2007应届毕业生报名的18名志愿者中,选取6人组成志愿小组.请 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设计抽样方案. 解抽签法: 第一步:将18名志愿者编号,编号为1,2,3, (18) 第二步:将18个号码分别写在18张外形完全相同的纸条上,并揉成团,制成号签; 第三步:将18个号签放入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充分搅匀; 第四步:从盒子中逐个抽取6个号签,并记录上面的编号; 基础自测

第五步:所得号码对应的志愿者,就是志愿小组的成员. 随机数表法: 第一步:将18名志愿者编号,编号为01,02,03, (18) 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数作为开始,按任意方向读数,比如第8行第29列的数7开始,向右读; 第三步:从数7开始,向右读,每次取两位,凡不在01—18中的数,或已读过的数,都跳过去不作记录,依次可得到12,07,15,13,02,09. 第四步:找出以上号码对应的志愿者,就是志愿小组的成员. 例2 某工厂有1 003名工人,从中抽取10人参加体检,试用系统抽样进行具体实施. 解 (1)将每个人随机编一个号由0001至1003. (2)利用随机数法找到3个号将这3名工人剔除. (3)将剩余的1 000名工人重新随机编号由0001至1000. (4)分段,取间隔k= 10 0001=100将总体均分为10段,每段含100个工人. (5)从第一段即为0001号到0100号中随机抽取一个号l. (6)按编号将l ,100+l ,200+l,…,900+l 共10个号码选出,这10个号码所对应的工人组成样本. 例3 (14分)某一个地区共有5个乡镇,人口3万人,其中人口比例为3∶2∶5∶2∶3,从3万人中抽取一个300人 的样本,分析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已知这种疾病与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水土有关,问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并写出具体过程. 解 应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 3分 过程如下: (1)将3万人分为五层,其中一个乡镇为一层. 5分 (2)按照样本容量的比例随机抽取各乡镇应抽取的样本. 300×153=60(人);300× 15 2 =40(人); 300×155=100(人);300×15 2=40(人); 300× 15 3=60(人), 10分 因此各乡镇抽取人数分别为60人,40人,100人,40人,60人. 12分 (3)将300人组到一起即得到一个样本. 14分

统计学分析报告模版

统计学调查报告 (08级) 上海商学院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奉浦校区) 徐伟杰,景宝龙,苏淳,张玮,贾金诚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姓名崔峰 物流管理系 系名称 论文提交日期2010.12.23

目录 一,调查目的: (3) 二,调查对象: (3) 三,调查项目: (3) 四,调查时间和时限 (3) 五,调查的组织工作 (4) 六,调查结果: (4) 七,调查问卷 (4) 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4) 八,调查分析: (6) (一)基本信息 (6) (二)消费结构状况分析: (7) (三)具体消费情况: (8) 九,预测分析 (13) 十,调查分析 (15) 十一,附录:调查统计汇总表 (17)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及消费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周围环境影响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大学生有着较为前卫的消费观念,消费来源主要有家庭父母供给,构成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攀升,他们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形象着整个社会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而有拥有30所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数量比较庞大,并且有着更加前卫的消费观念。就此我们针对商学院学生的消费情况展开调查,了解我校学生的消费特征,进而探求更为科学的消费方式和行为,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效益。 二,调查对象: 统计调查对象:商学院奉浦校区在读学生 统计调查单位:每一位在商学院奉浦校区就读的学生 统计填报单位:物流管理082班景宝龙、徐伟杰 三,调查项目: 统计标志:户籍所在地、就读年级、家庭月收入、个人月生活费、生活费来源、各方面的消费金额分配、是否满意目前的消费金额、期望月消费金额、消费计划、期望消费项目、超前消费的情况 四,调查时间和时限 调查时间:2010年10月 调查时限:两个月 五,调查分工: 问卷设计:徐伟杰 问卷校验:淳,玮,景宝龙 问卷调查:景宝龙,玮,淳,徐伟杰,贾金诚

(完整版)社会统计学试卷A及答案解析

级专业2010学年第 1 学期《社会统计学》试卷 A 姓名:学号: (□开卷□闭卷) 一、选择题:2*10=20分 1、要了解4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B ) 。 A 400个学生 B 每一个学生 C 400个学生的成绩 D 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2、只与一个自由度有关的是( A ) χ分布 B 超几何分布C 泊松分布 D F分布 A 2 3、将总体按与研究有关的标志进行分组,然后再随机地从各组中抽选单位组成样本。这种 抽样方式叫( B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等距抽样 D 整群抽样。 4、在方差分析中,自变量是(A )。 A 定类变量 B 定序变量 C 定距变量 D 定比变量 5、某城市男性青年27岁结婚的人最多,该城市男性青年结婚平均年龄为26.2岁,则该城 市男性青年结婚的年龄分布为(B)。 A.正偏B.负偏 C.对称D.不能作出结论 6、分析统计资料,可能不存在的平均指标是( A )。 A 众数 B 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 D 几何平均数 7、在一个左偏的分布中,小于平均数的数据个数将( C )。 A 超过一半 B 等于一半 C 不到一半 D 视情况而定 8、若P(A)=0.2,P(B)=0.6,P(A/B)=0.4,则) P I=( D )。 A (B A 0.8 B 0.08 C 0.12 D 0.24。 9、关于学生t分布,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B )。 A 要求随机样本 B 适用于任何形式的总体分布

C 可用于小样本 D 可用样本标准差S 代替总体标准差σ 10、对于大样本双侧检验,如果根据显著性水平查正态分布表得 Z α/2=1.96,则当零假 设被否定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 C )。 A 20% B 10% C 5% D .1% 二、判断题:2*10=20分 1、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变量。 ( 对 ) 2、统计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错 ) 3、随机变量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测,其可能实现的值不止一个。 (对 ) 4、在社会现象中,即使相同的意识作用也完全可能有不确定的结果,这就提供了概率论应用的可能性。 ( 对 ) 5、成功次数的期望值λ是决定泊松分布的关键因素。 ( 对 ) 6、进行区间估计,置信水平总是预先给定的。 ( 对 ) 7、可以对置信水平作如下解释:“总体参数落在置信区间的概率是(1-α)”。(错 ) 8、将收集到得的数据分组,组数越多,丧失的信息越多。 (错 ) 9、N 个变量值连乘积的平方根,即为几何平均数。 (错 ) 10、当样本容量n 无限增大时,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绝对离差小于任意正数的概率趋于零。 (错 ) 三、简答题:5*7=35分 1、大数规律 大数规律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2、配对样本 所谓配对样本,指只有一个总体,双样本是由于样本中的个体两两匹配成对而产生的。 3、消减误差比例 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 与X 有关系时预测Y 的误差0E ,减去知道Y 与X 有关 系时预测Y 的误差1E ,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将削减误差比例记为PRE 。 4、同分对 如果在X 序列中,我们观察到i j X =X (此时Y 序列中无i j Y =Y ),则这个配对仅是X 方向而非Y 方向的同分对;如果在Y 序列中,我们观察到i j Y =Y (此时X 序列中无i j X =X ),则这个配对仅是Y 方向而非X 方向的同分对;我们观察到i j X =X ,也观察到i j Y =Y ,则称这个配对为X 与Y 同分对。 5、什么是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就是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或属性分若干类别或层次,再按照一定比 例在各个子类别或层次中随机抽取,最后将各抽取的单位合并成样本。 6、简述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般说来,只有当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较高程度的相关关系时,回归分析才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相关程度越高,回归预测越准确。因此,往往先进行相关分析,然后才选用有明显相关关系的变量作回归分析。与此同时,相关关系往往要通过回归分析才能阐释清楚,例如皮尔逊相关系数的PRE 性质。回归分析具有推理的性质,而相关分析从本质上讲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描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从分析层次上讲,回归分析更深刻一些。 7、P 值决策与统计量的比较 P 值是被称为观察到的(或实测的)显著性水平。用P 值进行检验比根据统计量检验提供更多

spss的数据分析报告范例

关于某地区361个人旅游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一、数据介绍: 本次分析的数据为某地区361个人旅游情况状况统计表,其中共包含七变量,分别是:年龄,为三类变量;性别,为二类变量(0代表女,1代表男);收入,为一类变量;旅游花费,为一类变量;通道,为二类变量(0代表没走通道,1代表走通道);旅游的积极性,为三类变量(0代表积极性差,1代表积极性一般,2代表积极性比较好,3代表积极性好 4代表积极性非常好);额外收入,一类变量。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变量进行频数分析、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了解该地区上述方面的综合状况,并分析个变量的分布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 二、数据分析 1、频数分析。基本的统计分析往往从频数分析开始。通过频数分地区359个人旅游基本 状况的统计数据表,在性别、旅游的积极性不同的状况下的频数分析,从而了解该地区的男女职工数量、不同积极性情况的基本分布。 统计量 积极性性别 N 有效359 359 缺失0 0 首先,对该地区的男女性别分布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

性别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 比 累积百分 比 有效女198 55.2 55.2 55.2 男161 44.8 44.8 100.0 合计359 100.0 100.0 表说明,在该地区被调查的359个人中,有198名女性,161名男性,男女比例分别为44.8%和55.2%,该公司职工男女数量差距不大,女性略多于男性。 其次对原有数据中的旅游的积极性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 积极性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 比 累积百分 比 有效差171 47.6 47.6 47.6 一般79 22.0 22.0 69.6 比较 好 79 22.0 22.0 91.6 好24 6.7 6.7 98.3 非常 好 6 1. 7 1.7 100.0 合计359 100.0 100.0 其次对原有数据中的积极性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 其次对原有数据中的是否进通道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

统计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统计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7小题.每题1.0分,共17.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某国国内生产总值2009年为2008年的109.1%,这是( )。 A 比例相对数 B 动态相对数 C 比较相对数 D 计划完成相对数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动态相对数是指用指标的当前状态数值除上期水平、历史最好水平和上年同期水平的结果。题中,指标是当前状态数值除上期水平数值所得的结果,属于动态相对数。 第2题 移动平均修匀方法较多地应用于( )。 A 含有季节影响的时间数列 B 无季节影响的时间数列 C 项数较少的时间数列 D 预测未来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移动平均修匀较多地被应用于含有季节影响的时间数列,如果让移动平均的项数等于季节周期的长度,则所得到的移动平均数列中消除了季节影响。 第3题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指数平滑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 A S t =αx 0+(1-α)S t-1 B S t =αx t+1+(1-α)S t-1 C S t )=αx t-1+(1-α)S t-1 D S t =αx t +(1-α)S t-1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今年比去年降低10%,实际降低15%,则计划完成相对数为 ( )。 A 150% B 94.4% C 104.5% D 66.7%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计划完成相对数是指用指标的当前状态数值除计划水平的结果。计划完成相对数以降低率的形式时,计划完成相对数=(1-实际降低率)/(1-计划降低率)×100%=(1-15%)/(1-10%)×100%=94.4%。 第5题 评价某一指标的当前状态的基本方法是找出一个( )作为“参照物”,将指标的当前状态与之进行比较。 A 标准水平 B 发展水平 C 一般水平 D 相对水平

统计学分析报告

统计学方案设计 ————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目录 正文 (2) 1、确定研究问题 (2) 1.1背景分析 (2) 1.2确定研究问题 (3) 2、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4) 2.1问卷设计 (4) 2.2问卷内容 (4) 2.3选择处理软件 (4) 3、收集样本数据 (4) 4、数据分析 (5) 4.1初步分析 (5) 4.2每周运动次数和设施紧缺度的参数估计 (9) 4.3体育项目与紧缺度假设检验 (11) 4.4、运动时间与场地紧缺度的列联分析 (15) 5、总结与建议 (16) 6、调查方案优缺点分析 (16)

附1:问卷 (18) 正文 通过一个学期对统计学原理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用利用数学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确定了以“校内体育设施利用状况”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以下是我们小组这次调查分析的研究流程: 1、确定研究问题 1.1背景分析 众所周知,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具体来说,一方面,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还可以调节人体紧张情绪,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而在学业压力巨大的今天,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

在我校内部,师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在一天的各个时间段,都会有师生在运动场锻炼。而学校方面也十分重视师生的身体健康:每年,校方都会开展“院级杯”篮球赛、“院级杯”羽毛球赛,校运动会等一系列的体育比赛,意在让师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提高师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喜爱度。各类比赛也都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参与。学校也在各项体育比赛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可以说,现阶段我校体育锻炼的氛围还是相当不错的。 但随着体育锻炼参与者的增加,校内的体育设施并没有得到同水平的增长。这就导致了在某些时间段,学校个别体育项目的设施供应出现了紧缺状况。有相当一部分的师生群体因为没有锻炼场地而不得不放弃了体育锻炼的机会,这也极大地降低了我校师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1.2确定研究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之上,我们确定了以“校内体育设施利用状况”为主题的问卷调查。首先,主观因素方面,我们会对师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比如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参加锻炼的时间段等因素),以研究师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接着,客观因素方面,我们对师生在锻炼过程中感到的体育设施的供应情况进行调查。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能了解存在设施紧缺状况的体育项目和具体紧缺的时间段。针对设施严重紧缺的体育项目,我们会向校方提出设施供应方面的建议(比如增加羽毛球场、篮球场的场地或者对篮球场地的照明情况进行改善等);而针对少数紧缺的体育项目,我们会建议师生在设施利用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锻炼。 最终通过我们的调查问卷,我们希望可以给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锻炼机会。

SPSS统计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案例

SPSS统计分析案例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

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降幅最大;衣着类有所下降;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与此同时,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服务、居住及杂项商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均有上升,富裕阶段的消费特征开始显现。 四、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的统计分析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B.编制统计表 C.统计汇总问题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 2.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 A.及时性B.正确性 C.全面性D.系统性 3.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 A.等距式分布数列B.单项式分布数列 C.开口式数列D.异距式数列 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 A.随机变量B.确定型变量 C.连续型变量D.离散型变量 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 C.各组分布的次数D.各组分布的频率 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A.正态分布曲线B.J型分布曲线 C.右偏分布曲线D.左偏分布曲线 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 A.交叉B.不等 C.重叠D.间断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A.统计分组B.逻辑检查 C.数据录入D.统计汇总 E.制表打印 2.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 A.组类B.组限 C.组距D.组中值 E.组数据 3.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 A.钟型分布B.χ型分布 C.U型分布D.J型分布 E.F型分布 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 A.组距数列B.品质数列 C.单项数列D.变量数列 E.开口数列 5.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

统计学案例分析

统计学案例实习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700397) 适用年级: 是否双语:是 否

课程类别:E:集中性实践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2周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学分 2 先修课程:《统计学》《统计学案例》《市场调查与分析》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统计系 适用专业统计学 开课学期 4 二、实践环节简介 统计学案例实习课程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专业选修课程,也是统计学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课。它是在学习了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如何将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使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统计综合指标的计算和应用,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统计预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实践环节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通过课程实习,应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综合指标的计算和应用,统计指数的编制和分析,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统计预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 2.通过课程实习,培养学生具备对经济运行的实际内容进行具体的计算分析,培养学生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具体而全面的统计案例实习来启发学生的悟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用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统计素质。 基本要求: 在已学习了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和统计学案例等课程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既能够独立完成各项实习,又能够养成团队协作的精神,共同撰写实习报告。 四、实践环节注意事项 实习方式:学生自己动手实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 2、实行开放式实习教学,增加学生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的自主性。 注意事项:1、实习前由教师向学生讲明课程内容、进度安排、书写实验报告要求等。 2、实习4-6人为一组, 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3、实习报告是本实习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可以通过实习报告反映学生对其掌握程度, 让教师了解尚存在的问题。 五、实践环节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 实习项目一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调查 知识点: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方法 重点:各种抽样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难点: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分析 实习项目二关于逃课问题的调查 知识点:调查方案设计 重点:问卷设计 难点:对逃课问题分析。 实习项目三福州大学本科生自习情况调查 知识点:调查方案设计 重点:问卷设计

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报告.doc

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评述 医学期刊论著:《口岸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统计分析》 【题目】口岸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统计分析 【研究目标】对口岸出入境人员的预防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各种跨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数据。 【研究人群】2010 年1 月--2012 年5 月口岸接受预防接种的出入境人员6870 位,其基本资料如下:男3678 人,女3021 人;年龄在3-79 岁之 间,平均年龄45.6 岁。经免疫前检查和询问,研究对象均无严重 的疾病,且无接种疫苗过敏史及禁忌症。 【资料类型】本资料是计数资料。 (1)原文:研究对象:选择我处2010 年1 月-2011 年4 月,2011 年5 月-2012 年5月两个时间段6870 位出入境人员,将其按公务人员、船员、劳 务人员、留学人员、旅游探亲及商务等进行分组。 (2)问题:①文献中未明确“我处”的具体含义,没有明确研究对象的来源。 ②文献中未提及“6870 位出入境人员”是如何产生的,即是普查, 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未明确抽样的方法,是如何应用 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这6870 位研究对象的? 【统计方法】 (1)本论著未明确使用了何种统计学方法,我们组认为:首先应对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若满足正态、方差齐,选择χ2检验,否则应选用秩和检验。 一篇论文结论的正确与否,需根据该篇论文所选用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如果没有检验方法或检验方法不合理,就无法知道检验结果是否出错,也就无法对结论进行准确判断。 (2)文献尽管在“1.4 统计学处理”中提及了“使用SPSSl5.2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注明所采用的统计软件,但方法中未注明统计推断方法,没有明确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12.6元,标准差为2.8元。试以95.45%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φ(2)=0.9545)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95.45%的置信区间为(11.8,13.4) 附: 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179005 1 2 =∑=i x i 1043615 1 2 =∑=i y i 424305 1 =∑=y x i i i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0.567 =-= ∑∑n x n y ββ 1 0144.2 – 0.567×58=111.314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111.314+0.567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22 212 2 ()0.56710800.884392.8 () x x R y y β-?= ==-∑∑ 4、某家具公司生产三种产品的有关数据如下: 计算下列指数:①拉氏加权产量指数;②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4题 解: ① 拉氏加权产量指数 = 1 000 00 1.1445.4 1.13530.0 1.08655.2 111.60%45.430.055.2q p q q p q ?+?+?==++∑∑ ② 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11100053.633.858.5 100.10%1.1445.4 1.13530.0 1.08655.2q p q q p q ++==?+?+?∑∑ 模拟试卷( 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调查单位是 。 2、___ 频数密度 =频数÷组距,它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3、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都可以用 饼图 条图 图来显示。 4、某百货公司连续几天的销售额如下: 257、276、297、252、238、310、240、236、265,则其下四分位数5、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3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36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6、某机关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7.1% 。 7、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通常采用的是 t 检验。 8、设置信水平=1-α,检验的P 值拒绝原假设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