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语称谓语中的汉语方言借词
- 格式:pdf
- 大小:332.92 KB
- 文档页数:5
试析汉泰外来词种类的异同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发展,许多外来词汇也不断地涌进了汉语当中。
这些来自各种语言的词汇在汉语中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和应用,形成了不同种类的外来词汇,其中汉泰外来词也是其中的一种。
本文将主要探讨汉泰外来词的种类、异同和特点。
首先,汉泰外来词的种类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从汉语传入泰语的词汇,二是从泰语传入汉语的词汇,三是在汉语和泰语之间交流中产生的混合词汇。
这些外来词汇的种类不仅来源多样,而且涉及到词性、用途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汉语中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和应用。
其次,汉泰外来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音、词形、词义、用法和常用度。
首先,汉泰外来词的语音有着一定的差异,其中的元音、辅音等音素在汉语和泰语中的读音也有所不同。
其次,词形的差异体现在汉泰外来词的音节组合、字母及词尾等多个方面,也受到二者语言结构不同的影响。
此外,词义方面的差异在于汉泰外来词的表达方式和意义在汉语和泰语中略有不同。
对于用法而言,汉泰外来词在汉语中的使用习惯受到很大影响,这些外来词汇可能有着不同的用法与搭配。
最后,常用度方面的差异则在于汉泰外来词在汉语和泰语中使用的广泛程度和多样性不同。
除此之外,汉泰外来词还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这些外来词汇在汉语和泰语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价值,涉及到各种不同的领域和行业。
其次,这些外来词汇的适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还可以用于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
最后,在实际使用中,汉泰外来词的正确发音、使用方式和用法符合语言交流的规范,有助于增强双方之间的互信和互动。
总的来说,汉泰外来词作为外来语言交流的产物,在汉语和泰语之间的发展演变和应用发挥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和价值。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些汉泰外来词的特点和异同,进一步增强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
泰语专业论文写作指导东南亚语教研室论文的写作目的:考察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与事物的思考、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与研究能力。
论文写作要求:1、从专业角度出发,写与专业有关的内容。
即写与泰国语言、文学、文化等相关课题。
(注:部分学生可能对政治、经济、工业、农业、交通、医药等方面感兴趣,若有充份的调查、充足的案例,并有独到的个人观点和见解,可在导师指导下尝试撰写,但欠于学生对以上知识掌握不够,了解不深,难以提出个人正确观点与见解,故建议不做以上选题)2、选自己熟悉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课题(1)选题要正确性(思想观点正确)(2)可行性(从专业出发,符合现实要求)(3)独特性(个人独特的角度与观点,与众不同)(4)实用性、应用性3、确定题目。
题目范围大小合适,符合自己研究能力,切勿过大过广。
题目越小越研究得深。
题目范围太广容易造成内容太泛,缺乏深度。
4、论文写作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切勿拿他人的资料来东拼西凑,那对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研究水平有害无益。
5、论文写作一定要明确写作的原因、目的及意义6、论文要用泰语来写作,字数约5000字左右论文写作建议:1、在确定题目之前,想想自己在所学专业要求的基础上对泰语及泰国的那方面感兴趣,然后去大量地接触、收集、整理和研究相关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选择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直到定下题目。
2、可以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成质疑或从新的角度去深化,补充或重新认识已有的研究成果,但切勿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3、同学们可以互相帮助,提出问题,以便挖掘更多,更深刻的问题与观点,也可以向专业老师探讨有关问题论文写作步骤:1、选题方向----查阅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情况----思考与论证----老师指导--------确定题目-----论文写作---------反复修改-----形成正稿。
2、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论文题目参考:中泰婚礼习俗比较1、泰国水文化的起源及表现形式2、佛文化对泰国的影响3、汉泰单数人称代词的使用比较4、唐人街对泰国社会的影响5、泰国礼仪6、四面佛在泰国的影响7、宋干节与春节的节日文化比较8、泰语中的外来词9、中泰旅游业的发展对比10、中文教育在泰国的发展11、泰语读写规则12、中国建筑与泰国建筑风格对比13、泰国丧葬文化浅析14、壮泰民间故事赏析15、中国的龙文化与泰国的象文化比较16、汉泰语相关词中的社会称谓语17、泰国华文文学的历史和现状概略18、泰国民间故事与民俗的互渗相成关系19、中泰服饰文化比较20、中国的回族与泰国的伊斯兰教21、中国传统节日对泰国文化的影响1.泰国女性的社会地位ผูหญิงไทยในสังคมไทย2.浅析泰国商务信函的文体特征 วิเคราะห์การเขียนจดหมายธุรกิจไทย3.泰国化妆品名称翻译及鉴赏 การแปลและวิเคราะห์ชอของเครืองส าอางไทย4.泰语量词的使用การใช้ลกษณะนามของไทย5.从文化习俗及例行仪式看中泰婚礼เปรียบเทียบงานแต่งงานจีน-ไทยจากด้านวัฒนาธรรม และพิธการ6.华裔在泰国的地位及影响 คนไทยเชือสายจีนในสังคมไทย7.传统中医(如针灸,拔火罐,及中草药)在泰国的影响 ยาแผนโบราณจีนอย่างเช่นฝังเข็มและรมยา จะสงผลกระทบอะไรบ้างแก่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8.中泰葬礼习俗的对比 เปรียบเเทียบพิธฝงศพของจีนขไทย9.从泰国广告看企业文化10.泰东北部与中国两广地区饮食文化对比เปรียบเทียบอาหารการกินระหว่างภาศอีสานไทยกับมณฑลกวางสีและกวางตุงของจีน11.文化差异对旅游翻译的影响ความแตกต่างของวัฒนธรรมทังสองประเทศสงผลกระทบอะไรบ้างต่อการแปลค าท่องเทียว12.中泰禁忌语对比分析 เปรียบเทียบและวิเคราะห์ค าห้ามระหว่างไทย--จีน13.泰国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译 การแปลชือจังหวัด ถนน ร้านขายของและหนวยงานต่างๆของไทย14.中国方言对学习泰语的影响15.分析一位你较熟悉的作家语言风格及常用的修辞手法16.中泰谚语互译及鉴赏17.僧侣在泰国的地位及影响18.传统泰国服饰的特点19.中泰新生婴儿禁忌的对比分析20.泰国报刊的阅读技巧与方法21.中泰贸易前景分析22.浅析泰国吉祥物的来源及意义 การศึกษาและวิเคราะห์สตว์สรมงคลไทย23.中国与泰国私立学校教育方式的对比เปรียบเทียบการเรียนการสอนของมหวิทยาลัยเอกชนระหว่างไทย-จีน1泰语中的英语借词2 中泰颜色文化的对比3中泰熟语中有关水的文化意义对比4泰壮语中的相同词汇的意义对比5泰语中的外来借词6浅析佛教文化对泰民族的影响7中国古典文学对泰国文学的影响8泰国青少年面面观9泰语称谓语中的汉语方言借词10泰国公主诗琳通与中国文化的传播11汉泰语同源词比较----以人体器官名词为例12泰国近代文学的起因与发展13泰语里的中文借词14泰国的古典戏剧与中国京剧的异同点15中泰熟语中有关动物的熟语比较16 浅析泰国新年与中国新年的异同17分析泰国封建制度的特点18从当前泰国局势分析泰国政党政治的发展19浅谈泰国渔文化的发展20浅谈汉语泰语的声调系统21浅谈泼水节的来历与意义22泰国的信仰与生活:1、中泰谚语比较研究2、中泰食文化比较研究3、泰国网络用语研究4、论泰国传统饮食文化5、泰国旅游业发展研究6、中泰旅游业之间的发展现状7、泰国菜在中国的发展前景8、泰国旅游业发展特点9、泰国旅游业在泰国经济中的地位10、通过“微笑”观察泰国文化特点11、当前华裔在泰生活现状研究12、宋干节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13、影响泰国旅游业发展的因素14、泰国旅游业发展趋势15、泰国“微笑服务”对中国旅游业的启示16、泰国旅游业中的亮点旅游资源17、中泰旅游资源对比研究18、泰国传统服饰研究19、泰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20、佛教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21、论泰国佛教文化对泰国国人的影响泰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封面:题目,姓名,单位,时间摘要:泰---中两份(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结果前言:研究中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致谢。
泰语借用了大量的外语,如巴利文、梵文、高棉文、中文、英文等。
维基百科认为,外来语借词在泰国的泰语词典里大约占1/3的数量,泰语现代百科中称关于巴利语梵语借词高达30%以上。
[1]据泰语语言学家的估计,泰语中从汉语借用的词汇大约占有15%左右。
[2]这些借词的介入不仅蕴含着历史文化等因素,还影响了泰语的构词规则。
在教学中不应简单地只顾灌输读音、拼写和词义,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补充词汇的文化含义和构词方式。
文章将以中文借词教学作为研究的对象,希望能为泰语中其他借词的教学提供参考。
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中泰两国之间的文化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差异的地方。
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借助共通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也应辨析泰国的独特文化,尽量减少文化负迁移。
中文借词主要涉及的方面有文化、风俗、饮食、生活用品等。
在教学过程中提及这些知识将引起学生的共鸣,体现文化正迁移的优势。
例如馒头、点心、粿条、阿姐、阿弟、阿妹等完全是方言音译,广东、广西的学生基本能直接听懂。
但泰语中的中文借词大多借用的是南方的方言,数量最多的是潮州话。
在学泰语的中国学生中,会潮州话的学生实际上占的是少数。
很多时候对中文借词对他们来说存在着陌生感,甚至分辨不出这些词汇出自中国的方言。
对此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学生所喜爱、熟知的流行歌曲去增加学生对这些词的认可度。
例如:泰语“黑咖啡”一词读作“oliang”,其中“o”就是黑色的意思,教师可以举例孙燕姿经典歌曲《天黑黑》里面的天黑黑就是唱作“ti’o’o”。
通过这些例证学生清楚的看到方言是如何被借用,会对这词产生归属感。
中泰文化有相近的地方肯定也有不同的地方。
例如中国人认为幸运的数字是八,泰国人心中的幸运数字是九,尽管两国的幸运数字不一样,但是幸运数字的由来是相同的。
两国的幸运数字皆来自谐音,中文的“八”与“发”谐音,泰语中的“九”和“进步”是谐音。
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阐释、对比,尽管同一个数字的文化含义差别很大,只要抓住谐音这个共同点就可以借助很多方法展开教学。
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摘要本论文就汉泰称谓语进行了两方面的对比,包括:汉泰亲属称谓语对比、汉泰社会称谓语对比。
其研究,对中泰学生学习对方的语言及从事中泰翻译者很有帮助。
因为语言翻译不仅仅是把双方语言的同义词对应就能解释真正的词义,文化背景及民族语言背景对语言影响更直接。
尤其是称谓语,与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称谓语翻译除了把双方语言的同义词对应以外,还必须考虑语言背景的文化、民族、信仰、政治、宗教等客观因素,这样才能准确地对应和使用。
关键词:亲属称谓;社会称谓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ailanguage-ChineseAppellationAbstractTherefore,these are the topics tha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ddressing terms in Chinese and Thailanguage systems,will need to cover.These is consist of kinship terms,social addressing terms.The outcome of this research will not only beusefull for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ai-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but also for China-Thai or Thai-China translators who are in need of clear translation methods against a general background of language, culture, belief, politics and religion.Key word: kin; sicial appellation目录前言 (1)第一章泰汉称谓语前人研究综述 (1)1.1 称谓语定义及分类 (5)1.2 泰语称谓语概述 (5)1.3 汉语称谓语概述 (6)第二章泰汉亲属称谓语对比...........................................2.1 泰语亲属称谓语的构成内容........................................2.1.1 血亲亲属 (8)2.1.2 姻亲亲属 (9)2.2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构成内容........................................2.2.1 直系亲属 (10)2.2.2 旁系亲属 (10)2.2.3 外亲亲属 (10)2.2.4 姻亲亲属 (10)第三章泰汉社会称谓语对比..........................................3.1 通常称谓语 (12)3.2 职业称谓语 (12)3.3 姓名称谓语 (13)3.4 人称代词 (14)结论 (17)参考文献...........................................................致谢...............................................................前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探讨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对比它们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分析汉泰称谓语的构成内容,以便学习汉泰语者及汉泰语翻译人员能更加准确地使用称谓语。
汉泰语人称代词对比及泰语人称代词教学对策人称代词是代替人的名称,指称人的代词。
在语言的交际中,人称代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们通过不同的人称代词来指称自己、说话对象、说话涉及的其他人。
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和现代泰语中的人称代词,从而发现汉泰语人称代词在称谓功能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异同。
一、汉泰语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汉泰语人称代词均可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咱们)、等。
第二人称,如:你、你们、您、您们等。
第三人称,如: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等。
汉泰人称代词有单数和复数之分。
人称代词在汉语和泰语两种语言中都有单复数的区别。
单数人称代词如:我(咱)、你、他(她、它);;复数人称代词如:我们、你们、他们、它们等。
汉泰人称代词均有性别的区别,但汉语中人称代词的性别之分较小。
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没有性别之分,这种人称代词的性别之分主要体现在第三人称代词方面。
女口:男性使用“他”,女性使用“她”,动物或者食物使用“它”。
但这三个词发音相同,因此也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性别区分。
但泰语人称代词性别之分较明显。
如:以第一人称代词单数为例,为男性用,是女性用,或人妖使用。
为事物或者动物使用。
则为中性词,男性和女性均可使用。
此外,泰语还具有世俗用语(普通大众使用的泰语)、王族用语和僧侣用语之分。
因此,泰语的人称代词也分为普通大众使用的人称代词、王族使用的人称代词和僧侣使用的人称代词。
大众使用的泰语,如:第一人称代词,等。
第二人称代词,等。
第三人称代词,等。
皇室用语,如:第一人称代词,(国王用于称呼自己)等。
第三人称代词,(王后和别人提起国王时的人称代词)等。
(,1994)僧人用语,如:第一人称代词(僧人和国王说话时使用)、? (僧人和普通大众说话时使用)等。
二、汉泰人称代词的语用功能1.体现说话者国籍在泰语里,有体现说话者国籍的人称代词。
如:是泰语中的中国潮州话借词。
中泰拉祜族亲属称谓比较分析作者:杨云燕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8期【摘要】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对中泰拉祜族亲属称谓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对拉祜族亲属称谓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澜沧拉祜族;清莱拉祜族;亲属称谓;比较拉祜族是跨境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缅甸、老挝、泰国等国家。
国内的拉祜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普洱市和临沧市,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市也有分布。
其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是最主要的聚居区。
在泰国,主要分布在泰北的清莱府、清迈府、噠府和媚宏颂府。
文中选取中国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富邦乡卡朗村及泰国清莱府班都镇普凯村的拉祜语为标音依据,对中泰拉祜族亲属称谓词进行比较分析。
一、相同方面(一)有相同的构词规则藏缅语族亲属称谓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现象,即都有明显的构词前缀“al、a、aq、awl”。
表中标出的35个常用亲属称谓中,澜沧拉祜语亲属称谓中有29个有明显的构词前缀。
清莱拉祜语亲属称谓中有33个有构词前缀。
如alpul(外)祖父、alpi(外)祖母、alpulloq曾祖父、alpiloq曾祖母、awlpa父亲、awle母亲等。
(二)都存在语言接触现象各民族在长期的接触和交往中互相影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的借用就是民族接触在语言上的真实反映。
国内澜沧拉祜族亲属称谓更多的是受强势语言汉语影响而泰国拉祜族亲属称谓更多的是受强势语言泰语(傣语)的影响。
具体分析如下:澜沧拉祜语亲属称谓汉语借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借自汉语的音来构成,如kute姑爹、kuma姑妈、jilte姨爹、jilma姨妈等。
另一种是用“拉祜语前缀+汉语+拉祜语词缀”的形式构成,如aqsul叔叔、aqsulma婶母等。
泰国拉祜族亲属称谓虽然没有直接的泰语借词,但同样有明显的语言接触的印记,如对父亲的亲属称谓,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称为awlviq。
这是受泰国主流民族泰族(国内称傣族)亲属称谓淡漠的辈分和性别意识的影响。
文化长廊浅谈泰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王扬 四川大学作者简介:王扬(1988-),男,汉族,河北任丘人,现为四川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本体和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H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176-02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中泰经济文化交流也在日益深入。
“新马泰”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随着国人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成为泰国的第一旅游客源国。
2016年第一所孔子课堂在泰国的设立,标志着泰国“汉语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始开设汉语课和汉语专业(Chinese Program),促进了泰国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开展国际交流建立在对双方文化了解的基础上,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借词作为语言接触的产物,从中可以看出语言乃至文化交流的痕迹。
泰语中存在大量的汉语借词,对此进行研究,有利于鉴往知来,通过对中泰历史上文化交流的了解,增进中泰人民的文化认同和中泰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一、基本情况借词,指从另一种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亦称“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最常见类型,每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
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
泰语中有大量的外来语,《外来语词典》(1997)收录的汉语借词就有两百多条。
泰语中的汉语方言借词数量最大,语义范畴丰富,词类分布较广,除了大量名词,也有不少动词和形容词。
泰语对汉语词汇的借用具有包容性、传承性、随意性的特点(全莉,2013),同时较为活跃(杨丽娇,2009);而泰国对汉语借词持文化认同、客观发展、谨慎对待的态度(全莉,2013)。
二、借用特点1、借用对象华南地区的潮州、福建、客家、海南、广东(白话区)等由于地缘关系,自古至今都是与东南亚人民交往的主要地区。
这些群体的语言也就成了泰语中主要的汉语借词来源。
收稿日期:2004-10-19作者简介:魏清(1972-),男,泰国人,中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泰国乌汶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师。
泰语称谓语中的汉语方言借词[泰国]魏 清(泰国高汶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泰国 曼谷) 摘 要:中国南方省份尤其是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移居暹罗者较多。
移民给泰国本地带来了不少中国文化,尤其是语言。
如今泰语中的汉语词汇借词以潮州话居多。
最明显的是“称谓语”。
汉语的称谓语在泰语中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华人家庭,在泰国人当中也普遍使用。
泰语里的汉语称谓语借词包括: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
汉语称谓语在泰语借用时音义及词法有所变化,尤其是语义在泰语中的使用已逐渐离开其本义并产生新的义项。
关键词:泰语;汉语;方言;借词;称谓语;汉泰语关系词中图分类号:H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25(2005)03-0085-004在阿瑜陀耶王朝和曼谷王朝,中国南方省份尤其是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移居暹罗者较多。
广东潮州人多居住暹罗中部,福建人和海南人则多居住南部。
泰国的华侨后代在社会交往中用泰语,在家庭生活中多用汉语潮州话。
由于长期受本土语言影响,汉语词汇使用越来越少,后代华人很少会说汉语。
泰语里的汉语借词来自中国南方各地,例如潮州方言的:[c ha ƒ214]“仓”、[taw 342hu 342]“豆腐”、[taw 342jiao 342]“豆浆”、[co k 35]“粥”、[k h n 342c h aj 342]“芹菜”、[k h im 241]“琴”、[kia w 342]“饺”;粤语的[ja m 214c h a 214]“饮茶”、[kun 33c h ia ƒ33]“灌肠”;海南话的[to 342]“嫂”、[niao 33]“小孩儿”;客家话的[jen 33ta 33fo 33]“酿豆腐”等等。
泰语里的潮汕方言借词可按称谓、饮食、日用、宗教、游戏博彩、地名、历史人物或故事、商业、习俗吉庆、以及常用或特殊表达等十个方面来作分类。
泰语书面语中汉语借词研究作者:黄慧敏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5年第01期摘要:泰语书面语内部出现汉语借词状况十分普遍,包括饮食、商业、宗教等,中国文化底蕴丰厚。
需要明确的是:当地在应用汉语借词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照抄照搬,架构细微改造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促进当地创新文化产业的跨越性发展实效。
因此,本文具体针对泰语书面语中的汉语借词表达形式进行系统验证、分析,包括词汇由来以及语音、语义表达技巧调试策略等都将得到深入挖掘,使得汉语在当地交流文化活动中的特征显露无疑。
关键词:泰语书面语汉语借词转换技巧交流功效细化分析泰语中汉语借词出现率极高,并且应用现象也时刻发生改变。
这为泰国华文教育提供全方位技能挑战,由于优劣势条件长期混乱交错,使得后期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研究主体需要借助泰语中汉语借词应用变化规律着手,将当地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偏误状况陈列完全,从中提炼科学利用汉语借词的标准途径,维持教学策略的交互式规范价值。
一、泰语书面语中常见汉语借词使用状况研究所谓的借词就是指在异质化语言交流环节中,各自词汇系统内部借入词的交汇迹象,能够全面映衬社会最为敏感元素。
在当地外来词整合中发现,广东话优势地位十分显著,词汇量分布范围极为广阔,主要借助双音节表现。
历史长期过渡延展,无论是过往皇朝使节往来,亦或是华侨迁入,都给异乡语言文化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各类华人社团广泛交织,特别是唐人街,已经成为移泰华人的社会缩影。
具体来讲,各类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元素交接开来,使得历来强盛的中国语言流传至泰国境内,并且在与当地人员融合过程中,泰语便理所应当得受到了汉语影响。
事实上,泰语在具体借用汉语词汇环节中,必然会将原有语音修改,这是因为两类语言表达技巧存在很大差异,在尽量迎合当地语音习惯的同时,确保交融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中,词义转变模式包括结构缩减以及转移等,自从泰国开始使用汉语之后,固定词义基本都会产生变化现象。
二、汉语在泰国书面语中的演变流程解读(一)语音转换最初阶段,泰国在应用借词环节中都会借助音译技巧整改,后期随着调整模式的不断挖掘,潮州音译词形式崛起,大多数时期会被用泰语拼音记录收集起来。
收稿日期:2004-10-19作者简介:魏清(1972-),男,泰国人,中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泰国乌汶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师。
泰语称谓语中的汉语方言借词[泰国]魏 清(泰国高汶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泰国 曼谷) 摘 要:中国南方省份尤其是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移居暹罗者较多。
移民给泰国本地带来了不少中国文化,尤其是语言。
如今泰语中的汉语词汇借词以潮州话居多。
最明显的是“称谓语”。
汉语的称谓语在泰语中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华人家庭,在泰国人当中也普遍使用。
泰语里的汉语称谓语借词包括: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
汉语称谓语在泰语借用时音义及词法有所变化,尤其是语义在泰语中的使用已逐渐离开其本义并产生新的义项。
关键词:泰语;汉语;方言;借词;称谓语;汉泰语关系词中图分类号:H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25(2005)03-0085-004在阿瑜陀耶王朝和曼谷王朝,中国南方省份尤其是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移居暹罗者较多。
广东潮州人多居住暹罗中部,福建人和海南人则多居住南部。
泰国的华侨后代在社会交往中用泰语,在家庭生活中多用汉语潮州话。
由于长期受本土语言影响,汉语词汇使用越来越少,后代华人很少会说汉语。
泰语里的汉语借词来自中国南方各地,例如潮州方言的:[c ha ƒ214]“仓”、[taw 342hu 342]“豆腐”、[taw 342jiao 342]“豆浆”、[co k 35]“粥”、[k h n 342c h aj 342]“芹菜”、[k h im 241]“琴”、[kia w 342]“饺”;粤语的[ja m 214c h a 214]“饮茶”、[kun 33c h ia ƒ33]“灌肠”;海南话的[to 342]“嫂”、[niao 33]“小孩儿”;客家话的[jen 33ta 33fo 33]“酿豆腐”等等。
泰语里的潮汕方言借词可按称谓、饮食、日用、宗教、游戏博彩、地名、历史人物或故事、商业、习俗吉庆、以及常用或特殊表达等十个方面来作分类。
其中至今仍然广泛使用的就是“称谓语”。
关于泰语的汉语称谓语借词,它们在泰语里的意义和使用有的与汉语普通话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的有特殊情况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现讨论如下:一 亲属称谓语泰语里的汉语亲属称谓借词有两类:(一)华人家庭使用有:[≠a 33≠i 35]“阿姨”、[≠a 33jek 21]“叔”、[≠a 33gu 214]“阿姑”、[≠a 33ko 33]“哥(海南)”、[t ua 33je 35]“大姐”、[t ua 33hia 33]“大兄”、[law 21sim 35]“老婶”、[law 21p ≠21]“老伯”、[≠a 33s 35]“阿嫂”、[soj 35ti 241]“小弟”、[≠a 33go ƒ33]“阿公(既称公公又称爷爷)”、[≠a 33ma 35]“阿妈”、[≠a 33ma 342]“阿妈(用于称祖母)”。
这类亲属称谓语一般是华人家庭用于自己家人,泰人不大使用。
长辈对晚辈可用于自称、对称、他称,而晚辈则用于对称、他称,自称用名字。
(二)亲属称谓语的外化 华人和泰国人之间使用或者泰国人之间借用。
意义和使用方法有所变化。
例如:1.[≠a 33p ≠21]“阿伯” 华人之间使用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1卷 第3期SHANTOU UNIVERSIT Y JOURNAL(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BIMONTH LY)Vol.21.No.32005意义没有变动,用于称呼自己的“伯伯”,外化称呼跟自己的伯伯年龄接近的人。
但泰国人用“阿伯”来称呼老年男性的华人。
因“阿伯”的形象比较俗气,所以“阿伯”引申意义指“形象俗气的男人”。
同样[≠a 33sim35]“阿婶”除了华人用于称呼自己的“婶婶”和外化称呼跟婶婶年龄接近的人之外,泰国人用[≠a 33sim35]的引申意义指“形象俗气的女人”。
比如说,这个人非常[p ≠21]”意思就是“这个男人非常老气,俗气”,同样也可以说,这个人非常[sim35]指的是特俗气的女人。
2.[≠a 33hia33、hia33]“兄”、[≠a 33 ce 35、ce 35、ce 342]“姐” 华人之间用于称呼亲属关系的人和非亲属关系的人,泰国人在同样的意义和情况下借用。
3.[s 33ce 35]“师姐”、[s 33muaj35]“师妹”、[s 33ti 35]“师弟”、[s 33hia33]“师兄” 主要在学校里使用,大部分是汉语专业的学生互相称呼,一般泰国人不大使用,多用的只有[s 33ce 35]“师姐”引申义为“厉害的女子”。
4.[pa 33]“爸” 华人家庭用于称呼父亲,泰国在同样的意义借用,声调不当,有的称[pa 35]有的双音化称[pa21pa 35]、[pa35 pa 214]。
但有一个特殊情况称[pa 214]引申义为年轻妻子用于称呼老年丈夫的对称,在卖淫活动、酒吧、舞厅之地,女人用于称呼男客人,含有矫揉造作地尊敬、赞扬对方的含义。
5.[≠a 33ti 214]“阿弟” 除了华人家庭长辈用于称呼晚辈的亲属关系和拟亲属关系的男孩之外,泰国人用[≠a 33ti 214]或[ti 214]称呼年轻男子的华人。
此外还可以表示华人的长相之义,比如说“这个人长得怎么样”可以回答“长得[ti 314ti 214]”意思就是“像华人那样的长相”,[≠a 33muaj214]“阿妹”也在同样的情况用于称呼女子。
[≠a 33ti 214]“阿弟”和[≠a 33muaj214]“阿妹”由于受泰语影响,表示“小弟、小妹”采用半汉语半泰语的构词法,即[ti 214lek35]、[muaj214lek35],[lek35]泰语是“小”的意思。
[lek35]的反义词是[jaj21],泰语又造成新词的[ti 214jaj21]、[muaj214 jaj21]表示“大弟、大妹”。
[ti 214jaj21]“大弟”除了用于大儿子的对称和背称之外还引申为“恶棍的大家伙”,而[muaj214jaj21]“大妹”仍用于大女儿的对称和背称没有其他引申义。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ti 214]和[muaj214]长期使用并不表示“弟、妹”了,而变成人的名字。
但还留有本义的特征,那就是[ti 214]作为男孩的名字,[muaj214]作为女孩的名字,声调有所变动,即[ti 21、ti 342、ti 214], [muaj342、muaj35、muaj214]。
当需要表示亲属关系时,可以用表示亲属关系词冠在名字前面来称呼,如[ce 35muaj214]“姐muaj214 (muaj214姐姐)”、[hia 33ti 214]“兄ti 214 (ti 214兄)”。
当然也可以用泰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来称呼,如[p h i 342ti 214]“哥哥ti 214 (ti 214哥哥)”,[n ƒ35muaj214]“妹妹muaj214(muaj214妹妹)”。
6.[law 214ye21]“老爷” 泰语借用作为詈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老不死”。
泰语的汉语亲属称谓语借词一般前面都可以加“阿”,尤其是单音节的词,如:[≠a 33 ma 33]“阿妈”、[≠a 33goƒ33]“阿公”、[≠a 33 hia 33]“阿兄”、[≠a 33≠i 35]“阿姨”、[≠a 33 cek21]“阿叔”、[≠a 33gu 214]“阿姑”、[≠a 33 pa 33]“阿爸”等等。
也可以单独使用如: [hia 33]“兄”、[mua j214]“妹”、[ma 35]“妈”、[gu 214]“姑”、[ti 214]“弟”等。
二 社会称谓语泰语里的汉语社会称谓语借词有两类:(一)通称包括职业、官衔、爵位、民族、表示年龄、表示性别等,这类词跟汉语的意义和用法是一一对应的,有[k h ≠35]“客(客家人)”、[hok35 kia n342]“福建(人)”、[haj214la m214]“海南(人)”、[ku≠21li 33]“苦力”、[t ≠33naƒ35 kia≠]“唐人囝”、[caw342suo314]“座山”、[cap21kaƒ33]“杂工”、[sin33t ƒ35]“新唐”、[taw342k 21]“头家”、[taw342k 21nia 35]“头家娘”、[law21naƒ35]“老人”、[sin33 s 314]“先生(指医师)”、[hua n33naƒ35]“番人、洋人”、[si a214]“舍”用于称呼有钱的人。
这些都在现代泰语里普遍使用。
68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1卷 2005年)从古代戏剧中吸收的有:[h ƒ342te 342]“皇帝”、[h ƒ33haw33]“皇后”、[t h aj33 haw33]“太后”、[gaƒ33c h in214]“奸臣”、[toƒ33c h in214]“忠臣”、[kun33s ]“军师”、[hu 33jin214]“夫人”。
这些只在中国古代戏剧的配音翻译使用,日常用语一般不用。
有一些词除了以本义使用之外,在泰语的使用还产生了引申义,如[to342p h o]“大薄”在泰语中用于戏班主之称、[taj 342koƒ214]“大公”用于船手之称、[kua n35]“管”用于一群坏人之称、[kuj35]“鬼”用于恶棍的大家伙之称。
[law21be 35]“老马”用于蔑称,表示用力劳动的人,缩小化[be 35]“马”引申义为“走卒、差役”。
[si a n33]本义的“仙”在泰语里不大使用,而引申义为“对某件事非常深刻、能手、行家”,如:[si a n33p h na n33]“赌博能手”。
(二)姓名1.姓 在公元1913年拉达纳可信王朝六世王时泰国才制定了有关姓名的法令,此后泰国人才开始有姓。
豪门显贵一般都取自梵文———巴利文,音节很多。
贵族、王姓的封号更有长达十几个音节,一看就能明了此人的地位高下。
泰国法律规定人们的姓氏以父系为主,孩子的姓来自父亲,女性结婚后必须改用丈夫的姓。
因姓的音节较多,泰国人同名同姓的状况较少,所以姓是最明显的证明泰国人的血缘关系的标志。
移居泰国的华人也同样要取姓,当时为了辨别华人的缘故,以[s 342]“姓”开头为华人的姓,如[s 342≠uj33]“姓魏”、[s 342taƒ342]“姓陈”、[s 342be 35]“姓马”、[s 342lim35]“姓林”、[s 342tia 33]“姓张”、[s 342ƒo 35]“姓吴”、[s 342li 35]“姓李”等等。
后来泰国政府认定华人后代出生于泰国,就是泰国人。
没有必要以姓辨别国籍,华人就与泰国人一样用泰语取姓。
但为了不丢失原姓就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取姓,具体说明如下:(1)保留原来的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