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辛丑重读《论语集注·读论语孟子法》读书心得
- 格式:docx
- 大小:15.14 KB
- 文档页数:1
读论语孟子心得体会范文(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论语孟子心得体会范文(13篇)我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很多收获,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些收获进行总结和梳理。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精选3篇)《孟子》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篇1施行了仁政之后,可以获取天下的民心,而接下来要做的,是救他国之民于水火,也就是征伐问题,征伐,是仁政的向外推行过程。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实际上战国时期也是如此,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都是为了土地、人口的争夺,说统一天下在当时并不实际,只有到战国后期,在秦国强的国势下,其它诸侯国摧枯拉朽,统一天下才成为一个目标。
孟子说的王天下,其实并不是指的是土地意义上的天下,而是民心上的天下。
能获取天下民心,也就得到了天下。
至于征伐他国,必出于义,义,在孟子看来也就是民意,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看重了民心的作用。
说孟子言必称尧舜,其实并不完全,其更多说到的是商汤和周文王,其中说到商汤更详细。
如对于王天下,商汤实际上就是孟子经常提到的君王榜样,商汤的征伐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所以东征西怨、南征北怨,此一“怨”就是埋怨没有先来解救自己,可见这种征伐由于出于民心,所以百姓都希望仁德的君主先来帮助自己解脱困厄。
因此,当“义师”到来的时候“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征战必势如破竹,王天下自然易如反掌。
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甚至不惜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彰显民心的重要,甚至不惜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来警戒君王。
虽然孟子终其一生没有实现理想,但其对于民心的重视及其对于仁政的阐释对后世无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一)持志养气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
他提出"舍生取义"的理想境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与孔子一样,孟子也要求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要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
认为志士仁人应该把道德理想放在首位,就这点说,有合理的因素,但他把求生存的欲望与道德意识对立起来,这也是片面的。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论语读书心得感悟【篇1】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
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倍受瞩目。
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翻开《论语》这本书,我发现里面的话语虽然简短,但是都充满了哲理,这让我更加敬佩孔子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开篇三名话,也是《论语》中比较著名的句子。
从小,妈妈就经常用其中的第一句话来教育我。
学过的功课一定要时常加以温习,不要学一点儿忘一点儿,到最后不就是什么也没有学到吗?如果经常回顾复习过去的知识,那么所学的所有知识都会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里,这样不是很快乐吗?是呀!在复习中掌握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把所有学过的东西都熟记于心,的确是很快乐的事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了这句话,我的感触很深。
在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很好的老师,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
所以,我们要从别人身上学习优点,发现他们的不足,并且借鉴改正自己的不足。
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吗?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言文,叫做《两小儿辩日》。
讲述的是孔子向东游学时,遇到两个小儿在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为此,两个小儿争论不休,在孔子知道原因后,十分诚实地告诉了两个小儿,他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读到这儿时,我想到了《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自己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在两个小儿争辩时,孔子没有卖弄自己的学问,依然实事求是,自己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呀!读着《论语》,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浅,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将变得更加美好。
那淡雅的书香,耐人寻味的字句,在不经意间,洗涤了我的心灵。
时刻铭记先人们的教诲,努力学习,让未来更加丰富多彩!论语读书心得感悟【篇2】《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
《论语》读书心得(优秀5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美丽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论语》读书心得(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篇一《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其核心思想是“仁”。
《论语》中的《学而》篇就向人们讲述了关于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特别论述了怎样做人的为人之道。
在《论语》学而篇的学习中,我颇有感受。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在生活中,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多为别人考虑,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做事,我想许许多多的矛盾、纠纷甚至悲剧都不会产生。
然而,当利益冲突一旦出现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为什么今天的我们想问题总是忽略了它呢?还记得刚买电脑那阵儿,本来狭小的寝室一下多出了五台电脑,每个人都想把机放在自己的较方便、较安全的地方。
而每个人对电脑的使用时间和方式都各异,为此寝室里经常发生冷战,电脑布局模式不断更改,弄得寝室没有一丝“温暖”,闷得人难受。
后来我们冷静了下来,试着为对方考虑,大家彼此道了歉,都做出了让步,较后寝室形成了统一的作息时间,为了共同目的,我们终于和好如初,又是好姐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是危险的。
《论语》中这句格言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牢记。
学习型社会不但要求我们终生学习,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在大学四年里,我们或许学习了较多的理论知识,但我们学习中的思考却不够,对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的探索更相当缺乏。
我想我们大学生需要用更多的实践来检验我们的知识。
暑假,我随着我院三下乡队伍到了开县(全国的贫困县之一)。
尽管只有短短的七天时间,在那里的每一幕都牢牢留在我心里,让我真正看见了贫困山区的经济、教育现状。
2024年《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在中国的道德传统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视为核心理念,其中修身被视为所有行为的基础。
从《诗经》至《易经》,从《左传》至《史记》,这一观念贯穿始终,若论及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且对中国人的精神特质产生广泛渗透的著作,非儒家经典《论语》莫属。
孔子的教诲虽不如老子的深奥,也不及庄子的洒脱,却如朴素的灵丹妙药,寥寥数语,往往能给人以一生的启示。
开篇的“天地人之道”,作者首先强调的是人的价值。
相对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短暂,孔子从各个层面教导我们如何提升有限生命的品质。
他教导我们如何处世:“以真报怨,以德报德,临之而不惊,加之而不怒。
”如何交友:“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他提醒我们要结交益友,远离损友,对待事业:“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是行动力最强、人格魅力最大的人,他们的力量源自行动,而非言语。
《论语》以其精炼深邃的语言,记载了孔子的教诲。
孔子的言论,或简洁回应,点到即止;或启发讨论,侃侃而谈,变化丰富,引人入胜。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包括:“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则寓言表明,君子不会受环境影响,反而能影响环境。
另一则:“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这则教诲我理解到,言语的重要性,以及应如何谨慎表达。
再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之处,应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
这本卓越的语录体散文集,以其言简意赅、含蓄深远的语言,展现了孔子的智慧。
在治国、为政、做人的各个方面,它都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悟。
宋朝宰相赵普曾以半部《论语》治理国家,我们普通人同样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指导人生。
2024年《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二)在人际交往中,正确把握距离与亲疏的分寸至关重要。
距离与独立不仅体现了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即便在最亲密的关系中,也应保持一种崇高的境界。
《论语》读书心得和感悟(通用5篇)《论语》读书心得和感悟篇1闲来无事,掐指一算,自余去年习《论语》,至今已有一载有余。
除过背了“乡党”,“先进”等几篇以外,竟无甚感触。
正暗暗哀叹时,周礼不禁触动了我,遂意欲小议周礼。
在此不敢高谈阔论以充学者,实只乃表我之浅见也。
礼,乃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礼,即周朝时期发展起来的,建立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基础上,并束缚人的思想和社会活动,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周礼,和礼法、祭祀于一体。
所谓礼法者,即法纪与礼仪。
法纪即法律。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何谓祭祀?即备供品向祖先致祭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于是乎,周礼既为维护统治者利益的道德标准,又是法律规范,形成了礼律相通的礼教。
即礼允许,法律亦允许;礼不允许,法律亦不允许。
所以,周礼巩固了统治者的权威,这大概也是周公制礼的真实目的吧:巩固年幼的成王政权。
为什么说周礼是统治者巩固和加强政权的工具呢?因为它强调阶级性与等级性的差别并且设计了一套繁琐的程序来维持这种差别。
正如荀子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周礼要求必须亲爱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使亲者贵,疏者贱。
此谓“亲亲”。
周礼还要求下级必须遵从上级,特别是周王。
严格规定上下级秩序,不得犯上作乱。
又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讲的是一个卿大夫冒用皇帝规格的舞蹈,孔子认为不可原谅。
此为“尊尊”。
周礼维护父权中心的社会,特别歧视妇女。
“幼从父兄,嫁而随夫,夫死随子。
”看罢礼法,再来看看祭祀吧!“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就是说一个大夫级的人物,却祭皇帝才能祭的山,所有人反对。
这说明不同等级者的祭祀也不同,绝不允许僭越。
撇开礼的等级性和差别性束缚不谈,其实践过程更是莫名其妙,程序繁琐,如诸侯每月初一杀一头羊举行祭祀,表示‘听政’开始;国君祭祀赐的肉不能过夜……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发现统治者是如何利用礼来压迫人民:周礼强调等级性、差别性和程序繁琐性,并且极其严格地维持这种等级差别,决不允许任何人僭越,如果违反,轻则受众人谴责,重则受刑罚制裁。
第1篇一、人性本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
在《孟子·告子下》中,他明确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这句话揭示了人性本善的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良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本恶。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表现出恶的一面,是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失去了本善的初心。
感悟心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坚信人性本善,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同时,要注重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才能使人性本善的特质得以发挥。
二、仁政爱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以民为本。
他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疾苦,实现社会和谐。
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表明了孟子对民本思想的重视。
感悟心得: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关注民生,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修养道德孟子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人性的体现。
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几几希。
”这句话表明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道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感悟心得: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道德修养,做到诚实守信、友善待人。
同时,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知行合一孟子提倡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必须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表明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感悟心得: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注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能力。
五、忠诚担当孟子强调忠诚和担当,认为忠诚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担当是成就事业的关键。
在《孟子·离娄下》中,孟子说:“人之立志,必先立身,立身必先立志。
《孟子》读书心得感悟(精选10篇)《孟子》读书心得感悟篇1《孟子》教会了我们孝顺。
《孟子》一书中言“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他主张的本质上是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友爱。
这种道德理论正是我们所崇尚的。
可是现在的社会,新闻媒体曝光的因为父母年老而嫌弃自己父母是拖累而将他们赶出家门的例子比比皆是。
曾有报道称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子因为不务正业而单身着,他的八十多岁老母亲为其担忧而不与小儿子进城享福。
因为该男子喜欢嗜酒,有一回醉酒回来后,殴打自己的老母亲,并将其把她赶进厨房做饭。
但老人因年老体衰,并且身上全是伤,摔倒在厨房里。
那时正值冬天,老人被活活冻死在厨房里。
该事件被报道出来后,引起社会的关注,许多人为此感到心寒。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着一颗向善的心。
一个人,他如果想存在于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立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保持着一颗向善的心。
我们也要保持有一颗孝顺的心。
“百善孝为先”,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孟子》提醒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其中就蕴含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时刻提醒着我们: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反观现在的社会,在利益的重熏下,人类大量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沙漠化。
工业污水的排放和人类不知节制的捕鱼,造成了生物鱼类的灭绝,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这样我们又怎样进行可持续呢?难道这不令我们反思吗?有句俗语“金山银山,不比绿水青山”这就体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如果环境破坏了,就算我们有再多的财富也找不回以前的青山绿水。
阅读经典书籍,传承孟子的思想理念是我们青少年的责任。
但是在这信息化时代,又有多少人可以去阅读那经典文化?许多年轻人只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
多少人时刻放不下手机,只是为了刷微博,刷刷微信朋友圈。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手机,离开眼前的电脑。
第1篇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和人生哲理深受世人推崇。
通过学习《孟子》一书,我深刻领悟到了孟子思想中的智慧,以下是我对孟子感悟的心得体会。
一、仁爱之心孟子认为,仁爱是人性中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仁爱之心,既是关爱他人,也是关爱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关心他人的疾苦,尊重他人的意愿,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仁爱之心也是关爱自己的表现,只有关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关爱他人。
在学习《孟子》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仁爱之心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同时,我们要学会关爱自己,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为他人付出。
二、义利之辨孟子提出了“义利之辨”的观点,认为义重于利。
在《孟子·告子下》中,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与坚守道德原则之间,应该选择后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道德底线,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
通过学习《孟子》中的义利之辨,我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坚守道德原则,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赢得他人的尊重。
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孟子·尽心下》中,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告诉我们,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民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关心民众的疾苦,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
在学习《孟子》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民本思想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关注民生,关心民众的疾苦,为民众谋福祉。
《孟子》的读书心得体会10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孟子》的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孟子》的读书心得体会1最近几周,我完成了《孟子》这本书。
其书共分为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离娄章句上,离娄章句下,万章章句下,万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尽心章句上,尽心章句下。
其实,我对那些古文是一窍不通。
但是后来,我发现家里实在是没有什么书了,只能读它了。
它里面有原文、译文和注释,这也带个我了不少便利。
一开始,我是按照原文、注释和译文来读的。
原本就不懂古文的我按照这个顺序读书,自然更是“一头雾水”了。
我是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了。
因此,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直到几天后,我无意中先看了译文,又看了注释,最后才看了原文,这样我一下子就可以读懂了。
真是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
于是,在后面的阅读中,我是严格按照先译文,后原文,再注释的顺序。
我也明白了很多孟子的思想和道理,我受益无穷。
《孟子》的读书心得体会2上个学期读了《大学》和《中庸》,与这两者相比,《孟子》不似《大学》,全篇一贯而下,行文流畅严谨,不似《中庸》,晦涩难懂,它是先从众人熟知的一般事物说起,慢慢引入大道理,令人没有辩驳的余地,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读《孟子》,自己的思维也仿佛进入其中,坐在孟子的对面,接受那一句句深入灵魂的诘问,灵魂在这过程中不断地梳洗、剔除、凝练、升华......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反省自身行为的同时,总不自觉得联想到我和班里孩子的相处,在心底对自己进行审判。
比如《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就是说“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本身实力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
《孟子》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子》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孟子》的读书心得范文一最近几周,我完成了《孟子》这本书。
其书共分为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离娄章句上,离娄章句下,万章章句下,万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尽心章句上,尽心章句下。
其实,我对那些古文是一窍不通。
但是后来,我发现家里实在是没有什么书了,只能读它了。
它里面有原文、译文和注释,这也带个我了不少便利。
一开始,我是按照原文、注释和译文来读的。
原本就不懂古文的我按照这个顺序读书,自然更是“一头雾水”了。
我是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了。
因此,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直到几天后,我无意中先看了译文,又看了注释,最后才看了原文,这样我一下子就可以读懂了。
真是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
于是,在后面的阅读中,我是严格按照先译文,后原文,再注释的顺序。
我也明白了很多孟子的思想和道理,我受益无穷。
《孟子》的读书心得范文二往事跨越千年,永恒的,是智慧;不变的,是思想。
作为一代亚圣——孟子,这位儒家宗师,一生推崇其人生主张,游说各国,后来隐退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这包含了永不褪色的儒家文化的《孟子》。
程颐曾说过:“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
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
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寥寥数语,却将《孟子》精要概述无疑。
可见,孟子的思想之于孔子,既是继承,更是升华。
孟子也强调仁义,仁是人心的本质,义是人所必由的大道,倡导“性善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仁政学说和修养学说。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谓之本心,且与仁义礼智分别相对应。
孟子读书心得范文(34篇)孟子读书心得范文(精选34篇)孟子读书心得范文篇1最近,笔者通读了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孟子》一书,颇有些感想。
《孟子》一书的内容,总起来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仁政”。
大多数的篇章就是讲什么是“仁政”,如何才能实现“仁政”。
当然,还有关于修身、学问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暂不讨论。
什么是“仁政”?孟子在书中并未加以解释。
但从《孟子?梁惠王章句》等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关于仁政的某些观点。
你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食,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亡。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愿藏于其市矣。
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愿出于其路矣。
跟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民为贵,社稷次这二,君为轻。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说到底,仁政也是两个字:“保民”。
作者并椐此得出结论:仁者无敌。
应该说,孟子的“仁政”观点,在20__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历代统治者奉为经典,并被当作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长期处于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
但是,为什么“仁政”说并未能让历代统治者真正去实现“仁政”,更多的时候,老百姓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关键是“仁政”说只是提出了或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但未从制度层面解决封建社会存在的弊端。
从这个方面说,孟子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
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
从中国历史上看,真正能实行仁政的君王有几个?汉朝有汉高祖、汉文帝、景帝而已。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6篇《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篇1王立群读《孟子》,没有介绍《孟子》的主要仁政思想,而是偏离主题,得出“强势人格”的结论,倒也出了我的意外。
接着,列举了王立群先生少年时代的坎坷,表面上,王先生通过举例,说明“强势人格”的结论,给我的初步感觉,王先生是脱离了主题,偏离了《孟子》,很是意外。
后来晚上作梦的时候,突然想明白了,其实,我看王先生演讲读《孟子》的时候,用了“曲笔”的手法。
之所以这样说,我有我的理由:其实,王先生想通过年少时代的坎坷,对比国家当时的不仁政。
当时,让一个初中学生在深夜干一种拉车的重体力劳动,是曲折的表现当时国家的“不仁”。
也给我们反方向思考,仁政的重要性。
到了如今,似乎国学开始兴旺了,但这样的潮流,才刚刚开始,从于丹开讲国学,到现在的王立群,易中天等等讲诸子百家,很是热闹,但是真正敢于讲《孟子》的仁政,时机还不十分成熟。
换言之,还不适合在如今2007年夏天讲仁政这个题目。
起码讲仁政这个题目,不能够用直笔。
但是讲孟子,你又不得不说仁政,怎么办呢?讲仁政的话,你举例说明,难免举例用到当代的例子,谁有勇气直接批判当代呢?恐怕是没有的,如果孟子那种咄咄逼人的口气批判时弊,恐怕可能招徕不必要的麻烦。
正是来自这样的担心,讲仁政的时机没有成熟。
王立群学习了《史记》,自然知道直接批判之外,还有“曲笔”的做法。
象王立群先生,用的“曲笔”,十分隐蔽十分巧妙的说明了非仁政带来的后果,反方面说明了孟子的仁政主张,一般读者,是可以对付过去的,深层的说,也对得起王先生的文人的良心吧!也真是难为了王先生了。
不管如何,《百家讲坛》开始讲《诸子百家》,也是值得大家喝彩的事情,无论曲笔直笔,都应该喝彩。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篇2?孟子》是儒家的一部经典巨著,系统的为我们阐述了治国之道和孟子思想。
与孔子相比,《孟子》对中华儒家思想也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它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完善,是剖析“仁爱”精髓的亚圣之作。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感想范文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感想范文7篇《论语》是一本记载了古代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语录,它集齐了儒家道德中关于政治、教育、伦理、艺术、道德等内容。
06.辛丑重读《论语集注》读书心得程子曰:“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事实。
”程子曰:“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程子曰:“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
”读书心得:读《论语》会发现,其实夫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平常生活中能碰到的人或事。
《孟子》里面的很多故事及历史资料,都是事实。
两本书相互参读,很多疑问迎刃而解。
读书先广博,后专一,就是如此之理。
0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读书心得:学习有时需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临摹速写,不断的培养思维逻辑的缜密。
解学会开心中疑惑,一定会很高兴。
朋友来了,热情款待。
别人不知道不责怪他人。
此是君子的标准。
学习不进学习知识,更要学会为人处世,经世治国,平天下是古人读书的目标。
我们今天读书为什么?为己之学是我读书的目的。
08.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读书心得:有子这句话有深意。
孝悌是人伦之基本,亦是一家之根基。
如果一个人在孝悌上出现犯上作乱,出生帝王之家。
一般家庭出现犯上的几率有,作乱的就少了。
帝王家一旦出现犯上作乱,就是弑君杀父,兄弟残杀。
玄武门之变,赵盾弑君。
所以孝悌在帝王贵族中尤其重要。
普通人家做好孝悌相对容易。
毕竟都是大家一起劳作,才能勉强有口饭吃。
兄弟之间如闵子骞,其为人孝悌,父母昆弟无间然。
古代很多礼仪制度是针对贵族和掌权者的。
《孝经》就有明确的,不同阶级的孝。
《论语》中后面还有孟武伯,子夏等人问孝。
夫子的回答都不同。
《论语集注》读书心得体会都说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孔子最宠爱的莫过于德行优异的颜回了。
而我和孔子的品尝就偏偏不一样。
我宠爱的既不是以德行见长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语见长宰我、自贡,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学家——老挨批判的的子游、子夏。
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华了。
别看他的'笔墨不多,但他肯定是最受欢迎的一位了。
孔子对他的评价是:“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来宾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说公西华很善言辞,假如他生活在现代,就应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官弄不好当上外交部长了。
据说他当年白净的脸上长着有型好看的络腮胡子,比此刻的电影明星还帅啊。
像他这样仪表堂堂能说会道的男生,即使没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当时,怎样着也算得上是独特得体的了吧。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庚。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子活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从这段故事里可看出,当年公西华在那个大家庭中扮演着什么样的主角了吧。
受欢迎,那是不用说的。
不然分米的人怎样主动要求给他家那么多米?富贵,那更是显而易见的。
既然他已经到了“乘肥马,衣轻裘”的程度,在那时还有几个比他更富的?此刻又有多少人开着宝马穿着裘皮外套的?在史书上,好像没有记载公西华家世的。
也就是说,他肯定不是“富二代”。
公西华的富贵,就应与他的潜质与才能是分不开的吧。
“自贡问曰:‘乡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下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这是我在这本《论语译注》中最宠爱的一段话。
像颜渊那样,唯唯诺诺,谁都宠爱的弟子虽然缺乏争议,但是过得很是不爽。
倒是公西华,淋漓尽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
在生活中,我更像公西华,反正也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何必那样束缚自己呢?。
《论语》优秀读书心得(5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索时, 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 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 丰富我们的思想。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论语》优秀读书心得, 盼望大家喜爱!《论语》优秀读书心得篇1今日, 我们学习了《论语》, 《论语》是我国的文化珍宝, 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学习论语后, 我除了学习了一篇课文外, 我还有了很多心得体会。
:一种是教怎么做人, 另一种那么是教我们怎样学习。
论做人, 子曰:“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真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孔子虽然吃粗粮, 喝冷水, 没有太多的物质享受, 但他却乐在其中。
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贪求那么多的物质享受, 精神与学习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事物。
读完这句话, 我也不由得联想到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 有很多人盲目追求物质上的满意, 买很多名牌衣服, 却不知这些都是父母的血汗钱, 到最终, 仍是一事无成。
这句话让我明白, 不能贪求名利, 要做一个安贫乐道之人。
论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 思而不学那么殆。
”学习中要学会学思结合。
这句话让我感到颇为熟识, 让我想起小学教师也经常这样说。
想了一会, 才不由得感慨到古人的机灵才智, 就算到了今日也仍旧适用。
这句话让我明白, 要学思结合, 光学不思或光思不学都是错误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论语》, 我有很多的心得体会, 同时也感慨于孔子这位文学巨匠的宏大, 没有他, 也就没有“温故知新”, 没有“不耻下问”, 没有“诲人不倦”, 没有“后生可畏”这些大家耳熟能祥的成语。
学习《论语》给我带来了许多, 在现实生活, 我也要学以致用, 努力做一个爱学、乐友、有修养的人。
《论语》优秀读书心得篇2司马牛曰:人皆有兄弟, 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亦: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 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 但也代表了《论语》所倡议的一种价值观念: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缺憾,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承受下来。
05.辛丑重读《论语集注·读论语孟子法》读书心得
程子曰:“《论》《孟》只剩读者,便自意足。
学者须是玩味。
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
”或问:“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程子曰:“固是好,但终是不浃洽耳。
”
读书心得:读书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读,如果只是作为普通读者,就很满足,很高兴,很愉悦。
就已经达到读书的目的。
但是如果要做学问,就得不断玩味,不能简单的从语言上去求解。
那样只是肤浅的了解文字,不能读出文字后面的深意。
更不能断裂的抓紧要处来看,那样有时会出现断章取义之意。
并不能完整体会作者的深意。
做学问如做人做事,只有不断的涵养游泳,在良好的环境中用心,去感悟,用经典来不断滋润心肺。
读书最重要的是得作者字里行间气。
和作者实现共同体,才能明白为什么作者会那样说,那样做。
走进经典,不是让我们出口闭口,都咬文爵字,引经据典。
而是生活中点点滴滴,不断深入自我的修行中,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修身要在第一位呢?
生活如诗如画,世外桃源亦会有一条幽径通向外界,要不太守怎么会进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