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光纤的色散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12
光纤的基本特性衰耗、色散1、光纤的损耗光纤的衰减或损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光信号的传播产生制约作用的特性。
光纤的损耗限制了没有光放大的光信号的传播距离。
光纤的损耗主要取决于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弯曲损耗三种损耗。
1)吸收损耗光纤吸收损耗是制造光纤的材料本身造成的,包括紫外吸收、红外吸收和杂质吸收。
a:红外和紫外吸收损耗光纤材料组成的原子系统中,一些处于{氐能的电子会吸收光波能量而跃迁到高能级状态,这种吸收的中心波长在紫外的0.16μm处,吸收峰很强,其尾巴延伸到光纤通信波段,在短波长区,吸收峰值达ldB/km,在长波长区则小得多,约O.O5dB∕km.在红外波段光纤基质材料石英玻璃的Si-O键因振动吸收能量,这种吸收带损耗在9.1μm,12.5μm及21μm处峰值可达IOdB∕km以上,因此构成了石英光纤工作波长的上限。
红外吸收带的带尾也向光纤通信波段延伸。
但影响小于紫外吸收带。
在λ=L55μm时,由红外吸收引起的损耗小于0.01dB∕kmβb:氢氧根离子(OH-)吸收损耗在石英光纤中,O-H键的基本谐振波长为2.73μm,与Si-O键的谐振波长相互影响,在光纤的传输频带内产生一系列的吸收峰,影响较大的是在1.39、1.24及0.95μm波长上,在峰之间的低损耗区构成了光纤通信的三个传输窗口。
目前,由于工艺的改进,降低了氢氧根离子(OH-)浓度,这些吸收峰的影响已很小。
c:金属离子吸收损耗光纤材料中的金属杂质,如:金属离子铁(Fe3+)、铜(Cu2+)、镒(Mn3+)、镇(Ni3+)、钻(Co3+)、铭(Cr3+)等,它们的电子结构产生边带吸收峰(0.5~Llμm),造成损耗。
现在由于工艺的改进,使这些杂质的含量低于10-9以下,因此它们的影响已很小。
在光纤材料中的杂质如氢氧根离子(OH・)、过渡金属离子(铜、铁、铭等)对光的吸收能力极强,它们是产生光纤损耗的主要因素。
因此要想获得低损耗光纤,必须对制造光纤用的原材料二氧化硅等进行十分严格的化学提纯,使其纯度达99.9999%以上。
光纤的色散---- 由于光纤中所传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或信号能量的各种模式成分,在传输过程中,因群速度不同互相散开,引起传输信号波形失真,脉冲展宽的物理现象称为色散。
光纤色散的存在使传输的信号脉冲畸变,从而限制了光纤的传输容量和传输带宽。
从机理上说,光纤色散分为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和模式色散。
前两种色散由于信号不是单一频率所引起,后一种色散由于信号不是单一模式所引起。
光纤色散如图2-19所示。
图2-19 光纤色散---- 单模光纤中只传输基模(主模) HE 11 ( LP 01 ),总色散由材料色散、波导色散组成。
这两种色散都与波长有关,所以单模光纤的总色散也称为波长色散。
光纤的波长色散系数是单位光纤长度的波长色散,通常用表示,单位为。
光纤的波长色散总系数为:(2-77)是纯材料色散系数,为:(2-78)为波导色散系数,为:(2-79)式中,为信号的波长;为真空中的光速;为光纤材料的折射率;为信号的相位传播常数。
2.5.1 材料色散---- 材料色散:是光纤材料的折射率随频率(波长)而变,可使信号的各频率(波长)群速度不同引起色散,如图2-20所示。
图2-20 材料色散2.5.2 波导色散---- 波导色散是模式本身的色散。
即指光纤中某一种导波模式在不同的频率下,相位常数不同,群速度不同而引起的色散。
---- 波导色散是光纤波导结构参数的函数,如图2-21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波导色散与材料色散相反为负值,其幅度由纤芯半径、相对折射率差及剖面形状决定。
通常通过采用复杂的折射率分布形状和改变剖面结构参数的方法获得适量的负波导色散来抵消石英玻璃的正色散,从而达到移动零色散波长的位置,即使光纤的总色散在所希望的波长上实现总零色散和负色散的目的。
正是这种方法才研制出色散位移光纤、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图2-21 波导色散---- 图2-22为单模石英光纤中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及总色散与波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