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313.43 KB
- 文档页数:2
肺癌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1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虽然股动脉穿刺技术较为安全,但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方法,可对局部血管特别是动脉造成损伤。
预防及护理:①术前向患者宣教,训练床上排尿。
②术后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上方1cm处止血20min。
③加压包扎,并以1.0kg沙袋压迫止血6h。
④术后必须卧床24h,术侧肢体制动,向患者解释伸直的重要性。
2 动脉栓塞操作时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引起动脉血栓形成栓塞,穿刺口包扎过紧,血液淤滞,促进动脉血栓形成。
预防及护理:①术中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内皮。
②术后1h,每隔0.5h拿起沙袋5min。
③密切观察下肢血运,每15~30min双手同时触摸双侧足背动脉,观察搏动情况。
④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
⑤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下肢麻木、疼痛。
3 脊髓损伤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吻合,化疗药物损伤脊髓或者脊髓根动脉水肿,造成脊髓缺血所致,表现为术后数小时,开始出现横断性脊髓损伤症状。
预防及护理:①抗癌药物充分稀释后缓慢注入。
②嘱患者15~30min主动运动健侧下肢或针刺皮肤上下平面有无感觉异常。
③观察患者有无尿潴留。
④备好血管扩张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氟美松等。
4 褥疮术后平卧24h,受压部位毛细血管微循环受阻,产生局部缺血,若持续时间较长易发生褥疮。
预防及护理:①术前给患者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②将手平伸于受压部位,用手掌环形按摩皮肤1次/h。
③保持床单平整无皱折,睡海绵床垫。
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擦拭汗液。
5 术后感染由于抗肿瘤药物对骨髓的抑制,患者常有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且多数抗肿瘤药物对机体免疫机能有影响,化疗后易发生感染。
预防及护理:①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数少于500/m 3 。
②一切治疗护理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加强无菌观念。
③做好口腔护理,饭后漱口,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毒素排泄。
④限制陪床探视人员。
中晚期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的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罗大林;宋庆富
【期刊名称】《实用肿瘤学杂志》
【年(卷),期】1992(006)002
【摘要】1964年 Vlamontc 开始进行 BAG(Branchlal arteiial graphy)以来国内逐渐利用此方法对肺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给药治疗取得了肯定效果。
我院从1989年以来采用此方法治疗中晚期肺癌59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对此方法常见的并发症谈谈我们防治的几点体会: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罗大林;宋庆富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05
【相关文献】
1.康艾注射液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临床研究 [J], 许同宪
2.心理治疗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老年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J], 孙云安;许同宪
3.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 [J], 任柏沉;孙建;张维
4.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J], 申虎;潘小平
5.基于"固本清源"理论应用消癌平口服液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探讨 [J], 朱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摘要:肺癌介入治疗即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肿瘤血管术,该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肿瘤局部,使肿瘤缺血坏死,控制肿瘤生长,同时又刺激纤维组织增生, 形成厚包膜,为二期手术奠定基础关键词: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并发症;护理肺癌介入治疗虽然副作用明显小于全身化疗,但也会出现胸痛、咯血、恶心呕吐、发热、下肢静脉栓塞、迟发性脊髓损伤等并发症,为了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我院自2009 ~2014年成功地进行376例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开展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376例,男性211例,女性165例,年龄为31~84岁,平均为57.5岁。
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嗽、咯血、胸痛、气短,发热、声哑等。
18例无明显症状,健康查体时发现胸部病变。
2 方法肺癌经过确诊后,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应用美国GE公司产Inonva2000数字血管机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观察支气管动脉、肿瘤部位、形态、肿瘤与肺正常组织的关系及血供情况,随后将术前准备的化疗药物缓慢注入血管内,如果肿瘤血管较粗大、集中,可用明胶海面颗粒进行相关动脉栓塞[1],手术完毕,穿刺部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
3 介入前护理3.1心理护理(1)肺癌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绝望、忧虑不安心理,护士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待病人,给予热情的关怀、安慰和鼓励,耐心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稳定患者情绪。
2)耐心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介入治疗的优越性、目的及意义,帮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及手术方式、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
3.2术前准备 (1) 嘱病人多休息,避免感冒,增加营养,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为术后恢复过程进食不足做准备(2)术前让患者戒烟、戒酒,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3)避免受凉、咳嗽,教会病人咳嗽技巧,避免术中、术后因咳嗽不慎导致肺泡破裂或支气管破裂出血(4)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肾功及心电图、B超检查、CT检查(5)术前一日做碘过敏试验, 行双侧腹股沟处及会阴部备皮 (6)按医嘱准备好术中用药,主要有化疗药、止吐药、造影剂、肝素等(7)术前禁食6h,禁水4h,术前30min根据医嘱肌注异丙嗪25mg和安定10mg,让病人排空大小便。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的护理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将导管超选择插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使肿瘤体积稳定、萎缩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因肺癌的血供,特别是原发肺癌的血供,75%以上来自支气管动脉【1】,所以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有明显疗效。
根据文献记载,总有效率可达90%【1】,此疗法主要用于已经失去手术机会,而病灶还局限于胸内者;病灶能手术切除但是还有禁忌症或拒绝手术者;也可作为手术切除前的局部化疗,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转移发生率和复发率。
我院呼吸内科应用这一技术,治疗了18例肺癌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护理问题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8例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28-72岁,晚期肺癌16例,中心型肺癌术前局部化疗2例。
1 术前护理1.1 病人准备1.1.1 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该疗法的治疗原理和该疗法不破坏患者的生理解剖功能,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解释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原因、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介绍经该方法治疗后病人的恢复情况,解除病人的心里压力,以良好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1.2 术前做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检查;做碘过敏试验,以除外心、肝、肾功能严重衰竭、不能耐受药物副反应、碘过敏等禁忌症者。
1.1.3 穿刺部位皮肤准备:穿刺部位一般选择股动脉,要剃除阴毛及大腿上三分之一的毛发,并清洗穿刺部位,以减少局部感染的机会。
1.1.4 术前禁食4小时,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鲁米那0.1g 给予镇静。
2 化疗药物的准备根据肿瘤的病理性质和对抗癌症药物的敏感程度准备好药物。
目前所用药物多是以顺铂或其同类药卡铂等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为主,或联合用5-FU等其他一、二肿瘤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剂量:顺铂30-120 mg,卡铂200-300 mg,丝裂霉素10-20 mg,阿霉素30-60 mg,5-FU0.5-1 mg,环磷酰胺300-1000 mg,VP16 100mg.3 术后护理体会3.1 介入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穿刺部位血肿和血栓形成。
肺癌介入化疗后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介入化疗后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0例晚期肺癌患者介入化疗后的护理对策。
结果在肺支气管动脉内灌注抗癌药物,控制和杀伤癌细胞,延长生存时间;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深入了解肺癌介入化疗后的副反应,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预防术后感染及血栓的形成,减少术后出血的风险,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肺癌介入化疗护理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手术病例仅占全部肺癌病例的20~30%,约30~40%的病人在确诊时为局部晚期,40%的患者确诊时发现远处转移。
肺癌的治疗需要采用综合治疗,即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
[1]肺癌介入化疗即经皮股动脉穿刺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是治疗肺癌的一种新方法。
我科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采用支气管动脉灌入化疗术治疗晚期肺癌40例,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2~75岁,平均51岁。
其中鳞癌28例,腺癌12例。
左肺中心型10例,左肺上叶15例,右肺中心型8例,右肺上叶7例。
分期均为Ⅲ、Ⅳ期。
治疗效果:症状完全缓解26例,其中4例术前肺不张,化疗后瘤体消失、肺复张;部分缓解9例、无效5例。
近期有效率达83.3%,随访12个月,其中5例死亡。
2 治疗方法病人平卧手术台上,常规消毒辅巾,腹股沟区局部麻醉后运用Seldinger技术,选择性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后,在X线透视下放置4F导管,经腹主动脉逆行向上,选择性地插入左或右侧支气管动脉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或摄X线片,观察肿瘤部位、形态与肺组织的关系及血供情况。
确保留置导管于支气管动脉内,将术前准备的化疗药物缓慢推注进血管内。
手术完毕,拔管穿刺部位用绷带加压包扎回病房。
3 护理3.1术前准备①常规做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胸部摄X线或胸部CT等检查。
②术前做碘、青霉素与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本组1例发生碘试验过敏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术中所用造影剂为优唯显。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肺癌的总结肺癌患者,尤其是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由于常伴有慢性基础疾病、身体一般情况欠佳,患者及家属不愿手术治疗。
对于这一患者群体如何寻找到一种创伤小,治疗有效,能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是目前医疗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经过我科室2年多的研究及实践表明,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的理论依据: 肺癌主要是支气管动脉供血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可提高药物在瘤体中的浓度,产生“首过效应”,提高肿瘤局部的化疗药物浓度,显著提高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同时化疗药物的总剂量明显减少,研究表明,动脉灌注时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较静脉给药高2~6倍,局部药物浓度增加1倍,其杀灭肿瘤细胞量可增加10倍以上,栓塞瘤体的营养血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甚至发生缺血性坏死,延缓肿瘤的发展。
我院自2011年11月开展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以来用该方法治疗晚期肺癌患者111例。
患者病例资料见下表:表1:患者人数及平均年龄表2:患者的肿瘤类型治疗方法:采用Seldonger氏法,经皮、股动脉穿刺,Cobra管或RG在电视透视下将导管送至4~6胸推平面,上下左右缓慢移动导管,寻找支气管动脉开口。
插管成功,用手推碘海醇,在透视下观察是否进入靶动脉,确认无误后,缓慢注入药物注药后以PV A(聚乙烯醇)或碘油封闭肿瘤血管术毕拔出导管,局部压迫15分钟,加压包扎,送入病房留观24小时。
疗效评估:1、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 标准:CR (完全缓解) :所有目标病灶消失。
PR (部分缓解):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
SD (稳定):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
PD (进展):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2、临床症状标准:有效:疼痛减轻、压迫症状改善、咳嗽改善、呼吸困难减轻等无效:术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数据统计结果有36位患者满足RECIST标准进行疗效判断,结果如下:111位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如下111例患者并发症统计:经验总结:1、晚期肺癌患者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能从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中获益2、该微创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手术体会: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2、选择适宜的栓塞剂3、判断瘤体显影是否完全4、仔细判断支气管动脉是否同肋间动脉、食道动脉等共干5、仔细判断是否存在支气管-肺动脉瘘6、化疗药物缓慢推注、需要时可使用微量泵7、栓塞时要缓慢,仔细观察是否有反流、误栓等情况8、栓塞剂不宜过多、过浓9、能超选时尽量超选。
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肺癌的护理经皮股动脉穿刺,进行肺支气管动脉超选择性导管插管化疗,是目前治疗中晚期不能手术肺癌的一种效果较好的新疗法。
它与静脉、口服给药比较,其优点主要是;效果好,毒性反应小。
把药物直接灌注于肿瘤区域,使一定浓度的药物与肿瘤细胞充分接触,提高抗癌药的局部杀伤与阻滞作用,但对正常组织,尤其造血系统的损伤相对较小。
我科自1986年开展这项技术以来,共作39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肺癌中,如何作好配合及护理.介绍如下。
一、作好心理护理动脉导管插管成败除支气管动脉变异较大,插管难度较大外,与病人精神状态及术前用药亦有相应关系,精神紧张常易发生动脉痉挛而致插管失败,因此术前做好精神护理及适当用药是保证插管顺利的重要一环。
1.患者因不了解治疗过程常有恐惧感,护士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说明此项治疗的目的、效果、操作基本程序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消除疑虑,积极配合治疗。
2.术前适量的使用安定、冬眠灵、硝苯吡啶,使患者处在安静、自信的良好状态,主动与医生配合提高成功率。
二、皮肤准备支气管动脉化疗一般都采用股动脉插管,在穿刺处20cm范围皮肤需剃毛,然后用热水肥皂洗干净,防止穿刺点感染。
三、过敏试验术前需做好奴夫卡因、碘过敏试验。
有极少数病人碘过敏试验为阴性,但大剂量碘人体后仍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反应,所以在操作前一定要准备急救药品,如副肾素、地塞米松等药,以备急救之用。
四、导管准备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化疗需用的导管和扩张管,均为上海医用诊察仪器厂生产的6~8号不透X线塑料导管,此管不能用高压、煮沸等法消毒,我们采用10%福尔马林液浸泡2小时,浸泡时注意排尽导管内空气,使管腔充满消毒液,导管弧形放于消毒液面下。
为预防导管浮起,可在导管上覆盖消毒纱布,同时注意导管被折变形,影响插管效果。
使用前导管内外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3次,再用0.05%旰素液冲洗2次,防止操作中管腔内凝血阻塞。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的护理
谢桂莲
【期刊名称】《现代医院》
【年(卷),期】2004(004)006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及减少肺癌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BAE)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2002年2月~2003年8月20例行BAE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和护理.结论术前充分合理的准备、术中对化疗药物充分混匀、控制注射速度、术后正确拨管、动态观察局部血运等能有效预防BAE所致胸痛、出血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对局部化疗药物副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脊髓抑制等现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可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提高生存质量.
【总页数】2页(P85-86)
【作者】谢桂莲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J], 李海青;刘振华;郭素娟
2.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J], 赵仰光
3.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J], 申虎;潘小平
4.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J], 杨熙园; 沈雅平; 陶晓娜
5.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J], 杨熙园; 沈雅平; 陶晓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护理探讨
罗飞燕;李健鸿;梁洁珍
【期刊名称】《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年(卷),期】2006(015)003
【摘要】目的为减轻和预防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毒副反应.方法对 40例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后病人,通过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和饮食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正确地处理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例仅有 2例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无一例穿刺处血肿或血栓形成发生.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后做好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下肢制动、密切观察副反应、加强支持疗法,可以减轻和预防介入化疗
毒副反应的发生.
【总页数】2页(P151-152)
【作者】罗飞燕;李健鸿;梁洁珍
【作者单位】512026,广东省韶关粤北人民医院肿瘤内科;512026,广东省韶关粤北人民医院肿瘤内科;512026,广东省韶关粤北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疗效对比分析 [J],
金刚;王徽;王纯;王阳
2.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疗效对比分析 [J],
谢友发
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效果观察 [J], 孙秋德
4.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J], 李瑞军
5.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72例的护理 [J], 向海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术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
陈建业;陈义雄;刁胜林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年(卷),期】2004(020)0z2
【摘要】目的探索经皮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BAI)的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的临床意义.方法 280例病人总共进行400余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术治疗肺部肿瘤,统计所发生并发症的类型及例数(在此不统计化疗药物对全身的副反应).结果与造影剂反应有关的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5.5%;出现与穿刺及导管操作有关的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25%;与肺部治疗有关的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25%.结论分析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着重探讨对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总页数】2页(P94-95)
【作者】陈建业;陈义雄;刁胜林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广东,湛
江,52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3
【相关文献】
1.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文彦
2.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术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 [J], 陈建业;陈义雄
3.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并发症的防治 [J], 何平;伏树奇
4.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 [J], 柳斌;李静;余萍
5.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后并发食管支气管瘘的防治(附四例报告) [J], 孔颂阳;许林海;钱文伟;程颖;刘子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6-03-28T11:48:40.8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作者:刘爱华马平刘凤香
[导读] 山东胸科医院, 肺癌介入治疗虽然副作用明显小于全身化疗,但也会出现胸痛、咯血、恶心呕吐、发热。
刘爱华马平刘凤香
( 山东胸科医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肺癌介入治疗即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肿瘤血管术,该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肿瘤局部,使肿瘤缺血坏死,控制肿瘤生长,同时又刺激纤维组织增生, 形成厚包膜,为二期手术奠定基础
关键词: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并发症;护理
肺癌介入治疗虽然副作用明显小于全身化疗,但也会出现胸痛、咯血、恶心呕吐、发热、下肢静脉栓塞、迟发性脊髓损伤等并发症,为了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我院自2009 ~2014年成功地进行376例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开展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376例,男性211例,女性165例,年龄为31~84岁,平均为57.5岁。
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嗽、咯血、胸痛、气短,发热、声哑等。
18例无明显症状,健康查体时发现胸部病变。
2 方法
肺癌经过确诊后,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应用美国GE公司产Inonva2000数字血管机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观察支气管动脉、肿瘤部位、形态、肿瘤与肺正常组织的关系及血供情况,随后将术前准备的化疗药物缓慢注入血管内,如果肿瘤血管较粗大、集中,可用明胶海面颗粒进行相关动脉栓塞[1],手术完毕,穿刺部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
3 介入前护理
3.1心理护理(1)肺癌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绝望、忧虑不安心理,护士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待病人,给予热情的关怀、安慰和鼓励,耐心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稳定患者情绪。
2)耐心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介入治疗的优越性、目的及意义,帮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及手术方式、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
3.2术前准备 (1) 嘱病人多休息,避免感冒,增加营养,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为术后恢复过程进食不足做准备(2)术前让患者戒烟、戒酒,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3)避免受凉、咳嗽,教会病人咳嗽技巧,避免术中、术后因咳嗽不慎导致肺泡破裂或支气管破裂出血(4)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肾功及心电图、B超检查、CT检查(5)术前一日做碘过敏试验, 行双侧腹股沟处及会阴部备皮 (6)按医嘱准备好术中用药,主要有化疗药、止吐药、造影剂、肝素等(7)术前禁食6h,禁水4h,术前30min根据医嘱肌注异丙嗪25mg和安定10mg,让病人排空大小便。
4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4.1观察出血情况导管在动脉内操作中损伤血管,因此术后取平卧位,穿刺侧下肢伸直并制动24h, 向患者解释伸直的重要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敷料渗血及皮下淤血,对女性及老年病人排尿困难时给予导尿,留置尿管24h,防止排尿时引起活动性出血。
心电监护6h,15-30测1次血压、脉搏,平稳后改为4h一次,,发现血压低于90/60mmHg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2咯血:术后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和咳嗽咳痰的量、颜色,少数肺癌病人可因介入治疗术后肿瘤组织坏死脱落致瘤体血管破裂而引起大咯血症状,一旦出现大咯血:(1)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头低脚高位,(2)稳定患者情绪,轻拍背部鼓励病人将血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3~4L/min,(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止血药物(4)观察有无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胸闷、气急等休克和窒息症状,本组无一例发生大咯血。
4.3发热的护理:术后1~3天有不同程度的发热(37.5-39.5), 本组有16例,考虑为化疗药物致肿瘤细胞坏死、吸收和药物的外源性致热源有关有关。
嘱病人多饮水,超过38.5℃可行降温处理。
4.4下肢栓塞的预防护理:术中导管过粗或在血管内停留时间过长,表面不光滑,使血管内膜受损,造成血栓形成,术后局部压迫不良出血、包扎过紧也可引起急性动脉栓塞,严重者可导致肢体缺血性坏死。
因此术后取平卧位,每15~30min双手同时触摸双侧足背动脉,观察搏动情况,观察下肢有无肢体苍白、变冷、疼痛、麻木、足背动脉搏动弱或无搏动。
本组无1例血栓形成。
4.5恶心、呕吐本组有61.1%的患者术后因高浓度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出现恶心、呕吐和胃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给予镇吐剂,术后2h进少量半流质饮食,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严密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 出现呕吐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咳或窒息。
4.6脊髓损伤:人群中有5%的人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前动脉有吻合,高浓度造影剂、栓塞剂或化疗药物分流所致的毒性或长时间插管阻断脊髓供血所致脊髓损伤,表现为术后数小时开始出现横断性脊髓损伤症状,损伤平面以下躯体感觉、运动功能减弱或消失以及尿潴留等,护理:1)术后15-30min观察一次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
2)观察尿量,注意有无尿潴留3)如出现脊髓损伤加强皮肤、泌尿系统护理及肢体功能锻炼,减轻脊髓损伤症状。
4.7疼痛: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胸部胀痛、胸闷,其原因与灌注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共干,使纵隔和肋间组织缺血、缺氧和化疗药物局部浓度过高刺激组织有关[2],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做好心理疏导,转移患者注意力。
4.8心脏毒性心电图异常为化疗药物(主要是表、阿霉素)的毒副反应[3]。
心脏病患者,应严格选择化疗药物,禁用阿霉素,慎用表阿霉素。
术后心电监护6小时,发现心电图异常给肌苷、辅酶Q10、参麦及心肌极化液等治疗,以保护心脏功能[3]。
5 体会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因能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且外周药物浓度并不增加、全身药物毒副作用轻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如护理不当术后会出现许多并发症,临床证明,护士如果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先期预见性,建立规范化护理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子彬,扬传彬,汪立明,袁小记。
中晚期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临床分析,山东省胸部疾病.2007,3(7):22-23 2 王艳,杨爱春,刘娟.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45-46.
3偰利宇, 庞瑞麟, 金银慧, 胡继红.肺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防治[j].临床肺科杂志2002,7(2):35-36.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