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鞘内注射化疗中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98.16 KB
- 文档页数:2
急性白血病病人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护理干预张淑青;寇丽红;王胜利;乔莹【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4(000)011【摘要】[目的]探讨责任护士全程陪同的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病人鞘内注射化疗药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初次行腰椎穿刺鞘内注射三联药(地塞米松、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的住院病人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3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责任护士全程陪同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紧张、恐惧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病人好转等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病人的紧张、恐惧程度,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主管医生与责任护士密切配合,在鞘内注射全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病人紧张、恐惧的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操作顺利完成。
【总页数】2页(P1344-1345)【作者】张淑青;寇丽红;王胜利;乔莹【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相关文献】1.护理干预对白血病病人腰穿鞘内注射术的影响 [J], 黄中兰;张蒙2.急性白血病病人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护理干预 [J], 张淑青;寇丽红;王胜利;乔莹;3.急性白血病病人细胞对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J], 吴伟林;岑建农4.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干预 [J], 季丽; 刘永华; 徐叶惠; 谢莹芳5.ATRA与As_2O_3并化疗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效果 [J], 张德芳;赵洪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程护理干预在白血病患儿腰椎穿刺中的应用腰椎穿刺术(简称:腰穿)是血液科常用的操作之一。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ALL)目前化疗的完全缓解率很高,可达90%。
由于化疗药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杀灭,因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CNS-L可发生在疾病的各个时期,但常发生在缓解期,儿童急淋尤甚,需定期进行腰穿,鞘内注射化疗药。
鞘注化疗药是预防和治疗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可达到治疗、预防CNS-L的目的。
近年来,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成为防治中枢神经性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们采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20例白血病患儿,经过耐心细致的护理,保证了腰穿的顺利进行,减少了注射过程及注射后的并发症。
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1-12岁,鞘内注射1次的5例,2-5次6例,6-10次5例,10次以上4例。
2护理干预2.1鞘注药物及剂量甲氨蝶呤:初次用量为5mg,以后7.5-10mg;阿糖胞苷首次用量25mg,以后为50mg。
均配用地塞米松5mg。
CNS-L患者每周注射2次,病情缓解后及预防注射时每4-6周1次[1]。
2.2鞘注药物的配制护士洗手、戴口罩,按要求戴无菌手套,由助手协助取出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2-3ml注入Ara-C安瓶内,充分溶解,根据患儿用量抽取所需药量,再抽地塞米松,最后溶解MTX,抽入注射器内备用。
否则易出现浑浊,不能使用。
此过程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由护士操作使药物剂量更为精确。
2.3用物准备选择6-9号头皮针,将配制好的鞘注药物放入腰穿包内备用。
2.4术前护理向患儿家长说明进行腰穿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告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减轻家长的顾虑。
穿刺前,患儿大多表现为害怕、哭闹、拒绝,要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劝说,以取得配合。
我们通过亲切的交谈、适当的鼓励,增加患儿的信任和勇气。
对拒不配合的患儿不能强迫,只有通过家长及医护人员共同劝说,取得配合才能穿刺。
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发表时间:2016-05-17T16:06:00.2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作者:项丹玉黄露芹[导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产生并发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1100)【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具体护理干预措施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由此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干预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后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项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产生并发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白血病;化疗;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227-02 引言: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出现障碍的原发性恶性血液疾病,是一种恶性疾病,它是由造血组织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出现异常。
化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最主要的手段[1]。
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化疗过程中却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导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患者的后期生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必须在患者进行化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这会在很大程度善减少患者的痛苦,本文就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2016.11护理经验275舒适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白血病腰穿鞘内注射术中的临床效果刘 爽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52【摘 要】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白血病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析白血病患儿在腰穿鞘内注射术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结果表明,给予腰穿鞘内注射术的白血病患儿舒适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并发症发生机率低,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关键词】小儿白血病;腰穿鞘内注射术;舒适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目前医院里主要采用预防并发症、心理护理、常规检查、病情观察、健康教育以及舒适护理等措施对患儿进行护理。
本次选取80例白血病患儿进行研究的初衷是探讨其在腰穿鞘内注射术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所获颇丰。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13岁;疾病类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8例;鞘内注射药物为甲氨蝶呤、地塞米松、阿糖胞苷等。
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13岁;疾病类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7例;鞘内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
两组基本资料以及入选标准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腰穿鞘内注射术治疗。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给予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常规检查、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措施改善其病情。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入院后,对患儿及其家属讲解白血病知识、治疗方案、注意事项;通过讲解成功案例鼓励患儿,使其有信心与病魔抗争;采用温和、情切的语气,婉转与慎重的言语表达,给予患儿亲和感,使其内心中对疾病的恐惧能够消除[1]。
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护理干预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化疗急性白血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作用。
方法: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前、中、后分别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结论: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全过程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
标签:鞘内注射;急性白血病;护理干预急性白血病(AL)是起源于造血系统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复发率高、生存期短等特点[1]。
近年来,强烈化疗和积极支持治疗使急性白血病的近、远期疗效获得了显著提高,但由于人体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常规化疗药物不宜通过。
鞘内注射即是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重要用药途径之一。
我科自2012年7月—2013年6月对5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甲氨喋吟、地塞米松及阿糖胞苷联合鞘内注射,经有效的护理干预,明显地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了治疗方案的顺利进行。
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為我院血液科2012年7月-2013年6月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断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化疗缓解后行常规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的63例次白血病患者,其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16 --57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21例,无中枢神经性白血病。
对照组35例,护理干预组28例。
2.方法2.1鞘内注射2.1.1 药物及剂量两组患者均予以三联鞘注,药物为甲氨蝶呤12.5mg,阿糖胞苷40 mg及地塞米松5 mg。
2.1.2 术前准备及定位①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心理。
②准备消毒物品及注射过程中所需药品和腰穿包。
③注射点定位:以左右髂棘的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接处作为注射点,并做好标记。
2.1.3 鞘内注射方法鞘内注射方法①患者去枕侧卧,背部与床板垂直,头向胸前屈曲,双手抱膝,使其紧贴腹部,使脊柱尽量后突以加宽脊椎间隙,便于进针。
强化护理干预在减轻白血病化疗中常见症状的作用化疗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而化疗药物缺乏对肿瘤细胞的特殊选择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1],故而引起化疗的副作用,加之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常常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化疗期间掌握常见的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增加患者对化疗的认知,化疗期健康教育、指导和帮助、防止感染、饮食、排便护理等,是确保化疗顺利进行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1 临床资料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科140例白血病患者,化疗疗程为7—28d。
其中男79例,女61例,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为48岁,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n=70)。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2 方法2.1 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如下:2.1.1 心理干预焦虑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常见的心理反应,担心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效果、治疗费用等。
所以,在化疗的前一天由专科护士(经过专科进修的护士)或护士长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对患者所采用的化疗方案,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可向患者介绍当前白血病治疗的新进展及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病例,使患者深知精神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帮助患者消除负面心理影响,提高患者对化疗的正确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2.2 恶心、呕吐的干预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直接影响化疗的进行。
因此,我们密切观察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1)建议患者在接受化疗前2h内避免进食,化疗期间少量多餐,清淡为主,避免同时摄冷、热的食物,否则易刺激呕吐;(2)化疗前常规使用枢丹、格拉司琼等止吐剂,严重者化疗后增加一次,以减轻胃肠道反应;(3)对于特别敏感的患者,可让其听音乐、按压内关穴、与其交谈等以分散注意力[2]。
护理干预在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发表时间:2017-08-08T15:11:06.88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9期作者:周琼[导读] 研讨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运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摘要:目的:研讨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运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期间我院共收取25例儿童白血病患儿,所有病患均实施116次鞘内注射,将所有鞘内注射次数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常规组(12例,56例次)和干预组(13例,60例次);常规组在实施鞘内注射时给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实施鞘内注射的整个过程中给予干预护理,将对比两组应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
结果:常规组穿刺成功率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P<0.05);常规组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远远高于干预组,两组比较(P <0.05);常规组无痛远远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P<0.05);常规组鞘内注射后头疼头晕、恶性呕吐、腰背痛、下肢麻木疼痛远远高于干预组,两组比较(P<0.05)。
结论:对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不仅能提升患儿与护理人员的感情、亦能为顺利实施鞘内注射治疗打下夯实的基础,是降低患儿疼痛感、增强依从性的重要措施,故该种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护理干预;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效果临床上对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方式通常选用鞘内注射,但是该种治疗方式具有损伤性,不仅给患儿及家长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恐惧感,而严重时会促使患儿的病情加重。
疾病治疗中产生的痛苦感,会对患儿的心理和情感带来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恐惧、暴躁、行为失控等,另外剧烈的疼痛会因患儿心理发生恐惧而拒绝治疗,亦会对患儿未来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1】,故对患儿在进行鞘内注射中给予干预护理,目的是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并顺利完成鞘内注射治疗,为提升治疗疗效的意义重大,笔者将以上25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将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