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外阴白色病变
- 格式:doc
- 大小:3.20 KB
- 文档页数:2
外阴白斑的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方法有哪些外阴白斑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生理健康的妇科常见疾病,特别是近几年来,外阴白斑高发,尤其是中老年妇女高发人群当中,外阴白斑发病率为7%。
外阴白斑是出现在女性阴部皮肤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白色斑块,可向两下肢内侧、会阴及肛门蔓延,但很少侵犯尿道口及前庭。
中医称之为阴蚀、阴寒、阴痛、阴痒等等。
中医认为外阴白斑可以通过中药内服外用法进行治疗。
治疗外阴白斑的中药内服方药方1[药物] 黄柏15克,苍术15克,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荆芥12克,赤芍6克,红花6克,黄芪20克。
[制法] 上药加水煎汤去渣备用。
[用法] 取药液待其温度适宜时,坐浴,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2-4次。
若患者对蛇床子、苦参、赤芍过敏,可改用白鲜皮30克、地肤子20克、丹参6克;硬萎型可加莪术10克。
另外须配外涂药,增生型用外阴药膏I号,硬萎型用外阴药膏Ⅱ号,混合型两药交替使用。
中药坐浴后,涂于局部,每日2次。
本方适用于肝经湿热、瘀血阻滞的外阴白色病变。
药方2[药物] 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连翘30克,当归20克,银花20克,冰片6克(后下)。
[制法] 上药煎汤备用。
[用法] 取药液坐浴。
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剂。
坐浴后患处涂擦0.1‰求偶素软膏,2周为1疗程,用于女阴白色病变。
药方3[药物] 鹿含草30克,仙灵脾30克,蝉蜕15克。
[制法] 上药水煎取液备用。
[用法] 取药液趁热熏洗患处,每日两次,用于治疗外阴白斑。
药方4[药物] 鹿含草、苏木15克,炙鳖甲15克,马鞭草15克,生地30克,龙胆草9克。
[制法] 以上中药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3克,或作汤煎服用。
[功效] 可治疗血虚肝旺引起的外阴刺痛、瘙痒,局部皮肤干燥变白等。
药方5[药物] 鹿含草、当归、熟地黄、淫羊藿各15克,川芎、白芍、牡丹皮、牛膝、菟丝子各12克,鸡血藤、补骨脂、肉苁蓉各20克。
[制法]以上中药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滋阴养血,止痒。
王加维教授中医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经验总结王加维教授中医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经验总结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外阴白色病变成为一个常见的妇科疾病。
外阴白色病变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痛苦和不适,也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疾病,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以中医药为主要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一、病因分析外阴白色病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机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外界环境刺激等。
在中医理论中,将外阴白色病变归类为湿热瘀滞型、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虚寒痰湿型等多种类型。
二、治疗原则针对不同病因及类型,我总结出以下治疗原则:1. 调理气血:通过中医药的方法调理气血,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2. 清热解毒:采用清热解毒中药,清除体内的湿热毒素,促进病变的消退;3. 理气活血:通过理气活血的方法,舒展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变部位的供血情况;4. 补益脾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脾胃的健康,增强消化功能,提高营养吸收能力。
三、常用中药配方针对不同类型的外阴白色病变,常用的中药配方有:1. 清热解毒方:生地、黄连、黄柏、黄芩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消除湿热毒素,减轻病变部位的炎症反应;2. 活血化瘀方:桃仁、红花、当归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病变的恢复;3. 益气养血方:黄精、党参、白术等药物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病变部位的微环境。
四、临床疗效我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中医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发现病变区域的白色刺激性分泌物有减少,霉菌感染的情况得到缓解,瘙痒、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
同时,在使用中医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体质也得到了改善,免疫力得到了提升,减少了疾病的复发率。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药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化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选择和用量等;2. 饮食调理: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病情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议患者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3. 生活习惯改善:避免长时间坐着、阴道冲洗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外阴干爽清洁。
李燕教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临床经验刘惠勇1,李 燕2*(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 550000;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贵阳 550000)【摘要】外阴白色病是因外阴皮肤和黏膜缺乏营养、激素分泌减少等,使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鳞状上皮增生或硬化性苔藓样改变,伴随有瘙痒难耐、灼热疼痛或性交障碍等症。
中医归属于“阴痒”、“阴疮”范畴。
导师李燕教授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从“阴虚生风”论治,以“养阴清热、祛风止痒”为法,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为原则,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瘙痒;阴虚生风【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8.195.02导师李燕教授,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博士研究生导师,师承并继承国医大师刘尚义学术思想,从医执教2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妇科疑难杂病,在治疗外阴白色病变上有独特的见解,且临床疗效显著。
外阴白色病属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妇科疾病。
因外阴皮肤和黏膜缺乏营养、激素分泌减少或者反复发生炎症反应,导致外阴皮肤和外阴黏膜组织发生色素减退、鳞状上皮增生或硬化性苔藓样改变。
表现为外阴瘙痒难耐,灼热疼痛,因搔抓皮肤及黏膜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皮肤变薄、过度角化、苔藓样变或鳞状上皮样增生,皮肤色素渐减,后期出现性交障碍等症,西医学上又可称作外阴色素减退疾病、外阴营养不良或外阴白斑等名。
中医学上,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凡妇人少阴脉滑而数着,阴中即生疮,名曰疮……”;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妇人阴痒……则痒,重者乃痛”及“白癣之状白色硿硿然而痒”,可归属“阴痒”、“阴疮”范畴。
据统计[ ]本病发病率约5~10%,癌变率约2~5%,中、老年女性多发。
1 导师对外阴白色病变的病因、病机的认识西医病因可归结为[ ](1)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失衡,如D1和P16失衡、P53表达和Fas、apol-1;(2)表皮、真皮细胞和血管受损;(3)免疫功能改变;(4)性激素分泌改变;(5)人表皮生长因子;(6)自由基受损;(7)遗传因素(HLA);(8)炎症因素;(9)其他激素分泌改变,如肾上腺皮质激素、褪黑激素等。
外阴白色病变方外阴白色病变包括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所致之外阴部皮肤及粘膜的不同程度变白及(或)粗糙、萎缩的状态。
1975年国际外阴病研究会改称“外阴白斑”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并根据其组织病理变化的不同而分为增生型营养不良(包括无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两类)、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混合型营养不良(亦包括无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两类)三种类型。
外阴瘙痒为本病主要症状,搔抓可造成局部破溃与感染而出现烧灼感、疼痛、流液。
增生型皮肤增厚似皮革,粗糙,或有鳞屑、湿疹样改变,表面颜色多暗红或粉红,夹杂有界限清晰的白色斑块;硬化苔藓型皮肤或粘膜变白变薄,甚至裂开,阴道口萎缩者可致性交痛;混合型是在外阴萎缩的基础上又有增厚的斑块或疣状增生灶。
各型均以病检为主要诊断依据。
西医治疗可内服维生素A、B2、B6、鱼甘油等;局部用药以止痒、消炎、润肤和改善局部营养为目的,用药应依据病理类型。
如增生型可用肤轻松、氢化可的松等软膏涂擦;硬化苔藓型给予1~2%丙酸睾丸酮鱼甘油软膏;混合型则用丙酸睾素软膏与可的松软膏合用或先后使用。
氦氖激光照射对外阴硬萎有一定疗效。
本病一般属中医“阴痒”、“阴蚀”等病证范畴。
其发病机理,常因肝肾阴血不足,不能滋养阴器,血虚生风化燥,而致阴部奇痒难忍;或因脾气亏虚,一则气虚血少,不能滋养阴部,脾虚又可生湿,流注于下,形成气血不足而湿浊停滞的虚实夹杂局面;或因湿热内盛,热蕴阴部肌肤而致阴痒阴肿;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滞,与湿浊相互胶结,而见苔癣、奇痒、干裂诸候,且经久难愈。
治疗当结合病因病机,或滋养肝肾,养血熄风止痒;或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或活血化瘀软坚;或健脾祛湿杀虫等。
本节选介消斑膏丸方、蛇桑坐浴方等治疗外阴白色病变验方共13首。
1.消斑膏丸方【药物组成】①外用消斑膏:A、消斑膏1号:补骨脂、仙灵脾各9g,生狼毒、白藓皮各6g,蛇床子、徐长卿各15g,薄荷1g。
用其酒精渗出液,回收浓缩后,制成霜剂;B、消斑膏2号:即1号去薄荷,加0.1%强的松粉拌匀而成(制法同上);C、消斑膏3号:即1号去狼毒、薄荷,加白花蛇舌草、一枝黄花各30g(制法同上);D、消斑膏4号:即1号去薄荷加丙酸睾丸酮做成0.2%的霜剂(制法同上)。
汗后低热缓解。
平素怕冷,饮食二便正常,寐素差。
舌略红,苔黄腻,左脉浮细滑小数,右脉浮滑数略紧。
既往史:97年行阑尾癌手术及放化疗,干燥综合征。
师前后三诊分别以防风通圣散、当归拈痛汤、麻杏苡甘汤等加减,低热略改善而不明显。
4月25日四诊。
服药后发热较前略改善,次数减少,仍以下午低热为主,并觉心慌,烦躁,余症如前。
师辨证为湿热,治以清热利湿,药用:栀子10g,连翘15g,蝉蜕10g,青蒿12g,柴胡15g,黄芩12g,葛根25g,生甘草6g,茯苓30g,半夏12g。
4剂。
服药后体温进一步降低,最高仅37.1ħ,身体疼痛、头昏等症状均减轻,心慌好转。
后始终以清热利湿方法治疗,热势渐平而不发热。
5月12日八诊。
发热略有反复,但较前减轻,询其身体疼痛而下肢水肿,小便量少,色黄欠畅,师辨证为肝胆湿热,遂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栀子12g,黄芩15g,柴胡20g,生收稿日期:2012-01-20作者简介:赵文文(1986-),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妇科学。
地20g,车前子30g,泽泻20g,通草10g,生甘草5g,当归10g,滑石15g,桂枝10g,连翘15g。
4剂。
服药后热势又退,体温最高仅37.0ħ。
后以清热利湿方法调理。
五月后回访,得知体温37.1ħ左右,余症均有缓解。
按患者低热12年余,因湿热之邪最是缠绵难解,故治疗亦颇为棘手,正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午后发热一般可见于阳明腑实证、湿热留滞、热入营血、阴虚和瘀血,此病人则以湿热留滞为主要病机。
热邪熏蒸于上,故见头昏心烦发热;湿邪流注于下,故见腿疼腿肿怕冷,湿热交织缠绵难解,且病程日久,则难免有入络伤阴之嫌,所以治疗尤难。
后期治疗专以清利湿热为务,病情逐渐好转而渐趋平稳。
参考文献[1]张俊武.新编实用医学词典[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483.[2]庞景三.长期低热中医药辨治体会[J].中医研究,2006,19,(6):44.洪家铁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经验总结赵文文1,洪家铁2(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省妇婴医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外阴白色病变系外阴色素减退伴瘙痒疼痛等症,属妇科难治之疾。
传统中药方治疗外阴白班的实践外阴白班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局部出现白色斑块,并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传统中医学认为,外阴白班属于湿热病变,可通过中药方剂治疗来改善症状。
本文将探讨传统中药方治疗外阴白班的实践经验。
一、中医理论依据中医理论认为,外阴白班是由湿热蕴结引起的疾病。
湿热往往是由于体内湿气郁结、热毒潜伏引起的。
传统中药方剂通过清热解毒、疏风祛湿的作用,可以改善湿热病机,从而达到治疗外阴白班的效果。
二、常用中药方剂1. 逍遥散逍遥散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疏风祛湿功效的中药方剂。
其组方包括大黄、黄连、黄柏、黄芩、黄连、赤芍、苦参、茵陈、槐角等草药。
逍遥散可清热解毒、排湿热,对外阴白班引起的湿热病机有较好的疗效。
2. 地黄泻白皮洗剂地黄泻白皮洗剂是一种外用中药方剂,其组方包括生地黄、泻白皮、石韦、甘草等。
该方剂可疏风解毒、清热祛湿,对于外阴白班瘙痒、红肿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三、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位患者通过传统中药方治疗外阴白班的实践案例:患者女性,43岁,外阴白班症状已有半年,瘙痒严重,伴有白色斑块。
曾尝试过西药治疗,但效果不佳。
后来咨询了中医师,经过详细的辨证论治,医师为其开具了逍遥散和地黄泻白皮洗剂。
患者每日口服逍遥散三次,每次15克,用水送服。
同时,用地黄泻白皮洗剂进行外用,每天两次,涂抹于患处,并用清水清洗。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外阴白班症状明显改善,瘙痒和白色斑块减轻。
经复查,白班区域的皮肤恢复正常,无异常表现。
四、注意事项1. 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外阴白班时,应遵医嘱进行,按时按量服用。
2. 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如果使用中药方剂出现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3.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应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使用中药方剂治疗。
结论传统中药方治疗外阴白班具有一定的疗效,通过清热解毒、疏风祛湿的作用,可以改善湿热病机,减轻瘙痒、白班斑块等症状。
青黛膏外涂治疗外阴白色病变临床疗效分析引言: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外阴黏膜或皮肤表面出现的颜色从红色到棕色发生改变,并且呈现白色或乳白色的异常病变。
它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青黛膏外涂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
一、青黛膏的成分及其作用机制青黛膏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主要由青黛、薄荷脑、硫磺等药物组合而成。
其中,青黛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的作用;薄荷脑能起到清热散结、止痛止痒的作用;硫磺则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
综合这些成分的作用,青黛膏可以改善外阴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杀灭病原体,从而达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效果。
二、青黛膏外涂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观察为了评估青黛膏外涂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我们选取了100例患者进行观察。
这些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白色病变、瘙痒、疼痛等。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将青黛膏外涂于患处,并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效果。
观察结果显示,在治疗持续2周后,61例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白色病变面积缩小,瘙痒、疼痛感减轻;29例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10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轻微的过敏反应,但在停药后症状迅速消退。
治疗2个月后,85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10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5例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综合观察结果分析,青黛膏外涂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总有效率达到95%。
三、青黛膏外涂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优势青黛膏作为传统中医药制剂,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势。
首先,青黛膏的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外阴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其次,薄荷脑成分能够清热散结、止痛止痒,减轻患者的症状不适感。
再次,硫磺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杀灭病原体,防止感染的发生。
综合这些优势,青黛膏外涂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四、青黛膏外涂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注意事项在使用青黛膏外涂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中医妇科专家支招女性外阴白斑的调理外阴白斑,这个让不少女性感到困扰的问题,不仅会给身体带来不适,还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作为中医妇科专家,今天就来给大家支支招,讲讲如何调理外阴白斑。
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外阴白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外阴白斑,医学上称为外阴营养不良或外阴白色病变,主要症状包括外阴瘙痒、皮肤变白、增厚、粗糙,甚至出现皲裂、溃疡等。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外阴白斑的发生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等因素密切相关。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外阴白斑的呢?调理气血是关键。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充盈、运行通畅,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对于外阴白斑患者,常常存在气血不足或气血瘀滞的情况。
这时候,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
比如,使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养血活血的中药,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调理脏腑功能也不能忽视。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主生殖。
如果肝脾肾功能失调,就容易导致外阴白斑的发生。
比如,肝郁气滞的患者,常常情绪不畅,容易生气、郁闷,这时候可以使用逍遥散等方剂来疏肝解郁;对于脾虚湿盛的患者,可能会有食欲不振、身体困重等症状,可以用参苓白术散来健脾祛湿;而对于肾阳不足的患者,往往会有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等表现,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来温补肾阳。
除了中药调理,中医的外治法也有不错的效果。
比如,中药熏洗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可以选用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等中药煎汤,先熏蒸外阴,待温度适宜后再进行坐浴。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作用。
还有中药膏剂的涂抹,比如用紫草膏、黄连膏等,能够滋润皮肤,缓解干燥、瘙痒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们也要注意一些事项,来辅助调理外阴白斑。
保持外阴清洁非常重要。
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不要使用刺激性的洗液或肥皂。
选择宽松、透气的内裤,材质以棉质为佳,避免穿紧身裤或化纤内裤,以免摩擦外阴皮肤,加重病情。
外阴白色病变系指一组女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而致的外阴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
其发病可能与长期潮湿的刺激瘙痒、某些营养缺乏、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
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妇女。
其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和外阴皮肤色素及弹性改变,中医文献仅有"阴痒"记载,而无外阴白色病变的记载。
【病因病理】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同出于胞中,循经外阴和阴户,著精血两亏,则影响冲、任、督三脉的正常调节功能,以致阴部皮肤失去滋养,引起局部病变。
引起上述病理改变的原因有: 1.湿热下注外阴湿热久留不去,浸渍外阴而致。
2.肝郁化火久郁化火,移于外阴,热灼脉络而致。
3.气血虚弱气血素虚,外阴脉络失养而致。
4.肝肾阴虚素体肝肾阴虚,冲任不足,外阴失养而致。
5.肾虚精衰素体肾虚或久病及肾,肾虚精衰,督脉虚弱,外阴失养而致。
【诊断要点】根据外阴瘙痒,外阴皮肤色素减退,但必须做活组织切片检查,才能诊断本病。
【辩证分型】 1.湿热下注外阴白色病变,皮肤湿润浸渍,带多色黄,外阴瘙痒。
苔黄腻,脉细滑。
2.肝郁化火外阴白色病变部位皮肤干燥皲裂,瘙痒,带多色黄,心烦易怒,溲赤便秘。
苔黄,脉弦。
3.气血虚弱外阴萎缩型营养不良为主,外阴有硬化性苔癣,萎缩性改变,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心悸乏力。
苔薄,舌淡,脉细弱。
4.肝肾阴虚外阴萎缩性改变,干燥萎枯,瘙痒带少,阴道干涩。
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口干,舌红,脉细沉。
5.肾虚精衰外阴萎缩性改变,干枯皲裂,腰酸膝软,四肢畏冷。
舌淡胖,脉沉细弱。
【分型治疗】 1.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除斑。
方药:地肤子汤(验方)加减。
地肤子15克苦参12克黄柏10克薏苡仁12克萆粟12克六一散12克(包煎)防风9克茵陈9克玄参10克败酱草12克加减:带多色黄,浸润外阴者,加知母10克、黄柏9克、五倍子10克、白术12克;阴痒难忍者,加白毛藤15克、赤芍12克、土茯苓15克。
2.肝郁化火治法:清肝泻火除斑。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9克茵陈10克生山栀9克生大黄3克(后下)黄柏9克白鲜皮15克马鞭草15克苏木12克泽泻10克加减:外阴皮肤干燥皲裂者,加麦冬15克、知母12克、阿胶9克(烊冲)、赤芍10克;大便秘结者,加麦冬12克、瓜篓仁9克(打)。
3.气血虚弱治法质气养血除斑。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2克黄芪10克白术9克茯苓10克当归9克大白芍10克熟地10克阿胶9克(烊冲)仙灵脾9克蛇床子10克炙甘草3克加减:外阴萎缩者,加山茱萸9克、知母10克、巴戟9克、淫羊藿12克、制首乌12克。
4.肝肾阴虚治法:滋肾养肝除斑。
方药:左归丸加减。
大生地15克淮山药10克山茱萸9克菟丝子12克枸杞子10克怀牛膝9克龟版胶12克(烊冲)蛇床子10克女贞子12克巴戟肉9克柏子仁9克加减:阴道干枯而痒者,加黄精12克、制首乌10克、当归9克。
5.肾虚精衰治法:益肾填精除斑。
方药:右归九加减。
熟地12克淮山药10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菟丝子10克制附子9克(先煎)鹿角胶12克(烊冲)黄精10克黄芪12克【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肝郁化火者。
2.左归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
用于肝肾阴虚者。
3.右归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
用于肾虚阳衰者。
4.十全大补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
用于气血虚弱者。
5.大补阴丸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阴虚者。
【简便方】外阴白色病变的治疗,除了内服中药外,若能配合外治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现将外治方介绍如下: 1.蛇床子散蛇床子15克、明矾12克、苦参10克、百部12克,水煎坐浴。
2.仙灵脾9克、川椒9克、白蒺藜9克、莪术9克、鹿衔草15克、蛇床子12克、苦参9克、归尾10克、防风10克,水煎坐浴。
【注意事项】 1.本病长期不愈有恶变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随访,必要时重复作病理检查。
2.保持外阴清洁,彻底治疗阴道炎、外阴炎,避免用手抓外阴部,避免用烫水擦洗外阴。
3.增加营养,包括维生素摄入,保持情绪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