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课件之三
- 格式:ppt
- 大小:296.50 KB
- 文档页数:10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第三课时)》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数学课主要内容如下:1.大数的命名2.大数的认识及大小比较二、教学目标1.知道100到999之间的大数的命名规律;2.能够正确地读出这些大数;3.能够举例说明大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关系;4.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教具等;2.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案步骤,讲解大数的命名规律及大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步骤一:导入1.教师呈现学习目标,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大数的命名和认识?步骤二:新知讲解1.老师通过示例展示大数的命名方式,比如519,可以分解成“五百一十九”,其中,“五百”是这个数的百位,“一十”是十位,“九”是个位。
然后,逐步讲解100到999之间大数的命名规律。
2.然后,老师让学生练习读出一些大数,如“735”、“820”等。
3.接下来,老师讲解大数的大小比较关系。
如何比较两个大数的大小?比如“600”和“700”哪个更大?等等。
步骤三:训练巩固1.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中的填空或判断大小关系。
2.学生自行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讨论和解答一些有关大数的问题。
步骤四:作业布置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小作业,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
学生需要在课后提交。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掌握了100到999之间大数的命名规律、大小比较方法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同时,通过活动的组织和学生的交流,增强了课堂上的互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的一些基础概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讲解效果有待提高等。
在后续的教学中,将继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