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常见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是指对某种物质或物质组成进行测定或确定的过程,是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一种实验技术,也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其目的是为了研究实验材料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化学分析能够发现有关物质的新现象和规律,从而发现新物质,确定其组成元素及它们之间的化学结构以及各种成分、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化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光谱法。
光谱分析是利用各种物质在光谱上表现出的特征来分析其组成,以及与相关分子、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出的特征现象。
通常有原子光谱法、分子光谱法和原子分子光谱法。
根据测定的物质的不同,又可大致分为紫外光谱、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四极杆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
二、色谱法。
色谱分析是利用物质的不同溶解性和吸收性,将其在某特定介质上的分离,使某特定物质在某特定介质上,按一定条件线性渐变地分离出来,然后检测在介质中各个物质的分布情况,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一般有层析色谱、极化色谱和电色谱等。
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法。
它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利用等离子体释放的能量,将分析物质分解为离子,通过电离,将其离子的质量分解出来。
该方法能够分析微量元素,因此在分析比较混乱的样品时,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四、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是以气体为介质,根据物质在气体相中的溶解度把物质分离的一种分析方法,也可以根据物质的热解溶解度来进行分离。
一般分为简单的柱层析和复杂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
五、元素分析。
这是一种利用物质中原子或分子的元素组成结构,分析其中所含的元素的量的方法,其中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等。
以上是笔者介绍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但并不局限于此,今天研究者仍在研究新的分析方法,希望能够更好地探究物质存在的规律,探索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是通过实验手段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从而揭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品研发等领域,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是确定物质中某种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性质的方法。
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反应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等。
其中,化学反应法是通过观察物质与特定试剂发生的化学反应来判断物质中某种成分的有无,比如酸碱中和反应、沉淀生成反应等。
光谱分析法则是利用物质对辐射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确定其成分,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而色谱分析法则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行为来进行分离和分析,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二、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是确定物质中某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重量法、容量法和仪器分析法等。
重量法是通过测定物质的质量来确定其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包括直接称量法、滴定法等。
容量法则是通过测定滴定液的用量来确定物质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包括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等。
仪器分析法是利用各种化学仪器进行分析,如原子吸收光谱、电化学分析、色谱-质谱联用等,能够实现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定量分析。
三、综合分析方法。
综合分析方法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对物质进行全面分析。
常见的综合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联用、质谱-核磁共振联用、色谱-质谱-质谱联用等。
这些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各种分析技术的优势,实现对复杂物质的全面分析。
四、实验操作与安全。
在进行化学分析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做好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同时,要注意实验室安全,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总结。
化学分析方法是化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可以全面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是确定样品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用于分析无机物、有机物、生物体、环境样品等广泛的物质。
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重量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和电化学分析。
一、重量分析重量分析又称量化分析,是通过物质的质量来确定其组成成分的方法,常包括:元素分析、滴定分析和荧光分析。
1. 元素分析元素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通过分析物质中某一元素的含量来确定组成成分。
常见的元素分析方法有:化学量析法、火焰光谱法和原子荧光法等。
其中,化学量析法通过元素化学配比的方法,使用一定数量的定量反应,然后通过测量反应前后质量的差异,来计算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火焰光谱法和原子荧光法则是利用元素在高温物质中激发电子的方式,测量其发出的特定频率的光谱线来测定元素的含量。
2. 滴定分析滴定分析是一种化学计量定量分析方法,它通过一种溶液向另一种溶液滴加已知浓度的溶液的数量,来测定被滴溶液中成分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滴定分析方法有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复合滴定法等。
其中,酸碱滴定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滴定方法,通过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来确定样品中含酸、碱程度的方法。
3. 荧光分析荧光分析是一种测定有机或生物体分子在光的激发下发出的荧光强度来计算成分含量的方法。
荧光分析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医学、环境等领域中,特别是在药物组分的定量分析等方面。
二、光谱分析光谱分析又称为光谱学,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光谱等方法。
这些方法是以物质对电磁波不同能量的吸收、发射或偏振等为基础,通过测量荧光、吸收、发射等性质,对样品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进行分析。
1.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一种能够分析有机和无机分子结构的非破坏性分析方法。
在该方法中,样品会通过过滤器或特定检测器中的红外光的特定波长,对被检测样品的振动吸收谱进行检测。
红外光谱可以用于鉴别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等。
常见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是一个广泛的话题,它对于物质的定量或定性测试,物质组成等有着巨大的意义。
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它能够帮助我们搞清楚材料的性质和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前,在化学分析领域发展迅速,并且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出来,不过,常见的分析方法仍然主导着市场。
那么,当前的常见化学分析方法有哪些呢?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它是利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和测定被分析物质的浓度。
简而言之,这一方法可以检测物质的元素成分,如氮、氧、硫、磷和其他重要的元素组成等,是对物质组成的一种精确分析。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是检测和测定物质中金属元素及其他元素浓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的质谱谱线分析的。
该方法的关键原理是:在内部离子束被注入,被质谱仪电场剪切,穿越等离子体筒,形成气相质谱束,最终分解,形成原子质量谱图,通过计算可以获得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3.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也叫X射线结构分析法或X射线晶体学分析法,是利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用于纯化物质成分的分析,以及结构和成分的研究。
该方法的原理是,当X射线照射到晶体中时,其中的原子会钟形暗作用,而晶体中的元素会分别发出不同的X射线,通过测量X射线的衍射角度及强度,就可以分析出X射线的晶体结构,从而推断出晶体的成分和组成。
4.紫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是一种以紫外光作为分析介质,利用化合物本身发出的紫外光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紫外光谱法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和物质的各种组成,而且要求样品大量及稳定。
5.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气相流体分离和分析物质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是在高压下,将分析物质溶解到一定的溶剂中,然后将其喷雾溶解为精细的微小颗粒,再通过色谱仪的介质将物质加热,产生气流,使物质随气流在色谱管中进行分离,最终根据检测物质组成的变化,采用计算机或其他技术手段,得到分析结果。
几种常用化学分析方法及原理化学分析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对化学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重量分析法、体积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
一、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是化学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测量化学反应前后试样的质量差异来确定化学物质的质量和组成。
常用的重量分析法有振荡法、电解法、熔融法等。
振荡法将待分析的化合物置于振荡计中,化合物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振荡计中吸附或脱除的水分量可确定化合物的质量。
电解法通过电解待分析的溶液,在电极上析出反应物或产生气体,反应后根据被析出或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来确定化合物的质量或组成。
熔融法则是将待分析的物质进行熔融,测定反应前后的熔融温度和质量变化来确定其组成。
二、体积分析法体积分析法是通过测量反应液体体积变化来确定其中某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常用的体积分析法有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用标准酸或碱溶液定量分析待检测的化学样品。
其中溶液中的酸碱指标比重量法、光度法操作简单,快速度高,而且精度高,误差小。
氧化还原滴定法则是通过测定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还原对的电子转移量来确定待检测物质的含量。
与酸碱滴定法相比,氧化还原滴定法更适用于含氧化还原性能高的化合物、材料的分析,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冶炼、有色冶金、环保和医学等领域。
三、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通过分离化学物质中的成分,然后逐个检测其质量、组成、结构和性质等信息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色谱分析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
气相色谱法是将待分析物质蒸发后,经过某种固定在填料上的液体或天然气(如:氩气)的气流带至色谱柱,通过柱内涂层的吸附剂、分子筛等物质进行分离和检测。
由于气相色谱法测定范围广,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多个成份,故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中。
液相色谱法则是将待分析样品和一定容积的液相搅拌均匀,然后在某种固定的填料上进行分离,最后检测分离后的成分。
常用化学分析方法与操作步骤化学分析是一种通过实验手段来确定物质组成、结构和特性的科学方法。
它在化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监测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在进行化学分析时,我们需要使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和它们的操作步骤。
一、重量法分析重量法分析是指通过称量和称量差的方法来确定物质的质量。
它是化学分析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操作步骤:1. 准备称量仪器,如电子天平、称量瓶等;2. 零点校准电子天平,确保准确度;3. 称取物质样品,注意避免外界干扰;4. 记录样品的质量,并计算称量差;5. 根据称量差计算出样品的质量百分含量。
二、容量法分析容量法分析是指通过滴定的方法来确定溶液中的物质含量。
它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离子分析方法。
操作步骤:1. 准备滴定仪器,如滴定管、滴定管夹等;2. 使用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作为滴定液;3. 将待测溶液放入烧杯中;4. 使用滴定管逐滴加入滴定液,同时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5. 当滴定液与待测溶液完全反应时,颜色变化停止,记录滴定液的体积;6. 根据滴定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物质的含量。
三、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等现象来确定物质组成和浓度的分析方法。
操作步骤:1. 准备光谱仪器,如紫外-可见光谱仪等;2. 收集待测物质的光谱数据;3. 根据光谱数据绘制吸收曲线或发射曲线;4. 通过比对待测物质的光谱数据与已知物质的光谱数据,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浓度。
四、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一种通过物质在固相或液相载体上的分配与保存来确定物质成分和浓度的分析方法。
操作步骤:1. 准备色谱仪器,如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等;2. 样品处理,如提取、浓缩和前处理等;3. 将样品注入色谱仪;4. 根据样品的化学性质、分子量等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柱;5. 进行色谱分离,根据不同物质在色谱柱中滞留时间的差异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浓度。
化学分析方法及应用化学分析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解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科学方法。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物研发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一、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有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紫外可见光谱用于物质的吸收、发射和荧光分析,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红外光谱能够区分物质的官能团和结构,常用于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质谱可以用于蛋白质、药物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组成分析。
二、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在固相或液相载体上的分配和吸附性质来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气相色谱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和药物残留的分析。
液相色谱可以根据物质的亲水性和反应性进行分离,在药物研发和生化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基于电化学原理进行物质分析和检测的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有电位滴定、电解分析和电化学传感器等。
电位滴定常用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测定和酸碱度的测定。
电解分析可以通过物质在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来进行分析,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的测定。
电化学传感器结合了电化学和传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和生物分子。
四、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的质量-电荷比来进行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分析方法有质谱联用技术、时间飞行质谱和质谱成像技术等。
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了质谱和色谱或电泳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和生物分析。
时间飞行质谱可以对物质进行高分辨率和高精确度的测量,常用于蛋白质分析和生物医学研究。
质谱成像技术可以在样品表面进行空间分辨成分分析,用于生物组织和植物代谢产物的研究。
综上所述,化学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质谱分析等方法,可以对物质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准确分析,有助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药物研发等工作的开展。
常用化学分析方法讲解化学分析方法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用于分析、检验和测定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在化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
一、光谱学分析方法:1.紫外可见光谱:通过测量物质吸收或反射光的强度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可以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
2.红外光谱: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或散射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基团。
可以用于鉴定和定性分析。
3.核磁共振:通过测量样品中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吸收来确定原子核的种类和位置,从而了解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二、色谱法:1.气相色谱法: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
广泛应用于有机物和环境样品的分析。
2.液相色谱法: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
可以分离和测定有机化合物、生物分子和无机物质。
三、电化学分析方法:1.电导法:通过测量溶液中离子浓度对电流的影响来定量分析离子的含量。
2.极谱法:通过测量电极在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和电荷来研究物质的电化学行为,包括溶液的酸碱性和离子浓度。
四、质谱法:1.质谱分析:通过测量样品中分子的质荷比和相对丰度来鉴定和定性分析有机物和无机物。
2.质谱成像:通过将样品表面的多个质谱点连接起来,得到样品表面的质谱图像,从而了解样品的组成和分布。
五、热分析方法:1.热重分析: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质量的变化来研究物质的热稳定性和分解行为。
2.差示扫描量热法:通过测量样品和参比物在恒定温度下的扫描速率来研究物质的热效应和反应动力学。
六、分子分析方法:1.稳定同位素分析:通过测量样品中稳定同位素的丰度和比率来研究物质的起源和代谢。
2.微生物分析:通过鉴定和测定微生物中DNA、RNA、蛋白质和代谢产物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以上只是介绍了部分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应用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分析效果和准确度。
化学分析的方法化学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可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化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化学分析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样品中有哪些成分的方法。
定性分析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现象或变化来判断物质的成分。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样品的颜色、形状、溶解性等特征来判断其成分。
2.沉淀法:根据添加特定试剂后是否生成沉淀来确定样品中的物质。
3.气体演化法:观察样品在加热或与酸碱等反应时是否产生气体,来推测物质的性质。
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确定样品中各组分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1.滴定法:利用一种化学试剂与待测样品反应,在滴定过程中测定试剂用量,从而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2.比色法:通过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与标准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3.电化学分析法:利用电化学方法来测定待测物质的含量,如电解法、电位滴定法等。
三、仪器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被应用于化学分析中。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1.质谱法:通过将样品中的成分离子化,并通过质谱仪对离子进行检测,从而确定样品中的组成。
2.核磁共振法:通过核磁共振现象的测定,来分析并确定样品中的成分。
3.红外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分析样品中的成分和结构。
四、表面分析表面分析是研究材料表面成分和结构的方法,常用于材料科学和薄膜技术等领域。
以下为两种常见的表面分析方法: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通过静电镜或磁透镜将电子聚焦到样品表面,形成显微图像,从而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成分。
2.原子力显微镜(AFM):通过探针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测量表面的高度差异,以获得样品结构和形貌的信息。
总结:化学分析的方法众多,常见的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仪器分析和表面分析等。
这些方法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解物质性质和结构的重要手段。
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
一、滴定法
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它以标准溶液与待测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为基础,通过滴定仪器逐滴加入标准溶液,直至反应达到终点,从而确定待测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二、色谱法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定量分析方法,它利用样品在固体或液体的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或化学反应的性质,将混合物中的组分逐个分离,再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三、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它利用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测定物质中某种特定元素的浓度。
通过测量被吸收的光的强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所含元素的浓度。
四、荧光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在受到光的激发后发射特定波长的荧光进行定量分析。
荧光光谱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环境监测和药物研究等领域。
五、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将电化学原理应用于化学分析的方法,它包括电位法、电流法和电导法等。
电化学分析法可用于测定溶
液中的离子浓度、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和反应机理等。
总之,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法、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电化学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在定性和定量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化学分析法
气体的化学反应法,主要有吸收法和燃烧法,在生产实际中,往往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1、吸收法
气体的化学吸收法包括气体体积法、吸收滴定法和吸收重量法。
气体体积法
利用气体的化学反应性质,使气体混合物和特定试剂接触,使混合气体中的待测组分和试剂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定量吸收,其它组分则不发生反应。
如果吸收前、后的温度及压力一致,则吸收前、后的体积之差即为待测组分的体积。
例如:⑴二氧化碳吸收剂:33%氢氧化钾
2KOH+CO2 = K2CO3+H2O
⑵氧吸收剂: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
C6H3(OH)3+3KOH = C6H3(OK)3+H2O
2 C6H3(OK)3+1/2O2 = (KO)3C6H2- C6H3(OK)3+H2O
⑶一氧化碳吸收剂:氯化亚铜的氨性溶液
CuCI2+2CO = Cu2CI2•2CO
Cu2CI2•2CO+4NH3+2H2O = Cu-COONH4+2NH4CI
吸收顺序为:CO2→O2→CO
2 、燃烧法
主要理论依据:可燃性气体燃烧时,其体积的缩减、消耗氧的体积或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3、气体CO2、O2、N2、CH
4、CO分析的仪器
气体的化学分析法所使用的仪器,通常是奥氏气体分析仪,气体分析仪的主要部件包括以下几部分。
⑴量气管
量气管是测量气体体积的部件,是一支容积为100毫升的刻有紧密刻度的玻璃管。
目前,通用的奥氏气体分析仪,使用双球式量气管,上部由两个球,第一个体积为25.0毫升,第二个体积为35.0毫升,下部细长部分为40.0毫升,分度值为0.1毫升,末端用橡皮管和装有封闭液的水准瓶相连,顶端为具有三通旋塞的玻璃管。
⑵吸收瓶
吸收瓶是供气体进行吸收作用是部件,吸收瓶有多种形状,一般由两种形状,一是接触式吸收瓶,一是气泡式吸收瓶。
⑶燃烧管
燃烧管是供气体进行燃烧反应的部件。
⑷梳形管及旋塞
奥氏气体分析
产品简介:奥氏气体分析器属于玻璃仪器,主要包括三管气体分析仪、四管气体分析仪、六管气体分析仪、七管气体分析仪等。
主要用于实验室,工业分析,化工行业,公共卫生等行业对各种气体的分析,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安全,质优价廉等特点。
技术参数:
它适应工业水煤气半水煤气及变换气全分析,可测定二氧化碳(CO2)、氧气(O2)、不饱和烃(CONH3)、氢气(H2)、甲烷(CH4)、氮(N2)等气体成份的含量,仪器中具备互换使用的双球量气管及直形量气管各一支,其长度一致。
均具标准空体浮漂以防止串液,双球量气管上下球部容量分别为20;35ml刻度管为45ml,其最小分度值0.1ml可直接用于甲烷(CH4)与氢气(H2)的爆炸分析,快速准确,其形量气管最小分度值为0.2ml,可适应气体成份的多种变化可以测定CO、CO2纯度之用。
1906(671)工业气体分析仪
1906工业气体分析器
它适应工业水煤气半水煤气及变换气气全分析,可测定CO2、O2、CONH3、H2、CH4、N2 等气体成份的含量,仪器中具备互换使用的双球量气管及直形量气管各一支,其长度一致。
均具标准空体浮漂以防止串液,双球量气管上下球部容量分别为20;35ml刻度管为45ml,其最小分度值0.1ml可直接用于甲烷与氢气的爆炸分析,快速准确,其形量气管最小分度值为0.2ml,可适应气体成份的多种变化可以测定CO、CO2纯度之用。
量气管100ml双球·直型
671型测定气体容量管
量气管水套48×5301套内充满冷水
水准瓶250ml 1装5%稀硫酸,另加甲基橙数滴
梳形管八联联接 1
联接5个吸收瓶,1个爆炸瓶,1个量气管,1个T型三通排气孔
爆炸瓶双管式 1
电火花引爆器,内盛5%稀硫酸加甲基橙数滴
鼓泡式吸收瓶双管 5
放30%KOH碱性焦性没食子酸溶液,氨性氯化亚铜(2只),50%稀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