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心脏彩色超声在高血压心脏病诊断中的分析摘要:高血压心脏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与持续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负荷加重、心室代偿性增厚、心房扩张有关。
高血压作为一种具有极高发病率的慢性疾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生率超过60%,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不断升高,因高血压而导致的心脏疾病也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本文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病;心脏;彩色超声研究表明,早期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但是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及高血压分级的升高,在疾病发展至中晚期之后,患者不仅心功能出现严重问题,而且肾脏、肺脏等也会出现异常改变,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而,对高血压心脏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对于控制疾病的进展,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组。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关于高血压心脏病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的认知功能正常,可以配合所有检查,且各项资料完整、真实、有效。
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疾病的患者;合并冠心病等其他严重的原发性心脏疾病的患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男65例,女65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0.1±8.9)岁。
两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两组受检者均实施心电图检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分别为X12型心电图仪和飞利浦Hd1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心电图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使用酒精对需要粘贴电极的位置进行擦拭消毒后,固定电极,在静息状态下采集患者的心功能数据。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导受检者取仰卧位,经常规消毒后,在探头上涂耦合剂(探头频率设定在2~4MHz),将其置于心脏位置进行全方位扫查后,改取左侧卧位,重点对受检者左侧胸骨左室长轴切面、左室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两腔心切面进行检查。
浅谈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摘要:长期高血压能引发心脏出现器质性的病变,严重影响到心脏结构和心脏功能,同时和心律失常有着一定的关联。
高血压心脏病在临床上是一种严重的病症,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影响【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56-02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长期的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长期的高血压能引发心脏出现器质性的病变。
血压值同心脏病之间的关系,有着持续性和一致性,血压值越高,患心脏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几率也越高。
1高血压心脏病的症状在心内科临床方面,有显著症状的高血压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
而心脏体征则为心律失常、心肌肥大、心脏扩大、异常心音及心肌梗塞等。
高血压对于心脏的影响使得心脏的后负荷忽然增大,因为压力超负荷而引发心功能的不全。
由于异常心内或心外压力负荷及不适当的心肌肥厚,心脏后负荷异常改变。
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是在慢性压力下超负荷及急性高血压危象的基础上引发的。
参照症状学和诊断标准,可以把高血压心脏病划分为以下四种不同的临床阶段:一期:极少有心脏症状。
心功能、心影以及冠状血管造影均正常,但冠脉储备已有显著受限。
二期:时常伴有心脏症状(心绞痛)。
心功能(运功、休息)和心影仍保持正常。
三期:时常伴有心脏症状(运动后呼吸困难、心绞痛),心影加大,从事体力活动时心室收缩功能和性能受到限制。
四期:在临床上表现为心力衰竭。
心影显著扩大,即使在休息时心功能也受到限制。
2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变化特点高血压最早显现的靶器官损害是左室肥厚。
据相关的研究报道,左室肥厚发生率在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中约为20%至30%,在严重的高血压患者中约为50%至60%,在未接受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为50%。
2005年由美国超声协会研究表明,依照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和rwt的不同,能够把左室结构的改变分成三种类型,即向心性重塑(lvmi正常,rwt>0.42)、向心性肥厚(女性lvmi>959/m2、男性lvmi>115g/m2,rwt>0.42)和离心性肥厚(女性lvmi>959/m2、男性lvmi>115g/m2,rwt≤0.42)。
高血压毕业论文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子女患病风险较普通人高。
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饮酒、吸烟等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诱因。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等,也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在高血压的诊断方面,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对于高血压患者,除了血压测量外,还应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等检查,以评估高血压对心脏、肾脏等器官的损害程度。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血压至目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和ARB类药物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减少盐摄入、增加运动、戒烟限酒、减轻体重等。
预防高血压是减少高血压发病率的关键。
预防措施包括:1)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2) 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3) 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等,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超声诊断研究【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将40例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声诊断,对照组患者予以心电图诊断。
结果:观察组采用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准确率高达95.%,显著高于采用心电图诊断的对照组。
结论: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准确率高,临床应用价值大。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超声诊断;发展在临床上,高血压是诱发心脏病的一大主要因素,因此,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且该疾病具有发病急、无预兆性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及时,将导致患者失去生命。
据调查,我国每年有100万人死于高血压性心脏病。
因此,对高血压性心脏病进行及早的诊断与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途径。
而在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方面,主要以超声诊断、心电图诊断等为主,但是二者在诊断准确率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进而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确诊时间。
基于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采用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疾病,同时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进行临床对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超声诊断的观察组患者基本资料如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53岁~85岁,平均年龄65.1岁[1]。
采用心电图诊断的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如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50岁~84岁,平均年龄66.3岁。
1.2 方法对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行超声诊断,超声型号为GE VE9,3.5MHZ探头频率,取患者的侧卧位,将探头置于患者的心脏部位,并行顺时针探测,其主要的探测内容包括室壁厚度、左室收缩功能、心脏腔室等[2]。
同时,对对照组患者行心电图检测,根据检测情况,对2组患者的检测情况进行对比观察。
1.3 临床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左房增大、左室增大、对称性肥厚、主动脉扩张、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主动脉弹性减退等指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心脏彩超应用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心脏彩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心脏彩超与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
结果:心脏彩超检查的检出率85.00%高于对照组68.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心脏彩超检查的确诊率较高,可为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心脏彩超;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长期高血压也会增大动脉血压,导致心脏、肾、脑部等重要器官出现器质性病变,以往临床多采用心电图检查,但是检出率较高,临床诊断难度较大,随着心脏彩超在临床中的普及应用,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意义。
因此,我院选取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心脏彩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且自愿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为(57.28±4.58)岁,高血压病程2~19年,平均病程(6.58±3.58)年,合并症:糖尿病32例,脑梗死14例,冠心病26,心功能不全者15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与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方法: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对患者的心电情况进行准确反映,由专业医师分析患者的心电图扫描记录。
心电彩超检查方法:嘱咐患者取左侧卧位,仪器选择麦迪逊X6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6MHz,检查范围:胸骨左缘、胸骨左缘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五腔心切面;对患者的主动脉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后壁厚度、左房内径、左室内径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测量。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我院回顾性分析了2010 年1 月—2011 年5 月在我院采用超声心电图检查方法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120 例患者。
结果:120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室间隔肥厚的有93 例,左室后壁肥厚的患者有80 例,其中有 18 例患者属于非对称性肥厚,其余112 例患者均为对称性肥厚。
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患者的心脏出现左室肥厚之前就可以观察到左室的肥厚迹象。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室肥厚对称性肥厚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一般出现在高血压病起病数年至十余年后,根据心功能变化情况可分为心功能代偿期和心功能失代偿期。
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感心悸、气喘、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上述症状呈阵发性发作,多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并痰中带血,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我院对120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0 例,均系我院在2010 年1 月—2011 年5 月在我院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8 例,女性患者52 例,年龄区间为43 岁—78 岁,平均年龄为68.5 岁。
确诊的标准均符合WHO 高血压诊断的标准,其中一级高血压患者有49 例,二级高血压患者53 例,三级高血压患者18 例。
检查及辅助检查均排除了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高血脂症及其它的心血管疾病。
1.2 超声检查仪器东芝SSA-66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东芝SSA-580A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探头频率为2—3.5MHz。
高血压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UCG)诊断临床价值。
方法对40例临床已确诊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记录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40例高血压患者,左室壁肥厚检出率80%(32/40),左室增大检出率15%(6/40),左房增大检出率65%(26/40),主动脉扩张检出率20%(8/40),主动脉弹性减退检出率40%(16/40),A峰>E峰检出率52.5%(21/40)。
结论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可靠手段。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长期外周血管阻力增高,造成心脏、冠状动脉、主动脉的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左室肥厚、左室功能异常、左心扩大、主动脉根部扩张、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1]。
由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早期无临床症状,诊断依赖于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房扩大和心肌肥厚简便而可靠。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临床已确诊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组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2.5±1.5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定的高血压诊断及分级标准,I级12例,II级25例,III级3例。
1.2 方法采用利浦公司的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患者取左侧卧位及仰卧位,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观、大动脉短轴观,心室短轴观,测量大动脉及四腔心的内径,用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测量左心及右心舒张功能。
M型:用心底波群主动脉根部曲线观察主动脉壁活动僵商感以及是否有重搏波;心室波群测量左心腔大小,计算左心收缩功能,观察室壁运动,估测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及增厚率。
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例分析概述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种心脏疾病,主要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导致的。
这种疾病通常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严重程度取决于高血压的控制程度和持续时间。
本文将对一位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例进行分析。
病例描述患者是一名65岁的男性,长期患有高血压。
患者平时有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但未遵医嘱停止饮酒和控制饮食。
近期因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就医。
临床表现1.患者主诉胸闷、心悸明显,平时活动轻微时即感到呼吸困难。
2.查体发现患者血压升高,心尖搏动范围扩大,心音低钝。
3.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心脏肥大。
4.胸部X光片显示心脏扩大,肺部充血。
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略高,血小板计数正常。
2.心肌酶谱: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磷酸肌酸激酶轻度升高。
3.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壁厚度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
诊断与治疗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病史,患者被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
治疗方案包括控制血压、限制盐分摄入、规律运动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药物、抗凝药物等。
结果在治疗下,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得到改善,心脏结构也恢复了部分正常。
建议患者继续规范治疗,保持生活方式的调整。
总结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对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
希望通过这个病例的分析,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和重视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日预防和治疗。
以上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例的简要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老年高血压论文5000字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晚期的一种并发症。
由于长期的血压增高,必然导致循环阻力逐渐增加,左心室为了克服外周阻力,必须加强收缩,才能将血液射入主动脉,这样左心室逐渐发生代偿性向心性肥厚。
肥大的心脏重量常常超过400g,甚至可达800g,(我国成年人正常心脏重量在250g左右),左心室壁厚度可达2cm以上(正常心脏左心室壁厚度约0.9cm),其肌纤维厚度为正常的一倍。
虽然心肌纤维肥大明显,但肌纤维间的毛细血管数量并无相应的增加,所以,在单位体积内毛细血管的密度相对地比原来降低了,这样使肥大的心脏纤维处于一种相对缺血状态;另一方面,冠状动脉由于长期高血压的影响,而发生血管壁营养障碍,内膜通透性增强,有利于血液中类脂质向内膜浸润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这样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
加之左心室长期负荷加重,久而久之,收缩力减退,失去了代偿能力,而发生左心衰竭。
左心衰竭后,舒张期左心房血液向左心室灌注受阻,左心房压力增高,进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因而逐渐肥厚并扩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而导致全心衰竭。
由此可见,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脏病通常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
早期只有心肌代偿性肥大,并无症状。
随着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展,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前区和主动脉瓣听诊区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一旦发生心慌、气急、乏力、咯血、浮肿等一系列症状,便是已发展到心力衰竭的标准。
因此,要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最重要的是尽早控制血压,避免长期持续性高血压状态。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遵守以下注意事项:1. 定时规范服药;2 、清淡饮食;3 、加强运动;4 、回避不良环境(如紧张环境);5 、注意气温变化;6 、细心体会身体变化,对照中风预兆信息;7 、保证充足的睡眠;8 、保证心情愉快、恬淡;9 、一定要制怒。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分析作者:张东霞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2期张东霞白银市白银区痔瘘医院内科,甘肃白银 730900[摘要] 目的分析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心电图诊断,研究组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比较分析两组诊断结果。
结果研究组诊断正确率为91.7%(44/48),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77.1%(37/48),且两组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主动脉弹性减退、ST-T改变等相关检查指标相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心脏彩超检查高血压心脏病,敏感系数高,特异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心脏病;心电图;诊断结果;分析[中图分类号] R5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179-02本文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96例患者,对比分析心电图诊断与心脏彩超检查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96例患者均符合高血压心脏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有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搭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
将96例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的不同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6±2.2)岁,高血压平均病程(7.8±2.4)年;研究组: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60.7±3.1)岁,高血压平均病程(7.4±2.0)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96例患者左室肥厚、扩大的诊断标准:①诊断结果为室间隔,或者左室后壁前后径,舒张期超过12.6mm,收缩期厚度的增加概率为65%~70%,则判定为左室肥厚;或者舒张期在13.0 mm之上,则判定为左室后壁肥厚。
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心脏彩色超声来对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有左心力衰竭患者的多项参数进行分析和诊断。
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力衰竭)患者40 例为实验组,健康正常人40 例为(正常组),对其分析心脏彩超的相关指标的观察及NYHA心功能分级。
结果心脏彩超的主要指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明显不同(P<0.01),心脏彩超指标与心功能分级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
结论通过心脏彩超来诊断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同时合并有左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是合理的,心脏彩超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来评价患者心功能状态。
关键词:心脏彩超;左室肥厚;左心力衰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高血压长期以来一直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当长期患有高血压的患者突然出现气喘、气促等症状,可能提示高血压性心脏病如左室肥厚同时合并有左心力衰竭,这样的患者的预后差,而且病死率极高。
心脏彩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特别是发展到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失为一种优良的检查方法[1]。
本次学习研究了40例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合并有左心力衰竭患者和40例正常者的心脏彩超,并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
将有关资料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我院的高血
压性心脏病(高血压并左室肥厚)同时合并有左心力衰竭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为(66.9±2.8)岁,主要是老年患者。
入院12导联心电图诊断为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且病程持续时间超过7d;基础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40例,NYHA心功能:I级10例,II级15例,III级15例。
同期选择心功能正常者4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为(65.2±3.6)岁。
1.2心脏彩超检查采用飞利浦心悦IE33心脏彩超仪,高达57 000个数字通道,180 dB的动态范围构筑的强大平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即EF值(LVEF);通过心尖四腔切面采用脉冲多普勒测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以组织多普勒测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度即Ea峰。
1.3统计学方法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系统以上数据分析,心脏彩超的主要相关指标(x±s)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采用单因数方差分析用于多组间的比较,本次研究以P<0.05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脏彩超结果对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少,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频谱E峰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峰的比值(E/Ea)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心脏彩超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心脏彩超相关指标在实验组心功能I/II/III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证实,心脏彩超主要指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
3讨论
长期的高血压,特别是收缩期高血压和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易发生心力衰竭。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可以为舒张功能不全,由于心室肥厚和/或合并的冠心病,使左室舒张功能减退[2],左室射血分数可以正常,但超声心动图和其他有关检查可有符合舒张功能减退的表现。
心脏彩超是心脏检查必须的检查项目,只有心脏彩超才能动态显示心腔内结构及心脏的搏动,还有血液流动,该检查项目对人体组织无害[3]。
预防左室肥厚和冠心病是避免出现此种心功能不全的根本措施,限制盐量,积极降低血压外,ACE-I有助于逆转左室肥厚或阻止肥厚加重。
当发生收缩功能不全时,患者可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以后甚至出现全心衰竭。
此时检查可见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并有左心室的扩大,后期可有全心扩大[4-5]。
在发病机制中,由于长期的血压增高,必然导致循环阻力逐渐增加,左心室为了克服外周阻力,必须加强收缩,才能将血液射入主动脉,这样左心室逐渐发生代偿性向心性肥厚。
另一方面,冠状动脉由于长期高血压的影响而导致的心脏肥厚和失代偿最终导致心力衰竭[6]。
作者以长期的工作总结,探讨了一序列心脏彩超的判断标准,如一些检测指标:LAD、LVDd增大,还
有 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频谱E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峰。
本次研究说明,实验组的LAD、LVDd,与照组相比,明显相增大,而且LVEF减少,E/Ea增大。
研究还说明心脏彩超的主要相关指标,实验组的心功能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合统计学上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以证明心脏彩超主要指标与纽约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其相关明显(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可以通过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同时合并有左心衰竭的患者,分析其严重程度是合理的,希望心脏彩超作为一种常规实用的方法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对其进行心功能评估。
参考文献:
[1]Swedberg K, Cleland J, Dargie H,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executive summary[J]Rev Esp Cardiol,2009,58(9):1062-109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5(12):1076-1095.
[3]伊晓东,林昕.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1,2(4):14.
[4]Angelini P, Velasco JA, Flamm S. Coronary anomalies:incidence,pathophysiology,and clinical relevance. Circulation,2012,105:2449-2454.
[5]裴敏,吕清,谢明星,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
杂志,2013,22(5):1102-1105.
[6]陈伟冬,陈明,刘怡,等.基于心腔内超声造影测量左心室肥厚患者室壁厚度[J].中国医学影像学技术,2011,11(11):57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