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的微创外科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62.67 KB
- 文档页数:3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40例疗效分析王绍俊;宋文琳;王超【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4)019【摘要】目的研究四肢粉碎性骨折运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进行诊治的40例四肢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运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主要目的是使骨折断端的血运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防止出现骨不连等相关并发症.结果对本文所选的4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3.1)个月,通过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进行X线片检查发现骨折均为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不连、感染以及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根据Johner-Wruhs方法对其功能进行评价,33例为愈合,占82.5%;5例为良好,占12.5%;2例为可以,其优良率达到95.0%.结论四肢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运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与传统的钢板固定相比,优势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总页数】2页(P2836-2837)【作者】王绍俊;宋文琳;王超【作者单位】442012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骨外科;442012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骨外科;442012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骨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40例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锁定钢板治疗后的疗效分析 [J], 李静宏;何正位;刘一民2.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滕军3.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对血清因子的影响 [J], 槐建业;康建伟;贾美峰;齐雪雷;张志利;4.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对血清因子的影响 [J], 槐建业;康建伟;贾美峰;齐雪雷;张志利;5.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崔向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创技术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微创▪最小的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外科疗效的一种新的外科技术▪具有更小的手术切口、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的全身反应、更少的瘢痕愈合、更短的恢复时间、更好的心理效应的手术微创与微创外科▪微创外科不同于传统外科手术,也不等于单纯的“小切口”外科。
微创涵盖了外科的理念和技术▪应以微创理念为指导,微创技术为保证▪微创作为一种理念,是外科学追求的境界▪并非所有外科手术都适宜用微创技术,切忌牺牲治疗效果追求微创手术AO的特征第一特征依靠折块间加压和骨折断端之间所恢复的稳定达到坚强固定。
第二特征骨干骨折在钢板的坚强固定下,往往出现骨折的一期愈合。
AO内固定四大原则▪骨折的解剖复位▪绝对可靠的符合生物力学的坚强固定▪早期活动骨折邻近关节,防止骨折病的发生▪保护骨折的局部血供加压作用是AO技术的核心依据骨折固定的作用,可将固定方法分为▪骨折块间加压作用▪夹板作用▪支撑作用坚强的内固定≠骨折愈合▪研究表明:坚强内固定后▪应力遮挡效应▪再骨折▪植入物疲劳断裂AO缺陷▪坚强的钢板固定后,钢板下的骨骼会出现骨质疏松,去除钢板后骨骼会发生再骨折BO ?AO学派从原来强调生物力学固定的观点,逐渐演变为以生物学为主的观点,即BO。
BO 的原则AO学者Gautier、Ganz对这种新概念的接骨手术作了原则性的说明:▪功能复位▪有效固定▪减少内固定与骨骼的接触▪避免植骨BO的核心概念不以牺牲局部软组织血供来强求达到坚强固定BO的微创化将医源性的创伤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疗效。
▪最小的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最佳的外科疗效▪更小的手术切口、更佳的内环境状态更轻的全身反应、更少的瘢痕愈合更短的恢复时间、更好的心理效应临床上新型内固定物的设计及应用,手术切口的改良,复位方法的限制,固定技术的调整等,都是BO新概念的具体体现。
统称为微创术式。
Palmar(1999)指出:“骨折的治疗必须着重于寻求骨折稳固和软组织完整之间的一种平衡,特别是对于严重粉碎的骨干骨折。
外科微创技术在当今的医疗领域,外科微创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术方法。
这种技术通过最小的创伤和最大程度的恢复,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外科微创技术,也称为微创外科,是一种通过微小切口进行手术的方法。
它借助先进的成像技术和精细的手术器械,使医生能够在微观尺度上进行手术操作。
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术后生活质量。
普通外科:微创技术可用于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等常见手术。
心胸外科:微创技术可用于心脏手术、肺切除、食管手术等。
神经外科:微创技术可用于颅内肿瘤切除、脑血管病手术治疗等。
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可用于前列腺切除、肾脏手术、尿道手术等。
妇科:微创技术可用于子宫肌瘤切除、卵巢手术、输卵管手术等。
机器人辅助手术: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辅助手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技术可以更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减少医生的疲劳,提高手术效率。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精确的手术模型,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病变和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复合手术室:复合手术室集成了影像诊断、手术治疗、术后监护等多种功能,可以实现一站式医疗服务,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外科微创技术是一种创新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微创外科手术是一种通过最小化患者创伤和加快恢复速度来提高治疗效果的手术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应运而生,并在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进展。
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可能性,并进行了早期的实验。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机械设计技术的进步,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由机器人主体、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组成。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48例临床分析作者:关键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四肢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其中12例尺桡骨病人,16例胫腓骨病人,12例肱骨病人,8例股骨病人,以上所有患者术后进行X线疗效评定。
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24个个月,内固定处既没有松动也没有折断,并且骨折处全部愈合。
愈合率为100%。
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简单,内固定可靠,有利于病人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及促进骨折愈合,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四肢骨折;临床疗效四肢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骨折,发生率极高,发生患者群也较广。
临床上手术治疗四肢骨折,选用的内固定材料多种多样,最终目的都是使骨折能够愈合,但是一般治疗周期较长,而且患者恢复的情况欠佳[1]。
近些年来锁定加压接骨板由于其具有很高的固定性和稳定性在临床上倍受青睐[2]。
现将我院48例用锁定加压钢板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了48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在21岁-67岁,平均43.5岁,导致骨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9例被重物砸伤,11例从高处坠落,8例跌伤,20例车祸致伤。
尺桡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16例,肱骨骨折12例,股骨骨折8例,依据骨折部位肿胀的情况,伤后七至十天完成手术。
1.2方法1.2.1手术方法对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一期清创并缝合关闭伤口,待患肢肿胀减轻至皮肤出现皱褶再进行手术。
对闭合性骨折患者入院后进行简单的手法复位,纠正厉害的成角畸形,避免对神经,皮肤或血管造成压迫。
手术之前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尽量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对细菌性感染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检查。
骨科微创手术
骨科微创手术包括交锁钉内固定术和钢板(多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微创的理论是在闭合复位理论、支架理论、骨折愈合理论、生物力学理论等的基础上转变而来的,同时器械公司也在综合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制造出了相应的内固定植入物,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应用体系。
骨科微创手术的原则就是通过手术治疗,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保留和恢复功能。
在次过程中要求我们在C臂下进行闭合复位,通过小切口放入内固定物,并在定位杆或同种内固定物比对的定位下进行螺钉固定。
骨科微创手术的优点:1、创伤小,对病人的打击小;2、由于骨膜未剥离、断端血肿(含大量成骨因子)保留完好,骨折愈合快;3、由于术后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骨折相关联的关节活动功能保留较好,肌肉萎缩较轻;4、可以较好地保留切口周围皮肤的血运,减少切口周围皮肤的坏死。
骨折微创手术的缺点:1、骨折复位一般很难做到100%;2、要求必须配备C臂透视X 光机及相应的骨科专用手术床及专用手术间。
交锁钉内固定
主要用于肱骨干、股骨干、胫骨干。
由于肱骨上端对肩袖会有损伤而出现肩周炎;远端须做尺骨鹰嘴截骨,且术后留置的钉头对鹰嘴活动有影响,会影响肘关节一定的功能。
两者均会造成相关关节功能的丢失,肱骨干骨折应用比较少。
目前主要应用于股骨干和胫骨干。
胫骨干交锁钉主要应用于胫(腓)骨中上1/3到中下1/3之间的骨折,从胫骨结节上缘开髓进入,上下各两枚螺钉横向锁定。
股骨干交锁钉主要应用于股骨中1/3段,从股骨粗隆间窝开髓进入,上下各两枚螺钉横向锁定。
・2446・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Jul30(14)微创经皮LCP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分析蒋江泳(延津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延津453200)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LPC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LPC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肢体功能、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疼痛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Q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和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微创经皮LPC术治疗四肢骨折成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减轻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四肢骨折;微创经皮LPC;肢体功能;疼痛程度;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174(2019)14-2446-02四肢骨折是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以骨折部位疼痛、肿胀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行走与活动障碍,对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传统保守治疗方式见效慢,治疗周期长,患者因长期卧床可导致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加重骨折症状⑴。
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渐在外科手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特点,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所接受。
我院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微创经皮LPC术的治疗,旨在探讨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四肢骨折的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探究【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为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
按照王氏[1]疗效标准:优51例,良32例,可9例,差 8例,有效率达92.0%。
结论: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有效率高,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四肢骨折;外固定支架;并发症四肢骨折是骨科的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其治疗不当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针孔感染、骨不连等。
为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探讨四肢骨折的有效地治疗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患者1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治疗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41.3±4.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6例,机器伤24例,摔伤20例,其他原因所致10例。
1.2手术方法麻醉和x线透视下后行骨折复位,后在骨折两端选穿钉部位。
穿钉后安装外固定架,调整直至骨折满意复位,拧紧各锁钮使外固定架与骨组织成为一个稳定的整体。
对开放性伤口要彻底清创。
如有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行局部肌瓣转移覆盖二期植皮。
术后患肢抬高,定期复查调整固定架。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酒精清洁固定针眼,术后次日加强功能锻炼,早期活动关节。
定期摄x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时拆除外固定器【3】。
2 结果2.1 疗效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
按照王氏[1]疗效标准:优51例,良32例,可9例,差 8例,有效率达92.0%。
2.2不同部位骨折愈合时间比较2.3并发症3讨论3.1外固定支架技术的治疗原理依据”关节韧带牵伸术”原理,在适当牵引和牢固固定下维持已复位的骨折端,直到骨愈合,克服了短缩趋势及碎骨块相互挤压引起关节面不平或移位.从而有效防止畸形的发生。
骨科医学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骨科医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与治疗骨骼和关节系统的疾病与损伤。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骨科医学中不断涌现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治疗骨科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骨科医学中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
1.隐形钢板技术隐形钢板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骨折治疗技术。
传统的骨折治疗通常需要将钢板和螺钉等金属器械植入体内,随着伤口愈合,这些金属器械就会被发现在体表下。
而隐形钢板技术则采用了与传统不同的方法,将金属器械放置在骨内而非表面,因此隐形钢板可以隐藏在骨内,不影响患者的外观。
2.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指进行手术时不需过多地切开皮肤和肌肉,而是通过小孔或者针孔进入体内进行手术。
相对传统的手术方式,微创手术有许多优点,比如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创面小、减少出血等等。
微创手术在骨科医学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多,比如膝关节置换手术、椎间盘切除术等。
3.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指通过将数码模型输入电脑,然后在3D打印机上使用材料逐层打印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使医生更准确地制作骨骼模型和骨科器械,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手术。
在骨科医学中,3D打印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制作假体(如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等),以及矫正骨骼畸形等方面。
4.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种植干细胞或者生物质材料,修复受损的组织和骨骼。
在骨科医学中,生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骨骼再生和关节软骨修复等方面。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医生可以将干细胞注入患者的身体内,促进破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5.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理论,为医生提供更精确、更个性化的治疗方式。
在骨科医学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骨折诊断、手术预测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
通过搜集大量数据和病历,人工智能系统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骨科医学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这些技术和方法将为治疗骨科疾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骨科微创技术综述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新的微创技术开始融合进入医院的各个科室领域之中。
与此同时,骨科是医院众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年承担着大量的医学研究和治疗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骨科治疗和微创技术的有机融合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具体介绍微创技术的具体含义,对目前微创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范围进行介绍,并对微创技术精确度高、针对性强、安全保障度高的特点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进而分析出微创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发展进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微创技术;骨科;综述【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98-02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微创指的是较小伤口的创伤,而骨科微创技术指的则是通过最小的手术规模,使用尽可能小的手术创口,在对患者的身体组织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的基础上,完成对患者的骨科疾病的治疗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骨科领域对于微创技术的应用水平大幅度提升,在社会领域,人民群众对于微创技术的认可度也逐步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势必会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的对骨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研究。
一微创技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在微创技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对患者的四肢部位的骨折情况的治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微创技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骨折部位的肢体的微创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四肢骨折部位的创伤愈合,对于四肢骨折患者的肢体的护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医学应用背景下,在进行对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师更加倾向于使用骨科微创手术进行对患者的治疗。
具体的来说,微创技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医学技术:采用闭合复位技术来完成对于患者的骨折错位的治疗、采用交锁髓内钉的技术,完成对于患者的骨折部位的连接治疗、采用经皮钢板来完成对于患者的骨折部位的固定作用,通过采用这些类型的骨科微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四肢骨科患者的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