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电大完整版2017《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170617

2017年电大完整版2017《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170617

2017年电大完整版2017《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170617
2017年电大完整版2017《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170617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2012《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

作业1

(第一章—第三章)

1. 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指标单位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全年粮食产量万吨46251 45258 45711 43067 46947 48401

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39570 42607 45935 53612 62815 76190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9404 95933 102398 116694 136515 182321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2619 36898 43202 55118 70073 88604

(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非营利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一般采用估算、推算等虚拟核算方法,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和收入法(分配法).

答:(2)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各部门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

从使用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

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

答:(3)

①、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100.91%

②、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 1/5×100%=115.31%

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及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和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列举近两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

答: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 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即: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

业盈余(3)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内容。即: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无论是从生产、收入(分配)和支出的哪一个角度核算,理论上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而一定限度内的统计误差是允许出现的。目前,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中多采用收入法,但其三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相互验证。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1、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解答:分配法(收入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2+4+8+21=65(亿元)

2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5000亿元;

(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4)出口1200亿元;

(5)进口106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8)生产税610亿元;

(9)生产补贴15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解答:

(1)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值+总投资+净出口(出口-进口)

=8110+(2010+24+3)+(1200-1060)

=10287(亿元)

生产法: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10287=15000-∑中间消耗

∑中间消耗=4713(亿元)

营业盈余=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国内生产总值帐户单位:亿元

3、已知如下我国实际最终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单位:亿元

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3)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解:(1)GDP=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计算结果见表格。由计算结果可知,我国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除外),表明消费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

(3)计算结果见表格。由计算结果可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渐提高,表明投资的地位有提高的趋势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

(第四章—第六章)

一、简答题

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

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3、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以下要求填写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食品衣着家庭设备

用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

文化服务

居住杂项商品

与服务

4478.541284.20786.94856.411682.571472.761228.91474.21

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2)消费率

(3)恩格尔系数

答: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核算期内居民平均每人直接购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4478.54+1284.20+786.94+856.41+1682.57+1472.76+1228.91+474.21

=12264.55(元)

(2)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率。

消费率=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4.55/17174.65

=71.41%

(3)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

恩格尔系数=人均食品支出/人均消费性支出=4478.54/12264.55

=36.51%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司及过程)

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

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解答: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680-256-(85-6)=345(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38-42)=341(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341+(0-7-3-43)=288(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单位: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单位:亿元

收入再分配帐户单位:亿元

2、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

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答: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3、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

(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

=1850+0-800=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

=(860+350+280)-1050=440(亿元)

(4)账户:

金融帐户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4、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解答:

利用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平衡关系中的“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净值”计算。在国民经济(全国合计)中,净值即国民资产负债总额。计算为:

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

=(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国外金

融资产净额

=4000+400+320-360=4360(亿元)

期中测验

下面是我国2000-2004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

单位: 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

2.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3.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

5.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6.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1)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2))2000-2004年国外净要素收入均为负值,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即我国公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小于外国公民在我国获得的要素收入

(计算式: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收入值—生产值))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结果见上表。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而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比如: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记入美国的GNP中,但不记入美国的GDP中,而记入日本的GDP中。因此,若某国的GNP超过了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国外净要素收入

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GNP

(5)国民总收入=GDP-折旧-(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出)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民生产总收总值-GDP

(6)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136875.9/88254.0)1/4-1=109.33%-1=9.33%

从表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减小,

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增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持平。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作业3

(第七章———第十章)

一、简答题

1.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

答:(1)复式记账原则。就是说每一笔国际经济交往,都应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和贷方同时反映,但所借贷的科目不一定相同。贷方项目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收入、接受的无偿援助或捐赠、对外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等;借方项目主要有:货物贸易进口、服务贸易支出、对外提供的无偿援助或捐赠、对外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等。

(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例如,加工贸易原材料进口按照进口实际价格记录,加工后成品出口按照出口商品的市场价格计算,不一定完全等于加工货物出口的收汇额。

(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一般来说,货物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当他们不再是原来所有者帐上的资产而成为新所有者帐上的资产时,就应加以记录。

(4)所有的记账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账货币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货币。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项目的差额。当贷方大于借方时,表明该项目是顺差,反之则是逆差。

3. 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力核算包括哪些内容

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

(1)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2)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

(3)人口构成统计。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

劳动力核算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劳动力资源和构成数量统计;

(2)社会劳动者数量和构成统计;

(3)社会劳动力变动统计。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1.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统计原始资料:

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额10万元,其中货物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额5万元,其中货物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要求:(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编制货物和服务帐户;

(2)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并编制国民可支配收入适用帐户;

(3)计算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编制货物服务部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结果对国际收支情况作简要分析。

解: 1.解:(1)

(3)经常项目下:

较强。

(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00-60=40

(2)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40+8-7=41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41+3-2=42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

总储蓄=42-26-6=10

(3)货物与服务差额=出口-进口=10-5=5

2.某国有如下资料:

(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

(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

要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

(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

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0000+12800+(21000-16000)+9260=47060(亿元) 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47060-60=4700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47000-12800=34200(亿元)(2)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

=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指标=总储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总投资

=14000-30-11000=2970(亿元)

3.已知某地区某时期的下列资料:(单位:亿元)

(1)期内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最终消耗3858,总资本形成889(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固定资本消耗589),产品中出口1124,进口1093。

(2)期内劳动报酬支出2583,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收入-10,生产税净额601。其中,对国外支付产品税5,另对国外财产收入净支付16。

(3)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1,资本转移净额-3。

(4)期内对国外负债1632,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00,短期资本往来132;金融资产净购买1630,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30,短期资本往来100。

根据以上资料:

(1)计算下列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储蓄、国外净资本流入

(2)编制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体系。

解: (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53-3775=4778(亿元)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国民财产收入-国民财产支出=(2583-10)+(601-5)+0-16+1594=4747(亿元)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净收入+来自外国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158+1=4159

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4748-3858=890(亿元)

国外净资本流入=对国外负债-金融资产净购买=1632-1630=2(亿元)

(2)编制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体系。(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账户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B )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

A. J.米德

B. R. 斯通

C. 范.克利夫

D. S.库兹涅茨

2.下列经济量中,属于流量的是(D )

A.固定资产数

B. 存款数

C. 人口数

D. 销售数

3.MPS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A )

A. 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

B. 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

C. 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D. 以上都对

4.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D )

A.在国内旅游的外国旅客

B.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户

C.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

D.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

5.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D )。

A.自来水厂

B.机床厂

C. 建筑公司

D.医院

6.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取的现形市场价格,由于各种价格包含的因素不同,存在以下关系(D )。

A.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B. 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

C.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

D.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

7.下列不计入服务产出的是(D )

A.政府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B.非盈利机构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C.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

D.住户整理家务

8.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B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

A.生产单位

B.常住单位

C.企业事业行政单位

D. 经济组织

9.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价格标准是(A )。

A.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B.总产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C.两者都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D.两者都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10.已知第j部门总投入为100亿元,其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价值20亿元,则直接消耗系数为(A )

A. 0.2

B. 5

C. 120

D.无法确定

11.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B )。

A. 贷款

B.地下资产

C. 债券

D.机器设备的租借

12.收入初次分配是对(A )的分配。

A.增加值

B.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经常转移收支

13.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将所得的1000元奖学金捐赠给希望工程,则该项活动属于(A )A.经常转移 B.资本转移 C.初次分配 D.实物转移

14.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中,通常属于投资资金不足的主要部门是(B )

A.居民部门

B.企业部门

C.金融部门

D.政府部门

15.进行资产负债核算时应采用(A )估价。

A.现形市场价格

B.固定价格

C.同类资产平均价格

D.以上都可以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核算中的有以下内容(ACDE )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森林、矿藏等价值

C.报纸、书刊等的投递业务

D.建筑业活动及房屋经营活动

E.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

2.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包括(ABCE )

A.最终消费

B.固定资产形成

C.净出口

D. 生产税净额

E.库存增加

3.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下述内容(BCD )

A.缴纳个人所得税 B.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C. 耐用消费品支出

D.文化服务费用支出

E.购置房产

4.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关系是(CDE )。

A.二者除了范围外,完全一致

B.前者是后者的简单汇总

C.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D.在基本存量概念上二者基本概念一致

E.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有不同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特点

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一般包括(ABCE )

A.货币贸易

B.服务贸易

C.经常转移

D.资本往来

E.收益

6.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降的因素有(AC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性别构成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净长安迁率

E.人口年龄构成

7.最终需求的物价指数包括(BCDE )

A.投入产出物价指数

B.库存物价指数

C.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D.政府最终消费物价指数

E.进出口物价指数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解:×,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解:×,最终产品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既本期的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不是按完成程度而是按它的使用去向区分。因此,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虽然是本期生产的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过程,属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而非最终产品。

3、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Ⅱ象限。

解:×,第Ⅱ象限主要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拔河比赛心得体会

拔河比赛心得体会 拔河比赛心得体会(一) 为了倡导精神文明,激发同学们锻炼健康身体的兴趣,增强团体合作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辽东学院院体育部组织了拔河比赛,这场拔河比赛在激烈的争取中结束,作为其中的一个参赛学院,我感受到了比赛的意义。 此次比赛以学院为单位,因为我们学院男生较少,在选择人员的时候真是煞费苦心,通过淘汰赛规则最终决出冠军、亚军和季军。我们学院在第一轮比赛中抽签比较幸运,抽到了轮空直接晋级到下一次比赛,比赛当天,不仅仅参赛人员到达现场,医学院其余各班同学纷纷前去助阵,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坚强、勇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毕竟比赛是残酷的,因为获奖的名额有限,经过的激烈角逐,最终敲定战局,医学院在众多学院中取得第三名,取得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为不只是学院之间,还是体育部成员之间,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加强了各院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加强了荣誉感和团结精神。拔河比赛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很好的让学生们的心融为一体。我们医学院体育部也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自己,不断进步。 拔河比赛心得体会(二) 今天下午的拔河比赛是我们班与的较量,虽然我们今天以1比2输给了对方,但是我们虽败犹荣,我们也不会气馁。输掉了比赛有很多同学都很失落,都在找自身的原因,可比赛不就是这样吗?总有一

个胜负,只有一个冠军,只要能在失败中找到原因、爬起来就是胜者! 这次比赛我们收获的不单单是快乐,还缓解了我们开学这么长时间的压力。并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与力量。尽管这力量是很藐小的,但汇集起来却是无边无际的大海。 拔河比赛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激励我们走向未来社会道路上要克服困难的信心。它不仅让我们学会了团结,也让我们学会了竞争,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与拼搏竞争的意识。为将来步入社会要面临的合作与竞争,打好坚实的基础。 以后无论怎样的比赛,只要我们能像今天一样使出自己全部的能力,无论结局怎样,我们都是最大的赢家!让我们继续努力,为自己的班级体努力奋斗,为自己的家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拔河比赛心得体会(三) 为了倡导精神文明,激发同学们锻炼健康身体的兴趣,增强团体合作精神,展现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高一级部组织了拔河比赛,这场拔河比赛在激烈的争取中结束,作为其中的一个班级,我们感受到了比赛的意义。 拔河比赛今天结束,经过11场次的鏖战我班得到了第五名的好成绩。通过拔河同学们的士气很足,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很多同学的手被磨破了,但为了班级荣誉还是上场,作为班主任,深受感动,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赞许。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展现了良好的风度,胜不骄,败不馁!心态平和并且快乐的享受这个过程,和同学们要分享

2018电大政府经济学期末网考答案小抄(全)

政府经济学网考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B.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 199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大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是典型的(C更注重社会公平)的政府经济决策。 BOT的全称是(A.build-operate-transfer) A: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的话,增值税属于(A.流转税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设立(C.五)级政府预算。 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下面那一项不是确定居民身份判断规则(A.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B: 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D.按部门分类)。 部门预算下预算的调整的审批权在(C.财政部)。 C: 财政投融资与商业投融资的区别不包括(C.结果的非盈利性) 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D.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A.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D: 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A.按预算组织形式划分)。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A.缓和需求不足)的作用。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时,政府名义收入会(A.增长)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C.名义增长,实际减少)。 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源稀缺,需要抑制消费,防止浪费的公共物品,可按(D.B和C均可)定价。 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B.B)。 F: 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C.国务院)。 G: 改革开放后,我国与(B.1981)年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

电大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资料

电大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2 一、问答题 1、简要论述三大诉讼证明的异同? ( p215) 答: 三大诉讼证明的共同特征: 证明是沟通实体法和诉讼法的纽带, 是横跨两大法域的综合概念。因为, 实体法的抽象规定和一般原则要落实到具体案件上, 就必须对实体法规范的要件事实进行证明。从实体的规定上说, 证明源自实体法的要求; 从形式的规定上说, 证明则是由诉讼法加以调整的。这一点, 是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诉讼法中的证明的共同特征。三大诉讼证明的方式也是相同的, 都采用逻辑椎理。司法认知和推定等方法。另外, 三大诉讼证明的主体也是相同的, 即都是司法机关或者司法人员。当事人和律师。 三大诉讼证明的差异: 第一, 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在刑事诉讼中, 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责轻重的责任由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侦查机关承担;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则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 原告不承担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责任。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不以诉讼地位的特定化决定证明责仟承担的主体, 而是根据当事人的主张, 分别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

第二, 证据的种类有所不同。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证人证言等, 是三大诉讼共同的证据种类。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 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需指出, 刑事诉讼法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 分解为”被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两项。 第三, 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对证明标准, 中国三大诉讼法采取的术语不同。《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只有”案件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 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 才能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事实清楚”, 与刑事诉讼法相比, 少了”证据确实。充分”的要求。《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的是”证据确凿”, 与刑事诉讼法相比, 不但没有”事实清楚”的要求, 而且也没有”证据充分”的要求。 第四, 证明对象不同。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有关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和量刑情节的事实; 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民事纠纷产生和发展的事实和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事实; 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有关的事实。 第五, 证明的程序规则不同。由于证明程序是诉讼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诉讼程序具有一致性, 因此, 三大诉讼程序的不同决定

拔河比赛总结

拔河比赛总结 20xx年xx月xx日,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释放 青春能量,打造团队协作精神,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在校 篮球场举行了拔河比赛。本次大赛以促进各班级、班级内部交流 为宗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为目的,以比赛的形式为学生们带给 展现群众风采的舞台,透过拔河比赛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本次比赛在哈尔滨商业大学党总支陶萍教授的精心安排和周密组 织下,活动开展的精彩而顺利。 比赛实行淘汰制晋级方式,抽签决定参赛顺序。本次拔河比 赛参加人数众多,赛前同学们用心踊跃报名,同时组织人员也努 力做好准备工作。每场比赛都异常激烈,扣人心弦;过程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不仅仅男生们个个面红耳赤,青筋外露,女生们也毫 不示弱,一展巾帼不让须眉之势。比赛过程中,队员们表情丰富 多彩,让人忍俊不禁。场外的啦啦队成员们仿佛也身处比赛之中,热情饱满,加油呐喊声回响在整个校园,将比赛气氛推向高潮。 群众的努力,众人的配合,在一阵阵呐喊与掌声中化作无穷 的动力。参赛的同学斗志昂扬,纵情地投入,现场气氛热烈而高涨,助威声此起彼伏,跃动的倩影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衬 出靓丽的青春。展现了同学们为班级争光添彩的决心与信心。凛 冽的寒风不曾摧跨他们的意志,只会为他们呐喊助威。强大的对

手不会削弱他们的信心,只会为他们加油打气。漫长的比赛不会 消磨他们的勇气,只会为他们高奏凯歌。同学们发扬敢为人先、 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获得了一阵阵喝彩。 本次活动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拔河比赛是 体育项目中最集中,同时也是最能直接体现“团结就是力量”这 一精神的一项活动。一条长绳把一群人紧紧的连接在一齐,哨响 为令,通力合作。在这短暂的时刻,大家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 努力,忘我的进取。比赛中队员们都坚持不懈,为了群众的荣誉 而竭尽全力,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群众荣誉感。透过比赛,同学们士气高涨,相互之间的友谊得到了加强。在工作中亦是如此,只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信念者前 进的步伐。 在活动进行期间,同学们都用心参加此次比赛。比赛中,充 分体现了同学们坚强、勇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毕竟比赛是残酷的,因为获奖的名额有限,经过的激烈角逐,最终敲定战局。管 理学院荣获第一名,计算机学院和会计学院专业硕士分别荣获第 二名和第三名。届时,研究生学院拔河比赛圆满落幕。 比赛结束后,召开例会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本次活动中值得 借鉴的地方。首先事前通知到位,我们在通知的时候着重了对时光、地点、对手班级、注意事项等问题的强调,并且保证各班负 责人都能听清资料。其次秩序良好,要求各班队长在指定地点集中,保证了良好的秩序。再次成员分工明确,在比赛之前确定每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 部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B.社会公共权力 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3.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A.免费搭车的问题 4.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5.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 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6.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的作用。 A。缓和需求不足7.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 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 8.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收入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 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 D.剩余产品价值 9.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 C.名义增长,实际负增长

10.隐性债务是指()。 A.没有反映在政府预算帐面上的债务二、不定项选择题 11.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12.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 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13.下列属于直接税特点的是()。 B.税负不易转嫁 C.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 D.税负较为公平 14.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整的情况有()。 C遇特大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情况D.遇国民经济发展过分高涨或过分低落 15.持续的通货膨胀会造成()。 A.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 B.引起资源的过度分配D.阻碍资金向生产部门转移 三、名词解释 16.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17.契税:是在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权属转移过程中,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四、筒答题

电大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排序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A 按照预算作用的时间,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度预算。(√)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B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基层预算单位是部门预算的基础。(√)C 偿债率是从还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还本付息能力,主要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全体社会公民人人都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检验。(√) 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不动产课征的税种。(×)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从各国编制多年度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的国家很少。(×) 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负外部效,应常用的手段.(√ ) 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国家往往采取公共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策略√ D 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短期公债通常是指偿还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公债。(√) 对部分公共物品合理定价,进行收费,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2017年8月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完整)2017年8月第一版 一、名词解释 1、证据力:又称证据能力、证据的适格性,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特别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合法形式。 2、证据的证明力:是指在许可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许可证持有人可持许可证来证明自己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证据法学中的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能力。 3、自由心证制度:是指“证据之证明力,通常不以法律加以拘束,听任裁判官之自由裁量”自由心证是以证据的存在为前提,而不是以单纯的“自由”心证而认定事实。 4、神示证据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就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5、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任何被怀疑犯罪或者受到刑事指控的人在未经司法程序最终确认有罪之前,在法律上应推定其无罪或假定其无罪之人。 二、简答题 1、简述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

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特征。 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证据的关联性,又称为相关性,是指作为证据的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某种客观的联系,从而使其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正是由于证据的关联性,才使证据具有证明力。 证据的合法性,又称证据的法律性,是指证据必须具有法定的形式、由法定的人员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审查和运用。证据的合法性又被称为证据资格、证据能力或可采性。 2、简述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1、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2、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做法如防止法官专断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意义。 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4、法定证据制度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 3、简述直接言词原则所包含的内容:是指法官必须在法庭上亲自听取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口头陈述,案件事实和证据必须由控辩双方当庭口头提出并以口头辩论和质证的方式进行调查。直接言词原则包括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两项原则,因二者均以有关诉讼主体出席法庭为先决条件,紧密联系,理论上合称为直接言词原则。 4、简述在英美法系国家中主要存在的证明规则:(1)相关性规则;(2)传闻证据规则;(3)任意性自白规则;(4)非法证据排除规则;(5)最佳证据

精品-高中拔河比赛总结报告

高中拔河比赛总结报告 比赛结束了我们的安排的工作也达到了目的,不但让学 生有了足够的锻炼也丰富了课余活动。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拔河比赛总结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xx年xx月xx日,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释放青春能量,打造团队协作精神,xxx高中在校篮球场举行 了拔河比赛。本次大赛以促进各班级、班级内部交流为宗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为目的,以比赛的形式为学生们提供展现集体风采的舞台,通过拔河比赛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本次比赛在xxx高中xx老师的精心安排和周密组织下,活动开 展的精彩而顺利。 比赛实行淘汰制晋级方式,抽签决定参赛顺序。本次拔 河比赛参加人数众多,赛前同学们积极踊跃报名,同时组织人员也努力做好准备工作。每场比赛都异常激烈,扣人心弦;过程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不仅男生们个个面红耳赤,青筋外露,女生们也毫不示弱,一展巾帼不让须眉之势。比赛过程中,队员们表情丰富多彩,让人忍俊不禁。场外的啦啦队成员们仿佛也身处比赛之中,热情饱满,加油呐喊声回响在整个校园,将比赛气氛推向高潮。 集体的努力,众人的配合,在一阵阵呐喊与掌声中化作 无穷的动力。参赛的同学斗志昂扬,纵情地投入,现场气氛热烈而高涨,助威声此起彼伏,跃动的倩影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衬出靓丽的青春。展现了同学们为班级争光添彩的决心

与信心。凛冽的寒风不曾摧跨他们的意志,只会为他们呐喊助威。强大的对手不会削弱他们的信心,只会为他们加油打气。漫长的比赛不会消磨他们的勇气,只会为他们高奏凯歌。同学们发扬敢为人先、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获得了一阵阵喝彩。 拔河比赛是体育项目中最集中,同时也是最能直接体现“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精神的一项活动。一条长绳把一群人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哨响为令,通力合作。在这短暂的时刻,大家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忘我的进取。比赛中队员们都坚持不懈,为了集体的荣誉而竭尽全力,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比赛,同学们士气高涨,相互之间的友谊得到了加强。在工作中亦是如此,只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挡信念者前进的步伐。 在活动进行期间,同学们都积极参加此次比赛。比赛中,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坚强、勇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毕竟比赛是残酷的,因为获奖的名额有限,经过的激烈角逐,最终敲定战局。xx班级荣获第一名,xx班级和xx班级分别荣获第二名和第三名。届时,xxx高中拔河比赛圆满落幕。比赛结束后,召 开例会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本次活动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事前通知到位,我们在通知的时候着重了对时间、 地点、对手班级、注意事项等问题的强调,并且保证各班负责人都能听清内容。其次秩序良好,要求各班队长在指定地点集中,保证了良好的秩序。再次成员分工明确,在比赛之前确定每个人的职责和分工,做到每个人都有事可做,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

2020年电大《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必考重点【最新整理版】

电大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考试小抄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A )。 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B )。 A.道德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C.财产所有权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C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 A )。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6.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 D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7.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 B )。 A.公平与效率兼顾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8.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C )。A.道路B.教育C.皮衣D.医疗卫生服务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 A )。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10.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A )。A.免费搭车的问题B.逆向选择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11.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 D )。A.价格接受者和产量调节者 B.价格接受者和产量接受者 C.价格调节者和产量调节者 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1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 A )。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3.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A )。 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B.交易成本很高 C.交易价格很低 D.交易价格很高 14.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 C )。A.征税B.财政补贴C.排污权交易D.排污收费1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 B )。 A.马斯格雷夫B.布坎南C.费尔德斯坦D.维克塞尔 16.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 A )。 A.政府决策B.企业生产决策C.个人消费决策D.劳动者劳动决策 17.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 B )。 A.A B.B C.C D.B和C 18.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 B )趋势。A.不变B.增长C.减少D.无法考察19.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 D )。 A.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国内外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随之递增 B.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C.在经济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业化的条件下,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 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20.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 A )。A.公路B.国防C.政治D.资本性投资21.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C )。 A.等于一般贴现率 B.小于一般贴现率 C.大于一般贴现率 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 22.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 D )。 A.投资主体和投资能力不同 B.投资效益的评价标准不同

2019-2020年电大考试《政府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归纳 一、单项选择题 A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增值税属于(流转税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设立(C、五)级政府预算。 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A.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不是确定居民身份的判断规则。 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下面那一项不是确定居民身份判断规则(A、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 B BOT的全称是(A.build-operate-transfer ) 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D、按部门分类)。 部门预算下预算的调整的审批权在(C、财政部)。 C 财政补贴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的不同之处有(D、对价格影响方式相同)。 财政投融资与商业投融资的区别不包括(C.结果的非营利性)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A.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车船税是对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D.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D 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A、按预算组织形式划分)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A、缓和需求不足)的作用。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C、名义增长,实际减少)。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胀率时,政府实际收入会(A.增长) 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源稀缺,需要抑制消费,防止浪费的公共物品,可按(D、B二部定价法和C高峰负荷定价法均可)定价。 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

2019电大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证据学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证据力:又称证据能力、证据的适格性,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特别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合法形式。 2、证明力:是指在许可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许可证持有人可持许可证来证明自己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证据法学中的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能力。 3、自由心证制度:是指“证据之证明力,通常不以法律加以拘束,听任裁判官之自由裁量”自由心证是以证据的存在为前提,而不是以单纯的“自由”心证而认定事实。 4、神示证据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就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5、直接言词制度:也称口证原则,是指法官亲自听取双方当事人、证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当庭口头陈述和法庭辩论,从而形成案件事实真实性的内心确认,并据以对案件作出裁判。 二、简答题 1、简述当事人主义的特点:(1)诉讼“当事人化”。诉讼活动都由当事人来发动、推动和主导。(2)程序公正。第二,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更强调程序公正的价值。(3)当事人有主动权。当事人主义给予当事人极大的权力。(4)法官中立。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 2、简述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1、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2、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做法如防止法官专断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意义。 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4、法定证据制度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 3、简述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内容及例外:(1)对事实问题的裁判必须依靠证据。2)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具有证据资格的证据。3)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经过法庭调查和质证的证据。民事诉讼中具体证明对象的多数内容往往因存在其它证明方法而不具有以证据证明的必要性,从而削弱了证据裁判原则对事实认定的决定性作用。而这些恰恰体现了证据裁判原则在民事诉讼中适用的例外。 4、简述在英美法系国家中主要存在的证明规则:(1)相关性规则;(2)传闻证据规则;(3)任意性自白规则;(4)非法证据排除规则;(5)最佳证据规则;(6)证人的特权规则;(7)交叉询问规则;(8)补强证据规则;(9)推定;(10)司法认知。 三、论述题法定证据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证据制度,与奴隶社会的神示证据制度相比,是审判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进步性。然而法定证据制度归根到底是一种唯心主义证据制度,机械而脱离实际。特别是法定证据制度把口供视为证据之王,造成了刑讯逼供泛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强烈的批判。(一)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所谓法定证据制度,又称为形式证据制度,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评断标准,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 (二)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基本规则): 法律预先规定了证据的形式,根据证据的形式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

2017年拔河比赛心得体会

2017年拔河比赛心得体会 拔河比赛是一项群众性广泛的全民健身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激发集体主义精神。下面是美文网带来的2017年拔河比赛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2017年拔河比赛心得体会 3月18日下午,阳光和煦,操场热闹极了,因我校举行八年级拔河比赛,全体行政和体育老师都居积极的组织,尤其是班认行还在“临时抱佛脚”叮嘱拔河的技巧,我当时也被感染了,心中在祈祷让甲班赢,弥补孩子心中的渴望,甲班与乙班相比之下,各方面都逊色一点,老师和学生偶尔都有些气馁,我想通过活动给甲班鼓舞士气,但……没想到反倒让甲班又多了一次“不如乙班”的方面,我还是来说说当时的情况吧。 拔河,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外场也是十分壮观和扣人心弦的,交战的双方都拼命的把绳子向自己的一边拉,随着节奏感很强的、响亮的“一--二!”“加--油!”的号子声,绳子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就是忽而向这边移动,忽而向那边移动。有时,眼看这方就要取胜,忽而绳子又被那方拉过去了,你争我夺,非常激烈,胜负难分…… 观赏之余,颇受启迪。拔河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发人深思的道理。 拔河,挑选强壮队员是重要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大家齐心合力。赛场上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乍看,甲方队员膀大腰圆,实力较强;乙

方却参差不齐,似乎没有取胜的希望。但结局却出乎意料,乙队虽然体力相对较弱,但他们步调一致,齐心合力,凭合力赢得了胜利;甲方却因劲使不到一块儿去,竟成了败者。拔河是这样,搞各项事业也是这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干部,团结出人才,团结出业绩。这是被实践所证明的真理。我们建设百年油田,条件差,困难大,这是客观事实。但只要全局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不畏千难万险,就能到达胜利的光辉彼岸。拔河,不仅是力量的竞赛,更是意志的较量。比赛到了最后阶段,双方几乎都筋疲力尽了。此时,任何一方失去坚持到底的意志,瞬间就会前功尽弃,形成败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任何一座高峰。可见,谁的韧劲大,谁最终得胜。我们学习也是这样,在希望取得优异成绩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此时,尤其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毅力,贵在坚持,这是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 拔河,号子的作用至关重要。虽然“一--二!”、“加--油!”的号子短促,它能集中大家的注意力,使大家劲往一块儿使,它能鼓舞激励大家的斗志,增强必胜的勇气和信心,实际上这就是现场的鼓动工作。因此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重视宣传鼓动工作。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鼓舞斗志凝聚人心的至胜法宝。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紧扣思想教育工作,光做形式,不深入实际,也许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教育工作重视既抓宣传,也要抓思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广大教师、学生、干部职工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到与时俱进谋划发展主题实践中来,把领导的要求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1.试卷号:1189; 2.适用专业及层次:行政管理本科; 3.资料整理于2019年5月6日,涵盖了2007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2015年7月试题] 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2012年7月试题] 答: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 首先,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 其次,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2009年7月试题] 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2010年7月试题] 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 (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有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 (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有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有做出相应的调整。 阐述科斯定理的涵义。[2015年1月试题] 阐述科斯定理的涵义。[2016年7月试题] 答:科斯定理的涵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它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人分配结果的不同。 从国内外公债管理的经验分析,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2009年7月试题] 从国内外公债管理的经验分析,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2010年7月试题] 答: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关系类型;(3)安定政治背景;(4)国家职能范围;(5)财政政策选择;(6)金融市场状况;(7)公债管理水平。 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2009年1月试题] 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2012年1月试题] 答: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主要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重叠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跨国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国家所缴纳的税收来借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免税法、扣除法、低税法、抵免法等。 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补充] 答: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简述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2018年1月试题] 答:(1)有利于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2)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提高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4)部门预算是完整的功能预算的基础。 简述财产税的特点和功能。[补充] 答:与其他类型税种相比,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 1

2019年电大历年《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D )。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 D社会公共权力 2、我们大致可以认为,( C )以后,政府经济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A凯恩斯 B科斯 C亚当•斯密 D穆勒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纯粹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二、判断题 1、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 A ) A正确 B错误 2、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广义的政府。( B ) A正确 B错误 3、政府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具有对政府经济活动的概括,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B ) A正确 B错误 4、政府经济活动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活动是先于国家产生的。( B ) A正确 B错误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通常所说的“帕累托效率”,根据经济学原理,应该是指市场处在( C )的状态下。 A不完全竞争 B竞争失灵 C完全竞争 D完全垄断 2、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B )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市场条件。 A不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完全垄断 3、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B )是开展充分竞争、公平竞争,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的重要前提。 A信息的不对称性 B交易信息的充分性 C市场的完整性 D收入公平分配 4、199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大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是典型的( C )的政府经济决策。 A更注重经济公平 B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并举

C更注重社会公平 D盲目的 5、下列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不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的是( D ) A供电、水、电 B邮政通信 C移动通信 D微软的office系统 6、市场的不完整性使得市场需要政府干预,比较典型的市场有资本市场和( A ) A保险市场 B钢材市场 C电信市场 D木材市场 7、在我们国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反映了( C )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8、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 D ) A国家公共安全 B公共医疗卫生 C法律与道德秩序 D个人生活用品 二、判断题 1、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可达到最优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效率”( B ) A正确 B错误 2、市场机制本身可以克服各种垄断产生的竞争的不完全性,使得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状态,所以政府最好不要干预。( B ) A正确 B错误 3、公平通常可以从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方面进行理解,一般说来,经济公平比社会公平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B ) A正确 B错误 4、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府经济政策。( B )A正确 B错误 5、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是政府履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的目标。( B ) A正确 B错误 6、在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不完整性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A ) A正确 B错误 7、按照政府经济学的理论,政府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 B ) A正确 B错误 8、社会保障支出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财政的首要支出。( B ) A正确 B错误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一、单项选择 1、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 BD ) A竞争性

心得体会 拔河比赛心得体会

拔河比赛心得体会 拔河是一项有趣的竞技活动,考验的是团队的合作,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拔河的经历,它带给你怎样的体验呢,看完下面这篇拔河心得体会,你就会明了: 我是踩着点到的,班里的同学已经来了一半,都在前面等着,我们坐在那里等着比赛开始.不一会,我们的李建强老师来了,看到我们后就跑到我们这里,笑着对我们说:今天就是专门来给你们班加油来的,不知道是因为我们班一直换老师还是因为久违了的一种安心,我总觉得那句话听着好温暖. 抽签那天,我们的班长特意去洗了手,结果很幸运的抽了一个轮空,所以第一轮我们算是隔岸观虎斗吧. 比赛还未开始,就已经火药味弥漫,双方队员面面相觑,一个个脸部狰狞,好似对方欠了自己几百万,哨声一响,哗的一下子,一方就赢了,让我们这些台下人不免有些想吐槽.而输的这一方,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挂着花了几百万的痛苦,好似到嘴的鸭子又飞了,懊悔不已,好像再加把劲就可以尝到鸭子肉一样.接下来的几场比赛双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有一队竟然连女同学都上了,真是巾帼不让须眉,霸气的背影无一不透露着女汉子的本质,只是这个现实的社会告诉我们,再肥的肉,也有狼吃,也是嗖的一下.吐槽:如此认真,团结的态度真是让我敬佩! 随着最后一场的结束,我也瞬时间紧张了起来,让我想到了一句大嘴说过的话:从另一个角度看着出,感觉就是不一样哈,这就好像自己一边搂着女朋友,一边嘲笑朋友被甩,结果第二天,发现自己女朋友也跟别人

跑了,那种感觉只能俩人蹲大马路边抱头痛哭,这也就是从天堂到地狱的落差感.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总要来.赛前,李老师又跑来,给我们加油打气,这也让我信心十足.准备好后,就等裁判老师的哨声,那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度日如年,凝结的空气,放慢的时间,期待的目光,霎时间,好像周围一切的声音都越来越小,小到只剩下尖锐的耳鸣,越来越大,这一切的一切都压得自己有些喘不过来气,说时迟那时快,在我还在发愣的间隙,突然间哨声响起,等回过神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开始被拽向对方,那股力量真的很大,大到感觉自己一身的力气却丝毫帮不上忙,祸不单行,一用力才发现脚底打滑,伴随着这种情况的还有不停向那边移动的红布,就在我以为我们输定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竟然开始占据了优势,我们吃力的拽着绳子缓慢的向后移动,一步一寸(3.333厘米),一步一寸的挪,这振奋人心的形式突然间给了自己力量,呜哇呜哇的开始胡乱发力,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往后艮,又是一声尖锐的哨声响起,我们赢了! 虽说很高兴,但是比高兴更深入内心的是浑身的无力感以及连拳头都握不住疼痛感,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开始互相打气,商讨对策,因为接下来要面对的班级实力强劲,这也让我想起了李老师曾经说的那句话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在战场上蔑视敌人.虽然准备工作很充足,不过第二场还是输了,不过还是很高兴,可以同大家并肩作战,团队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好比一觉醒来我们突然间发现自己身处荒岛,没吃没喝还环绕大海,如果在这绝望的时候上帝给自己扔来一位队友,那真的会高兴的要死,不是因为有人可以跟自己倒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政府经济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l0分) 1.投票悖论 2.税收支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l0分) 1.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 )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3.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 ) A.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4.政府收入的源泉是社会总价值中( )部分。 A.转移价值 B.工资 C.转移价值和工资D.剩余产品价值 5.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 A.课税对象 B.纳税人C.计税依据 D.税目 6.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内容的是( ) A.国有企业分立 B.国有企业合并 C.国有企业核算D.国有企业分立破产

7.政府收取行政规费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B.增强行政执法力度 C.弥补财政赤字 D.配合国家有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8.现代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 ) A.英国 B.美国C.瑞典 D.德国 9.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 ) A.产出增加,利率上升 B.产出减少,利率下降 C.产出增加,利率下降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方向不确定 10.我国在对外已经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列入协定的适用税种主要包括( A.财产税 B.流转税 C.所得税 D.关税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l0分) 1.公共投资范围包括( ) A.基础产业投资 B.农业投资 C.职业教育投资D.科技开发投资 2.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 ) A.兴办的主体不同 B.前者有强制性,而后者没有 C.前者有福利性,而后者没有 D.达到的目的不同 3.公债市场功能有( ) A.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B.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C.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D.公债市场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4.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功能是( ) A.及时、足额征收预算收入 B.按财政体制的规定划缴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金库 C.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资金 D.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5.财政补贴从形式上可分为( ) A.价格补贴 B.企业亏损补贴C.税收支出 D.财政贴息 四、简述题(每题l0分,共3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