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建模技术》教学大纲(2014)
- 格式:pdf
- 大小:108.67 KB
- 文档页数:5
《3DS MAX2014》理论教学大纲适用对象:本科、高职高专适应专业:动画、建筑、相关专业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动画、建筑相关专业的必修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为考试科目。
要求学生掌握《3DS MAX2014》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性,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操作水平。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熟练掌握3DS MAX。
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参加Autodesk公司的认证考试,获得全球通用的3DS MAX证书,以适合于企业的需要。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通过课程的学习在高级制图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又为《建筑动画与特效》、《模具设计》、《室内设计》等课程服务的。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主要掌握3DS MAX的基本命令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实验技能。
主要介绍3DS MAX常用命令的使用,以建模、动画、为主,以三维设计为辅。
整个课程中穿插毛发、粒子、布料等内容,使学生能掌握三维制作整个流程。
基本知识1.了解3DS MAX的发展史以及应用领域。
2.了解3DS MAX的各种建模技术。
3.掌握3DS MAX工作界面、工具栏、对话框、视图区、命令面板操作。
基本技术应用能力1.要求熟练使用3DS MAX建模和动画2.具有熟练的建模和操作技术。
3.具有使用应用及进行修改的能力。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Auto3DS MAX 2013中文版标准培训教程》胡仁喜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五、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总学时:52,理论教学:26 实践环节教学:26)第二部分教学大纲内容与要求第1-2次课第1章 3DS MAX 2014软件介绍学习要求:1.了解软件的发展。
2.熟悉3DS MAX2014的新增功能3.3DS MAX2014的系统配置以及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13DS MAX软件的发展1.23DS MAX2014的新增功能1.33DS MAX 2014的系统配置1.43DS MAX的应用领域第2-4次课第2章3DS MAX基础知识学习要求:1、了解3DS MAX工作界面2、了解基本操作。
软件模型建设教学大纲软件模型建设教学大纲软件模型建设是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和实践。
它涉及到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测试等方面,对于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学生在软件模型建设方面的能力,我们需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软件模型建设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软件模型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软件模型建设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常用的软件模型建设方法和工具;3. 能够根据需求分析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软件模型进行建设;4. 能够进行软件模型的测试和验证,确保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5. 能够运用软件模型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二、教学内容1. 软件模型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软件模型建设的方法和技术;3. 软件模型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4. 软件模型建设的测试和验证方法;5. 软件模型建设在软件系统设计和开发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软件模型建设的方法和技术。
2. 课堂互动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项目教学。
通过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软件模型建设,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问题解答能力和思维逻辑等方面进行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
2. 作业和实验评价。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成绩,评价他们对软件模型建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项目评价。
通过学生的项目成果和报告,评价他们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和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
为学生提供一本系统全面的教材,并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便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2. 实验室设施和软件工具。
为学生提供实验室环境和软件工具,让他们能够进行实践项目和模型建设的实验。
软件建模与设计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软件建模与设计课程代码: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二、课程目标1. 掌握软件建模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理解软件建模与设计的主要方法和工具。
3. 能够运用软件建模与设计技术进行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
4. 提高软件开发质量和效率,降低软件开发风险。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1. 软件建模与设计基础- 软件生命周期与软件工程- 软件建模与设计概述- 软件建模与设计方法和工具2. 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Java、C++等)3. 结构化建模与设计- 结构化方法概述- 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 系统结构图- 事务分析与设计4. 用例建模与设计- 用例模型概述- 用例图- 用例描述- 用例驱动的软件开发5. 面向服务的建模与设计-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 服务建模与设计- 服务组合与choreography- 服务编程(如Java EE、.NET等)6. 软件建模与设计实例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与建模-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软件详细设计与编程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理论讲解、实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环节。
五、课程考核方式1. 课程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2.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10%)、作业(10%)、实验报告(10%)3. 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六、教材及参考资料1. 教材:《软件建模与设计》(待定)2. 参考资料:《UML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实践》等七、课程教学进度表(略)八、实践环节安排(略)注:本大纲为初稿,具体内容和安排可能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一)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本学习领域课程是软件测试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学生学习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及结构化程序之后开设,项目综合实训及测试综合实训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掌握软件开发的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能够运用各种软件建模进行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和管理,准确理解软件技术文档,能无障碍的阅读英文任务,能借助工具阅读及撰写英文技术文档。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Java程序设计基础》、《Java高级程序设计》、《Java Web应用开发》、《C程序设计基础》、《软件测试技术》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Java案例分析》等。
1.2课程基本理念✧根据本行业特点,注重专业素质教育;✧倡导项目驱动,强调动手实践;✧整体目标明确,教学组合灵活;✧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榜样作用;✧着眼就业岗位需求,开发有效课程资源。
本课程本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的设计理念,着重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主要体现在实际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与管理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整个课程将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及技术融入软件项目的进展中,有效应用建模手段,让原本枯燥的软件工程理论有了生动的项目载体,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的分析、设计、管理全过程,能够对软件工程思想有具体的了解,并掌握在此过程中建模技术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设计简单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能力。
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和撰写各类技术文档,阅读英文任务书,从而提高他们对中英文技术文档的阅读及撰写能力。
1.3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标准设计的主要思路:遵照课程目标,将课程分解为三大主要模块,即讲练结合模块、课内实践模块和课程设计模块。
该设计遵循了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规律和稳扎稳打原则,具有“讲”、“学”、“做”三位一体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以培养学生具有高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最终目标。
《1.1 软件建模技术概述》1. 目标概述[2分钟] (2)2. 回顾[5分钟] (2)3. 课程知识点讲解 (2)3.1. 建模[23分钟] (2)3.2. UML简介[30分钟] (3)3.3. 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 [25分钟] (4)4. 小结[5分钟] (4)5. 考核点 (4)6. 作业答案 (5)7. 扩展练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学生问题汇总 (5)9. 教学后记 (5)本节目标⏹本节主要学习以下内容:✧软件建模概述✧UML简述✧Rational Rose使用介绍⏹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软件建模的基本概念、如何使用Rational Rose。
本节重点⏹建模基本概念⏹软件建模技术基本概念⏹Rational Rose的使用本节难点⏹建模概念授课课时⏹2课时教法建议首先可以讲述在软件开发中,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在现今市场中软件开发如何进行软件设计的,从而引出建模的概念及作用。
在讲述基本概念时,应理论结合实践,以实际事例导出理论的方式讲述。
1.目标概述 [2分钟]本章主要讲述软件建模和UML的基本概念、如何使用Rational Rose以及UML的描述模型。
本节主要讲述软件建模和UML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使用Rational Rose。
2.回顾 [5分钟]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建模的实例。
[举例]3.课程知识点讲解3.1.建模[23分钟]引入:什么是模型?[给出问题]主题:1.什么是模型?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
它可以是一个对象的微缩表示、是一种用于生产某事物的模式,也可以是一种设计或一个类型,还可以是一个待模仿或仿真的样例。
模型不一定是可视化的,模型也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但是可视化模型可以更准确的展示模型所代表的含义。
《软件建模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单位:工商管理学院课程编码:总学时:48总学分:3修课方式:选修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编程教材:《UML基础与Rose建模教程》蔡敏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参考书:《UML和模式应用(原书第2版)》(美)Craig Larman.机械工业出版社《UML 与Rational Rose 2002 从入门到精通》(美)Wendy Boggs MichaelBoggs.电子工业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本课程是信管专业的专业课。
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分析建立软件模型,是软件开发人员的一项重要技能。
本课程以通用模型Zachman Framework为指导框架向学生介绍各种常用的建模技术,并在介绍建模技术之中建立软件建模的基础思想,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软件模型的全面理解。
本课程还通过例子介绍如何用UML和Rose进行项目需求分析、结构规划和生成框架代码,以及如何从现有系统逆向转出工程代码,生成Rose模型。
并分章介绍了C++、Java、Visual Basic与C0RBA/IDL和XML代码的代码生成与逆向转出工程代码。
通过本书学习,项目开发人员可以用这个全新工具紧扣用户需求,方便地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系统或根据用户需求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基础知识(2学时)1.了解软件工程概述。
2.了解建模的目的。
(二)面向对象技术与UML (4学时)1.掌握对象的分析,对象的设计。
2.掌握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分析、设计过程。
(三)Rational Rose 简介(2 学时)1.了解Rational Rose 的安装。
2,掌握Rational Rose使用介绍。
(四)UML语言和用例图(4学时)1.理解UML的构成,UML的扩展组件和UML建模的简单流程。
2.理解用例图的概念,用例图建模技术。
(五)时序建模(2学时)1.理解时序建模的基本思想。
《UML软件建模技术》课程整体考核标准(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 UML软件建模技术所属系部:计算机科学系制定人:蔡亮合作人:制定时间: 2014年5月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UML软件建模技术》课程整体考核标准本课程采用笔试加完成项目的考核方式,着重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基本思路本课程注意学生平时学习过程,考核由综合素质评价、项目任务完成、笔试考核组成,具体比例如下。
1. 综合素质评价20%:(平时表现+通用能力考核)。
2)项目任务完成50%:包含项目的子任务编程+项目的报告册3. 笔试考核30%:(期终考核)。
1.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序号考核项目考核内容与要求所占分值(分) 成绩评定(分) 1平时表现(60%)出勤情况152 作业上交情况153 回答问题情况154 专题讨论155通用能力考核(40%)团队协作能力 56 沟通交流能力 57 信息利用能力 58 时间规划能力 59 创新能力 510 软件操作能力 511 自我学习能力 512 吃苦耐劳精神 5合计100 所得分:2项目考核标准序号考核项目考核内容与要求所占分值(分)成绩评定(分)1 项目子任务(60%)任务基本功能完成402 任务创新203 项目的报告册(40%)基本规范254 规范完成很好15合计1003笔试考核内容与标准(1)考试时间与方式:期末,90分钟。
(2)考试题型与题量:15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5道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4道UML图例绘制题,每题10分,共40分(3)考试基本要求●掌握UML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UML的特点和组成;●基本具备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掌握项目用例分析方法,以及静态,动态建模方法,并绘制相关图例;●熟练操作Rational Rose软件;。
《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注:1.课程类别:选填“通识核心课/通识拓展课/通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素质拓展”2.课程性质:选填“选修/必修”3.授课语言:选填“中文/双语/全英文或其他语种”二、课程目标注:1.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选填项。
需要进行专业认证,有毕业要求指标点可参照的课程必填,无明确毕业要求指标点可参照的可不填。
三、理论教学内容注:1.思政融入点:至少写3条,简述该课程教学中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知识点(下同)。
2.学生学习预期成果: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应获得的知识、能力或素养水平(下同)3.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讨论、案例、演示等,但不限于所列,根据课程实际需要列举四、实践(实验或实习)教学1注:1.此表可用于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或某门综合实践课程2.实验类型:选填”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习类型:选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五、课程评价(一)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注:1. 课程目标在考核方式及占比:主要根据课程目标自行设计和制定多元化考核方式,表中所列仅为参考(红色数据可删除)。
但所列考核方式必须覆盖全体学生,可根据当学期具体教学情况酌情调整。
2. 各考核方式占总成绩权重: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对各考核方式占总成绩的权重予以赋值。
(二)考核方式评分标准1.课程作业评分标准2.期中/期末考试评分标准(笔试类评分标准可在大纲中按以下格式予以说明,也可在通过“试卷分析表”予以说明)注:考核方式和课程目标在考核方式中占比应与“(一)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一致。
所列考核环节,除了笔试类均须依次给出评分标准,格式同上。
笔试类课程考核评分标准可以在本课程大纲里进行说明,也可以通过提交“试卷分析表”予以说明。
六、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1、 Systems Analysis &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Fourth Edition ,机械工业出版社;(美)John W. Satzinger;Robert B. Jackson;StephenD. Burd ,2015;2、 Software engineering(9th),机械工业出版社;Ian Sommerville,2007.3、 Introduction to Systems Analysis &design,机械工业出版社,Jeffrey L Whitten, Lonnie D Bentley编著,2011年9月第一版4、《实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教程》, Edward Yourdon &Carl Argila 著, 殷人昆等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65、 Software Engine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 (Second Edition), Shari Lawrence Pfleeger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8。
《软件系统建模与UML》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1003050课程名称:软件系统建模与UML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涉及面广、实用性强的建模语言。
主要介绍面向对象建模的原理和建模的基本思想,UML的图示语法和语义,UML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工程过程,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的操作。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4学时/2.5学分先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UML系统建模基础教程》、《UML参考手册》、《UML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的特点是涉及面广、实用性强。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掌握一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之后,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建模语言——UML(统一建模语言),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能力与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面向对象建模的原理,掌握对事物的抽象能力和建模的基本思想,掌握UML的图示语法和语义,学习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工程过程,进一步理解软件工程的重要思想,并具备使用UML建模工具Rose来支持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参照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阐述本课程所承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
《UML系统建模》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要求学生具有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基础。
它为软件工程导论、设计模式、软件需求分析、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构造、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等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提供重要基础,同时也为大型应用程序的开发提共重要设计思想和技术手段。
UML的主要任务是;UML的符号、用例图、类图与对象图、交互作用图、活动图、状态图、组件图与配置图;并能运用Rose开发工具绘制UML的各种图形。
依据课堂案例中所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在建模工具的支持下,完成基于UML的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软件建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软件技术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无总学时:84学分:4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UML建模技术,并能应用于实际开发,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建模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UML建模语言组成符号的基本意义和使用,能迅速通过相关的UML图获取用户的需求,能迅速读懂程序详细设计开发文档,掌握Rational ROSE建模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与要求项目一软件建模基础知识主要内容:1、软件建模概述2、UML与Enterprise Architect建模工具3、UML建模语言基本组成重点:1、Rational Rose的使用2、软件生命周期3、软件生存期模型4、RUP5、UML的基本组成部分难点:1、软件生存期模型2、UML图基本要求:1、掌握软件建模的基本概念、如何使用Rational Rose2、掌握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以及Rational统一过程3、掌握UML的基本组成部分项目二需求建模主要内容: 1、用例图2、诚信管理论坛系统需求分析3、活动图重点:用例图、活动图难点:用例图、活动图基本要求:1、理解用例图的概念和内容2、理解活动图的概念和内容3、能够使用用例图和活动图对一个简单的系统进行需求分析项目三架构建模主要内容:1、状态图2、类3、类图与类的关系4、交互图重点:1、状态图2、交互图难点:1、状态图的绘制2、类成员的存取控制基本要求:1、掌握状态图的基本概念2、了解状态图建模方法3、掌握类的基本抽象方法4、掌握关系的基本概念5、掌握交互图的基本概念6、了解交互图的建模方法项目四应用建模主要内容:1、对象图和包2、组件图和部署图3、正向工程和逆向工程重点:1、组件图的应用:逻辑部署2、部署图的应用:物理部署3、利用Rose工具生成代码框架4、利用Rose工具从代码中生成模型难点:组件图和部署图的区别基本要求:1、掌握对象图的基本概念2、掌握组件图的基本概念3、掌握部署图的基本概念4、理解正向工程和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5、掌握使用EA工具实施双向工程的基本方法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授、启发式、讨论式、自学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40414081 《软件建模与分析》实验课名:Software Modeling and Analysis课程学分: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实验学时:8先修或同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二、本实验课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实验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内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面向对象建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练运用UML 进行软件系统的分析建模与设计建模,培养学生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软件工程专业能力。
三、实验目的与要求(1)依据需求表示进行分析,采用多种方法给出用例的实现过程。
(2)完成软件静态结构模型的建立,绘制出类图。
(3)完成软件动态行为模型的建立,绘制序列图、协作图、状态图与活动图。
(4)采用1-2种设计模式对软件结构模型进行优化。
(5)采用一种面向对象建模工具(如Rational ROSE 2.0)完成各种模型的构建。
四、实验内容(1)用例建模:采用用例文档和顺序图(或协作图)两种方法描述用例的实现过程。
(2)静态结构建膜:依据用例文档和需求描述,抽象出系统的对象和类,建立类和类之间关系的系统静态结构模型。
(3)动态行为建模:采用序列图、协作图、状态图和活动图对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描述,建立系统的行为模型。
(4)设计模式应用:运用所学的设计模式对系统结构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复用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五、实验成绩考核办法本实验课成绩占理论课成绩的10%,考核方法以实验报告和实验质量为考核依据。
六、主要仪器设备:微机,操作系统、软件建摸工具等实验环境。
七、实验消耗材料:打印纸、硒鼓等。
八、实验教材、参考资料实验教材自编《软件建模与分析实验指导书》电子版。
参考教材《UML与软件建模》徐宝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九、实验项目汇总表注:实验类型填“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选修类别填“必修”或“选修”;每组学生数填“实验过程中每套仪器设备上完成实验的学生人数”。
《软件建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定位与任务
1.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课程,相关课程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测试技术》。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实践课程,其特点是涉及面广、实用性强。
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了面向对象的知识基础上,加深对面向对象技术的理解。
能够利用UML对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为学生从事IT 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任务:本课程任务是
(1)以实际软件系统为实例,提供领域建模、用例建模、动态建模的方法,结合建模需要介绍IBM RSA的基本使用方法。
(2)通过实例,强化对UML构造符号的认识,加深对UML语义、UML表示法的理解。
(3)以一个综合实例介绍完整的建模过程。
培养学生初步的建模能力。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UML在面对对象分析和设计中的作用。
(3)了解UML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
(4)掌握如何使用UML对系统建模。
(5)掌握软件建模工具——IBM RSA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够理解软件工程文档;
(2)能够使用软件建模工具——IBM RSA对软件系统建模;(3)具备初步的UML建模能力。
(4)具备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5)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备初步的自主学习、开放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五、教材
教材:《UML软件建模技术——基于IBM RSA工具》。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课程编号:学时/学分:48 / 3 开课学期:1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课程类型: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1.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2.初步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情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自豪感;3.初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4.了解与计算机相关职业和行业的法律、法规;5.初步培养学生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入门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运算基础知识;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基础知识;4.了解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基础知识;5.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应用;6.了解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基础知识;7.了解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知识;8.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基础知识9.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10.了解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11.了解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发展趋势;12.了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相关的职业及其道德准则。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第1章绪论(2学时)1.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2信息化社会的挑战;1.3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1.4计算机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与补充标准。
第2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8学时)2.1计算机的运算基础;2.2逻辑代数基础;2.3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4程序设计基础;2.5算法基础;2.6数据结构基础。
第3章计算机硬件结构(2学时)3.1计算机系统3.2系统单元3.3输入输出系统第4章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工具软件(2学时)4.1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4.2操作系统4.3工具软件第5章计算机应用软件(2学时)5.1文字处理软件5.2电子表格软件5.3文稿演示软件第6章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2学时)6.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6.2结构化查询语言6.3数据仓库6.8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第7章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2学时)7.1多媒体7.2超文本与超媒体7.3多媒体技术第8章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2学时)8.1数据通信与连通性8.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8.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使用方式8.4internet与tcp/ip协议8.5internet的服务功能8.6web和浏览器8.7局域网的基础构架第9章软件工程(2学时)9.1软件工程的概念9.2软件开发模型9.4软件过程和过程改进第10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2学时)10.1计算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10.2保密技术10.3防御技术第11章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第12章职业道德与择业第11、12章共10课时,由企业工程师与本校任课教师共同完成。
数学建模A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01411207课程中文名称:数学建模A课程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Modeling A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开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开课学期:4总学时:32(其中理论24学时;上机8学时)总学分:2二、课程目标数学建模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尤其在应用数学能力培养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现实世界尤其是生产生活实践中,大量出现带有数量特点的实际问题需要求解和解决,这使得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模拟显得尤为突出。
本课程主要通过一些实例讲述如何利用数学的思维、理论和方法去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实现对问题的解决,使数学知识成为解决客观实际问题的重要武器。
数学建模课程试图搭建数学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桥梁,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分析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主要通过讲授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数学思维、方法及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及求解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数学的思维和概念。
同时,要建立数学的实际形象及意义,使得数学可以学以致用。
具体包括:(1) 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假设的能力;(2) 能够利用数学理论对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对现实问题的求解;(3) 具备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的领悟以及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 数学建模概述(2学时)数学建模产生的背景及其涵义,介绍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2学时)2 初等建模(4学时)2.1 核战争问题、方桌问题(2学时)2.2 市场稳定问题、遗传模型(2学时)3 微分方程模型(6学时)3.1 人口问题、捕鱼问题、广告模型(2学时)3.2 Van Meegeren的艺术伪造品、观众厅地面的升起曲线、作战问题(2学时)3.3 地中海鲨鱼问题、克罗地亚的“绿色波浪”、生物数学中的斑纹形成(2学时)4 数学规划模型(4学时)4.1 森林资源的合理开采、目标规划模型、如何投资(2学时)4.2 Van Meegeren的艺术伪造品、观众厅地面的升起曲线、作战问题(2学时)5 对策和决策模型(4学时)5.1 诺曼底战役的斗智斗勇、沿江企业的潜在风险(2学时)5.2 AIG巨额奖金风波、合作对策模型(2学时)6 图论模型(1学时)如何到世博园(1学时)7 概率统计模型(1学时)不确定问题模型、试验设计模型(1学时)8 现代方法模型(2学时)“0”和“1”污染数字的识别、中国经济的弯道减速、变电站选址问题、航迹融合问题、大米的色选问题(2学时)实验(8学时)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教学以黑板板书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
UML建模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 课程性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选修课,软件工程专业方向选修课(二)目的使学生掌握UML建模技术,并能应用于实际开发,解决实际问题(三)开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二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一)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上机实习(二) 考核方式考查四学时分配总学时: 40 学时讲授: 30 学时实验: 10 学时五教学内容与学时(一) 理论讲授第一章 UML概述1 为什么要学习UML2 UML的历史3 UML的特点4 UML的构成5 UML中的视图6 UML的应用领域7 支持UML的工具8一个UML的例子重点:UML的构成,UML中的视图难点: UML的构成学生掌握要点: UML的特点,UML的构成,UML中的视图学时数: 2学时作业: UML的构成第二章面向对象技术概述1 软件危机及软件工程2 对软件开发的基本认识3 软件的固有复杂性4 控制软件复杂性的基本方法5 面向对象技术6 面向对象领域中的基本概念重点: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难点:控制软件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学生掌握要点: 对软件开发的基本认识,控制软件复杂性的基本方法,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时数: 2学时作业:控制软件复杂性的基本方法面向对象领域中的基本概念第三章用例和用例图1 用例2 参与者3 脚本4 用例间的关系5 用例图6 用例的描述7 寻找用例的方法8 常见问题分析学生掌握要点:用例、参与者、脚本、用例间的关系、用例图、用例的描述、寻找用例的方法重点:用例间的关系、用例图、用例的描述难点:用例的描述学时数:3学时作业:3.2 3.2第四章顺序图和通信图1 交互图概述2 顺序图3 顺序图中的消息4 建立顺序图的步骤5 通信图6 建立通信图的步骤7 顺序图和通信图的比较8 工具支持9 常见问题分析重点:建立顺序图的步骤建立通信图的步骤难点:建立通信图的步骤学生掌握要点: 顺序图和通讯图的建立步骤学时数: 3学时作业: 4.1题 4.2 题 4.4题第五章类图和对象图1 类的定义2 类之间的关系3 派生属性和派生关联4 抽象类和接口5 版型6 边界类.控制类和实体类7 类图8 领域分析9 OO设计的原则10 对象图学生掌握要点:类图和对象图以及OOP设计的原则重点:理解类的意义和OO设计的原则,掌握类图的画法难点:类,OOP设计的原则学时数: 4学时作业: 5.5题 5.6 题 5.10 题第六章数据建模1 数据建模概述2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过程3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4 对象模型和数据模型的相互转换学生掌握要点:掌握数据建模的概念以及基本过程重点:掌握Rational Rose 中数据建模的方法难点: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学时数:2学时作业: 6.1题 6.3题第七章包1 包的基本概念2 设计包的原则3 包的应用学生掌握要点:掌握包的基本概念以及设计的原则重点:包的设计难点:应用包解决实际问题学时数:1学时作业: 7.1题7.4题第八章状态图和活动图1 什么是状态图2 状态图中的基本概念3 状态图的工具支持4 什么是活动图5 活动图中的基本概念6 活动图的用途7 活动图的工具支持8 状态图和活动图的比较学生掌握要点:状态图中的基本概念、活动图中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Rational Rose 中数据建模的方法难点:活动图学时数: 4学时作业: 8.1题8. 3题8. 8题第九章构件图1 什么是构件和构件图2 构件图的作用3 构件图的工具支持重点:了解构件的基本概念难点:构件图学生掌握要点:了解构件的基本概念学时数:2学时作业: 9.1题 9.5 题第十章部署图1 什么是部署图2 部署图中的基本概念3 部署图的例子学生掌握要点:了解部署图的作用重点:部署图中的基本概念难点:部署图中的基本概念学时:2学时作业: 10.4题10.5题10.11题第十一章 UML与设计模式1 为什么要使用设计模式2 设计模式的历史3 设计模式的分类4 设计模式实例5 在Rose中使用设计模式学生掌握要点:理解设计模式的概念,了解几种常用的设计模式重点:设计模式的概念难点:设计模式的概念学时数:2学时作业: 11.1题11.5题第十二章 RUP软件开发过程1 什么是软件开发过程2 RUP的历史3 6个最佳开发经验4 RUP软件开发生命周期5 RUP中的核心概念6 RUP的特点7 RUP裁剪学生掌握要点:了解RUP的思想和特点重点:RUP中的核心概念难点:RUP中的核心概念学时数:3学时作业:12.1题12.4题(二) 实验名称:《UML建模技术综合实验》(10学时)基本要求:1. 要求学生3人一组,自愿结合,对一家虚拟的Virgo医院门诊系统(或其他自选系统)进行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
《软件建模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软件建模的能力;能通过UML 图与用户进行沟通获得系统需求;能使用UML 语言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能掌握行业主流建模工具的使用方法。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主要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是《Java 核心技术》。
该课程通过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实战训练,培养学生需求分析、系统建模和系统设计等方面知识的能力,如图1所示。
基础技能专业技能项目实践图1 专业课程体系结构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载体而设计的项目化课程。
教师通过示范、并采用“讲练结合”、工学交替的方法带领学生完成“诚信管理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任务,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主流建模语言UML 与建模工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其资料收集、检查判断、合理使用工具、组织协调、语言表达、责任心与职业道德、自我保护、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软件建模技术的基本概念、UML 基本元素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UML 语言进行需求建模、框架建模和应用建模,能读懂项目模型图。
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案例的设计,引导学生掌握使用UML语言进行应用系统建模。
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教学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知识目标(1)理解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概念;(2)了解UML在面对对象分析和设计中的作用;(3)了解UML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4)掌握如何使用UML对系统建模。
2、能力目标(1)掌握使用UML对系统进行需求建模;(2)掌握使用UML对系统进行架构建模;(3)掌握使用UML对系统进行应用建模;(4)掌握主流软件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
3、素质目标(1)培养人际交流能力;(2)培养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组织和管理能力;(4)培养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课程教学总体设计本课程在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剖析和分解的基础上,将程序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地融合到该项目案例开发中,从而形成4个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单元。
《软件建模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软件建模技术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方向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课程学分:3
总学时:50
其中: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0
先修课程:UML统一建模语言,数据结构,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软件建模技术是从许多优秀的软件系统中总结出的成功的、可被反复使用的、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许多系统的设计中。
使用这些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目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已经成为软件设计开发领域的主流,而学习使用这些设计模式无疑非常有助于软件开发人员使用面向对象语言开发出易维护、易扩展、易复用的代码。
软件建模技术重点探讨在程序设计中怎样正确使用著名的“23个设计模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
1)深刻地理解面向对象设计原则,正确应用软件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软件设计过程中使用好这些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统一建模语言基础知识
1.基本教学内容
(1)UML简介
(2)类图、顺序图和状态图
2.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所用到的UML建模工具。
教学重点:类图、时序图、活动图。
教学难点:活动图。
(二)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1.基本教学内容
(1)面向对象基本原理
(2)单一职责原则、开闭原则、里氏代换原则、依赖倒转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合成复用原则、迪米特法则等7条设计原则
(3)Java环境介绍
2.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理解7条设计原则,并且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Java软件开发平台。
教学重点:7条设计原则。
教学难点:7条设计原则
(三)创建型模式
1.基本教学内容
(1)简单工厂模式
(2)工厂方法模式
(3)抽象工厂模式
(4)建造者模式
(5)原型模式
(6)单例模式
2.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掌握以上6种创建型模式的概念、方法及基本原理。
重点掌握针对不同的案例准确选取恰当的设计模式。
教学重点:模式结构分析与模式实例解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案例准确选择恰当的设计模式。
(四)结构型模式
1.基本教学内容
(1)适配器模式
(2)桥接模式
(3)组合模式
(4)装饰模式
(5)外观模式
(6)享元模式
(7)代理模式
2.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掌握以上7种结构型模式的概念、方法及基本原理。
重点掌握针对不同的案例准确选取恰当的设计模式。
教学重点:模式结构分析与模式实例解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案例准确选择恰当的设计模式。
(五)行为型模式
1.基本教学内容
(1)职责链模式
(2)命令模式
(3)解释器模式
(4)迭代器模式
(5)中介者模式
(6)备忘录模式
(7)观察者模式
(8)状态模式
(9)策略模式
(10)模板方法模式
(11)访问者模式
2.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掌握以上11种行为型模式的概念、方法及基本原理。
理论联系实际,掌握针对不同的案例准确选取恰当的设计模式。
教学重点:模式结构分析与模式实例解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案例准确选择恰当的设计模式。
(六)综合应用
1.基本教学内容
(1)案例背景
(2)案例分析
(3)设计模式选择
(4)应用实现
2.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实例将设计技术串联起来,理解设计模式的精髓和整个流程。
教学重点:综合应用前面介绍的设计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模式的精髓和模式的综合应用。
三、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
序号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1统一建模语言2
2面向对象设计原则2
3创建型模式122
4结构型模式144
5行为型模式104
6综合应用自学
合计4010
四、本课程课外学习与修学指导
课堂配有大量的实际应用例子,学生采用边学边练的方式学习。
上机实验随理论课的进度穿插进行,课时分配可根据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灵活安排。
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强调理论、实验辅助,通过实例的学习演练,使学生全面认识软件设计模式的应用技巧。
该课程理论性较强,需要多参考相关书籍,并多上机练习,充分理解各种设计模式。
五、本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本课程的考核是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相结合。
最后成绩=上课出勤*1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
其中期未考试总分100分,基础题占60%,中等难度题占30%,较难题占10%。
考试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简单应用题、综合设计题等。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刘伟编著,《设计模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1]郑阿奇主编,《软件秘笈----设计模式那点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Partha kuchana著,王卫军等译《Java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模式标准指南》,电子工业出
版社,2006
[3]耿祥义编著,《Java设计模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Steven等著,龚波等译《Java设计模式》,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Erich等著,李英军等译《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双语版),机械
工业出版社,2009
[6]Doug Lea著,赵涌等译《Java并发编程——设计原则与模式》(第二版),中国电力出
版社,2004
[7]阎宏编著,《Java与模式》,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蔡敏、徐慧慧、黄炳强编,《UML基础与ROSE建模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9]吴建、郑潮、汪杰编,《UML基础与ROSE建模案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大纲撰写人:程细柱
大纲审阅人:程细柱
教学系主任:蒋昌金
编写日期: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