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与诊断维修
- 格式:doc
- 大小:592.50 KB
- 文档页数:23
第八章安全气囊的结构与检修第一节元件位置及电路安全气囊(SRS)元件位置见图8-1,系统电路见图8-2至图8-4。
图8-1安全气囊元件位置1-乘客侧安全气囊组件;2-左前碰撞传感器;3-右前碰撞传感器;4-SRS电脑;5-数据传输连接器;6-螺旋电缆;7-驾驶侧安全气囊组件图8-2 SRS控制原理图1-点火开关(IG1);2-多用途保险丝;3-组合仪表(SRS警示灯);4-数据传输连接器;5-连接器锁紧开关(ON:锁紧;OFF:未锁);6-模数/数模转换器;7-电源电路;8-模拟G传感器;9-警示灯驱动电路;10-连接器锁止探测电路;11-检测仪接口电路;12-备用电容器;13-微处理器;14-安全G传感器;15-驾驶侧安全气囊驱动电路;16-乘客侧安全气囊驱动电路;17-前碰撞传感器接口电路;18-螺旋电缆;19-驾驶侧气囊组件;20-乘客侧气囊组件;21-左前碰撞传感器;22-右前碰撞传感器图8-3 SRS电路(一)1-熔丝链;2-点火开关;3-接充电、点火系统;4-储备连接器;5-转向信号灯及危险警示灯;6-SRS电脑;7-备用电容器;8-模数/数模转换器;9-电源电路;10-模拟G传感器;11-微处理器;12-MuT-II接口电路;13-安全G传感器;14-数据传输连接器图8-4 SRS电路(二)1-多用途保险丝;2-接制动警示灯、灯光监控器/点火钥匙未拔提示器/安全带未系警示器/仪表/安全带警示灯;3-组合仪表;4-连接器锁紧开关(0N:锁止;0FF:未锁止);5-警示灯驱动电路;6-连接器锁紧探测电路;7-微处理器;8、9-安全气囊驱动电路;10-螺旋电缆;11-右前碰撞传感器;12-左前碰撞传感器;13-驾驶侧气囊组件;14-乘客侧气囊组件第二节故障诊断一、故障码的读取与清除1.读取故障码在连接或拆下检测仪之前,应关闭点火开关。
将检测仪连接到数据传输连接器上,然后读取故障码。
2.清除故障码将检测仪连接到数据传输连接器上,清除故障码。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帕萨特汽车安全气囊故障诊断与检修学生姓名:X X X学号:专业:汽车服务工程年级:指导教师:X X X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II)1绪论 (1)1.1安全气囊的发展 (1)1.2安全气囊的重要性 (2)1.3安全气囊的种类 (2)2帕萨特汽车安全气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2.1帕萨特轿车安全气囊的组成 (4)2.2帕萨特轿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10)2.3帕萨特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 (11)3 帕萨特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故障的检修与排除 (14)3.1帕萨特轿车安全气囊系统检修注意事项 (14)3.2帕萨特轿车安全气囊故障诊断方法 (18)3.3帕萨特轿车安全气囊系统故障诊断步骤 (22)3.4帕萨特轿车安全气囊系统元件检修 (15)3.5帕萨特轿车安全气囊故障诊断案例分析 (24)4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 (26)4.1安全气囊的智能化 (26)4.2安全气囊的绿色环保化 (26)4.3安全气囊的虚拟技术化 (27)4.4安全气囊的小型、轻型化 (27)4.5安全气囊的保护全方位化 (27)结论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帕萨特汽车安全气囊故障诊断与检修摘要汽车安全气囊是汽车安全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性能是乘员生命的有力保障。
本文以帕萨特轿车安全气囊为例,主要对轿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作用、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检修与故障诊断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安全气囊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诊断,对提高轿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可靠性有一定的见解。
在基础维修知识方面,分别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的故障诊断基本流程,检修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安全气囊;组成及工作原理;检修与故障诊断Passat car airbag fault diagnosis and maintenanceAbstractAuthor:Zheng Zhi-HuiTutor:Hao Meng-Jun Automobile safety airba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safety performance, it is the strong safeguard passenger life. In this paper,Passat car airbag as an example, the main development, the airbag systemfunction, classification,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maintenance and fault diagnosi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common failures of the airbagis analyzed diagnosis, have certain opinion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automobile safety airbag system. On the basis of repair knowledge,respectively introduces the fault of automobile safety airbag diagnosisprocess, maintenance method an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Key words:safety air bag;the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maintenance and fault diagnosis1 绪论1.1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安全气囊的使用已有50年的历史,它对减少撞车伤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在民用车辆上采用之后,安全气囊时下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设备,安全气囊的数量已经成为衡量车辆安全性的参照之一,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原理到底怎样?安全气囊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打开?它有哪些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说。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安全气囊是“辅助约束系统”(SRS)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
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通常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结构示意图常用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等组成,下面逐一为大家介绍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安全气囊传感器一般也称碰撞传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
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还可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
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两种。
第二节汽车安然气囊安然系统道理与维修一、安然气囊系统的布局构成安然气囊系统的主要电子元器件有ECU、碰撞传感器〔集中式系统安设于ECU内部,分散式系统安设在ECU外部〕、警示装置、安然气囊组件、乘员位置传感装置及接头和线束等。
二、安然气囊系统典型ECU布局对於单点碰撞传感-集中式安然气囊ECU,采用了与放大和滤波电路相关联的电子加速度计〔传感器〕,能不变地保持对汽车加速度跟踪〔即能按照汽车的加速度成比例地输出电压〕。
与单片微机相关联的装置包罗:电源供应装置,给所有的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属於这局部的两个重要电气装置包罗电荷泵和能量贮备〔又称备用电源,在碰撞过程中,一旦蓄电池连接松脱,仍能提供足够的贮电容量触发引爆管使安然气囊张开〕。
电荷泵具有提升能量贮备电压,使其高於汽车工作电压的能力。
当蓄电池、充电系统或发电机呈现故障时,电荷泵能维持能量贮备装置的最低工作电压。
别的,在提升能量贮备电压的同时,能检测引爆路电阻偏高等类似的故障;供单片微机监控用的监视计时器;供警示灯控制和故障诊断用的接口电路;触发司机或乘客侧充气组件的引爆电路。
引爆路一般由ECU内部电路及ECU的外部元器件组成。
外部元器件有:接头、电缆、滑环/盘簧〔仅司机路才有〕引爆管,对於分散式安然气囊系统还有电子机械碰撞传感器等。
ECU监控的首要任务,是在碰撞过程中监测可能阻碍成功引爆安然气囊的所有故障;进一步的任务是监测使安然气囊发生致伤、甚至致死的不当令引爆;与ECU 集成在一起的机-电安然传感器;选择输入电路。
“选择输入〞是用来向安然气囊ECU提供乘客座位、司机和乘客安然带的状态信息,这些信息经ECU处置後,除了具有前面提到能改变安然气囊充气速率的功能外,还有安然按捺功能。
对於乘客安然气囊,只有在乘客座位被占用、乘客安然带扣上以及安然气囊在较高阈值的情况下,才会引爆充气。
将司机安然气囊与乘客安然气囊分开控制,可以减少安然气囊不必要的张开;便利接入外部诊断设备,帮忙维修的串行数据线路。
安全气囊知识安全气囊系统的故障诊断安全气囊系统属于微机控制的电控系统,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安全气囊知识,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安全气囊知识——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典型的气囊系统包括二个组成部分:探测碰撞点火装置(或称传感器),气体发生器的气囊(或称气袋)。
当传感器开关启动后,控制线路即开始处于工作状态,并借着侦测回路来判断是否真有碰撞发生。
如果讯号是同时来自两个传感器的话才会使安全气囊开始作用。
由于汽车的发电机及蓄电池通常都处于车头易受损的部位,因此,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皆具有自备的电源以确保作用的发挥。
在判定施放安全气囊的条件正确之后,控制回路便会将电流送至点火器,借着瞬时快速加热,将内含的氮化钠推进剂点燃。
在近乎爆炸的化学反应快速发生的同时,会产生大量无害的以氮气为主的气体,将气囊充气至饱满的状态,并借着强大的冲击力,气囊能够冲开方向盘上的盖而完全展开,以保护驾驶者头部不受伤害。
同时在推进剂点燃的过程之中,点火器总成中的金属网罩可冷却快速膨胀的气体,随即气囊可由设计好的小排气口排气,以发挥逐渐缓冲功能,并避免在车身仍继续移动时阻碍碰撞后的视线安全性能。
1953年8月18日,J.W.HETRICK取得了第一个美国安全气囊的专利权,但是直至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FMVSS208)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并开始实施。
从此以后,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的车身结构等在技术上取得了不断突破。
随着CMVDR294碰撞安全法规在中国开始实施,国内消费者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构成:汽车安全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更能体验到行车的乐趣。
最初的安全带是由瑞典人发明的。
安全气囊的出现要晚一些,它是由折叠好的气囊(安装在方向盘上)、充气器、点火器、氮气固态粒子和相应的线束连接而成的,其中,检测碰撞强度的加速度传感器集成在安全气囊控制器内。
工作过程:当碰撞发生时,控制器根据传感器发出的加速度信号,识别和判断碰撞的强度,当碰撞强度达到设计条件时,引爆气囊的传感器迅速触动点火器引爆氮气固态粒子,形成迅速膨胀的气袋,以缓冲前排乘客所遭受的冲击力度,主要保护其头部不受伤害。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详解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为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主要有操纵稳定性、制动性能、平顺性等,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目前主要有安全带、安全气垫、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Airbag RestraintSystem,以下简称安全气囊)等。
由于现实的复杂性,有些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被动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性的研究成果,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造价不高,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为了说明安全气囊的基本原理,这里首先说明汽车发生事故时造成乘员伤亡的原因。
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汽车和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一次碰撞,一次碰撞的结果导致汽车速度急剧下降,速度从35km/h降到零的时间约150ms左右;乘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的碰撞称之为二次碰撞,由于惯性的作用,当汽车急剧降速时,乘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于是就发生了乘员和方向盘、仪表板、挡风玻璃等之间的碰撞,从而造成了乘员的伤亡.汽车安全气囊的基本思想是,在发生—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在乘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袋子,使乘员扑在气袋上,避免或减缓二次碰撞,从而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由于乘员和气袋相碰时,因振荡造成乘员伤害,所以一般在气囊的背面开两个直径25mm 左右的圆孔。
这样,当乘员和气整相碰时,借助圆孔的放气可减轻振荡,放气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可以很快地吸收乘员的动能,有助于保护乘员。
安全气囊一般由传感器(sensor)、电控单元(ECU)、气体发生器(inflator)、气囊(bag)、续流器(clockspring)等组成,通常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做在一起构成气囊模块(airbag module)。
中档以上车型装备了司机侧安全气囊,当汽车发生严重正面碰撞时,分体式汽车安全气囊用于减轻驾驶员可能遭致的伤害。
本产品为正面单点电子式气囊系统,特点是传感器和控制电路集于一体(在控制盒内),产气剂为烟火剂。
产品依据《汽车安全气囊装置》(Q/JL001—2001)标准设计制造。
一、主要部件产品主要包括方向盘总成,驾驶员气囊组件,线束总成,螺旋电缆总成、控制器(ECU)总成。
当汽车钥匙开关打到2档时,安全气囊系统启动,ECU按预定程序进行自检,若指示灯亮4秒左右,然后熄灭,表示自检通过、系统正常,此后ECU便进入监控状态;若指示灯出现间断闪动或常亮,表示自检未通过、系统不正常。
正常行驶过程中(包括在各种路面和干扰情况下) ECU不发出点火指令,气囊不作用;汽车发生严重前向撞车, ECU适时发出点火激励,激发气囊组件展开气囊,来吸收驾驶员的部分碰撞能量,减轻乘员可能遭受的伤害,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二、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a. 使用环境温度(-35~+85)℃。
b. 工作电压(12±3)V。
c. 当系统自检出现故障时,系统将停止工作。
d. 自检时间内(约4秒),系统不对撞车信息进行分析及发出点火指令;自检完成后,系统才开始正常工作。
e.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要实现理想安全保护效果,必须要求驾驶员正确配系安全带且坐姿端正。
三、主要性能技术特性a. 当汽车所发生的前向撞车的碰撞强度小于汽车以(13±1)km/h的速度与一个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刚性固定壁相撞的碰撞强度时,气囊系统不作用。
b. 当汽车所发生的前向撞车的碰撞强度大于汽车以(23±1)km/h 的速度与一个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刚性固定壁相撞的碰撞强度时,气囊系统应及时可靠作用。
c. 当汽车所发生的前向撞车的碰撞强度界于汽车以(13±1)km/h和(23±1)km/h 的速度与一个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刚性固定壁相撞的碰撞强度之间时,系统处于模糊控制状态,气囊系统可能作用,也可能不作用,都属于正常。
浅谈安全气囊系统的使用及检测维护-1气囊的简介1953年8月18日,J.W.HETRICK取得了第一个美国安全气囊的专利权,但是直至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FMVSS208)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并开始实施。
从此以后,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的车身结构等在技术上取得了不断突破。
在美国,安全气囊是作为被动约束系统开发的,要求安全气囊能够对人体的头、颈、胸部进行全面保护,并且要保护未系安全带的乘员。
这种安全气囊产品的明显特征是气袋容积大、点火门槛值较低。
欧洲在开发安全气囊产品时,安全带(最初的安全带是由瑞典人发明的)已经强制佩戴,将安全气囊作为辅助约束系统SRS(SupplementalRestraintSystem)。
SRS的明显特征是气袋的容积较小,点火门槛值较高。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为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主要有操纵稳定性、制动性能、平顺性等;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严重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目前主要有安全带、安全气垫、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AirbagRestraintSystem,以下简称安全气囊)等。
由于现实的复杂性,有些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被动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性的研究成果,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造价不高,所以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随着CMVDR294碰撞安全法规在中国开始实施,国内消费者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北美,安全气囊是强制性配置,而在欧洲和我国,安全气囊并不作为强制性配置)。
现在在我国装车的安全气囊系统,控制单元设置的点火门槛值大部分是按照SRS的设计理念设置的。
驾驶员气囊放在转向盘毂内,有一个完整光洁的装饰外罩;乘客气囊则藏在仪表板内,发生前碰撞或近似前碰撞事故时,固装在组件内的气囊以规定方式冲破外罩充气膨胀。
汽车安全气囊故障的排查与维修在现代社会,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
为了保障驾驶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汽车安全气囊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车辆中。
然而,正因为其复杂的工作原理和部件组成,安全气囊也会出现故障。
本文将介绍汽车安全气囊故障的排查与维修方法。
一、常见的安全气囊故障与排查方法1. 安全气囊未触发或触发时间延迟当安全气囊未在事故发生时触发,或者触发时间延迟超过合理范围时,首先需要检查气囊系统的连接线路是否正常。
排查方法如下: - 检查气囊系统的电源线路是否接触不良或损坏;- 检查控制模块是否存在硬件损坏或程序错误;- 检查安全气囊触发传感器是否受到损坏或误差干扰。
2. 安全气囊意外触发或触发延迟过长某些情况下,安全气囊可能会出现误触发或持续触发的故障。
解决方法如下:- 检查气囊系统是否存在短路或回路打开情况;- 检查安全气囊的传感器是否受到冲击或撞击造成了误触发;- 检查控制模块的软件和硬件是否存在故障。
3. 安全气囊系统灯常亮或闪烁当车辆启动后,安全气囊系统指示灯常亮或闪烁时,可能意味着存在隐患或系统故障。
排查方法如下:- 使用故障诊断仪对车辆的安全气囊系统进行检测,获取详细的故障码;- 根据故障码找到相应的故障原因,进行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 清除故障码并重新检测,确保故障已得到解决。
二、汽车安全气囊故障的维修方法1. 替换故障部件在排查过程中,如果确定存在故障的部件,应及时进行更换。
例如,如果传感器出现故障,应购买相应型号的传感器来替换。
2. 修复线路问题如果发现线路接触不良、断开或短路等问题,需要修复线路。
可以使用导线连接器或绝缘胶带对线路进行修复。
3. 重置气囊系统在故障排查和维修完毕后,为了保证系统正常工作,需要对汽车的气囊系统进行重置。
可以使用专业的诊断仪进行系统重置操作。
总结:汽车安全气囊故障的排查与维修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故障,建议寻求专业汽车维修技师的帮助。
1. 绪论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汽车的保有量迅速增加,使得汽车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而交通事故往往是意外发生的,发生时间极短,人不可能有反应时间来主动保护自己,只有靠被动安全装置来减少事故对人体的伤害。
现代汽车上所使用的被动安全装置主要有安全带、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等。
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汽车安全带将乘员“束缚”在座椅上,可减少汽车正面碰撞时由于巨大的惯性力所造成的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防撞式车身可在吸收汽车动能的同时减缓驾乘人员移动的程度,并保证驾乘人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减轻二次碰撞造成的伤害;而安全气囊将避免乘员与转向盘、仪表板、风窗玻璃等之间所发生的二次碰撞,防止驾乘人员受到严重的脑和胸部损伤,以降低在正面或侧面碰撞中驾乘人员的伤亡率。
2. 帕萨特安全气囊系统的功用及组成2.1 帕萨特安全气囊系统的功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upplermental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是一种辅助保护系统,它包括传感器总成、充气器、折叠的气囊、点火器、固态氮、警告灯等。
一般来说,驾驶员处的安全气囊是存放在方向盘衬垫内,因此,当您看见方向盘上标有“SRS”或“Airbag”字样,就可知此车装有安全气囊。
当汽车受到前方一定角度内的高速碰撞时,装在车前端的碰撞传感器和装在汽车中部的安全传感器,就可检测到车速突然减速,并将这一信号在0.01秒之内迅速传递给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电脑。
电脑在经过分析确认之后,立即引爆安全气囊包内的电热点火器(即电雷管),使其发生爆炸,这一过程一般只需0.05秒左右。
点火器引爆之后,固态氮粒迅速气化,大量氮气立即吹涨气囊,并在强大的冲击力之下,气囊冲开方向盘上的盖而完全展开。
这样就在驾乘人前形成一个“气垫”,在驾乘人员撞击到气囊上时,内部的氮气就会因受压而从气囊上的小孔排出,从而减缓撞击力,不至于伤害驾乘人员。
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原理与维修一、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原理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是由安全气囊、气囊控制单元和传感器三部分组成的,主要作用是在车辆撞击时,保护乘员不受二次撞击伤害。
1.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汽车安全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充气实现缓冲,减少乘员碰撞力。
安全气囊一般由气囊套、气体发生剂和气囊衬板三部分组成,其中气体发生剂在撞击后迅速释放气体,使气囊在0.03秒内充气。
2.气囊控制单元气囊控制单元是安全气囊安全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接收车辆撞击信号,判断是否需要充气,如果需要,向气体发生剂发出充气信号。
气囊控制单元一般位于车内中控台或车辆电路分箱中。
3.传感器传感器是安全气囊安全系统的关键部分之一,负责检测车辆发生撞击的情况。
传感器通常安装在车身前、侧和后方,通过感应车身的加速度和变形程度,判断撞击力量和方向,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气囊控制单元。
二、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维修1.安全气囊维修安全气囊一般不需要定期保养,但在车辆发生碰撞后,需检查气囊是否正常充气。
检查时,可以观察气囊表面是否有明显损伤,以及气囊是否正常充气完整展开。
如果气囊出现损坏或充气不完整,需要更换气囊,气囊更换时需要将电池断开防止误操作。
2.控制单元维修气囊控制单元一般不需要维修,但当控制单元出现故障导致气囊无法正常充气时,需更换控制单元。
在更换控制单元时,需要选择原厂配件,严格按照更换流程操作,以保证安全气囊系统的正常运行。
3.传感器维修传感器的检查和维护一般由汽车维修点完成,需要检查传感器是否正常灵敏,是否有积尘或损坏。
如果传感器出现故障,需要更换传感器。
汽车安全气囊安全系统对于车辆的安全至关重要,需要定期检查和合理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任何时候,如果安全气囊出现异常,建议尽快联系专业的汽车维修点进行维修和更换。
浅析丰田花冠安全气囊的原理与检修-1.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当汽车遭受碰撞导致减速度急剧变化时,气囊迅速膨胀,在驾驶员、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铺垫一个气垫,利用气囊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吸收人体惯性力昌盛的功能,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程度。
2.丰田花冠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1传感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丰田花冠安全气囊传感器按其结构是机电式。
按其功用分为防护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
碰撞传感器和中央碰撞传感器串联在一起,作用都是检测车辆发生碰撞时的惯性力或减速度值,并将信号输到SRS电脑。
但碰撞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遭受碰撞的激烈程度,其信号是提供电脑判断是否引爆点火剂而使气体发生剂给气囊充气。
防护碰撞传感器的作用是防止碰撞传感器短路而造成气囊误膨开,其信号是提供给电脑确定是否发生碰撞。
2.2电子控制单元SRS有两个电源:一个是汽车电源;另一个是备用电源。
备用电源用于当汽车电源与SRS逻辑之间的电路切断后,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安全气囊系统供电,保持SRS的正常功能。
当汽车遭受碰撞而导致蓄电池和交流发电机与SRSECU之间的电路切断时,逻辑备用电源能在6s内向ECU供给电能,保持ECU能测出碰撞、发生点火指令等正常功能。
点火备用电源能在6s内向点火器供给足够的点火能量引爆点火剂,使充气剂受热分解给气囊充气。
时间超过6s后,备用电源供电能力降低,ECU备用电源不能保证ECU测出碰撞和发出点火指令。
点火备用电源不能供给最小点火能量,安全气囊不能充气膨开。
2.3执行器2.3.1气囊组件气囊组件主要由气体发生器、点火器、安全气囊、饰盖和底板组成。
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组件位于转向盘中心处,乘客侧安全气囊组件位于仪表板右侧手套盒上方。
2.3.1.1气体发生器该装置突出的特点是易燃易爆品,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使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
2.3.1.2点火器点火器外包铝箔,安装在气体发生器内部中央位置。
点火剂包括引爆炸药和引药。
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测与维修摘要:本文主要讲解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
让驾驶员了解SRS的工作状况,可以知道安全气囊是否工作正常,了解工作条件才能不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减少危险性。
了解安全气囊可以给维修带来方便。
关键词: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诊断故障维修一、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当汽车遭受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时,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
以正面碰撞为例,说明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当汽车遭受前方一定角度范围内的碰撞时,安装在汽车前部和SRS ECU内部的碰撞传感器都会检测到汽车突然减速的信号,并将信号输入SRS ECU,以便判断是否发生碰撞。
当汽车遭受碰撞且减速度达到设定值时,SRS ECU发生控制指令将气囊组件中的点火器电路接通,电雷管引爆使点火剂引爆时,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充气剂受热分解并释放出大量氮气充入气囊,气囊便冲开气囊组件上的装饰盖板鼓向驾驶员和乘客,使驾驶员和乘客面部和胸部压靠在充满气的气囊上,在人体与车内构件之间铺垫一个气垫,通过气囊产生变形和排气节流来吸收人体碰撞产生的动能,从而达到保护人体之目的。
二、安全气囊的诊断1.弄清SRS类型,仔细观察警示灯的闪烁情况。
按点火方式分:(1)机械式—红旗轿车及1993年前生产的丰田CORONA轿车等;(2)电信号式—由SRS电脑控制触发点火信号。
目前绝大多数轿车SRS都采用此种类型。
按气囊布置分:(1)单安全气囊(只装在驾驶员侧);(2)双安全气囊(驾驶员侧和乘客侧各有1个安全气囊);(3)后排安全气囊(装在前排座椅上);(4)侧面安全气囊(装在车门上或座椅扶手上,防止乘员受侧面撞击)。
不同类型的安全气囊其结构、性能都不会相同,其维修方法也不尽相同。
2.调故障码。
一旦弄清是SRS有故障,调取SRS故障码是简便、快捷诊断故障的方法,但有些车型调SRS故障码需要专用仪器,还需要故障码表,如果手头既无仪器又无故障码表,只好按下述方法靠检查和用简单仪器参数测试来诊断故障。
汽车SRS的工作原理与检修SRS是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upplerme ntal Restrai ntSystem)的简称,是现代汽车安全防护技术的高科技产品。
是用于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一种安全装置,即一种辅助保护系统。
当汽车遭受碰撞导致减速度急剧变化时,气囊迅速膨胀,在驾驶员、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迅速铺垫一个气垫,利用气囊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亡的程度。
1 SRS 的组成它是由碰撞传感器、控制单元、气囊组件及诊断控制器等组成。
(1)碰撞传感器。
它是用来检测车辆发生碰撞时的减速度或惯性力,并将信号送给控制单元。
当碰撞生产很大的速度变化,足以使SRS膨胀时,碰撞传感器将线路接通。
SRS中通常设有3〜5 只碰撞传感器,分别安装在车身前部和中部。
以便撞车时传递准确撞击信息给电控单元,发出指令点燃膨胀气体发生器中的充气剂:叠氮化钠,使气囊膨胀。
(2)控制单元。
通常称为SRS电脑,安装于档位操作杆前面或后面的装饰板内、后排座椅下面中部位置或后备箱内。
是连续监测汽车行驶过程中碰撞传感器输送来的信号,经计算和逻辑判断处理,确定是否发生碰撞。
当判断结果为发生碰撞时,立即发出指令使SRS膨胀(3)气囊组件。
目前汽车最普遍装备有驾驶座气囊组件和前排乘员座气囊组件。
驾驶座气囊组件主要由气囊装饰盖、气囊、气体发生器和装在气体发生器内部的点火器(电子雷管)组成。
驾驶座气囊组件安装在转向盘的中央,前排乘员座气囊组件安装在副驾驶员座椅正前方的仪表台上。
气囊在静止状态时,像降落伞未打开时一样折叠成包,安放在气体发生器上部与气囊盖之间。
驾驶座SRS的容积约为60L,前排乘员座SRS的容积约为180L。
(4)诊断控制器。
用来监视气囊系统,通过指示灯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故障代码来显示测试结果。
仪表盘上的SRS指示灯可直接向驾驶员提供信息。
车辆每次启动,诊断控制器都自检。
若系统正常,警示灯亮几秒后自动熄灭;若出现故障,仪表盘的气囊警示灯会常亮或闪烁,警示驾驶员。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实践报告题目/实践名称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与诊断维修专业/ 班级汽车检测与维修,08103学生姓名王海龙学号04企业指导教师穆伟东校内指导教师夏英慧起止时间2010-6至2011-4实习单位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目录摘要 (2)Abstract (2)第一部分绪论1. 引言 (3)2.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概况 (4)第二部分安全气囊相关介绍 (5)1. 安全气囊的作用 (6)2. 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 (6)3. 安全气囊的分类 (7)第三部分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 全气囊的组成和元理 (8)2.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14)3. 安全气囊使用注意事项 (15)第四部分收获与体会 (22)参考文献 (23)摘要1953年.J.W.HETRICK取得了第一个美国安全气囊的专利权,但是直至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FMVSS208)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并开始实施。
从此以后,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的车身结构等在技术上取得了不断突破。
随着CMVDR294碰撞安全法规在中国开始实施,国内消费者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AbstractIn 1953 J.W.HETRICK.k USA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ame will be the most worthy of record, one year.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irst Chinese from time to time according to the cyclical nature of the special laws, as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ning, the second year, this year's always the economy in 2002 will be similar to that blowout, while the trading volume and the sale of both the greater maturity; This year two Chinese brands started to stand up battle, from loss to profit after surging during the first essential to consolidate forces;3 year of the new energy strategy has been the global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a comprehensive down to the practice, often begin to accept the test of a crucial year.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与诊断维修第一部分绪论1.引言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汽车的保有量迅速增加,使得汽车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而交通事故往往是意外发生的,发生时间极短,人不可能有反应时间来主动保护自己,只有靠被动安全装置来减少事故对人体的伤害。
现代汽车上所使用的被动安全装置主要有安全带、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等。
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汽车安全带将乘员“束缚”在座椅上,可减少汽车正面碰撞时由于巨大的惯性力所造成的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防撞式车身可在吸收汽车动能的同时减缓驾乘人员移动的程度,并保证驾乘人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减轻二次碰撞造成的伤害;而安全气囊将避免乘员与转向盘、仪表板、风窗玻璃等之间所发生的二次碰撞,防止驾乘人员受到严重的脑和胸部损伤,以降低在正面或侧面碰撞中驾乘人员的伤亡率。
2.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概况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一汽-大众在长春和成都共有二大生产基地,包括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成都分公司)和发动机传动器厂。
其中长春基地位于中国长春西南部,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已形成年产66万辆的生产能力;成都基地位于成都市东南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81.3万平方米,2009年5月8日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一期生产规模为年产15万辆。
第二部分安全气囊的相关介绍1.安全气囊的作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迅速减速直至停止,但车内乘员仍以原来速度向前运动。
如果乘员未系安全带,就可能发生乘员和转向盘、仪表板和风窗玻璃等之间的碰撞,造成严重的伤害;如果乘员系上安全带,则他们将逐渐减速,因此作用到他们身上的撞击力将减轻。
但在严重的碰撞事故中,虽然系上安全带的碰撞力比未系安全带少了很多,但乘员仍可能会撞到车室内部物件而造成伤害。
如果此时装在转向盘或仪表板内的气囊充气弹出,就可以保护乘员减少与车内物相撞的可能性,更均匀地分散头部、胸部的碰撞力,吸收乘员的运动能量,从而起到补充安全带效果的作用。
大量统计和实测数据表明:在汽车相撞时,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左右,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
2.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根据德国BOSCH公司在奥迪轿车上实验研究表明:当汽车以30km/h的速度与前面障碍物相撞时,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过程如图1-1所示。
碰撞(发生)10ms时,安全气囊系统达到引爆极限,气囊组件中的电爆管引爆点火剂并产生大量热量,使充气剂(叠氮化钠药片)受热分解。
此时,驾驶员由于惯性仍然坐在原位,如图l-1a所示。
撞20ms时驾驶员开始移动,但还没有接触到气囊。
碰撞40ms时,气囊已完全涨起,体积最大,驾驶员向前移动,安全带斜系在驾驶员身上并靠紧,部分冲击能量被吸收,如图1-1b所示。
碰撞60ms时驾驶员已经开始接触气囊。
碰撞80ms时,驾驶员头部及身体上部压向气囊,气囊背后的排气孔在人和气体的压力下排气,利用排气节流作用吸收人体与气囊之间弹性碰撞所做的功,如图l-1c所示。
碰撞110ms时,大部分气体已排出,驾驶员身体上部回到座椅靠背上,汽车前方恢复视野,如图l-1d所示。
碰撞l20ms时,碰撞危害解除,车速降低至零。
由此可见,在安全气囊工作过程中,气囊动作时间极短。
从开始充气到完全充满的时间约为30ms;从汽车遭受碰撞开始,到气囊收缩为止,所用时间也极为短暂,仅为120ms左右,而人的眼睛眨一下所用时问约为200ms左右。
因此,安全气囊动作的状态和经历的时间无法用肉眼来确认。
3.安全气囊的分类按照安全气囊系统中气囊的数量分类,可分为单气囊系统、双气囊系统和多气囊系统。
单气囊系统只在驾驶员转向盘上安装一个安全气囊,仅起保护驾驶员的作用;双气囊系统在驾驶员转向盘和前仪表台上各安装一个安全气囊,保护驾驶员和前排乘员;多气囊系统,除了在驾驶员转向盘和仪表台上各安装一个安全气囊外,有些高级轿车还在车门上、座椅侧面也分别安装安全气囊。
按照安全气囊引爆控制方式分类,可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类。
机械式安全气囊采用机械方式检测和引爆气囊,目前已很少使用。
而电子式安全气囊采用传感器和电控单元检测、控制气囊的引爆,,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控制方式。
按照安全气囊的大小分类,可分为保护整个上身的大型气囊和主要保护面部的小型护面气囊。
按照安全气囊保护对象的不同分类,主要有:1.驾驶员用安全气囊驾驶员用安全气囊是轿车上采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安全气囊,在轿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对驾驶员起保护作用。
它装在转向盘上.分美式和欧式两种。
美式气囊的设计是假定驾驶员没有佩带座椅安全带而汽车相撞时起保护作用,其体积较大,约60L。
欧式气囊的设计则假定驾驶员已佩带座椅安全带,其体积较小,约40L。
2.前排乘员用安全气囊前排乘员可以是大人,也可能是儿童,坐姿也是各种各样。
发生碰撞事故时,前排乘员必然会与仪表板、前风窗玻璃、窗框及门框等发生碰撞,因此,为保护前排乘员撞车时免受伤害,设计的防撞安全辅助气囊也较大,美式气囊副驾驶员侧容积一般为l20~160L,欧式气囊副驾驶员侧容积一般为60~80L。
3.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根据使用要求不同,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可以装在车门上横梁中、车门内板中或座椅侧面。
车门上横梁中的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用来保护乘员的头部。
装在车门内板中的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和装在座椅侧面的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用来保护乘员的胸部、心脏、肺脏等重要器官。
目前,宝马汽车公司已开始采用双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来扩大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的保护面积,气囊的形状为管状。
侧面防撞用安全气囊的体积由于空间的限制一般都较小,装在车门内板中的气囊的体积为35~40L,装在座椅侧面的气囊的体积仅l2L左右。
4.后排乘员用安全气囊通常后排座不设置安全保护装置,但近年来后排座乘员的安全防护逐渐受到重视,已较普遍地在后排座上安装了安全带,并开发和配备了后排乘员用安全气囊(包括后排乘员用防侧撞安全气囊)。
后排乘员用安全气囊的容积一般可达到IOOL,其结构与其他安全辅助气囊系统基本相同,大多数安装在前排座椅靠背中,气囊引爆后在后排座乘员与前排座椅之间形成防护气垫。
5.下肢用安全气囊美国莫通国际公司(Moton International)开发了保护驾驶员下肢用安全气囊。
它由一个13L的安全气囊和气体发生器组成,是一种新开发的安全气囊。
在轿车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地防止驾驶员的下肢、小腿和膝部与各种踏板、操纵杆等发生碰撞,对驾驶员的下肢、小腿和膝部进行保护。
下肢用安全气囊装置安装在仪表板下部的前围板上,其结构与其他安全气囊的结构基本相似。
第三部分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安全气囊的组成和原理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电控单元(ECU)、气囊组件、安全气囊警告灯等组成,其主要部件在车上的位置如图1-2所示。
1.传感器传感器是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的控制信号输入装置。
其作用是检测、判断汽车发生事故时的碰撞强度信号,并将此信号输入电控单元,电控单元根据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来判断是否引爆充气元件使气囊充气。
安全气囊传感器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碰撞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两种。
碰撞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碰撞强度,如果汽车以40km/h的速度与一辆正在停放的同样大小的汽车相碰撞,或以不低于22km/h的车速迎面撞到一个不可变形的固定障碍物时,碰撞传感器便会动作,接通搭铁回路。
安全传感器具有保护作用,用来防止因碰撞传感器短路而造成的气囊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