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检测卷
- 格式:docx
- 大小:25.17 KB
- 文档页数:14
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过程①是无丝分裂,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但核膜、核仁不会消失,A错误;在过程②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和核DNA 比值为1∶1或1∶2的数量关系,染色体与核DNA在数目上不存在平行关系,B错误;过程②有丝分裂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C 正确;过程③是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D错误。
答案 D解析核膜、核仁的解体发生在前期,应在b、d时期,A错误;纺锤体的形成在前期,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应在b、d时期发挥作用,B错误;人工诱变育种最好的时期在间期,为a、c时期,C错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主要发生在间期,也可以发生在分裂期,D正确。
答案 A解析由图分析可知,a~b时期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为有丝分裂末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无细胞板的形成,A 错误;b~c时期染色质复制,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此时期完成DNA的复制,B正确;c~d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期核膜逐渐解体,C正确;d~e 可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D正确。
答案 B解析a峰DNA含量为40,b峰为80,所以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峰中细胞的核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A、C正确;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适宜计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而中期的DNA应为80,即位于b峰内的部分细胞适宜计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B错误;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而b峰内的部分细胞中染色单体可能已经分离,故b峰中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已经加倍,D 正确。
答案 A解析图中细胞分散开来是解离液解离后镊子弄碎加按压的效果,A错误;图中⑤时期处于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核糖体上可能正在合成DNA聚合酶,B正确;①时期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与染色体数目相等,而细胞质中还有少量DNA,但是没有染色体,因此①时期细胞内的DNA与染色体数量之比大于1,C正确;据图分析,细胞中①~⑤分别表示后期、中期、末期、前期和间期,因此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D正确。
专题一能力提升检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固体或液体物质体积大小只由构成微粒的大小决定B.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分子数一定不同C.在一定温度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D.22 g CO2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所含分子数相同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通常状况下,将0.5 mol HI气体和0.5 mol Cl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数小于N AB.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必相等C.5.3 g Na2CO3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数为1.5N AD.标准状况下,0.5N A个Br2所占的体积约为11.2 L3.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 ℃、101.3 kPa时,11.2 L H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B.39 g Na2O2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C.17 g羟基与17 g氨气所含电子数均为10N AD.1 mol/L Na2SO4溶液中离子总数为3N A4.取五个相同的气球,同温同压下,分别充入CO和以下四种混合气体,吹出体积相等的状态,如图所示。
A、B、C、D四个气球内,与CO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5.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所含电子总数为N AB.7.8 g Na2O2固体中含有0.3N A个离子C.100 mL 2 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6N AD.将27 g Al加入到1 mol/L的NaOH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6.一定温度和压强下,30 L某种气态纯净物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这些分子由1.204×1024个原子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温度和压强可能是标准状况B.标准状况下该纯净物若为气态,其体积约是22.4 LC.每个该气体分子含有2个原子D.若O2在该条件下为气态,则1 mol O2在该条件下的体积也为30 L7.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专题检测试卷(专题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DNA重组技术基本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只能连接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B.微生物中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自身DNA无损害作用C.限制酶切割DNA后一定能产生黏性末端D.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的载体答案B解析DNA连接酶分为两类: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前者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起来,而后者既可以连接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也可以连接双链DNA片段的平末端;细菌内的限制酶能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活,即能将外源DNA切断,从而保护自身的遗传特性;限制酶切割DNA后,产生的末端有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质粒是常用的载体,除此之外,基因工程中用到的载体还有λ噬菌体的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等.2.对下图所示黏性末端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各自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催化产生的B.甲、乙具相同的黏性末端,可形成重组DNA分子,但甲、丙之间不能C.DNA连接酶作用位点在b处,催化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之间形成化学键D.切割甲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能识别由甲、乙片段形成的重组DNA分子答案C解析甲图表示在G和A之间进行剪切,乙图表示在C和A之间进行剪切,丙图表示在C和T之间进行剪切,因此三者需要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剪切;甲和乙的黏性末端相同,能够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重组DNA分子,但甲和丙之间不能;DNA连接酶作用的位点是磷酸二酯键,乙图中的a和b分别表示磷酸二酯键和氢键;甲和乙形成的重组DNA分子相应位置的DNA碱基序列为错误!,而甲图表示在G和A之间切割,所以该重组序列不能被切割甲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
3.下列关于DNA连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催化相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之间的连接②催化不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之间的连接③催化两个黏性末端互补碱基间氢键的形成④催化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在DNA重组技术中,两个DNA片段间必须有相同黏性末端才能互补配对,进行结合;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连接时,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催化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即把“梯子”的“扶手”缝合起来。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检测卷(三)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B组(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3·石家庄二模)如图所示,沿直线运动的小车内悬挂的小球A和车水平底板上放置的物块B都相对车厢静止。
关于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块B不受摩擦力作用B.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左C.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右D.因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能确定,故物块B受的摩擦力情况无法判断2.(2013·青岛一模)DIS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组成的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某课外实验小组利用DIS系统研究电梯的运动规律,他们在电梯内做实验,在电梯天花板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的测量挂钩向下,在挂钩上悬挂一个质量为1.0kg的钩码,在电梯由静止开始上升的过程中,计算机屏上显示如图所示的图像,则(g取10m/s2)( )A.t1到t2时间内,电梯匀速上升B.t2到t3时间内,电梯处于静止状态C.t3到t4时间内,电梯处于超重状态D.t1到t2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3.(2013·唐山二模)一皮带传送装置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已知滑块与皮带之间存在摩擦。
现将滑块轻放在皮带上,弹簧恰好处于自然长度且轴线水平。
若在弹簧从自然长度到第一次达到最长的过程中,滑块始终未与皮带达到共速,则在此过程中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情况是( )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4.(2013·泉州二模)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叠放着两物块A、B,A、B的质量均为2kg,它们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施加在物块A上,则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为(g=10m/s2)( )A.10 NB.20 NC.25 ND.30 N5.(2013·淮阴一模)物体A、B都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m 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A、B,所得的加速度a与拉力F关系图线如图中A、B所示,则( )A.μA=μB,m A>m BB.μA>μB,m A<m BC.可能有m A=m BD.μA<μB,m A>m B6.(2013·海南高考)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单元专题一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班级不但信任他,而且连以前反对过他的其他班级也信任他了。
B.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C.应该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让全体同学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D.经过刻苦的学习,在选拔赛上他射击的五次成绩平均在95环以上。
【答案】B(A项“不但”应放在句首;C项去掉“把”,将“让全体同学掌握”提至“学习”前;D项词序不当,把“五次”提至“射击”前。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乌云四合,弥漫了山谷,抹掉了山下的村落,只有几座高峰的峰顶浮在云头,仿佛海上的几座小岛。
B.教育界人士认为,注意人的个性的发挥,创设更为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是百年树人的大计。
C.加强改革的紧迫感同科学务实的精神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少走弯路,避免大的损失。
D.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
【答案】A(B项用词不当,把“发挥”改为“发展”;C项将“加强”改为“把”;D项不合逻辑,改“不无”为“没有”或去掉“并非”。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经济形势较佳的情况下,不少跨国车企都经历过高速发展,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却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B.对孩子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这三方如果信息沟通比较顺畅,就能形成合力,否则对孩子成长不利。
C.习近平同艾滋病感染者亲切握手交谈,并强调艾滋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D.就中国男篮而言,无论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部,都需要有相对完整的比赛准备期,但预选赛打乱了这些,这确实是个考验。
【答案】C(逐节审查,着眼动词。
如A宾语残缺,其动词“经历过”后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应在“高速发展”之后添加“的时期”。
B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因为“离不开”只能支配“家庭、学校和社会”,而不能支配“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A卷)班级姓名学号分数(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1.看拼音写词语。
áo zhōu tián nìlìzi tūn yàn tāng ch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uàn shūjiǎo bàn nóng chóu shēn hèrǎn gā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兴国安邦”的“安”字,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_____),它的读音是(_____)。
“安”在词语中应选以下第(_____)种解释:1身体健康;2不出事故,没有危险;3稳定;4装置,组合。
用第2种意思组一个词:(_____)3.查字典填空。
1.“锤”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
含有“锤”字的成语有千锤百炼。
2.“凿”是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共______画。
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凿子;②开挖,打孔;③确实。
含“凿”字的成语,与勤奋学习有关的是:____________,它在这个成语中的意思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二、选择题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写的文章如高山流水....般自然流畅,受到人们一致好评。
B.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D.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地为他们辅导。
5.老人睡觉的时候,经常做梦,梦见的内容多是()A.狂风巨浪、大鱼海龟B.妻子C.年少时的非洲、海滩上的狮子D.国家大事6.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专题一~二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分数:160分)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龟.(jūn)裂谂.(rěn)知搭讪.(shàn)量.(liànɡ)入为出B.麻痹.(pì)皈.(ɡuī)依炮.(páo)烙瞠.(chēnɡ)目结舌C.缱绻.(quǎn)包扎.(zhā)钤.(qián)章力能扛.(ɡānɡ)鼎D.巷.(hànɡ)道狙.(jū)击浸渍.(zì)差.(chā)强人意答案:D。
A 谂shěn,B 痹bì,C 扎z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
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B.腐败现象不是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造成的,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恰恰是由于尚未真正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
C.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A。
B项缺宾语中心词,应改为“……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造成的”。
C项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
D项杂糅。
3.下面是两则关于汽车的广告语,请任选一则加以点评。
(4分)①加速到60迈,车里最大的响声来自仪表盘的指针。
②它唯一的缺点是每小时跑100公里时,你仍听得见在后座的丈母娘唠叨的每一个字眼。
答:答案:①别出心裁,运用了夸张手法,正面直接推介汽车性能优越、发动机噪音小的特点。
②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和幽默俏皮的语言,表面上说缺点,但实际上恰恰说出汽车的安静性能好;而且轻松幽默的语言很容易让消费者接受,从而带来了绝妙的产品推销效果。
(4分,手法2分,作用2分)4.读书可以启发思想、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指导行为。
【成才之路】2015-2016高中生物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30每题1.5分,31-35每题1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答案] D[解析]果酒发酵后期,随着葡萄糖的消耗和酒精度的增加,酵母菌的代谢减弱,无氧呼吸产生CO2较少,所以可增加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果酒发酵过程中不断消耗营养物质葡萄糖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释放出,使发酵液的密度逐渐降低,故A、B、C项正确。
制作腐乳时,对长满毛霉的豆腐加盐腌制时,需逐层加盐,并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在近瓶口表面要铺的厚一些,以防杂菌感染,D项错误。
2.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过程与特点。
制葡萄酒的温度为18~25℃,制作葡萄醋的温度为30~35℃,制作腐乳的温度为15~18℃,A项错误;果醋发酵的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B项错误;腐乳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项错误;发酵使用的菌种都有细胞结构,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 和RNA,D项正确。
3.制作葡萄醋时,必须控制的发酵条件是( )A.温度18℃~25℃,适时通气B.温度18℃~25℃,隔绝空气C.温度30℃~35℃,隔绝空气D.温度30℃~35℃,适时通气[答案] D[解析]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并且是需氧的细菌,所以要适时地进行通气。
专题一检测试卷班级姓名成绩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He 4; Ne 20; Mg 24; Na 23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15×4=60分,将答案填入下列表格内,否则不给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B.在标况下,1 mo1水的体积约等于22.4L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火焰呈黄色,说明里面一定还有钠元素,肯定不含有钾元素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室温下,5.6L H2含0.5 mo1H原子B.1H2和2H2是同位素C.向溴水中加入CCl4,震荡、静止后,下层溶液为橙红色D.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3.下列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3.01×1023 个Mg B. 标况下5.6L CO2 C. 4℃时5.4mL H2O D.10 g 氖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结果偏高的是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5.下列混合物属于胶体的是A.饱和FeCl3溶液B.溴水C.牛奶D.蔗糖水6.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g Mg变成Mg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B.2g 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 C.1 mo1MgCl2溶于水中,所得氯离子的数目为N A D.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 A 7.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石墨B.液态氯化氢C.浓硫酸D.Cu8. 下列溶液不能作为萃取剂的事A.汽油B.苯C.酒精D.CCl49.下列溶液中,SO42-浓度最大的是A.150 mL 1 mol·L-1的Na2SO4溶液 B. 75 mL 2 mol·L-1 MgSO4溶液C. 25 mL 2 mol·L-1的Al2(SO4)3溶液D. 275 mL 1 mol·L-1的Fe2(SO4)3溶液10.气体物质的质量为3.2 g,含有3.01×1022个分子,则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A.64 B.32 C.96 D.3211.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B.加入过量的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C.加入过量的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D.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12.在标准状况下, 将2.8g 氮气,3.2g氧气,和1.0g氦气混合, 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A. 10.08 LB. 6.72LC. 8.96LD. 4.48 L13.在KCl、ZnCl2、ZnSO4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已知K+为0.1mol、Zn2+为0.25mol,Cl-为0.2mol,则SO42-为A、0.10molB、0.20molC、0.25molD、0.30mol14.用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cm3)配制1 mol·L-1稀盐酸250mL,需取该浓盐酸A、25.0mLB、21.0mLC、20.0mLD、19.5mL15.实验需2 mol·L-1的Na2CO3溶液480mL,配制时应称取Na2CO3•10H2O晶体的质量是A.101.8g B.274.6g C.106g D.286g二、填空题(3×11=33分)16.0.1mol NH4+质量是g,含电子个。
专题检测卷(一)1.(2020·山东潍坊联合模拟)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
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贫富分化的出现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形成答案A解析粮仓遗迹分布于台基之上,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懂得对粮食做防潮处理,这可以用来证实当时农业的发展程度,故选A项。
2.(2020·北京门头沟区高三综合模拟)“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
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由此可见,良渚遗址()A.是学会农业走向定居的开始B.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C.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D.是中国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答案B解析“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
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说明良渚遗址符合文明的标准,故选B项。
3.(2020·北京房山区考前调研)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首次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
”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发现迄今最古老的文字B.能印证《史记》中夏朝的记载C.体现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D.按史料类型分类属于二手史料答案C解析据材料“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可知,甲骨文是目前考证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现文化传承与自信,故选C项。
4.(2020·天津耀华中学调研)周王将贵族连同他们的宗族分封到新征服土地上,而不像商代在原部族居地就地册封,这样各封国内就逐渐融合成以地缘为基础的新族体。
专题一化学基础知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在密封线内。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15 •无锡一模)2014年11月APE会议期间,北京市区天空湛蓝,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7微克,接近一级优水平。
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蓝”。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B. 直径接近于2.5 X 10 -6 m的颗粒物(PM2.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混合物具有丁达尔效应C. 燃煤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D. 通过吸收空气中CO并利用廉价能源合成汽油可推广“绿色自由”计划2. (2015 •南通二模)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Ca z+c:6 : OA. 过氧化钙(CaQ)的电子式:B. ''的结构示意图:2-C. H 2CO的电离方程式:HCO- 2H++C°3D.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6H12O6A.醋酸、乙醇、氯化钠B. 硝酸、烧碱、纯碱3 (2015 •宿迁期中)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依次排列的是()7. (2015 •淮安期末)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 2++Fe ——Fe 2++CuB. 稀硝酸与铁粉反应:2Fe+6H +2Fe 3++3H4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 2++OH+H ++S °4一 BaSO J +H.OO 2- D. 碳酸钙与醋酸反应: C O 3 +2KHO+COf8. (2015 •苏锡常镇二模)设2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 苯中含C- H 键数目为0.6N AC.碳酸氢钠、氢氧化铜、硫酸钾D. 盐酸、熟石灰、苛性钠4. (2015 •无锡期中)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 10-9~10-7 m 之间B.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C. 用聚光手电筒照射NaCI 溶液和Fe (OH )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 Fe (OH ) 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5. (2015 •盐城期中)相同物质的量的 N 2和CO 两者相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所占的体积一定相等B. 所含原子总数相等C.所含电子总数相等D.所含分子数相等6. (2015 •南通期中)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 Na +、X 、O 耳 CIB. Cu 2、Cl2- - S O 4、N 。
高二语文必修五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说明: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裸露./露.宿蛊.惑/酒盅.龟.甲/龟.裂片叶脉./脉.脉含情症.结/对症.下药B.镌.刻/隽.永妊娠./宸.翰双刃剑./撒手锏.氛.围/恰如其分.绿茵./封妻荫.子C.隐藏./藏.蓝脖颈./颈.联压轴./珐琅釉.枕藉./狼藉.一片果蒂./结缔.组织D.阐.明/禅.让螫.针/惊蛰.糖甙./核苷.酸淹.没/湮.没无闻老趼./胼.手胝足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 如果人们继续一意孤行和我行我素,依然熟视无睹....单一耕作的弊端的话,那么可怕的粮食危机将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C.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遭劫并遇害事件尽管已过去3周,但死伤人数如此之众,真是耸人听...闻.。
D.附庸风雅的人,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无可非议....。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
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
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
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
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咸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答:、、4.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
(6分)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人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检测卷(一)匀变速直线运动(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3·洛阳二模)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2s内的位移为sm,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A.m/s2B.m/s2C.m/s2D.m/s22.(2013·杭州二模)杭新景高速公路限速120km/h,一般也要求速度不小于80 km/h。
冬天大雾天气的时候高速公路经常封道,否则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车祸。
如果某人大雾天开车在高速上行驶,设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30 m,该人的反应时间为0.5 s,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为安全行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 )A.10 m/sB.15 m/sC.10m/sD.20 m/s3.(2013·和平区二模)我国“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时,内部显示屏上显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过程中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6~8 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最大B.4~6 min内,深潜器停在深度为60 m处C.3~4 min内,潜水员处于超重状态D.6~10 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不变4.(2013·漳州一模)如图所示为三个运动物体的v-t图像,其中A、B两物体是从不同地点出发,A、C是从同一地点出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t=4s时,A、B两物体相遇C.t=4s时,A、C两物体相遇D.t=2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5.(2013·石家庄一模)如图所示,一小滑块沿足够长的斜面以初速度v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
专题一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分数:160分)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琐屑.(xiâ)晤.(wù)面槲.(hú)寄生裸露.(lù)B.龟.(cūn)裂红缯.(zēnɡ)核苷.(ɡān)酸紫绡.(xiāo)C.醴酪.(luò)绛.(jiànɡ)囊衍.(qiǎn)生物萌蘖.(niâ)D.狭隘.(ài)蝰.(kuí)蛇蚕.(tán)豆病酋.(qiú)长答案:A。
B龟jūn裂;C醴酪lào,衍yǎn生物;D蚕cán豆病。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B.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
C.黄秋园先生身后画名如日中天....,谁能想象他生前在画坛默默无闻,只是南昌市银行的一位普通职工呢?D.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答案:C。
A.“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此处望文生义;B.“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创作的;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3.(2011·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 下列有关化学科学家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C.拉瓦锡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D.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钋D.3. 发现元素周期表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门捷列夫D.居里夫人4. 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B.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C.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上所有问题D.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5.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是()A.门捷列夫B.道尔顿C.拉瓦锡D.阿夫加德罗6.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C.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7. 下列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有气泡B.溶液改变颜色C.产生沉淀D.生成氧气8. 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得无能为力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D.化学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新物质的需求C. D.10. 我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在当时都走在各国之前,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下操作不属于古代化学工艺的是()A.冶炼铁、铜 B.烧制陶瓷C.引爆火药D.指南针的使用11.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研制新材料,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B.研究化学无需进行化学实验C.化学运用各种资源,生产出了很多人类必需的生活日用品D.化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环境友好型”12. 化学能给我们带来()A.化学是一门纯理论的东西,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影响B.水污染及大气污染等人类生存的深刻危机,化学无法改变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C.化学能使我们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但不能创造我们需要的新物质、新能源D.许多性能优异的新材料,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3. 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B.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C.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D.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保障14.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些化学工艺发明较早,其中制造青铜器最早是在()A.春秋战国B.原始社会C.解放后D.商代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了万种,可见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也已超过了万种B.食盐除了作调味品外,不再有其它用途了C.自从陶瓷、铜器被人类发明和使用之后,化学就了一门独立的学科D.自从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并用原子、分子的观点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后,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5分,)16. 下列叙述符合化学史实的是()A.最早使用湿法冶金的国家是中国B.最早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汤姆生C.最早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道尔顿D.最早提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化学家是拉瓦锡17. 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大发明中与化学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18. 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得无能为力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19.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通过物质变化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是否有化学变化发生B.蜡烛燃烧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燃烧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制造业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是造纸、制火药、烤瓷器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20.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阿龙•切哈诺沃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以下有关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年,我国科学家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B.浓硝酸、重金属盐等可使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C.蛋白质习惯上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D.动物毛发(人的头发等)和植物纤维(棉花等)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灼烧后都有烧焦羽毛气味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21.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生活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减少________的发生,还可以引导人们改变________、________、经常食用________食品等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22. 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实验前后发生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23. 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成就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许多化学工艺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6 分,共计12分,)24.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发现三种实验现象:(1)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2)大多数粒子不改变原子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3)极少数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25. 据报道,我国将于年左右建成的空间站取名天宫,由此你可以设计出其他可以带上宇宙飞船的物品吗?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34分,)26.(8分) 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了氮气,结果却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不相等.(1)一种方法是通过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余下氮气的方法制得氮气,然后测量它的密度为克/升.(2)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氨氧化原理:把氨气通入装有黑色氧化铜固体的玻璃管中进行加热,测得生成的氮气密度为克/升.开始瑞利认为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引起了实验误差,但经过多次实验,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经过两年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他和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终于找到造成这一微小差异的答案.(1)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由________(“必然”或“偶然”)因素造成的.两位科学家最后找到的答案是________.(2)根据上述材料,最能体现了两位科学家具有________的精神..淡泊名利,献身科学.敢于牺牲,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精益求精.教书育人,诲人不卷.27. (8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是化学学习和探究的一种途径.回忆一年来在28. (9分)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当减轻,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知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通过以上叙述你有何感想?29. (9分)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答案】C【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解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侯德榜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正确;、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正确;、年,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建立了燃烧氧化理论,而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错误;、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钋,故正确.故选.2.【答案】D【考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解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来分析;.根据纯净物的分类来分析;.根据酸的通性来分析解答;.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解答】解:.足量的磷在集气瓶中完全燃烧,冷却至室温后,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正确;.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的种类,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故正确;.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铝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错误.故选.3.【答案】C【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解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故选项错误.故选.4.【答案】C【考点】化学的用途【解析】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都是正确的.而化学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世上所有问题.【解答】解:、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如青霉素可以消炎杀菌,故正确;、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如化学技术治理水污染,故正确;、化学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世上所有问题,故错误;、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如飞机、汽车的各种制作材料,都是利用化学技术开发的新能源,故正确.故选.5.【答案】A【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解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做出的贡献来考虑本题.【解答】解:、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验证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阿弗加德罗提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故选6.【答案】C【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化学的用途【解析】、根据化学的定义进行分析;、根据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科学家进行分析;、根据化学的成成果进行分析.【解答】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正确;、化学中的好多发明都是先进行猜想,然后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得到的,正确;、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而不是阿伏伽德罗,错误;、日常生活中许多物质都与化学有关,化学改变了人的衣食住行,正确.故选:.7.【答案】D【考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解析】用眼睛可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放出、有沉淀生成,或颜色变化等,但不可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出它是何种物质;属于何种物质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解答】解:“有气泡放出、有沉淀生成,或溶液改变颜色”是可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而“生成氧气”用眼睛不能直接分辨出,应属于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8.【答案】A【考点】化学的用途【解析】、根据能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并进一步解决环境问题进行解答;、根据利用化学来解决能源、资源的开发及合理使用进行解答;.根据化学是为人类的生活、生产以及健康服务进行解答;.根据化学可以创造出人类所需的物质进行解答.【解答】解:、能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并进一步解决环境问题,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可以消除、防止污染.故错误;、因可以利用化学来解决能源、资源的开发及合理使用,所以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故正确;.因化学是为人类的生活、生产以及健康服务的,则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科学,故正确;.因化学可以创造出人类所需的物质,所以化学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新物质的需求,故正确;故选.9.【答案】B【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氧化碳的毒性硬水与软水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解析】.根据化学史来分析;.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来分析;.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与鉴别方法来分析。
专题一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峥嵘(róng)遒劲(qiú)磕绊(kē) 引吭高歌(háng)B.浪遏(è) 惆怅(chàng)百舸(gě) 自艾自怜(āi)C.晨曦(xī) 恪守(gè)纤巧(xiān) 面面相觑(qù)D.颤抖(zhàn) 乖僻(pì)蛮横(hèng) 瞠目结舌(chēng)解析B项自艾自怜yì;C项恪守kè;D项颤抖chàn。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耿介震撼待价而估戴罪立功B.缄默肢解价值联城见兔顾犬C.惦念谛造老生常谈尸位素餐D.彪悍针砭助纣为虐辅车相依解析A项待价而沽;B项价值连城;C项缔造。
答案 D.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自以为写得出神入化,但从现在看起来,是连新奇气息也没有的。
B.他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C.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D.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
解析B项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这里说“他们分别近十年”,说明原来认识,所以使用不恰当。
答案 B.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青年人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B.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
C.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D.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解析B项“……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句式杂糅。
应改为“……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研究的发现”。
C项前后不一致,前面用“能否”,后面对应了“能够”。
D项有歧义,“各种”修饰“民族”还是“体育比赛”,表意不明;“赛歌”不是“体育比赛”。
答案 A.下面两副对联各缺一半,请将备选短语加以整合,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备选短语:千秋片纸九州松涛梦俗尘芝兰魂水甜幽泉香凭崖畔竹院赠绿歌唱东方红风云胸中贮能缩天下意书画院对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一笔可画古今情茶叶店对联上联:幽借山巅云雾质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对联的要求及形式是固定的,在给出上联或下联并给出备选短语的基础上完成对联,难度较小。
答案书画院对联上联:片纸能缩天下意茶叶店对联下联:香凭崖畔芝兰魂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
”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议遂定。
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
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
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
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
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
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
”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
坐是降工尚书,知颍州。
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
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已而薨。
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权:权且。
B.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延:邀请。
C.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规:规范。
D.以不视疾为恨恨:遗憾。
解析C项规:获取。
答案 C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帝爱其不欺其孰能讥之乎B.延范仲淹以教后生焉用亡郑以陪邻C.当世知名之士蚓无爪牙之利D.坐是降工部尚书觉今是而昨非解析A项第一个是代词,代晏殊,第二个是疑问代词,谁;B项连词,来;C项第一个助词,的,第二个是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第一个是指示代词,这,第二个是,正确,对。
答案 B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晏殊推进贤才的一组是( )(3分)①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②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
③及为相,益务进贤材。
④欲因群材以更治。
⑤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①为兴办教育;④是皇帝作为。
答案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晏殊七岁便能写文章,参加殿试提笔成文,复试时主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因而深得皇帝赞美,这充分表现了晏殊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诚实的优良品质。
B.晏殊性情暴躁、自恃清高,曾用笏板撞落侍从牙齿,也曾轻视诏令、役使官兵,因而或被免官或被降职,一生坎坷,从中暴露出了古代文人的性格弱点。
C.晏殊任应天府时,兴办学校;太后拜谒太庙,他以《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应答;陕西作战时,他提出切实有效的军事建议。
可见,晏殊具有文才武略。
D.本文写晏殊,除了正面刻画,还侧面烘托。
如写晏殊重病时,皇帝将亲临探望,晏殊去世后,皇帝亲自祭奠,罢朝两天,以此突出晏殊在当时的崇高地位。
解析B项“役使官兵”为辅臣例宣所为。
答案 B三、(24分)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向太后奏事的大臣,需隔着帘子汇报,使太后在帘子内听政,不能看到他们是谁。
(2)晏殊平日喜爱交游贤士,当世知名之士,比如范仲淹、孔道辅,都出自晏殊门下。
(3)我是老毛病犯了,马上就要好了,不值得让陛下担忧。
【参考译文】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七岁时便能写文章,景德初年,张知白任江南地区安抚使,以神童的名义向朝廷推荐晏殊。
皇帝召晏殊和千余名进士一起参加殿试。
晏殊文采神气没有被这种场合所震慑,提笔成文。
皇帝很是欣赏,赐晏殊同进士出身。
两天之后,又进行诗赋策论的复试。
(接到题目后)晏殊说:“我曾经做过这样的文题,请换其他题目考我。
”皇帝喜爱他诚实的品格,等到他写完文赋,多次称道此文。
宋仁宗即位后,章献明肃太后根据先帝遗诏授权临朝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独自向太后上奏言事(专擅朝政),朝中众臣慑于他们的权势,无人敢非议。
晏殊进言:“向太后奏事的大臣需隔帘汇报,使太后不能看到他们是谁。
”此事方定。
由于有次去玉清昭应宫,侍从拿着板笏在他之后才赶来,晏殊怒了,用笏板撞他,把他牙齿打折了,御史大夫就此事上奏弹劾晏殊,晏殊被免官,贬谪到宣州。
过了几个月,改至应天府任职。
晏殊延请范仲淹收徒讲学,兴办教育。
自从五代以来,天下的学校荒废,兴办教育是从晏殊开始的。
太后拜谒太庙,有人奏请太后穿衮冕拜谒。
太后拿这个问晏殊,晏殊用《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回答。
朝廷正在陕西用兵的时候,晏殊请求罢除内臣监兵,不用阵图强行命令诸将,使得将军能够根据敌军形势决定攻守策略;并且招募弓箭手,培训他们,以备战斗。
晏殊又请求拿出宫中多余的器物变卖以资助边境军费。
这些建议都被施行。
晏殊平日喜爱交游贤士,当世知名之士,比如范仲淹、孔道辅,都出自晏殊门下。
晏殊为相后,更加致力于选拔贤材,于是范仲淹与韩琦、富弼都被重用。
担任要职的人,多是一时的贤士。
皇帝亦励精图治,意气风发,想要凭借群材来革新政治,于是小人佞臣都受到打击。
孙甫、蔡襄上言:“宸妃所生的陛下是天下的主人(这个就是有名的“狸猫换太子”),而晏殊曾接诏令为陛下生母作墓志铭,然而晏殊并无作为,此事便这样过去了。
”又有人上奏说晏殊役使官兵治僦舍来获得私利。
由于这个,晏殊被降为工部尚书,贬谪到颍州。
然当年晏殊因为章献太后(仁宗养母)正在临朝,所以不敢修仁宗生母的墓志铭;并且所谓晏殊差使的士兵,是辅臣例宣借用的,时人认为这不是晏殊的罪过。
过了一年,疾病加剧,皇帝乘车将要探访他病情。
晏殊立即派人飞马上奏说:“无非是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快要好了,不足让陛下担忧。
”不久病逝。
皇帝虽然亲临祭奠,但皇帝因为没有探访他病情而遗憾,于是特地罢朝两天,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雕刻他碑首为“旧学之碑”。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分析其寓意。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其主要特点就在于托物言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意志与情感。
答案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讽刺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本诗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