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出口产品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高新技术产品对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于促进全国外贸增长,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出口商品附加值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于此。
我们应给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更多的关注,分析与研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1.结构性矛盾。
一是在产品结构方面,我国中、低端产品整体供大于求,在生产能力结构性过剩的同时,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二是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依赖于美、欧等发达国家。
2003年,我国对美国和欧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70%和1倍,对这两大市场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44.5%。
三是外商投资企业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力,本土的国有和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还很低,在2004年仅有14.5%,在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品上更低,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本土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不到l%。
2003年。
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El高新技术产品990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63.3%,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9.8%。
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943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5.6%。
2.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增强。
近年来由于全球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大力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措施,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环境标准等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始抬头,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造成了巨大障碍,并提高了出口成本。
在这些贸易摩擦中,来自美国、欧盟的案件数量最多而且涉案口山东朱海燕金额巨大,而且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立案数量增多的趋势。
3.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方式呈多样化趋势,国内产品竞争优势较弱。
高新技术产品国际贸易竞争的重点正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如标准、知识产权等;另一方面.竞争方式从单一的商品出口形式向多样化、复合型贸易方式转化,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出口形式方面依然以加工贸易为主,其出口量约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重量的90%,特别是2003年开始实行的减少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将增加某些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了原有的价格优势。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1、加工贸易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过大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方式中,一般贸易方式所占的比重一直偏低,只占10%左右。
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由于缺乏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再加上国内配套产业和相关产业不健全,因此外商通常掌握研发、采购和销售等核心环节,而把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的加工装配环节放到我国,故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和来件组装。
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不利于突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附加值较高的特点,而且在加工贸易中,只要加工产品本身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在统计中反映的就是高新技术产品。
但实际上,有些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的加工过程十分短暂,技术含量较低,甚至只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装配环节,这就使中国出口商品的高新技术成分大打折扣。
2、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从出口市场结构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多年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日本和东盟始终处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的前五位,且市场份额高度集中。
2019年出口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向上述三国和地区的出口占当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68.8%;2019年出口地区分布的前三位分别为美国、中国香港和欧盟,占68.7%。
2019年中国香港、美国和欧盟占当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69.7%。
由以上的统计数据可见,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比较集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如此集中不利于中国克服突发性政治经济事件中的消极影响。
3、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性品牌虽然中国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内的国际分工以水平型为特征,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资金缺乏,创新不足,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多为模仿型、改进型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创新产品少,尤其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中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性品牌。
在中国,十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企业中摩托罗拉、希捷、戴尔等国际性品牌占了相当的比例,2OO2年鸿富锦、摩托罗拉、希捷国际、戴尔和诺基亚五家合计出口106.84亿美元,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16%。
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进入 21 世纪以来,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发展迅速,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也逐年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崛起对浙江省经济结构的改善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特点,并探讨在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析建议一、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一)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稳定2013-2017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规模在一直上升,但是增长却在波动中下降。
如表1-1所示,从2013年至2017年来看,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从970.4亿人民币增长到1263.1亿人民币。
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浙江省出口总值也一直缓慢增长,由2013年的4.44%提高到2017年的4.93%。
在2015年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崛起,许多高新技术行业开始尝试借助跨境电商这一种销售模式,进入国际市场,使得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率高达9.8%。
我们在看到2014、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也要看到在最近两年2016、2017年两年,高新技术产品增速也开始放缓。
(二)产品出口结构集中根据科技部与商务部(原外经贸部)确定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统计目录,高新技术产品包括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科技技术和其他共九大领域。
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集中的主要领域在生命科学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光电技术,电子技术这四大领域。
这四大领域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总出口额大约为90%左右,到了2016年,略有下降,为85%左右。
二、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企业内部问题(一)发明专利数量少专利的产出是度量R&D投资的一个关键的数据,专利中的发明专利更是代表了最高的经济价值。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不少于1000字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虽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以下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1. 产品出口结构单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传统的信息技术产品为主,如计算机、通信设备等。
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少数发达国家比较集中,如美国、欧洲等。
与此相比,我国在一些新兴市场的占有率较低,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
2. 技术创新不足虽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某些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还相对较弱。
这就导致我国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产品出口市场上处于劣势。
3. 产品质量不够高对于高新技术产品来说,产品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当前我国在产品质量上的竞争力还需要提高。
尤其是某些高端产品,其产品质量需要达到国际标准。
4.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在发生变化,一些国家在进行贸易保护主义方面的行动。
同时,中美贸易战也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策分析1. 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和新兴市场的合作,如亚洲、非洲、拉美等国家。
同时,针对欧美等已经发达国家的市场,我国可以采取一些市场细分策略,加强产品定位重视产品差异化。
2.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
3. 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强标准化、检测监管等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满足国际市场上的需求。
4. 加强国际贸易合作采取措施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强化我国出口企业的法律意识和技术保密意识,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开展贸易救济行动,加强与贸易伙伴的合作和谈判,合理规避贸易风险。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路径分析摘要文章从分析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额、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入手,发现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此提出了促进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路径一、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近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在辽宁省经济发展中逐渐成为支柱产业。
数据表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2012年的4666亿元下降到2016年的3677亿元。
2015年和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之基本相同,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提升了1483亿元和131亿元,但是出口总额却下降了496亿元。
下表是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五年来的主要经济指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辽宁省经济与往年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不同,高新技术产品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在商品结构方面,辽宁省出口的主要高新技术产品以汽车、汽车零件、船舶运输制造、医药制造、动漫产业、通信产业、新材料等为主,辽宁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下降趋势,致使不同类型的产品也都面临出口困境。
从图1可以看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内资企业占很大比重。
2012-2016年这四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数量都在下降,内资企业的数量从2012年的770家减少到2016年600家,国有企业的数量从2012年的13家降到2016年的8家。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在辽宁省出口产品比重急剧下降,出口企业总体减少,内资企业市场价值和综合竞争能力高。
在国际经济环境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具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能力的内资企业增多,这说明辽宁省严格执行国家扶植小微企业的政策,对本省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支持。
二、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问题分析第一,贸易壁垒不断增多。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升值,其出口的价格优势不再突出。
同时,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近年来全球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采取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措施来保护本国市场,使用更多关税壁垒或非关税壁垒措施,导致贸易摩擦不断。
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 引言1.1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性高新技术产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不仅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还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和经济持续增长。
在当前全球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我国需要加大力度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象征。
在全球化的今天,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
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不仅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也对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我国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我国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提升。
1.2 本文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如何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前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优化营销策略和加强与国际标准接轨等有效途径,本文旨在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探讨这些途径,本文旨在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可操作的建议,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贡献力量,加强技术创新,拓展国际合作,持续提升竞争力,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2. 正文2.1 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是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之一。
高质量的产品能够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和信任,增强消费者购买欲望,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研发资金重点支持项目产品指南
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研发资金支持自主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具有竞争力、市场前景好的研究开发项目,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重大科技专项相关成果的产业化项目及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扩大出口的项目;支持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以出口为导向的项目,特别是具有国际比较优势,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
重点支持方向如下:
1、电子信息领域:
重点支持以微电子为基础,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处理、分析、加工的设备(硬件)、元器件。
电子计算机:高性能的微型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工作站、服务器及大、中型计算机等;
计算机外部设备: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专用微型打印机,光、磁盘驱动器,移动存储器,磁盘阵列,光盘库/塔、网络存储及海量存储设备,无线网卡和模式识别输入设备,激光鼓粉盒组件、喷墨盒等各种耗材。
网络设备:高性能路由器,网络管理及网络测试设备和智能网设备,大容量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光交换设备,接入网系统设备。
信息处理设备:语音识别与合成、文字识别、机器翻译等;
新型显示器件:国产驱动芯片和电路,高清晰度CRT,高清晰度、高亮度彩色投影管和光学系统
光电子元器件及其产品:中高档片式元器件、新型机电元件、光放大器、光开关器件、光微光器件、新型硅微器件、敏感元器件和各类传感器、混合集成电路和高频频率器件;
数字通信设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终端产品、专用芯片及应用软件,移动通信专用集成电路及软件,数字集群通信产品,移动通信设备关键配套件及测试仪器等。
2、软件领域
应用软件:网络、通信、制造业(ERP、CAD/CAM、CIMS、CAI、CMM)、娱乐
和游戏等领域的应用软件;
电子商务软件:安全认证体系、支付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等电子商务软件,企业产品数据库等服务软件
3、航空航天技术领域:
重点支持以空际、星际运输、旅行和开发利用空间和宇宙资源为目的,开发的设备、装置和仪器。
第二代导航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大容量的广播、通信卫星公用平台,卫星遥感系统的综合应用平台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芯片组和嵌入式软件,自导航终端设备系列,高精度定位测量系统,基于位置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及应用系统,车辆通信导航系统应用卫星。
4、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
重点支持以现代光学、计算机等现代技术集成开发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和元器件。
先进制造技术设备: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高精度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高质量的车、铣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高精度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可重组柔性数控机床及特种数控机床,光、机、电一体化的胶印机等;
现代科学仪器:近红外光谱仪、等离子体光谱仪、金属原位分析仪、辉光光谱仪、激光光谱仪等光谱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色谱分析仪器,新型电化学传感器、PH计、电导仪、离子计、电位滴定仪等电化学分析仪器,动态冲击试验机、微机控制材料试验机、材料图像分析仪、智能化电磁超声探伤仪等材料性能检测仪器等仪器仪表;
5、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
重点支持利用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或其组分、细胞和组织,通过人工方法和新技术加以改造,使之具有所要求的更优越的特性,或产生新的组分的生物技术新产品,以及利用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手段改造与开发生产的医疗器械和人工器官等。
农林牧渔制品: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对虾病毒性暴发病核酸检测探针,淡水鱼类嗜水气单胞菌分子偶联疫苗,水产养殖动物主要病原菌多价疫苗,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用品等农林牧渔制品
疫苗和创新药物: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的中药新药,中药复方药及饮片;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疫苗、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流感(裂解)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出血热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冻干口服痢疾疫苗、疗效突出的新型化学合成药物、新型抗生素药物、手性小分子药物以及作用新靶点的天然药物和贵金属药物;
轻工食品工程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新型酶制剂与重大酶制剂产品(低聚糖酶制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凝乳酶、复合酶制剂、高性能洗涤剂酶制剂和化妆品用酶制剂),新型氨基酸和寡糖等;
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仪器:重大疾病的急救、诊疗、康复装置,新型肿瘤治疗设备,新型多功能眼科、外科激光治疗设备,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诊疗设备,全数字化彩色B超设备,全身螺旋CT扫描设备,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处理设备,生物微系统检测技术;
6、新型材料技术领域:
重点支持根据物质的结构和特性,经过人工改造而开发出具有优良物理、化学特征的新材料。
特种功能材料:超导材料,功能陶瓷、功能薄膜、人工晶体和金刚石等信息材料,气敏、湿敏、磁性液体、巨应力及巨磁阻抗等传感材料,氢的制备及分离、储氢合金和储氢容器、太阳能电池、高性能二次锂电池和新型超电容器等能量转换和储能材料,液相分离膜材料,烯烃等聚合物及清洁生产所需催化材料等稀土材料:高性能纳米晶软磁合金和稀土永磁合金粉体,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制品、稀土催化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转换膜,超大磁致伸缩材料,稀土硫化物涂料及颜料等;
高性能陶瓷结构材料:陶瓷-金属复合材料,高温过滤及净化用多孔陶瓷材料,连续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细晶氧化铝产品,低温复相陶瓷产品、碳化硅陶瓷产品,新型陶瓷刀具等;
复合材料:半固态成形复合技术,铝-钢、钛-钢、铜-钢、铝-钛、铜-铝等双金属材料,金属基非金属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陶瓷基金属复合材料等;
工程塑料及新型催化剂:改性的通用塑料(PP、PE、ABS、PS、PVC等),氟塑料,聚烯烃催化剂、高效硝基苯加氢催化剂及原位聚合聚烯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剂;
7、新能源和节能产品领域:
重点支持以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等为主要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高效节能新产品。
新能源产品:生物质气化发电和供气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完善750kW 级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及生产技术,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部件,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中、高温太阳能发电设备,高亮度外延片,半导体照明装置等新能源
7、环境保护与地球海洋领域:
重点支持以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设备、仪器、装置和技术。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复合絮凝剂、助凝剂、水质稳定剂、分散剂、杀菌剂、消毒剂及脱色剂等新型水处理药剂,缓释型多功能水处理剂,水产养殖用净水剂,垃圾渗滤液处理专用复合絮凝药剂和设备;
环境监测仪器:在线自动检测CODCr、BOD5、总悬浮物、总磷、总氮、氨酚、烟尘、二氧化硫、海水营养盐、有机磷、赤潮等指标的仪器及系统,连续自动检测环境空气质量及饮用水源中典型污染物的仪器及系统,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及报警器,便携式现场快速直读型测量仪,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专用仪器。
8、现代农业领域:
重点支持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自动化工程技术、海洋技术和生态技术等在传统农业上的渗透和应用而开发的新产品。
通过生物技术等高技术手段培育的动植物新品种:主要农作物、林草、畜禽、水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及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新型农兽药高效、低毒、低残留物、使用安全的绿色化学、微生物、植物源、蛋白质、抗生素新品种和制剂;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