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第一册 第13课 文艺复兴(一)——意大利文艺复兴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课程标准】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1.希腊城邦(1)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此后进入荷马时代。
(2)著名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特点:小国寡民。
(3)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2.雅典的民主政治(1)背景: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奴隶制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3)局限: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亚历山大帝国(1)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
最终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4)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积极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课程标准】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1.罗马城邦(1)建国: 公元前509 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2)统治: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中,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 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3)扩张: 公元前2 世纪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4)危机:公元前73年, 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2.罗马帝国(1)政权更迭:公元前49年, 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27年,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顾军第2课――第4课:亚非文明古国古埃及:1、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2、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首都:孟斐斯,后以底比斯为中心;3、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4、金字塔、卡尔纳克神庙、象形文字(为字母文字奠定基础)、木乃伊、太阳历;新月地带:1、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建立古巴比伦王国,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新月地带西部的希伯来人建立了希伯来王国,后分裂为以色列、犹太两个王国;腓尼基人也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
3、空中花园、楔形文字、腓尼基文字(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太阴历、星期制度、十进位、六十进位制;古印度:1、公元前2500年,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雅利安人征服当地,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在位)统一印度半岛。
2、雅利安人的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3、佛教的产生:随着社会的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被人们称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后(两汉时期),传入我国;4、文化:阿拉伯数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第5课――第7课: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1、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奴隶制城邦出现,斯巴达和雅典是两个最大的城邦;雅典是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在伯里克里当政时(前443-前429年),雅典处于全盛时期。
2、公元前4世纪时,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强大起来,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3、文化:《荷马史诗》、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毕达哥拉斯定理、亚里斯多德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学科体系;希腊戏剧: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雅典卫城;古罗马: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2、公元前73――前72年,斯巴达克起义,震撼了统治者;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了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进入罗马帝国时期;4、公元1――2世纪,“罗马和平”时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5、3世纪开始,出现危机,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两部分,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人所灭,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6、文化:维吉尔《伊尼特》、李维的《罗马史》,科学家普林尼的《自然史》、建筑:圆形剧场、万神殿和高架引水桥;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第8课――第11课:欧亚封建国家欧亚封建国家:1、5世纪末,法兰克王国建立;800年,查理曼帝国建立;843年,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成为今天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雏形;5世纪中期,日尔曼人中的盎格鲁、萨克森等部落进入不列颠,9世纪早期形成英吉利王国;2、9世纪时,西欧封建制度开始形成;3、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4世纪,被定为国教,11世纪,分别以罗马、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后,又出现新教;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派;4、朝鲜:公元前后,先后出现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676年,新罗统一朝鲜;10世纪,王建建立高丽王朝;14世纪末,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都汉城;5、日本:1世纪,出现奴隶制小国,5世纪时,大和统一日本;646年,日本“大化改新”,进入封建社会;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6、西亚封建国家:(1)伊斯兰教:7世纪初,为促进民族统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古兰经》;(2)阿拉伯帝国:8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都巴格达,统治者称为哈里发,10世纪时瓦解;(3)奥斯曼土尔其帝国:13世纪,兴起,是一个军事封建国家,首领称为素丹;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定都伊斯坦布尔;16世纪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第12课: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1)14、15世纪西欧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3)随着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在,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更加强烈;《马可波罗行记》,激起了西欧人对东方的神往;(4)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小亚细亚,阻碍了正常的东西方贸易。
《第13课城市的复兴》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以下哪个城市被认为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A. 罗马B. 佛罗伦萨C. 巴黎D. 阿姆斯特丹2、题干:文艺复兴时期,以下哪位艺术家的作品代表了人文主义思想?A. 达·芬奇B. 拉斐尔C. 米开朗基罗D. 沃尔特·惠特曼3、【题目】在宋代,城市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A. 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晚上禁止B. 出现了夜市,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C. 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乡村商业衰落D. 商业活动仅限于个体经营,没有形成大的商业网络4、【题目】以下哪项不是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原因?A. 政府对商业的放宽管制B. 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商品C. 城市人口增长,市场需求扩大D. 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边缘,乡村商业活跃5、下列哪个城市在公元10世纪开始复兴,并成为欧洲中世纪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A. 巴黎B. 佛罗伦萨C. 阿姆斯特丹D. 伦敦6、以下哪个现象是城市复兴的直接表现?A. 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B.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C. 农业生产的提高D. 科学的进步7、【题干】下列哪项不是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A.商业活动突破了市坊界限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城市规模扩大,出现了许多专业市场D.城市人口数量激增,城市化进程加快8、【题干】以下哪项不是宋代城市生活的一个突出表现?A.市民阶层壮大,文化艺术繁荣B.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C.出现夜市和早市D.城市人口数量激增9、【题目】唐朝时期,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人口数量达到多少?A. 30万B. 40万C. 50万D. 60万 10、【题目】北宋时期,为了适应城市商业发展的需要,哪种货币开始广泛使用?A. 铜钱B. 纸币C. 银两D. 钱钞11、《第13课城市的复兴》中,以下哪个城市被称为“世界之都”?A. 阿姆斯特丹B. 伦敦C. 巴黎D. 罗马12、《第13课城市的复兴》中,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A. 伦敦地铁的开通B. 巴黎世界博览会的举办C. 布鲁塞尔市规划方案的提出D. 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的创建13、【题干】北宋时期,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交通拥堵问题,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建立坊墙B. 拆除坊墙C. 设置栅栏D. 增加街道宽度14、【题干】以下哪项是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A. 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B. 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C. 商业活动主要在白天进行D. 商业活动以农业产品交换为主15、下列哪一项不是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A.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B. 封建领主的直接推动C. 商业贸易的发展D. 手工业的进步16、在中世纪的城市中,市民为了获得自治权利,通常会采取哪种行动?A. 组织武装起义B. 向国王或领主购买特许状C. 逃离城市加入流浪者D. 请求教会介入调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随着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开始逐渐复苏和发展起来。
①《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②《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7.罗马历法:以古埃及太阳历为蓝本,凯撒命人编制“儒略历”,成为今天公历的基础。
8.中外古代建筑成就:①古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②雅典:帕特农神庙③罗马:大竞技场、万神庙、饮水道工程、凯旋门④中国:秦长城、明长城、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即欧洲“中世纪”)1.世界三大宗教:①乔达摩·悉达多(被称为释迦牟尼)在古代印度创立佛教。
②耶稣在巴勒斯坦地区创立基督教。
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成为欧洲的统治思想,教会势力凌驾于封建王权之上,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③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进入封建社会。
2.12世纪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3.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4.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①传播阿拉伯数字②创造完整的代数学③编写《医学集成》和《医典》④编写《天方夜谭》⑤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5.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有: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13.14世纪,手工场和租地农场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出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欧洲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即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文艺复兴是什么时期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中文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兴起:意大利各城市兴起●内容: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别称:复兴时代●兴起时间:13世纪末➢发展历史:文艺复兴是14世纪在意大利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简介:普遍认为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词就源于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15世纪后期起,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
1550年,瓦萨里在其《艺苑名人传》中,正式使用它作为新文化的名称。
此词经法语转写为Renaissance,17世纪后为欧洲各国通用。
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把它作为14至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
西方史学界曾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帝国文化艺术的复兴。
➢发展: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艺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
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
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城市林立的状态,各城市都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国家,14世纪后各城市逐渐从共和制走向独裁。
历史九年级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发生在欧洲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对于整个历史九年级的学习来说,文艺复兴是一个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文艺复兴展开,通过对文艺复兴的定义、起源、主要特点以及对欧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文艺复兴的定义文艺复兴(Renaissance),意为“重生”,起初只用来表示古典艺术再现,后来逐渐演变为人文主义的具体表现,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意大利,并逐渐扩散至欧洲其他地区。
二、文艺复兴的起源文艺复兴的起源地是意大利,这里集聚了许多重要的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
意大利地理位置优越,接触到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遗产,激发了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同时,15世纪时,意大利经济繁荣,商业活动频繁,为艺术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三、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1.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神学家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得西方基督教发生了深刻变革。
2.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理念,强调人的价值,提倡对人文知识的追求与研究。
3. 新航海时代的开启:哥伦布的航海事业开拓了新大陆,欧洲的地理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4. 科学思维兴起:文艺复兴时期,以伽利略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开始运用实验和观察来研究自然现象,形成了现代科学的雏形。
四、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1. 艺术与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以达·芬奇为代表,开创了现代绘画的先河,并在文学方面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2. 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强调对人的重视,推动了人们从中世纪的宗教居中思想转向人类中心思想。
3. 文化的传播:随着文艺复兴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更加频繁,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4. 社会结构的重构:文艺复兴为社会的重构提供了契机,以市民阶级为代表的新兴阶层得到了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第13课文艺复兴(一)——意大利文艺复兴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间及实质;诗人但丁和彼特拉克;“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2.能力培养:
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及突出表现。
第一目“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的教与学,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第二目“文学”和第三目“美术”的教与学过程中,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艺作品的分析,初步领会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培养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实质和进步作用有所了解,还应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坚定自己积极投身先进文化事业的信念。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
难点: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
教学思路
先学后教、学导结合。
板书设计
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
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二、文学
1.但丁——代表作品《神曲》
2.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三、美术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14世纪~16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然后指出:这时欧洲发生巨大变化的又一个标志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
由此引入新课。
教师在板书写完第13课的课题之后,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意大利?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先认真地阅读第一子目下面的课文内容。
(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首先弄明白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要总结指出:文艺复兴是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
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同学可能会以小字课文为依据,说明14世纪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有的同学可能会以大字课文第二段的前半部分为依据,说明资产阶级随着自身力量的增强,而提出一系列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张;也有的同学可能会以课文所引用恩格斯评价文艺复兴时说过的一段话,说明14世纪的意大利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给以指导。
经过讨论,形成一致的认识: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起来,所以与它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潮也首先出现在意大利。
这时,教师应在已有的板
书“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的下面继续板书: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教师讲述: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大利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需要文化科学知识,他们渴求摆脱教会对于人的生活和思想束缚。
他们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来考察一切。
他们相信并且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
他们赞美人生和自然,崇尚科学和理性。
这种从人出发而不是从神出发思考问题的思潮被称为什么?(学生回答:人文主义)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潮。
那它为什么被称为文艺复兴呢?学生按照第一目第二段大字课文的后半部分内容回答问题。
随后教师再问:意大利文艺复兴表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哪两个?(学生回答:文学和美术)好,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以下文学和美术两大领域的成就。
(二)文学(板书)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领域有两位非常杰出的代表人物。
一位是——(学生说出:诗人但丁)另一位的名字叫——(学生说出:彼特拉克)
板书:1.但丁2.彼特拉克
教师讲述:但丁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
青年时代他是在博览群书中度过的,除拉丁文、修辞学以外,他对诗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等都作了研究,从而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为他日后的从政活动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02年,但丁被代表罗马教廷的反动势力放逐,流落意大利各地,最后客死他乡。
但丁的作品很多,《神曲》是他的代表作。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段了解《神曲》的内容,提醒学生注意作者在诗中所阐述的爱憎标准。
之后,在原有板书“但丁”的后面继续板书:及代表作《神曲》。
教师讲述:彼特拉克也是佛罗伦萨人,他生活的时代比但丁稍晚一些。
他被人称为——(学生说出:人文主义之父)在原有板书“彼特拉克”的后面继续板书:“人文主义之父”。
(问)谁来说明彼特拉克为什么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呢?
学生按照课文大字段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下面再看美术领域的成就。
(三)美术(板书)
(问)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领域最著名的艺术家有谁?他们被称为什么?
学生按第三目下面的第一段文字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在原有板书“美术”后面继续板书: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板书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所给的三幅插图即“蒙娜丽莎”、“拉斐尔的圣母像”、“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介绍观察图画。
最后思考问题:这些作品怎样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当学生对上面的思考题展开讨论发表了意见后,教师可概括指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所画的人物和宗教故事,都是以现实人物为蓝本的,所歌颂的是人的现实美好的生活,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些历史知识,同学们想一想,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出现是复古还是创新?
(学生讨论以后,教师对正确的观点给以肯定)最后,教师指出: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很快就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
随后的文艺复兴运动又有哪些重要发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