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病变
- 格式:ppt
- 大小:26.89 MB
- 文档页数:27
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病变的研究进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金盈刘琮琳血管钙化是异位钙化一种,分为中膜钙化和内膜钙化,中膜钙化相关的疾病有肾病、糖尿病等,而内膜钙化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动脉钙化是粥样硬化的特征性病变之一,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病变的程度直接与粥样硬化疾病的斑块负荷及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关,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标志。
因此,研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病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的形成机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 atherosclerotic calcification, AC)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到一定程度,钙盐在斑块中沉积而形成的。
目前人们对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
Bobryshev运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人和载脂蛋白E (Apo E) 基因敲除鼠斑块的细胞类型时发现坏死的脂质核周围出现类软骨样细胞(chondrocyte-like cells),且这些区域中,一些平滑肌细胞表现出了软骨样细胞的特征,当软骨样细胞裂解后,细胞间隙出现许多羟磷灰石结晶的小囊泡,推测可能是平滑肌细胞分化为软骨样细胞,最终导致AC。
观察体外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模型可发现斑块的钙化主要是由平滑肌细胞表型的改变造成。
Tada Y等的研究也发现,过度氧化应激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参与了糖基化终末产物介导的血管钙化过程。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等技术的发展,发现粥样硬化动脉的钙化是一个与新骨形成极为相似的受基因调控的主动性代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多种功能复杂的糖蛋白、mRNA、谷氨酸羟基酶等参与,这些糖蛋白主要是与新骨生成和钙化有关的蛋白,如骨桥素、骨连接素、骨钙素以及骨形成蛋白-2a等,因此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是一个有组织、有调控的主动性过程,其钙盐的主要成分是羟磷灰钙,而不是原来认为的磷酸钙,此过程需要基因调控并通过以下基因/蛋白包括基质GLA蛋白和骨保护蛋白、端粒、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和BMP-2。
乳腺MRI对X线检出的BI-RADS3~5类钙化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乳腺病变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其中钙化性病变是一种影像学表现,通常出现在乳腺X线检查中。
根据美国影像诊断与报告数据系统(BI-RADS)的分类标准,乳腺钙化性病变分为3~5级。
其中,BI-RADS 3级的钙化病变属于“良性病变可能”,BI-RADS 4级属于“可疑非恶性病变”,BI-RADS 5级属于“高度可疑恶性肿瘤”(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 Fourth Edition Revised, 2003,Am College of Radiology)。
由于乳腺X线检查对钙化病变的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乳腺MRI作为一种新型的乳腺影像学技术,其对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备受关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MRI对BI-RADS3~5类钙化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为提高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准确性提供支持。
具体目的如下:1. 比较乳腺MRI与X线检查在BI-RADS3~5类钙化性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上的差异;2. 探讨乳腺MRI对钙化性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3. 分析乳腺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0例年龄在20~60岁的女性,经乳腺X线检查后诊断为BI-RADS3~5类钙化性病变患者进行MRI检查,无乳腺肿物或乳房切除等手术史,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无孕期或哺乳期。
2. 研究方法采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 MRI机进行乳腺MRI检查。
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按照MRI检查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并在检查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检查过程中,患者采用头向头外仰位(prone)和仰卧位(supine)进行扫描,扫描时选择T2加权成像(T2WI)和增强扫描(CE-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