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6
世界近代史主题线索1、整体时间:公元14世纪萌芽、复兴——1917年十月革命。
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2、主题线索(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3)从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具体表现为: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
(4)按近代化经营模式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国家垄断)3、世界近代史的分期---世界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横向)(1)公元14世纪——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兴起阶段(2)17世纪—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3)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4)19世纪后期———1917年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二、世界近代史通史结构(一)内容总论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了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化,最终完成了现代化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世界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世界现代史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相互斗争和相互发展和学习的一部历史。
复习近代史注意几条线索:经济(世界市场)、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世界市场)、民族解放运动等,其中要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等原理来理解。
1、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4、15世纪至18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产生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A. 14、15——17世纪早: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期经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4、15世纪,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和西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表现,有力地冲击着封建自然经济,瓦解着封建制度。
思想: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开始兴起。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形成和壮大,他们迫切要求冲破天主教会和封建传统观念的桎梏,获得民主权利,发展资本主义,于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这些斗争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世界市场:.世界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16世纪前,人类生活的各个地域基本上彼此隔绝。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这一状况,使世界各民族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国际关系: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及殖民掠夺和扩张,亚非拉的落后。
高考详细考点:经济+新航路开辟(必修二90):知道资本主义萌芽即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思想:文艺复兴(必修三112面)——实质;核心;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及代表作品、走向高级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意义---解放思想,天主教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
宗教改革(必修三114)——原因;实质;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意义。
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第一阶段近代手工工场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1500年左右—18C60年代)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兴起、现代化启动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阶段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并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
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能顺应历史潮流,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逐渐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资产阶级逐渐壮大,开始要求扫清发展障碍,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但资本主义经济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整体上仍无完全战胜封建主义,只是在一些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基本线索】经济:从14世纪(近代史从1500年左右开始)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阶段。
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如威尼斯、佛罗伦萨、尼德兰等,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早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已经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也逐渐发展起来。
到18世纪中期,虽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但各国占主流的生产方式仍是工场手工业,商业资本仍然控制着生产。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继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开始要求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障碍,逐渐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这些革命运动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确立。
思想文化:14-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思想文化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天主教会和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精神枷锁。
17-18世纪,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封建统治,要求建立自己的统治以保障其自然权利,而这种愿望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就是出现了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提出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新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设计出各种蓝图,为美法等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近代现代史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单元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年------19世纪60年代)1、政治上:(1)自鸦片战争起,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4)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阶级关系发生变化: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外商开设的船坞和工厂里,第一批无产阶级诞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为外国列强转卖商品、收购原料的中国人,称为买办商人;1851---1864年间,中国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
2、经济上:(1)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3、对外关系上: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清政府被迫由闭关锁国转为对外开放,由妄自尊大转为对外妥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清政府开始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和工具。
4、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等人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农民运动领袖洪仁玕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形成“西学东渐”局面。
单元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世纪60年代--------1901年)1、政治上:(1)中国主权进一步沦丧,到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出现暂时“和好”的局面。
世界近代史的阶段特征近代史是指自16世纪末开始到现代时期,世界各国迅速发展、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剧烈变化的历史时期。
近代史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一、16世纪-18世纪初——盎格鲁-荷兰主义、重商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盎格鲁-荷兰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兴起。
盎格鲁-荷兰主义是指英国和荷兰在大航海时代后期崛起成为强国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治体制。
重商主义是指国家把贸易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注重出口、限制进口,形成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
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工业革命的爆发。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劳动力大量解放,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这一过程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扩张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扩张。
欧洲国家跨越大洋,占领了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领土。
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扩张不仅带来了巨大财富,也带来了殖民地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四、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
全球主义者提倡建立一个国际组织,以求建立世界和平与繁荣。
民族主义则强调国家利益和保护本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0世纪中期——权力斗争和冷战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权力斗争和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和轴心国进行了一场破坏性的战争。
战后,美国和苏联展开了长达50年的权力斗争,国际形势紧张,全世界遭受了巨大压力。
六、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
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的快速整合,不断增强的经济竞争力都带来了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
总的来说,近代史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经历了许多重大的阶段性特征。
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现代化历程的进程和趋势。
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第一阶段近代手工工场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1500年左右—18C60年代)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兴起、现代化启动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阶段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并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
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能顺应历史潮流,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逐渐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资产阶级逐渐壮大,开始要求扫清发展障碍,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但资本主义经济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整体上仍无完全战胜封建主义,只是在一些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基本线索】经济:从14世纪(近代史从1500年左右开始)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阶段。
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如威尼斯、佛罗伦萨、尼德兰等,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早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已经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也逐渐发展起来。
到18世纪中期,虽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但各国占主流的生产方式仍是工场手工业,商业资本仍然控制着生产。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继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开始要求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障碍,逐渐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这些革命运动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确立。
思想文化:14-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思想文化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天主教会和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精神枷锁。
17-18世纪,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封建统治,要求建立自己的统治以保障其自然权利,而这种愿望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就是出现了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提出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新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设计出各种蓝图,为美法等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史[ 2008-1-23 10:02:00 | By: %D6%EC%D1%E0%C3%C3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史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6-19世纪初)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内开始确立。
具体表现:1、经济上:(1)14-15世纪,欧洲生产技术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直接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
货币地租的出现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中发展起来。
(2)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转移,“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2、政治上:在荷、英、法、美等国,新的阶级力量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当权发展资本主义,这样,这些国家先后爆发革命或战争,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还未对封建自然经济形成优势,反映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上,就是革命过程的曲折与反复,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较少。
3、思想上: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矛头指向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出现了启蒙思想,在反动教权主义的同时,还批判专制主义,启蒙运动不仅解放了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政治设想。
二、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70年代)基本特征:在工业革命推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许多国家和亚洲的日本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自然经济。
确立了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
具体表现:1、经济上: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生产过渡,1840 年前后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19世纪中期,法、美完成工业革命。
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主要有三条,即: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体系;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1.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16世纪—19世纪初)⑴14~16世纪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即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经济方面:地中海沿岸首先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接着,在英国等西欧一些国家也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
商业的发展、利润的驱动,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不但为西欧国家掠取了大量财富,积累了丰富的原始资本,而且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廉价原料和广阔的市场。
⑵思想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意识到,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还必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思想文化环境,建立自己的政权。
于是,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形成,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冲击,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把欧洲的启蒙运动推向高潮,资产阶级继续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封建势力进行猛烈地冲击,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的基础。
⑶政治方面:在16世纪后半期,发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17~19世纪初属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制度衰亡和资本主义成长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政治方面:这一趋势是通过两条不同的道路体现出来的。
一是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国为代表),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二是封建君主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如彼得一世的改革),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界现代史(必修+选修1)分期特征 历史事件时期总体特征 阶段特征与主要线索 政 治 经 济 文 化20世纪上半期(1900年至二战结束):政治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
经济上,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在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1900—1914年 (同近代“电气时代”。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后来,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上天。
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20世纪早期(1904——1912年间),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约翰·克里斯朵夫》。
20世纪上半期(1906年),高尔基的小说《母亲》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1914—1918年在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上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
1917年4月,列宁提出“四月提纲”。
1917年7月,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
1918年夏,苏俄进入三年国内战争时期,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20世纪初(1915年),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电影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9—1929年经济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迅速发展的繁荣景象,但同时也潜伏着危机,苏俄(联)先后进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等探索。
政治上,整个2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
1922年底,苏联成立。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第二阶段蒸汽时代和工业资本主义阶段(18C60年代—19C60年代)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工业文明和现代化发展成熟阶段、自由资本主义阶段【阶段特征】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以极快速度发展,资本主义完全具备战胜封建主义的能力,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逐渐确立其优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复杂,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和殖民地与西方列强的民族矛盾;三大矛盾汇聚成了这一时期的三股历史潮流: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表现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基本线索】:经济:工业革命兴起,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机械化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制度,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工业时代。
18C60年代—19C40年代,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并完成;19C初,工业革命扩张到美国、法国和德意志局部地区,并于19C中期完成;19C中期,俄国和日本在开展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过程中也随即开始工业革命。
各国逐渐放弃重商主义,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推行自由贸易,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亚非拉更多的地区(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政治:一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国工业资产阶级迅速成长壮大并开展了一系列民主斗争,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欧美的广泛确立和发展完善(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民主共和最终确立、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和意大利完成统一后建立资产阶级政权、1848年欧洲民主革命浪潮),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在世界范围初步形成。
另一方面19C30年代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