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237.50 KB
- 文档页数:10
地方债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地方债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地方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融资渠道逐渐多元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首先,地方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目前,我国地方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
数万亿元,成为国内债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实现了资金的有效筹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地方债融资渠道逐渐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政府债券融资外,地方政府还
积极探索PPP模式、债券融资、信贷融资等多种渠道,丰富了地方债融资的方式
和途径,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
再次,地方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在严格控制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地方
债的使用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资金运用更加灵活高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看,地方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地方债
规模庞大,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债务风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地方债市场仍然存在着一些制度性不完善和市场机制不够成熟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债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推动地方债市场健
康稳定发展。
同时,还将不断完善地方债市场的制度和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强市场的活力和韧性。
综上所述,地方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我们将继续深化
改革,加强监管,推动地方债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我国债券市场情况概述---------------------------------------------------------------------- 近年来,中国的债券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
以下是对中国债券市场情况的介绍:1、市场规模:中国债券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之一,总体规模庞大。
截至2020年底,中国债券市场的总发行规模约为1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6.5万亿美元)。
2、发行主体:中国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多样化,包括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机构以及私营企业等。
其中,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3、债券类型:中国债券市场的债券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
政府债券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金融债券由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企业债券由各种企业主体发行。
4、市场结构:中国债券市场的市场结构正在不断完善。
中国政府债券主要交易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金融交易所,而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则主要交易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
5、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债券市场,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市场发展。
这些措施包括扩大债券市场准入、优化发行和交易机制、增加市场参与者等,以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
6、国际影响力: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外国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通过开放渠道和便利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境外资金。
总体而言,中国的债券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中国债券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作为概述,如果您对特定方面有更详细的了解需求,建议咨询专业机构或从权威渠道获取最新信息。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优缺点、发行现状及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分析一、地方政府债券的定义及优缺点地方政府债券(LocalTreasuryBonds),指某一国家中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
地方政府债券一般也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
地方发债有两种模式,第一种为地方政府直接发债;第二种是中央发行国债,再转贷给地方,也就是中央发国债之后给地方用。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券又被称为“市政债券”(MunicipalSecurities)。
地方政府债券的优缺点二、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1、发行情况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债券行业供需态势分析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43624亿元,同比增长4.73%;2020年中国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45525亿元,同比增长4.36%。
2017-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及增长资料来源:预算司、整理 2019年中国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43624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7742亿元,发行专项债券25882亿元;2020年中国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4552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9506亿元,发行专项债券36019亿元。
2017-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细分发行情况资料来源:预算司、整理 2019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0.3年,比上年增长4.2年;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4.7年,比上年增长4.4年。
2018-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资料来源:预算司、整理 2019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0.3年。
其中:一般债券12.1年,专项债券9年;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4.7年。
其中:一般债券14.7年,专项债券14.6年。
2018-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细分债券平均发行期限(单位:年)资料来源:预算司、整理 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40%。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解读2024-01-23 15:31:25第1题(单选题) [10分]当前我国实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
• A.一元监管• B.一行两会监管• C.一行三会监管• D.一委一行两会监管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D第2题(单选题) [10分]地方融资平台制度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 A.债务期限和项目期限错配• B.还款期限和负责人任期期限错配• C.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缺少必要的规范和监督• D.以上均正确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D第3题(单选题) [10分]我国的债务特征主要体现在()。
• A.债务水平偏高• B.债务风险的透明度较低• C.利率市场对风险定价不成熟• D.以上均正确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D第4题(单选题) [10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政策是()。
• A.自发自还• B.代发代还• C.代发自还• D.自发代还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A第5题(单选题) [10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很多问题• B.美国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转嫁风险• C.核准制改革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真正市场化的时代• D.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C第6题(单选题) [10分]双峰监管模式起源于()。
• A.英国• B.美国• C.澳大利亚• D.德国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A第7题(单选题) [10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地方债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没有本质区别• B.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清偿能力的融资平台公司,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 C.发行地方债能解决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问题• D.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B第8题(单选题) [10分]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核心目标是()。
• A.风险防范• B.经济发展• C.风险防范和经济发展• D.以上均不正确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C第9题(单选题) [10分]()是在2023年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时组建的。
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10•【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2024年9月10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23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请审议。
一、我国政府债务基本情况截至2023年末,全国政府法定债务余额70.77万亿元。
其中,国债余额30.03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40.74万亿元。
(一)国债情况。
从债务规模看,2023年,经全国人大批准的国债限额30.86万亿元。
年末国债余额30.03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内。
其中,内债余额29.70万亿元,外债余额3346亿元。
从发行情况看,2023年全年发行国债11.14万亿元,其中用于弥补中央财政赤字4.16万亿元,偿还以前年度发行并于2023年到期的国债本金5.22万亿元,年内发行年内到期的短期国债1.76万亿元。
发行内债11.09万亿元,其中,发行记账式国债10.81万亿元,发行储蓄国债2746亿元。
发行外债555亿元,其中,发行境外主权债券547亿元、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8亿元。
从还本付息情况看,2023年,财政部进一步强化国债资金预算管理,认真制定国债偿还计划,持续优化国债偿还机制,确保国债偿还万无一失,切实维护中央政府信誉和投资者利益。
(二)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情况。
从债务规模看,2023年,经全国人大批准的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2.17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6.55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5.62万亿元。
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0.74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5.87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4.87万亿元,均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内。
从发行情况看,2023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66万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7016亿元、新增专项债券3.96万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4.68万亿元。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中国综合实力飞速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国内疫情防控、全球政治经济不稳定、国内消费力不足等一系列挑战。
要想继续完成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就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各地在资金的投入上一直高居不下,大量的资金入场确实可以满足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需求。
然而,单纯依靠税收补给财政,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为了保持当下经济增速,我国地方政府必然会因为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各种债务,这些债务问题也将给地方的发展带来各种问题。
文章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对策建议引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方面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经济增速放缓、新冠疫情、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乏力、支出刚性需求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有效地支持了“六稳”“六保”工作,为拉动投资和促进国内国际大循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通过相继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举措,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包括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限额管理和风险处置,夯实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制度基础,化解了地方政府债务对财政可持续性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隐患,推动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显著提升。
然而,随着近年来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的逐年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妥善解决,以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1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1.1城投债技术性违约与非标产品实质性违约交替发生,城投平台风险逐步暴露近年来,在公共财政债务接近偿债高峰期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压力的加大以及强监管态势延续,导致存量城投债风险开始逐渐暴露,城投债刚性兑付的情况开始被打破。
影响中国经济转型,并可能触发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事实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财政收支失衡得不到及时弥补、财政空间缩小的直接表现。
近一段时间,地方财政空间变化表现为:2020年1-8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7509亿元,同比下降5.1%。
财政收支缺口(本级)54660亿元,占当期财政收入比重(本级)80.9%;同时,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9584亿元,较2019年1-8月39626亿元同比增加25.1%。
上述长期趋势和短期压力都在给地方政府债务发行运行增加难度。
为保证如此大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和债务管理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发行运行调整正在提速。
2020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四十条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进行限额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突出了财政部在整体把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中的规划指导作用;第四十四条对政府债务规模范围做了确定,这也是后文中统计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数量的主要基准;第四十五条对地方本级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组织程序做了说明;第四十七条对地方政府如何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与上述加快制度建设同步,地方政府债务发行特征也在变化。
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情况显示:2020年1-8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9584亿元。
其中,发行一般债券17701亿元,发行专项债券31883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37499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12085亿元。
2020年1-8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5年。
其中,一般债券14.8年,专项债券15.2年。
2020年1-8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34%。
其中,一般债券3.25%,专项债券3.39%。
这里至少有三个变化值得关注:第一,地方政府债务发行规模明显上升——与2019年同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9626亿元相比,多出9958亿元,新增部分主要是专项债。
我国地方债发展历程、成效及问题我国地方债发展历程、成效及问题地方债是指由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用于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
自1994年开始,我国地方债市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
首先,回顾我国地方债的发展历程。
在1994年至2008年期间,我国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包括银行贷款、土地出让等。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8年开始试点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并于2014年正式推出地方债券市场。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地方债带来的成效。
首先,通过发行地方债券筹集资金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速度。
这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地方债市场的建立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多元化投资渠道,并且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最后,地方债的发行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融资方式,有助于缓解财政压力。
然而,地方债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依赖债务融资的情况,导致债务负担过重。
其次,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隐性风险较高,投资者对于地方债的信用评级和风险评估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地方债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在发行地方债时加强了审批和监管程序,并且对于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其次,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同时,也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减少对于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
最后,在完善监管机制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投资者的教育和风险提示。
综上所述,我国地方债的发展历程、成效及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地方债市场的建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以确保地方债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地方政府债券的概念、发行概况、发行模式、以及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建议,进而使人们对地方政府债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概况模式发行问题建议一、概念地方政府债券,是指地方政府在经常性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经济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需要,由地方政府或其授权的代理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依据信用原则,以筹集社会资金为目的而发行的,用于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的有价证券。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概况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曾发行过两种地方政府债券。
一是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发行的“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目的是为了筹措生产建设资金,用于东北地区生产性投资;二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部分地方政府根据1958年6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经济建设公债条例》,结合本地区实际,不同程度地发行了“地方经济建设公债”中共中央曾在1958年4月2日发布《关于发行地方公债的决定》,决定于1959年起,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确有必要的时候,发行地方建设公债,作为筹集资金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但受当时经济指导思想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券不久便被取消了。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大规模发展经济,中央政府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发行国库券。
但由于现行《预算法》( 1994 年起施行) 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我国各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工作一直未提上议事日程。
为应对金融危机下面的复杂的经济形势,扩内需,保增长,2009 年3 月,经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 000 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根据2010年的财政预算方案,地方财政收入合计66 481 亿元,增长8. 6%。
地方财政支出68 481 亿元,增长13%。
地方财政收支相抵,差额2000 亿元,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地方发行债券弥补,并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三、我国地方债的发行模式地方债的发行模式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发行主体、发行规模、发行方式、发行年限和票面利率。
(一)发行主体目前我国地方财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和乡(镇)四级财政组成。
但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现阶段不可能赋予每一级地方政府公债发行权。
因此,2009 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确定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
(二)发行规模根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地方债务规模不能突破三个数量指标。
下面是国际上通用的指标,如图:根据此指标来看,2009 年我国发行的2000 亿元地方债规模没有超过国际通用的指标界限,因此这规模较为合适。
(三)发行方式在发行我国地方债时,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所筹资金主要用于公共和公益建设项目;发债水平远低于中央政府;让债券具有多重吸引力。
2009 年2000 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统一由财政部代理,按照记账式国债发行方式,面向记账式国债承销团甲类成员招标发行。
(四)票面利率地方债利率的确定原则。
地方债的利率应通过市场化招标确定,且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债券市场整体利率水平。
同时,由于地方债享受“准国债”待遇,因此各省所发行地方债券的利率与信用基本无关。
(五)发行年限2 0 0 9 年,由财政部代地方发行的2000 亿元债券冠以发债地方政府名称发行,债券期限为3 年。
选取 3 年期的发行年限作为本次地方债的期限是符合我国国情且是正确的。
四、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在国务院同意发行2009 年地方政府债券后,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债券发行和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制订并下发了《财政部代理发行2009 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兑付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使用、监督等作了具体规定。
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与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和偿债主体角色混乱从法律角度来看,债券实质是一种债务凭证,反映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因此,有权发行债券的主体必须是具备独立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法律主体。
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应是地方政府,其决定权应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当然,地方政府债券的最终清偿责任也应由地方政府来负担。
而2009 年以来我国已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采取的是“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代发并代偿”。
因此,虽然这些债券发行时冠以发行地方政府的名义,但发债的额度是由中央政府确定,用途由中央确定,并由中央政府代发代偿,显然地方政府债券上实质是“准国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政府债券。
如果说目前的做法是试点阶段出于金融安全考虑的临时措施,是可以理解的。
但从长远来看,有必要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发行和偿还地方政府债券时的角色定位。
(二)地方政府债券所募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不到有效监督和保障根据现行规定,地方发债后募集的资金,将被限定用于中央财政投资地方配套的公益性项目以及难以吸引社会投资的公益性项目,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资金的使用效率涉及“资金是不是用到了项目上、项目的选择是否合理、项目是否由最合适的单位来做、项目的建造过程是否高效、资金使用完成后是否有合理可信的评估体系等五个环节”。
由于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以及长期的政府债券具有“跨代分配”( 即“代际分配”) 的特征,如果没有相应的跟踪监督措施,恐怕难以防止这笔资金被挪用,甚至被用于“政绩工程”。
虽然国务院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实行预算管理,纳入各地区人民政府预算,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但是由于审核过程管理并不严格,行政干预性很强,操作程序不规范,人大不具有真正的预算决定权和否决权。
此外,我国缺乏地方政府财务信息的全面及时公开制度,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使用情况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
(三)缺乏地方政府债券的偿债约束和破产保护机制根据目前实行的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办法,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主要取决于作为发债主体的地方政府的信用。
然而,有些地方政府的大型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以及地方公共政策经常因主要领导人的人事变动而变化,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差,极容易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与预算出入较大。
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政府破产保护机制,地方政府很快就会毫无顾忌地争发债指标,并最终将债务风险转移到中央政府。
此外,一旦地方政府出现财务困难,持有人的公平受偿权将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五、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建议2009 年以来我国发行地方债券的特殊背景和特殊用途,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相关的制度设计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对于未来真正发行地方债并无多大的适用价值和制度建设的意义。
为了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提出以下建议: (一)适度扩大和落实地方政府的举债权为使地方政府不断提高和改善公共服务能力,使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相统一落到实处,有必要在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基础上,通过修订《预算法》或专门制定《地方政府债券法》,改变目前地方政府债券由“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代发并代偿”的做法,赋予地方政府和地方权力机关一定范围的债券发行权,同时实行国务院备案制。
当然,在立法中应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条件、程序、规模、资金使用、偿还方法、法律责任等内容。
(二)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财务状况信息披露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财务状况信息披露和监督机制,既是保护地方政府债券投资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防止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失控,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
为此,首先应当将地方政府所有的债务活动都纳入地方预算会计核算范围。
其次,应当逐步建立起地方政府财务状况年报、季报定期公开披露制度和重大事项临时信息披露制度。
再次,应当加重对地方政府官员违反相关信息披露制度的惩处力度。
(三)设立地方政府偿债基金各地方政府的财力总是有限的。
为了增强偿债能力,切实保护投资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议仿效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设立地方政府债券偿债基金,即要求地方政府在每次发行政府债券之后,应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上缴中央财政,并由中央财政再拨付一定的资金,共同设立偿债基金,专户存储,由中央财政统一管理,专门用于应对个别地方政府债券的短期偿债困难。
(四)建立地方政府破产和重整制度破产并非资本主义世界的特有现象,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既然举债,就有可能发生到期清偿不能的情形。
现代破产和重整法律制度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当债务人出现清偿不能时,一方面保障所有债权人得到公平清偿,另一方面为债务人从债务困境中解脱出来提供正当的途径。
此外,推行地方政府破产和重整制度,能够避免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并对地方政府过度举债起到一定的制约和警示作用,形成地方财政预算的硬约束力。
美国、日本等国均早已推行州政府、地方政府破产法律制度。
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制定并推行地方政府破产和重整制度。
结语: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不仅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部分。
充分了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合理有效地发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杨聪杰,刘兵.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认识、借鉴及对策[J].理论学刊,2006 (11) .[2] 樊丽明,黄春蕾,李奇云.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6.[3] 安国俊. 稳步发展地方政府债券[J]. 中国金融,2009 (9) .[4] 龚仰树.关于我国地方债制度设计的构想.财经研究.2001(11).[5] 李冬梅.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6] 金永军,陈柳钦,万志宏. 2009年地方债: 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J] . 武汉金融,2009,( 7 ) . [7] 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EB /OL]. /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 01003/t20100316_27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