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色彩与色彩构成色彩表现色彩三属性
- 格式:ppt
- 大小:5.05 MB
- 文档页数:90
色彩构成:如何利用色彩三属性?色彩构成:如何利用色彩三属性?一、构成色彩的三要素物理要素:漆黑的环境中我们伸手不见五指,所以没有光就没有色,因此光是色彩的重要物理要素。
生理要素: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的环境中如果我们闭着眼睛也是看不见色彩的,可见眼睛是色彩重要的生理要素。
心理要素:有了光有了眼睛如果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不健全也是不能辨别色彩的,因此人的大脑是色彩的重要心理要素。
由此看来,色彩的产生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缺一不可,所以说色彩是光对人的视觉也大脑的刺激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视知觉。
二、色彩构成的意义与概念意义:色彩构成是一种创造的行为,它需要培养对色彩表现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概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的最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与法则重新搭配、交变、组合成新的理想的色彩关系的过程就是色彩构成。
三、色彩的三属性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包括纯色与白色和黑色相往复的单一色相的明暗关系。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颜色彼此相互区分最明显的特征。
纯度:又称饱和度或鲜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和含色量的程度。
四、色彩三属性推移构成设计1、明度推移构成设计又叫明度渐变构成设计,是将色立体纵向轴中所表示的黑、白、灰明度渐变关系用色彩构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秩序美感。
2、色相推移构成设计是把色相环上的色相排列所表现出来的彩虹般的秩序美感,运用到图形设计中所形成的一种色相秩序的构成形式。
3、纯度推移构成设计纯度是在色立体中作横向的纯色与中心轴的浊(灰)色的往复。
4、色彩三属性推移的综合设计是将色彩的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推移方式置于同一画之中的构成设计。
上文用简洁明了的图文讲述了构成色彩的三要素以及色彩的三属性和三属性推移构成设计的方式,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Fucci_design新浪微博:Fucci_design(原创 \ 版权所有 \ 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2、色彩的三属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物体的观察不仅仅观察色彩,同时还会注意到形状、面积、体积、肌理,以至该物体的功能和所处的环境。
这些对色彩的感觉都会产生影响。
为了寻找规律,人们抽出纯粹色知觉的要素,认为构成色彩的基本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这就是色彩的三属性。
色相( Hue )色相指色的相貌与名称。
色轮是表示最基本色相关系的色表。
色轮上90度角内的的几种色彩称作同类色,也叫近邻色或姐妹色。
90角以外的色彩称为对比色。
色轮上相对位置的色叫补色,也叫相反色。
明度(value 或Brightnese)人眼之所以能看到物体的明暗,是因为物体所反射色光的光量(热量)有差异之缘故。
光量越多,明度越高,反之明度越低。
色料的色彩的明度则取决于混色中白色和黑色含量的多少。
明度变化纯度( Chroma )所谓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鲜艳与混浊的程度,也称为彩度。
色轮上各颜色都是纯色,纯度最高。
色料的混合中,越混合,色彩的纯度越低。
纯度变化色轮上的色彩纯度最高。
3、混色理论原色无法用其他色彩混合得到的基本色彩称为原色。
原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色彩。
到底原色有多少种,又是哪几种颜色?历史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基本上分为3原色说和4原色说。
色彩的混色有两种类型减法混色色料三原色(紫红、黄、蓝绿)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色彩。
理论上三原色等量混合可以得到黑色。
因为色料越混合,越灰暗,所以称为减法混色。
水彩、油画、印刷等,它们产生各种颜色的方法都是减法混色。
加法混色色光三原色(红、绿、蓝紫)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色光。
三原色光等量混合可以得到白色。
色光混色和色料混色刚好相反,色光混色是越混合越明亮,所以称为加法混色。
我们熟悉的电视机和CRT 显示器产生色彩的方式就是属于加法混色。
2、色彩的感觉色彩能影响人的心理感觉。
了解色彩所具有的影响感觉的因素,以及色彩感觉如何作用于人的心理,对色彩设计十分重要。
色彩的视认性色彩的视认性是指在一定的背景中的色彩在多长距离范围内能够看清楚的程度,和在多长时间内能够被辨别的程度。
色彩三要素是什么色彩三要素都有什么?我们视觉上看到的所有颜色都有色相、明度、饱和度,也就是颜色的三个属性。
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形成色彩的和谐感和不同的心理效果。
其中,色相与光波的波长有关,明度和饱和度与光波的振幅有关。
1.色相色相是色彩的第一要素。
色相是颜色的名称,是区分颜色的名称。
色相是指颜色的外观,是颜色的最大特征。
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可以感受到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
不同色调发出的光波波长不同,不同色调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六色光谱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无缝的圆圈,这就是色环(色环)。
波长最长的是红色,波长最短的是紫色。
其中的红、橙、黄、绿、蓝、紫、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可以组成一个色环,即12个色环。
排列在色环上的高纯度颜色称为纯色,这些颜色在色环上的位置是按照视觉和感觉的等间距排列的。
以类似的方式,微妙的多种颜色可以分开。
与环中心对称且位于180度的色相环两端的颜色称为互补色。
2.饱和度饱和度也就是颜色鲜艳的程度,也称为纯度,色彩的纯度越高,色相越明确,反之色相越弱。
它取决于一种颜色的波长单一程度,当混入与其自身明度相似的中性灰时,它的明度没有改变,纯度则降低。
饱和度表示色相中彩色成分所占的比例,用百分比来衡量,0%就是灰色,100%就是完全饱和。
饱和度反映了颜色的内在特征,具有最高的颜色纯度和更多的混合次数。
红色是颜料中纯度最高的色调,橙色、黄色和紫色是颜料中纯度较高的色调,蓝色和绿色是颜料中纯度较低的色调。
当高纯度色调变黑或变白时,该色调的纯度降低,同时该色调的亮度增加或降低。
将高纯度色调与同亮度的灰色混合,形成同色调、同亮度、不同程度的系列。
在所有颜色中,纯度最高的是红色,最低的是青绿色。
所有具有纯度的颜色都必须有相应的色调。
所以,有纯度的颜色是颜色,没有纯度的颜色是无彩色。
有色和无色的区别可以用纯度来定义。
一种颜色的纯度和明度不能成正比,纯度高不代表明度高。
色彩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色彩构成的概念色彩构成是指将不同颜色或色彩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色彩搭配或组合。
通过色彩构成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和意义,对于绘画、设计和摄影等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色彩构成的原理1. 赛贝尔定律赛贝尔定律是指当三原色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时,可以得到任意颜色。
这对于印刷、绘画和摄影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彩色三属性彩色三属性分别是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是指色彩的基本色系,包括红、橙、黄、绿、蓝、紫等。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高明度颜色明亮,低明度颜色暗淡。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色彩浓淡程度,高饱和度表示色彩鲜艳、浓烈,低饱和度表示色彩柔和、淡雅。
3. 色彩构成的原则- 对比原则:通过对比不同色彩之间的明度、饱和度和色调,使整体构图更加丰富多彩。
- 平衡原则:通过合理搭配色彩,使整体构图在色彩上达到平衡,不会呈现过于单调或过于杂乱的情况。
- 统一原则:通过使整体构图的色彩在主题或氛围上表现出统一性,达到统一的感觉和意义。
三、色彩构成的方法1. 光谱色彩构成光谱色是指由基本的红、橙、黄、绿、蓝、紫六种颜色构成的色彩系统,适用于表现明快、鲜艳、活泼、充满生机的主题。
2. 补色彩构成补色是指相对于某种色彩的对立色。
将对立色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色彩搭配能够产生强烈的反差和冲突感,适用于表现张力和矛盾的主题。
3. 色彩渐变构成色彩渐变是指通过在色彩之间衍生出逐渐变化的中间色,其过渡形式让色彩在不同主题或氛围中产生过渡感和融合感。
4. 色彩对比构成通过将相似或不同的色彩进行对比,产生明暗、强弱、冷暖等差异,从而形成视觉反差,达到视觉冲击力。
四、色彩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1. 面色彩构成通过将一定的色彩填充在整个画面中,形成统一的色彩氛围和意义,可以表达出对应的情感。
2. 线面彩构成通过线条勾勒出图案轮廓并在图案的内部填充色彩,形成色彩对线条的配合和对应,从而丰富了图案的表现。
色彩构成色彩色彩是一种涉及光、物与视觉的综合现象。
光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一,健康的眼睛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二,缺一不可。
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感觉为色彩(色彩是一种视觉形态,是眼睛对可见光的感受);光,是感知的条件;色,是感知的结果。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研究色彩的产生、人对色彩的感知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色彩构成是按照色立体的表色法,以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为中心,以色彩的对比和调和为主要法则,以改变色的明度、纯度、冷暖、面积、形状、位置等为手段,使色彩依照一定的秩序排列、变化,达到美的效果。
歌德的《色彩论》主要从色彩与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联系来阐述色彩。
谢弗雷尔(法国化学家)的《色彩谐调与对比原理及其在艺术中的运用》把补色原理运用于艺术(对印象派的产生极大的影响)。
约翰内斯·伊顿(瑞士色彩学家)《色彩艺术》较为完整地总结了西方色彩理论。
主要从物理、化学、生理、心理、艺术五个方面论述。
孟塞尔(孟谢尔)美国画家奥斯特瓦德德国化学家日本色彩研究所与PCCS色彩体系色彩的基本原理•科学依据物理学的依据物理:研究光的性质与光量的问题。
光在物理学上是电磁波的一部分。
只有从380毫微米到780毫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觉,这段波长叫可见光谱,即常称的光。
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人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
波长长于780毫微米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于380毫微米的电磁波叫紫外线。
光的混合与色料的混合(1)光的三原色太阳白光虽含有7种色光,但其中以红、绿、蓝3种最为基本,它们按不同比例互相混合,可以产生期于各种色光,还可以混成白光,但它们却是其它色光所无法合成的。
因此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朱红、翠绿、蓝紫)色光三原色相加是明度的增强,故称之为加色混合,色光混合后,混合色亮度比参加混合的原色亮度都高。
色光混合次数越多,明度越高。
(2)颜料三原色颜料三原色相加是光度的减弱,称为减色混合。
颜料混合后,明度与色度下降是极普遍的现象。
第一章色彩基础知识第一节色彩与色彩构成1、色彩说到色彩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因为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弥漫着色彩。
像蓝天、白云、绿草、红花都是有色彩的。
包括现在随着气温渐渐升高,慢慢的就过度到了炎热的夏天了,人们都开始换上色彩缤纷的夏装。
比如像我们的手机也可以换一换沉闷的颜色,现在不是都有换手机壳之类的,可以让我们手机的风格与这个即将来临的夏天显得更搭。
如果说装扮的话,还有色彩绚丽的指甲油,彩妆。
还有新娘的婚纱的颜色,2011年春天的婚纱设计呢,不仅仅只有白色,因为我们最常穿的就是白色,为了把新娘打扮成彩色的新娘,设计者就设计了很多颜色的婚纱,比如迎合春天氛围的淡绿色是非常流行,由浅色渐变深色给人一种神秘高雅的感觉,米色显得人比较恬静素雅,接近白色淡粉色婚纱符合女孩梦幻的婚礼幻想,所以说不同的颜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还有像一些家居产品的色彩设计,深蓝的小窝有种海风的清凉感,橙香的家居又带来了春夏的酸甜感,淡淡的绿色犹有种宁静而安详。
我家有个邻居就是把每件屋子都刷成不一样的颜色,有黄色、粉色,我们不能说他们这样做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审美,这种审美呢会随着你的阅历、知识的丰富而不断的改变。
还有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这个词(pop)来自英语的“大众化”,最早起源于英国。
二战以后出生的新生一代对于风格单调、冷漠缺乏人情味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十分反感,认为是陈旧的、过时的观念,他们希望有新的设计风格来体现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认同立场,于是在英国青年设计家中出现了波普设计运动。
波普运动产生的思想动机来源自美国的大众文化,包括好莱坞电影、摇滚乐、消费文化等。
波普风格主要体现在和年青人有关的生活用品等方面,如古怪家具、迷你裙、流行音乐会等,追求大众化、通俗化的趣味,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采用强烈的色彩处理。
而且很多设计都具有游戏色彩,有一种玩世不恭的青少年心理特点,就像流行歌曲一样。
因为波普风格追求的是一种装饰感,缤纷的色彩,从而可以让空间有一种跳跃感,层次更加立体,所以是春天居室装扮用的比较多的手段。
⾊彩构成和⾊彩的基本知识⼀、⾊彩的三属性:⾊相、明度、纯度(饱和度)⾊相即各类⾊彩的相貌称谓,如⼤红、普蓝、柠檬黄等。
⾊相是⾊彩的⾸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彩的最准确的标准。
⽽⾊相也就是由原⾊、间⾊和复⾊⾊相对⽐因⾊相差别⽽形成的⾊彩对⽐。
1、同类⾊相对⽐,是⽆⾊相差的对⽐,即⾊相距离在⾊相环⼗五度以内的对⽐。
因此,同种⾊相对⽐需改变其明度与纯度。
它是同⼀⾊相⾥的不同明度与纯度⾊彩的对⽐,属于模糊的较难区分的⾊相。
他们不但不是各种⾊相的对⽐因素,反⽽是调和的因素。
2、临近⾊相对⽐,⾊相距离在⾊相环⼗五度以上,四⼗五度左右的对⽐。
注:(同类⾊相与临近⾊相对⽐,均能保持明确的⾊相倾向与统⼀的⾊相特征,且⾊调冷暖特征及感情效果也较明确。
)3、对⽐⾊相对⽐,⾊相距离在⾊相环⼀百三⼗度左右的对⽐,⼀般可通过改变其中⾊彩的明度和纯度,或强化主调,调整⾯积⽐例等⽅法来协调⾊彩的对⽐关系。
4、互补⾊相对⽐,⼀百⼋⼗度左右的对⽐。
⾊相最强对⽐。
必须采⽤综合调整⾊彩明度、纯度以及⾯积⽐例关系,或借助⽆彩⾊的缓冲协调来达到⾊调的和谐统⼀。
纯度指⾊彩的鲜艳度。
从科学的⾓度看,⼀种颜⾊的鲜艳度取决于这⼀⾊相发射光的单⼀程度。
⼈眼能辨别的有单⾊光特征的⾊,都具有⼀定的鲜艳度。
不同的⾊相不仅明度不同,纯度也不相同。
例如颜料中的红⾊是纯度最⾼的⾊相,橙、黄、紫等⾊在颜料中纯度也较⾼,蓝绿⾊在颜料中是纯度最低的⾊相。
纯度对⽐因纯度差别⽽形成的⾊彩对⽐。
不同⾊相纯度,可分为三段,零度⾊所在段为低纯度⾊,纯⾊所在段称为⾼纯度⾊,余下的中间段为中纯度⾊。
1、⾼彩对⽐,占主体的⾊和其他⾊相均属⾼纯度⾊。
⾊彩饱和,艳丽。
2、低彩对⽐,画⾯中占主体的⾊和其他⾊均属低纯度⾊。
含蓄,淡雅。
3、中彩对⽐,主体⾊和其他⾊相均属中纯度⾊。
温和,典雅,调和,浑厚。
4、艳灰对⽐,同⼀画⾯中,主体是最艳的⾼纯度⾊,其他⾊组由接近⽆彩⾊的低纯度⾊组成。
灰⾊与艳⾊互相映衬。
色彩的三属性及色彩的混合类型色彩视觉具有三个心理学量度——色相、明度和纯度,它们是认识其他色彩心理效应和情感效应的基础,也是识别色彩和色差的基础。
因此,色相、明度和纯度也被称为色彩的三属性。
(1) 色相色相指的是色彩的不同相貌。
它是色彩的一种最基本的感觉属性.这种属性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
色彩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色为基本色相,并形成一种秩序。
这种秩序是以色相环形式体现的。
根据有无色相属性,可以将外界引起的色感觉分为两大体系:无彩色系由黑色、白色及由黑、白两色相混合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合称为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只有明度一种属性,其饱和度等于零。
有彩色系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都属于有彩色,它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为其基本色,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所产生的色彩都属于有彩色系列。
有彩色系具有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种属性。
(2)明度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也称光度、深浅度。
在无彩色系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在白、黑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灰色。
在有彩色系中,最明亮的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
(3)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又称饱和度、鲜艳度、含灰度等。
色相感越明确、纯净,其色彩的纯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因此,纯度只属于有彩色范围内的关系。
一个色相加白色后所得的明色,与加黑色后所得到的暗色,都称为清色:在一个纯色相中,如果同时加入白色与黑色所得到的灰色,称之为浊色。
色相的纯度、明度不成正比,纯度高并不等于明度高,如紫色与黄色的纯度相等,但紫色的明度却比黄色的明度低得多。
现代色彩理论认为:色彩混合主要分为三种:(1)加法混合加法混合即色光混合。
其特点是,混合的色彩成分越增加,混出的色彩明度越高。
加法混合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在色名规范中,蓝是一种带紫色倾向的蓝)。
(2)减法混合减法混合是颜料或物体色的混合。
各种颜料、染料及化妆品颜料的混合都属于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的特点刚好与加法混合性质相反,混合的色彩成分越多,混出的色彩明度越低。
色彩构成1色彩构成与色彩:区别:色彩构成是设计色彩,而色彩是绘画色彩,色彩表现生生活中的色彩美,是生活的再现。
2色彩的表现形式不同:绘画色彩需要客观反映外部世界,色彩要努力贴近生活,并要真是的表现生活中的色彩美,而涉及色彩需要主观地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色彩需要努力与生活来开一些距离。
并要对生活中的色彩进行归纳、提炼和创新。
3色彩表现的目的不同:绘画色彩表现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观赏:而设计色彩表现的目的除了让人欣赏外,还要传达文化、时尚、流行等信息,需要刺激人的消费欲求。
色彩构成中的色彩,非常强调色彩的个性、创新性和主观性。
色彩基础知识一、光与色:1、色彩的产生(1)波长最长的光是红光,最短的是紫光。
(2)色彩的产生,由于物体能选择性的吸收、反射或是折射色光形成的。
2、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1)光源色:光源自身的色彩。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的色彩。
(2)物体色:光源色经过物体的有选择性的吸收或者反射,反映到人的视觉中的色光感觉。
(3)固有色:物体本来的颜色。
3、光与色的三原色(1)色光三原色:红、绿紫(2)色料三原色:大红(品红)柠檬黄、湖蓝。
4、色彩的三属性(1)明度:色彩的明暗度(2)色相:色彩的相貌。
(3)纯度:颜色的鲜艳度或者饱和度5、色阶:色彩渐变状态中色块与色块之间的色彩差别。
二、色系与色立体1、彩色系: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和这些基本色想混而产生出的所有色彩。
2、无彩色系:黑、白及黑白混合而成的各种浅色不同的灰色3、互补色4、色立体三、色彩混合1、加色混合(色光)2、减色混合(色调)3、中性混合(色调)(1)旋转混合 (2)空间混合色彩对于构成在无彩色系列中,明度最高的是白色,明度最低的是黑色。
在彩色系列中,明度最高的是柠檬黄,最低的是紫色。
一、明度对比1、明度对比的特征:(1)强烈的色彩明暗感;(2)鲜明的色彩层次感。
2、以明度对比为主的主调:把黑白灰系列组成11个色阶,从上到下是白色到黑色,靠近白色的3个色阶为高色调,靠近黑色的3个色阶为低调色,中间3个色阶叫中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