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肉毒毒素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70.59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定位方式下靶肌肉注射肉毒素治疗脑瘫的临床观察
彭桂兰;黄种钦;王央丹;黄彩虹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026)003
【摘要】@@小儿脑性瘫痪我国发病为1.8‰—4‰[1].痉挛型脑瘫是脑瘫的常见类型,约占60%—70%[2].痉挛不仅阻碍儿童正常运动的发育,还可以引起挛缩、畸形、疼痛等并发症。
所以,如何缓解痉挛一直是脑瘫康复治疗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临床应用肉毒素治疗中选用了不同定位方式.剂量大小不统rn一,临床疗效不一.【总页数】3页(P269-271)
【作者】彭桂兰;黄种钦;王央丹;黄彩虹
【作者单位】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康复科,361003;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康复科,361003;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康复科,361003;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康复科,3610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多种定位方式下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小儿脑瘫肌痉挛的疗效 [J], 邹小英;石坚;方素珍;刘利辉
2.肌电图引导下不同剂量肉毒素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观察 [J], 彭桂兰;蔡淑英
3.肌电图引导下A型肉毒素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比较 [J], 艾克拜尔·哈里克;逯霞;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许健;闫宝锋;买尔阿芭;许菊芳;栾新平
4.低频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素注射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的临床观察 [J], 杨杰; 梁松; 陈莉
5.A型肉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观察 [J], 董小丽;孔勉;余志华;伍蓉梅;刘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孩子常有怪异姿势谨防脑瘫当你发现宝宝静卧时即表现明显的异常姿势,或者在运动时表现出明显的姿势异常时,要警惕宝宝是否得了脑瘫。
有的脑瘫患儿静卧时即表现明显的异常姿势,有的患儿则在运动时表现出明显的姿势异常。
静止时姿势异常包括紧张性颈反射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运动时姿势异常包括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
当有下面几种异常姿势时,要警惕宝宝是否得了脑瘫。
1.紧张性颈反射姿势是头部位置变动时,影响四肢肌张力、眼位的变化。
分为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与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在新生儿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2~3个月呈优势,以后受上位中枢的控制而逐渐消失,若生后3个月仍然持续存在则为异常;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出生后6个月仍存在则为异常。
2.偏瘫姿势患儿常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而另一侧肢体的废用,左右肢体有明显的不对称。
3.角弓反张姿势患儿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头背屈。
4.舞蹈样手足徐动姿势患儿表现为不自主的动作,其运动常以舞蹈的形式或扭动的形式,不间断地出现。
运动外观显的持续而松散,幅度大而无法控制。
5.共济失调步态患儿呈醉汉步态,他们常不能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当站立时为维持站立姿势,必须不停地进行调节。
6.其他2个月以后的小儿仍有手紧握拳现象,患儿上肢内旋位,双下肢呈硬性伸展、交叉,尖足位。
有的患儿安静时无明显的姿势异常,而当检查者突然扶患儿腋下,使其足底着床时,可见患儿下肢内收、交叉,同时双上肢内收、内旋。
超过6个月的小儿仍不能呈现正常的坐位姿势,而表现出特殊的异常坐位姿势,如前倾坐位、后倾坐位等。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
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
A型肉毒毒素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及进展肉毒毒素作为一种神经制剂,在医疗美容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正确评价肉毒毒素的治疗效果,对于指导肉毒毒素的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目前文献中肉毒毒素的评价指标及特点进行综述。
肉毒毒素的评价主要围绕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展开,有效性评价包括主观指标(如满意度评分/患者报告量表/第三方评价量表等)及客观指标;同时将逐一介绍这些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并重点提出将保留率作为评价肉毒素治疗的有效性指标及其目前研究状况、特点和进展。
Abstract:Botulinum toxin-A is one type of neurotoxin,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edical aesthetic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accurately asse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otulinum toxin-A. Here we reviewed current parameters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Botulinum toxin-A in literature:efficacy and safety The efficacy of BTX-A injection is measured in manyways,including subjective questionnaires (e.g. patient’s personalsatisfaction scale/Patient-reported outcomes/subjective scales)and objective parameters. Here we will discuss in detail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se assessment systems. Further we will introduce the use of retention rate as an objective parameter in assessing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otulinum toxin-A,with focus on its current use,featuresand development.Key words:botulinum toxin-a;effecacy;safety;retention rate肉毒毒素是一种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它能作用于人体胆碱能系统,抑制其靶器官发挥功能[1]。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坐位功能与A型肉毒毒素注射的研究【摘要】目的:比较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配合康复训练与单纯进行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坐位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
方法:脑瘫患儿40例,年龄在1.5-4岁,患儿分为两组,肉毒毒素注射组及对照组各2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3个月进行如下评估,(1)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b区坐位功能区18-37共20项60分);(2)坐位能力即长坐位及盘腿坐的评估。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坐位功能区)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两周后btx-a组gmfm(坐位功能区)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如表1表1 两组脑瘫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1.2 方法1.2.1 药品及稀释方法:btx-a(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每支含btx-a100u,低温保存,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沿安瓶壁缓慢注入,稀释浓度为20u/ 毫升。
1.2.2 注射部位的定位:根据坐位姿势采用反向牵拉指压法确定责任肌肉,包括股薄肌、大收肌、长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腓肠肌等,再采用经皮电刺激仪参考电极置于大腿外侧,刺激电极经生理盐水介导在目标肌肉上探测,置于体外模式,刺激强度在15-20ma之间,寻找关节的最大运动范围的刺激点做标记为注射位点,在彩超下确定注射部位至肌腹中心的进针方向及进针深度,每块肌肉根据肌肉的长度确定注射位点的多少,每块肌肉取2-3个注射位点,同一块肌肉两个位点之间间隔2cm。
1.2.3 注射的剂量:根据肌肉痉挛的程度及体重确定,按10-14u/kg计算总量,每个注射位点注射5-15u。
1.2.4 注射方法:患儿以10%水合氯醛0.5-1.0ml/kg保留灌肠,睡眠状态下取卧位,以碘伏消毒注射部位皮肤,条件允许尽量不用碘酒或酒精,因为酒精可以降低毒素[1]。
根据注射深度选择注射器的针头进行注射。
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1周内进行btx-a注射。
1.2.5 康复治疗:两组患儿均于入院后第二天开始康复治疗, btx-a注射患者,注射24小时之内停止康复治疗,24小时后恢复各项治疗。
注射用a型肉毒素专项点评的干预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术前评估。
在注射用a型肉毒素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确保患者没有禁忌症和严重的过敏反应。
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与脊柱活动度的相关性李思佳;张琦;何艳;刘前进;张燕庆;周天添【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22(28)10【摘要】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与脊柱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33例,按照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分为1组(Ⅰ级,n=12)、2组(Ⅱ级,n=11)和3组(Ⅲ级,n=10)。
采用SpinalMouse脊柱形态测量仪测量患儿坐位躯干前后屈、左右屈关节活动度。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进行测试。
结果后伸角度、矢状面总活动度、左屈角度、右屈角度、冠状面总活动度均与GMFM88评分呈正相关(r>0.424,P<0.05),与GMFCS分级呈负相关(|r|>0.424,P<0.05)。
结论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的脊柱活动度与粗大运动表现相关。
【总页数】6页(P1211-1216)【作者】李思佳;张琦;何艳;刘前进;张燕庆;周天添【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儿童物理疗法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3【相关文献】1.针刺对痉挛型双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2.活动平板训练联合针刺推拿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3.痉瘫康湿敷结合蜡疗对痉挛型脑瘫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4.A型肉毒毒素与活动平板训练联合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作用5.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八部分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编委会第四章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第四节药物治疗一、A型肉毒毒素证据1.缓解下肢痉挛剂量对照研究显示步态动力学与运动学有显著的剂量-效应相关性,高剂量比低剂量在站立位或摆动时有更显著的踝关节背屈活动,且效用更持久[2(]1个Ⅰ级证据)。
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估结果显示A型肉毒毒素明显提高下肢功能和改善步态[3—4(]1个Ⅰ级证据、1个Ⅱ级证据)。
病例对照研究中,接受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12周,应用医师评价量表对患儿步态进行分析,步态改善明显,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倍[3(]1个Ⅰ级证据)。
使用A型肉毒毒素与安慰剂对照研究证明,治疗组的下肢功能较安慰剂组有显著改善[5—7(]3个Ⅰ级证据)。
2.缓解上肢痉挛研究表明注射A型肉毒毒素短期内能明显改善上肢功能,但对长期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8—11(]4个Ⅰ级证据)。
联合OT则效果更好,能提升肘部及拇指主动伸展,以及降低腕部、肘部的肌张力,但手抓握的功能测试只有轻微提升,捡硬币测试显示手功能无明显改善[12(]1个Ⅱ级证据)。
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上肢重复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OT与单用OT 治疗结果发现,该方法使痉挛得到持续缓解,父母能感知到患儿的明显进步[9(]1个Ⅰ级证据)。
回顾性研究表明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严重不良事件很低[13(]1个Ⅰ级证据)。
推荐A型肉毒毒素注射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缓解痉挛的治疗技术,缓解下肢痉挛的效果优于缓解上肢痉挛的效果(推荐强度A级)。
二、苯酚、乙醇证据乙醇、苯酚局部注射可用于缓解脑瘫患儿的局部痉挛[14—16(]3个Ⅳ级证据)。
1971年后未见文献报道,但在2014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上仍有专家应用乙醇、苯酚和A 型肉毒毒素分别局部注射治疗痉挛的报告。
推荐可配合A型肉毒毒素用于缓解脑瘫患儿的局部痉挛(推荐强度D级)。
丙泊酚麻醉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痉挛型双瘫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9-12-03T17:42:49.2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1期作者:王巍巍顾琴(通讯作者)[导读] 丙泊酚麻醉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可提高痉挛型双瘫的操作依从性,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观察痉挛型双瘫患儿选择丙泊酚麻醉下肉毒素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48例痉挛型双瘫患儿作为实验样本,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为24例。
对照组以单独肉毒毒素注射方法治疗,治疗组以丙泊酚麻醉下肉毒毒素注射方法治疗,评定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月、3月、6月进行MAS评估、GMFM评估相比,对照组与治疗组间各时段的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AS分值结果低于对照组,GMFM分值高于对照组。
结论:丙泊酚麻醉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可提高痉挛型双瘫的操作依从性,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痉挛型双瘫;肉毒毒素;丙泊酚脑性瘫痪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其运动障碍核心表现为运动发育和姿势异常。
其中以痉挛型多见,最常见的类型为痉挛型双瘫,长期姿势异常可导致疼痛,常伴发继发性肌肉、骨骼畸形,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1]。
BTX-A(神经阻滞药物A型肉毒毒素)的优点在于迅速降低肌张力、预防畸形、安全可靠等,其在脑瘫治疗中取得了理想成效,但注射过程中所导致的疼痛不适以及无意识反抗等会引起心率、呼吸升高,影响机体内稳定,甚至导致身体机体结构和功能、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丙泊酚属于静脉麻醉药之一,其镇痛效果确切且使用安全、起效快、代谢快、操作方便,选择亚睡眠剂量的丙泊酚进行麻醉,对于脑瘫患儿接受肉毒毒素注射时镇痛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明确诊断并收入院治疗的痉挛型双瘫患儿48例[2],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2014年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②GMFCS分级Ⅱ级-Ⅲ级;③年龄范围为4-6岁;④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期满6月。
综合康复对脑瘫的疗效杜凤珍【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01(007)004【摘要】@@ 1 一般资料1.1 观察对象 1999年3月-2001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小儿脑瘫患者354例,诊断符合1988年全国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2 分组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及家长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分为两组.①单纯组152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62例;<1岁8例,-3岁79例,-6岁49例,>6岁16例;临床分型:痉挛型123例,手足徐动型8例,失调型1例,弛缓型2例,混合型18例;伴有癫痫14例,智力低下42例,皮质盲4例,斜视4例,语言迟缓21例,构音障碍4例;瘫痪部位:四肢瘫41例,三肢瘫8例,偏瘫11例,单瘫2例,双瘫32例,双重性偏瘫14例,截瘫44例.②综合组202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70例;<1岁12例,-3岁60例,-6岁98例,>6岁32例;临床分型:痉挛型166例,手足徐动型12例,失调型2例,弛缓型4例,混合型18例;伴有癫痫32例,智力低下66例,皮质盲2例,斜视12例,语言迟缓57例,构音障碍7例;瘫痪部位:四肢瘫42例,三肢瘫17例,偏瘫14例,单瘫4例,双瘫42例,双重性偏瘫26例,截瘫37例.两组的性别、临床分型、合并症及瘫痪部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组主要采取针灸、中药、按摩及家庭康复训练.综合组除上述方法外,同时采取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总页数】1页(P190)【作者】杜凤珍【作者单位】甘肃省康复中心脑病康复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3;R742.3【相关文献】1.高压氧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J], 张琳惠2.综合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元芳芳;陈惠军;康天;李芳;田金富;赵卫东3.探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J], 韩洋4.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认知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J], 孙瑞;彭巍巍;赵洁5.脑瘫康复门诊综合治疗小儿脑瘫42例疗效观察 [J], 王红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