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 格式:ppt
- 大小:848.50 KB
- 文档页数:17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工艺方向)(本科)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炼油工艺、油品应用、化工安全等方面得到初步专业技术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石油炼制、乙烯生产、石油化工、油品应用、精细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等行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商品检验、工程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及科研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组成、合成制备、结构与性能关系和加工应用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与改性、复合材料和塑料制品等企业以及研究单位从事塑料、橡胶、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的合成、加工、应用、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开发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环境工程(本科)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境规划和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级环境工程技术与环境管理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规划、经济管理、环保等部门和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管理、设计、教育和科研等工作。
给水排水工程(本科)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需要,在水资源开发、加工、输送、回收处理与再生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城镇、工业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监理、施工、运营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或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培训工作。
油气储运工程(本科)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与省、市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部门与设计部门、石油石化企业与城市燃气企业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研究、油品应用、石油营销及管理等工作。
化学与环境工程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化学与环境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化学与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以及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化学与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应用和挑战。
1. 化学与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化学与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化学、环境科学、材料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知识。
它的目标是通过应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化学与环境工程在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1.1 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化学与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通过研究和开发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如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和土壤修复等,可以降低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2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化学与环境工程领域,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通过研究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材料,可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3 环境风险评估:化学与环境工程帮助评估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和模拟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的行为和迁移,发现潜在的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2. 化学与环境工程的应用:2.1 废水处理:废水处理是化学与环境工程的核心应用之一。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大气污染控制:化学与环境工程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开发和应用各种技术,如燃烧优化、焚烧和脱硝等,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并保护大气环境的质量。
2.3 土壤修复:化学与环境工程也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土壤修复技术。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可以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提高土壤质量,恢复受污染的土壤生态系统。
3. 化学与环境工程面临的挑战:3.1 新型污染物的应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新型污染物的出现给化学与环境工程带来了新的挑战。
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领域,它们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工程涉及到化学反应的设计与控制,以及化学过程的优化与改进;而环境工程则关注于环境保护、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
本文将从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的联系、领域应用、专业技能需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的联系化学工程和环境工程在许多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两个学科都涉及到物质转化与传递的过程。
化学工程通过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设计反应器,并优化反应条件,以实现高效的物质转化和能源利用。
而环境工程则关注废物的处理、污染物的控制与减排,以及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都关注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工程在设计化工生产单位时需要考虑到原料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产物的处理和排放等因素,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性。
而环境工程的任务则是减少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并开发环保技术,以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物的危害。
最后,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都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化学工程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新工艺的发展需求。
而环境工程需要应对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等环境问题,通过研发环保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的领域应用化学工程和环境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石油化工石油化工行业是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的重要应用领域。
化学工程在该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石油提炼到化工产品的生产,包括石油精炼、化肥制造、塑料合成等都需要化学工程技术的支持。
而环境工程的任务则是处理石化行业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物,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化学品制造化学品制造涉及到广泛的行业,包括颜料、涂料、医药、农药等。
化学工程在化学反应的设计与控制、产品分离与纯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环境工程也需要对这些行业产生的废物进行处理,以确保环境的安全和生态的平衡。
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和二级学科介绍(一)学院简介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再生资源化工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授权点。
化学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学校重点学科。
学院专兼职教职工 93 人,其中教授 17 人、副高 22 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 11 人,博士学位教师 39 人、在读博士 5 人,硕士生导师 18 人。
专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有长江学者 1 人,杰青 2人,“邓稼先科技奖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4 人,自贡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 人。
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3 项以及省部级项目 100 余项,发表科研论文 60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240 余篇(其中 JCR 1、2 区论文 50 余篇,ESI 高被引论文 16 篇)。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 件,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共 3 项,地厅级成果奖 24 项。
完成省、校教改项目 40 余项,发表教改论文 35 篇,出版教材 8 本。
学院建有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川南分中心)、绿色催化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研究所等重点科研平台。
各类实验室面积近 10000 m2。
除可共享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包含 600MHz、SEM、ICP-MS、HPLC、UV-vis、LC-MS、XRD、TG、AFM、Roman 等 4000 万元的大精仪器及设备外,学院实验中心拥有液相色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表面光电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总价值 2000 余万元的大型精密仪器,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保障。
(二)学科专业简介●0703 化学化学是自然科学中位居基础核心地位,且具有创新前景的学科,化学学科在探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能、转化等内在规律自成独立的体系,同时又是生命、化工、医药、材料、能源、环境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科学基础和生长点。
我校化学学科在绿色化学过程、人工酶设计与合成、有机方法学、光催化、无机功能材料、电催化及传感等领域具有较为深厚的积淀,并取得了优良的成效。
目录课程教学大纲1.《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2.《企业清洁生产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3.《环境质量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14)4.《噪音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0)5.《环境友好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24)6.《环境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8)7.《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33)8.《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37)9.《环境工程科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42)10.《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46)11.《环保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49)12.《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学大纲 (53)13.《给排水工程(给水工程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57)14.《废水生物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62)1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66)16.《ISO环境管理体系与认证》课程教学大纲 (73)17.《化工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大纲 (77)18.《清洁生产》课程教学大纲 (83)19.《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86)20.《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92)2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97)22.《环境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02)23.《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105)24.《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1)25.《工程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9)26.《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27)27.《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39)29.《无机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52)30.《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161)31.《风味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66)32.《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课程教学大纲 (170)33.《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73)34.《绿色化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78)35.《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81)36.《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87)37.《化学化工进展》课程教学大纲 (192)38.《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94)39.《化工原理I》课程教学大纲 (204)40.《化工科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210)41.《工业催化》课程教学大纲 (223)4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227)43.《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30)44.《材料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234)45.《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237)46.《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242)47.《涂料化学及防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46)48.《化妆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49)49.《化工工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53)50.《波谱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258)51.《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1)52.《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9)53.《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74)54.《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277)55.《应用电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87)56.《有机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294)57.《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310)58.《化工原理II》课程教学大纲 (314)60.《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21)61.《绿色化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25)62.《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28)实践教学大纲63.《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33)64.《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356)65.《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359)66.《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366)67.《化工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376)68.《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81)69.《工程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88)70.《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95)71.《综合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405)72.《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411)73.《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417)74.《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23)75.《化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25)7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27)77.《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29)78.《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30)79.《生产实习(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432)80.《生产实习(环境工程)》教学大纲 (434)81.《毕业实习(环境工程)》教学大纲 (436)82.《毕业实习(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438)《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3130112课程英文名称: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开课部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环境教研室课程面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分析化学》、《流体力学》学分:4总学时:68 (其中理论学时:68)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属必修课程。
长春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考试大纲《无机化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无机化学参考书:《无机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1.1 物质的聚集态和层次1.2 化学中的计量1.3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1.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自由能变2.2 化学反应速率2.3 化学反应的限度2.4 化学平衡的移动第3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3.1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3.2 弱电解质的解离反应3.3 盐类的水解反应3.4 沉淀反应第4章氧化还原反应与应用电化学4.1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4.2 电极电势4.3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4.4 电势图及其应用4.5 实用电池第5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5.1 原子和元素5.2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5.3 原子中电子的分布5.4 原子性质的周期性第6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6.1 键参数6.2 价键理论6.3 分子的几何构型6.4 分子轨道理论6.5 分子间力和氢键第7章固体的结构与性质7.1 晶体和非晶体7.2 离子晶体及其性质7.3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7.4 金属晶体7.5 混合型晶体和晶体的缺陷7.6 离子极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第8章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8.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8.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8.3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8.4 几类典型的配合物8.5 配位化学的应用第9章氢、稀有气体9.1 元素概述9.2 氢9.3 稀有气体第10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10.1 s区元素概述10.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10.3 氢化物10.4氧化物10.5 氢氧化物10.6 盐类第11章卤素和氧族元素11.1 p区元素概述11.2 卤族元素11.3 氧族元素第12章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12.1 氮族元素12.2 碳族元素12.3 硼族元素12.4 对角关系第13章过渡元素(一)13.1 过渡元素概论13.2 钛族、钒族元素13.3 铬族元素13.4 锰族元素13.5 铁系和铂系元素第14章过渡元素(二)14.1 铜族元素14.2 锌族元素14.3 镧系和锕系元素概述14.4 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14.5 稀土元素14.6钍和铀的重要化合物14.7 核反应和超铀元素的合成第15章元素化学综述15.1 单质的晶体结构和性质15.2 二元化合物15.3 氢氧化物和含氧酸15.4 含氧酸盐的某些性质15.5 缩合酸第16章无机物合成16.1 高温、低温法16.2 高压、低压法16.3 水热法16.4溶胶-凝胶法(sol-gel)16.5 电化学合成16.6 光化学合成16.7 微波等离子技术合成16.8 化学气相沉积法16.9 低热固相反应合成第17章生态环境与无机化学17.1 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环境保护17.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17.3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7.4 化学工业“三废”治理17.5 绿色化学。
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是两个密切相关且互相促进发展的领域。
化学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反应工程、传质、传热等工程问题的学科,而环境工程则致力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等方面。
本文将就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之间的联系及其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化学工程作为一门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过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工程师通过设计、建造和优化化工厂及其过程,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在化学工程中,工程师需要充分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和产品的优质。
同时,化学工程也涉及到传质、传热和流体力学等内容,这些知识在工业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工程则是一门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学科。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退化等。
环境工程师致力于寻找和实施改善环境质量的方法,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种类的生存。
在环境工程领域,工程师需要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知识,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环境问题并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
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之间有许多联系和交叉点。
首先,化学工程的发展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确保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环境工程师则需要了解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以评估和改善化工厂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化学工程在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化学工程技术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废气净化和固体废物处理等环境工程领域,帮助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挑战,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的结合,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让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享受清洁的环境和优质的生活。
综上所述,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个学科,它们在实践中相互交汇、相互促进。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2005级教育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案——《无机化学课程》结业论文这次“研究性学习”是以《无机化学》课程学习为基础,让学生针对本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课程内容所涉及到的有关教育教学、哲学、美学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拟定方案、寻阅资料、分析论证、最后写出小论文或学习体会等形式来反映研究成果,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当然,不能忽视的是学生在体验活动过程中的感情体验。
下面就2005级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出以下设想: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大学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方法,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其实这是大学学习的一个误区。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自己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概括等方法独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自己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时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老师更多的是指导者、合作者。
这样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的知识,学生能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应用得更灵活,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它对发展个性,培养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大有裨益。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地参与多途径多种手段地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其主要特点是:1、学生自主参与而获得的知识过程,即自主地抓住自然事物现象,通过研究自然现象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能力,即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把自己当作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实验、实践、查阅资料多方面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以及完善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一个人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能力和知识,如果缺乏积极的进取态度和探究创新精神,他的能力和知识仍不会充分发挥作用,也就不能内化为高的素质。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一、学院概况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9月,是环境、化工、核技术和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院。
现由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射线应用研究所、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所、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绿色化工与清洁能源研究所、“有机复合污染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建而成。
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环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本科专业。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多年来,学院始终秉承“人才引领发展”理念,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现有教职工145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56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0%。
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及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2018年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1人、2018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上海市创新团队3个。
此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人,上海市高层次人才16人,其他各类人才项目获得者近20人。
学院聚焦国家和区域需求,立足优势特色学科,强化学科交叉融合,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特色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国内外学术声誉与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近五年来,承担、完成了国家、省市、国际合作项目近400项,总经费超过2亿;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光华科技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二等奖十项、三等奖十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千余篇,其中SCI收录6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每年20余篇。
在科睿唯安公布最新数据中,上海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实现了学校学科建设新突破。
二、学科方向(一)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2005年获环境工程二级博士点,2009年获环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2012年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2015年入选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为B档;本学科的负责人为俄罗斯科学院/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杰青吴明红教授,学科形成了由院士(双聘)领衔,国家杰青为核心,一大批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学术团队。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志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志编纂小组人员名单组长:白明华陈广友副组长:邵光杰丁华成员:盛义平韩树民郭奇李青旺韦天华孙丽波李秋荣李飞张志超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06年1月14日第一节沿革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前身是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对环保和化工和化工类人才的需求,学院决定以隶属于机械工程学院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环境工程教研室和隶属于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应用化学教研室和基础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为基础,筹建建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2001年1月8日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宣告正式成立,并增设生物工程教研室,于9月份开始招生。
2002年,增设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生物工程实验室。
2003年增设环境工程研究所,应用化学专业获第九批硕士学位点资格。
2004年3月,环境与化学工程系改名为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与应用化学教研室合并为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教研室改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改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生物工程教研室改名为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应用化学实验室、环境实验室、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合并为实验中心;同年应用化学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5年应用化学专业获第十批博士学位点资格,化工工艺、环境工程和化工过程机械等三个专业获第十批硕士学位点资格。
第二节组织机构及人员一、行政机构及人员行政机构及人员见表11-10-1表11-10-1 系(院)行政机构及主要负责人学校目前机构设置见框图11-10-1图11-10-1二、党组织机构及人员党组织机构经历了系总支—院党委的过程,随着行政机构的变化而变化。
从2001年成立环化系到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党组织及人员组成,见表11-10-2表11-10-2 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三、教职工人数近5年来,随着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变化,教职工人数不断地变化,有时一年内就有较大的人员变动,现按不同年份在系(院)工作过的教职工总人数进行统计,见表11-10-3表11-10-3 不同年份的教职工总人数第三节教学一、教学建设与改革2001环境与化学工程系成立后,继续保持原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和应用化学等四个专业及教研室,并成立生物工程专业及教研室,原有基础化学实验室面积750m2,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面积50m2;同年建立微机室,满足了本科生教学需要。
环境与化学工程系的就业方向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环境与化学工程系的就业方向。
听起来可能有点枯燥,但其实这是一片大有可为的蓝海!就像大海捞针,找工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只要你心中有数,方向就不难。
咱们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看看毕业生们究竟能往哪儿去。
2. 就业方向一:环保行业2.1 绿色工程师在环保行业,绿色工程师绝对是个炙手可热的角色。
想象一下,你的工作是帮助企业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听起来是不是很酷?这些工程师就像是环保的超级英雄,每天都在为蓝天白云出力。
他们需要和各类企业打交道,确保他们的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2.2 可持续发展顾问除了工程师,成为可持续发展顾问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些顾问会为公司提供建议,帮他们制定环保。
你知道的,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追求绿色发展,谁不想在“环保”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呢?这样的工作不仅让你感受到成就感,还能为地球贡献一份力量,真是一举两得。
3. 就业方向二:化学品行业3.1 化工产品开发如果你对化学反应充满热情,化工产品开发可能就是你的理想选择。
这个行业需要创新和实验精神,可能你会在实验室里整天忙碌,调配各种化学品,研发新产品。
想想那些你每天使用的洗发水、护肤品,都是经过无数次实验才最终走向市场的。
你有可能成为下一款热销产品背后的推手,真是让人心潮澎湃!3.2 质量控制而如果你更偏向细致入微的工作,质量控制部门也非常适合你。
在这里,你的工作就是确保每一批产品都符合标准,绝对不能马虎。
你就像是在把关,维护着消费者的权益。
这份工作有点像打游戏,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迅速采取行动,保证“无漏洞”!4. 就业方向三:研究与教育4.1 科研人员对于那些喜欢钻研的人来说,选择当科研人员绝对是一条不错的路。
你将有机会参与各种项目,深入了解化学和环境科学的奥秘。
这就像是在打开一扇神秘的大门,每次的实验和研究都是一次新的探险。
而且,科研的成果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想想为人类的未来做贡献,那种感觉,简直不要太棒!4.2 大学教授再者,如果你对教育充满热情,成为大学教授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安阳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召开“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2006年10月19日上午,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建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该“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是我院“双进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将为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的产学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委员会的成员由我院客座教授、中科院大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海洋博士,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教授级高工苏同利先生、安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教授级高工李劲先生等一批科研院所、重点院校、大中型企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组成。
安阳工学院党委书记程六生同志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对来自中科院大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海洋博士,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教授级高工苏同利先生、安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教授级高工李劲先生等一批科研院所、重点院校、大中型企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表示感谢。
程书记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安阳工学院的发展历史、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学院的发展目标,着重强调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双进工程等工作对于学院发展的重要性。
在“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各位委员深入细致的讨论了《安阳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提出了新的建议和注解。
同时与会专家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招生和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细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就建立“产、学、研”平台达成了初步意向。
与会专家就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的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发言,献计献策,纷纷表示要认真履行要认真履行职责,为安阳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的学科专业建设发挥自己的力量。
孙保平副院长作了总结发言,为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策略。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的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多方面和深层次的指导,有助于学科专业建设的水平提升,使得学科专业建设更加合理、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今后的学科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