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近况--以共轭结构的高聚物材料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2
共轭高分子构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保、节能的追求,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作为新一代发光材料备受关注。
其中,共轭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电致发光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共轭高分子在构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
共轭高分子是由具有π电子的共轭系统连接而成的高分子。
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质,可以通过调整共轭系统的结构和改变共轭系统的长度来实现不同颜色的发光。
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共轭高分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共轭高分子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共轭系统中的π电子能够在分子内自由传递,因此共轭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
同时,与传统的发光材料相比,共轭高分子的载流子迁移率更高,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发光效率。
其次,共轭高分子能够通过固态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来提高发光效率。
传统的有机发光材料在溶液状态下通常会发生聚集引起的荧光猝灭现象,导致发光效率低下。
而共轭高分子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可以在固态聚集状态下发射荧光,极大地提高了发光效率。
此外,共轭高分子具有良好的机械可加工性。
由于其分子链结构的可调性,共轭高分子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成薄膜、纳米颗粒等形式,并且能够通过改变共轭结构来调控材料的光学性质。
这使得共轭高分子在多种载体中的应用非常灵活。
在实际应用中,共轭高分子构建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生物医学等领域。
首先,在照明领域,共轭高分子材料可以制备出高亮度、高效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OLED作为新一代照明技术,具有色彩饱和度高、能耗低、可柔性等优势,已经成为发展方向。
而共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使OLED的发光效果更加均匀且可调,能够满足更多场景下的照明需求。
其次,在显示领域,共轭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构建有机发光场效应晶体管(OFET)。
OFET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透明度高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触控面板、柔性显示等领域。
<有机化学进展>结课论文题目: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摘要:本文对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发展历史,器件结构、工作特征、发光器件(OLED)的优点、发展现状和趋势等都做了简要的概括。
详细介绍了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状况,包括小分子发光材料、高分子(聚合物)发光材料,以及新材料的开发。
最后总结了国内外OLED技术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电致发光Research and development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bstrac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having excellent properties of low driving voltage and brightemission,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due to their possible applications for flat panel color displays.At the same tim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have been made with an outstanding progress.And thestatus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including evaporated molecules and polymers)we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OLED,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evaporated molecules and polymers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技术被誉为具有梦幻般显示特征的平面显示技术,因其发光机理与发光二极管(LED)相似,所以又称之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综述AA(BB)摘要:高分子发光二极管(PLED)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的杰里米伯勒德及其同事首先发现的。
聚合物大多由小的有机分子以链状方式结合在一起,以旋涂法形成高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因其巨大的科学和商业价值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近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对于各种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深入研究,PLED器件日益实用化。
本文主要讨论了电致发光材料的概念、发光机理,详细介绍了成膜方法中的三种:旋转涂布、印刷技术、喷墨打印,以及PLED的具体分类,另外,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高分子聚合物在电致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发展现状,概述了其市场前景及相关的应用,并展望了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分子;电致发光;成膜方法;研究现状Electroluminescent polymer ReviewStudent’ s name:AA(BB)Abstract: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 (PLED) first discovered by Jerry Mibo Led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nd his colleagues. Most organic polymer molecules from the small ones to chain together by a spin-coating to form polyme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because of its great scientific and commercial value ,it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ed, and becomes the recent international researchs’ focus.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and in-depth researchs, PLED devices become increasingly practical.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light-emitting mechanism, the three methods of the film-forming: spin coating, printing, inkjet printing, and the PLED specific categories. In addition, it overviews the recent years’domestic and foreign polymer progress of research in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describes the recent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polymer light-emitting materials, overviews the market prospects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of polymer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trends.IKeywords:Polymer; EL; film-forming method; Research status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 I I 目录 ............................................................... I II 1. 绪论 .. (1)1.1定义 (1)1.2发光机理 (1)1.3高分子发光材料成膜方法 (1)1.3.1旋转涂布 (2)1.3.2印刷技术 (2)1.3.3喷墨打印 (2)1.4分类 (3)1.4.1笏类电致发光材料 (3)1.4.1.1芴的均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3)1.4.1.2芴的共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4)1.4.1.3芴的纳米晶或纳米乳液类电致发光材料 (4)1.4.2香豆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5)1.4.3聚对苯乙炔-噻吩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5)1.4.3.1单体合成路线 (5)1.4.3.2聚合物的合成 (6)1.4.4含1,3,4-二恶唑环系的高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6)1.4.4.1主链含1,3,4-二恶唑环系的高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61.4.4.2侧链含1,3,4-二恶唑环系的高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62. 国内外研究现状 (7)2.1新型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7)2.2 含磷高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8)2.3 蓝色荧光材料 (8)2.4 高分子发光材料的颜色及调节 (9)3. 市场与应用 (9)4. 研究发展趋势与展望 (12)5.参考文献 (13)1.绪论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被誉为21世纪的最具前景的三大技术,它们将会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彻底的改变。
《功能高分子材料》作业题目:电致发光高聚物发展概况姓名:学号:成绩:班级:手机:电子信箱:2014年06月20日电致发光高聚物发展概况摘要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备受关注的新型功能材料。
由于它具有低压直流驱动、高亮度、高效率以及易实现全色大面积显示等优点,因此引发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对几种重要的电致发光高聚物的研究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行进介绍,同时也对电致发光高聚物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电致发光;高聚物;发展概况;研究现状;应用前景电致发光是在电激发下的发光现象,就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这在无机半导体中比较常见。
自从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Friend首次报道Al/PPv/SnO2夹心电池在外加电压的条件下可发出黄绿光以来,聚合物发光二级管已成为全世界发光材料研究的热点[1]。
从而开创了电致发光聚合物材料研究的新局面。
与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相比,高分子发光材料工作时不会有晶体析出,来源广泛,同时可根据其用途的不同进行分子设计。
材料的电子结构、发光颜色可以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进行调整。
此外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成膜性和稳定性好,可以制作成可折叠卷曲的柔性器件,器件的启动电压较低、亮度与发光效率普遍较高,这些优点使聚合物成为具有良好商业前景的电致发光材料。
用有机发光材料制作的发光器件,一般统称作0LEDs,用聚合物为发光层的器件,称作PLEDs[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多采用夹层式(三明治)结构,即将有机层夹在两侧的电极之间。
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并在有机层中传输,相遇之后形成激子,激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发光分子,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出光能。
ITO透明电极和低功函数的金属(Mg、Li、Ca、Ba、Ce等)常被分别用作阴极和阳极。
根据材料特性和器件要求,主要有单层器件、双层器件、三层器件、多层器件、带有掺杂层的器件、三像素垂直层叠式器件等器件结构[3]。
高分子发光材料有机发光材料与无机发光材料相比,以其易合成、易加工、成本低、质轻、发光颜色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
近几年以有机发光材料制备的发光器件已临近应用阶段,成为当前流行的液晶显示器件的强力竞争对手。
目前研究比较活跃的有聚噻吩、聚苯胺、聚吡咯、聚芴【7】等。
2.1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2.1.1简介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是将荧光物质(芳香稠环、电荷转移络合物或金属)引入高分子骨架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光致发材料均为含有共轭结构的高聚物材料。
2.1.2发光机理高分子在受到可见光、紫外光、X一射线等照射后吸收光能,高分子电子壳层内的电子向较高能级跃迁或电子基体完全脱离,形成空穴和电子.空穴可能沿高分子移动,并被束缚在各个发光中心上,辐射是由于电子返回较低能量级或电子和空穴在结合所致。
高分子把吸收的大部分能量以辐射的形式耗散,从而可以产生发光现象[8]。
2.1.3分类按照引入荧光物质而分为三类2.1.3.1高分子骨架上连接了芳香稠环结构的荧光材料,应稠环芳烃具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和平面刚性结构,从而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
其中广泛应用的是芘的衍生物,如图1。
图1 芘的衍生物2.1.3.2共轭结构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有以下几类2.1.3.2.1两个苯环之间以一C=C一相连的共轭结构的衍生物[9]如图2。
吸收光能激发至激发态时,分子内原有的电荷密度分布发生了变化。
这类化合物是荧光增白剂中用量最大的荧光材料,常被用于太阳能收集和染料着色。
图2 共轭结构的衍生物2 .1.3.2 .2香豆素衍生物[10-12]如图3。
在香豆素母体上引入胺基类取代基可调节荧光的颜色,它们可发射出蓝绿岛红色的荧光,已用作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但是,香豆索类衍生物往往只在溶液中有高的量子效率,而在固态容易发生荧光猝灭,故常以混合掺杂形式使用。
图3 香豆素衍生物2.1.3.3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许多配体分子在自由状态下并不发光,但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后却能转变成强的发光物质。
共轭高分子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共轭高分子作为其中的一类,不仅具有独特的导电和光电性能,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共轭高分子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研究成为了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共轭高分子是由共轭单元构成的高分子物质,其电荷转移效应和π-π堆积作用导致其具有较强的导电和光电性能。
与传统高分子不同的是,共轭高分子的结构比较特殊,需要采用多种化学方法制备。
其中,为了获得优异的电性能和光学性质,可以采用掺杂、共聚物和超分子方式进行改性,大大扩展了其应用领域。
以掺杂为例,掺杂方法是一种优化共轭高分子导电性的有效途径。
掺杂分为化学掺杂和物理掺杂两种类型。
其中,化学掺杂中的外延掺杂和内部掺杂是最为常用的。
外延掺杂主要采用引入杂原子或分子,如硒、氯、碘等,来改变共轭高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导电性能。
内部掺杂主要是在共轭高分子中引入与高分子重链自身相似的可掺纳分子,如胺、腈、咖啡因等,通过与高分子链之间构成氢键或范德华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在共聚物方面,共轭高分子可以和其他非共轭高分子进行共聚,从而获得具有更好光导电性、更高稳定性和更广泛应用领域的材料。
常见的共聚物有傅-克嫩共聚物、聚合酰亚胺和聚偏氟乙烯等。
这些共聚物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不容易变质,而且其导电性能和光学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除此之外,超分子化学在共轭高分子的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超分子化学可以通过基底与配分子之间构成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来修改共轭高分子结构。
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材料性质和结构,如捕获荧光分子、形成聚集态结构和提高光化学稳定性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超分子的自组装作用来实现自修复和自愈合等特殊性质。
最后,共轭高分子在应用领域上具有广泛的前景。
当前,共轭高分子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化学传感器、有机光电器件、智能材料和生物医学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有机发光材料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共轭聚合物材料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有机材料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电致发光是利用电场激发有机材料发光的一种方法,具有应用前景广泛的优异性能,如高亮度、高效率、寿命长等,因此电致发光材料是有机电子器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
共轭聚合物作为一种理想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电致发光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OLED、PLED等器件中。
然而,共轭聚合物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有机材料本身的制备成本高、稳定性差,影响器件寿命等。
因此,研究新型高性能的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成为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拟研究新型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以提高有机电子器件的性能,使有机电子器件可以更加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合成新型共轭聚合物材料,并通过合成条件的改变,探究其合成途径及对结构和性能的影响;2.对合成的聚合物进行光物理性质表征,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寿命、发射光谱等,并通过理论计算解释其性质;3.通过器件测试,探究合成的共轭聚合物作为电致发光材料在器件中的应用性能,包括电学性能、发光亮度、发光效率等。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有机合成方法: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合成目标共轭聚合物材料,并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不同条件对合成产物物相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的影响;2.光物理性质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寿命、发射光谱等方法对合成的共轭聚合物进行表征,分析其光物理性质特征;3.器件测试:将合成的共轭聚合物材料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中,测试其器件性能,并探究材料的发光机理和电学性能等。
四、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合成出新型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并通过鉴定和测试,对其进行性能表征,分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在器件中的应用性能。
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电致发光材料,简称EL材料,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材料。
传统的EL材料大多数发光弱、加工难度大等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新的EL材料。
随着有机化学和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一、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1、聚芴类材料聚芴类材料是一种新型EL材料,具有高效率、高亮度等特点。
这种材料通常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使用的主要原料为芴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得到聚合物,最终制成EL材料。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聚芴类材料不断进行改良,增强其光电性能,提高其加工性能等方面。
2、半导体聚合物类材料半导体聚合物类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EL材料,具有发光强度高、耐久、低成本等优点。
这种材料可以通过原位聚合或溶液混合等方式制备。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对半导体聚合物材料的探索研究,不断提高其性能,使其在EL材料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3、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一种新型的EL材料,具有多种优异性能。
这种材料通常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通过配合作用制备而成。
相较于单一有机或单一无机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优越的性能。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深入研究,不断开发出新的杂化型EL材料。
二、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1、平板显示领域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的迅速普及,平板显示成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因其高能效、亮度高、容易制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领域。
目前,OLE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显示器等平板显示领域,成为了现代互联网时代的显示技术主流。
2、照明领域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还在照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材料具有发光亮度高、光色艳丽、色彩显示度高等特点,被誉为新一代绿色照明材料。
同时,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照明领域还具有无紫外线、抗应力等优点。
3、生物医学领域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用于荧光成像。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功能材料,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色纯度和可塑性,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柔性显示以及光场调制等领域。
本文主要探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其在光电器件中的性能研究。
一、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原位合成法和预聚物法。
1. 原位合成法原位合成法是将发光材料通过反应合成的方法。
常用的反应有金属催化的碳-碳键形成反应、并烯分子的构建反应等。
以碳-碳键形成反应为例,该方法是通过金属催化,将芳香醛和芳香胺等反应物合成成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催化剂的选择和反应物的比例等因素,可以控制合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2. 预聚物法预聚物法是将发光材料通过聚合反应合成的方法。
常见的聚合反应有聚合物化学反应和凝胶反应等。
以聚合物化学反应为例,该方法是通过聚合物链上的共轭结构,实现发光材料的构建。
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单体的结构和共聚物的比例等,可以控制合成材料的光谱性质和电学性能。
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性能研究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作为发光二极管(OLED)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光电性能的研究对于提高光电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
主要可以从发光效率、电致发光光谱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1. 发光效率发光效率是评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激子的生成和发射效率、载流子注入和传输效率、材料的内部量子效率等方面研究发光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性能优化。
2. 电致发光光谱电致发光光谱是评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调控材料的共轭结构和侧链结构,可以实现材料的发光颜色可调。
3. 稳定性稳定性是评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应用于长期使用的重要性能之一。
主要通过改善材料的光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等方面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对于光电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学生姓名:指导老师:1.前言长期以来,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作为结构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于电性能,人们一直只利用高分子材料的介电性,将其作为电绝缘材料使用,而它的导电性的发现,研究及开发则比较晚,直到1977年才发现了第一个导电有机聚合物———掺杂型聚乙炔(用电子受体掺杂) ,电导率可提高约12个数量级,最高可接近103S/cm,达到金属Bi的电导率。
导电高分子材料以其易于成型加工、耐腐蚀、质量轻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
2.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性能80年代以来,作为高分子材料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功能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按导电本质的不同,导电高分子材料分复合型和结构型两种。
前者是利用向高分子材料中加入各种导电填料来实现其导电能力,而后者是从改变高分子结构来实现其导电能力。
2.1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指经物理改性后具有导电性的材料。
一般是指将导电性填料经改性后掺混于树脂中制成的。
根据导电填料的不同,又可分为碳黑填充型及金属填充型。
复合型材料是目前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复合型导电材料。
2.1.1 碳黑填充型碳黑填充型导电材料是目前复合型导电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一是因为碳黑价格低廉、实用性强。
二是因为碳黑能根据不同的导电要求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聚合物碳黑体系电阻率可在10~108W之间调整,不仅可以消除和防止静电,还可以用作面装发热体,电磁波屏蔽以及高导体电极材料等。
三是导电持久稳定。
其缺点是产品颜色只能是黑色而影响外观。
碳黑填充型导电机理可用导电能带、隧道效应和场致发射发射来解释。
2.1.2 金属填充型导电材料金属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起始于70 年代初期,开始仅限于金属粉末填充用于消除静电的场合或用于金、铁、铜粉配制导电粘合剂。
目前已使用的方法有表面金属化和填充金属型两种。
表面金属化即采用电镀、喷涂、粘贴等方法使塑料制品表面形成一层高导电金属。
共轭聚合物发光和光伏材料研究进展邹应萍,霍利军,李永舫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摘要: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1990年以年来吸引了世界各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聚合物光电子器件主要包括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等,其使用的关键材料是共轭聚合物光电子材料,包括共轭聚合物发光材料、场效应晶体管材料和光伏材料等。
本文主要对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和光伏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这些聚合物材料的种类、结构和性质以及在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并讨论了当前共轭聚合物光电子材料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共轭聚合物;聚合物发光材料;聚合物光伏材料;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引言有机光电子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历经了从设计和开发新型有机光电材料、到有机薄膜器件的研究、再到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的发展进程。
目前,有机光电器件已经实现了无机半导体光电器件的部分功能,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有机光伏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传感器以及有机信息存储———呈现(如图1所示);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体现出无机半导体器件无法比拟的优势(如轻、薄、柔性等)。
其发展进程清楚地表明,这些器件的发现和发展强烈依赖于性能优异的有机光电子材料的发展。
共轭聚合物光电子材料是有机光电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可溶液加工的有机光电子材料方面占有主导的地位[1~5]。
共轭聚合物光电子材料与无机半导体材料相比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其光电性质容易通过简单的化学修饰(即引入特定的官能团)进行改善和调节[6,7],从而可通过对材料的化学修饰来实现对器件的性能控制。
本文将主要对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和光伏材料及其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 LE D)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P LE D和PSC这两种器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P LE D 是将电能转换成光能,而PSC是将光能转化成电能。
共轭导电聚合物电致发光元件的原理及进展张树永1,周伟舫1,李善君21复旦大学化学系电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及国家教委聚合物分子工程开放实验室,上海200433摘 要: 本文综述了共轭导电聚合物在电致发光元件中的应用,介绍了导电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和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发光电池的结构、发光原理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共轭导电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电化学发光电池1 引 言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储存与显示是信息技术的基础。
所谓信息显示即通过信息显示材料,将人眼看不到的电学信号转化为可见的光学信号的过程。
作为信息系统的输出端,信息显示是人们从信息系统中最终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和前提。
信息显示分为主动式显示和被动式显示。
在主动式显示中,像元本身由在某种形式的激发下可以产生光发射的发光材料制成。
如采用电场激发发光,则称该材料为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器件通常包括高电压驱动的场致发光器件和由低电压驱动的发光二极管(l ight-emitting diode,LED)等[1]。
目前通常使用的半导体LED多采用无机半导体单晶、单晶薄膜或多孔硅及多晶材料作为发光材料。
为获得适宜的波长和量子效率,通常还需将直接带材料与间接带材料以适宜比例混合,普遍存在成品率低、成本高、难以制成大面积元件或稳定性差、发光效率低等问题。
由于LED可应用于一切需要显示的地方,它的发展与高密度显示屏、电视、移动电话、便携式电脑乃至光学计算机的发展均紧密相关,因此人们在改善LED的性能与寿命、开发新型LED材料与器件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25]。
从70年代开始,人们先后制备了大量的共轭导电聚合物并对它们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6~10]。
共轭导电聚合物在本征态时通常是有机半导体,掺杂后其电导率会大幅度增加而显示金属导电性,并同时具有聚合物优良的成型加工性能,因此在替代无机半导体材料用于电子器件制作上显现出诱人的潜力,目前已制成导电聚合物光电二极管和场效应管等电子元件[10,11],与此同时,聚对苯乙炔(PPV,本文所涉及的导电聚合物的名称与结构均列于表1中)所具有的高量子产率的光致发光现象还促使人们将寻找电致发光材料的着眼点由无机或有机小分子材料[12~15]转向共轭导电聚合物领域。
信息记录材料2019年5月第20卷第5期陋至・诊若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近况——以共辄结构的高聚物材料为例高远(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00)【摘要】高分子发光材料的研究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则通过对一系列共觇结构的高聚物材料的原理和特点来了解电致发光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关键词】高分子;发光材料;应用;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N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24(2019)05-0001-02Recent Development of high polymer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Gao Yuan.School of M 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00,China[Abstract]The study of polymer luminescent material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Based on the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series of conjugated polymer materials,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luminescent polymer material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electroluminescent polymers is prospected.【Key words]Luminescent material;Application;Development trend1引言(3)聚嗟吩及其衍生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这类材料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各种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通讯、卫星等高科技领域。
而为了使各种新媒体满足显示的功能,使得各种发光材料被研究并开发应用而来。
而有机发光材料与无机发光材料相比,以其易合成、易加工、成本低、质轻、发光颜色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尤其是近几年以有机发光材料制备的发光器件已临近应用阶段,成为当前流行的液晶显示器件的强力竞争对手。
目前研究比较活跃的有聚嗟吩、聚苯胺、聚毗咯、聚茹等。
而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的发展较为迅速,但现在它却被新兴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所改变。
比如聚对苯乙块(PPV),它本身是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另外它的电致发光性能也同样良好。
这样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材料就从有机小分子拓展到了聚合物。
而这一变化发展,这就意味着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不仅扩大了发光材料的选择范围,而且由于聚合物本身良好的易加工性、易成膜性、高稳定性等优势,使得其被更多的开发应用到发光器件的制备及应用当中。
也正因如此,现已有各种体系的聚合物相继被人们研究用来制备发光材料C1]o2共辘结构的高聚物发光材料简介共轨结构的高聚物发光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聚对苯撑乙烯类电致发光材料。
这种材料可以在苯环上改变取代基或在乙烯基上取代而设计合成岀结构、性能各异的衍生物,其还可通过共聚的方式来合成出各种不同的分子材料。
(2)聚对苯乙烘(PPE)-曝吩共轨结构的高聚物电致发光材料。
这种材料的结构类似于PPV,其主链引入嗟吩基团,聚对苯乙块在溶液中显示很高的荧光效率,有望作为发光材料进行研究应用。
这种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不仅改善了传统材料的溶解性,而且其分子量得以提升。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并通过佟拉嘎[2]等在用其成功试制发光元件后,证明其良好的稳定性。
(4)聚噁二哇[3]类电致发光材料,这类材料是具有性能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
其耐热性和较高的玻璃化温度被得到广泛认可。
3共辄结构的高聚物发光材料的优缺点及解决方案共轨结构的高聚物发光材料有自己独特的光电、化学性质,共辄的骨架和侧链结构决定了它们的电子结构、光电学性质,因此它们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进行调控和修饰。
共轨结构的高聚物发光材料的优点是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粘附性;②优异的成膜性,可大面积成膜;③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④此类材料分子结构、发光颜色易于改变和修饰且合成路线多,发光效率高;但是早期合成的共轨结构的高聚物会给器件的制备带来不便,因为材料合成较为复杂,提纯过程较困难,因此难以制成多层发光器件。
而针对这些不足,也有很多的方法可以进行弥补和调整。
一种方法是使用单体直接聚合成型;也可通过可溶性前聚物加工成型,然后加热转化为共轨聚合物[如Wessling⑷用前聚物法制备的PPV];更好的方法是引入可溶解的支链或链段。
如MEH-PPV[5]{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对苯乙烘]}, CN-PPV冏等。
在PPV主链的亚甲基上引入吸电子基团氧基,得到的CN-PPV聚合物不仅成膜性好,而且还可以改善高聚物和电子的亲和能力。
4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当前这些主流的电致发光材料被广泛用于激光染料、荧光集光器、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激光和化学与生物传感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也1(综述•论着〕信息记录材料2019年5月第20卷第5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储合金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进展卜颖宏(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基于高恼合金优异的性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高爛合金开展了研究,由于各个领域对高嫡合金的分类不统一,这也使人们对高精合金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并不深入。
鉴于此,本文对高嫡合金的主要合金成分组成、不同状态的材料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惭合金的相关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高嫡合金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高嫡合金;制备;性能【中图分类号】T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24(2019)05-0002-02Progress in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high entropy alloysBu Yinghong.TaiYuan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Taiyuan,Shanxi030024,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excellent properties of high-entropy alloys,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research on high-entropy alloys.Due to the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of high-entropy alloys in various fields,the research on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properties of high-entropy alloys is not in-depth.In view of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alloy composition of high-entropy alloys and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materials in different states,and studies the related properties of high-entropy alloys,so as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high-entropy alloys.[Keywords]High entropy alloy;Preparation;Performance1引言相比于其他传统的合金,高爛合金不仅强度和硬度较高,而且还兼备良好的耐磨性、抗腐蚀性以及抗氧化性,这是其他传统合金所无法比拟的,这也使高嫡合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高爛合金进行学术研究,必将推动高爛合金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在高爛合金中通常包含至少五组以上的元素组,这些元素以近等原子比或原子比的方式进行排列,从而使其合金化,并形成固溶体。
高爛合金具有高爛效应、畸变效应、迟滞扩散效应以及鸡尾酒效应,这使其有着较高的热稳定性,在结构上呈现出纳米结构乃至非晶结构。
2高嫡合金制备方法2.1合金成分高爛合金的主要元素组成复杂,如Mg、Al、Cr、Cu、就是说,这类有机高分子材料将会在工农医、国防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
而此类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再被广泛用来提高发光率的同时还需要研究其作为聚合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一次才能做到真正提高可用材料的加工性及发光器件的稳定性。
5对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展望在化学、材料等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都会有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的研究身影,因其独特的色彩全面性以及广泛实用性使得各种发光器件对材料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从而也使得此类高分子材料得到更迅速的发展,也让其与发光器件的联系更具体,更密切。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种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如果想要走进商业化的市场,仍需要研究者不断克服一些问题,例如:材料的发光效率较低,使用寿命较短,发光波谱相对较短显示不出高纯色,新型加工工艺急需开发等。
随着对其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一旦得到解决,那么有机高分子的商业价Co等都是高爛合金中的组成元素,此外还包括Si、B等,这些元素的特点不同,根据相应的配比所制备的高爛合金有难熔金属高爛合金、轻质高爛合金等。
高爛合金的性能是由其内部组织结构所决定的,而对于内部组织结构来说,则是由各元素热力学爛值、电负性、恰值等决定的,因此,对于高爛合金来说,其合金元素的选择应采用具有较高混合爛值、原子半径一致并且电负性相近,这样有助于合金向固溶体进行转化。
高爛合金的固溶体形成通常需要遵循Hume-Rothery原则,也就是说,高混合炳的内部组元至少要超过5个,其内部混合恰的含量应控制在-40至10kJ/mol范围以内,原子与原子之间的半径差不得超过12%,这些元素原子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可使迟滞扩散效应、高爛效应、鸡尾酒效应以及晶格畸变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转化为固溶体相,该固溶体相值将充分凸显并能更好地融入市场,可想而知,那必将引起显示工业和信息领域的一场革命,而随着越来越多性能优秀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开发,以其为材料的发光器件也必会大放异彩,从而引领高科技市场并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