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早读课资料

二年级下册早读课资料

二年级下册早读课资料
二年级下册早读课资料

二年级下册早读资料

第一单元除法

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商是一位数时,商应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和被除数的个位数字对齐;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3、辨认方向

辨认地图上的方向的诀窍在于,先熟记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的位置,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想如果在西方和北方的交汇处,即左上方向就是西北;在东方和北方的交汇处,即右上方向就是东北;在西方和南方的交汇处,即左下方向就是西南;在东方和南方的交汇处,即右下方向就是东南。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4、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5、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6、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3)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4)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7、万以内数的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3)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1)比较数的大小时,先看这些数分别是几位数。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它们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下一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第四单元测量

1、认识分米、毫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1厘米中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

米用字母m表示,分米用dm表示,厘米用cm表示,毫米用mm表示。2、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3、认识千米

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表示。

4、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千米=1000米。

5、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尺子上的什么刻度,物体的长度就是多少。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可以用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的尺子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所得

的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6、物体的长度,经过单位换算,虽然数字和单位不一样了,但它们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并没有变。也就是说,表示一个实际长度时,数字和单位都是很重要的。

7、在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时,一定要熟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第五单元加与减(一)

1、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可以看成几个百加减几个百或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结果等于几个百或几个十,再写出得数。

2、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口算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先把几百几十分成几百和几十,再用几百加减几百,几十加减几十,算出的结果再相加。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的方法是: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4、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法的方法是: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再减。

5、加法的验算方法

验算加法,可以把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和原数相等。也可以用减法的方法,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6、减法的验算方法

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的方法,用差和减数相加,看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减法的方法,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1、角的定义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特点

角的顶点是尖的,两条边是直的。

3、角的大小的比较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因此,比较角的大小时,只能看角的两边张口的大小,不能看角的两边的长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4、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就是直角。

比直角小的角,一般是锐角。

比直角大,比平角小的角,是钝角。

要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或钝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等,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就是锐角;比直角大的,一般是钝角。

5、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条边的名称

通常把长方形较长的边叫做长,较短的边叫做宽。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叫做边。

6、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不一定是直角。

7、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长方形的特征正方形有具备,所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第七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2、 1时=60分 1分=60秒

二年级数学(下册)早读卷_4

二年级数学(下册)早读卷 班级: 姓名:

第一周 周一:竖式计算。 ①12÷4 = ② 18÷4= 填空 ①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6,余数是(),最大是()。 ②8是2的()倍,8的2倍是() 周二:竖式计算。 ① 43 ÷ 8 = ②27÷9= 填空。 ①除数是9,被除数是75,余数是() ②学校有46本课外书,要分给二年级5个班,平均每班分几本?还剩几本? 周三:竖式计算。 ①80÷9 = ②61÷7 =

①一个数除以8的余数最大是(),最小是()。 ②有17米,每套衣服用3米布,可以做几套衣服? 周四:竖式计算。 ① 55÷6= ②42÷6= ①□÷7= 3……○,○最大是(),□是() ②有23名同学去野外春游,每5人坐一辆车,至少需要多少辆车? 第二周 周一:竖式计算。 ①47÷8 = ② 19÷9= 填空 ①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定要比( )小。 ②9÷4=2……1,读作()除以()等于()余()。

周二:竖式计算。 ① 70÷ 8 = ②56÷7= 填空。 ③除数是6,被除数是57,余数是() ④教室里有44张桌子,要分成6个组,平均每组分几张?还剩几张? 周三:竖式计算。 ①30÷9 = ②16÷7 = ①在()÷7=5……□中,余数□可以是(),其中最大的是()。 ②有17米布,每3米布可做1条连衣裙,最多可以做几条连衣裙? 周四:竖式计算。 ① 58÷7= ②51÷8= ①□÷8= 4……○,○最大是(),□最大是() ②有45名同学去划船,每4人租一条船,至少需要多少条船? 第三周 周一:脱式计算: 6×7 + 29 100-4×9 2+7×6

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最新版)

五里坪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012年3月 一、班级情况简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本班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已掌握常用汉字700个左右,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会用“请、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初步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本班中有两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 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 “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 三、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与别的班级有一定的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基本上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兴趣更高。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应该关注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共分为8个教学单元,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是在学生在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这是本册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这是在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这是以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的,主要有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这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千米毫米这是在上学期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千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上学期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这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二年级下册数学早读资料

二年级数学下册早读资料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2、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时,“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 3、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画“正”字、画“√”、画“〇”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4、统计数据时,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5、在解答与统计有关的问题时,一些数据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经过计算才能获得。 二、表内除法一 1、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平均分。 2、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 3、判断是不是平均分要看每一份中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的结果叫商。 5、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都应该用除法计算。 6、平均分物品时,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数量也不相同。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一或两道除法算式。当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相同时,根据这道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7、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8、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9、28÷4=7,口诀:四七二十八;读作:28除以4等于7。表示把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7;还表示28里面有7个4。 10、被除数和除数相等且不为0,商是1。 11、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题意首先判断是否属于平均分,然后在找出总数与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12、背熟大九九乘法口诀表是算好除法的关键,大家一起背吧! 三、图形的运动 1、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只要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就会剪出多一个一模一样的图形。 3、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够互相重合。 四、表内除法二 1、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出商。 2、计算时首先要把数字和运算符号看清楚,乘法口诀也要记准,然后正确的进行计算。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五、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计算混合运算题,先乘除后加减,同级相见按顺序,遇到括号要优先。 5、混合运算有顺序,同级计算左边起。加减乘除混算题,先算乘除要牢记。如果要是有括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冀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 36人,学生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合作互助的学习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本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培养学生从兴趣入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教材分析 (一)、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厘米、分米、米;有余数的除法;认识1000以内的数;千克和克;四边形的认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时、分、秒和探索乐园。 (二)、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结合具体事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2.知道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能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能解决生活中有余数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第三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 1.能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在估计、按规律数数、写数和掷点写数等数学活动中,感受1000以内数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第四单元千克和克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第五单元四边形的认识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平行四边形。 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1.掌握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使学生经历尝试、探索个性化算法的过程。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表达计算的思考过程。 3.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七单元时、分、秒 1.经历认识时、分、秒的过程。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建立1时、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体验时间的长短,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简单事

2018年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8年春季学期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王文美 2018.2.20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6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3人,同学们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少数学生在计算速度、正确性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一),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早读日积月累

二年级早读日积月累(上) 第一周shuǎng 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古诗: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第二周 成语:秋高气爽一叶知秋五谷丰登硕果累累 古诗: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三周 fù sū 成语: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古诗: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四周 liè yán jiā 成语:烈日炎炎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汗流浃背 古诗: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五周 ái 成语:冰天雪地鹅毛大雪寒冬腊月白雪皑皑 古诗: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六周 成语: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温故知新勤能补拙 古诗: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七周 成语:千言万语千军万马千山万水千家万户 古诗: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第八周 guàn jù 成语:全神贯注目不转睛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古诗: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九周 成语: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古诗: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十周 Suō jiàn 成语: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寒来暑往星移物换 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第十一周 dǔ 成语: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第十二周 jìng 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 古诗: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第十三周 wēi wǔ lǐn 成语:宁折不弯义正辞严威武不屈大义凛然 古诗: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共67人,其中甲班34人,乙班33人,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有的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本期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

二年级下册数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下册数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

三年级数学下早读资料

三年级数学下早读资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三年级数学下早读资料 班别姓名学号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2.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东北与西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 4.在描述行走路线时,一般用“先向……再向……最后向……”等词语。 5.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6. 位置是相对的,观测点不同,看到物体的方向也会不同。 7.“四面八方”的“四面”是指东、南、西、北;“八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8.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点所处的位置,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行走路线可能不是唯一的。 9.早晨,当你面向太阳时,你的后面是西方,左面是北方,右面是南方。 10.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前面是北方,后面是南方,左面是西方,右面是东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先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或几个百 或几个千。再用表内除法口算。 2.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除以一位 数,再把除得的商加起来。 3.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先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 数,一定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继续除。 4.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商× 除数+余数=被除数。 5.除数若是一位数,首先来看第一位;首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 位。 6.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五落。 7.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大,商是三位数;被除数 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商是两位数。

(完整)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曾文奇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

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

二年级下册数学计划模板(标准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计划模板(标准版) Second year mathematics plan template volume 2 (Standard V ers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二年级下册数学计划模板(标准版) 前言: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 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标准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标准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81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标准版)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3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

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一分析单元基本框架 A简要分析单元内容在本学科的地位和框架 1.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2.在新课标下的地位和作用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3. 在整个单元下的地位和作用 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加深对统计图表的认识,提高学生看统计图表的能力. 4.与其它单元的关联和作用 5.单元知识结构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一节较为平常的课,而本课的设计颇具特色:一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把时间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用数学"意识;三、教

学设计科学合理,按问题解决模式组织教学,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B分析单元教学要点 1.提出单元教学目标和达成度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单元分几课时教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体局“停课不停学”文件精神,本期数学教学以网上授课为主,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五班学生76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

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六、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 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 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 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 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 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 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 “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 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 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 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 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 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 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上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身上。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多下功夫,收集相关的成语,加大读、写、背的力度,逢周六日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和日记,对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教学中,我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课堂上做到讲练结合。 但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二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些家长溺爱孩子,所以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针对这种问题,在工作中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多表扬、多鼓励。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第四册教科书围绕着八个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教学内容。 1、春天里的发现; 2、奉献与关爱; 3、爱祖国、爱家乡; 4、用心思考、勇于创造; 5、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6、培养优秀的品质; 7、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8、走进科技的世界。 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 3、“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 4、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 5、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三、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熟练使用两种查字方法,借助它独立识字,理解词语意思,选择意思。。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初步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思考简单问题。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和格言警句。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完成阅读练习,参加学校的学科竞赛。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 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48人,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68%。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

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